① 小學六年級寫景閱讀題
鴉陣
故鄉失去的景觀很多,鴉陣是其中之一。
鴉是指烏鴉,我們這地方土語叫「老鴰」。五六十年代,這種鳥兒很多。幾乎每個村莊,那高高的樹梢間都有烏鴉築的巢。未進村,遠遠地就可以看見。那烏鴉巢也是鄉村的景觀之一吧。它使我們感到,鳥兒和我們人類住在同一個村莊。
出沛縣城向西北,三里一堡,二十四里路共八個村莊。我們住的村莊叫四堡。我們村的地半沙半淤,稱不上沙土窩,再朝西北,到六堡、七堡、八堡,就是沙土窩了,那是「微風三尺沙,黃土埋莊稼」的地方。那個地方的土質瘠薄,多鹼,比較適宜種的莊稼有花生、紅芋。我們稱那個地方叫沙土窩,也稱花生窩。每年秋天到刨花生的時候,便常常會形成這樣的景觀:成千上萬只的烏鴉從西北飛來,像一片黑壓壓的烏雲,遮天蓋地,帶起一陣狂風,這便是鴉陣。這鴉陣很驚心動魄,顯示出鳥類的一種氣勢和威風。當鴉陣過來的時候,我和小夥伴們便揮著手臂朝那天上的烏鴉呼叫:老鴰老鴰使風來,給我削個花生來。這鴉陣竟使我們的童年變得歡樂無比。
鴉陣的形成,自然和那沙土窩的花生收獲有關。刨花生總是剝不盡的。那收獲過的花生地,正是烏鴉覓食的好地方。於是,這季節聚集了成千上萬只烏鴉也就不足為奇。
後來,這鴉陣便消失了;再後來,在故鄉的天空或樹叢,連烏鴉也很難見到了,因為這地方已容不得烏鴉的生存,它們或被農葯葯死,或為逃避獵槍的追捕,而遷徒到山區去了。
自然界不僅有鴉陣,還有其他動物的陣容。如某天某個時辰,突然有人發現大批的燕子飛過,或是麻雀飛過,喜鵲飛過,甚至看見有成群結隊的黃鼠狼穿過大路。至於在水中,成群的鯉魚,或是成群的黑魚、鯿魚、鰱魚……可稱之為魚陣。
和我們人類一樣,動物世界同樣是一個豐富多彩、充滿神奇、充滿夢幻的世界。
而現在,這種景觀是越來越少了。多麼希望故鄉在創建現代文明的同時,也給動物們留一片生存的環境。這地球,畢竟不只屬於我們人類。
1. 作者為什麼無比留念家鄉的鴉陣?
2.「多麼希望故鄉在創建現代文明的同時,也給動物們留一片生存的環境。這地球,畢竟不只屬於我們人類。」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人類與自然界的萬物應該是一種怎樣的關系?請你具體發表你的見解?
② 寫景散文閱讀帶答案10篇急急急
1 我愛秋天
炎熱的夏季總算過去了,幾縷涼風吹過,便頓生了幾絲愜意。「秋天來了!」我的心中全然是對秋的喜愛。我要高呼:「我愛秋天!」
秋天,極富絢麗色彩的季節;秋天,極富累累果實的季節。
每當秋天悄然而至,我都要去田野里、山坡上,欣賞秋賜予大地的新裝。瞧這邊的田野,脫去了綠裙子,換上了金黃的頭篷,又是一種別樣的美。天是那麼(),那麼();流水是那麼(),那麼()。還有路邊的排排楊樹,這會兒也洋洋灑灑地飄落下片片葉子,宛如只只飛旋的黃蝴蝶,翻轉著、抖動著,伴著優美的舞姿停落在地面之上,流水之間……加之「一」字排開,或是「人」字排開的南飛大雁,呵,這是怎樣美麗的一幅畫卷哪!天色漸漸晚了,再看著那邊的山坡,一棵棵的紅楓樹,紅的多好看啊!像少女羞紅的臉龐,像醉漢漲紅的面頰,跟天邊的紅霞連在一起,簡直是一團團的火焰在燃燒。燒得我心中暖意融融,燒得我甚至忘記了將要到來的寒冬。
每當秋天悄然而至,總是要伴著颯颯的秋風,挾著柔長的秋雨。秋雨淅瀝,連綿不斷,像串串珍珠,在天地之間織起了一層層迷濛的雨簾。每每這時,我總是拋開雨傘,就在這樣的雨中行走。任雨水吻著我,擁著我,任雨水沾濕我的頭發,任雨水盡情地散發它的種種溫情,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秋雨的涼爽……每每這時,一切的煩惱與憂愁,一切的猜忌與狐疑,都在雨水的輕撫下逃走了,留下的,是一個純粹的我,一個美麗的我。
每當秋天悄然而至,我都會懷著一顆充滿希冀的心走進花園。瞧,那株株菊花,一夜過後,便一團團、一簇簇地zhàn開了笑臉。有紅的、白的、黃的,艷麗多姿,香氣宜人,在涼涼的秋風之中,不畏寒霜,盡展著花之優美。我的心,也會隨之而激動不已,從未有過的信心,從未有過的勇氣,此時也都一chū即發,讓我決心要像菊花那樣傲然吐蕊。
每當秋天悄然而至,田間壟上,果園之間,到處都是忙碌收割的人們,到處都是笑語聲聲。看,地里的那畝畝莊稼,都結滿了飽滿的果實;瞧,果園里的株株果樹,也同樣是碩果累累。「春華秋實」,豐收的時候終於來到了1農田裡,那沉甸甸的稻穀笑彎了腰,麥子甩出了大穗子,一棵棵的大白菜像衛士一樣站在田地里,還有那香氣撲鼻的蘋果……真是數不勝數。農民們可是樂壞了,他們從早到晚地忙著收割,還一邊唱著小曲:「大玉米哎大高粱,收割完了送回家……」農家人秋收的喜悅,在這個迷人的季節里傳向了祖國大地……
我愛秋天——它給我們帶來了美麗如畫的秋色!
我愛秋天——它給我勇氣,給我力量!
我愛秋天——它給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辛苦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帶來了豐收的喜悅!
我愛秋天!
1.注音或寫漢字
颯() zhàn()開 碩()果 一chū( )即發
2.下列填入文中括弧里的一組詞最恰當的一項是( )
A、高 藍 急 清B、高 藍 清 柔
C、晴 凈 清 柔D、高 晴 緩 清
3.寫出近義詞
愜意——賜予——
4.仿照⑦、⑧、⑨段,寫一個句子
我愛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劃線句子運用的修辭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為什麼說秋天給「我勇氣和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知道有關「秋風」的詞語和詩句有多少?請個寫出兩個和兩句。
①有關「秋風」的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關「秋風: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sà 綻 shuò 觸
2、B
3、舒服 賞賜
4、略
5、比喻 擬人
6、紅楓樹像一團團火焰在燃燒,使「我」心中暖意融融;菊花不畏寒霜,給了「我」信心和勇氣,這些具有個性的植物,給「我」鬥志,鼓起了「我」的勇氣。
7、略
巷
柯靈
巷,是城市建築藝術中一篇飄逸恬靜的散文,
一幅古雅沖淡的圖畫。
這種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
女,躲在僻靜的深閨,輕易不肯拋頭露面。你要在
這種城市裡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機
會看見她,接觸到她優嫻貞靜的風度。她不是鄉村
的陋巷,湫隘破敗,泥濘坎坷,雜草亂生,兩旁還
排列著錯落的糞缸。她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鱗次櫛
比的人家,擁擠得喘不過氣;小販憧憧來往,黝黯
的小門邊,不時走出一些趿著拖鞋的女子,頭發亂
似臨風飛舞的秋蓬,眼睛裡網滿紅絲,臉上殘留著
不調和的隔夜脂粉,頹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
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滿目塵土,風起處刮著彌天的
黃沙。
這種小巷,隔絕了市廛的紅塵,卻又不是鄉村
風味。它又深又長,一個人耐心靜靜走去,要老半
天才走完。它又是這么曲折,你望著前面,好像已
經堵塞了,可是走了過去,一轉彎,依然是巷陌深
深,而且更加幽靜。那裡常是悄悄的,寂寂的,不
論什麼時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寧靜的黃昏,可
以清晰地聽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圍牆擋在兩
邊,斑斑駁駁的苔痕,牆上掛著一串串蒼翠欲滴的
藤蘿,簡直像古樸的屏風。牆里常是人家的竹園,
修竹森森,天籟細細;春來時還常有幾枝嬌艷的桃
花杏花,娉娉婷婷,從牆頭殷勤地搖曳紅袖,向行
人招手。走過幾家牆門,都是緊緊地關著,不見一
個人影,因為那都是人家的後門。偶然躺著一隻
狗,但是決不會對你狺狺地狂吠。
小巷的動人處就是它無比的悠閑。無論誰,只
要你到巷裡去躑躅一會,心情就會如巷尾不波的古
井,那是一種和平的靜穆,而不是陰森和肅殺。它
鬧中取靜,別有天地,仍是人間。它可能是一條現
代的烏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樂賬,一部興衰
史,可是重門疊戶,諱莫如深,夕陽影里,野草閑
花,燕子低飛,尋覓舊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氣
氛,凈化一切,籠罩一切,使人忘憂。
你是否覺得勞生草草,身心兩乏?我勸你空餘
之暇,常到小巷裡走走,那是最好的將息,會使你
消除疲勞,緊張的心弦得到調整。你如果有時情緒
煩躁,心境悒鬱,我勸你到小巷裡負手行吟一陣,
你一定會豁然開朗,怡然自得,物我兩忘。你有愛
人嗎?我建議不要帶她去什麼名園勝境,還是利用
晨昏時節,到深巷中散散步。在那裡,你們倆可以
隨意談天,心貼得更近,在街上那種貪婪的睨視,
惡意的斜覷,巷裡是沒有的;偶然「呀」的一聲,
牆門口顯現出一個人影,又往往是深居簡出的姑
娘,看見你們,會嬌羞地返身迴避了。
巷,是人海洶洶中的一道避風港,給人帶來安
全感;是城市喧囂擾攘中的一帶洞天幽境,勝似皇
家的閣道,便於平常百姓徘徊徜徉。
愛逐臭爭利,錙銖必較的,請到長街鬧市去;愛
輕嘴薄舌,爭是論非的,請到茶館酒樓去;愛鑼鼓
鉦鏜,管弦嗷嘈的,請到歌台劇院去;愛寧靜淡
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歡迎你!
1.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
A.文章開頭用兩個比喻句形象地表現了「巷」在作
者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又作為全文的綱領,展
開下文;結尾含蓄婉曲,表達了作者贊美
「巷」的意義所在。
B.第3自然段中「你望著前面,好像已經堵塞了,可
是走了過去,一轉彎……」這正是「山重水復疑無
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寫照,嶄新的前景使人心
境豁然開朗。
C.第4自然段中,作者說小巷「可能是一條現代的烏
衣巷」但又反劉禹錫《烏衣巷》的詩意,盡管「家
家有自己的一本哀樂賬,一部興衰史」,但全然沒
有今非昔比的傷感。
D.文章隱含了作者對這不平等社會的不滿情緒,為排遣這種怨氣,這「小巷」便成了好的去處。一進小巷,便別有洞天,雖是人間,但勝似天堂,寵辱皆忘。
E.最後一自然段,鋪陳芸芸眾生、社會百相,句式整齊而富有變化,人以群分,應各歸其所;言辭簡潔卻鋒芒犀利,一個「請」字,實則是一個「滾」字。作者的愛憎直書紙上。
解析 A項文章結尾並非「含蓄婉曲」,而是直抒胸
臆。 B項第3自然段中的「一轉彎」的後面「依然是
巷陌深深」。 D項文章中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的不
滿,但沒有涉及社會政治。
答案 CE
2.(1)第2自然段中,作者對「鄉村的陋巷」和「上
海的里弄」都作了描述,根據這些描述,分別用三
個評述性的詞語概括出它的各自特點。
鄉村的陋巷:
上海的里弄:
(2)這些描述襯託了巷的什麼特點?也用三個評
述性的詞語來概括。
解析 考查提煉重點語句中關鍵詞語的能力。先找
出相關的描寫的句子,再加以提煉概括即可。注意
「評述性」詞語就是能體現作者觀點的形容詞。
答案 (1)鄉村的陋巷:破敗、雜亂、骯臟。上海
的里弄:擁擠、嘈雜、庸俗。
(2)幽靜、秀美、悠閑。
3.第3自然段中說「走過幾家牆門,都是緊緊地關著,不見一個人影」,而第5自然段中卻說「牆門口顯現出一個人影」,從作者寫作意圖的角度考慮,這種寫法是否矛盾?為什麼?
解析考查對文章內容的解讀能力。一般情況下,首先對作者的寫法持贊成的態度,然後結合段落中的句子,從內容上和寫法上進行闡述。第3自然段主要是表現靜;第5自然段主要是表現「巷」的脫俗、聖潔,所以用一位「嬌羞」的姑娘來對比。
答案 不矛盾。無人和有人都是根據文章需要而定的。第3自然段為了表現「巷」的「幽靜」「悄悄
的」「寂寂的」,就不必有人出現。第5自然段說明「巷」里沒有「街上那種貪婪的睨視,惡意的斜覷」,便顯現出一個「嬌羞」的姑娘,用來對比,表現「巷」超凡脫俗的聖潔,是「愛寧靜淡泊」的人的好去處。
4.文章對「巷」所用的代詞一忽兒是「她」,又忽兒
是「它」,這種用法在表達上有什麼作用?
解析 考查表現手法的作用。先區分「她」和
「它」在不同的語句中所指代的物象,「她」是擬
人手法,是形象化的描述,寄予作者的感情;
「它」是對「巷」的實寫,有利於直接表述小巷的
特點。
答案在擬人文段中用「她」,增加「巷」的形象
性和美感。在平實敘述的文段中用「它」,有利於
直接表述。
高樹鳴蟬
①每個季節的到來都是以某種東西為標志的。對夏天來說,是蟬。
②國人對蟬有著復雜的情結。愛之、詠之者眾,傷之甚至厭之者亦不少。古往今來,描述蟬的詩文可謂不勝枚舉。愛之高潔者,如「高蟬多遠韻,茂樹有餘音」;歌之清雅者,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都是因喜蟬聲境界高遠、卓然遺世所致。但另一方面,蟬鳴又易使人聯想到逝去的時光,司空曙的《新蟬》堪為代表:「今朝蟬忽鳴,遷客若
為情?便覺一年老,能令萬感生。」
③蟬聲就這樣來了,又是一年。蟬鳴有一種恬靜之愉,無蟬,則如無酒不歡,食不甘味,夏意便少了幾分酣暢與淋漓。當是時也,可以簟枕邀涼,蒲扇把風,綠茶啜口,琴書換日,擺龍門陣,逍遙走過漫長而煩躁的時光。在這樣的氛圍里,人是閑適而從容的,甚至可帶點慵懶或倦怠——炎炎烈日,或許是老天
爺賜予人們的禮物呢。消夏,盡可如斯。
④一出「智取生辰綱」把「公子王孫把扇搖」斥為反角,事實上,若是有條件,農夫何不想如此。人的本性總是趨同的。周美成《滿庭芳》有雲:午陰嘉樹清圓。人靜烏鳶自樂。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反映的卻正是普通的人性。這首詞的主題
「夏日溧水無想山作」,想來也極富韻味。
⑤蟬有時的確代表著這樣的「無想」象徵。
⑥忽然聽見蟬鳴有些異樣了。聲音不再連在 一起,分隔成數段,也不再嘹亮,有點怯怯的尾巴。這是秋的訊息。記憶中剛上大學那年,在校園里聽到的蟬鳴,是最難忘的。黃昏,一個人走在陌生的校園,聽到蟬鳴,就像電影《苔絲》見過的場景:安吉爾坐在高處,面向西方,吹奏哀怨的長笛。此時方覺得蟬聲竟是如此凄婉。以前在老家從未如此。蟬鳴在一瞬間完成了質變,所有與離別、傷逝有關的情緒便統統指向蟬了,也明白了古人感懷的種種緣由:寒蟬凄切、冷蟬聲
殘……由夏入秋,原本無辜或者可愛的蟬蒙上了悲秋的傳統色彩。如同怕見飛花,此時卻是怕聽蟬鳴了。怕蟬擾亂了本來平靜的心思,越往後,秋蟬、蟋蟀這些東西,叫一聲,也要令人斷腸。
⑦這樣的經歷多了,直至熟讀了姜白石,心中才始告豁然。他說:「高樹晚蟬,說西風消息。」寥寥幾句,呼應的是他一貫的清空風格,卻耐人尋味。沒有過多的情緒寄託,用的是白描,高樹、晚蟬、西風,類似於馬致遠的《天凈沙》。但妙在前有「岑寂」二字,蟬鳴在耳朵里似乎聽不見了,
周圍唯有清寂一片。
⑧無論贊美,還是愁怨,對蟬的百般情結,都化歸原本的自然。蟬聲終於漸稀,面對西風,那時,再不會有鳴蟬。作為長達數月的聽眾,我們准備好了么?一直呆在高樹枝頭的蟬,要說再見了。在這段有蟬的長長時光里,我們是否早已寵辱不驚,有了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禪」境?
⑨不能因喜轉悲,來苛求這位每年拜訪我們的老朋友。還是拋開太多的擬人化因素,以科學精神看待蟬好了。恰如法布爾所說,4年泥土下的黑暗,1個月陽光下的歌唱,經歷了化蛹為蝶般的蟬是偉大的,它們完全值得尊敬,唱響的是對生
命的禮贊。這種體悟的最佳標本應當是聽夜蟬。暮雲四合之時,萬籟漸寂,而蟬還在沉吟。在濃密的暗夜中,對那些蟲兒來自心靈的囈語也陡然覺得深刻起來,沒有在同樣的黑色中長時間的涅
槃,何來如此持久、堅韌的聲音?
⑩周圍的高樹綠了又黃,黃了又綠,葉兒無聲地訴說季節的輪回。我們更應想念那些餐風飲露、擇高而棲的蟬,年復一年,它們與我們同在,一
起奏響著前方悠遠的歲月。
5.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 (
)
A.文章開篇直接入題,行文扣住蟬聲所包含的
無限意蘊來抒發情懷,結尾與題目呼應,含
意悠長。
B.文中異樣的蟬鳴,傳達的是秋的訊息,這種
訊息凄婉哀怨,讓人聯想到離別與傷逝,覺
得有一種清空風格。
C.作者在文章中把飛花、秋蟬、蟋蟀歸為一類,
是因為這些事物能夠引起人們相似的感
受。
D.文中「面對西風,那時,再不會有鳴蟬」這
句話,表達了要與蟬說再見時,作者心中難
以盡數的悲涼、落寞與惆悵。
E.本文採用了先抑後揚的手法,「抑」人聞秋蟬
之聲而生愁怨,「揚」寵辱不驚、也無風雨也
無晴的「禪」境。
解析 B項「清空」是姜白石的一貫風格。D項「作者心中難以盡數的悲涼、落寞與惆悵」與文意不符。E項「先抑後揚」不對,作者對「蟬聲」的描寫,主要是借蟬抒發情懷,結尾處已表明作者的態度。
答案 AC
6.第⑤段說「蟬有時的確代表著這樣的『無想』
象徵」。請解釋句中「無想」的含義,並指出
這句話在結構上的作用。
解析考查理解關鍵詞語的含義以及重要語句
在文中的作用。「無想」即為沒有慾望、需求
的超然境界。在結構上,依據句意和位置(第
⑤段),可以推斷具有總結上面兩段的作用。
答案 「無想」代表著一種閑適從容或悠閑逍遙
的心境。在結構上,這句話對上面兩段有總結
或收束的作用。
8.根據文章內容,請你談談對「它們完全值得尊敬,
唱響的是對生命的禮贊」的理解與感悟。
解析考查對作者觀點的評價和認知能力,帶
有探究性質。先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注意
「尊敬」「唱響」「禮贊」等關鍵詞。談感悟
時可以從「漫長而艱苦的生命歷程」談,也可
以從「苦盡甜來,享受快樂」方面談,還可以
從「怎樣完成生命的蛻變」的角度談。
答案 蟬經受了漫長而艱苦的生命歷程,完成
了生命的蛻變,享受生命的快樂。(感悟能扣
住其中的任何一點闡發,言之成理即可)
這是三個,如果滿意我在上傳其他的,還有你可以接收照片嗎??因為這樣有點累···
③ 寫景作文閱讀答案
寫景,也就是描寫景物,通過作者有條理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一幅優美的風景畫.閱讀此類文章要注意:
一、了解寫景文章的類別
寫景的文章一般有以下三類:一類是游記,寫的是在游覽過程中所見的景物,如課文《記金華的雙龍洞》;一類是描寫生活中所見到的自然景象,如課文《火燒雲》、《第一場雪》;一類是寫人們生活處所周圍的景,如課文《梅雨潭》、《鳥的天堂》.我們如果了解了寫景文章的類別,閱讀中就可以根據不同的特點,採取不同的閱讀方法.
二、明確寫景的描寫順序
寫景必須按照一定的觀察順序來寫,因此明確了作者的描寫順序對理解全文內容有相當大的幫助.寫景文章一般有這樣的幾種順序:按空間順序寫.如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從遠到近或從近到遠,從四周到中間或從中間到四周等.按觀察的先後順序寫.這類文章一般是以參觀游覽的進行順序落筆寫景,條理清楚.按時間推移的順序寫.隨著時間的變化,描寫的景物也發生了變化.按景物的不同類型來寫.如《美麗的小興安嶺》第三自然段,就分別寫了小興安嶺夏天裡樹木、霧、陽光、草地等景物,層次分明.
三、理解寫景文的層次
寫景文章在結構上一般有這樣兩種:一是總分結構.這種結構的表現形式或先總後分,或先分後總,或先總後分再總.課文《桂林山水》就是先總的贊美桂林山水,再用兩個自然段寫桂林的山和水,最後又總起來說桂林山水.二是移位換景的結構,就是按照觀察點的轉移來采寫.觀察點的移動,必然引起景物的相應變化,或者是隨著游覽順序安排層次,這時,文章中一般都有「提示語」,告訴你作者走動了,筆下的景物變了,或者觀察點移動了,把景物的不同方面並列鋪開來寫,如課文《林海》的第五段分別寫了「嶺」、「林」、「花」、「聯想木材」、「聯想興安」.
四、體會寫景文的思想感情
無論是哪類寫景的文章,都不是單純的為寫景而寫景,而是藉助景物的描寫,通過比喻、誇張、擬人等手法來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對大自然的贊美,或對生活的熱愛,或對祖國秀麗山川的贊嘆,感染讀者,文章字里行間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課文《林海》講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和作者的聯想,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借景抒情,景中寓情,是我們閱讀寫景文章應把握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