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中文言文實詞、虛詞總結
考綱要求掌握的120個實詞總結。(只選出了例句,雖然比較粗糙,但全是時間凝成,涵蓋1---6冊除詩歌外的所有文言文篇目。可編成練習,也可附上解釋編成講義) 第一部分:(愛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1、愛: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觸龍》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過秦》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同上)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師說》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同上)向使三國各愛其他,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六國》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項脊》 上於盆而養之,蟹白栗黃,備極護愛,留待限期,以塞官責。《促織》見大王愛女牧羊於野,風鬟雨鬢。《柳毅》蓋犯之者不避其死,感之者不愛其生,此真丈夫之志《柳毅傳》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齊桓》是以帶甲萬人事君也,無乃即傷君王之所愛乎?《勾踐滅吳》 2、安:如寡人者,安與知恥?請姑無庸戰!《燭之武》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季氏》既來之,則安之。(同上)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鴻》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歸去來》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病梅》不夭斤斧(37),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逍遙》毅良久稍安,乃獲自定。《柳毅》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屈原》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同上) 3、被: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五人〉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孔雀〉未幾,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促織》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齒發,何敢負德!」《柳毅》若遇公於洪波之中,玄山之間,鼓以鱗須,被以雲雨,將迫毅以死。今體被衣冠,坐談禮義,盡五常之志性,負百行之微旨。(同上)屈原至於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其次關木索、被楚受辱。《報任安書》 4、倍: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叩關而攻秦。《過秦》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前列絲竹,後羅珠翠,物玩之盛,殊倍人間。《柳毅傳》 5、本: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伶官傳序》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病梅》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孔》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陳情》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23),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24)《逍遙》舟人皆側立,曰:「此本無山,恐水怪耳。《柳》蓋亦反其本矣⑤!今王發政施仁⑥,……《齊桓》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報任安書》 6、鄙: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燭之武》敢竭鄙誠,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滕王》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後人。《孔》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世也。《報任安書》 「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廉》 7、兵: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觸龍》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過秦》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六國》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綿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伶官》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內,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內,力能竊之。《信陵君》 8、病: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官其子;《勾踐》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觸龍》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歸去》其後二年,余久卧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項》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已眾矣;《五人》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而江浙之梅皆病。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祭十二郎文》 9、察: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滕王》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石鍾》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陳情表》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齊桓》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信陵君》 10、朝: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鄒忌》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強國請服,弱國入朝。《過秦》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項》我世世為洴澼
『貳』 誰有語文必修四的所有文言文整合,包括實詞,虛詞,一詞多意,古今異議等,謝謝
1.王石不僅來是房地產業一個舉足源輕重的人物,還是萬科的形象代言人,因此,【不管】他採用怎樣的舉措來應對當前形勢,都會對房地產業產生巨大的影響。
2.【我】走進新建的師范學院的實驗大樓,【】感到很受鼓舞,很想上這兒來學習。
3.廠長採納了兩個工人的合理化建議,這【種做法】大大激發了全廠職工出謀劃策的積極性。
其他的隨後跟上
『叄』 高中語文必修的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重點實詞虛詞、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特殊句式判斷、文言翻
50.憐
()公子解救人危難的精神在哪裡呢? 憐:同情
(2)自己命名為秦羅敷,身體可愛沒人比得上。 憐:可愛
(3)男人也會愛惜它們的孩子嗎? 憐:愛惜
(4)項燕是楚國大將,多次立下戰功,又愛護 憐:愛戴
士兵,楚國人很愛戴他。
(5)數九寒天可憐身上穿的衣服很單薄,但是 憐:值得同情
心裡擔憂炭的價錢便宜,希望天氣更寒冷。
(6)士兵在叫,函谷被攻佔,楚國人一把 憐:可惜
火,可惜把阿房宮燒成焦土。
51.彌
(1)夜晚雪剛剛停了,小麥充滿視野。 彌:滿
(2)順從它,它的慾望就增強;抗拒它,它就加急侵略的步伐。 彌:更加
(3)久病不治,已經病危將死。 彌:病危將死
(4)接著整個月都不下雨,老百姓才以此作為憂愁。 彌:經
52.莫
(1)到了晚上,月亮很亮。 莫:通「暮」傍晚
(2)除非像劉備這個人就沒有可以抵擋曹操的人。 莫:沒有
(3)一個人把守著關卡,一萬個人也進不來。 莫:不會
(4)不如用我的長處去攻打別人的短處。 莫:不如
(5)現在你有這兒大的一棵樹,擔心它無用處為什 莫:通「漠」廣大
么不把它種在虛無的故土,大無邊的曠野.
(6)事體,事情。不能分開解釋。 莫:或許
53.乃
(1)你一定沒有忘記你父親的志向。 乃:你的
(2)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騎兵才得以通過。 乃:於是
(3)現在那些「上層人士」的明智程度竟然反而不及這些人。 乃:竟然
(4)到了城牆的東面,只有二十八個騎兵。 乃:只
(5)如果事情不成功,這就是天意。 乃:就是
54.內
(1)一會兒,從窗簾裡面扔出一塊紙。 內:裡面
(2)然而像侍衛這樣的臣子不敢在內部鬆懈。 內:內部
(3)現在將軍您外表上假託順從的名義,而內 內:內心
心卻懷有猶豫不決的心思。
(4)家裡有一個高堂和兩個老婆。 內;內室
(5)把守邊關不要接納諸侯。 內:接納
(6)把狼放在袋子里。 內:放進
(7)百姓交納糧食一千當,可以當任爵子一官職。 內:交納
55.期
(1)超過期限,根據秦朝的法律都要判砍首 期:日期,期限
(2)好劍只期望它能夠斬斷東西 不期望它能夠比的上莫邪 期:希望
(3)一年以後,即使想進言,也沒有可以說的了 期:周(年)
(4)約定說: "晚上看到(樹下)點起火就一齊放箭. " 期:約定,約會
56.奇
(1)用對待秦國的心去禮待天下罕見的人才 奇:奇特的,罕見的.不平常的
(2)大將軍鄧騭認為他的才能出眾 奇:以……為奇,驚異
(3)船從頭到尾長大約八分多一點 奇:零數
(4)現在如果違背了他的情意,恐怕這件事不太合適 奇:適宜,適合
(5)這珍貴的貨物可以積蓄 奇:珍貴的
(6)如果魏軍到來,我們就派出他們意料不到的軍隊來攻打它. 奇:使人不可測的
(7)見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賞,遇到疑難處大家一同鑽研 奇:佳,好,宜
(8)怪物產生怪念頭 奇:怪物,異物
57.遷
(1)應戰、守城、遷都都來不及了 遷:遷移
(2)終於在五國被滅之後也滅忙了,為什麼呢 遷:滅亡
(3)又升遷為太史令一職 遷:調動官職
(4)這天夜裡才有被降職的感覺 遷:貶滴,放逐
58.請
(1)您不如解衣露體伏在刑具上請求大王處罰 請:請求,請求對方做某事
(2)藺相如捧著缶,請秦王擊缶作為娛樂 請:請求,相當於請允許我,請讓我:
(3)將士請示要去什麼地方 請:請教,請示
(4)於是設置酒宴去宴請他 請:宴請
(5)願意奉獻十金 請:願意
(6)公子聽說這個人,就前去問候他,想要送他厚禮,他不肯接受 請:詰見,詰問
(7)就邀請門客,准備了百餘輛兵車,想率領著門客前去與秦軍拚命 請:邀請
59.窮
(1)人在困苦窮盡時就會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極度勞苦睏倦的時候 窮:困窘,處境困難
(2)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時就使天下都能這樣 窮:不得志,不顯貴,與」達」相對
(3)所認識的窮困的人感激我嗎 窮:貧困
(4)用盡我畢生的時光來治療梅病啊 窮:窮盡
(5)又向前走,想要走到那桃花林的盡頭 窮:尋求到盡頭
(6)偏僻的里巷,狹小的房屋, 荒山, 湍急的河流 窮:僻,荒
(7)嚴冬寒風凜冽,踏著幾尺深的積雪,腳上的皮膚因為寒冷乾燥 窮:窮冬,嚴冬
而破裂卻不知道
60.去
(1)想要叫張良和他一同離開 去:離開
(2)我自從去年離開京城,被貶官到潯陽,疾病纏身 去:過去的
(3)替漢室除去 賊,清除污穢 去:除掉,去掉
(4)劉邦的軍隊駐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 去:距離
(5)等昔日的豪華景象和英雄業績全都被風雨吹打掉了 去: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
(6)被臣屬所背叛的領導人,就是被「天」所丟棄的人 去:丟棄
(7)毫無顧忌的抱走了屋上的茅草跑入了竹林 去:前往
(8)將送別時依依不捨之情,離別的無限哀怨的消息傳 去:越來越遠
出,以扣合謎底「相送情無限
61.勸
(1)一是君主需要的東西充足,二是百姓的賦稅減少,三是鼓勵從事農業生 勸:勸說
(2)當時周瑜接受使命到番陽去了,魯肅勸孫權召周瑜回來 勸:勸說,勸告
(3)有功勞的人必定給予獎賞,那麼俸祿越優厚人就越受鼓勵 勸:受到鼓勵
62.卻
(1)於是藺相如拿著寶玉退後站立 卻:退
(2)後來秦國又兩次進攻趙國,李牧連續打退了他們 卻:使退,擊退
(3)總是推卻就不恭敬了 卻:拒絕
(4)什麼時候能夠(和你)一同坐在西窗下,剪燭 卻:還,再
夜話,再說說巴山夜雨時的情景
(5)回頭看妻子兒女的憂愁都到哪裡去 卻:回頭
了?隨手捲起詩書,大家都高興得像要瘋了
(6)醫治了眼前的病痛,挖掉了心上的肉 卻:去掉,消除
(7)漸行漸遠,逢人交談,口音越來越不同。這時又聽到一聲鶯鄉山中鳥鳴, 卻:但是
備感親切,只是這時又怨恨鶯聲不該勾起自己的鄉思
63.如
(1)坐了一會兒,沛公起來上廁所 如:到……去
(2)東郭先生依照老丈的意思,把狼裝進袋子里 如:按照
(3)時間猶如流水一般,不論晝夜時刻流逝 如:像
(4)沛公默然了,說:「本來就趕不上他啊 如:及,趕上
(5)如果能夠順利成功,天下就能平定下來了 如:如果
(6)把挖下來的泥土石頭放到哪裡去呢 如:如…….何
64.若
(1)只要四海之內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像近鄰一 若:如,似,像
(2)你上前為(他)祝壽 若:你的
(3)如果只印兩三本,不算簡單易行 若:如果,假如
(4)你連寡婦和弱小的孩子都尚且不如 若:比得上
(5)象那連綿的陰雨下個不斷連續許多日子不放晴 若:像那……
65.善
『肆』 高中語文主要(必考)的文言文虛詞,實詞(通假字,古今異義..)整理
樓主推薦一篇文章給你,我們老師叫我們看的
叫《烏有先生歷險記》
這裡面囊括了很多實詞、虛詞、通假、古今.可以考慮一下.
文意也不難.
『伍』 高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有哪些
所謂常見的文言詞語,就是在我們課文中常出現的文言詞語,所謂「解釋常見的文言詞語」,主要是指實詞。現在上海存在H、S、新教材三種版本,但不管哪種版本,傳統經典的篇目總在必選之列,常見的文言實詞就存在於傳統經典的篇目中。所以我們同學一定要熟透課文,做到遷移,所謂高考試卷中的解釋文言實詞,無非是經典課文中的常見文言實詞搬個家。據統計,常見的文言實詞有以下120個:
愛、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誠、除、辭、次、從、殆、當、道、得、度、非、復、負、蓋、故、固、顧、歸、國、過、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間、見、解、就、舉、絕、堪、克、類、憐、彌、莫、內、期、奇、遷、請、窮、去、勸、卻、如、若、善、少、涉、勝、識、使、是、適、書、孰、屬、數、率、說、私、素、湯、涕、徒、亡、王、望、惡、微、悉、相、謝、信、興、行、幸、修、徐、許、陽、要、宜、遺、貽、易、陰、右、再、造、知、致、質、治、諸、賊、族、卒、走、左、坐。
另外還有常見文言虛詞的用法,也屬於考察范圍。文言虛詞較之實詞比較復雜,靈活多樣,難以區分和把握。常見的文言虛詞有18個,即:之、其、而、則、以、乃、於、者、因、也、乎、焉、與、何、為、若、且、所。
『陸』 高二必修四文言文蘇武傳所有虛詞總結
1 .以
① 少以父任,兄弟並為郎( 把。。。。當作。。。 )
② 漢亦留之以相當( 用 )
③ 即謀單於,何以復加( 來 )
④ 蹈其背以出血( 而 )
⑤ 空以身膏草野( 因 )
⑥ 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於( 來 )
⑦ 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
⑧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
2.為
① 少以父任,兄弟並為郎 都 )
② 常能為漢伏駑射殺之( 替 )
③ 鑿地為坎,置熅火( 作為 )
④ 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 成為 )
⑤ 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 是 )
⑥ 何以汝為見( )
⑦ 皆為陛下所成就( 是 )
⑧ 子為父死,亡所恨( 因為 )
3.於
① 為降虜於蠻夷( 被 )
② 請畢今日之歡,效死於前( 在 )
③ 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 到 )
4.因
① 因厚賂單於,答其善意( 因為 )
② 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在 )
③ 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 )
④ 因泣下沾衿( )
5.與
① 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 和 )
② 素與副張勝相知( 和 )
③ 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 )
④ 單於子弟發兵與戰( 參 )
⑤ 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 和 )
6.然
(1) 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 這樣 )
(2) 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 。。。。的樣子 )
7.乃
① 見犯乃死,重負國( 就 )
② 乃幽武置大窯中( 就 )
③ 羝乳乃得歸( )
8.所
① 非漢所望也( 不譯 )
② 別有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 住所 )
③ 皆為陛下所成就( 不譯 )
9.其
① 武帝嘉其義( 他的 )
② 答其善意( 他的 )
③ 其一人夜亡( 那 )
④ 置熅火,覆武其上( )
⑤ 其冬,丁令盜武牛羊( 那年 )
『柒』 高中語文文言文中常用的120個實詞及18個虛詞的用法
高三語文二輪復習資料:120個文言實詞彙總
語文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實詞為120個。實詞的義項比較多,記憶起來比較困難。推導大都從詞的本義或古代最常見的意義出發,其它的義項則說明它與本義的關系,這樣實詞的義項就形成了一個網路,很方便記憶,而且還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失為學習實詞的好方法。(推導提示★ 成語助記■)
一、愛
★「愛」在古代常有「吝嗇,捨不得」的意義,「捨不得」自然就會「喜歡」並加 以「愛護」嘍。由「喜歡」可推出「親愛的,心愛的」(如「愛女」)
■愛莫能助 愛屋及烏 節用愛民 愛不釋手 愛毛反裘
二、安
★「安」的本義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會感到「舒服、安逸」;後又用於使動義「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養」「安撫、安慰」等義。
■居安思危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既來之,則安之 安之若素 安然無恙 安土重遷 安居樂業 安身立命
三、被
★「被」的本義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蓋」在身上取暖的嗎?由「覆蓋」義引申出「遭受」等義,「穿」不也是把衣服「覆蓋」在身上嗎?
■被堅執銳 澤被後世 被發左衽 被褐懷珠 被甲枕戈 扇枕溫被
四、倍
★「加倍」是後起常用義, 「倍」的原義是「反」,即「背向、背著」,故而又可 引申為「違背」,這一義項意義與「背」同。
■事半功倍 鄉利倍義 倍道而行
五、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詞語「根本」)比喻為「基礎、本原」之 義;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虛化而為「本 來、原來」之義。
■追本溯源 捨本逐末 本性難移 變本加厲 英雄本色 無本之木
六、鄙
★「鄙」原義為「邊邑」,邊境自然環境「鄙陋」,故有「鄙陋」之義,「鄙陋」自然會受到「輕視」;後也常用作自謙之詞,如「鄙人」。
■肉食者鄙 卑鄙齷齪 貴遠鄙近
七、兵
★「兵」的本義為「兵器、武器」。引申為「持兵器的人,士兵、軍隊」「軍事、戰爭」當然跟兵器武器有關。由「戰爭、軍事」義引申出「侵略」「戰略,戰術」等義。
■短兵相接 兵不血刃 兵不厭詐 兵強馬壯 兵出無名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兵臨城下 兵戎相見 哀兵必勝 按兵不動 厲兵秣馬
八、病
★「病」原義為「重病」,取其比喻義為「缺點、毛病」;得了重病就會感到「困苦」並為之「擔心、憂慮」。
■病入膏肓 蚌病成珠 貧病交攻 無病呻吟 同病相憐 愁潘病沈
九、察
★「察」本義為「觀察、仔細觀看」,這樣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變得「清楚、明白」。
■察言觀色 明察秋毫 習焉不察 靜觀默察
十、朝
★「朝」本義為「早晨」,讀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見君主,故有「朝見」之義;由「朝見」而有「朝廷、朝代」之義;「朝見」其使動義即為「使朝見」。
■朝三暮四 改朝換代 朝秦暮楚 朝野上下 朝不保夕 朝成夕毀 朝聞夕死 朝歌夜弦 朝發夕至 朝令夕改 六朝金粉 只爭朝夕 班師回朝 枵腹終朝
十一、曾
★隔兩代的親屬叫「曾」;後借為「增」義。虛化為「曾經」(念céng)。
■似曾相識 曾經滄海 曾幾何時 曾母投杼 曾參殺人
十二、乘
★「乘」本義是「駕車、乘車」;由這一意義引申出「乘船」之義;「乘車」必先「登」車,故有此義;上了車,人與車相接,故有「連接」義;人上了車,人便有了「憑借」。做名詞時指「兵車」,後又作量詞以計算車馬,一「乘」計有一車四馬,故又有「四」之義。
■乘人之危 乘堅策肥 乘龍快婿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衣輕乘肥 因利乘便 有機可乘
十三、誠
★「誠」本義是指「真心,不詭詐」,故引申出「真實的」;進一步虛化為副詞「實在,的確」「果真」等義。
■誠惶誠恐 開誠布公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心悅誠服
十四、除
★「除」本義為「台階」。又特指「宮殿上的台階」;「任命、授職、不正是在「宮殿上的台階」下進行的嗎?「台階」要經常打掃,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義;歲月「去掉」,則是歲月「流逝、過去」了。
■除舊布新 斬草除根 興利除弊 清宮除道 安良除暴
十五、辭
★「辭」在古代有兩種基本義(寫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為一般的「話、言辭」。既是「話」,一種可能成為「借口」,落下「口實」;一種則因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採的「文辭」,也就自然成為「一種文體」(如「楚辭」)
■不辭而別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辭不達意 辭微旨遠 卑辭厚幣 一辭莫贊 假人辭色 大放厥辭 萬死不辭 一面之辭 義不容辭 以文害辭 溢美之辭
十六、從
★從」的本義是「跟隨」,引申出「歸順」、「參與」、「隨從」等義。「追趕」正是緊緊「跟隨」敵人的形象。「隨從」乃是較親密之人,引申出「次於最親的人」也是順理成章。
■從壁上觀 從長計議 從善如流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從一而終 過從甚密 合從連橫 三從四德 力不從心 棄筆從戎 何去何從 擇善而從
十七、殆
★殆」本義是「危險」,它與「精神疲倦」、「懈怠」的意義有著因果關系,它們之間是一種因果引申。後又虛化為表猜測的副詞。
■百戰不殆 殆無孑遺 車殆馬煩 知止不殆 殆無虛日
十八、當
★當」原義是「面對、對著」。「阻擋」當然要「面對」,對著某個時候某個地方自然就是「處在某個地方和某個時候」。由互相「面對」引申出勢力「相當」。由「相當」引申出「適合、適當」等義。
■門當戶對 銳不可當 當仁不讓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獨當一面 當機立斷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當務之急 當之無愧 老當益壯首當其沖 安步當車長歌當哭 對酒當歌 豺狼當道 快意當前 螳臂當車 一馬當先 旗鼓相當 萬夫不當
十九、道
★「道」本義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導」人到某地,故有「引導」之義(後寫作「導」);抽象意義即「途徑、方法」;又特指「正當手段」(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途徑和方法往往是一種「道理、規律」;道理和規律需要「述說」,而後成為「思想、學說」。
■道聽途說 康莊大道 道不拾遺 道不同,不相為謀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志同道合 道路以目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東道主 分道揚鑣 安貧樂道 問道於盲 師道尊嚴 旁門左道 朝聞道,夕死可矣 指名道姓 築室道謀 津津樂道 里經叛道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文以載道 頭頭是道 坐而論道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二十、得
★「得」本義為「得到」。「得到」就有「收獲」,也說明「能做到」「實現」目標,此外還可表達「事情做對了,正確」的意思。由「正確」的意義引申出「得當、合適」;進一步虛化為「應該」。
■得過且過 得不償失 怡然自得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得寸進尺 得不償失 得隴望蜀 得其三昧 得心應手 得天獨厚 得魚忘筌 楚得楚弓 患得患失 難得糊塗 相得益彰 志得意滿 傲睨得志 情非得已 人人得而誅之 探驪得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百思不得其解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取法乎上,僅得乎中 一無所得 智者千慮,必有一得
二一、度
★「度」本義為「量長短」,引申出「計算」和「量長短的標准」之義。心裡「計算」表達為「推測,揣度」;由「標准」則引申出「尺度」,進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審時度勢 置之度外 度日如年 風度翩翩 普度眾生 金針度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寬宏大度 揮霍無度 度長絜大 暗度陳倉
二二、非
★「非」本義為「不對的,不合理的」。作動詞時即「認為不對」。詞義是否定的,故而虛化為否定副詞。
■大是大非 非親非故 非我族類 今非昔比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文過飾非 物是人非 為非作歹 習非成是 泥古非今 面目全非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二三、復
★「復」的本義是「回來」「返回」。故又引申「回復」(話回來)「報復」(行為的回來)「還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處?)。虛化為副詞即為「再、又」。
■周而復始 髀肉復生 故態復萌 無以復加 無往不復 萬劫不復
二四、負
★「負」的本義是「用背馱物」。故有「背、載」之義。抽象表達為「承擔」(如「負債」);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為「依仗、憑借」;古代「敗」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敗」義。「失敗」了當然「對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忘恩負義 忍辱負重 負荊請罪 負屈含冤 負隅頑抗 久負盛名 披裘負薪 皇天不負有心人 決一勝負 負弩前驅 不負眾望
二五、蓋
★蓋,原為茅草編織物,用來蓋屋或遮蔽身體,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蓋子和車蓋。作動詞時即為「遮蔽、掩蓋」之義。把別人「蓋」住自然就是「勝過、超過」別人嘍。
■蓋世奇功 蓋棺論定 官蓋如雲 欲蓋彌彰
二六、故
★「故」有兩個基本義:一為「緣故」;一為「舊的」。由「緣故」虛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無緣無故)等義。由「舊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時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義。由「衰老」進一步引申出「死亡」之義。
■一見如故 明知故犯 故步自封 故弄玄虛 革故鼎新 欲擒故縱 不經世故 非親非故 平白無故
二七、顧
推導提示:「顧」基本義:「照顧」。由「照顧」可以引申出「顧念、顧惜」「回頭看」等義。「只」「只是」是作為副詞用。
成語助記:顧此失彼 顧名思義 顧盼生姿 顧全大局顧影自憐 顧左右而言他
二八、固
★「固」本義指「城牆堅固」。城牆堅固自然就能「堅持」不敗,進一步引申出「頑固」之義。堅固有難以改變一直這樣的內涵,故又虛化成副詞「本來、原來、當然」等義。
■固若金湯 君子固窮 根深蒂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二九、歸
★「歸」的基本義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個家,故有「回家」「回國」之義,也即「歸附、附屬」於夫家了。出嫁含有把女兒送給別人之義,故又借作「饋」字而有「贈送」之義。
■之子於歸 歸心似箭 反璞歸真 殊途同歸 物歸原主 解甲歸田 完璧歸趙 賓至如歸 鎩羽而歸 眾望所歸
三十、國
★古代的「國」本義是「國都、首都」的意思。「國都」是一個國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國家」的意義,並成為後來的主要意義。
■安邦定國 國破家亡 國泰民安 經國之才 傾國傾城 共商國是
三一、過
推導提示:「過」的本義是「走過、經過」。「走過」別人自然就是「超過」了別人,做事「超過」太多會變成「過分」,物極必反,事情做得「過分」容易出現「過錯」,出錯當然就會被「責備」。
成語助記:過猶不及 聞過則喜 過江之鯽 文過飾非 白駒過隙 雁過拔毛有過之而無不及 矯枉過正 瞞天過海 秋風過耳 閉門思過
三二、何
推導提示:「何」本義為「負戈而行」,故有「負荷」之義,是「荷」的初文。古人看見荷戈而行的士兵,第一個念頭就是「他們往何處去?去干什麼?」所以又用作疑問代詞「什麼」,進一步引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詞「多麼」之義。
成語助記:何去何從 何罪之有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何足掛齒 出何典記 相煎何急 於心何忍 相去幾何
三三、恨
推導提示:恨的本義是「感到遺憾」,程度加深即可引申出「怨恨、懷恨」之義。
成語助記:相見恨晚 吞聲飲恨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三四、胡
推導提示:胡,原指「獸頸下垂的肉」,(月,即「肉」)匈奴等一帶少數民族多吃獸肉,故又稱匈奴、西北各民族為「胡」。後又借為疑問代詞「什麼,為什麼」。
成語助記:胡服騎射 伊於胡底
三五、患
推導提示:患的本義是「擔心、發愁」(患,由「串」和「心」組成,一串串的「心」,說明心事重重。自然是有發愁的事。)引申出「憂患、麻煩」。
成語助記:患得患失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內憂外患 患難之交 防患未然 採薪之患 肘腋之患
三六、或
推導提示:或有兩個基本義:有人,有的人;或許,也許。由「有的人」引申出表示只有一部分的「有的」意義。
成語助記:多言或中 智者千慮,或有一失
三七、疾
推導提示:「疾」甲骨文字形,象一個人腋下中箭之形,故本義為「中箭受傷」(此義消失)。後引申為一般的疾病。疾病自然會使人「痛苦」,因而令人「痛恨、厭惡」。由於弓箭速度很快,故「疾」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義。
成語助記:疾惡如仇 積勞成疾 大聲疾呼 痛心疾首 疾首蹙額 眼疾手快諱疾忌醫 奮筆疾書 憤世疾俗 銜枚疾走
三八、及
推導提示:「及」的本義是「趕上」。由此引申出「比得上」「達到」等義。由「達到」引申出「趁著(那個時候)」「涉及」等義,再虛化為連詞「與」。
成語助記:望塵莫及 觸手可及 鞭長莫及 及時行樂 愛屋及烏 迫不及待駟不及舌 言不及義 過猶不及 噬臍何及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風馬牛不相及可望不可及 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九、即
推導提示:即的本義是「走近、靠近」,(甲骨文字形是「俯身就食」之形),故引申為「立即、馬上、就」等義。「走近」高處就是「登上」之義了。
成語助記:可望不可即 若即若離 即事窮理 稍縱即逝 一拍即合 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四○、既
推導提示:「既」的本義是「盡、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側身」之形)。由此引申出「已經、既然」「全」等義。
成語助記:既來之,則安之 既往不咎 一如既往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四一、假
推導提示:「假」的本義是「借」。「借」不是要「給」嗎?故有「給予」之義。借來東西(比如錢)當然就有了「憑借」。借來東西不是真的屬於自己的,故又可引申出「不是真的」,不是真的,進一步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果」等義。
成語助記:狐假虎威 虛情假意 假痴不顛 假道伐虢 假公濟私 不假思索天假其年 弄虛作假
『捌』 能否幫我整理下高中語文必修一到必修四文言常用的實詞與虛詞各30個
虛詞:1.蟹六跪而二鰲 而:表並列2.吾嘗跂而望矣 而:表修飾3.大王來何操 何:什麼4.開國何茫然 何:多麼5.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乎:相當於「於」,介詞,比的意思6.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乎:。。。。。的樣子7.今其知乃反不能及 乃:竟然8.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乃:你的9.其皆出於此乎 其:大概,也許10.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其:是。。。。還是。。。。。11.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所:所字結構1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所以:用來。。。。的13.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焉:之於,於此14.且焉置土石 焉:在哪裡15.猶且從師而問焉 焉:之,代詞16.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 焉:語氣詞17.盤盤焉,囷囷焉 焉:。。。。的樣子18.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以:憑借19.夜以繼日,秋以為期 以:按照20.做《師說》以貽之 以:用來21.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因:通過22.因利乘便 因:依靠23.相如因持璧卻立 因:於是24.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趁著25.青,取之於藍 於:從26.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於:比27.蚓無爪牙之利 之:定語後置28.咸與維新 於:參與29.吾與徐公孰美 與。。。孰。。。:跟。。。相比,。。。。30.無乃爾是過與 無乃:恐怕是。。。。
『玖』 高中文言文必背實詞、虛詞及其意思
【實詞】實詞有實在意義,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 實詞內包括名詞、容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在文言文中,實詞是大量的,掌握較多的文言實詞,是提高閱讀文言文能力的關鍵。學習文言實詞,應特別注意它在語法上的三個主要特點:一是一詞多義,二是詞義的古今變化,三是詞性的活用。
【虛詞】虛詞沒有實在意義,一般不能充當句子成分,不能單獨回答問題。(少數副詞如「不」、「也許」、「沒有」等可以單獨回答問題),只能配合實詞造句,表示種種語法關系。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五類。文言虛詞在整個文言詞語中雖然只佔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語法作用卻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