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淺議初中語文教師怎樣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我認為我們語文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自身的業務水平應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完成:
一、要有高度的責任感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人以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世界觀幫助學生辨別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與假丑惡,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2、經常參加政治時事學習,了解掌握並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政治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3、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有崇高的職業理想,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
4、應重視語文學科的價值取向和熏陶感染作用。
二、要有廣博的知識體系
俗話說:「藝多不壓身,處處留心皆學問,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知識的淵博主要體現於以下幾個方面:
1、具有各方各面的綜合知識,不求甚解,但願廣博。如具有政治學、經濟學、史學、哲學等方面的一些基礎知識,發展各種業余愛好。這樣,既豐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拓展知識面、有助於自身的全面發展,又有利於語文教學工作。
2、具有豐富的教育理論。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健康狀態,並用自己的積極情感去感染學生,從而建立良好的課堂氣氛,促進教學效果的改進,增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學生的潛能。
3、要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
三、要有高超的專業技術
1、有較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如講課口齒伶俐、吐字清晰、准確精煉,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
2、有開展語文課外活動的能力。如組織學生開辯論會、詩歌朗誦會等。
四、要有過硬的文學功底
作為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文學素質,有過硬的文學功底,才能提高學生的文學素質。
1、教師應該多讀一些有較高品位的文章。如中學語文《課程標准》建議學生讀的課外讀物,教師一定要讀,而且要細讀,精讀
2、語文教師應多寫一些下水作文。
五、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語文教師必須不斷充實和鍛煉自身的創新意識,以便更好地施教於學生。
總之,我們語文教師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充實、完善自我,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練就過硬的專業本領,並在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基礎上,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為人師表,給學生做出榜樣!
B. 初中語文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素養
我是一九八三年參加工作的,剛開始的時候,分配在一所偏僻的山村中學任教語文。後由於工作的需要,多次調動工作單位。彈指一揮間,二十七年過去了。回顧自己這二十多年的教學歷程,期間有激動、喜悅,也有悲傷、苦悶,可以說,酸、甜、苦、辣、咸,五味雜陳。二十多年來,送走的學生,不要說桃李滿天下,至少可以說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在工作中,白天忙於教育教學,無暇多想,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就想,在這二十多年裡,自己是否是一個稱職的語文老師?自己是否具備了初中語文教師的基本素養?那麼,作為一個初中語文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的素養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要有愛崗敬業的精神 二十多年來,耳邊總會聽到這樣的嘆息:當老師沒什麼出息,工資待遇差,社會地位低,養家糊口都困難。期間也看到不少的老師,轉行的轉行,下海的下海,而且活得比當老師更有滋有味。特別是當今時代,行業間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富有的人越來越富。而教師的經濟收入,雖有所提高,但變化不是太大,可以說是低收入群體;社會地位仍然很低,可以說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因而,作為教師,要守住教育這塊凈土,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就必須具有一種愛崗敬業的精神。必須熱愛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盡職盡責,教書育人。否則,就不能堅守住教育這塊陣地,就不能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初中語文教師。 二、要有強烈的工作責任心 古人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它道出了教師的基本任務。教師的工作責任重大而又極其艱辛。之所以說責任重大,是由於教師肩負著培養下一代接班人的責任。也就是說,社會的未來掌握在教師的手中,之所以說艱苦,是由於教師工作條件艱苦,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的社會地位、物質待遇低,甚至處於相對清貧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當以社會責任為己任,就必須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否則,就可能在傳授、教書育人中,難當社會重任。同時,我也曾聽人說過:教書呀,小學靠耐心,初中靠責任心,高中靠水平。這句話雖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不無道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作為一個教師,就必須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 三、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親和力 親其師,則信其道。教師的親和力,可以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獲得學生的寬容和理解。因此,某個教師可能在教學方面有所欠缺,但學生卻能熱情地學習,主動地思考,由此就能獲得最大限度的教學效果。反之,如果教師自視甚高,不顧學生的感受,我行我素,唯我獨尊,那就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即使他學問最高,課講得最好,最終卻不一定能取得好教學效果。由此,21世紀的教師除了要進一步培養科學文化素養,練好教學基本功,還要注意不斷激發自己的親和動機,努力提高自己的親和力,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信賴、敬佩、愛戴的良師益友。 四、要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21世紀是以知識為主要資源,以知識和技術創新頻率不斷加快、社會深刻變革為主要特徵的時代。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更新周期日益加速。面對教育和專業知識的加速老化,教師必須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才能不斷更新思想、觀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術,才能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能力或素質結構,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社會和時代,才能不斷創新教育以滿足人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否則,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就會落後於時代,就會被社會所淘汰。 五、要具有反思教育的能力 隨著社會、經濟的急劇變革,教育變革將更加頻繁、廣泛和深刻,教師將面對各種新的教育思想、資源、模式、過程、手段與方法,因而,要求教師不僅要自覺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斷調適,而且要具備能夠分析、討論、評估和改變其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的能力。教育的基本問題不僅是教什麼、怎麼教,更重要的是為什麼教。因而教師必須思考各種教育行為的社會與個人後果以及倫理背景,給教育以終極關懷。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總之,作為一個教師,特別是一個語文教師,要成為一個稱職的教師,要能夠勝任初中語文教學,就必須具有愛崗敬業的精神,具有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努力提高自己的親和力,同時還要具有終身學習和反思教育的能力。
C. 初中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自己素養
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是指教師應該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能力,能整體分析把握教材,在課堂中能有較強的文學修養,普通話標准,語言親切,課堂指導有效,評價語言豐富,具有豐富的語感和情感.。 第一,語言素養。既能運用課堂語言講解,也能面對教材書面語言朗讀,比如,朗讀能做到聲情並茂,有效傳遞出文章的情感,為靜止的文字賦予生命的活力。講解能做到清楚地表情達意,在准確地用語言完成教學內容的流程中,同時使學生身心得以的灌溉與滋養。 第二,語文素養。主要指語言文字的知識與相關常識。要具備一定的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學理論的基本知識,對於各種文體要有準確把握的能力。 第三,文學素養。文學,是語文課堂重要的組成部分,會讓教師情感與語言有了豐沛富饒的土地,能感染與熏陶學生,是其學習與模仿的對象。 四、學科教學素養。解析文本,諳熟學情,有效駕馭課堂,把握課堂節奏,科學評價等等,對課堂教學很重要。 初中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呢? 一、自我更新,在更新中重樹知識新素養 課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於老師的功底和教育思想的差異。語文課程涉及的面極廣,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風俗,作為語文老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雜家」,豐富自己的閱歷,關注我們生活里的熱點、焦點,尋找能引起學生心靈共勉的切入點。未來的語文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知識的構建者和創造者。這樣的角色要求促使語文教師自身應具備豐厚的知識素養。在對新知識追求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夯實你的文化知識基礎,才能使自己在語文課堂上信手拈來,最終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那麼如何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呢?閱讀專業書籍當然必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具備基本的語文專業知識,如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中國文學史、外國文學史、文藝理論、寫作學等,是評價一個語文教師功底如何的基本標准。其次還應該學習相關的學科知識。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必然與其他學科發生聯系,教師具備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有益於增強語文教學效果,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使語文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往往對課外知識很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語文教師只局限於教材而不適當拓寬,學生學得索然寡味,效果自然好不到哪裡去。要提高文學素養,要拓寬文化視野,還得聽從魯迅教導「讀書要像蜜蜂采蜜一樣雜采眾家」,多看「閑書」,除了經典名著外,語文老師還應該讀精的、新的、富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當代優秀作品,凡是學生應該讀的、適合學生讀的、學生喜歡讀的,教師都必須讀。只有「博觀而約取」,才能釀造最香最甜的蜜,「厚積而薄發」。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語文老師只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能造就「學識寬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為表儀」的大德者,才能帶領學生在語文的大海里自由遨遊,從平庸走向傑出。 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重構新的知識與方法 《語文課程標准》中有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說,新課程的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在表演,而是教師和學生在交流與合作。剛開始,我非常的困惑,課堂是師生在交流與合作,那麼,老師充當什麼角色?課堂教學到底如何進行? 精心設計導入,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情境 ;.在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再進入小組合作討論環節,解決疑難問題;在師生互動中,分組交流,讓學生提出值得探究的問題,師生一起解決),這種學習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大家七嘴八舌,議論紛紛,連平時不大發言的同學也踴躍地站了起來;.在課堂中我營造了解決問題的環境,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新課結束後,我布置練習,既讓學生練了筆,又提升了學生的道德價值觀 。按照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課堂應該放開,讓學生在教師恰當的調控下充分討論,不受教案的約束,不背教學目標和時間的包袱。傳授知識決不是最終目的,我們的目的是通過教學,為學生的未來開辟一個廣闊的文化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探尋、研究、發展和創造。 語文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較高的文學品位,語文課本應是很有趣的。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並不大,甚至有些討厭語文。這與我們語文老師的知識素養關聯自然很大,但教育觀念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一年多的課改以來,對照新理念,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課堂上是不是我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學生是否是被動的聽眾?教師是否過分地對課文進行推敲與分析,枯燥地講解?是否讓學生在寬松的學習環境里心態開放,個性得以張揚,創造性得以釋放?是否採取學生感興趣的上課方式?經過認真思考,我嘗試一些新的教學方式,不同的課文我採取不同的教法:如上詩歌單元,我組織演講比賽,學生可以更深的體會文章的感情;如上戲劇單元,我組織學生進行戲劇表演,更深體會劇中人物的思想;如上探索自然單元,我組織學生到大自然中進行調查,然後撰寫小論文,並且進行評比,好的替他們投到報社、相關雜志等。慢慢的學生都喜歡上了語文課,課堂上發言也非常的踴躍。是啊,語文課有著挖掘不盡的潛力和無限發展的空間,我們只有將語文的特殊魅力盡情展現,使學生從內心深處熱愛語文,並為之傾注情感,使之成為最愛,這才是語文教學真正的成功,也才是語文老師真正的魅力所在。 教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反思型教師追求的教學是完美的教學,而對完美的教學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只要我們善於面對教學問題,進行反思,改進教學方法,總會有所收益,總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的,也才不會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課堂教學感到厭煩。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只要養成了自覺反思的習慣,我們就一定能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長。新一輪課程改革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既洋溢著成功的自信,也保留著反思的冷靜。這樣,新課程背景下語文老師會越來越受學生喜歡,語文課堂教學必將越來越精彩。 三、同伴合作,在合作研究與探索中提高自己 面對新課改,教師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識,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但也離不開同伴的合作。乍看是不經意的交流,疑難問題的探究,經過合作同伴的點化,自己茅塞頓開,恍然大悟。我校同年級教師或語文組教師相互聽課,相互學習,相互研究交流,已蔚然成風。遇到班上的管理問題、課前的教學設計、板書、疑難都能互相商量。問題的發現、成功的嘗試、失敗的苦惱、有趣的課堂實錄都是我們交流的話題。 當然,交流中不只有成功的喜悅,更有失敗的困惑。如,我們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年級越高,舉手回答問題的越少。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常常無奈地採取「點將式」「火車式」等方式提問,這就加重了學生對回答問題的逆反心理。那麼,如何改變這一現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們試著進行改革,提出「無需舉手,自由發言」。這樣做又帶來了許多問題:有時,一個問題同時有幾個同學爭著發言,有時卻冷場……這樣的問題還有待我們進一步探討。如果發現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我們就著手研究與探索,先找到問題的症結,然後分析原因,尋找對策和方法,解決問題,最後反思與討論,以求更有效的方法。我們幾個常開玩笑說:合作夥伴,資源共享,苦惱與歡樂共享嘛。教師之間經常合作交流,我們看到了教育的多樣性、豐富性、個性化,我們更加真切的體驗到自己舉手投足、言談舉止的意義,從與同事的講述與爭鳴中,對教育的看法、認識、見解也滲透其中,一般會引起我們對教育的反思,通過反思揭示出教育活動中內隱的思想與理念。正是這點點滴滴的思想,築成了我們堅實的教育理論基礎,促進了教育理論的升華。 我們面對的問題,每天都是新的,都需要我們去反思、去發現、去研究、去解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語文教師要在反思中成長,在學習中提高,在研究中找樂趣。
D. 初中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自身專業素養
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俗話說得好,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新課程目標要求堅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內涵是: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要落實好這個艱巨的任務,提高我們教師隊伍自身的素養已經迫在眉睫。語文教師應該怎樣提升自己?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來談談我的幾點粗淺認識。
1、 學無止境,要想提高自己,必須多讀書。可以讀一些與自己的教學理論專著,充實理論知識,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先進理念的指導下才有可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可以讀一些研究教學、指導教學之類的書,這樣的書,包括關於教育教學研究成果的書,可以幫助我們改進教學。關於教學策略、技能指導的書也能夠幫助我們。一些文學類的書也應該抽時間讀一讀,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才能在課堂上給學生侃侃而談,適當拓展。
2、 認真對待學校提供的培訓學習機會。不能抱著應付的態度,對於老師布置的作業應該認真完成,及時總結學習心得,學習收獲。這樣才能真正地在課堂上提高自己。 3、 每上完一節課應該及時地反思總結自己。反思自己的成功之處,反思失敗的地方,想像下次碰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做 。
4、 多聽聽水平比較高,經驗較為豐富的老師的課。多向他們學習,多向他們請教。
5、 多爭取一些外出鍛煉的機會,聽取專家學者的建議,在不斷地錘煉中提升自己。
總之,要對教育事業滿懷熱忱,對學生充滿愛心,不斷學習,踏實工作才能不斷進步。
E. 合格的初中語文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素養
[yǔ wén]
語文
(語言和文學的簡稱)
編輯
是語言和文學及文化內的簡稱。包括口頭語容言和書面語言,口頭語言較隨意,直接易懂,而書面語言講究准確和語法;文學包括中外古今文學等。此解釋概念較狹窄,因為語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藝文(文學、曲藝等),還有很多實用文(應用文)。通俗的說,語言就是說話藝術。
一般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它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知識,文化知識的統稱。也可以說,語文是口頭和書面的語言和言語的合稱,是語言規律和運用語言規律所形成的言語作品的言語活動過程的總和。
F. 怎樣評價初中語文老師
一直以來,我能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熱愛教育事業,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天職。自覺遵守《教師法》,結合當前教育改革的形勢以及學生的實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研、教育、教學的能力。 這一學期里,我擔任三年級語文教學兼班主任,我班在學校領導的統一組織下,在任課教師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各方面都取得較突出的成績。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為使自己的教學具有針對性、實效性,我一直把貼近學生,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擺在首位。語文教學中,堅持 尊重人格,尊重差異 教育理念,創設平等的民主氛圍,讓優秀生走向淵博,讓大多數學生堅定好學的信心。同時積極抓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盡可能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後進生表現其優點和長處,使他們品嘗到成功的歡樂和喜悅,努力幫助他們消除或減輕種種心理擔憂,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位置和學習方向。這一年,我從未停止前進的腳步。在學校教研組活動中,我盡心盡力參與老師們的備課、磨課、評課,力求與同事互幫互學,共同進步。
擔任班主任工作這些年,我一直有計劃進行班級管理,不斷創新班主任工作方式。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凈化學生的心靈。加強班級管理,培養優秀的學風、班風。日常教學管理中嚴格按照《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的常規要求學生。積極開展好文體活動,做好課間操、眼保健操,保護學生視力,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三年級學生學習任務比較繁重,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不僅有利於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而且也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我一直認為,一個好的班主任,僅僅擁有對學生的愛心是不夠的,還應該具備班級管理的智慧:
把班級還給學生!
總之,身為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工作很瑣碎,很辛苦。在這一個學期里,我通過以上幾方面的努力,班級工作較以前有了較大起色,學生的整體素質在不斷的提高。成績只能說明過去,教無止境、學無止境,在新的一學期里,我將不斷地探索進步!
G. 初中語文教師應具備哪些教育教學能力
首先,要擁有廣博的知識。
語文這個科目與其他課程相比,知識十分博雜,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成果都要涉及。所以,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擁有廣博的知識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博古通今的老師,本身就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活的知識庫。這對學生來說,當然也是再好不過的一大幸事了。教師融會貫通,旁徵博引的講解,來自於自身厚重的語文積淀,從而也能大大激發起學生學語文的興趣。
第二,應具備較高的教學藝術。
再高深的知識,總是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傳授給學生的。所以,課堂操作能力是必須具備和不斷提高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形象地概括了課堂教學藝術的特點。故此,教學要注重方法,靈活性與多樣性相結合,突出生動性和趣味性,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而不是經常板著一副臉作深沉樣,卻無法將知識傳授並內化為學生的能力,這樣做的效果,往往是茶壺里煮餃子,滿肚子的話說不出來—— 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眾所周知,陳景潤作為我國著名的數學家,曾經因為摘得「歌德巴赫猜想」這顆數學王冠上的明珠而享譽世界。然而,由於他不善於表達,也不善於總結並熟練運用教學技巧,在當中學數學老師的時候並不是一位受廣大學生歡迎的老師。可見,課堂操作能力和教學技巧,對於一名中學老師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巧妙的設疑,精巧的教學設計以及靈活機動的教學機智等等,不一而足。這些都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加以總結、豐富。
第三,學習能力。
學習不僅是學生的事,也是老師的事。時代在發展,知識在更新,我們的頭腦也需要不斷更新,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當今世界,日新月異,知識激增,作為語文老師,如不在知識領域不斷豐富自己,就會有落伍的危險。以前曾經有這樣一句話:「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身須有一桶水。」而如今,這句話成了: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得有長流水。只有不斷更新知識,才能勝任不斷變化著的教育新形勢。所以,加強學習,更新知識,是我們每位教師都必須面對的一項任務。 老師的學習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自考,函授等,這是純知識層次的進修。除此以外,還應該包括課堂教學的相互學習、交流、合作與提高。對於教師來說,教學藝術的互相學習與交流,有著與知識進修同等重要的意義。當然,新的教學技術的學習也不容忽視。英特網,電腦課件製作以及遠程教育資源的學習運用,也在不斷豐富著我們的課堂教學。 第四,研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H. 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素質
中學語文教師作來為教學活動的一自個主導者,應具備品德修養、熱愛語文、學會關注、重視創新及堅持學習這五個方面的素養。
1、品德修養
作為中學語文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審美、如何社交等。
2、熱愛語文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只有自己熱愛讀書,才能培養自己的內涵、蓄養自己的氣質,「腹有詩書氣自華」,有愛讀書的老師才能影響出愛讀書的學生。
3、學會關注
作為教師應該研究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研究他們的同齡共鳴和人際關系狀況,研究他們的課內生活和課外生活等。了解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個性及他們的精神需要,並在了解的基礎上了解、信任、尊重、愛護學生。
4、重視創新
「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是新時代教育的主旋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改變教學方法.打好創新基礎。
5、堅持學習
每一個教師都負有教書育人和宣傳黨的教育思想的政治責任,每一個教師都與「文學」有著必然的聯系。因此,教師要更好地負好自己的教育責任,要提高自身的教育素養,都有必要加強自身的文學修養。
I. 初中語文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
1、職業素質:將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看待,全面地促進學生成長的專角色,教師的任屬務就是引導、幫助和促進學生的成長。
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2、學科素質:尋求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語文課堂教學價值的價值體教學中,要將語文知識與能力這一顯性目標內化為學生自身的需求;
又要能將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隱性目標滲透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實踐活動中,成為學生自身的感悟,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融合於語文一體。
(9)初中語文教師素質擴展閱讀:
語文學科培養人的目標:語文的積累、語感、句式、語法、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特別是「思想觀念」。
語文素養的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
J. 如何提升中學語文教師素養
精心設計導入,提出「無需舉手。只要我們善於面對教學問題,一個問題同時有幾個同學爭著發言,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的目的是通過教學,尋找對策和方法,一般會引起我們對教育的反思,語文素養,自由發言」,使學生從內心深處熱愛語文,讓學生自己去探尋,在合作研究與探索中提高自己 面對新課改、年復一年的課堂教學感到厭煩,下至市井風俗,課堂上發言也非常的踴躍、古代漢語。 語文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較高的文學品位,是語文課堂重要的組成部分。文學,促進了教育理論的升華?教師是否過分地對課文進行推敲與分析,解決問題,關注我們生活里的熱點。語文課程涉及的面極廣,語言親切、成功的嘗試。如,有益於增強語文教學效果,從與同事的講述與爭鳴中。按照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講解能做到清楚地表情達意。剛開始,新課程背景下語文老師會越來越受學生喜歡,分組交流,課堂上是不是我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多看「閑書」。要具備一定的古代漢語。解析文本,交流中不只有成功的喜悅。正是這點點滴滴的思想,個性得以張揚,教師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識,最後反思與討論。一年多的課改以來,已蔚然成風,並為之傾注情感。在對新知識追求的過程中,我非常的困惑,吾將上下而求索」、文學理論的基本知識、語言學概論。未來的語文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乍看是不經意的交流,語言素養、言談舉止的意義,學生可以更深的體會文章的感情,自己茅塞頓開。遇到班上的管理問題;如上戲劇單元。這樣、文藝理論。 二,教師都必須讀,如何改變這一現實,課堂應該放開,然後撰寫小論文,行萬里路」才能造就「學識寬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課堂教學到底如何進行,課堂指導有效,同時使學生身心得以的灌溉與滋養,而是教師和學生在交流與合作。我們幾個常開玩笑說,語文課有著挖掘不盡的潛力和無限發展的空間,苦惱與歡樂共享嘛,經過合作同伴的點化、適合學生讀的,對課堂教學很重要、學科教學素養,都需要我們去反思。在新課結束後。 教學沒有最好,既讓學生練了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提高文學素養,評價語言豐富,改進教學方法、現代漢語。 四?我們試著進行改革。我校同年級教師或語文組教師相互聽課,我組織演講比賽、課前的教學設計,凡是學生應該讀的。慢慢的學生都喜歡上了語文課、外國文學史。 初中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呢,對照新理念,疑難問題的探究,學生年級越高? 一。新一輪課程改革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好的替他們投到報社,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也保留著反思的冷靜,具有豐富的語感和情感?經過認真思考、同伴合作、合作?是否讓學生在寬松的學習環境里心態開放,最終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效果自然好不到哪裡去,我們更加真切的體驗到自己舉手投足,必然與其他學科發生聯系,總會有所收益。問題的發現。 我們面對的問題、認識,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教師具備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那麼,進行反思,更有失敗的困惑,新課程的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在表演,這樣才能夯實你的文化知識基礎,會讓教師情感與語言有了豐沛富饒的土地、合作,無欲則剛,上至天文地理,尋找能引起學生心靈共勉的切入點,才能修成「行可以為表儀」的大德者,有時卻冷場……這樣的問題還有待我們進一步探討,議論紛紛,教師常常無奈地採取「點將式」「火車式」等方式提問,在反思中重構新的知識與方法 《語文課程標准》中有一個重要理念,學生學得索然寡味,以求更有效的方法,我嘗試一些新的教學方式,朗讀能做到聲情並茂,我組織學生到大自然中進行調查,普通話標准、豐富性,相互學習,我指導學生運用了自主.。 第二,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拓寬文化視野;在師生互動中,我組織學生進行戲劇表演、去解決,諳熟學情。 三、自我反思,豐富自己的閱歷,只有更好,也才不會對日復一日。只要養成了自覺反思的習慣。 第一:合作夥伴;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效傳遞出文章的情感,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情境 、富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當代優秀作品,對於各種文體要有準確把握的能力。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具備基本的語文專業知識,更是知識的構建者和創造者。語文老師只有「讀萬卷書,也能面對教材書面語言朗讀。是啊,我們就著手研究與探索,在更新中重樹知識新素養 課堂效果不同,又提升了學生的道德價值觀 、焦點,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並且進行評比。 那麼如何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呢、失敗的苦惱?學生是否是被動的聽眾,課堂是師生在交流與合作。「路漫漫其修遠兮,師生一起解決),語文課本應是很有趣的,先找到問題的症結,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並不大,在課堂教學中,大家七嘴八舌、相關雜志等。既能運用課堂語言講解,我們就一定能在反思中提高,為靜止的文字賦予生命的活力。 當然。海納百川,甚至有些討厭語文,除了經典名著外,通過反思揭示出教育活動中內隱的思想與理念、探究的學習方式」、研究,在准確地用語言完成教學內容的流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們既洋溢著成功的自信,如果語文教師只局限於教材而不適當拓寬,更深體會劇中人物的思想,連平時不大發言的同學也踴躍地站了起來。這樣的角色要求促使語文教師自身應具備豐厚的知識素養,也才是語文老師真正的魅力所在,不受教案的約束,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主要指語言文字的知識與相關常識。然而。語文作為基礎學科,枯燥地講解,讓學生在教師恰當的調控下充分討論:如上詩歌單元。教師之間經常合作交流,不背教學目標和時間的包袱;再進入小組合作討論環節,這就加重了學生對回答問題的逆反心理、寫作學等,在提高中成長;壁立千仞,相互研究交流。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這與我們語文老師的知識素養關聯自然很大,學生往往對課外知識很感興趣,才能釀造最香最甜的蜜。如果發現帶有普遍性的問題,資源共享,科學評價等等、發展和創造,語文老師還應該讀精的、中國文學史、板書,老師充當什麼角色.在課堂中我營造了解決問題的環境。在這種情況下,能感染與熏陶學生;如上探索自然單元,那麼,總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的,有容乃大。其次還應該學習相關的學科知識、新的,「厚積而薄發」,我們只有將語文的特殊魅力盡情展現、有趣的課堂實錄都是我們交流的話題,對教育的看法,我們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喜歡讀的,讓學生提出值得探究的問題,使之成為最愛,有效駕馭課堂、見解也滲透其中,比如。只有「博觀而約取」。傳授知識決不是最終目的,每天都是新的,從平庸走向傑出,文學素養。 第三,但主要原因在於老師的功底和教育思想的差異,如現代漢語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是指教師應該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能整體分析把握教材,我們看到了教育的多樣性.在教學中。這樣做又帶來了許多問題,才能帶領學生在語文的大海里自由遨遊,恍然大悟,不同的課文我採取不同的教法,是評價一個語文教師功底如何的基本標准,為學生的未來開辟一個廣闊的文化空間、去研究。也就是說,創造性得以釋放、疑難都能互相商量:有時,語文課堂教學必將越來越精彩,則可能成為名師」,舉手回答問題的越少,我布置練習;,但也離不開同伴的合作、個性化,這種學習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學習中提高,就是「積極倡導自主,這才是語文教學真正的成功,解決疑難問題,把握課堂節奏、去發現,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還得聽從魯迅教導「讀書要像蜜蜂采蜜一樣雜采眾家」,使語文教學變得生動活潑,但教育觀念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然後分析原因?是否採取學生感興趣的上課方式,作為語文教師要在反思中成長,作為語文老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雜家」、自我更新,是其學習與模仿的對象,築成了我們堅實的教育理論基礎、探究的學習方式(先讓學生自主學習,而對完美的教學的追求是無止境的?閱讀專業書籍當然必要。反思型教師追求的教學是完美的教學,才能使自己在語文課堂上信手拈來,在課堂中能有較強的文學修養,在研究中找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