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一語文課文中關於《祝福》的題目
不矛盾
希望其有 是對於封建思想的篤信 和對轉世投胎的渴望
希望其無 是對於吳媽的話感到懼怕 害怕真的遭到報應
② 高中必修三語文第二課祝福中對祥林嫂肖像描寫的續寫。
《祝福》一文中曾四次對祥林嫂的肖像進行刻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描寫的文字:
祥林嫂初來魯鎮時:「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通過這幾句的外貌描寫,我們可以看出祥林嫂是一個年輕的寡婦,生活雖貧困,但身體健康,手腳壯大,有較強的勞動能力,紅潤的臉頰顯示了她青春的活力。
祥林嫂第二次來到魯鎮:「她仍然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與前面第一次來時比較,兩頰和眼睛發生了變化,說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極度悲傷,作者通過白描的手法,對比顯示人物內心的痛苦和悲哀,不難體會到祥在遭受夫死子亡的打擊後極度痛苦的心情。
祥林嫂在捐過門檻後插手祝福卻遭拒絕後,對其第三次肖像描寫:「臉色同時變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著。……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連精神也更不濟了。……也總是惴惴的……否則呆坐著,直是一個木偶人。」祥林嫂早早地嘗盡人世的辛酸,飽受痛苦的折磨,被封建禮教榨幹了生命的全部。
臨死之前的肖像描寫:「五年前的花白的頭發,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這個形象鮮明獨特,極具個性化,人們的腦海里不由得會浮現出凄苦的乞丐形象,祥林嫂飽經滄桑的心靈在封建禮教的殘酷摧殘下,早已經不對人世抱有希望,精神極度的麻木,讓她連痛苦都感覺不到,如同行屍走肉般苟活在世上,在人們眼中,她僅僅是個「物」的存在而已。
四幅肖像畫濃縮地反映了祥林嫂命運變化的幾大波折,勾畫出她悲苦的人生軌跡,即年輕守寡,外逃幫工,被婆家逼賣;再嫁再寡,喪夫失子,大伯收屋,重到魯家;捐了門檻,仍被判為罪人;被魯四趕出,淪為乞丐,祥林嫂在封建禮教的迫害下,歷盡種種悲慘的遭遇後身心麻木,最終被迫絕望而死。作者通過對祥林嫂肖像的刻畫生動的體現了祥林嫂性格的發展過程,鮮明地表現了她內心世界的深刻變化,從而也是印記了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③ 高一語文 寫祥林嫂的一生經歷
祥林嫂年譜二十六七歲以前 與祥林結婚。二十六七歲 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經衛老婆子介紹,到魯鎮做工。二十七八歲 春上改嫁。年底生阿毛。阿毛一歲。二十八九歲 阿毛兩歲。丈夫患傷寒死去。二十九或三十歲 阿毛三歲。三十或三十一歲 四歲的阿毛春上被狼銜去。秋天經衛老婆子介紹,回到魯鎮做工。祭祠時很閑,只燒火。年底柳媽建議她去土地廟捐門檻。三十一二歲 近秋到土地廟捐門檻。冬季祭祖時節,仍不能拿酒杯、筷子和燭台。三十二三歲 頭發花白,記憶尤其壞。三十三四歲 可能被趕出魯四老爺家。三十四五歲三十五六歲 淪為乞丐 三十六七歲 三十七八歲 臘月二十四夜裡或二十五凌晨離開人世。根據「年譜」整理「祥林嫂小傳」</b>。 [祥林嫂小傳]之一祥林嫂,衛家山人,可能姓衛,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有一年春上,只有十六七歲、以打柴為生的丈夫祥林死了,二十六七歲的祥林嫂便逃離家中,經做中人的衛老婆子介紹,冬初進了魯鎮魯四老爺家中做幫工。每月工錢500文,活計雖多且重,但她反感到滿足。三個半月後,即開春前夕,她的婆婆帶人把她抓了回去。工錢1750文全被婆婆拿去了。在這之前,她的婆婆為了小兒子要花一筆錢做聘禮娶老婆,已把她許給賀家坳的賀老六。因此不幾天,祥林嫂就被裝到花轎里送去賀家坳。她出格地反抗,但沒有成功。年底時,她生了一個兒子,小名叫阿毛。家裡沒有婆婆,男人有力氣,又會做,自家還有房子,因此祥林嫂和兒子都養得胖,日子過得蠻好。但天有不測風雲,不久年紀輕輕的男人因得傷寒病而死。接著,四歲的兒子阿毛在春上又被狼銜去。祥林嫂又成了一個人。到了秋天,大伯來收屋,她走投無路,只好又去找衛老婆子幫忙懇求老主人魯四家收留自己。魯四家最終收留了她。到了魯家之後,她開口總是講阿毛被狼銜去的故事。開始倒還有人聽,後來人們聽膩了,便不僅不同情,還取笑她。從這以後,她再也不提阿毛的事了。她的手腳已沒先前靈活,記性也壞得多,死屍似的臉上整日沒個笑影,魯家對此很不滿。因其改嫁而被魯家視為不幹不凈之人,祭祀時,一切飯菜碗盤都用不著她沾手,她只能在灶下燒火。這對她打擊很大。魯四老爺有個幫佣,人稱柳媽。柳媽談起她作為回頭人出嫁出格地反抗時留下的傷疤。並將此話傳揚出去,人們又拿這傷疤取笑她。同時,柳媽還建議她到土地廟捐一條門檻,贖了這一世的罪名,否則到了陰司,那兩個短命的死鬼男人還要爭,閻王老爺只好把她鋸開來。這使她很苦悶。這以後她積攢了近一年的工錢捐了門檻。捐了門檻之後,她精神一下子好了起來。但到了那年冬至祭祖時節,主人仍不讓她沾碰杯筷,這次她受到了更徹底的打擊,簡直成了一個木偶人。不到半年。頭發變白,記憶更壞。魯家愈加不滿。不久,終於把她打發走了。她也許是離開主人家就成了乞丐,也許是先到衛老婆子家然後再成了乞丐。三四年後,臘月二十四日夜裡或二十五日凌晨人們准備祝福的那天,祥林嫂在魯鎮離開了人世。終年四十年左右。[祥林嫂小傳]之二祥林嫂(生卒年不詳),衛家山人,一生艱辛坎坷。早年嫁給比她小十歲的丈夫,有婆婆和一個小叔子,家中以打柴為生。××年春,丈夫不幸去世,祥林嫂孤身一人來到魯鎮,後在魯四老爺的家中作女工。祥林嫂雖然是一個寡婦,但她模樣周正,手腳都壯大,又常常順著眼,是一個安分耐勞的人。試工期內她幹活勤快有力,很快就成為了魯四老爺家中正式的女工。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但是祥林嫂的做工卻絲毫沒有懈怠,到年底,籌備福禮,全是一人擔當。然而好景不長。新年剛過不久,祥林嫂的婆婆突然來到了魯鎮,強行帶走了祥林嫂。哪知道祥林嫂的婆婆為了給小叔子籌辦結婚的彩禮,竟然將祥林嫂強行嫁到了里山。在眾人的迫使下,祥林嫂又嫁給了第二個丈夫。年底,祥林嫂的兒子出世了,一家人的生活倒也平靜了一段時間。時隔不久,厄運又一次降臨在祥林嫂的身上。先是丈夫死於風寒,接著她的兒子又慘死狼口。生活的重創徹底擊垮了祥林嫂。為維持生計,祥林嫂又一次來到了魯鎮,重新在魯四老爺家做工。但是這一次,祥林嫂不但沒有先前的靈活,記性也壞了許多,臉上死屍似的沒有一絲笑容。她逢人便講起兒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慘遭遇,漸漸的被鄉里人所厭惡。魯四老爺以為祥林嫂的作風敗壞了風俗,於是從此祭祀時便不再讓她插手。這對祥林嫂來說猶如一記重錘,精神越發的不濟了。後來,祥林嫂聽信了旁人迷信的說道,去廟里捐了門檻,試圖要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然而一切努力都是枉然,祥林嫂的境遇每況愈下,終於被逐出了魯家,直至後來淪落到街頭,成了乞丐。××年冬,就在家家戶戶都忙著「祝福」的時候,祥林嫂終被窮苦奪去了生命。
④ 高中語文必修3 魯迅的《祝福》中,祥林嫂的年份表
到魯抄鎮以前 二十六襲七歲,在衛家山和祥林結婚。
到魯鎮元年春天死了丈夫,年底(冬初)逃到魯鎮做工。祝福時很忙。
到魯鎮二年 春天改嫁。年底生阿毛。
到魯鎮三年 衛婆子說她交了好運。阿毛兩歲。
到魯鎮四年 賀老六死。
到魯鎮五年 春天阿毛被狼銜去。秋天到魯鎮。年底祭祀時很閑。
到魯鎮六年 祝福時柳媽建議她捐門檻。
到魯鎮七年 秋天捐門檻。冬天祭祀,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
到魯鎮八年 頭發花白,記憶尤其壞。
到魯鎮九年 被趕出魯四老爺家。淪為乞丐
到魯鎮十三年 問我三個問題。死亡 。
⑤ 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二課的祥林嫂最後是怎麼死別胡扯
她想贖罪,人們卻一味排斥她。最後,她問「我」人有沒有靈魂,也許她想去見陰間的兒子。在初夕之夜,在大家都處在祝福中,她終於在絕望中死去。
⑥ 高中語文《祝福》魯迅 閱讀題
樓上兩個是什麼鬼?網上能找到,這不就是在網上問你們嗎?如果能找到還要你們幹嘛?
⑦ 高中語文新課標小說《祝福》問題
一、模樣周正,健壯耐勞的祥林嫂 祥林嫂「年紀二十六七」,臉色雖然「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模樣兒「周正」,「手腳壯大」,「順著眼」,「很像一個安分耐勞的人」,這些描寫,這樣的條件,正適合到大戶人家當女工,我們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事實證明,她確實安份耐勞。作者用簡練的筆觸寫出了祥林嫂確實是一個勞動能手,你能從幾個角度概括一下嗎? 「抵得過一個男子」,「徹夜的煮福禮」,「竟沒有添短工」,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勞動強度大,工作是十分艱辛的,「然而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這是為什麼呢?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呢? 二、被迫改嫁,強力反抗的祥林嫂 在所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即「三從」)的封建禮教奴役下的中國勞動婦女,要是死了丈夫,成了「寡婦」,真是天大的不幸的事。魯四老爺見她「頭上扎著白頭繩」,又聽到衛老婆子說她「死了當家人」,「皺了皺眉」的原因是「討厭她是個寡婦」。在第二大段第二自然段,文章對祥林嫂的身世作了初步的交代。她「大概也就姓衛」,舊社會一個女子姓什麼,是無關緊要的事,祥林嫂姓什麼,早被人忘記了,「祥林」是丈夫的名字,這個「名字」,說明她社會地位極其低下。文章接著說,她有個「嚴厲的婆婆」,一個「小叔子」,丈夫「打柴為生,比她小十多歲」,這些交代,說明了一些什麼問題呢? 祥林嫂嫁給了這個現在只有十六七歲的又已經死去了的丈夫,就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生是人家的人,死是人家的鬼,所以,她的婆家要把她抓回去,是「天經地義」的事。這個婆家做事先是鬼鬼祟祟,「遠遠地看見一個男人在對岸徘徊,很像夫家的堂伯」。然後是十分強悍野蠻,他們待祥林嫂到河邊淘米,「剛剛要跪下去」,那躲在白篷船里的兩個男人,又是「跳」,又是「抱」,又是「拖」,最後是把祥林嫂「捆了躺在船板上」。他們像對待一隻牲畜一樣對待祥林嫂。他們為什麼敢於這樣做呢?這就是那些所謂「三從四德」——封建的「夫權」在支持著他們。 作品的第三部分的第段里的衛老婆子和四嬸的幾段對話描述了祥林嫂的第二次婚姻的過程,你能根據說明一下這種極其野蠻的婚姻制度嗎? 為什麼祥林嫂的婆婆和賀家敢於這樣做呢?這就是由於有封建禮教、封建宗法制度這兩把枷鎖拿在他們手上,這就是由於有封建禮教這條繩索絞在祥林嫂的脖子上。衛老婆子說:「太太,我們見得多了:回頭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說要尋死尋活的也有……」——這段話說明上述情況在舊社會是屢見不鮮的。我們還要分析一下。這些動詞說明了? 作品還描寫了那個「異乎」尋常的「婚禮」,「婚禮」,應該是熱鬧的,喜氣洋洋的,祥林嫂和賀老六的「婚禮」是一個什麼場面呢?你給概括一下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婚禮」嗎? 寫到這里,文章起了波瀾。也許是「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壞到了極處便往好處走」吧,真是不幸中的大幸,祥林嫂「真是交了好運了」。祥林嫂交好運,起碼有五個標志,你能分析說明一下嗎? 祥林嫂交了好運,至少達到了脫貧水平,解決了溫飽問題。但「天有不測風雲」,這「不測風雲」常常總是降落到命苦家貧的人身上。舊社會傷寒病流行,這種本來可以治好的病,由於醫療落後,造成大量病人死亡;賀老六可能是傳染了這種病,加上自己又不懂衛生,「本來已經好了的,吃了一碗冷飯,復發了」,復發了,就治不好了。真是「禍不單行」,兒子又被狼銜去了。這樣,族權這條繩索又絞到祥林嫂的脖子上了,「大伯來收屋,又趕她」,「她真是走投無路了,只好來求老主人。」 三、家破人亡,走投無路的祥林嫂 當祥林嫂第二次來到魯四老爺堂前時,她「兩頰上已消失了血色」,「眼角上帶著淚痕」,身體和精神是大不如前了。她泣不成聲地向她的主人訴說著她的阿毛的悲慘的故事。她的這個故事的主要意思是什麼呢?當時起到了什麼效果呢? 祥林嫂也可能沒估計到,她的故事居然有這么好的「社會效果」,因此,她反復地講起她那令人心碎的故事。你能講講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嗎? 但話講了一遍,就不是新聞了。講了兩遍,就是重復,重復的東西也就沒人喜歡聽了。在那樣的舊時代,人們的同情心也是有限的。當祥林嫂三番五次喋喋不休地講她的阿毛的故事時,連「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們,眼裡也再不見有一點淚的痕跡」了。 祥林嫂第二次到魯家做工,表現大不如前,手腳不靈,記性不好,「死屍似的臉上整日沒有笑容」。魯四老爺深深地嫌棄她是兩次失去丈夫的寡婦。准備「福禮」,不讓她沾手。四嬸執行四叔的告誡,她講的兩句話:「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拿。」這是對祥林嫂精神的莫大的打擊。到了此時,祥林嫂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境地呢?你能談談嗎? 四、失魂落魄,淪為乞丐的祥林嫂 由於四嬸不要祥林嫂沾祭品,又由於鎮上的人對她冷若冰霜,祥林嫂的精神已到了崩潰的邊緣。正當祥林嫂在精神上走投無路的時候,魯四老爺家裡來了一個幫工的柳媽。柳媽是一個善心人。柳媽在和祥林嫂講了一番「好心人」的話後,居然冒出了這么一段。聽了柳媽這段話,祥林嫂「非常苦悶」,「兩眼上便都圍著大黑圈」,柳媽的話為什麼給了她這樣大的精神壓力呢? 這個悲慘的可悲,就在於柳媽是以「好心人」的姿態來勸告祥林嫂解脫苦難的。而實際上是柳媽把祥林嫂往死路上用力地推了一把。柳媽認為祥林嫂犯了不可饒恕的罪行,認為她有洗不清、贖不回的罪過。柳媽認為,要怎樣才能抵罪呢?要讓自己像土地廟的門檻一樣,被千人踏,萬人跨。你能談談這個「千人踏,萬人跨」的含義嗎? 林嫂用自己兩年的工資捐了門檻,認為已經贖了罪,「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祭祖時節,「她做得更出力」,「便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坦然」,心裡平靜,無顧慮的意思。她為什麼敢於「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呢? 但她的從土地廟那裡得到的信心和希望,被四嬸的一句話給掃光了!「祥林嫂,你放著吧!」這句話使祥林嫂陷入了什麼境地呢?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四嬸的那句話是一句什麼樣的話呢? 一次又一次精神上的打擊、肉體上的折磨,把祥林嫂逼上了上街行乞這條絕路。她精神上無任何寄託,生活上無任何依靠,行為上無任何歸宿。誰也可以管她,誰也可以不管她。她無衣無食,飢寒交迫。她可能還有一點點思維能力,因為她還沒有死去。她欲活不能,想死不敢。她終於在河邊上遇見了「我」。 五、活又不能,死也不敢的祥林嫂 「我」在河邊上遇見了祥林嫂,認為在「魯鎮所見的人改變之大」,「可以說無過於她的了」。「頭發已經全白」——從某種角度講,頭發是命運和年齡的標志。臉上「黃中帶黑」,「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黃中帶黑」,完全是一副死相;連「悲哀的神色」也沒有了,說明她已沒有什麼表情了。「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輪,轉的意思;間或,說明她的眼睛長時間是呆滯的。「兩頰還是紅的」、「順著眼」的、手腳很壯的、有力氣的、做工「簡直抵得過一個男子」的祥林嫂,為什麼「變」成了這種樣子呢?為什麼作者要寫魯鎮「改變之大,可以說無過於她的了」這句話呢? 祥林嫂此時並沒有死去,但她可能預感到自己即將會死去,在離開這個「把她往死里趕」的人間的前夕,她想到了魂靈,她想到了陰間,她想到了兩個「死鬼的丈夫」,她想到了阿毛,她終於向「我」提出了一個猝不及防的難題:「人死了之後,究竟有沒有魂靈的?」她對「我」這位「見識得多」的讀書人,為什麼別的問題都不問,卻要問這個「魂靈的有無」的問題呢? 六、慘死雪地,橫遭辱罵的祥林嫂 著名作家丁玲說過,「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祥林嫂是被封建政權、族權、夫權、神權四條繩索絞死的。在魯鎮的一片歡慶的祝福的鞭炮聲中,這百無聊賴的祥林嫂,飢寒交迫,心勞力瘁,叫天天不靈,呼地地不應,慘死在魯鎮野外的雪地里。北風,吹亂了她全白的頭發,雪花,掩埋了她瘦骨伶仃的屍體。她能得到社會的同情嗎? 祥林嫂勞動了半輩子。她為她的兩個丈夫,為她的阿毛,也為了自己能活下去,任勞任怨,受盡了生活的折磨。她在魯家做了多年僱工,整天地做,「徹夜的煮福禮」,「抵得過一個男子」,但她的死訊傳到魯四老爺的耳朵里時,魯四老爺卻罵她是一個「謬種」,原因是「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個時候」。更加可悲的是,那些與祥林嫂處於相同命運的短工們,表情也極為冷淡。「怎麼死的?——還不是窮死的?」短工淡然的回答,更增添了祥林嫂的死的悲劇色彩。 祥林嫂的死並不能怪某一個特定的人,當時的社會,當時的風氣,迫使魯四叔不讓祥林嫂碰祭祀用的東西,那些封建的思想早就在魯四叔的心裡紮下了根,所以,其實魯四叔也是一個受害者,換句話說,如果魯四叔並不是生活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地方,也許故事就會發生改變。其實最大的兇手還是封建禮樂,而魯四叔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陪葬品。
⑧ 高一語文 祝福 中「祥林嫂為什麼不出走魯鎮」
對魯鎮的看法其實就是對魯鎮人的看法。
魯鎮人的生活太平淡了,一年到頭「沒有什麼大回變化,單是答老了些」;魯鎮人的生活太乏味了,他們一年到頭的日子沒有任何變化,一年365天,天天如此,所以「魯鎮永遠是過新年」,舊新年與新新年之間的日子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所以他們要尋求刺激,尋求樂子,尋求佐料,可惡的是他們的「刺激、樂子、佐料」全都是構建在祥林嫂鑽心的痛苦之上的。
多麼殘酷的魯鎮人,多麼可惡的陰暗心理,多麼醜陋的「看戲心態」。
⑨ 高中語文第二冊中,張嵩祖祥作的祥林嫂的照片展現了什麼
通過描畫形象,生動地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因舊社會的封建和冷漠而被摧殘的祥林嫂的形象。而且畫面呈現出的滄桑感使文章更貼近生活,筆墨更改具批判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