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六年級奧數題幾何

六年級奧數題幾何

發布時間:2020-12-25 16:48:06

Ⅰ 小學六年級幾何奧數題

設正自方形邊長為2,有DE=AG=1,AB=AD=2,∠A=∠D=90度,所以△ABG全等於△ADE,

∠EAD+∠AGB=90度,所以△AFG和△ADE相似,由AE^2=AD^2+DE^2=5,所以AE=√
5,

因為相似三角形的面積比為相似比的平方,所以S△AFG/S△ADE=(AG/AE)^2=1/
5,

所以S△AFG=1/
5×S△ADE=1/
5×1/2×1×2=1/
5,

所以四邊形BCEF的面積為
S四邊形BCEF=S四邊形ABCD-(S△ABG+S△ADE-S△AFG)=2×2-(1+1-1/
5)=4-2+1/
5=11/
5,所以S四邊形BCEF佔S四邊形ABCD的比為(11/
5)/4=11/20。

Ⅱ 高手請進!小學六年級幾何奧數題

小圓半徑是不是大圓的1/2?如果小圓半徑是大圓的1/2,解如下:
設大圓半徑是X厘米,則小圓半徑是X/2厘米。
3.14*(x^2)-{[(1/2x)^(1/2x)]/2*4}=80
方程你應該會解,給點辛苦分啊!!

Ⅲ 六年級幾何奧數題(附圖形)

沒圖,囧囧的飄過

Ⅳ 六年級奧數題140道

1、大小兩桶油,重量比是:3,如果從大桶取出12千克倒入小桶,則兩桶油中的油正好相等。兩桶油原來各有多少油?
12/2*10=60(千克)
7+3=10
60/10*7=42(千克)
60/10*3=18(千克)
答:大桶里有42千克油,
小桶里有18千克油。
2、一桶汽油,桶的重量是油的8%,倒出48千克後,油的重量相當於同的二分之一,原有油多少千克?
48/(1-8%*0.5)
=48/96%
=50(千克)
答:原有油50千克。
*=乘號
/=除號
回答者: 叛逆精靈屋 - 魔法學徒 一級 2-4 17:50
查看用戶評論(3)>>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2 個人評價

50% (1) 不好
50% (1)
相關內容
• 六年級 奧數題
• 五年級奧數題目哦
• 幫我算一下這道六年級奧數題。
• 六年級奧數題
• 誰有三年級奧數題目
更多相關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六年級 奧數題
其他回答 共 1 條
中國剩餘定理」算理及其應用:(可以讓你學會並考別人)

為什麼這樣解呢?因為70是5和7的公倍數,且除以3餘1。21是3和7的公倍數,且除以5餘1。15是3和5的公倍數,且除以7餘1。(任何一個一次同餘式組,只要根據這個規律求出那幾個關鍵數字,那麼這個一次同餘式組就不難解出了。)把70、21、15這三個數分別乘以它們的余數,再把三個積加起來是233,符合題意,但不是最小,而105又是3、5、7的最小公倍數,去掉105的倍數,剩下的差就是最小的一個答案。

用歌訣解題容易記憶,但有它的局限性,只能限於用3、5、7三個數去除,用其它的數去除就不行了。後來我國數學家又研究了這個問題,運用了像上面分析的方法那樣進行解答。

例1:一個數被3除餘1,被4除餘2,被5除餘4,這個數最小是幾?

題中3、4、5三個數兩兩互質。

則〔4,5〕=20;〔3,5〕=15;〔3,4〕=12;〔3,4,5〕=60。

為了使20被3除餘1,用20×2=40;

使15被4除餘1,用15×3=45;

使12被5除餘1,用12×3=36。

然後,40×1+45×2+36×4=274,

因為,274>60,所以,274-60×4=34,就是所求的數。

例2:一個數被3除餘2,被7除餘4,被8除餘5,這個數最小是幾?

題中3、7、8三個數兩兩互質。

則〔7,8〕=56;〔3,8〕=24;〔3,7〕=21;〔3,7,8〕=168。

為了使56被3除餘1,用56×2=112;

使24被7除餘1,用24×5=120。

使21被8除餘1,用21×5=105;

然後,112×2+120×4+105×5=1229,

因為,1229>168,所以,1229-168×7=53,就是所求的數。

例3:一個數除以5餘4,除以8餘3,除以11餘2,求滿足條件的最小的自然數。

題中5、8、11三個數兩兩互質。

則〔8,11〕=88;〔5,11〕=55;〔5,8〕=40;〔5,8,11〕=440。

為了使88被5除餘1,用88×2=176;

使55被8除餘1,用55×7=385;

使40被11除餘1,用40×8=320。

然後,176×4+385×3+320×2=2499,

因為,2499>440,所以,2499-440×5=299,就是所求的數。

例4:有一個年級的同學,每9人一排多5人,每7人一排多1人,每5人一排多2人,問這個年級至少有多少人?(幸福123老師問的題目)

題中9、7、5三個數兩兩互質。

則〔7,5〕=35;〔9,5〕=45;〔9,7〕=63;〔9,7,5〕=315。

為了使35被9除餘1,用35×8=280;

使45被7除餘1,用45×5=225;

使63被5除餘1,用63×2=126。

然後,280×5+225×1+126×2=1877,

因為,1877>315,所以,1877-315×5=302,就是所求的數。

例5:有一個年級的同學,每9人一排多6人,每7人一排多2人,每5人一排多3人,問這個年級至少有多少人?(澤林老師的題目)

題中9、7、5三個數兩兩互質。

則〔7,5〕=35;〔9,5〕=45;〔9,7〕=63;〔9,7,5〕=315。

為了使35被9除餘1,用35×8=280;

使45被7除餘1,用45×5=225;

使63被5除餘1,用63×2=126。

然後,280×6+225×2+126×3=2508,

因為,2508>315,所以,2508-315×7=303,就是所求的數。

(例5與例4的除數相同,那麼各個余數要乘的「數」也分別相同,所不同的就是最後兩步。)

「中國剩餘定理」簡介:

我國古代數學名著《孫子算經》中,記載這樣一個問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有一批物品,三個三個地數餘二個,五個五個地數餘三個,七個七個地數餘二個,問這批物品最少有多少個。」這個問題的解題思路,被稱為「孫子問題」、「鬼谷算」、「隔牆算」、「韓信點兵」等等。

那麼,這個問題怎麼解呢?明朝數學家程大位把這一解法編成四句歌訣:

三人同行七十(70)稀,

五樹梅花廿一(21)枝,

七子團圓正月半(15),

除百零五(105)便得知。

歌訣中每一句話都是一步解法:第一句指除以3的余數用70去乘;第二句指除以5的余數用21去乘;第三句指除以7的余數用15去乘;第四句指上面乘得的三個積相加的和如超過105,就減去105的倍數,就得到答案了。即:

70×2+21×3+15×2-105×2=23

《孫子算經》的「物不知數」題雖然開創了一次同餘式研究的先河,但由於題目比較簡單,甚至用試猜的方法也能求得,所以尚沒有上升到一套完整的計算程序和理論的高度。真正從完整的計算程序和理論上解決這個問題的,是南宋時期的數學家秦九韶。秦九韶於公元1247年寫成的《數書九章》一書中提出了一個數學方法「大衍求一術」,系統地論述了一次同餘式組解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程序。

從《孫子算經》到秦九韶《數書九章》對一次同餘式問題的研究成果,在19世紀中期開始受到西方數學界的重視。1852年,英國傳教士偉烈亞力向歐洲介紹了《孫子算經》的「物不知數」題和秦九韶的「大衍求一術」;1876年,德國人馬蒂生指出,中國的這一解法與西方19世紀高斯《算術探究》中關於一次同餘式組的解法完全一致。從此,中國古代數學的這一創造逐漸受到世界學者的矚目,並在西方數學史著作中正式被稱為「中國剩餘定理」。

還有一些測試題

六年級奧數測試題

(每道題都要寫出詳細解答過程)

1. 三個數的和是555,這三個數分別能被3,5,7整除,而且商都相同,求這三個數。

2. 已知A是一個自然數,它是15的倍數,並且它的各個數位上的數字只有0和8兩種,問A最小是幾?

3. 把自然數依次排成以下數陣:

1,2,4,7,…

3,5,8,…

6,9,…

10,…



現規定橫為行,縱為列。求

(1) 第10行第5列排的是哪一個數?

(2) 第5行第10列排的是哪一個數?

(3) 2004排在第幾行第幾列?

4. 三個質數的乘積恰好等於它們的和的11倍,求這三個質數。

5. 有兩個整數,它們的和恰好是兩個數字相同的兩位數,它們的乘積恰好是三個數字相同的三位數。求這兩個整數。

6. 在800米的環島上,每隔50米插一面彩旗,後來又增加了一些彩旗,就把彩旗的間隔縮短了,起點的彩旗不動,重新插完後發現,一共有4根彩旗沒動,問現在的彩旗間隔多少米?

7. 13511,13903,14589被自然數m除所得余數相同,問m最大值是多少?

8. 求1到200的自然數中不能被2、3、5中任何一個數整除的數有多少個?

9. 有一列數:1,999,998,1,997,996,1,…從第3個數起,每一個數都是它前面2個數中大數減小數的差。求從第1個數起到999個數這999個數之和。

10. 從200到1800的自然數中有奇數個約數的數有多少個?

11. 在下圖中,有左右兩個一樣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其面積都是100,分別沿著圖中的虛線剪下兩個小正方形,請你求一下兩個正方形的面積各是多少,並比較大小。

12. 甲說:「我和乙、丙共有100元。」乙說:「如果甲的錢是現有的6倍,我的錢是現有的1/3,丙的錢不變,我們三人仍有錢100元。」丙說:「我的錢連30元都不到。」問三人原來各有多少錢?

13. B兩人要到沙漠中探險,他們每天向沙漠深處走20千米,已知每人最多可攜帶一個人24天的食物和水,如果不準將部分食物存放於途中,問其中一個人最遠可以深入沙漠多少千米(要求最後兩人返回出發點)?如果可以將部分食物存放於途中以備返回時取用呢?

14. 一筆獎金分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每個一等獎的獎金是每個二等獎金的2倍,每個二等獎的獎金是每個三等獎獎金的2倍。如果評一、二、三等獎各兩人,那麼每個一等獎的獎金是308元;如果評一個一等獎,兩個二等獎,三個三等獎,那麼一等獎的獎金是多少元?

15. 把1296分為甲、乙、丙、丁四個數,如果甲數加上2,乙數減去2,丙數乘以2,丁數除以2,則四個數相等。求這四個數各是多少?

Ⅳ 求幾何題(六年級奧數)稍微難一些,平面和立體都行

1.求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如果你還要的話,可以找我,我有很多奧數題。

Ⅵ 初中奧數題(幾何)

我只說大概過程,標準的步驟自己整理。
證明:連接DF,△CEF∽△CAD,得到回CF/CE=CD/CA,<DCF=<ACE,
得到△DCF∽△ACE,<答CDF=<CAE,易證<CDF=<CBF,故<CAE=<CBF即
<FAE=<FBC,<AFG=<BFC,△AFG∽△BFC,<AGF=<BCF=<DCF
即<AGF=<ACE=45°①<FAG=<EAC,得到△FAG∽△EAC,FA/EA=AG/AC
<FAE=<GAC,故△FAE∽△GAC,得到<AFE=<AGC=90°②
<BGC=<AGC-<AGF=90°-45°=45°(①②結合)
第二種方法是解析幾何法,建立坐標系,利用向量及直線方程的性質等知識也容易得到答案。

Ⅶ 小學六年級奧數題與運動有關的幾何問題

^是一個半徑是12米大扇形+兩個半徑是(12-9)米小扇形
大扇形的角度是300度,小扇形是120度
於是列出算回式:
12^2*3.14*300/360+3^2*3.14*120/360*2
=(144*5/6+9*2/3)*3.14
=126*3.14
=395.64平方米

過程答經得起推敲,要有錯來找我

Ⅷ 六年級數學奧數題(圖形求面積,要答案與解析,要附加圖) 別太簡單,也別太難。明天就要。謝謝啦。

1、下圖是由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瓷磚鋪砌的牆面的殘片,問:圖中由格點A,B,C,D為頂點的四邊形ABCD的面積等於多少平方分米?
解析:畢克定理
格點面積=內部格點數+周界格點數除以2再減1 內部格點數為12,周界格點數為6 格點面積=12+6÷2-1=14
答案:14

2、右圖中,正方形ABCD的面積為840平方厘米,AE=EB,BF=2FC,DF與EC相交於G,則四邊形AEGD的面積為_______平方厘米。
解析:幾何等積變換,提示:連接EF、ED。S△EFC:S△EDC=FG:GD,這兩個三角形面積都可以求出來,所以FG:GD的值可以求出來。在三角形FDC里邊,我們可以求出FGC的面積。四邊形AEGD的面積=正方形的面積-三角形BEC的面積-三角形DFC的面積+三角形FGC的面積。
答案:510cm²

3、如右圖,圓O的面積為32,OC⊥AB,∠AOE=∠EOD,∠COF=∠FOD,則扇形EOF的面積為_________。
解析:等量代換
∠AOE+∠COE=90°
∠AOE=2∠EOF+∠EOC
2∠COF+∠EOC+∠EOC=90°
所以∠EOF=∠EOC+∠COF=45°,所以扇形EOF的面積為:32÷8=4
答案:4

這里是3道題,希望對你有幫助!

需要圖的話,再追問一下,讓我發。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奧數題幾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