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語文教師如何評課
從上課的各個環節評就可以了
教學目標是否清晰,是否完成,是否合適;教學內內容是否合乎學情,容是否系統,是否准確細致;課堂講授是否清晰,問題設置是否合理,課堂用語是否准確精煉,教學姿態是否大方得體;能否調動學生積極性;課堂講授內容是否過多,有沒有課堂訓練,講練結合是否恰當;有沒有課堂小結等等。
簡要的說的話:目標是否清晰明確,課前預習是否設計並且檢查,學情是否掌握全面,課堂設計是否規范,講解是否點撥到位,師生互動是否有設計並且高效,講練結合是否恰當;目標是否全面達成,小結是否全面精準,學法指導是否涉及且科學細致。
2. 初中語文聽課記錄表
格式如下某省某校某班學 員 聽 課 記 錄 表聽課人: 聽課人所屬學科: 語文 編 號: 33 授課教師
科目 語文 聽課時間 2011 年4月1日 課時 第一課時 課 題 楊氏之子 聽課地點 和樂中心學校 班級 五(3) 課 堂 教 學 紀 要 一、故事導入 教師繪聲繪色講述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懂大意 1、大概介紹有關文言文的知識。 2、導入掲題:10、楊氏之子 3、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准生字的音、讀通句子。 4、指名朗讀課文。 著重強調「惠、曰、禽、詣」的讀音。 引導學生讀准停頓: 梁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 5、參考注釋,自學課文 學生結合注釋學生課文,老師巡迴指導。 三、拓展延伸 1、組織談話:學習這篇課文,你有對楊氏之子有何印象;對文言文有了什麼印象? 2、相機鼓勵學生主動閱讀文言文。 3、組織交流:你還知道哪些與機智有關的故事? 四、板書設計 10、楊氏之子——機智、幽默 楊梅——楊家果 孔雀——孔家禽 聽 課 評 議 1、教師引用講故事導入,在最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先指導字詞,再讓學生交流,有淺入深引導學生學習文言文。 、
小組長簽名: 學校蓋章:
某省某校某班學 員 聽 評 課 記 錄 表聽課人: 聽課人所屬學科: 語文 編 號: 34 授課教師
科目 語文 聽課時間 2011 年4月1日 課時 第1課時 課 題 松鼠和松果 聽課地點 班級
3. 急求:初中語文教研組活動記錄(全期約15次)、評課記錄 (約4次,各年級的都可以)
一
時 間:2010-3-11
地 點:六樓教師沙龍
參與人:初中語文老師
主 題:本學期研修重點——案例搜集
主要內容:
1、 教學進度
(1) 本學期時間短、課時緊,請各位老師關注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2) 教學計劃制訂出現的問題:不要隨便刪減課文,精講篇目都應安排,尊重教材。
公開課盡量用課文,自讀課文可以自己安排
2、假期作業上交情況
作業上交及時,全部完成。
3、本學期研修重點
接上學期研修,本期研修重點即為教學案例的搜集和導語的設計,即關注教學微技能。各位老師從微技能入手提高教學效能。
本學期組內有4節公開課,初、高中各兩節。
4、學習文章並討論:《課為什麼會教不完》
(1)教學情境把握不當
課例:學生發言天馬行空,找不到老師要求的發言。
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要及時作出有效地引導;
(2)忽視探究前的指導
課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區別。
走回頭路的探究過程
教師要精心預設,對學生而言也需要必要的准備。
(3)缺乏駕馭課堂的機制
缺乏因時因地改變的設計
——要靈活的駕馭課堂,練習設計需要有彈性
大家發言:
庄:有時候聽課,設計問題不適合學生,就會反過來重新修正問題。修正後就會好很多。
趙:就像我們上課,第一個班級上完之後,會調整教案,第二個班級會比第一個班級反映好一點。
王:這是備課備學生的問題。備學生備得不夠就會產生課時不夠的情況。尤其是畢業班,總會怕他們有些知識點掌握不好。
秦:畢業班這種問題比較多,老師不放心。
庄:范晶老師來聽課也曾說過問題的指向性,我們可以把問題設計得更精確。
馬:學生回答有時會在一個問題上糾纏很久。
張:問題提出來學生不能馬上理解。
陸:還是問題的指向性有問題。
丁:不要為導入而導入,直接進入主題。一節課只要有重點,就可以了。
王:對教學進度的把握,對重點的取捨,對我們都是有幫助的。
這個學期的重點:教學微技能,課堂教學的優化。
注意一下我們的案例。主要和我們的作文有關。主要是留下我們教學中的思考。
4. 初中語文教研組活動記錄、評課記錄(全期)
你也太狠了,一篇一篇查,一點問題都沒有
5. 初二語文評課記錄
初二語文《大道之行也》評課記錄與反思
開學之初,初中語文組聽了衡老師的一堂匯報課,他所執教的課文是初二的《大道之行也》,現將評課及反思簡單摘錄如下:
姚老師:1、本堂課的導入設計平淡卻很有效。老師讓學生背已讀過的《桃花源記》引入課堂教學,這既為學習新課作了鋪墊,又強化了所學知識的積累。緊接著提問《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會是怎樣的社會?作為本課教學的切入點,起到了較好的激趣作用,應當說這種導入是比較成功的。
2、教師將本課設置了六個問題,課前讓學生將預習結果分組板在黑板上,從檢查預習效果以及幫助學生完成對內容理解的角度來說,此環節是安排合理的,這樣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書寫能力、解題能力。
商榷:學生陳述答案時,只是停留在照本宣科。若考慮讓其他組發表見解展開討論,或許更能激活課堂、激活學生思維。
謝老師:通過設計六個問題,重點突出,知識點落實到位,並且老師能引導適時的朗讀,只是學生展示時聲音較小。
劉老師:本堂課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課堂結構完整,知識點基本落實到位,不足點就是老師講課聲音不太洪亮,主動參與課堂的學生不是很多,課堂氣氛比較沉悶。
牛老師:老師講課思路清晰,語速適中,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不過學生的展示還有待於老師進一步強調並引導,讓展示自然、大方的學生做榜樣。
金老師:能將本課與《桃花源記》進行比較,問題設計由易到難,層層深入,有利於學生對「大同」社會特徵的理解。
本文是文言文,還要強化朗讀,學生可通過多樣的朗讀形式來展示,在讀中感受、領悟、賞析。
鞏老師: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衡老師深知:課堂越開放,對自己教學越有利,因而,作為明陽的新成員,敢於解放思想,大膽嘗試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憑他的這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事業心,我不由得肅然起敬。
開放性課堂是人性的課堂,是民主的課堂,它要求人人參與,人人有話可說,課堂的話語權屬於學生,課堂的主宰權屬於學生。其實,這樣一來的課堂對老師要求更高了,對老師的綜合素質是嚴峻的考驗,老師一定要不斷充電學習。
教育工作是神聖的也是艱辛的,需要我們所有的教育者不斷努力,不斷探索,正所謂:「嘔心瀝血探新路,吹盡黃沙始見金」,相信,我們如果有衡老師大膽嘗試的魄力和精神,咱們的教育事業一定回日臻完善、成熟。
反思
開學伊始,學校就組織全體教師進行了教研教改的理論學習;還邀請了縣教研室的主任舉行了新課改理論的講座。9月7日,我還有幸聽了同校老師的示範課:新穎的課堂模式,熱烈的課堂氣氛,機智的點撥……得到聽課教師的好評,也深深地吸引了我。期間,我還聽了其他老師的課,覺得啟發很大。因而,我想借這次匯報課的機會,嘗試這種新的課堂模式,並向各位同行求教。
《大道之行也》是一篇篇幅較短,理論性較強的文言文。初中生很難理解透徹。但我認為有點難度,正好可以給自己和學生們一個好的鍛煉機會。於是,就按照教學進度,用這篇文章來上課。
上課前,要求學生利用早自習去預習課文。自己解決字音、字義問題,結合課文注釋,掌握課文大意。並布置了各小組的討論題。把課堂的重點放在小組自主、合作、探究討論題上。把朗讀法、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來組織課堂。課堂活動以學生的自主討論、探究為主。
課堂上,學生的討論沒有我預想的熱烈,有些小組的准備明顯不夠充分,答案過於簡單。六個小組有兩個小組准備充分,答案全面,還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效果良好。有兩個小組回答還是比較准確,沒有引起其他同學的異議。當然,也不能激起討論,顯得平淡。第一小組的回答比較簡單。引起了同學們的討論,補充的同學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完善,形成了良好的討論氛圍。可謂是有失有得。
仔細地回顧整堂課。認為這堂課雖然完成了預先設置的課堂教學任務,但值得改進和提高的地方還很多。
1、學生的課前預習還不夠充分,必須認真組織好課前預習。
從學生的討論情況來看:有些小組的討論還不夠充分,討論的結果較為簡單,得出的結論不夠全面、深入。
2、學生還不夠適應這種課堂模式。
有的小組組織展示小組討論結果時,聲音太小,甚至有些手足無措,課堂環節不熟。還要經常參與、鍛煉,才能不斷進步。
3、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還要提高。
由於自己對這種課堂模式了解不深,接觸得不多。對學生的情況不夠熟悉,個體、班級之間的差異也沒有充分的了解。在組織學生預習、討論時,針對性不強。對學生的評點也有不到位之處。沒有營造出活躍、靈動的課堂氣氛來。
以上是我自己對這堂課的一點淺陋想法,希望拋磚引玉,得到大家的指正。
6. 初中語文寫作公開教研課《怎樣描寫景物》教案反思評課記錄
聽了這兩位老師的課,覺得她們都能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來教學。
語文課版程標准明確指出:「權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還規定:「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藉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課標》還指出:要充分發揮師生在雙方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7. 初中語文評課的內容和方法
評課的內容
1、評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評課首先要評教學目標。
首先,從教學目標制訂來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大綱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其次,從目標達成來看,要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要看課堂上是否盡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固和強化。
2、評教材處理。評析老師一節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授課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我們在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得是否准確、科學,更要注意分析教師在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要看,教學目的的確定是否明確、全面,有針對性、導向性。教學重點是否把握准確,教學過程是否做到突出重點。教學難點是否把握准確並得到突破。教材的組織、處理是否精心。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必然、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充實與處理,重新組織、科學安排教學程序,選擇好合理的教學方法,使教材系統轉化為教學系統。
3、評教學程序。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程序中完成,教學目標能不能實現要看教師教學程序的設計和運作。因此,評課就必須要對教學程序做出評析。教學程序評析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看教學思路設計
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為此,我們評教學思路,一是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合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合不符合學生實際;二是要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能不能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三是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我們平時聽課,有時看到有些老師課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個程度就是教學思路不清,或教學思路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和學生實際等造成的。所以評課,必須注重對教學思路的評析。
(2)看課堂結構安排
教學思路與課堂結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教學思路,是側重教材處理,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縱向教學脈絡;而課堂結構,則側重教法設計,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和環節。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課堂結構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課堂效果。可見課堂結構設計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