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韓愈的師說是高中語文

韓愈的師說是高中語文

發布時間:2020-12-25 21:19:52

⑴ 韓愈《師說》 是什麼時候學的

看是什麼版本教材,我北京版的初三復習就學了,不過沒過多復習,就復習了兩三輪

高中語文課本有一篇韓愈寫的<師說>,請為<師說>寫一個宣傳詞,急需

匹夫而為萬世師?——《師說》有言: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⑶ 《師說》中,韓愈眼中的師生關系是怎樣的

韓愈眼中的師生關系: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釋義: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聽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如此罷了。

不必:不一定。術業有專攻:在業務上各有自己的專門研究。攻,學習、研究。

出自:唐 韓愈《師說》

(3)韓愈的師說是高中語文擴展閱讀

主題思想:

文章闡說從師求學的道理,諷刺恥於相師的世態,教育了青年,起到轉變風氣的作用。文中列舉正反面的事例層層對比,反復論證,論述了從師表學習的必要性和原則,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於師」的陋習,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斗爭精神,也表現出作者不顧世俗獨抒己見的精神。

作者成就:

韓愈最具獨創性和代表性的作品,是那些以雄大氣勢見長和怪奇意象著稱的詩作。他「少小尚奇偉」(《縣齋有懷》)、「搜奇日有富」(《答張徹》),天生一種雄強豪放的資質,性格中充溢著對新鮮奇異、雄奇壯美之事之景之情的追求沖動。

而他一再提倡的「養氣」說,更使他在提高自我修養的同時增添了一股敢作敢為、睥睨萬物的氣概,發而為詩,便是氣豪勢猛,聲宏調激,宛如江河破堤,一瀉千里。

韓愈一生用世心甚切,是非觀念極強,性格木訥剛直,昂然不肯少屈,這一方面使他在步入官場後的一次次政治旋渦中屢受打擊,另一方面也導致其審美情趣不可能淡泊平和,而呈現出一種怨憤郁躁、情激調變的怪奇特徵。

⑷ 韓愈的師說是初中還是高中的課文

韓愈的《師說》是高中的必修課文。
希望能幫到你!

⑸ 高中語文補充+翻譯。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_______________。(韓愈《師說》

補充:非吾所謂傳其道而解其惑者也。

⑹ 韓愈的師說這篇文章主要批評什麼

當時恥學於師的風氣!

⑺ 韓愈的師說

《師說》作於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韓愈任四門博士時,是說明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抨擊當時士大夫之族恥於從師的錯誤觀念,倡導從師而學的風氣.

⑻ 韓愈創作《師說》的初衷是什麼

1.該句是: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這句話的意思是出生在我後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於我,我(也應該)跟從(他),把他當做老師。 2、原文創作背景《師說》作於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韓愈任四門博士時,這篇文章是韓愈寫給他的學生李蟠的。《師說》是一篇說明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的論說文。此文抨擊當時「士大夫之族」恥於從師的錯誤觀念,倡導從師而學的風氣,同時,也是對那些誹謗者的一個公開答復和嚴正的駁斥。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師,不應因地位貴賤或年齡差別,就不肯虛心學習。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證,申明求師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時人實不應背棄古道。 3、作品簡析《師說》是韓愈的一篇著名議論文,有著卓越的見解和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在本篇議論文中,作者運用流利暢達的筆觸,通過反復論辯,申明了為師的性質與作用,論述了從師的重要意義與正確原則,批評了當時普遍存在的不重師道的不良習俗。此文是為李蟠而作,實際上是藉此抨擊那些自恃門第高貴、不肯從師學習甚至譏笑別人從師的士大夫階層,有著鮮明的針砭時弊的作用。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師,不應因地位貴賤或年齡差別,就不肯虛心學習。文末並以孔子言行作證,申明求師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時人實不應背 棄古道。文章體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斗爭精神,也表現出作者不顧世俗獨抒己見的精神,推動了樂於從師善於學習的社會風氣。 4、作者簡介韓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南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昌黎(今遼寧義縣),世稱「韓昌黎」,又稱「韓吏部」「韓文公」。韓愈25歲中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今廣東潮安)刺史、國子博士、吏部侍郎等職。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宗元柳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其作品都收錄在《昌黎先生集》里。

⑼ 韓愈的師說中我們可以得到怎樣的啟示

1、啟示: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師,不應因地位貴賤或年齡差別,就不肯虛心學習。
2、簡介
《師說》作於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韓愈任四門博士時,這篇文章是韓愈寫給他的學生李蟠的。《師說》是一篇說明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的論說文。此文抨擊當時「士大夫之族」恥於從師的錯誤觀念,倡導從師而學的風氣,同時,也是對那些誹謗者的一個公開答復和嚴正的駁斥。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師,不應因地位貴賤或年齡差別,就不肯虛心學習。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證,申明求師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時人實不應背棄古道。
3、創作背景
在唐代的士大夫階層中,普遍存在著從師「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的心理。韓愈寫《師說》的這一社會背景,可以從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的一段話中看出:「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韓愈反對「士大夫之族」的這種錯誤的觀念,提出以「道」為師,「道」即師所在,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4、作者簡介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為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年)進士。貞元十九年(803年),因上《論天旱人飢狀》,遭權臣讒害,被貶陽山。曾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

⑽ 韓愈師說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師說》的中心思想,著重在論述師道的重要性,嚴正地駁斥士大夫們的惡意誹謗,抨擊時俗輕視師道的不良風尚,為開展古文運動掃除思想障礙。作者在本文中所發表的如何求學的見解是極其精闢的。他對於讀書求學的議論,很能夠啟發後人。

《師說》所提出的關於師道的主要思想是: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任何人都可以為師,不應該因為地位、貴賤、年齡的差別,就不肯虛心向人學習。韓愈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能提出這樣的見解是很有膽識的,他對當時「士大夫之族」恥於相師的不良風氣。

確乎起了挽救和校正的作用。韓愈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個「道」雖然具體指的是儒家之道,但在一千多年前,韓愈就能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說法,也是很有魄力的。

他把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歸結為「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提倡師生教學相長,這也確實可以鼓舞大家相互學習的風氣。

(10)韓愈的師說是高中語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師說》大約是作者於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國子監四門博士時所作。貞元十七年(801),辭退徐州官職,閑居洛陽傳道授徒的作者,經過兩次赴京調選,方於當年十月授予國子監四門博士之職。

此時的作者決心藉助國子監這個平台來振興儒教、改革文壇,以實現其報國之志。但來到國子監上任後,卻發現科場黑暗,朝政腐敗,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學子對科舉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鬆學業;當時的上層社會,看不起教書之人。

在士大夫階層中存在著既不願求師,又「羞於為師」的觀念,直接影響到國子監的教學和管理。作者對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李蟠的提問撰寫這篇文章,以澄清人們在「求師」和「為師」上的模糊認識。

閱讀全文

與韓愈的師說是高中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