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下學期第三課桃花心木
「不確定」是指生活當中的困難,含義就是:經常遇到挫折的人,今後才會比較有生存的能力,才會經得起生活的風風雨雨。
②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第三課課《桃花心木》預習資料!!!!!跪求!!!!!!!!!
教材分析:
文章主要介紹了桃花心木是一種特別的樹,樹形優美,高大而筆直。以及怎樣種桃花心木。借種樹喻育人,蘊含了深刻的道理。告訴我們: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文章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借物喻人,寓意深刻。哲理通俗易懂,具有教育意義。
詞語注釋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出其中的奧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枯萎:乾枯,萎縮。
基業:事業發展的基礎。
汲水:吸水。
勃勃生機:精神旺盛的樣子。
無緣無故:沒有任何原因,緣故。
水源:水流起頭的地方。
語重心長:言辭誠懇,情意深長。
依賴:依*別的人或事物而不能自主或自給。
優雅:優美,不俗氣。
句段賞析
1、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定時澆一定的量,樹苗養成依賴的心,根就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下去,一旦停止澆水,樹苗會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樹苗,遇到狂風暴雨,也會一吹就倒。
這兩句是講種植桃花心木的訣竅。每天定時定量給樹苗澆水,對樹苗有害無益,它不能獨立地生長,老依*人,它的根也不能扎入土層深處。即使存活了,遇到了大風大雨,也會一吹就倒。「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這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樹苗當作人來寫,寫得生動形象。
2、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人和樹木一樣,也應學會獨立自主的生活,只有不依*別人,經得起生活中的任何考驗,才會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成為適應社會的人。
3、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種樹人不用來了,因為這些樹的根扎得很深,能不斷地從土壤中吸取水份,不用別人的澆灌,經得起乾旱、風暴,茁壯地生長起來。
4、種樹不是種菜或種稻子,種樹是百年基業,不像青菜幾個星期就可以收成。
這句話是說種樹和種菜或種稻子不一樣,種菜或種稻子時間很短就可以收成,而種樹則需要很多年才能長成參天大樹,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收成。
近、反義詞:
近義詞:偶爾——偶然;基業——基礎;汲水——吸水;依賴——依*;特別——特殊;模仿——仿照;優雅——優美;枯萎——乾枯。
反義詞:相信——懷疑;高大——矮小;巨大——渺小;特別——一般;枯萎——旺盛;依賴——獨立;從從容容——慌慌張張。
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種樹人種樹的方法,以及和「我」的交談,使「我」明白了其中一些道理,說明人要具有獨立自主的心,必須經得起生活的考驗。
文章結構:
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紹桃花心木這種樹木。
第二段(第3至14自然段):「我」從種樹人那裡得知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5.16自然段):桃花心木茁壯成長。
寫作特點:
1、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借物喻人,寓意深刻。
2、哲理通俗易懂,具有教育意義。
課後題解:
1、略。
2、穩定的生活會使人養成依賴的心,相反,不確定的生活,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養成獨立自主的心。
3、因為桃花心木獨立了,它自己從地下汲水生長。「我」悟出了只有獨立自主,獨立學習、獨立生活,才能更好地生存。
③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3課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課內容
桃花心木
林清玄
鄉下老家屋旁。有一塊非常大的空地,租給人家種桃花心木的樹苗。
桃花心木是一種特別的樹,樹形優美,高大而筆直,從前老家林場種了許多,已長成幾丈高的一片樹林。所以當我看到桃花心木僅及膝蓋的樹苗,有點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種桃花心木苗的是一個個子很高的人,他彎腰種樹的時候,感覺就像插秧一樣。
樹苗種下以後,他常來澆水,奇怪的是,他來的並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我住在鄉下時,天天都會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種樹苗的人偶爾會來家裡喝茶。他有時早上來,有時下午來,時間也不一定。
我越來越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時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來的時候總會帶幾株樹苗來補種。
我起先以為他太懶,有時隔那麼久才給樹澆水。
但是,懶人怎麼知道有幾棵樹會枯萎呢?
後來我以為他太忙,才會做什麼事都不按規律。但是,忙人怎麼可能做事那麼從從容容?
我忍不住問他,到底應該什麼時間來?多久澆一次水?桃花心木為什麼無緣無故會枯萎?如果你每天來澆水,桃花心木苗該不會枯萎吧?
種樹的人笑了,他說:「種樹不是種菜或種稻子,種樹是百年的基業,不像青菜幾個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樹木自己要學會在土裡找水源。我澆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它幾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無法在這種不確定中汲水生長,樹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拚命紮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
種樹人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定時澆一定的量,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澆水,樹苗會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樹苗,遇到狂風暴雨,也會一吹就倒。」
他的一番話,使我非常感動。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現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經長得與屋頂一般高,是那麼優雅自在,顯示出勃勃生機。
種樹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④ 六年級下冊課文《桃花心木》中三個奇怪分別是什麼意思
第一個奇怪:他來的抄並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第二個奇怪:種樹苗的人偶爾回來家裡喝茶,他有時上午來,有時下午來,時間也不一定。
第三個奇怪:桃花心木苗有時莫名其妙的枯萎了,所以,他來的時候總會帶幾株苗來補種。
⑤ 六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第3課《桃花心木》悟出的道理是啥米
林清玄的《桃花心木》一文,讓我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人的成長也和桃花專心木一樣,屬只有在不確定中生活,才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不確定地在同一時間給桃花心木澆水,是為了讓它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從而使它茁壯成長。培養兒童也是一樣,只有讓他們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才會克服依賴性,從而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⑥ 六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第3課《桃花心木》的主要內容是啥米
六年級下來冊人教版語文自第3課《桃花心木》的主要內容:作者借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
中心: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請採納!謝謝!)
⑦ 六年級下冊《桃花心木》課文中的「不確定」是什麼意思
這里的「不確定」是指人生活的自然條件的變化(如自然災害時),工作條件的變化(如工廠、企業的破產,單位的變動等),身體變化(如生病、傷殘等)。這些都是人生活中的不確定因素。
不知道你喜不喜歡....
⑧ 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三課【桃花心木】讀後感150字,急急急急急急!!!謝謝大家啊!
今天學了《桃花心木》這一課,我從中受了許多教益,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的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有重要的意義,培養成獨立自主的能力,才能成為有用的人。
這時,我掩卷深思,想起昔日母親對我的嚴格要求,不能事事依賴別人的事情。
記得小時候有一天,剛吃完飯,媽媽將盆盆碗碗往我面前一擱,說:「從今天開始,這些由你洗。」那時候我家的洗碗池子很高。我個子短矮,小手怎麼也夠不到水龍頭。媽媽望瞭望我,示意讓我想辦法解決。於是,我真得動了腦子找了張小板凳,墊在腳下,繫上小圍裙,踩在小板凳上洗起碗來。
從那以後,洗碗、掃地、煮飯、洗衣服……我要做的家務活也就越來越多了。我也越來越想不明白,媽媽要我做這么多活,是不是不喜歡我了。不久,我上了小學三年級,我的一個好朋友的母親病倒了,她急得只是哭,因為她不會做飯,那時我太感到吃驚了!難道說世界上還有這么大不會做飯的?我就幫媽媽做了一碗水餃,一邊還為她媽媽煎葯,一邊還為我的那個朋友趕縫了一床被子,其實這些活都是小時候媽媽命令我學會的。就這樣我那位好朋友的媽媽對她女兒說:「你看看人家,多聽話,多能幹,多吃得苦呀?我的寶貝女兒呀!你什麼時候也像人家那樣呀?唉!」
現在學完這篇課文,我終於明白了母親對我含辛茹苦的教育了,她不像文中的種樹人嗎?我正是那棵嬌小的樹苗,正在經受艱苦的考驗,也更加明白了這一課種樹人說的意味深長的話和作者悟出的道理了。
如果能在艱苦的環境中鍛煉自己的能力,磨練自己的毅志,就能應付各種復雜的環境,克服各種困難使自己成功。
⑨ 六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第3課《桃花心木》的主要內容是啥米
《桃花心木》
這篇文章語言朴實流暢、寓意深刻。作者借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這是一回種借物答喻人的寫法。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文章從描寫桃花心木的形狀很特別開始,引出桃花心木樹苗和種樹人,再寫作者觀察種樹人種樹的奇怪現象,最後寫作者與種樹人的談論。種樹人的話,使作者受到感動,明白了「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的道理,點明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在描寫和敘述中轉承自然流暢,由作者的疑問引出種樹人的一番話,使作者受到啟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
段落提綱
第一部分 1~3段 寫鄉下老家屋旁的空地,被一個個子很高的人租下來種一種特別的樹——桃花心木。
第二部分 4~10段 寫作者觀察種樹人種樹的奇怪現象。
第三部分 11~14段 寫作者與種樹人的談話。從種樹人的一番話里,作者悟出了育人的道理。
第四部分 15、16段 寫種樹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再枯萎了,說明他種樹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