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張志和漁歌子高中語文

張志和漁歌子高中語文

發布時間:2020-12-24 21:34:38

Ⅰ 漁歌子帶拼音的古詩

1、唐代·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táng dài ·zhāng zhì hé 《yú gē zǐ·xī sā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xī sā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 ,táo huā liú shuǐ guì yú féi 。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qīng ruò lì ,lǜ suō yī ,xié fēng xì yǔ bú xū guī 。

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而飽滿。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

5、唐代·張志和《漁歌子·雲溪灣里釣魚翁》

táng dài ·zhāng zhì hé 《yú gē zǐ·yún xī wān lǐ diào yú wēng》

霅溪灣里釣魚翁,舴艋為家西復東。

zhá xī wān lǐ diào yú wēng ,zé měng wéi jiā xī fù dōng 。

江上雪,浦邊風,笑著荷衣不嘆窮。

jiāng shàng xuě ,pǔ biān fēng ,xiào zhe hé yī bú tàn qióng 。

譯文:霅溪灣里一釣魚為生的漁翁,舴艋小舟做家一會向西一會向東。江上的白雪,水濱的清風陪伴,面帶笑容,身著荷葉做的衣服並不感覺自己貧窮。

Ⅱ 張志和的漁歌子五首詩各是什麼

張志和的《漁歌子》五首詩分別如下文:
一、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二、釣台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能縱棹,慣乘流,長江白浪不曾憂。
三、霅溪灣里釣魚翁,舴艋為家西復東。江上雪,浦邊風,笑著荷衣不嘆窮。
四、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蒓羹亦共餐。楓葉落,荻花干,醉宿漁舟不覺寒。
五、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連。釣車子,橛頭船,樂在風波不用仙。
1.
《漁歌子》簡介:《漁歌子》,詞牌名。此調最早見於唐朝詩人為張志和的。後來李珣、孫光憲等詩人用過此調。《漁歌子》,又名《漁歌曲》《漁父》《漁父樂》《漁夫辭》,原唐教坊曲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原為單調廿七字,四平韻。中間三言兩句,例用對偶。後來此調多用為雙調。「子」即「曲」,《漁歌子》即《漁歌曲》。[1]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一詩中還寫了西塞山前十分肥美的鱖魚。
2.
詩人簡介:張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玄真子。祁門縣燈塔鄉張村庇人,祖籍浙江金華,先祖湖州長興房塘。張志和三歲就能讀書,六歲做文章,十六歲明經及第,先後任翰林待詔、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南浦縣尉等職。後有感於宦海風波和人生無常,在母親和妻子相繼故去的情況下,棄官棄家,浪跡江湖。唐肅宗曾賜給他奴、婢各一,稱「漁童」和「樵青」,張志和遂偕婢隱居於太湖流域的東西苕溪與霅溪一帶,扁舟垂綸,浮三江,泛五湖,漁樵為樂。唐大歷九年(774年),張志和應時湖州刺史顏真卿的邀請,前往湖州拜會顏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顏真卿等東游平望驛時,不慎在平望鶯脰湖落水身亡。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萬字,《大易》十五卷,有《漁夫詞》五首、詩七首傳世。

Ⅲ 漁歌子唐張志和這篇詩文的譯文

《漁歌子》的原文: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飛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樂然垂釣,用不著回家。

Ⅳ 漁歌子 張志和 譯文

漁歌子,曲牌名

漁歌子①•【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②
桃花流水鱖魚肥。③
青箬笠,④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作者】本名龜齡,字子同,金華(今屬浙江)人。生卒年不詳。唐肅宗時待詔翰林。後因事被貶,絕意仕進,隱居江湖間。自號玄真子,又自稱煙波釣徒。著書亦名《玄真子》。

【釋詞】
①不須:不想。
②歸:回去,回家。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名曲。分單調、雙調二體。單調二十七字,平韻,以張氏此調最為著名。雙調,五十字,仄韻。《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作者寫了五首《漁歌子》,這是第一首。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刺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幫助更換,並作《漁歌子》。詞牌《漁歌子》即始於張志和寫的《漁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簡稱。
②西塞山:即道士磯,在湖北大冶縣長江邊。
③鱖(音貴)魚:俗稱「花魚」、「桂魚」。
④箬笠:用竹篾編成的斗笠。
【簡單的意思】
白鷺從西塞山前飛過,桃花開了,流水潺潺,鯽魚又鮮又肥。「我」帶著青色的斗笠,穿著綠色的蓑衣,不管有斜風還是有細雨,「我」都不回家。

【品評】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

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閑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閑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這里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後,不僅一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又,舊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張氏《漁歌子》詞共五首,分詠西塞山、釣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漁釣之樂,其地都不在湖州。當依陸游《入蜀記》所說,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磯:「磯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漁父辭》所謂『西塞山前白鷺風』者。」蘇軾謫居黃州時,曾游其地,有雲:「元真語極清麗,恨其曲度不傳,加其語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鷓鴣天》詞跋,見《樂府雅詞》卷中)蘇軾《浣溪沙》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長江之中,與西塞山相對。徐俯《鷓鴣天》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钁魚肥。朝廷若覓元真子,晴在長江理釣絲。」亦以西塞山在長江邊。

Ⅳ 張志和的哥哥也寫了一首漁歌子內容是什麼

和答弟志和漁父歌
詩人:張松齡
樂是風波釣是閑,
草堂松徑已勝攀。
太湖水內,洞庭山,
狂風容浪起且須還。

這是張志和的哥哥張松齡,他怕弟弟不回家,呼喚他回去所寫的一首詞。

垂釣只是一種休閑,微風吹起水面的波紋才是樂趣所在。
走在咱家門口種滿松樹的小路上比起攀登更讓人流連
太湖的水,洞庭的山都是美景,但是狂風吹起大浪的時候你就應該回家了。

下是詳細資料他弟弟張志和被稱為煙波釣徒,他也就喜歡這樣的垂釣生活,於是他就這樣有感情地寫下《漁歌子》。可是他的哥哥叫張松齡很擔心他在外流連忘返,惹出麻煩,於是寫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漁父歌》,這首詞也是採用漁歌子的詞牌來寫的。

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Ⅵ 張志和《漁歌子》的全五首

張志和的五首《漁歌子》如下:

1、(其一)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西塞山前,白鹿展翅高飛,桃花盛開,水中的鱖魚味道肥美。頭戴青斗笠,身披綠蓑衣,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也不想回家。

2、(其二)釣台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能縱棹,慣乘流,長江白浪不曾憂。

釣魚台的漁夫把粗布衣服當作皮製的衣服。這舴艋舟舟形相當的狹長,一不小心就會掉入湖中,漁夫們賴捕魚為生,在風雨中闖盪,練就一手縱棹乘流的工夫,即使遇到大風大浪,亦覺無憂無慮,逍遙自在。

3、(其三)霅溪灣里釣漁翁,舴艋為家西復東。江上雪,浦邊風,笑著荷衣不嘆窮。

霅溪灣里一釣魚為生的漁翁,舴艋小舟做家一會向西一會向東。江上的白雪,水濱的清風陪伴,面帶笑容,身著荷葉做的衣服並不感覺自己貧窮。

4、(其四)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蒓羹亦共餐。楓葉落,荻花乾, 醉宿漁舟不覺寒。

在松江雖然住著非常小的屋子,吃著粗茶淡飯,但是主人我心裡非常豁達樂觀。江邊的楓葉飄落,荻花枯萎,已經進入冷風襲人秋季,而我在江上的漁舟里自由自在、且飲且醉,睡了一宿一點也不覺得寒冷。

5、(其五)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連。釣車子,橛頭船,樂在風波不用仙。

圓圓的月兒倒映在青草湖中,巴陵的漁夫們唱著歌搖著小船准備回家。手持釣車、駕著橛頭船在湖光風波中垂釣,是比做神仙都愜意的享受。

Ⅶ 張志和的漁歌子,5首

張志和的五首《漁歌子》如下:

(其一)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版斜風細雨不須歸權。

(其二)

釣台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

能縱棹,慣乘流,長江白浪不曾憂。

(其三)

霅溪灣里釣漁翁,舴艋為家西復東。

江上雪,浦邊風,笑著荷衣不嘆窮。

(其四)

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蒓羹亦共餐。

楓葉落,荻花乾, 醉宿漁舟不覺寒。

(其五)

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連。

釣車子,橛頭船,樂在風波不用仙。

Ⅷ 張志和的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志和
漁歌子 (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回衣, 斜風答細雨不須歸。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春天秀麗的水鄉風光,塑造了一位漁翁的形象,贊美了漁家生活情趣,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閑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閑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這里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

Ⅸ 張志和的《漁歌子》的內容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注釋]

1.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 白鷺:一種水鳥。

3.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4. 箬笠:竹葉編的笠帽。

5. 蓑衣:用草或棕編製成的雨衣。

[簡析]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

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閑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閑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這里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詩人張志和,唐朝金華人。在朝廷做過小官,後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漁父生活來表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

《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作者寫了五首《漁歌子》,這是第一首。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剌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幫助更換,並作《漁歌子》。

閱讀全文

與張志和漁歌子高中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