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七作文
再品《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今天,我又一次細細品讀了《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讀完之後,我再一次被肖邦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感深深地打動了。
文章主要寫了波蘭音樂家肖邦身在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的感人事跡。其中我最欣賞的就是肖邦說的那句話:「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這是肖邦臨死前對姐姐的囑咐。「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這是肖邦「生在祖國,死也在祖國,心裡永遠不會忘記祖國」的愛國情懷。肖邦就這樣帶著亡國之恨在異國他鄉與世長辭了。當時他才39歲呢!這種愛國情懷把我給震撼了。
肖邦,6歲就開始學習鋼琴,7歲學習作曲,8歲在音樂會上登台演出,16歲時進華沙音樂作曲班,不到20歲已是華沙很有名的鋼琴和作曲家。肖邦他熱愛音樂,但他更熱愛祖國。在離開自己祖國的時候,他熱淚盈眶。當聽到了華沙爆發了起義,而又失敗後,他悲痛欲絕。他把一切悲憤化為力量,不分晝夜、廢寢忘食地進行忘我創作。他用自己的音樂來表達對沙皇俄國的憤怒抗爭和對祖國的憂慮。而又在彌留之際,他把自身的一切全部貢獻出來,這種可貴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古今中外,像肖邦這樣的愛國仁人志士數不勝數。宋朝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他幫助國家抗擊金兵,卻不斷遭到奸臣的嘲笑。在他85歲時,他仍然不忘祖國統一的信念。有一天,他突然感到身體一陣不適,知道自己將與世長辭,便拿來筆和紙寫下了《示兒》這首詩。寫完之後,他慢慢閉上了眼睛,與世長辭。
肖邦,一個有著愛國精神的人、一個擁有愛國之心的人、一個讓我敬佩的人…… 讓我們也像肖邦一樣,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吧
語文書里有一篇課文叫《負荊請罪》,你知道嗎在這個故事之前還有一個故事呢,下面我就講給你們聽聽: 戰國時有一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叫藺相如,他膽識超群,而且機智聰明。在趙惠王統治時期,有一個姓和的人把一塊美玉(璧)獻給了趙王,秦國的國王秦昭王聽說此事後,也非常想得到那塊璧,就派人向趙王請求,假裝用十五座城去換那塊璧。
趙惠王也完全知道那是個騙局,城是絕對不會給的。但要是不將璧給秦王,又怕秦國會借機侵入趙國。於是,就派藺相如帶璧出使秦國,要他做到既不失璧,又能揭穿秦昭王騙局。
藺相如帶著璧來到了秦國,恭敬地將璧獻給秦王。秦昭王看後愛不釋手,卻隻字不提割城給趙國的事。
藺相如馬上靈機一動,說:「大王,其實這塊璧有斑點,讓我指給你看。」秦王很震驚,就把璧交給了他。藺相如拿到璧後,就說:「我將璧給了您,可大王您卻不提割城給我國。如果您堅持不割的話,那麼我就把這璧打碎。」
秦昭王擔心玉毀了,就只好假惺惺地讓人拿出地圖割城給趙國。藺相如明白那隻不過是演一場戲,便又說:「這樣的好玉給你們,你們秦國必須舉行很大的慶祝活動,否則我們就不給。」
秦昭王實在沒辦法只好照辦。
等慶祝活動的准備工作做好了,就讓人請藺相如將璧獻給他。藺相如卻說:「璧,我已經派人送回趙國了。一定要等你們將城池交給我國後,我才會派人送過來。我國一定遵守約定的。若是您以為我欺騙您而要殺我,那我自殺算了。」
秦昭王看喜歡的璧都不在了,殺了他也沒有用,於是放了他。後來,秦國沒有割城給趙國,趙國也果真沒有給秦國那塊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困難要用自己的智慧來戰勝它,不退縮,不害怕。我以後再遇到困難時我一定會如藺相如那樣想辦法、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戰勝它。
❷ 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習作七怎麼寫
1親愛的老師:
您好!
老師,在這六年的學習就要結束了,不過在這漫長的小學學習生活中,老師您那誨人不倦的形象,給我留下了很多的印象,此時我有很多話要和您說:
老師是帶著我從那不懂事的低年級小學生,帶到高年級的學生,但在您的眼裡,我永遠都是一位不懂事的低年級的學生,不過老師我們一定會懂事的,老師是把我們當成那一些風箏一樣,因為你教了我們怎樣去飛翔,讓我們飛到中學、高中、大學,老師您就像蠟燭,點燃了自己,讓我們走那光明的路,在那路上我們迷路了,您都會出來指引我們怎樣的走那前面的路,不讓我們繼續的迷路下去,老師在這六年的時間里,您讓我懂得怎樣做人,不要讓自己迷在任何地方,但是隨著時間的變化,我們已經是一個在中學和小學的中間,我多麼希望時間可以倒流,讓我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學生,讓我可以和老師您的師生之情再繼續下去,永遠永遠也不要改變,讓我在您的身邊聽您的教誨,其實老師,回顧六年的歷程,我們的每一點成績,都凝聚著您的心血和汗水;我們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您的幫助和教導,六年就快結束了,在結束的一瞬間,我想對您說:「老師我愛您!」
祝:您青春長駐,身體健康!
您的學生:xxx
2時光荏苒,轉眼之間,二十年了,老師你還好嗎?
老師,我想對你說:你的音容笑貌,你的舉手投足,時常展現在我的眼前;你的關心,愛護,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里;你的循循善誘,諄諄教導,至今銘記在我的心中;你和我們一起時的一切,都如同昨日歷歷在目。
老師,我想對你說:是你給了我學習的自信;是你給了我生活的勇氣,是你給了我發奮發圖強的動力,是你給了我奔向好前程的希望。
老師,我想對你說:你是我開啟智慧的敲門磚;你是我打開幸福之門的金鑰匙;你是我生活航程中的引路人;你是我奏響人生樂章的指揮者。
老師,我想對你說:如果沒有你,或許我就會自暴自棄;如果沒有你,或許我就會那麼沉迷下去;如果沒有你,或許就沒有我生活的前景;如果沒有你,或許就沒有今天的我。
老師,我想對你說:感謝你風雨之中為我的遮擋;感謝你冰天雪地之時給予我溫暖;感謝你對我的培育之恩;感謝你對我的知遇之情。
老師,我想對你說:新年到了,祝願你健健康康,倖幸福福,和和美美,快快樂樂地度過每天!好人一生平安!!
3老師,你會說英語、會有情感地朗讀文章,會唱動聽的歌曲,會畫畫,還會算難度很高的數學題,會……但你有一樣不怎麼會,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點——笑。
你每天扳著臉走上講台,我們剛下課玩後的愉快心情又被破壞了。這時我多麼希望你能笑一笑啊!開始上課了,你一直眉頭緊鎖,忽然叫起一個正在開小差的同學回答問題,那個同學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答得牛頭不對馬嘴。老師頓時火冒三丈,問他怎麼回事。「後面的同學告訴我的」,他解釋道,全班鬨堂大笑,但老師不笑,仍然眉頭深鎖,用箭一樣的目光盯著我們,我們只好馬上閉上嘴巴,正襟危坐。這時,我們多麼希望老師你也能笑一笑啊!這樣,你的不快、同學們的不認真,也許就會在一笑之中飄然而去,我們與你的距離會因這一笑而變得親近起來。
下課了,有很多同學跑上講台,想跟你談談話,可一頭忙碌的你一句:「什麼事?」正欲張嘴的我們不好意思開口了。那時,我們多想你笑著與我們放鬆地聊一聊啊!
「笑一笑,十年少,我們學習會更好;笑一笑,真輕松,苦惱、傷心拋腦後。」我以前也寫過這樣的兒歌或小詩,但都沒敢唱,什麼時候能在你面前開心地唱一唱呢?
老師,我們知道你嚴厲是為了我們好,我們經常會惹你生氣,但如果你時時刻刻都調整好心情的話,這點小事你不會在意的。
今後,我們會好好地學習,拿出良好的表現和最好的成績給老師看,讓老師開心,讓老師微笑!
4敬愛的王老師:
感謝多年來對我的辛勤培育。如今,我即將離開你,離開『××小學』,我心中真是有無比的激動、感激和捨不得。
說實在的,你是我在小學階段最敬佩和喜歡的一位老師。這不僅因為您的博學多才,還源於您對我的每一張笑臉和敢於承認錯誤的精神。
記得前幾天,我不停拿著不懂的問題去打擾您,而您不僅不斷的耐心為我講解,而且臉上總掛有一絲笑容,在我們倆意見不和時,你不是一味的強調您是對的,而是與其他的老師討論之後,認真的又一次給我講解,使我心服口服。有一次,我在學校問你題,題沒講完,就放學了,我心想:算了,明天再問吧!可您卻邀請我到您家,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願望。那天晚上,我一進您家,您臉上照舊掛著笑容迎接我,然後又關掉電視,給我講題,講完題,我又和您說了一會話,我知道,您是用自己休息的時間為我講題的,一天下來,您一定很累,但還幫我講題,這可能就是我敬佩您的原因吧!
還有一點,就是您敢於在學生面前承認錯誤.
前幾天,同學和您在一個詞語上發生了分歧,您下課後,就和我們一起翻了字典,結果我們說對了,而您卻沒有一絲的不快,當時就對我門說:「這個詞語非常特殊,單個放著,這個模樣的模讀『mú』,但在大模大樣里,這個模就讀『mó』,你看,我把這個都沒搞清楚,你們可不要像老師一樣犯下著個錯誤哦!」這時,您的臉上出現了一種滑稽的表情,弄的同學們哈哈大笑,在笑中,我感到,作為一位老師,能如此誠懇對待自己的錯誤,真是太了不起了,不過,我一定不會忘記您的!
最後:祝您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您的學生:強薇
5。 各位老師好`我是一名師大的學生!我新來到這個學校`想給我們班的老師說說我們同學的心聲``!!
語文老師``我想對您說:老師,你在我們同學心目中是很不錯的老師,講課十分的生動,我們都聽得津津有味,但是,您知道嗎?您的聲音太小了,如果外面的聲音稍微大點,我們後面就聽不太清楚了,所以,希望老師能提高自己的聲音,就一定會少點不交作業的人名的!
數學老師``我想對您說:老師,您是我們的班主任,講課十分不錯`雖然有些人聽不懂,但是你並不生氣,而是耐心的教導他們(它們)。不過老師您似乎有點太偏袒女生了,上晚自習時,您叫一位女生來管我們,並且不管怎麼樣,她說得都對,您知道我們心裡嗎?所以我建議老師過幾周輪換一個,這樣似乎會好點。
English teacher:老師,您好!我很喜歡您,我想我們班很多同學都不是很喜歡英語的,但是在您的帶領下,我們似乎吃了迷葯,都喜歡上了這門課。因為您付出了很多辛勞交我們,不過,您太直接了,您對一些成績不是很好的同學當場批評,全班同學全都看著他,您知道他會怎麼想嗎?所以,我希望您改改!行嗎?
尊敬的老師們,以上就是我想對您們說的,純屬個人意見,希望老師能採取其中的意見!
6親愛的馮老師:
過幾天就要盼來我期待已久的教師節。
回想我第一次見到您那是在三年級開學那天報到注冊時。那時,我覺得很奇怪,因為教我們語文的施老師不見了,不知道她到哪裡去了。我看見換了一位男老師。只見您不高的個子,黑頭發中露出幾根白頭發,寬寬的肩膀,長長的手指,眉宇間露出非常嚴肅的樣子。我想這學期我在上語文課時不能自由散漫了。
第一節語文課上,我開始管住自己,知道吵不得。後來,我漸漸地管不住了,做了一點小動作。就這么一點小動作,換成以前吵得再厲害老師也不會管。要管也要等到下課。可是,這天不行了,因為換了您。您看見了,我想一定又要像以前老師那樣要麼不管,要麼叫到辦公室去狠狠地批評一頓。但您卻和以前的老師不同。您用眼睛瞪了我一下。您的眼神好比大熱天里的一道冷空氣,直涼到我心底。我立刻乖了下來。
還有,您沒來之前,我寫作文一直沒有靈感,所以文章一直寫不好。自從您來教我們寫作文。我的靈感越來越多,而且要寫的內容滔滔不絕,所以我的作文源源不斷地寫出來,作文水平提高很快,作文成績進步很大,常常得「優」!馮老師,在此我衷心地感謝您對我的培養。祝您事業有成,身體健康!
7沈老師
您好!
您教我們語文課已經有整整一年半時間了。雖然我們天天都見面,但是我還是想對您說:「老師,謝謝您,您辛苦了!」
在過去的一年半的時間里,您為我們付出了多少的心血,當我們遇到寫作文的難題時,您總會一個一個的問題為我們耐心的講解,您給了我們鼓勵和幫助。這學期我在語文中取得的一些進步都和您的幫助分不開。老師您已經為我們批改了多少作業本每一個紅紅的大鉤都如此的令人開心;您已經為我們批改了多少篇作文每一個A分都如此的令人高興;您已經為我們批改了多少份試卷每一個90分都會如此的令人興奮。老師您批評或表揚某些同學時,總會做出各種有趣的表情,在課堂上您批評同學時那無聲的語言,既達到了效果又不會嚇到了別的同學。您表揚同學時那和藹的語言好像媽媽照顧孩子一樣。
老師,六年級下學期即將開始了,對於其他同學和我來說,又將成為六年級下學期定下新的目標而努力地去學習每一科。下學期我的學習態度也會有所的改變,下學期又是一個最重要的學期,我會更加地去認真學習,爭取更好的成績向您匯報。*老師啊,讓我再次向您說一聲: 「老師,您辛苦了!」
***
2009年2月26日
8班主任的一封信》
敬愛的某老師:
您好!最近身體好嗎?工作順利嗎?
老師,我十分喜歡您,不知該從何說起,只還記得你找我談話那件事,依然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時時浮現在我眼前,我想我再也不會忘記它了。
那天晚上,您讓我留下來,內心的恐懼和驚訝是掩飾不住的,「難道我做錯了什麼事,難道我在課堂上表現不好,難道老師要批評我,……」。一大串的問題攪得我心亂如麻,我害怕,我納悶,我激動。然而,您那慈祥的目光,溫和和聲音撫平了我內心的恐懼,那一刻,我便喜歡上了您。您說您對我的印象由壞到好,您發現我一直在努力追求完美,您說,我是班級的一員,我平時要時常找你說話。當時我是多麼震撼。外表看似堅強樂觀的我也有脆弱的一面。開始,我根本無法融入這樣的一個大集體,我對班裡的一切事情都置之不理。我沒有勇氣舉手發言,更不敢與老師交流。這時你的一番話,卻讓我重新認識了你,讓我重新認識了七(11)班這個集體。我不敢相信你居然在89個人中,挑選我當班長,我學習並不冒尖,自覺性不強,性子急,做事情總是毛毛燥燥,您卻認為你能改掉這些毛病。諾大的一個集體里,老師竟然會多次和我溝通,多次教育我,輔導我,我感恩萬千。為了不辜負你的期望,不辜負班長這個頭弦,這次期中考試,我總算有所進步,侍到第二次月考時,我還要進步。以前,我並不喜歡英語,但是自從那一天起,我愛上了您教的英語,我開始大膽起來,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勇躍發言。但令我傷感的是,我自己還是改不了上課愛說話的毛病。不過,老師請你相信,您的眼光是不會錯的,你看重的學生是出色的,今後我一定會竭力剋制自己,為大家帶好頭,以身作則,有下回月考時,爭取優異成績。同時,把咱們班的紀律管好。在此,我祝願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此致
敬禮
你的學生
某某
尊敬的石老師:
您好!
明年,我就要步入初中的門檻了。石老師,你為我們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我想在這里和您說說心裡話。
最近,您給我們講課的時候,鼻音很重,我們大家都知道,是您的感冒是您如此。我想:石老師,您怎麼就不在講台上休息一會兒呢?可我們都明白,您是為了不耽誤大家的學習而硬撐著給我們上課。
我雖然不是您最出色的學生,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也不例外。有一次,您在課堂上讀同學們的范句,第一個讀到的就是我寫的,真讓我感動不已。您是多麼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啊!一個合格的老師會非常了解自己學生的優缺點,並且能夠把優點發揚光大,在這點上,您是非常優秀的。在臨近期末考試的時候,您常常比我們還著急,時時幫助那些成績差的學生,教他們解題的思路和方法。無論誰遇到難題向您求教,您總是那麼不厭其煩地講解,直到我們弄懂為止。
石老師,我雖然不是您最出色的學生,而您卻是我最崇敬的老師。老師,您的聲音,總在我耳畔響起;您的教誨,常駐在我腦海;老師,您是春天的細雨,滋潤著我們的心田。老師,您知道嗎?您在講台上的形象好偉大,好迷人!在這里我要向您獻上一首小詩,表達我對您真誠的贊頌:
假如我們是茂盛的樹木,您就是辛勤的園丁,有了園丁的培育,書才能高大挺秀.
石老師,師恩永銘記,師恩久難棄。
祝您:
身體健康
您的學生:瀟瀟
2008年5月7日
❸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習作7
語文書里有一篇課文叫《負荊請罪》,你知道嗎在這個故事之前還有一個故事呢,下面我就講給你們聽聽: 戰國時有一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叫藺相如,他膽識超群,而且機智聰明。在趙惠王統治時期,有一個姓和的人把一塊美玉(璧)獻給了趙王,秦國的國王秦昭王聽說此事後,也非常想得到那塊璧,就派人向趙王請求,假裝用十五座城去換那塊璧。
趙惠王也完全知道那是個騙局,城是絕對不會給的。但要是不將璧給秦王,又怕秦國會借機侵入趙國。於是,就派藺相如帶璧出使秦國,要他做到既不失璧,又能揭穿秦昭王騙局。
藺相如帶著璧來到了秦國,恭敬地將璧獻給秦王。秦昭王看後愛不釋手,卻隻字不提割城給趙國的事。
藺相如馬上靈機一動,說:「大王,其實這塊璧有斑點,讓我指給你看。」秦王很震驚,就把璧交給了他。藺相如拿到璧後,就說:「我將璧給了您,可大王您卻不提割城給我國。如果您堅持不割的話,那麼我就把這璧打碎。」
秦昭王擔心玉毀了,就只好假惺惺地讓人拿出地圖割城給趙國。藺相如明白那隻不過是演一場戲,便又說:「這樣的好玉給你們,你們秦國必須舉行很大的慶祝活動,否則我們就不給。」
秦昭王實在沒辦法只好照辦。
等慶祝活動的准備工作做好了,就讓人請藺相如將璧獻給他。藺相如卻說:「璧,我已經派人送回趙國了。一定要等你們將城池交給我國後,我才會派人送過來。我國一定遵守約定的。若是您以為我欺騙您而要殺我,那我自殺算了。」
秦昭王看喜歡的璧都不在了,殺了他也沒有用,於是放了他。後來,秦國沒有割城給趙國,趙國也果真沒有給秦國那塊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困難要用自己的智慧來戰勝它,不退縮,不害怕。我以後再遇到困難時我一定會如藺相如那樣想辦法、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戰勝它。
❹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習作七作文
語文書里有一篇課文叫《負荊請罪》,你知道嗎在這個故事之前還有一個故事呢,下面我就講給你們聽聽: 戰國時有一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叫藺相如,他膽識超群,而且機智聰明。在趙惠王統治時期,有一個姓和的人把一塊美玉(璧)獻給了趙王,秦國的國王秦昭王聽說此事後,也非常想得到那塊璧,就派人向趙王請求,假裝用十五座城去換那塊璧。
趙惠王也完全知道那是個騙局,城是絕對不會給的。但要是不將璧給秦王,又怕秦國會借機侵入趙國。於是,就派藺相如帶璧出使秦國,要他做到既不失璧,又能揭穿秦昭王騙局。
藺相如帶著璧來到了秦國,恭敬地將璧獻給秦王。秦昭王看後愛不釋手,卻隻字不提割城給趙國的事。
藺相如馬上靈機一動,說:「大王,其實這塊璧有斑點,讓我指給你看。」秦王很震驚,就把璧交給了他。藺相如拿到璧後,就說:「我將璧給了您,可大王您卻不提割城給我國。如果您堅持不割的話,那麼我就把這璧打碎。」
秦昭王擔心玉毀了,就只好假惺惺地讓人拿出地圖割城給趙國。藺相如明白那隻不過是演一場戲,便又說:「這樣的好玉給你們,你們秦國必須舉行很大的慶祝活動,否則我們就不給。」
秦昭王實在沒辦法只好照辦。
等慶祝活動的准備工作做好了,就讓人請藺相如將璧獻給他。藺相如卻說:「璧,我已經派人送回趙國了。一定要等你們將城池交給我國後,我才會派人送過來。我國一定遵守約定的。若是您以為我欺騙您而要殺我,那我自殺算了。」
秦昭王看喜歡的璧都不在了,殺了他也沒有用,於是放了他。後來,秦國沒有割城給趙國,趙國也果真沒有給秦國那塊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困難要用自己的智慧來戰勝它,不退縮,不害怕。我以後再遇到困難時我一定會如藺相如那樣想辦法、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戰勝它。
❺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習作七作文500字以上(關於冬夜讀書示子聿或者觀書有感的)
鑒:古代的鏡子。共徘徊:都在鏡子中一起盪漾。渠:它,第三人稱代詞,這內里指方塘之水。那(容nǎ)得:怎麼會。那:通「哪」,怎麼的意思。清如許:這樣清澈。如許:如此,這樣。清:清澈為:因為。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的學習、運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一樣。
❻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習作7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前後故事經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 在 異 鄉 為 異 客,
每 逢 佳 節 倍 思 親。
遙 知 兄 弟 登 高 處,
遍 插 茱 萸 少 一 人。
注釋
(1)九月九日:指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民間很器重這個節日,在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傳說能以此避災。憶:想念。山東:指華山以東(今山西),王維的家鄉就在這一帶。
(2)異鄉:他鄉,遠離家鄉。
(3)佳節:美好的節日。
(4)倍:加倍,更加。
(5)遙知:遠遠的想到。登高:指民間在重陽節登高避邪的習俗。
(6)茱萸:又名越椒,一種香氣濃烈的植物,重陽節時有佩戴茱萸的習俗。
譯文
我獨自一人在異鄉做客人的時候,每遇到佳節良辰時總會更加思念起家鄉的親人。雖然我人在他鄉,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陽節,故鄉的兄弟們要登高望遠,我想當他們在佩戴茱萸時,會發現少了我一人。
編輯本段作品賞析
王維的家在河東蒲州(今山西永濟),地處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正在長安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衷仕進的年輕士子雖然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獨無親。
詩的第一句用了「獨」、「異」兩個字,分量下得很足。詩人對親人的思念,對他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裡面。「異鄉為異客」,不過是說在他鄉作客,但兩個「異」字所造成的藝術效果,卻比一般地敘說他鄉作客要強烈得多。在自然經濟佔主要地位的封建時代,不同地域之間的風土、人情、語言、生活習慣差別很大,詩人離開多年生活的故鄉到異地去,會感到一切都陌生、不習慣,感到他自己是漂浮在異地生活中的一葉浮萍。「異鄉」、「異客」,正是朴質而真切地道出了這種感受。作客他鄉者的思鄉懷親之情,在平日也是存在的,不過有時不一定是顯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就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一發而不可抑止。這就是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鄉風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結在一起,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描寫就顯得十分自然。這種體驗人人都有,但在王維之前,卻沒有任何詩人用這樣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的詩句成功地表現過。而一經詩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現客中思鄉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兩句用的是藝術創作的「直接法」,幾乎不經任何迂迴,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現警句。但這種寫法往往使後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後勁不足。這首詩的後兩句,如果順著「佳節倍思親」作直線式的延伸,就會顯得蛇足;轉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難辦到。詩人採取另一種方式:緊接著感情的激流,出現一泓微波盪漾的湖面,看似平靜,實則更加深沉。
三四兩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遙想兄弟如何在重陽日登高,佩帶茱萸,而詩人自己獨在異鄉,不能參與,雖然也寫出了佳節思親之情,就會顯得平直,缺乏新意與深情。詩人遙想的卻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說,遠在故鄉的兄弟們重陽節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他自己不在內。好像遺憾的不是他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似乎他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正是它的深厚處、新警處。杜甫的《月夜》中有「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的句子,和這兩句異曲同工,而王維的詩似乎更不著力。
這首詩中,「獨在異鄉」,暗寫了孤獨寂寞的環境,對於初次離家的少年來說,對這種環境特別敏感。「異客」則更強調了遊子在異鄉舉目無親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獨」和兩個「異」字組在一句詩里,大大加深了主觀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前面情緒的合理發展,說明平常已有思親之苦,而到節日,這思念就愈加轉深和增強了。「倍」字用得極妙,是聯繫上下兩句情緒之間的關鍵。這兩句構成全詩的一個層次,是從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觀感受來表現思親之情的。
清代沈德潛認為詩的後兩句「即陟岵詩意」(《唐詩別裁集》卷十九),二者在表現方法上頗有相似之處。《詩經·魏風·陟岵》末章里說:「陟彼高岡,瞻彼兄兮。兄日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夢想親人,轉而擬托親人也想念作者自己。王維詩中也用了這種表現方法,以「遙知」使詩意的發展來個急轉,轉到從親人的角度來加深表現兩地相念之情。「遙知」以下全是想像,揣想這重陽佳節到來之時,親人們定同往年一樣登高飲酒。這緊扣了詩題,也點明了第二句提到的「佳節」的具體所指了。詩人料定,當親人團聚在一起歡度重陽節而「遍插茱萸」之時,會記起他這客處異鄉的遊子的。結句將全詩的情感推向高潮,未再直言思親,而其情自見,給人留下想像的餘地,最後兩句運用對比寫法寫詩人自己的想像,更突出他的思念。
該詩以直抒思鄉之情起筆,而後筆峰一轉,將思緒拉向故鄉的親人,遙想親人按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想念詩人自己。
編輯本段創作背景
此詩原註:「時年十七。」說明這是王維十七時的作品。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中國有些地方有登高的習俗。《太平御覽》卷三十二引《風土記》雲:「俗於此日,以茱萸氣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頭,言辟熱氣而御初寒。」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王維,字摩詰,原籍太原祁縣(今屬山西),父輩遷居於蒲州(今山西永濟)。進士及第,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的詩明凈清新,精美雅緻,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維摩詰居士,心向佛門。雖為朝廷命官,卻常隱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居士生活。王維又是傑出的畫家,通曉音樂,善以樂理、畫理、禪理融入詩歌創作之中。蘇軾稱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著名代表。他生於公元701年,死於761年,唐朝詩人,外號「詩佛」。今存詩400餘首。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受禪宗影響很大。
❼ 語文六年級上冊蘇教版習作七作文怎麼寫
我深深佩服藺相如的聰明才智,但更佩服他的人格魅力。正是由於藺相如深明大義、寬容大度和顧全大局,深深地感動了廉頗,才促使廉頗勇敢地負荊請罪。
一眨眼,這個學期又快結束了,想一想,收獲的確不少。但我收獲的不僅僅是那些課本上的知識,連有些課文背後的故事我也了解了許多。比如《小草和大樹》背後夏洛蒂與《簡·愛》的故事,《錢學森》背後放棄名利、毅然回國的故事,等等。現在,我就為大家講講《負荊請罪》背後的故事吧!
「負荊請罪」這個典故家喻戶曉,說的是趙國的武將廉頗對文官藺相如無禮,而藺相如卻為國家著想,不跟廉頗鬧翻。廉頗知道後深感內疚,主動向藺相如負荊請罪,賠禮道歉。那麼為什麼廉頗要對藺相如無禮呢?這還得從另外一個典故「完璧歸趙」說起。 小荷作文網 www.zww.cn
有一次,趙王得到了一件無價之寶,叫做和氏璧。秦王得知後非常想要,就答應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趙王派遣藺相如帶著和氏璧來到秦國。秦王見到和氏璧非常高興,但絕口不提交割城池的事。藺相如假託璧有毛病,從秦王手中把璧要了回來。藺相如拿著璧喊道:「如果秦國不拿出十五座城池來交換,我這腦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秦王拿出地圖來指了指,藺相如又提出要舉行交割典禮,並約定了日期。藺相如回到客棧,當天晚上就讓部下扮作商人,帶著和氏璧抄小道回到趙國。到了約定的日期,藺相如對秦王說:「璧已經送回趙國,請大王先交出十五座城池,我再把璧送給大王。」秦王覺得不值得,只好遺憾地放走了藺相如。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大夫。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
幾年後,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秦王讓趙王鼓瑟,並讓人做了記錄。藺相如很生氣,就讓秦王為趙王擊缶,秦王再三推辭。藺相如對秦王說:「我離你只有五步遠,你要是再不答應,我就跟你拼了!」秦王只好擊缶,藺相如也讓人做了記錄。秦王知道廉頗率領的大軍正嚴陣以待,所以不敢對趙王下手,就把趙王放走了。這就是「澠池之會」。趙王回國以後,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還高。廉頗心裡很不服氣,就對藺相如故意找茬,而藺相如顧全大局一再退讓,這才發生了「負荊請罪」的故事。
通過這兩件事,我深深佩服藺相如的聰明才智,但更佩服他的人格魅力。正是由於藺相如深明大義、寬容大度和顧全大局,深深地感動了廉頗,才促使廉頗勇敢地負荊請罪。而廉頗知錯能改,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與藺相如和好如初,這種態度也應該贊賞。
❽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書習作七作文怎麼寫500字
語文書里有一篇課文叫《負荊請罪》,你知道嗎我們書本上「負荊請罪」這個話劇原來是和「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一起的,他們和一塊就又成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將相和。 將相和中的完璧歸趙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當時,趙王得到了當時的稀世珍寶--和氏璧。秦王聽說了,眼饞的不得了,便派人到趙國,說秦王願意拿15座城池來交換和氏璧。趙王頓時進退兩難,只好派藺相如為使者,帶著和氏璧來到秦國。到了秦國,藺相如恭恭敬敬的地把和氏璧獻上。親王拿著和氏璧,與眾大臣一起觀賞,卻隻字不提換城之事。藺相如知道秦王沒有誠意,接壁上有瑕疵之事把和氏璧搞到手,指著秦王大喊:「我家趙王讓我把玉帶來,可大王您卻一點誠意也沒有,如果大王比我,我就和這和氏璧一起裝在這柱子上。」秦王怕和氏璧會碎掉,便裝模作樣的給藺相如指出所要交換的城池,並說五天後舉行換城儀式。誰知,當晚藺相如就讓人帶著和氏璧回了趙國。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 後來,秦國想要收復趙國,趙國士兵頑強抵抗,但秦軍殺了很多趙人。後來,秦王找趙王到澠池會談。於是,趙王帶著藺相如一起去了澠池。秦王聽說趙王對樂器很有研究,便想聽聽趙王鼓瑟。趙王無奈,只好鼓了一段,秦王當場讓史官記下:x年x月X日,趙王為秦王擊缶。藺相如看不下去了,把劍指著趙王說:「我家趙王為您鼓瑟了,現在我請您為我家趙王擊缶,否則,咱們同歸於盡。」親王害怕,只好隨便敲了幾下。藺相如也讓史官記下了。這就是澠池之會的故事。經過完璧歸趙 和澠池之會後,藺相如的官職高過了廉頗,所以才出現了我們課本上負荊請罪的故事。
將相和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我們做人要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知錯就改,面對困難要機智勇敢!
❾ 08年蘇教版小學6年級習作7作文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六年級語文上冊
習作7:
藏在語文書里的故事
【提示】
一、讀出課文的「弦外之音」
同學們,你真的熟悉手中的語文書嗎?翻開印刷精美的語文書,除了看到一篇篇有趣的課文,一幅幅精美的圖畫,你有沒有發現藏在語文書里的故事呢?它們有的藏在課文中,如發生在《負荊請罪》之前的《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兩個故事?有的藏在成語中,如「立雪求道」、「葉公好龍」的故事;還有的是一些課文的背景故事,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半截蠟燭》「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發生在《林沖棒打洪教頭》前後的故事……
只要我們善於讀書就能讀出「弦外之音」——藏在書中的故事。如在鄭成功收復台灣前後就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鄭成功到台灣尋父,第一次與盤踞台灣的荷蘭人首領揆一針鋒相對。在此期間,鄭成功與台灣人民結下深厚友誼。回到福建後,鄭芝龍投機政治,在福建立唐王為帝,唐王賜鄭成功為「國姓爺」,並認定鄭成功是復興大業的人選。
此時清兵進入福建,鄭成功與父親數次在和戰的問題上爭執。鄭芝龍最終決定投清。鄭成功勸說無效,與父親決裂。鄭芝龍投清後被軟禁,明唐王也因此出走後被清兵擒殺。鄭成功通過重重困難獲得了鄭家軍的領導權,繼續抗清的斗爭。清兵一邊勸降鄭成功,一邊偷襲鄭成功的老家,鄭成功的母親因此喪生,讓鄭成功悲痛欲絕。此時,台灣人民正處於荷蘭人高壓統治的水深火熱之中,鄭成功暗中支持以舊部郭懷一為首的抗荷斗爭,並承諾有朝一日一定要收復台灣。
鄭成功與清兵的戰斗獲得了勝利,顯示出鄭成功卓越的軍事才能。鄭成功並興兵北伐,但在南京一役中卻因為一念之慈而遭受重創。此時郭懷一在台灣的起義也失敗。鄭成功將目光投向台灣,打算將台灣作為自己發展的基地。他一面與台灣的荷蘭總督揆一軟硬兼施,又用計麻痹了荷蘭海軍總司令,恰好舊部——荷蘭通事何斌向鄭成功獻上台灣水域圖。鄭成功秣馬厲兵,積極准備東征台灣。
公元1661年,鄭成功說服了諸位將領,正式出兵攻打台灣,戰勝了洶涌波濤後,他利用潮汐順利通過了鹿耳門,並受到了以凱因為首的高山族人民的熱烈歡迎和積極支持。鄭成功不久利用攻心戰讓荷蘭人獻出赤嵌城,將荷蘭人最後的巢穴——台灣城團團圍住。在揆一的頑強抵抗下,鄭成功陷入持久戰,同時利用屯墾解決了糧荒的問題,並處死了與清兵勾結的黃炎及對高山族人民強取豪奪的鄭芝魁,粉碎了清兵與荷蘭人的兩面夾攻,解決了內部矛盾,取得了台灣人民的信任。在彈盡糧絕的絕境下,揆一終於向鄭成功投降,台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鄭成功毅然拒絕了部下們打算在台灣另立乾坤的計劃,宣布台灣永遠是中國的一部分,並迅速投入了對台灣的開發,使台灣日漸繁榮。
也許我們不能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那樣,尋找到宇宙的新奧秘,但是我們卻能從那熟悉的課本中,那一篇篇的文章里,體驗到發現的快樂——
在《三顧茅廬》中我拜讀了「桃源三結義」的故事;
在《螳螂捕蟬》中我感悟到了「人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身後正隱伏著禍患……」
……
二、講述藏在書中的故事
那麼什麼是故事呢?它就是一種接近短篇小說,而又便於口頭進行講述的通俗性文學體裁。故事就是人生的縮影,生活的寫照,故事中有我,也有你,有我們大家,我們的種種經歷就是一個個故事。
想找到它們,你就得多讀書,查資料,相信你能從語文書中找到不少故事。你可以寫寫找到的故事,作為對語文書的資料補充,也可以寫寫讀了故事之後受到的啟示,還可以寫寫你在找故事時發生的「故事」……任選一兩個寫下來。
❿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習作七作文
周六的傍晚,天灰濛蒙的,還不時夾雜著絲絲細雨。幾只家燕在馬路上無憂無慮的嬉戲回著,忘記答了回家。突然,遠處飛速駛來了一輛大卡車,「唰」的一聲,周圍立刻變的像死一般的寂靜。我也因恐慌閉上了雙眼。
當我緩緩睜開眼是,那輛大卡車已消失在茫茫的細雨中了。一隻家燕靜靜地躺在血泊之中。它那原本整潔漂亮的羽毛變得凌亂不堪,胸前雪白的絨毛已被鮮血染的通紅,那亮晶晶的小眼睛也緊緊的閉上了,永遠也不會再睜開。它的頭無力的垂在了一邊,鮮活的生命就在一瞬間消失了。
這時,另外一隻小燕子飛到它身邊,關心地對躺在地上的夥伴「唧唧喳喳」的叫個不停,好像在說:「咦!你怎麼了,快回家吧,別老躺在地上,那樣會著涼的。」它一邊叫,一邊焦急的跳來跳去。
「唧唧」,見死了的家燕人沒有任何反應,小燕子又重新竭盡全力的嘶鳴了一聲,可馬路上除了汽車的喧囂和人們來來往往的腳步聲外,再也沒有別的聲音了。它慌了,發瘋似的向死去的家燕撲過去,用嘴搖晃著它的身體,不停的拍打著翅膀,企圖把已經死去的夥伴從死神手中奪回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奇跡並沒有出現。死了的家燕依然靜靜的躺在冰冷的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