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拼音訓練百度文庫

高中語文拼音訓練百度文庫

發布時間:2020-12-27 08:48:14

㈠ 我需要高中語文基礎知識,知識題,誰知道哪些網站能推薦的,謝謝了。百度文庫的誰能幫我下載了發給我。

留郵箱吖。。。。。

㈡ 誰能提供高中語文作文素材急求!如果好的話會給分的呦!我會非常非常感謝的!(不要百度文庫的我看過了

1、《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
◆海子,原名查海生,人們習慣稱他為「北大詩人海子」,1964年出生在安徽懷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畢業後分配到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卧軌自殺。他曾長期不被人理解,但他是中國70年代新文學史上一位全力沖擊文學與生命的詩人。他在極端貧困、單調的環境下創作了將近200萬字的詩歌、小說、戲劇、論文。◆海子一生短暫卻成就卓著,是當代學院派新詩人的代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就是他的抒情短詩中的佳作。 這首詩共三章。第一章虛構一幅自由獨立、遠離塵世喧囂的生活圖景,一股清新潮潤的氣息撲面而來。 第二、三章表達對親情友情的珍惜,一股溫暖甜美的氣息撲面而來。這首詩兩次說「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都表達美好的情感。在人生觀、價值觀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於墮入塵世成為俗人。詩人心懷始而熱情開放,終而收合封閉。表明海子這首詩在情感的清純、明凈、世俗化的背後蘊蓄著某些復雜性、矛盾性的東西。 ;「面朝大海」本來是面對空曠、虛無,但海子獨具慧眼,竟然看出了「春暖花開」 ,「春暖花開」是詩人的「心畫」,是夢想的溫柔之鄉,寄託著詩人無限渺遠的情思遐想
◆孤獨寂寞是人類一個永恆的話題,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既是詩人也是海子生前好友的西川說:「對於我們,海子是一個天才,而對於他自己,則他永遠是一個孤獨的『王』,一個『物質的短暫情人』,一個『鄉村知識分子』。」 他的孤獨並不是社會疏遠了他,而是在他受挫後他有意識的自我封閉自己,把這種寂寞和孤獨轉移到詩歌創作中去,開辟自己的精神烏托邦,這一點常人是不理解的。在他的房間里,你找不到電視機、錄音機,甚至收音機。他在貧窮、單調與孤獨中寫作,他既不會跳舞、游泳,也不會騎自行車,這是一個真實的海子。他認為,詩就是把自由和寂寞還給人類的東西。在其絕命前寫下的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這是海子在絕望之際對戀人的祝願:「給每一條小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他把幸福留給了他人,而自己忍受的是莫名的不可排除的孤獨和寂寞,這就是海子。封閉的自己,平時與人交往不多,現實的壓抑,加上幾次都與愛情擦肩而過, 使得他更像一個孤獨的孩子。海子實則是一個孤獨的吟唱者,一個內心空靈的詩人,表面上他孤獨,但他通過寫詩,構建著詩歌大廈,獨自品享著寂寞的美麗,他又是一個精神的富足者,永遠沉湎於自己想像中的精神家園。思想者總是孤獨的,一個人的思想越是深刻,他就越難在生活中找到知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清醒,往往意味著痛苦!
◆海子的抒情短詩具有一種超越時空和侵入人血液和靈魂的巨大力量,加上其身世經歷的悲劇性,更促使了其短詩的不朽。可以這樣說,1989年3月26日海子的離去,標志著中國當代詩歌純粹歌詠時代的終結。直至今天,我們也沒有看到比海子的抒情詩更純粹的抒情詩出現。
2、《我與地壇(節選)》(史鐵生)
◆史鐵生,北京市人,「文化大革命」初期響應號召由北京赴陝西務農,因積勞致殘下肢癱瘓,後返回北京潛心於文學創作,現為專業作家。作品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歡樹》等等。《我與地壇》(1991)是作者對自我在過去十年寫作在內容、思想、形式和寫作行為本身進行解剖,為寫下去(活下去)尋找理由。「我從雙腿殘疾的那天,開始想到寫作。孰料這殘疾死心塌地一輩子都不想離開我,這樣,它便每時每刻都向我提出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活著?——這可能就是我的寫作動機。就是說,要為活著找到充分的理由。」
◆史鐵生曾這樣解釋自己的名字:「心血傾注過的地方不容丟棄,我常常覺得這是我姓名的昭示,讓歷史鐵一樣的生著,以便不斷的去看它。不是不斷的去看這些文字,而是藉助這些蹣跚的腳印不斷看那一向都在寫作著的心魂,看這心魂的可能與去向。」這段話也是對他作品的最好的詮釋。
◆在這個荒蕪的園子里,作者化了幾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對生命的思考和解讀。這一過程是艱苦的,但也是必要的。現在,我們來看看作者經歷了哪些肉體上的掙扎和心靈上的洗禮。且看史鐵生對生與死的思考,他認為:「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就是說,死是目的,生便是過程,所以,史鐵生把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改成了「不知死,安知生」,所以,他這樣告訴別人,「人有時候太看重了我們要回到虛無里去,結果忘了我們本來從虛無里來」。在他的另一首詩歌里,史鐵生這樣寫到: 「午後,如果陽光靜寂/ 你是否能聽/ 往日已歸去哪裡?/ 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極處 時間被忽略在存在中 / 生死同一」 「生死同一」,即過程就是目的,死是一種回歸。史鐵生眼裡的死,有著回家的溫馨。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拼音訓練百度文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