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5年高考作文滿分是多少分
2015年高考作文滿分一般在50到70分之間,大部分省份高考作文的滿分都是專60分,有些自主命題屬的省份作文分數會高一些,具體的要看地區和試卷類型。例如:
1、高考語文科目既有教育部命題的全國卷,也有不同省份命題的地方卷。不同命題的語文作文滿分也是不同的。一般作文滿分都在50-70分之間。
2、高考作文滿分全國卷是60分,江蘇卷是70分。其它省份自主命題的語文作文滿分也是以60分居多。
高考作文怎麼才能得高分:
作文得高分有幾點:立意、審題、字跡、正能量、文采。
寫作文,就是我們對身邊事物的理解,我們寫作文,可以把自己的情感帶入進去,把自己想像為主題,這樣我們寫事情或者是抒發感情的時候,更加的能夠打動人心,讓老師在讀文章的時候,能夠更就加的有感觸,觸動人心呢。
寫的作文最好是要貼近生活中的事實的,不要偏離生活,有和生活貼近,讓人感覺到這篇文章是真實的,這樣的作文才能得高分,有時候根據生活中的實踐,有一些自己的見解,也都可以寫在作文上,有時候自己的結論,可能會讓老師覺的很好,有時候會給你加分,雖然有時候,也會讓老師感覺不好,但是最起碼是不會扣分的。
㈡ 高考全國一卷,語文作文寫幾段最好
可以多分段,但要正確。不可以很單一的分為三段,這樣太過平淡。最好在一些情節高潮或者轉折的地方分段。散文的話可以多分幾段,基本上寫4.5行就可以試著換一段。基本上是五六段。
現在的作文除了詩歌外,文體幾乎是不限的,這就給了學生極大的發揮空間,使得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優勢,普遍來說議論文是大家相對薄弱的地方,論點論據不好把握,而抒情文記敘文是大家比較常用的,喜歡寫抒情文的語句辭藻功底較好,記敘文的整體結構比較緊湊,所以在寫一篇作文的時候先要想好自己寫的是什麼類型的文章,這是很重要的。
然後首先就是要想好標題,閱卷老師評分的一個標准就是是否文題相符,否則會被扣分,記敘文容易抓住主題也是因為標題容易起,內容頁容易跟標題緊湊,所以看完要求後擬定好標題再寫,切勿匆匆下手。
上面兩步只要自己稍稍花點心思問題都不大,接下來是文章部分,也是閱卷老師重點關注的部分。
首先是結構,除非自己能輕易把握文章的進度和結構,建議文章按照總分總的方式,在開頭就文章的標題作出簡單的概述並引出下文,這就是開頭。
中間的整體部分在寫的時候記得要是不是點名文章的主旨,最好的辦法就是適當出現關於文章主旨或者標題的關鍵詞,因為閱卷老師的閱讀速度的原因,這是能夠得分的一方面,當然不能胡亂的加,度需要自己把握,文章的流暢性還是需要的。
最後末尾切記點名文章主旨,對中間的內容作最後總結,只要文章內容是抓住主題的,總結內容也就是在總結全文。
總分總的結構容易讓人一眼看明白,印象分就上去了,文章按照這樣的結構就會變得流暢,讀起來會讓人覺得舒服。
語文已經從小學就一直伴隨著過來了,所以只要不是特別討厭的語文作文多多少少上面的都可以完成,而在高中這一重要階段,語文整體沒有走題的現象,文章讀起來沒有堵塞難懂的地方,結構正確,60分的作文就已經可以拿到42分的及格分了,這如果平時作文分數拿不到這樣的成績,只要先做好上面的基礎工作作文就不會拖後腿。
而要作文的分數更高,達到50分左右甚至以上就有一定的難度,對語文功底有一定的要求,自己的文學積累就是一定的條件了,比如寫抒情散文,華麗的辭藻修飾是必不可少的,經過點綴的文章看起來更上檔次,價值也就更高,在高中階段,一般記敘文很少能博得老師的青睞,因為這種問題顯示不了學生的文字水平,而散文,抒情等文章更容易裝飾,形象的比喻襯托文章更是能給作文添彩不少。
所以作文的亮點和裝飾就是作文後期價值的真正所在,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作文的主題是「生命」,就可以運用火柴為例,它剎那間的亮光是它生命的永恆;以火柴想到蠟燭,蠟燭的價值就是用生命創造光明……等等,又可以引申出許多的契合生命的話題,以它們為點綴襯托生命的主題。適當華麗的辭藻對此加以修飾點綴,你的作文質量就不會低了。
㈢ 中國高考史上最高分是多少(750總分)
2004年高考的山東理科狀元王端鵬,749分。離750分只差1分。
2004年高考,煙台二中校實驗內班學生王端鵬以749分的容高分獲得山東省理科「狀元」,成為煙台市學生在「恢復高考」27年來,第二次奪得全省文化成績最高分。
(3)高中語文高考全國卷真題擴展閱讀:
審視王端鵬的高考成績,連他的班主任於志高都驚嘆「不可思議」,他的理科綜合獲得了滿分300分;數學僅失1分,成績為149分;語文138分;英語142分,單科成績均名列全校第一。
按照加分規定,由於他曾獲得國家奧賽一等獎,其總成績還可以增加20分,達到749分,與滿分750分僅差一分。
㈣ 高考語文選擇題佔分多少
單項選擇題30分佔20%。
第一部分是基礎題,有四道選擇題:1語音;2好像是成語;3句子,就是錯句什麼的。4排序(每道3分)
第二部分,文言文閱讀4道選擇題:1好像是詞語的意思;2虛詞;3連詞;4判斷正誤;也是3分一道 然後翻譯,我記得好像有兩道每道3分
詩歌鑒賞,好像有兩道問題。問的意思是技巧,語言特色之類的。(總分6~7)
第三部分 議論文閱讀
有3道選擇題(前一道2分,後面兩道是雙選好像是3分一道)(大概是考正誤、主要看你有沒有認真看文章,因為都是在考一些很小的字眼,理解問題
然後就是現代文閱讀了(兩個文章裡面選一個就是文學類和議論文)
建議最好選議論的,因為文學類的很難懂,不過有的時候也有例外,一般情況下選議論的(大約是14~16分)一般有3~4道大題。
然後就是語言運用題。有兩道題目 (6分一道)
(4)高中語文高考全國卷真題擴展閱讀: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與新教材的啟用
2003年,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頒布實施,一系列遵循新課程標準的的新教材相繼出現,給傳統的語文教學形成了強大沖擊。在新形勢下,許多舊有的語文教學標准被重新審視定義,一些新的語文教學思路已在不斷出現。
新教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維度的強化
在新課標中,將語文的性質定位於「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的人文性被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在教材中,則體現為情感專題教學的編排體系。新的理念、新的教材要求新的教材處理方法的出現。
新教材知識能力目標的相對弱化
在新教材中,強調人文化教學,打破了過去編排教材的文章體裁體系和語文閱讀能力要點體系,固然對學生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但不可否認,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系統性學習。
教學中僅僅強調「人物、情節、環境」等套路性的知識固然不當,但完全離開了這些知識的系統性學習是否恰當?許多語文教師通過各種方式尋求答案,試圖探索出一條契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材處理方式。
學生學習意識的弱化
由於評價方式單一、教學方式的相對陳舊,許多高中學生將語文學習簡單等同於聽講解課文、做閱讀訓練,缺乏語文學習的意識。面對一篇課文不知道自己看文章前要注意什麼,看課文時要做什麼,急需教師給予學習方法上的引導,突破語文學習的藩籬,步入主動學習的天地。
㈤ 高考文理科語文英語試卷是不是一樣的
高考文理科語文英語試卷是一樣的。
文科、理科在高中語文、英語完全回一樣,所以高考答也完全相同;而數學則不同,理科高中學段內容要多,難度要大,所以高考理科數學要難於文科數學。看一看試卷目錄就知道了。在試卷目錄中,語數外三科,只有數學標注文理。
㈥ 2018年高考總共有幾卷啊
試卷如下:
全國1卷: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安徽、福建、山東內。
全國2卷:甘肅、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陝西、重慶。
全國3卷:雲南、廣西、貴州、四川、西藏。
海南半自主命題:語文、文數、理數、英語全國2卷,其餘科目自主命題
自主命題:浙江、上海、江蘇、北京、天津。
高考試題全國卷容
簡稱全國卷,它是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命制的適用於全國大部分省區的高考試卷,目的在於保證人才選拔的公正性。從2016年開始,全國Ⅰ、Ⅱ、Ⅲ卷分別改稱為全國乙、甲、丙卷。小語種(日語/俄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高考統一使用全國卷,各省均無自主命題權,且不分甲乙丙卷。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簡稱「高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合格的高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歷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
㈦ 全國一卷語文選擇題共幾分
選擇題30分是20%。
第一部分是基本問題。有四道選擇題:1.好像這是一個成語;句子,錯誤的句子等等。4排序(每首3分)
在第二部分中,有4道文言文的多項選擇題:1.2空話;3結合;4.判斷是非;它也是3分,然後是翻譯,我想每個都有2分3分
詩歌鑒賞似乎有兩個問題。「問」指技能、語言特徵等(總分6~7分)
第三部分是議論文閱讀
有三道選擇題(第一道是2分,第二道是兩次選擇是3分)(可能是對的還是錯的,主要取決於你是否仔細閱讀了文章,因為它是在測試中一些小詞,理解了問題
然後閱讀現代文章(在兩篇文章中選擇一篇是文學和議論文)。
建議最好選擇議論文,因為文學類很難理解,不過有時候也有例外,選擇議論文在正常情況下(大約是14~16分)一般有3~4大問題。
其次是語言的使用。共有兩個問題(每題6分)
(7)高中語文高考全國卷真題擴展閱讀: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新教材的使用
2003年,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導致了一系列遵循新課程標準的新教材的出現,對傳統語文教學形成了強烈的沖擊。在新的形勢下,許多舊的語文教學標准被重新定義,一些新的語文教學理念出現了。
新教材中情感、態度和價值維度的強化
在新課程標准中,語文的性質被定位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的人文性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在教材中體現為情感專題教學的編排體系。新理念、新教材要求出現新的教材加工方法。
新教材知識能力目標相對弱化
新教材對人文教學的重視打破了原有的篇章類型體系和語文閱讀能力的重點。雖然它對學生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對漢語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的系統學習。
當然,在教學中只強調「人物、情節、環境」等日常知識是不合適的,而完全脫離這些知識的系統學習是否合適?許多語文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尋求答案,試圖探索一種適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材加工方法。
學生學習意識的弱化
由於評價方法單一,教學方法相對陳舊,許多高中生把簡單的漢語學習等同於聽課文講解和做閱讀訓練,缺乏漢語學習的意識。面對一個文本的不知道要注意什麼在看文章之前,要做什麼看文本的時候,迫切需要教師指導學習方法,突破障礙的中國學習,主動學習的世界。
㈧ 高考作文滿分是多少分
一般滿分復為60分
高考作文制即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全國高考)語文卷最後一題或幾題(包括小作文)。一般要求立意自定、文體自選(或除詩歌外)、題目自擬、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一般滿分為60分。且需要思想健康向上,不得透露考生真實校名,人名;並且有嚴格的評分標准(如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和評分細則。
(8)高中語文高考全國卷真題擴展閱讀:
作文得高分的技巧
高考作文當中,最好能夠引用一些名句或者是經典的典故,能夠從中學到的道理就是我們要寫的中心內容,但是也不要胡亂的運用,看看寫的這篇文章適不適合,如果運用不得當,可能就會偏離主題,作文分數就會下降。
一些好詞好句不是積累之後就沒有事情了,我們要理解,知道它講的是什麼事情,我們能夠用它引出什麼事情,這樣的作文成績也就能夠提高了。所以說,積累語文知識,也不是盲目,看到設么就抄下來背下來,也不知道它是什麼意思,這樣它達到的效果非常的不好,我們要知道我們積累好詞好句的目的是什麼。
㈨ 高中語文全國卷古詩文分值
全國卷1:古代詩文閱讀:35分 其中文言文19分,古詩11分,名句默寫5分
㈩ 提問:高考語文全國卷考名著嗎
考全國卷1語文題目抄類型、襲選擇(4題)1、文言文翻譯。 另自己可以多記一些課外名篇、文言文 共三題 (以二十四史為原本出題,夾雜其他一些名句,八分 六、默寫,在根據鑒賞做成答案、成語 3、現代文閱讀(22分) 八,名句: 一.五分 七,可以看二十四史,如果不願意、拼音,不要忘記,沒什麼,兩句,高考詩歌鑒賞題都是從上面出的、銜接 二,你怎麼可能猜得到呢。(比如今年我考試就考到了初中《出師表》) 如果你還願意,以先秦諸子文章為主,共十分 五、字形 2,你猜不到高考題的,就成了高考題了、語言運用(15分) 九,選擇 三,還可以買一本《唐詩(或宋詞)鑒賞辭典》、語病 4。仍然是。如果不願看,再根據鑒賞出題、作文(60分) 總分150 假期如果你覺得看得過來,不要強迫。這就是高考,先選詩、科技文(或社科文) 共三題。高考默寫中至少有一句是課外的,以高中課文為主,且多是人物傳記) 四、詩歌鑒賞,就別強迫自己。但不要懷著在高考上押題的心理。也要記憶初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