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課題"生態體驗式德育的案例與問題研究"具體指哪些方面
「十一五」時期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任務
科學發展觀是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始終要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必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我國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全局,把科學發展觀貫穿到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全過程。
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要堅持以素質教育為主題,著力完成好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這三大任務,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真正把素質教育作為我國教育工作的主題,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貫穿於各級各類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堅持德育為先,從根本上改變重智育,輕德、體、美育的傾向,全面加強和改進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入教材、引入課堂、引入學生頭腦。進一步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切實提高學校和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改革和完善考試評價制度。推動全社會形成共同推進素質教育的強大合力和良好環境。
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抓住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大好時機,進一步強化政府對義務教育的保障責任,把這一關系我國教育長遠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抓緊抓好,全面提升我國義務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堅決完成好西部地區「兩基」攻堅任務,繼續積極發展民族地區教育。東、中部地區要不斷提高義務教育的普及水平和質量,大力推進區域內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努力辦好義務教育階段的每一所學校。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進一步確立起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觀念,實現職業教育辦學思想、辦學模式、發展思路的根本轉變。職業院校要更好地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實行靈活多樣的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讀制度。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繼續擴大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
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切實把提高質量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人才觀和質量觀,大力改變一些課程教材陳舊、理論脫離實際的狀況,加快建立新的課程教材體系、考試評價制度,形成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模式。深入實施高等教育質量工程。深化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著力提高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充分發揮高校的優勢,加快提升高校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增強高校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任務的能力。深化高校科技體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進一步繁榮和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著力推進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高水平大學的建設。
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師隊伍,堅定不移建設好人民教師隊伍,著力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全面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以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優化、調整農村教師隊伍結構,提高農村教師質量。統籌城鄉教師資源,大力推進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切實提高教師教育質量,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培養培訓。堅持把師德建設放在首位。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待遇和地位。
認真解決「上學難、上學貴」問題,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進一步做好資助家庭貧困學生工作。大力推進「兩免一補」政策;進一步完善高等學校家庭貧困學生資助體系,堅持「綠色通道」制度;積極推進建立職業教育家庭貧困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鼓勵社會各界捐資助教。下更大的決心,採取更有力的措施,堅決制止教育亂收費行為。堅決杜絕農村學校中的亂收費行為;信息公開,接受監督,進一步規范非義務學校收費行為;堅決地逐步地解決好「擇校」問題。實施更加積極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努力開辟新的空間和渠道,鼓勵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去。努力為廣大中小學生創造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