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中語文說課稿按照教案寫對嗎
教案是要寫的,說課稿和教案有區別,說課稿要有教材分析什麼的,要有教學流程,還要說明每一個步驟例題設計的目的,在網上能找到現成的說課稿,要是沒有原稿你找別的課扒一下就行了
『貳』 高中語文里有魯迅的文章嗎
人教版的新課標現在有三篇:
1、必修一:第一冊第三單元第7課《紀念劉版和珍君》
2、必修權二:第三冊第一單元第2課《祝福》
3、必修二:第四冊第三單元第8課《拿來主義》
簡介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主席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叄』 關於高一課本中議論文的例子
http://www.isud.com.cn/down.asp?cat_id=17&class_id=236
『高中語文說課稿』高中語文說課稿 勸學
·一, 說教材《勸學》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文言文單元一篇閱讀課文,本文文質兼美,在寫法上非常獨特,比興寫法,比喻論證的方法,都是值得學習的,作者較系統的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意義和學習......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7460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稿』高中語文說課稿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職業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屬於散文閱讀與欣賞課,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是典型的文學作品.文學作品的核心意義分析是教學活動......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8410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人教版高中語文 《腿與丑腿》說課稿
·腿與丑腿》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美腿與丑腿》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自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於說理性散文。說理性散文往往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4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高中語文第二冊說課 游褒禪山記
·《游褒禪山記》說課案 《游褒禪山記》是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課文。現依據教學大綱、考綱、教材、學情對本課的教學目的、教學法的制定及教學程序的設計等方面作如下說明。一、說大......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63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高一語文說課 燭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退秦師》說課一、大綱要求及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的要求是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積累語言知識。高一教學就是在初中對......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58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聽聽那冷雨》(節選)說課稿
·《聽聽那冷雨》(節選)說課稿 關於教材《聽聽那冷雨》是蘇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二「慢慢走,欣賞啊」專題第四模塊「一花一世界」中的一篇文章。作者調動了聽、視、嗅等多種感覺方式......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66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高中語文必修一《我有一個夢想》說課稿
·《我有一個夢想》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今天,我所說課的篇目是《我有一個夢想》。現就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課時安排及教學過程等方面加以說明。 一......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70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人教版高一必修2《<詩經>兩首》說課稿
·《<詩經>兩首》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這是人教版高一必修2第二單元古典詩歌的第一課。這個單元的詩歌可以說是高中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第一階段,基本反映上古詩歌的......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64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高中語文必修三《淚珠與珍珠》說課案例
·說課內容:一、說教材 1、課文地位本課文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語文》第三冊的第三單元。第三冊高中語文以古代詩歌和古代、近代、現代散文為主,重在培養學生欣賞文......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47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要善於想像和聯想》說課稿
·《要善於想像和聯想》說課稿 課題《要善於想像和聯想》[板書],選自人教社版,高中一年級使用的語文新教材試驗修訂必修本第一冊「寫在、口語交際」部分第三單元第一課。說課內容共分......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41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廣東版語文必修2《菱角的喜劇》說課稿
·《菱角的喜劇》說課稿 一、 說教材 1、 說課的內容: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2,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我說的是第三單元散文篇第10課。 2、 說編寫意圖和教材地......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35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廣東版高中語文必修二歌詞四首說課教案
·歌詞四首說課教案 我今天所說課的篇目是《歌詞四首》,它是新教材廣東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單......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36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聽聽那冷雨》(節選)說課稿
·關於教材《聽聽那冷雨》是蘇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二「慢慢走,欣賞啊」專題第四模塊「一花一世界」中的一篇文章。作者調動了聽、視、嗅等多種感覺方式,將少年生活的回憶、古詩畫的意境和現......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512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高中語文說課稿 高一下《邊城》說課稿
·一 說教材:《邊城》選編在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這一單元是小說單元,本單元是高中階段的第一個小說單元是高中小說學習的起始點,可見本單元在整個高中小說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036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高中語文說課稿 高一下《祝福》說課稿
·《祝福》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祝福》》是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三單元的第一課,作者魯迅,體裁為小說。在整個高中......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825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高中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拿來主義》說課稿
·《拿來主義》說課稿 我所說課的篇目是《拿來主義》,它是高中一年級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一冊第三單元(議論文)的第二篇。 大綱對高中階段在議論文方面就閱讀能力和......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516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高中語文說課稿 《歸去來兮辭》說課稿
·一、單元教學指要:漢魏晉是我國散文迅速發展的時期,其主要標志是:《史記》、《漢書》等紀傳體史書的出現。西漢散文中最先發展起來的是政論文,而已賈誼的《過秦論》最為著名,文章總結了......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895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高中語文《哦,香雪》教學實錄及點評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研讀小說文本,體察人物情感、把握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性格。 初聽,這個開場白似乎和小說教學渾身不搭界,有點突兀。聯系下文教學,就覺別具匠心:丁教師沒有生硬......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708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高中語文說課稿 《口技》說課教案
·高中語文說課稿 《口技》說課教案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668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高中語文說課稿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說課稿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說課稿一、說教材 我的課題是《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高中語文教材第四冊第16課),這是一篇特殊的課文。 首先,它所處的單元......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946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高中語文說課稿 《守財奴》說課稿
·《守財奴》說課稿一、說教材 1、該文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近些年來,對文學作品的考查,只注重詩歌和散文的鑒賞,而對小說的閱讀鑒賞考查成了冷門。我們應當看到,近幾年高......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852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高中語文說課稿 《再別康橋》說課稿
·高中語文說課稿 《再別康橋》說課稿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584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高中語文《歸去來兮辭》說課稿
·一、開場白:各位老師,下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歸去來兮辭》。二、說教材《歸去來兮辭》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五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它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作品。描寫的是詩人辭官......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041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人教版高中語文說課稿 崤之戰
·今天我就課文《餚之戰》第一課時為例,談談我的教學思路與設計。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第五冊第五單元第十六課《餚之戰》。課文講述了春秋時期秦晉之間一場爭奪中原霸權的戰爭。當時......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580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這是在學習第二單元的講演稿之後,又接觸的一篇講演稿.它在內容和體裁上都不同於前兩篇,它屬記敘文,偏重於記述講演的過程,突出講演者的形象.......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915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這是在學習第二單元的講演稿之後,又接觸的一篇講演稿.它在內容和體裁上都不同於前兩篇,它屬記敘文,偏重於記述講演的過程,突出講演者的形象.而《最後一次......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797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稿』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 季氏將伐顓臾
·一, 教材分析 1, 本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季氏將伐顓臾》這篇課文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中一篇課文,被列在先秦諸子散文單元的第一篇.它的位置決定了它的重要作用.其次,這......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062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稿』高中語文第三冊說課稿 雨霖鈴
·說課教案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雨霖鈴》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第8課《詞七首》裡面的一首詞. 本單元主要是鑒賞唐宋詩詞.唐詩和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2247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稿』高中語文第三冊說課稿 巴爾扎克葬詞
·教材分析這是一篇法國十九世紀偉大的浪漫主義作家雨果寫給同時期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的追悼詞,作為一篇演講詞,本文在字詞的理解上也許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困難,但要真正完成單元教學目......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985 推薦程度:
『高中語文說課稿』高中語文第一冊說課稿 觸龍說趙太後
·我說課的篇目是《觸龍說趙太後》,它是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高中語文教科書(必修)第一冊第五單元第四篇課文,屬於自讀課文.大綱對高中階段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是: 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142 推薦程度:
『肆』 高中語文說課的基本步驟
說課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一、 精心搜集和選用材料是使說課深刻生動的根基 課題確定後,你的說課能否深刻、生動,從而吸引人、說服人,那麼材料的搜集和選用是最關鍵的一步。
否則,說課的內容不充實,只能顯示出一種淺薄,而缺乏一種厚重感。應依據哪些標准?選取哪些材料呢?
1. 教學課標中的教學目標,教參對教材內容的分析。
2. 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及教學原則。
3. 學生的起點行為情況。這包括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等非智力因素情況。
4. 為了突破或分散本節難點,而需要的有關鋪墊材料。
二、 削枝強干,錘煉說課內容是使說課深刻充實的保證 說課的顯著特點在於說理,即內容與說理的有機融合要體現在整個說課過程中。
這樣,靠內容的充實和環環相扣,使說課具有科學性、邏輯性、深刻性。要給聽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必須做到「說主不說次」、「說大不說小」、「說精不說粗」。所以要對說課的內容進行錘煉,削枝強干。怎樣錘煉說課的內容呢?
1. 要具有清晰的結構 能抓住聽者心弦的說課,必須有一個經得起推敲的邏輯結構,要在注意把握教材自身內容聯系的條件下,組織好說課的結構。
2. 要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教材和學生實際,從知識、技能、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果說教材是說課的「血肉」,結構就是說課的「骨架」,那麼,教學目標是整個說課的「靈魂」。也就是說,目標確定後,說課的整個安排,一切一切都要服從於教學目標,目標不能虛晃一槍,不能和教學內容脫節,還要具體、明確而全面。
3. 要分析准確重點難點 要結合教材的地位、作用、內容與學生的起點行為情況分析教材重點、難點,尤其要注意分析難點的位置、程度、成因和突破難點或分散難點的關鍵與措施,以及在難點的教與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
『伍』 高中語文人教版詩詞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答案
年第5期總第71期 藝術界
關於中國詩歌的對話
王芃
□:請老師談談對中國現代詩歌的看法。
■:中國詩歌死了!被那些新體詩人、詩壇壟斷者、詩界官僚拋棄、折騰、禁錮而死了。
□:啊,中國詩歌死了!這是什麼意思?
■:作為曾是中華文化最具代表性,中國文壇最具生命力,最擁有作者和讀者,最重要藝術形式的中國詩歌,現在還有作者嗎?還有讀者嗎?人們早已厭棄了現在這些膚淺、空洞、偽飾、虛假、粗糙、平庸,「嘔啞嘲哳難為聽」的所謂中國詩歌。人們寧可去搓麻將牌,閉目養神,也沒有一丁點想翻開《詩刊》的興趣。至於什麼世所傳誦的佳句名篇,影響一個時代的史詩,就更別奢談了。中國詩歌到這個份上已經完全喪失了說呢革命力,被淘汰出局,形同一具僵屍。因此說「中國詩歌死了!」也許這話有點刺耳,那就說中國詩歌衰落了吧。
□:為什麼說是被新體詩人、詩壇壟斷者、詩界官僚拋棄、折騰、禁錮而死呢?
■: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開始要上溯到近代的新文化運動。
□:這是為什麼?
■:肇始於1915年的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一場偉大的思想革命運動。它是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俄國十月革命後,它又加大了對馬克思主義新思想的宣傳。
□:這同詩歌有什麼關系呢?
■:新文化運動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打出「文學革命」的旗號,提出以表達新鮮
思想,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取代宣揚陳腐思
想,晦澀難懂的文言文的口號。
□:這難道不是一種進步嗎?
■:不錯,它具有重大的進步意義。但在這樣的文學潮流下,大浪淘沙,泥石俱下,在廢除文言文的同時也廢棄了經過幾千年藝術錘煉積累臻於完善的中國民族詩歌這種形式,而代之以全盤歐化的自由體新詩。
□:中國民族詩歌不應當革新嗎?
■:中國民族詩歌需要革新,在歷史上也不斷的進行革新。從《詩經》到《楚辭》,到漢樂府,到魏晉六朝古詩,到唐朝格律詩,到宋詞、元曲,中國民族詩歌始終都在進行自我充實完善的革新。
□:那麼,新文化運動後,中國詩歌變成了自由體新詩又有什麼問題呢?
■:中國民族詩歌是中國文化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是一種非常完美、發達、精妙的藝術。它講求嚴格的節奏、聲韻、格律和修辭,講究形式美和音樂美,是一種高級藝術。這種藝術形式是中國五千年詩歌藝術漫長積淀的結晶。具有深刻的歷史性。它又同中國漢語言文學、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密切關聯,由漢語的特性所決定,是一種同漢語言文學,中華民族美學觀念同源共生的藝術形式,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因此,民族詩歌這種藝術形式是中國歷史和中華民族的產物,是歷史性和民族性的凝固體。而新文化運動中的新詩歌運動割斷歷史繼承,切斷民族淵源,拋棄了民族詩歌的藝術形式,忽然間變成了同中國歷史、中華民族毫無聯系的歐體新詩,使中國詩歌從此失去了自身獨有的、完善、發達、精妙的藝術形式,變成了不土不洋,不中不西,不倫不類的怪物。這實在是民族詩歌發展的一種反動。
□:為什麼你總強調詩歌的藝術形式,形式很重要嗎?
■:詩歌是一種藝術。是藝術就必須具有形式,講究形式美;沒有形式,不講究形式美,就不成其為藝術。正因為民族詩歌有完善、發達、精妙的,同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相適應的美的形式,它才成為最受人民喜愛、欣賞的藝術;正因為自由體詩歌缺乏形式美,同中華民族審美情趣相悖,它才不受歡迎,遭到人們厭棄。
□:可是民族詩歌這種藝術形式的創作難度很大,會影響普及。
■:難度很大,是這種藝術形式發達、高級的表現。而發達、高級的藝術才具有魅力,才能引發人們去追求和欣賞,產生傑出的流傳千古的藝術作品。就好比雜技藝術,那些驚心動魄的高難度動作,才是觀眾做欣賞和贊嘆的。從民族詩歌創作歷史實踐考察,它並不影響普及。中國詩歌發展到唐代,其藝術形式高度發達,形成了幾近於完美的格律詩,可是唐朝上至帝王、將相,中及士子、商紳,下到樵夫、乞丐、歌姬、僧道,人人能詩。佳句名篇,令人眼花繚亂,多不勝舉,難道還不普及嗎?跟重要的是唐詩以其永恆的藝術魅力流傳千古而不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普及。
反觀沒有什麼藝術難度的近現代自由體新詩,我們只知道一大串近現代詩人的大名和他們桂冠上的光環,可有什麼佳句名篇就記不起來了。至於像白居易《長恨歌》那樣能整片背誦的長篇,就不要勉為其難吧,更不要奢望什麼流傳千古,影響一個時代的史詩作品了。
□:有人說舊體詩形式復雜,容易束縛青年人的思想,故不宜提倡。
■:不錯,較為典型的是毛澤東同志1964年給《詩刊》主編臧克家的信中曾提出過這
樣的觀點。然而,毛澤東是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寫此信的。那時,左傾路線採取歷史文化虛無主義,把一切歷史文化包括舊體詩都當作封建糟粕看待。再說毛澤東給臧克家的私人信件,只是一種個人觀點。更應注意的是毛澤東作為一代革命家的同時也是中國近現代一位詩人。檢閱他生平詩作,從青年到老年,全部都是舊體詩詞。這種實踐和理論的分離,只能說明毛澤東實質上是提倡民族詩歌形式的,他用實踐為中國詩歌創作做出了榜樣。
□:有人說,中國落後,需要同世界文化接軌,所以出現了歐體新詩。
■: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民族性乃是它的生命力和價值所在。藝術從來是五彩繽紛的,根本不存在先進與落後,不存在誰和誰接的問題。對於民族詩歌,應該是如何發展和發揚光大它的民族性。這同學習外國先進的科技文化並不是很矛盾的。同時,外國詩歌並非不講藝術形式,不過,他們的藝術形式是同他們民族的語言文學和審美情趣相一致的,是在他們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
□:如此說來,新文化運動對中國民族詩歌的發展確實產生了負面影響。
■:不錯,新文化運動對於中國詩歌的發展的確起了消極作用。當然,應當肯定,新文化運動從整體上來說是中國近現代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是革命的、進步的、積極的。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兩個方面,它的消極影響也是同時存在的。在當時的革命大潮之下,許多問題一時也難以看得清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真理和謬論必然逐漸顯現,日益明朗化,這樣就使人們能對中國詩歌的發展以及新文化運動其它問題作出客觀、冷靜、理智的分析和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得出科學正確的結論。
□:這些都是中國詩歌衰落的全部原因嗎?
■:不,以上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造成中國詩歌衰落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我們剛才主要從藝術形式上探討了它的原因。不錯,藝術形式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形式,就不成其為藝術,詩歌沒有形式美就不成其為詩歌。但是,詩歌絕不是單純為藝術而藝術的文字游戲;它是心聲的鳴奏,是思想的噴發,是感情的激盪,是生活的升華。必須有豐富、
深刻而活躍的思想內涵。思想性是詩的靈魂,沒有思想內容的詩,縱使藝術性再高,也僅僅是一具徒具形式的美麗軀殼。
□:你剛才非常強調詩歌的形式,現在又如此強調詩歌的思想內容,那麼在你認為,二者誰更重要呢?
■:這里不存在誰比誰更重要的問題。二者是一個事物互相依存的兩個方面。形式譬如是肌體,思想譬如是靈魂。沒有肌體,靈魂無以承載;沒有靈魂,肌體不能鮮活;二者有機地結合才能構成一個完美的生命體。也只有精妙的藝術形式同深刻活躍的思想內容有機結合,高度統一,才能創作出完美的詩章。所以,同藝術形式一樣,思想內容是詩歌至關重要的又一因素。而缺乏充實的思想內容,正是新文化運動後中國詩歌走向衰落的又一重要原因。
□:缺乏充實的思想內容,難道當時中國社會沒有足以引起詩歌創作激情的社會生活嗎?
■:正好相反。中國近現代是一個經歷著深刻變革的偉大時代。列強侵華引起了中國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遂又引發空前高漲的各種政治運動、經濟運動和思想運動。偉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國。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北洋政府統治時期,新文化運動興起,隨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傳播,五四運動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台,中國革命進入新階段。中國人民通過革命戰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統治,完成了民主革命,建立了新中國。這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偉大事件。新中國成立後,又開始了從未有過的新社會的建設。這么多重大事件,如此豐富的歷史內容集中地發生在一百餘年之間。在這一歷史過程中,中國的社會制度、社會關系、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觀念、民俗風情不斷地發生重大變化,應該說這樣的歷史條件為詩歌創作提供了非常充分的條件。杜甫經歷了八年「安史之亂」,創作出大批曠代史詩,杜甫被稱為「詩史」。那麼,一百餘年中國
近現代的社會巨變,沒有理由不產生眾多的史詩作品,產生偉大的詩人。
□:可是情況呢?
■:非常遺憾,中國近現代,特別是新文化運動之後,詩歌創作並沒有體現上述邏輯。既未產生史詩作品,也沒有出現偉大的詩人。
□:這是什麼原因?
■: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黨政府實行文化專制主義,不準人民自由、真實地表達思想,抒發感情,反映社會生活。更不允許揭露社會黑暗,呼喚革命。他們大興文字獄,鉗制人民思想,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之下,很難有真正有思想性的作品問世。
□:文化專制主義是中國封建社會固有的現象嗎?
■:文化專制主義是封建專制主義在文化政策上的具體體現,是封建政治的固有內涵之一。中國封建專制主義在明清時期得到空前加強。因此,明清以後中國文化專制主義也空前強化。這也正是明清以後中國詩壇寂寥的重要原因。
□:中國詩歌在新文化運動之後逐漸衰落,在詩歌的思想內容上,除了文化專制主義這個普遍原因外,還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呢?
■:那就是詩歌創作機制上的問題。
□:新文化運動以前,詩歌創作是什麼機制?
■:新文化運動以前,在詩歌創作上,並沒有詩人、作家這樣的專門職業和職位。詩歌創作來源於社會各階層。當然,主要是知識階層。各階層各行業人士,把自己對生活的觀察、體驗、感受、思考以及主張,用詩歌這種藝術形式表達出來。在這樣龐大的創作人員基礎上,產生了豐富多彩,反映各種社會生活的詩歌。其中作品數量眾多,思想深刻,藝術高超,產生了廣泛影響,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作者,在客觀上就成為詩人。這就是新文化運動之前的詩
歌創作機制。或稱非職業化的創作機制。
□:這種創作機制對詩歌創作有什麼意義?
■:這種創作機制使詩歌創作具有廣泛的社會性,產生反映廣闊社會生活的作品,是詩歌創作具有充實深刻思想內容的保證,為產生優秀的作品,優秀的詩人提供了龐大堅實的基礎。
□:新文化運動以後有什麼變化呢?
■:新文化運動以後出現了專業的職業詩人和詩壇壟斷者,並逐漸由這些人壟斷操縱了詩歌的社會創作,形成了少數人創作詩歌的機制,或稱職業化的詩歌創作機制。
□:這種機制是怎樣產生形成的?
■:新文化運動中在提倡白話文,廢除文言文的旗號下,出現了自由體新詩。由於大多數人不欣賞這種缺乏藝術形式的新詩,而舊體詩又被當作封建舊事物廢棄,所以,寫詩的人很少。於是極少數從事自由體新詩創作的人,當然主要是在新詩創作方面比較有成就、有影響和知名度的人,便堂而皇之地登上詩壇,成了詩壇領導者,詩歌的權威,和詩歌社會創作的操縱者。新中國成立後,由於體制的原因,形成了專業作家階層。那些詩壇人物,他們憑借已取得的名譽地位,進入到重要的文藝部門,不但成了專業化的職業詩人,還牢牢地控制著中國詩壇。不允許其他人對他們的榮譽、地位、作品以及詩歌理論提出挑戰。這樣,泱泱中華,諾大的過度,十數億民眾,廣闊的社會詩壇,就只有那麼幾個、幾十個,充其量也不過幾百個職業詩人在從事專業化的詩歌創作。這是一種典型的職業化詩歌創作機制,極端少數人的詩歌創作機制。
□:這種職業化少數人的詩歌創作機制對詩歌創作有什麼影響?
■:這種機制扼殺了詩歌的社會性、真實性和創作激情,是造成詩歌思想內容貧乏、膚淺、空洞、枯竭,致使中國詩歌走向衰落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為什麼兩種不同的創作機制會對詩歌創作會產生如此不同的作用影響?
■:思想內容是詩歌的靈魂。而詩歌的思想內容包含三大要素。即社會性、真實性和創作激情。簡言之,詩歌是包括詩人個人在內的整個社會生活、思想、感情的反映,一個時代的詩歌作品必須是整個社會生活的折射。詩乃心之聲,它是最真實的心聲的流露,最真實的感情的抒發,最真實的鵝黃色會生活的寫照。惟其真,才是誠實的,才是純潔的,才是崇高的,才是善良的。惟其真且善,才是美的。惟其如此,詩歌才是一種真善美的藝術。而又只有率真的生活、思想、感情在心中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形成一股沖動勃發的激情,在靈感的觸發下,才能迸發出詩的火花。
□:這同創作機制有什麼關系呢?
■:詩歌的社會性要求廣大的社會成員都能參與詩歌創作,才能保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夠在此一時期的詩歌中得到反映。職業化的創作機制,只有少數專業詩人從事詩歌創作,他們的生活面很有限,說到底,他們反映的只能是高踞象牙寶塔之中是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只是社會生活極少的一個側面。
□:可是他們可以去體驗生活呀。
■:體驗是很有限的。要體驗各種各樣的社會生活,事實上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體驗生活和真實的生活完全是兩回事。有天壤之別。體驗生活僅僅是一種同這種生活沒有本質聯系的表層的觀察和感受。這種觀察感受,有時是對本質生活的膚淺認識和理解,有時甚至是對本質生活的歪曲。試想體驗生活者是一個職業詩人,難道他僅僅通過一段生活體驗,就忽然具有了工人、農民、科技人員、軍人、幹部、學生、商人的生活內涵和思想感情嗎。這顯然是背離唯物論的欺人之談。正是由於這種職業化詩歌創作機制,通過所謂體驗生活的方式去進行詩歌創作,才使現代詩壇充斥了膚淺、空洞、平庸的作品,充斥了偽飾、矯揉、虛假的
作品。它完全背離了詩歌真實性的原則精神,對詩歌創作產生了極端消極的影響。
□:可是這些詩人有充沛的詩歌創作激情。
■:不錯,這些人可能是較有激情的。因為具有激情是詩人的性格特質。但是必須指出,詩歌創作激情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不可能憑空產生。它同詩作者的一切內在的、外在的條件相聯系,由諸多的因素決定,由長時間生活的積淀而產生。那些職業詩人,在他們成為詩人之初,描寫真切熟悉的生活時,他們可能是有一定激情的。但當他們久囿於寶塔之中,生活空虛貧乏,強寫那些不屬於自己的生疏的生活,他們是很難有真正激情的。激情只可能存在於廣大社會成員各自真切、充沛、火熱的生活中,因此,只有社會化,非職業化的詩歌創作機制,才能保證充分的激情,從而產生充滿激情的優秀詩章。
□: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可以自由地去參與詩歌創作,這並沒有社會障礙啊!
■:是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由地去進行詩歌創作,這在今天並沒有什麼障礙。但是一個時代詩歌的繁榮,絕不是單純的個人行為;它需要一定的社會宣傳,組織動員,交流研討,批評鼓勵。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詩歌創作才能形成社會化創作,產生眾多的優秀作品,早就一個繁榮的詩歌的時代。那些專業化的職業詩人,占據詩界要地,壟斷操縱詩壇,形成一批詩界官僚。這種官僚體制很容易形成唯我獨尊,拒絕批評,容不得新觀點,壓制新人。新作品的一言堂壟斷局面,使本當百花齊放,萬馬嘶昂,欣欣向榮的詩壇呈現百花凋零,萬馬齊喑,死氣沉沉的局面。這是職業化創作機制給詩壇帶來的必然結果。
總之,由於以上諸多原因,中國詩壇失去了勃勃生機。充斥著既無藝術形式,又乏思想內容,平庸、粗糙、膚淺、空洞、偽飾、虛假的,少數職業詩人的詩作。人們厭惡它,遠離它,最終拋棄了它。曾是中華文化最值得驕傲,最擁有群眾,最輝煌奪目的中國詩歌衰落了。
□:你的觀點真是令人耳目一新。
■:我僅對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詩歌創作存在的問題作以歷史的,客觀的評述而已。倒是希望拋磚引玉,引起對此問題更大范圍更加深入的爭鳴。
□:那麼,你認為怎樣才能使中國詩歌重新振興呢?
■:對了,這是我們對話的要職。我認為,要使中國詩歌重新振興,第一,恢復中國民族詩歌固有的藝術形式。
□:這不是復古嗎?不是封建復辟嗎?不是歷史倒退嗎?
■:對,我們就是要開展一場民族詩歌復興運動。這里根本不存在什麼封建復辟。我們是要恢復、繼承、發展那種同漢語言文學、中華民族審美觀念相一致,經過幾千年錘煉、積累、臻於完美的,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中國民族詩歌藝術形式。作為形式,它並不存在階級性,更不是什麼封建復辟。其實,復古未必就是倒退。唐宋時期的古文運動,就是人所共知的進步的文學運動。
第二,變革職業化詩歌創作機制。取消同這種機制相關聯的制度機構,取消職業詩人,打破詩壇壟斷。採取措施,動員、鼓勵、推動全社會的詩歌創作,形成社會化詩歌創作機制,使詩歌創作植根於深厚肥沃的土壤,吸取多元營養,產生深刻豐富思想內容的作品,新時代的史詩。
當中國詩歌恢復並發展了完美的藝術形式,當中國詩歌注入了勃勃生機,涵透著真實、充實、深刻,充滿激情的思想內容,當中國詩歌擁有最廣泛基礎上的大量作者和讀者,一個中國詩歌的新的黃金時代就會到來。具有悠久歷史,優良傳統,輝煌成就的民族是個就一定能夠重新復興。
『陸』 高中語文教師資格證面試題~分析朱自清荷塘月色第一段的語文韻味,求解答
一、說教材(一)教材分析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在閱讀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初步鑒賞文學作品。」本文是我國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的代表作。作者描繪的荷塘月色,形象生動、語言優美、典雅,藝術技巧純熟、自然,是一篇的美文。鑒於以上分析,根據課程改革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二)教學目標1、德育目標:了解作者尋求寧靜、嚮往自由的思想感情;品味作者高雅的審美情趣。
2、知識目標:學習巧妙的語言修辭,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3、能力目標:訓練朗讀、分析、表達能力。
(三)教學重點:鑒賞語言美,掌握情景交融藝術手法
(四)教學難點:通感的學以致用
二、說教法:根據以上的分析以及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和年齡、心理特徵(感性思維為主),擬採用誦讀法、直觀演示法、設疑討論法。聲情並茂的配樂誦讀法:此法可使聽眾漸入佳境,引起共鳴。圖文並茂的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打出荷塘月色圖幻燈片,配合語言描繪,視聽結合,調動人的多種感覺器官和想像,使學生多角度感受到美。合作互動的設疑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集中探討。
三、說學法:教學相長,學生又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結合學生特點,以提升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為目標,有針對性的引導他們自學自我提升。
1、 課前預習,明確課堂任務,提較好率;課後拓展,多渠道閱讀相關文章,廣開眼界,鍛煉自身收集信息、自主閱讀能力。
2、 多模仿示範朗讀,是提高朗讀水平的有效途徑
3、 深入研讀課文,課堂上積極參與,提高思辨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
導入(2分鍾)1、擬用舊知識導入法,讓學生列舉關於「荷」「月」的古詩詞等名句,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出污泥而不染」「月上柳梢頭」「月兒彎彎照九州」,等等。2、明確本堂課教學目標為賞析語言美,感受畫面美。
(二)4、5、6段課文分析(33分鍾)
先介紹作者是為了排遣不寧靜的心情,選擇了獨游荷塘,然後自然過渡到4、5、6段荷塘月色的學習。(一兩句簡單的過渡需不可少,即可突出重點,又保證課堂結構的完整性和嚴謹性。)
1、朗讀訓練(8分)
課前預習已整體感知文章,課堂設計配樂朗誦,加深美感印象,可挑選學生代表與老師一起聲情並茂的朗讀,並進行點評。
2、賞析語言美,品味畫面美(25分)
提問:這幾段寫了什麼?都說它美,它美在何處?
理論依據:美感是一種心理現象,美感產生的生理基礎有視、聽、味、嗅覺等多種感覺器官,品味作者筆下的荷塘月色也需要調動多種感官的想像,這種美的想像屬於心理學中的再造想像,即是根據別人的描述或圖樣進行的想像。一句話,調動多種感覺器官進行想像,給予學生充分自主感受的空間,才能深刻品味到這種美。
⑴語言美
本文語言突出特點,運用大量修辭手法,神采飛揚,其中的博喻、疊詞、通感為重點,對此學生卻較生疏。
①博喻就是用幾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反復設喻去說明一個本體,又叫連比,運用博喻能加強語意,增添氣勢,使得意象更形象,如文中荷花的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如此光潔、瑩潤、精緻的荷花,你能不多看幾眼嗎?
學以致用:發揮想像,仿寫或擴寫,寫出你心中的荷花(仿寫、擴寫是高考考察的語文能力之一)
②疊詞
切入角度:用音樂的擊鼓打節奏方式領略疊詞獨有的韻律感,如「曲曲/折折」「陰/森森」「脈脈」節奏分別是……(學生會用手指叩響桌子去感受疊詞帶來的音樂美感,荷塘月色的靈動飄逸。)
課外拓展:《詩經》中的大量疊詞,如「關關雎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③通感:
明確定義和用法,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典型例句如,「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讓讀者通過聯想、想像得到了嗅覺、聽覺上的雙重美的享受,似真似幻,若隱若現、撲朔迷離。
課外拓展:中國古典詩詞中有大量的通感現象,注意積累。如杜牧《秋夕》「天階夜色涼如水」 宋祁《玉樓春》「紅杏枝頭春意鬧」
學以致用:當堂造句,鞏固消化,鍛煉文筆。
⑵畫面美
語言的美即表現出了畫面的美,詳見板書。
根據學生對美的體驗以及老師的總結,列出本堂課的主板書,見第3 頁。
3、 課堂小結(5分鍾)
心理學「注意規律」的教學運用:展出幾幅荷塘月色圖幻燈片,讓學生用原文中的句子進行描述。此法的作用一可大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二可以讓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進行自檢;三可實施啟發性教學,如下:
教育學「啟發性教學原則」的教學運用:引發學生思考並討論,「圖片的荷塘月色與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你覺得哪個更美?」引導學生領會語言文字的魅力和表現力,最終落實本課教學目標,品位語言美,從而感受語言背後的畫面美。
4, 課後練習學以致用,運用本課語言技巧「疊詞」「通感」等,以「沙灘月色」為題寫一片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荷塘月色》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荷塘月色》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屬於散文閱讀與欣賞課,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是典型的文學作品。文學作品的核心意義分析是教學活動的邏輯起點和歸宿,核心意義須通過審美形式表現出來.「教材是個例子」(葉聖陶語),《荷塘月色》這個例子既承擔落實本單元教學重點的任務,又承擔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的責任。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多數對散文有一定了解,從朱自清的《匆匆》到《威尼斯》,對語言美意境美有所領會,但由於我們的學生認識問題膚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的閱讀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培養形成之中。見於此種情況、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具有寧靜的、適宜接納美的事物的心胸依據學生學習特點、教材特色以及大綱要求,制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如下:(出示課件)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誦讀品味,體會本文景物的柔和美、結構的回環美.語言的音樂美。
2、品味語言,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賞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荷塘月色》的重點是通過4—5段賞析,品味文章語言美,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難點主要有兩個:一是作者為什麼會有「頗不寧靜」的心情,二是寫江南采蓮舊俗的作用。另外教材中引用的《采蓮賦》片斷,語言較難理解,但註解詳細,學生可以據注釋自行解決。
目標定位賴於教材分析,學情了解清,而教學目標的完成則有賴於教學方法、手段和教學過程的實施,
如何完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見於本文特點,我的導語設置從創設情境入手,採用音樂配置畫面,渲染氣氛,引導學生接納美的熏陶。抒情的格調為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奠定良好的基調,作者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經歷會深深感染學生,增加學生求知慾望「題好文一半」
對<<荷塘月色>>這一課題從荷塘入手,揭開荷塘是原清華大學荷花池的真面紗,再援引「老清華」眼中昔日的荷花池,引導學生去領會朱自清妙筆回春之神奇,從而由解題自然過渡到課文分析。課文分析至關重要,教學目標要在這里實現;難點要在這解決;教學重點要在這強調;提問式、講解式、討論式、朗讀式、比較等教學方式要在這充分使用。為了讓學生更好欣賞這篇美文,我分二個課時來講析,這里著重闡述第一課時,
遵循散文教學規律,在整體感知課文基礎上,從4—5段切入,品味語言,賞析課文,體會景物的美。首先把握讀。播放范讀錄音,示範中學生聽讀,在交流聽讀的感受基礎上確定閱讀的感情基調,在老師指導朗讀方法後,再來齊讀重點段落。這樣學生有了遵循,誦讀就有了美感,也為後面賞析語言打下基礎。其次賞析4—5段,品味語言妙處,體會景物特點。對月下荷塘部分採用賞析式教學。1、藉助圖片形象直觀的品味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表達效果,體會語言的美。(出示課件)作者描寫荷葉,以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寫荷花,以一粒粒明珠、星星、美人作比;寫荷香,把荷香若有若無、遠遠才能聞到的這種感覺與渺茫歌聲相通,作者就這樣抓住荷塘景物特點運用比喻等修辭形象逼真的寫出景物形態美、靜態美、動態美。2、採用比較閱讀體會本段景物柔和美。出示孫犁《荷花澱》片段,並比較閱讀本段與之景物的不同點,品味陽剛之美和柔和之美的差別。3採用刪除、替換法體會語言和諧美。將「曲曲折折」「田田」「縷縷」「脈脈」等刪去,將比喻、擬人換成一般描寫比較閱讀,以突顯本文語言的和諧之美。
荷塘月光的賞析,在第四段分析基礎上由學生自由討論品味幾個動詞的妙用,感受「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表達效果。教師可出示課件幫助學生體會。經過探討,荷塘月光朦朧和諧美便也呈現於眼前。
小結本課需不可少,教師總結本文語言的特點,點明再柔美和諧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悅之情。最後再對這兩個畫面閱讀賞析,伴著音樂使學生整體融入作者所給出的至高藝術境界。至此第一課時便結束。
第二課時重在理解作者情感。在閱讀欣賞4—5段基礎上以討論形式完成教學內容。(課件展示)
討論一:回想4—6段景物描寫的特點,思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景物特點?找出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理解作者情感
討論二:結合時代背景思考作者「頗不寧靜」的心情緣於何?
討論三:作者引用《采蓮賦》《西洲曲》中寫采蓮的事情,有什麼作用?
明確問題後,將四、五、六段落三合一請學生配樂朗誦
教學效果如何主要通過課堂練習來檢測,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則,我把練習定位於記憶;
限時背誦第4段 ,效果可由學生自行評判
如果說練習是教學檢測,那麼板書則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本課板書設計遵循簡明精練,突出重點,形象美觀原則。(課件展示)第一課時主要突出「荷塘月色」
的特點。
『柒』 有木有大大能解答一下教師資格證面試高中語文有一個題:《故都的秋》中的議論文字都有那幾段這幾段議論
一、說教材
首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故都的秋》是人教版高中語文需修2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是郁達夫先生的一篇具有濃郁地域色彩的寫景抒情散文。本文通過對「秋晨的天空、秋槐的落蕊、秋蟬的殘鳴、秋雨的涼意、秋棗的色彩」等畫面描寫表現了故都的秋「清、靜、悲涼」的特點,贊美了故都秋色特有的美,抒發了作者眷念、熱愛故都的真摯感情,從中也流露出作者憂郁、冷清的情懷。整體而言,本文以情馭景,以景顯情,將自然的「客觀色彩」與作家內心的「主觀色彩」完美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戀,情中有秋的落寞。學習本文可以逐漸提高學生鑒賞散文的能力,感受散文情景融合的藝術之美。
二、說學情
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高一的學生已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習自主性不斷增強,具備一定的散文鑒賞能力,然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只停留在初讀和泛讀的層面,難以深入理解本文的抽象形象以及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作者豐富的情感內涵。這就要求老師引導學生反復閱讀,用心品味,感悟所寫之景,通過鑒賞品味語言,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說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准中「多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概括課文內容,品味文中形象,學會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提高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朗讀領悟法、合作探究法,分析故都的秋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對故都的秋的贊美之情以及作者悲涼、傷感的情緒。
四、說教學重難點
新課標指出: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考慮到學生原有的基礎,現有的困難以及學習上的心理特徵,我確定本課的重點為:分析故都的秋的特點,學會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本課難點為:體會作者通過對北平秋色的描繪所流露出的內心情感。
五、說教法學法
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良好的教學方法,可以發揮教學智慧,引導學生在品味語言中積累語言,在內容體會中掌握方法。,因此,在本節課我主要使用的教法有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通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小組討論法、點撥法等,同時我採用的學法有誦讀發、自主合作探究法、課前預習法、課中圈點批註法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六、說教學過程
為了真正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與工具性,充分提高學生運用文本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我設計如下五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良好的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求知慾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上課伊始,我將在多媒體上呈現這樣的五幅圖片,一是香山如火的楓海,二是神秘幽靜的胡同,三是釣魚台的銀杏大道,四是地壇公園,五是八達嶺三林公園,並將這樣引導學生:「同學們,到北京旅遊除了長城、天安門、故宮,你們還會去哪?除了我們熟知的北京著名景點外,我們還是否留意過北平的秋天有哪些不一樣的景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一篇優美的散文,去看一看郁達夫筆下的故都的秋是怎樣的迷人。
此時我將順勢板書我的課題。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形成良好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對於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習慣,整體感知的教學環節可以實現這一目的,所以在此環節會首先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課文,並藉助工具書及課文注釋解決生字詞。接著我將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教學。
(1)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分組朗讀領悟法,點名要求學生分享課前搜集到的關於郁達夫生平的材料及本文的寫作背景,形成利用資源的良好習慣。
(2)分組朗讀領悟法,理清文章結構。指導學生齊讀1-14自然段,並思考故都的秋的特點,作者對秋的情感預設為(清、靜、悲涼)及喜愛贊美之情。
(3)第2組學生齊讀2、13小段,思考為什麼總是寫江南之秋。
(4)第3組學生默讀剩下段落部分,思考,作者寫了哪些景物體現故都的特點。預設(秋晨圖、秋槐圖、秋雨圖、秋蟬圖、秋果圖)
這樣設計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結構首尾呼應,學生已經明確本文作者將故都的秋「清、靜、悲涼」的特點與江南秋景進行對比,側面概括以及正面從秋晨、秋槐、秋蟬、秋雨、秋果等表現展開敘寫,從而對本文形成整體感知,更能使學生清晰地感受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為深入研讀打下好基礎。
(三)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研讀是深入地和文本對話,和作者對話,所以我在研讀部分我將提出以下幾個問題,從而引導學生深入研讀故都的秋的特點與本文所蘊含的深刻內涵。
問題一:課文題目為《故都的秋》而非「北平的秋」?
這一問題較簡單,我預設學生能夠回答出:「故都是過往繁華之意,懷有傷感之情,也包含作者對於故土的眷戀。
問題二:本文中的哪些景色表現了作者「清、靜、悲涼」的情感?
明確:如「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在破壁腰中,靜對著」「牽牛葯的藍朵」,而且認為牽牛花是「藍色或白色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可見作家內心的孤獨、冷靜與淡淡的悲涼。畫面中底色都是青藍灰白等「冷色」,「馴鴿的飛聲」反襯出秋晨的寂靜。這些描寫能將自然界的「客觀色彩」——故都秋色與作家內心的主觀色彩——個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達到完善的交融與統一。
問題三:聯系背景知識思考:作者如此喜愛故都的秋,為什麼秋陽下的巍巍宮殿也沒有歡快的充滿生機的圖景,而是一幅幅清冷幽靜傷感的圖畫呢?
此處是我的教學重點部分,因此我將採用小組討論法,以語文組的形式進行,給予學生8分鍾的時間充分討論,每組討論後形成觀點,推舉一名代表發言。
我預設學生形成以下觀點:本文作者運用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作者身世飄零,在求學和回國後都飽受人生愁苦與哀痛,所以他不可能會有歡快而充滿生機的圖景,也不可能出現熱鬧的金碧輝煌的宮殿,而是冷清、幽靜、悲涼的圖畫。
同時我會在多媒體PPT課件上出示關於作者郁達夫寫作的背景材料,如郁達夫生活在動亂年代,1913年9月隨長兄赴日留學,深受近代歐洲、日本各種社會思潮和文藝作品的熏陶。十年的異國生活,使他飽受屈辱和歧視。當時由於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郁達夫從1933年4月由上海遷居杭州,1936年2月離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這段時間里,他思想苦悶,創作枯竭,過的是一種閑散安逸的生活,並花了許多時間到處遊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排遣現實帶給他的苦悶和離群索居的寂寞。1934年7月,郁達夫不遠千里從杭州經青島雲北平,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並寫下了優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通過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因眷戀故都才產生這樣的情感,並這樣去引導學生:這是情境交融的寫作手法,作者身世飄零,飽嘗人生的愁苦與哀傷,作者看到的不是明快的秋景而是人生感悟。一切景語皆情語,所以不寫身世飄零隻是憑借著一個普通文人的眼光和體驗。他筆下的故都的秋都蒙上一層奇異的主觀色彩,如作者寫落下的槐樹葉,並不是一種哀嘆,而是像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
接著我將引導學生回到原文中劃出作者細膩且獨特的句子,多讀多感受作者正是由於郁達夫這樣一個平民且飽受流離之苦的讀書人才能深刻細膩感受到的情懷,並深入體會作者寓情於景寫作手法的妙處,感受故都的秋的獨特韻味,完成對我本課重點內容的挖掘。
問題四:本文的「形」是什麼?「神」是什麼?「形」與「神」的結合點是什麼?
明確:本文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風物,具體說就是文中描寫的五幅秋景圖。「神」是贊美故都的自然風景,抒發嚮往、眷念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遠的憂思和孤獨感。「結合點」是「清」「靜」「悲涼」。
(四)再讀課文,延伸思維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在拓展延伸環節我將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請學生討論並暢所欲言。
問題:有人說郁達夫所寫的故都的秋味,實則是對自我的一種追去,你是否支持這種說法,請說明理由。
通過小組的激烈討論及對本文內涵的理解,我預設學生會這樣解讀,如「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作者採用寓情於景的寫作手法,描寫的秋味的『清、靜、悲涼』正是作者冷清、寂寞、悲哀的心境的觀照,文中細膩難而又獨特的感受,憂郁而優美的情懷,恐怕也只有郁達夫這樣一個具有平民傾向而又飽嘗顛沛流離之苦的讀書人才能真正體驗得到,才能表現的細膩難而又深刻,因此作者懷念故都的秋其實是尋找內心的慰藉和心裡平衡,如『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後,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沈的地方』,這些深沉的地方作者看到的不是整潔而是細膩、落寞和深沉。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在理解本文內容的基礎上發散思維,進一步探討作者的內心世界,從而解決我難點部分的講解。
(五)小結作業,積累運用
在此環節我將通過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梳理本文的重難點內容,同時為了培養學生搜集素材的能力,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探討中國傳統文人的內心世界,我將設計以下2道作業:
1.搜集古代關於秋的詩文及名句名篇;
2.搜集素材,進行排列篩選,撰寫一篇「中國古代文人與秋」的小評論。
以上就是我預設的教學過程,在實際教學中我將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順學而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相信在這一節課中,學生不僅會有知識與能力的提高,也會受到情感的體驗與熏陶。
七、說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