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中語文教學討論話題有哪些內容
目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師講生聽,以講代讀。由於受教學進度的限制和教師對學生能力的不信任,教師往往越俎代庖,把自己認為的教學重難點條分縷析地灌輸給學生,學生缺乏自讀的感悟、探究、發現,只是扮演了接收器的角色,這樣的語文課怎樣上?如果把自讀放在課內,時間不允許,對於較長或較難的課文更不允許。這樣自讀的效果必然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教師苦心經營,吃力不討好,學生積習難返,啟而不發,於是很多教師重蹈舊轍,採用了傳統的講授法。
其次是生講師聽,華而不實。這種課堂是以小組討論代替閱讀,表面看來教師不再獨霸講台,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問題,你問我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課堂活躍了,而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更多地看到的是這樣的情景:教師拋出一個或幾個問題,一聲令下,幾個學生立刻圍成一團,「嘰嘰喳喳」的討論聲響成一片,煞是熱鬧。這不能不令人懷疑其耗去的時間是否值得,討論的效果到底怎樣。有些教師認為放手讓學生討論,自己就少講甚至不講,如此以來就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對於學生討論內容的合不合理,有效無效,不作深入地調研,從而使教師獨霸講台演變成少數學生霸佔課堂的現象,形成讓更多學生永遠是觀眾、聽眾等無效討論教學現象,只追求表演作秀,不顧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再次是以練代讀,本末倒置。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根據文本設計許多問題,讓學生以做閱讀短文的形式完成對文本的學習。在缺乏主體感悟、探究、發現的背景下,精講和多練就成了孿生兄弟。非多練不足以鞏固夾生的知識,非多練不足以彌補因缺少自讀而忽略的基礎與細節的知識,不足以訓練學生的基本能力。
由於以上原因,目前我們的語文課堂出現了這樣的幾種現象:一是最糟糕的課堂,即少慢差費的課堂;二是最好應付的課堂,即按程序和模式操作的課堂;三是最功利化的課堂,即追求效率與效益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