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語文古詩鑒賞!
小題:這首元曲刻畫出一個為功名忙碌奔波直至白發年邁(1分),卻始終抑鬱潦落、不能施展抱負的失意者形象(2分)。小題2: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西風驛馬,落月書燈」,這兩句寫秋日景物,又有很強的概括性:表明自己一年到頭,一天到晚,都是這樣辛勤勞碌,但卻沒有結果。景物描寫渲染出一派蕭索凄愴的氛圍,烘托出主人公的傷心懷抱。②虛實相生。「西風驛馬,落月書燈」實寫秋景,「青天蜀道難,紅葉吳江冷」化用李白《蜀道難》名句,形容自己求取功名的道路艱難,是虛筆。這四句虛實相生,極寫作者勞苦奔波卻又落寞凄清、無人賞識的凄苦境況。③用典。「釣魚子陵,思蒓季鷹,笑我飄零」,在富春江垂釣的嚴光(子陵),見秋風起而思故鄉蒓菜鱸魚膾的張翰(季鷹),都是歷史上敝屣功名富貴的著名「高士」。與他們相比,作者覺得自己熱衷功名卻落得潦倒失意確實十分可笑。(答出一點給2分,答對兩處給5分) 小題1:試題分析:張可久是一個始終沉抑下僚、不能施展抱負的失意者,這首《普天樂·秋懷》就是他自覺歲月銷磨而功名難遂的悲嘆。這篇作品講究格律、辭藻,用典較多,文詞工巧婉約,頗能體現「小山樂府」的特色。小題2:試題分析:曲子以「普天樂」為詞牌,以「秋懷」為題,形成鮮明的對比,表達了作者一種矛盾而彷徨的情緒。此曲一開始就用了一個設問句「為誰忙?莫非命。」道出了作者自怨自艾之情,表面上說命運難改,其實正現出了作者心中的憤憤不平。「西風驛馬,落月書燈。青天蜀道難,紅葉吳江冷。」反思自己的前半生,詰問自己是否就是在瑟瑟秋風中奔波勞碌的驛馬,不然,為何如此孤單寂寞?「西風」、「落月」、「紅葉」、「冷」,這幾個意象,形象地描繪了作者自己境遇的不幸,以一派凄傖的氣氛烘托出主人公的傷心失意。「驛馬」代指奔途,「書燈」暗示潛心學問,一年到頭,日夜辛勞,孜孜以求,得到的卻如李白、催明信所雲,獲取功名是「青天蜀道難」和「楓落吳江冷」的下場。後兩句以「兩字功名」開題自嘲,自甘飄零。無所適從,依違兩難。以「笑「字轉折,列舉了子陵富江垂釣和季鷹思故鄉蒓菜的故事,顯示出否定的態度,引人遐想。
2. 高中語文古詩鑒賞
園果
詩人:王建 朝代:唐
雨中梨果病,每樹無數個。小兒出入看,一半鳥啄破。
這個唐詩是反映了兒童在進入果園後的新奇景象,也看到了有很多的梨果被鳥啄破的景象。
3. !!高中語文古詩鑒賞!!
絕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此詩為杜甫入蜀後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景畫,濡飽墨於紙面,施濃彩於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盪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象燃燒著一團旺火,多麼綺靡,多麼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並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並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4. 高中語文古詩詞怎麼學習(鑒賞)
語文的學習是日積月累的,就和英語一樣,是有一種語感的領悟。古詩詞的鑒賞其實內很簡單容,因為古詩詞大多都可以分為固定的幾類,主要就是抓住關鍵的一些詞彙以及從整體上的把握。如果你讀出了中心思想,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圍繞中心解答,在偏也不會偏到哪裡。另外很重要的是:切記不可按照作家名字定式思維。比如杜甫,蘇東坡,辛棄疾的詩詞不都是哀嘆時運不濟,才華得不到展示的,有些也是表達其他的,萬萬不可根據名字就定式,這種情況不可取。
5. 怎麼學好高中語文詩歌鑒賞
學好高中語文詩歌鑒賞要做到以下幾點:
1、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 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 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並准確概括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 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 析作 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2、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 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
(1)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3、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 這些經錘煉的 字的妙處。答題 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 析。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5、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
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
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6、情感、主旨型
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 子)分別寫 了什麼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麼情感
7、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後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後闡明理由。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後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合 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8、比較評價題型
提問方法: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 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 楚,層次分明。
6. 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技巧
1、分析意境
解答這一類的題目,首先要能抓住詩中所展現的圖景畫面,會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能夠概括出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的特點,掌握一些鑒賞的詞語,如蕭瑟悲涼,恬靜優美,壯闊雄渾,寂靜冷清等。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要具體,就是要結合具體的意象或者意境來回答作者為什麼高興或者傷感。
2、分析語言
這種類型題的解題步驟,要能夠找到體現語言特點的關鍵詞語,所謂的關鍵詞語,也就是最能表現詩人感情的句子,然後結合語句,具體分析妙處。
3、分析技巧
解答這類題目,首先必須指出,運用了哪一種表現的手法,再結合具體的詩句說明為什麼使用的是這樣的表現手法,最後要說出這種手法,表達詩人感情的效果。
4、分析主旨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涉及的文化常識、生活常識、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和自然現象;某一詩句的大意或內涵;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生活經歷;⑷時代背景、社會現實。
5、煉字型
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肯定「好」或肯定哪一個更好;解釋該字在句中的語表義和語里義;展開聯想和想像,把這個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句中描摹景象;點出該字表達了什麼感情或烘託了怎樣的意境。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Ⅰ卷評析
7. 高中語文選修古詩文鑒賞
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內?
小樓一夜聽春雨,容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應該是上述詩歌。若不是,隨題附贈電子教材,請題主自行查閱確定。
8. 高中語文古詩鑒賞!
「楊柳枝」調歷來多詠「本意」,「本意」又皆言愁。熟題老話,不只出新難,要寫真摯情思也不易。這首小詞出新裁心意,將本是無形難狀的「愁」化為有形可感,並從特定的意蘊中界劃出它的數量感。起句「不合」的埋怨看似無理,說臨池不能起「畫樓」,然而「愁」已從無理之責中透出。坐在樓內無聊愁悶,原本期望憑欄散散心,誰知樓畔即池塘,塘邊皆楊柳,煙籠雨飄的楊柳猶如一團團難解的愁緒,愈令作者看了心煩。不看並不能讓他不煩了。還有「颼颼」風雨聲,風吹雨打楊柳葉。人、情、物、理,化成一團塞在心間,耳目之間又無不感受到愁之苦澀。他沒有直說愁有多大多濃,而是說「誰能數得垂楊柳?」垂楊之葉固無窮數,無法數,更有甚者,那垂楊之葉在斷煙疏雨中飄拂池水,猶如眼淚默默滴愁般灑向池中,這一池綠水也就與楊柳倒影和下滴雨水,共化為一泓凄凄之愁,這種質感是很具體的。如果再回味首句「不合」二字,則愈轉愈顯得無理之問很有理,樓、池、柳三者之間因為這一「不合」安排,使得其愁轉得沉重而難起。二十八字無一字虛設,無一字可減易。詞中用字很准確,如以「疏」寫雨,葉才能發出颼颼聲;如果是狂風密雨,則楊柳不成聲,池中也映不出一切,那麼「臨池」之「池」的意象就落空了,或者就減少了其中的內涵。愁的內涵,作者沒有說是鄉愁還是別愁,也沒有說是失志侘傺還是中年喪偶(他曾遭此不幸),這一切均由讀者去自辨。這極容易被誤會為常規式的青愁秋怨一類模式。讀者如果知人論世,就會發現此中有家國之苦深隱在作者心底,例如他的另幾首《楊柳枝》中所寫的「白門朱桁無窮樹,唯有垂楊是六朝」。萬樹之父萬濯殉難在淮安,親舅父吳炳則是南明永曆帝的大臣,「盡忠」於湖南。他自己一生飄泊,最終子女皆無,境遇蕭條凄慘。
9. 高中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哪篇文章最適合上公開課
看自己拿手的,能表現自己特色的,比如善於朗誦,選比較適合誦讀的文章,比如善於講故事,選比較有故事性的文章,又比如自己對某一人詩詞比較熟悉的,可選該人的相關文章。等等,看自己的能力吧
10. 推薦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的書,有加分
一:中國古詩詞鑒賞與應考指導。
二:買鑒賞資料書,不如培養自己的詩歌性情,先讀讀一些優秀的現代詩歌,有興趣了,鑒賞就容易了。僅僅買本參考書學鑒賞技巧,那是治標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