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運用激趣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效率
作文是初中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是目前很多初中生談作文色變,畏懼作文,對作文缺乏興趣。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學質量,教師應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採用激趣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本文從為學生創設寫作情境、選擇切合實際的命題、採用靈活多樣的指導方法、拓展課堂教學、作文評價以鼓勵為主這五個方面闡述了激趣法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初中;作文教學;激趣法;運用
興趣是學習的強大動力,對促進學習具有重要作用。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也表明,興趣與學習的關系非常密切,滿懷興趣就會全神貫注、專心致志,由完成任務到沉醉其中。而且研究也表明,在諸多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影響學習效率最大的因素之一。但是,平常的語文教學中,學生只要一提到作文就唉聲嘆氣,對作文缺乏興趣,文思枯竭、思想僵化。因此,語文教師如何矯正學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變得十分迫切。本文擬就如何在初中作文教學中運用激趣法提出一些淺見。
一、把握契機,巧妙為學生創設寫作情境
良好的寫作情境可以讓學生更快進入寫作狀態,從內心深處產生一種對寫作的強烈渴望。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運用激趣法首先需要把握契機,巧妙地為學生創設最佳寫作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利用各種途徑為學生創設最佳寫作情境。教師為學生創設寫作情境可以是無中生有,也可以是某些突發情況,還可以是模擬再現,目的是讓學生不知不覺地走進這個教學情境,獲得認知,從而能夠很好地增強作文教學的效果。例如,要求學生寫某一個主題的作文,教師可以先從學生熟悉的、與寫作主體相關的事物導入,讓學生就自己熟悉的內容暢所欲言,從不同的視角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後根據教學需要一步步引導學生向寫作主題靠攏,這樣學生寫作就有了比較大的發揮餘地,寫作起來也就沒有了無話可說的困難。
教師進行作文教學要帶著愛心和情感教學,不能只是進行一種枯燥的「義務」教學。教師的愛心和情感是為學生創設寫作情境的必要條件。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命題、自由發揮,盡量用學生易於接受的語言描述一些有利於激發學生慾望的情景,幫助學生進入寫作狀態;教師要始終滿懷熱情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語言親切、富有激情,而且能夠充分藉助眼神、表情、姿勢來輔助說話,讓學生感受到作文課是一種精神享受;教師還要善於發揮正強化的作用,充分利用表揚、激勵、肯定、鼓動等手段發掘學生的優點,並使之得到及時鞏固、發展,形成一種心理定勢,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使用正強化手段對於寫作情境的創設具有重要作用。當然,教師還可以利用故事、表演、幽默等趣味性措施使學生愉快地投入到作文教學中,增強寫作情境的效果。
二、把握學生心理,選取切合實際的命題
教師要從整體上對初中生的心理有一個精準的把握,盡量為學生選擇一些結合他們實際、富有啟發性、有話可說的命題,這樣學生才能產生寫作興趣和慾望,學生潛在的寫作能力也才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
選擇命題還要留心學生生活。學生周圍總是有一些事情在發生,哪怕是一件非常小的事都有可能在學生心中產生很大的波瀾,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這些事就是學生作文非常有價值的源泉。因此,教師要留心觀察學生的生活,選擇命題要盡量與學生的生活事件有關聯,讓學生心中的感情得到適當宣洩。
當然,教師還可以打破傳統的作文思維,讓學生自擬題目、自由選材,把作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他們把視野投向生活,幫助他們克服畏懼作文的心理,自由寫作。這樣一來學生有話可說,願意寫作文,能盡情表達心中的感情,而且還有助於中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的情感的培養。
三、運用靈活多樣的指導方法
教師指導學生作文應該注意因材施教。對於那些寫作水平比較高的同學應該在選材、立意等方面加以指導;對於寫作水平一般的同學應該在理解題意等方面加以指導;對於寫作水平比較差的同學應該首先幫助學生做到寫作表達通順、清楚。對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指導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寫作水平比較高和比較差的同學會從教師的個別指導中深受鼓勵,樹立信心,最大程度地激發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
教師指導學生作文應該注意指導方法的多樣性。教師可以採用多種方法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例如,聽寫範文可以訓練學生的聽力、記憶力、注意力和書面表達力等;改寫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整理可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仿寫可以讓學生借鑒、掌握各種文章模式,獲得感性認識;縮寫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等。各種形式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教師教學中要充分運用不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訓練,而且要根據不同寫作方式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切實從中受益,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寫作興趣。
四、拓展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擴展課堂教學並不是要脫離教材,因為現行的初中語文教材中還有很大一部分內容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這部分內容,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把知識變成學生的能力。
擴展課堂需要延伸課堂,通過開展課外語文興趣小組,創辦文學小園地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語文興趣小組可以有多種形式,比如辦黑板報,讓學生自己選稿、審稿,自己寫作。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創辦一些小刊物用於發表學生的習作,幫助學生實現自己作文的價值,讓學生更充分地感受到寫作的樂趣。總之,教師應該時刻為學生創造機會,讓作文教學不僅在課堂中進行也在課堂之外進行,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五、以鼓勵為主評價學生作文
教師要慎重評價學生的作文,多用鼓勵的語言,肯定學生的亮點和進步,中肯地指出學生需要努力的方向,讓學生從評語中培養自信心和對作文的興趣。
作文評價應該有不同的標准。對於那些基礎較差的同學應該適當放寬標准,即使他們的作文水平不高,也要以肯定為主,給他們修改的機會,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信任和期待,從而不斷提高寫作水平,不斷增強對作文的興趣。當然,對那些作文基礎比較好的同學應該適當提高要求。
作文評價應該有重點。教師評價學生作文不要求面面俱到,要有重點,有針對性地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
作文評價應該充分尊重學生。教師不能使用挖苦、諷刺學生的語言。教師要尊重學生在作文中體現的觀點和情感,給學生充分的信心,鼓勵他們大膽作文,張揚自己的個性。
總之,激趣法在初中作文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教師應該用激趣法不斷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
2.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如何導入新課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課堂導語更是藝術中的藝術。《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而課堂導語在這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視。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開頭,以激發學生興趣。談談初中語文新課導入的一些方法。
一、意境導入法
所謂意境導入法就是用富有詩情畫意的優美語言引導學生迅速進入課文意境之中。
二、權威導入法
所謂權威導入法就是以著名人士對文章的評價引導學生迅速對課文產生好奇或敬意。
三、情感導入法
在課的起始時,教師能用情趣盎然的語言創設某種具體生動的情境,則能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引起他們激動的情緒,達到渲染氣氛的目的,使他們的思想感情同課文內容產生共鳴,形成一個情感交融的教學氛圍,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
四、游戲導入法
所謂游戲導入法就是以一個與課文密切相關的小游戲開頭的方法。這種方法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枯燥中跳出來。
五、知識導入法
有時,為了使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或者使學生明確本課知識的重點,有必要作一些適當的舊知識提示,使學生產生一種知識的前後貫通感,這樣有利於學生原有認知結構迅速同化新知,這就是知識導入。
六、「語感傳送」導入法
語言是表達感情的主要手段。在教學中,教師用優美、生動的語言,通過富有感情的朗誦,會把學生帶進教材內容的情境之中。使學生在優美語言和激盪的情感中進入課文。
3. 淺談語文教學中常用的幾種導入方法
巧妙的導入,如同橋梁,聯系著舊課與新課;如同序幕,預示著後面的高潮和結局;如同路標,引導著學生的思維方向。但一堂課如何開頭 ,並沒有什麼固定的模式。作為教育部「十五」規劃重點課題 「加強縣級培訓基地建設,構建教師進修學校集中培訓、基層學校校本培訓、遠程教育三位一體的新課程師資培訓模式的研究與實驗」專家指導組主要成員,深入我市38所中小學校進行調研,現將所見進行歸納整理供大家參考。 一、開門見山導入法 這是最常見的傳統的導入法。有位老師在教學第七冊中的《熱愛家鄉》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我們應該怎樣熱愛自己的家鄉呢?今天我們……」這樣的導入語直奔主題,但對於活潑好動的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減弱,課堂氣氛一開始就沒有調動起來,不利於下一環節的教學。 二、音樂歌曲導入法 有位老師在講《助人為樂》時,上課伊始,播放韋唯唱的歌曲《愛的奉獻》,並請同學生們一起唱。此時的學生情緒被感染,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課堂。 三、猜謎語導入法 有位教師在教小學《要珍惜時間》時,是這樣導入的。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下面請同學們猜條謎語。出示課件:有樣東西真奇妙,看不到、摸不著,買不到、留不住。 這樣的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不論是猜對的還是猜錯的學生熱情都非常高漲,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 四、游戲導入法 有位老師在教學思品第一冊第五課《聽講要專心》時,便採用了游戲導入課題的方法。剛一上課,老師便提出做游戲的建議。游戲的名字叫《品嘗》。老師借鑒了著名的實驗,要求學生認真聽、看,看誰學得最像。老師首先拿出三隻瓶子。一隻裝滿汽油,一隻裝滿蓖麻油,一隻裝滿醋。老師說道:"現在請仔細觀察。"然後他給一個杯子倒入一點汽油、一點蓖麻油和一點醋。學生們靜靜地看著他時,他把三種液體混合在一起。隨後他豎起一個手指給學生看。接著他把手指放進杯子蘸了一下。幾秒鍾後,他把手指拿出來。現在大家看著,"他說,"記住",你們要照我做的去做。他把一個手指放進嘴裡,嘗了嘗,微笑著,顯得很高興的樣子。然後他把杯子遞給學生,在全班傳遞。每個學生把一個手指伸進混合液蘸了蘸,然後放進嘴裡吸了一下。他們沒有笑,而是每個人都做了個鬼臉.。這混合液的味道太難吃了。當這個杯子最後傳回到老師手裡時,他很不高興地說道:"很遺憾,你們中誰都觀察得不夠仔細。不錯,我是吮吸了一個手指,但是我放進嘴裡的那個手指並不是我伸進杯子里的那個。」 這樣就自然地揭示了課題《聽講要專心》。這樣導入使學生們興趣十足,也起到了組織教學的作用。 五、歷史典故導入法 有位老師在講「主觀符合客觀」這一框題時,根據「主觀必須符合客觀」,講述一個「畫家畫牛」的典故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說的是古時候有一位畫家畫了一幅兩牛相鬥圖,拿給一些官員看,都稱贊不已,可是當地把此畫給一位農民看時,這位農民卻大笑不止,他說兩牛相鬥,為了用力擊倒對方,它的尾巴永遠是夾著的,絕不會高高翹起來。畫家聽了之後不敢出聲。那麼畫家為什麼會鬧這樣一個笑話呢?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課 。 六、情景導入 有人在教學《團結果》時,教師出示了一把筷子,先請一位同學上台折一根筷子,再請一位同學上台折一把筷子,看出現什麼後果?同學們興致頗濃,一根筷子很容易就被折斷了,但無論另一位同學怎樣使勁,甚至台下同學幫忙,那一把筷子仍完好無損,隨即教師可讓學生討論:為什麼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斷,而一把筷子卻不易折斷?學生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於是,教師可順藤摸瓜,請同學自行創意上台來表演一個類似的活動或小品,反映團結力量大的事例,學生踴躍舉手。現實生活中一些活生生的例子被他們搬上了舞台一一表現,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親身經歷,自然地將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由此可見,舞台藝術在思品課導行環節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總之,課堂教學中導入的方法很多,還有如問題導入,名人名言導入,溫故知新導入,漫畫導入,詩歌導入、電影導入,錄音、錄像導入等等。但是設計運用導入法時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1、聯系性。 教師設計導入的根據是教學內容。如果導入與內容脫節,不管導入多麼別致、精彩都不可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 2、遷移性 在導入的時候,教師要注意保護、保存、合理利用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生發的學習興趣與能量,因勢利導,及時遷移,形成學習效益,為課堂教學服務。 3、適應性 導入的設計與選擇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喜聞樂見。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組織學生開展他們特別喜歡的游戲等活動,才能提高他們的參與興趣。把學生喜愛的游戲活動運用到教學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4、啟發性 導入對學生接受新內容具有啟發性,能激發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願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他們更好地理解新知識。 (作者 河北省遷安市教師進修學校 郵編064400)
4. 語文課的導入方法都有哪些越多越好!
1、由精彩的描述導入
精彩的描述,能引起學生注意,激發閱讀興趣,引起聯想和想像,使學生自然進入文本。如:我們喜歡春天。喜歡春風輕吻臉頰的輕柔,春雨淅淅瀝瀝的清爽,……朱自清先生描繪的一幅幅春景圖更是美不勝收,讓我們來欣賞《春》,來體會春天的美好吧。
2、由軼聞趣事來導入
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軼聞趣事興趣濃厚。要投其所好,根據文本,選好與課文相關的軼聞趣事,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視野,又引起了對文本的興趣。如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可以先講文章的來歷。
3、從欣賞歌曲導入
歌曲以其優美的歌詞、動人的旋律,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教學過程中,根據文本需要選擇恰當的歌曲讓學生欣賞,營造一種特殊的氛圍,來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自然導入。如在講《小巷深處》時,讓學生欣賞歌曲《母親》。
4、由觀察插圖導入
語文教材有很多插圖,兼備能幫助我們感知、理解文本。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形象描繪、合理想像,這樣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學習《周庄水韻》時,先引導學生觀察文本中的彩圖,要求學生描繪畫面的景物。
5、由溫習相關詩詞導入
可以通過溫習與文本內容相關的詩詞來導入,這樣,既鞏固了古詩詞,又初步感知了文本,自然導入內容。如學習餘光中的《鄉愁》時,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與鄉愁有關的名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課文導入的作用:安定學習情緒;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溝通師生情感;明確教學目的;確定全課基調。
5. 淺談如何進行初中語文課的精彩導入
一、意境導入法
所謂意境導入法就是用富有詩情畫意的優美語言引導學生迅速進入課文意境版之中。
二、權威權導入法
所謂權威導入法就是以著名人士對文章的評價引導學生迅速對課文產生好奇或敬意。
三、情感導入法
在課的起始時,教師能用情趣盎然的語言創設某種具體生動的情境,則能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引起他們激動的情緒,達到渲染氣氛的目的,使他們的思想感情同課文內容產生共鳴,形成一個情感交融的教學氛圍,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
四、游戲導入法
所謂游戲導入法就是以一個與課文密切相關的小游戲開頭的方法。這種方法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枯燥中跳出來。
五、知識導入法
有時,為了使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或者使學生明確本課知識的重點,有必要作一些適當的舊知識提示,使學生產生一種知識的前後貫通感,這樣有利於學生原有認知結構迅速同化新知,這就是知識導入。
六、「語感傳送」導入法
語言是表達感情的主要手段。在教學中,教師用優美、生動的語言,通過富有感情的朗誦,會把學生帶進教材內容的情境之中。使學生在優美語言和激盪的情感中進入課文。
6. 初中語文課堂導入特點及方法研究
課程導入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課程開始之初的信息介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很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幫助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此外通過課程導入使得課堂氣氛更加輕松和諧以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質量。此外,有效的課程導入可以讓學生對於所學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幫助學生更加輕松地調整到學習狀態之中。
一、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導入的質量
和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學科具有獨特性。具體來說,語文是一門工具性的學科,因此內容十分龐雜,語文教材包涵有很多其他學科的內容。因此,教師想要提高課堂導入的質量就必然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制定不同的導入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課本內容,讓課堂導入真正起到作用。
1.如何進行歷史性比較強的教材內容的導入。在初中語文的教材之中有一定程度的歷史性比較強的內容,因此在針對歷史性比較強的教材內容進行課堂導入的時候教師應該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選擇最佳的課程導入方式。一般在進行這類教材內容導入的時候教師應該首先向學生簡單地介紹當時的環境背景,讓學生對此有一個大概的認知。這樣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後就能夠和教材內容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共鳴。比如在教導《七步詩》這首詩的時候筆者會這樣進行課程導入。這首詩的作者乃是魏武帝的兒子曹植,那個時候皇帝是魏武帝曹操的兒子曹丕,也就是說
7.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方法有哪些
導入的方法十分之多,本人稍喜歡後幾種導入方式:
(一)直接導入
直接導入是教師直接闡明學習目標和要求,以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安排,通過極短的語言敘述,設問等方法,引起學生關注,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情景。直接導入比較適合連續性教學的後續教學的導入,同時它也是高年級理性思維比較強的內容適合用直接導入,其次,就是年齡大的學生。他們學習自覺性比較強,用導入可以更快的進入學習。但是直接導入要注意對於小學生和初中學生來說不要用的太多,不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
(二)經驗導入
所謂的經驗導入就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已知的素材為出發點,教師通過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講解和提問等方式導入新課。通常在新內容與學生的有關經驗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時候,採用這種經驗導入,這種方法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很親切的感覺。發生在學生身邊事情能夠引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引起學生動腦思考。
(三)舊知識導入
舊知識導入是根據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系,找准新知識的連接點,以舊知識為基礎發展深化,從而引出新的教學內容,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舊知識導入通常是在新教學內容與學生有關舊知識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時使用。
(四)實驗導入
實驗導入是教師通過實物模型、圖表、幻燈、投影、電視等教具進行實驗演示,或學生實驗的方法來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觀察,以已知實驗現象或知識經驗與發現新現象對比方式產生問題情景,提出新問題,自然的過渡到新課學習的導入方法。
(五)直觀導入
直觀導入是在講授新課題之前,先引導學生觀察實物、樣品、標本、模型、圖表、幻燈片、電視片等,以此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從觀察中提出問題,創設研究問題的情景的導入方法。學生在直觀感知過程中產生疑問,疑問引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強烈要求,這個也可以把問題情景歸我們前兩類問題情景。直觀導入的時候要注意,實物、模型、幻燈、電視等內容必須與新教材有密切的聯系,在觀察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恰如其分的提出問題,以明確學生觀察的思考方向,促進他們的思維,為學習新的材料做好准備。
(六)故事事例導入
故事、事例導入是以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例或報紙上的有關新聞,以及歷史上認識自然與社會中的故事設置問題情景的導入方法。
(七)設疑懸念導入
設疑懸念導入是教師從側面不斷巧設帶有啟發性的懸念疑問、疑難,創設學生的認知沖突,
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願望。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的方法有:
驚奇——展示違背學生已有的觀念的現象;
疑惑——使學生產生相信與懷疑的矛盾:
迷惑——提供一些似是而非的選擇,學生已有的經驗中缺乏可以辨認的手段而產生迷惑:
矛盾—在推理的過程中,故意引出兩個或多個相反的推理,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
(八)情景導入法
情景導入法就是選用語言、設備、環境、活動、音樂、繪畫等各種手段,創設一種符合教學需要的情景,以激發學生興趣,誘發思維,學生處於積極學習狀態這樣一種導入。情境創設應注意三個方面:首先要從教學內容出發,其次,教師設置的情景應該有明確的目的或者意識。
再次,當你設計的情景內涵比較隱蔽的時候,要及時對學生進行啟發和誘導。
8. 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幾種導入方法
對話導入
這一方法是最簡單、最常見的。這要求教師在上課前通過精心設計、認真組織語言,充分構想自己的問話,猜學生會怎麼想、怎麼答,盡量做好學生的一切想法、答法在教師的准備范圍內。這樣師問,生答;生問,師答,有來有往,銜接緊湊,很容易激發學生感受,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