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寓德育於初中語文教學

寓德育於初中語文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24 03:30:44

❶ 淺談如何寓德育教育於小學語文教學之中

我個人認為,語文教師不應該只做一個教書匠,而應該作為一個雜家。什麼都要知道一回些,什麼答都要懂一些,什麼都要關注一些。
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隨時給學生補充各種知識、隨時引導學生對事件的看法、隨時指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我當年上語文課的時候,學生都喜歡聽,原因之一就在於不止局限於課文的內容,教師的心態和語言才是引導學生興趣的利器。

❷ 如何把德育工作寓於各科教學之中,怎樣挖掘教學內容以及各教學環節中的德育因素

其實德育教育應該在師生互動中進行,在輕松的氣氛下,學生更容易接受。

❸ 請問「寓德育於教學之中」是什麼意思謝謝!

我國古代的教育思想家曾把教育活動全面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教師不僅要向他的學生傳授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也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學校的工作就是要使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培養學生在學習知識、掌握本領的同時,學會怎樣「為人」。
一說到德育教育,不少人認為這是學校領導、黨團組織、政教處和班主任的事,在學科教學中那也是政治老師的事,與其他老師無關。其實,這是一種片面的錯誤的觀念。我認為,德育是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也是教師的職責;每一學科本身都包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教師備課時應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注意教學時有的放矢地進行德育教育,注意課內外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這樣才能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德育教育,「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數學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頗多,有的可以直接加以利用,有的雖呈隱性,但被挖掘後也可得以利用。另外,還可把有關德育教育的素材編寫進資料與習題中引入教學。數學教學中體現的德育教育是多方面的,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也有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的,有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也有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有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教育的,也有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與理想教育的。教學中應該把思想教育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起來,把德育教育寓於數學教學之中。
1、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是中學德育教育的一個主要內容,我們向學生灌輸愛國主義思想,就必須言之有物,不能華而不實,應讓學生心服口服,從內心深處真正噴發出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教學時,可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介紹我國古代和現代的數學家在數學上的卓越成就和對數學發展做出的傑出貢獻,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通過觀察我國古代人設計的精美幾何圖案及促成我國數學興起和發展的重要人物、有關史跡的圖片,使學生認識到偉大祖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利用現實社會向災區人民捐款捐物幫助災區重建家園這一事實,把有關數據編入數學應用題引入課堂,使學生感受到天災無情人有情,只有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加深學生對祖國、對黨和政府、對人民的愛戴之情。
2、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闡述數學教學內容,可以對學生有效地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的教育。教學中,滲透實踐第一的觀點,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實踐,是實踐的產物,又廣泛地應用於實踐,指導實踐活動;滲透對立統一的觀點,讓學生體會長與短、多與少、擴大與縮小、增長與降低、乘方與開方、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因果關系、整體與部分……都是對立統一的,相互關聯的;滲透運動變化的觀點,讓學生體會到來源於客觀實際的數學知識同客觀事物一樣,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這種相互聯系與作用構成了數學知識的運動、變化和發展,如四邊形可轉化為三角形問題,不規則圖形可轉化為特殊的規則圖形;從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無不體現了事物間的矛盾是相互關聯的,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讓學生學會觀察、思考、操作、探索、歸納,揭示事物間的內在聯系和規律。通過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從而培養學生辯證地看待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正確的方法論。
3、進行美育教育。數學教材中的旋轉、對稱、平移及其勻稱性、和諧性、奇異性,還有幾何推理的工整嚴密性等等,無不體現出數學的美。教學中,如能把這些數學美通過多媒體等多種途徑對學生予以展示,將會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也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如,向學生介紹勾股定理的幾個著名證法及其有關的一些著名問題,使學生感受數學證明的靈活、優美與精巧;作為數學欣賞,向學生介紹黃金分割、哥尼斯堡七橋問題等專題,使學生感覺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領略數學命題和數學方法的美學價值。
4、進行優良的道德品質和情感態度教育。數學是一門抽象性、科學性、嚴謹性很強的學科,要學好數學就必須有嚴肅認真的態度、一絲不苟的學風。在數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堅毅的性格、嚴肅認真、細心踏實的學習作風,勤於鑽研、善於思考、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以及養成愛工整、注意美觀的良好習慣。教學生會聽課、會思考、養成積極動手動腦的習慣;教學生會審題、會探索,養成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習慣;教學生會閱讀,養成自我學習的習慣;教學生會改錯題,養成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習慣;教學生會操作、會活動,養成勤於實踐的習慣。
總之,把德育教育寓於數學教學之中,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新課標對數學教師的要求。我們應採取切實可行的有效教學辦法,把數學教學與德育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既教好書又育好人,是每一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❹ 「寓德育於教學之中,寓德育於活動之中,寓德育於教師榜樣之中,寓德育於學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於管理之中

C.上述句子說明德育處處都有,說明要統一多方面教育的影響。

❺ 寓德育於教學之中,寓德育於活動之中,寓德育與教師榜樣之中,寓德育於學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於管理之中。

c.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交往,統一多方面的教育影響的過程

❻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現寓德於教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現寓德於教

一、鑽研教材,深入備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教材選取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有塑造人物豁達開朗、大愛無疆,心靈崇高的;有描寫祖國大好河山,表現自然美的;有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有表現語言音樂美,文字建築美,詩句音律美的古今詩詞等。這些課文都以不同的方式體現了作品的內在美,富有質朴美感。教材中所體現的濃濃人文氣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好語文學科的德育優勢,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我們要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切忌空泛、枯燥地說教,人為地撥高。教師要避免在教學中走極端:既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只強調思想教育。教師要深入備課,在教學中做到寓教於情,寓教於理,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如《三亞落日》這篇課文,讓學生體會三亞落日的色彩美、形態美、意境美,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盧溝橋的烽火》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認清日寇侵略罪行,激發他們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石灰吟》這首詩,讓學生懂得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高尚品質。
二、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發揮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道德准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而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肩負「教書」和「育人」這兩大重任。因此,我們要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充分發揮語文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又受到生動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1、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文質兼美,有明確的主題思想,都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教材中的德育意圖卻深深地潛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間,都不採取直接表達方式。因此,欣賞文章時,應該由文入情,觀於目,動於心。教學中,抓住字、詞、句,結合聽說讀寫的訓練,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地語言文字訓練,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教學《最後的姿勢》這篇課文,我抓住「拉、撐、護」三個動作,突出「撐」,引導學生理解感悟「這是怎樣的撐啊」。撐在桌上,弓著身子,意味著譚老師將用他的血肉之軀去擋住紛紛砸下的一切;撐在桌上,譚老師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撐在桌上,他要保護課桌下的那四個學生呀。再結合下面一節,反復讀這個動作,讓譚老師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來,高大起來。這一個「撐」,讓學生深深感動,永生難忘,並對譚老師產生崇高的敬意。
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作者流露於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容易對學生產生共鳴,能深深地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教師要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段落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如教學《船長》這篇課文,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黑暗中,哈爾威船長與洛克機械師、奧克勒大副的對話,感受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舍己為人的精神。
2、語文課堂教學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深化德育教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堅持正面啟發,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傾吐自己內心的感受,相互啟發,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課文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如教學《學會合作》這一課時,除了課文中合作的例子,我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的例子,如學校里進行的各項集體評比活動、廣播操比賽、拔河比賽等,讓學生在親身的體驗中體會合作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3、在作文教學中,抓住契機,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
作文是學生接觸體驗生活,創造性地提煉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於一體的自主創造的思維過程。作文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創造性勞動,體現了學生的自我個性和內在真實的感受。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實際,引導學生全面地觀察社會、更深刻地認識社會,贊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現實中的假惡丑,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有機滲透道德教育。如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快結束了,學生一定有很多話想對老師說,我因勢利導讓學生給自己的任課老師寫一封信。習作時,啟發學生回顧六年的學習生活中老師

❼ 請你結合美術科學的特點,談談如何 寓思想品德教育於美術教育之中

美術是籠統的稱謂,無論你從事的是任何一個美術品種,作者的品德修養、學識修養和個人的人生觀都完全可以通過其作品反映出來。有修養的作者作品大氣,有內涵和修養,就可以給觀眾提供美的享受!

❽ 如何寓思想教育於中職體育教學之中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對學生傳授文化科學知識又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這是對教師工作的基本要求。唐朝在《師說》中講「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都說明「教書」與「育人」是統一在一個過程中的兩個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教育家徐特立指出「教書不僅傳授知識,更重要是教人,教育後一代。」
德育、體育教育是學校教育很重要的兩個組成部分,而課堂教學是實施德育教育的最經常,最基本的途徑。在體育教學中有意識的滲透德育教育,既使學生學到了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又讓學生的思想品德得到同步提高,所以把德育教育寓於體育教學中,是兩全其美,非常必要。在體育教學中貫徹實施德育教育絕非一蹴而就,應從實際出發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失的使德育工作始終貫穿於其中。
那麼如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本人根據在教學中的個人體會認為:
一 結合教師以身作則,進行德育教育。
教師是德育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身教重於言教」是教育工作者信奉的至理名言。「以身立教」是體育教師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誇美紐斯曾說過:「教師必須用自己的榜樣來引導學生。」因為教師思想水平的高低,行為的好壞,對學生的影響極大。體育教學中,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關鍵在於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為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一個教師只有知識淵博,談吐文雅,工作熱情。教學中,講解清楚,示範規范,教風端正,行為高尚,嚴於律己,處處、事事都成為學生的楷模,才能稱得上真正做到了既教書又育人。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教師形象,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達到進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 結合實踐活動進行德育教育。
寓教育於實踐活動中,已被公認為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而體育課本身是對身體活動的實踐,實踐又是德育活動的根本特性。如果沒有活動,僅是閉門皓首窮經,談禪說道,那麼德育工作收效將很小。要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在體育教學中,不可能脫離體育活動,凌駕於體育活動之上。因此,學生需要在體育活動中獲得新的感知、體驗,從而引導自己達到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例如游戲比賽的時候,利用游戲比賽這些項目的教學,教師強調其規則並做到因勢利導,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如接力項目、球類項目的教學,教師可在講授技術和戰術配合時,特別向學生強調全局觀念,集體力量,互相配合等,對極少數學生的個人英雄主義表現要及時給予糾正,也要教育學生團結友愛,正確對待同伴的失誤,並學會鼓勵同伴諒解比賽中對手的犯規動作,教育學生不要過分計較,要正確對待暫時的勝負,更不能採取報復手段,強調「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好作風。同時讓學生既會享受成功的喜悅,更能經得起失敗的考驗,做到勝不驕、敗不餒,還要正確對待裁判對雙方的判罰,養成尊重隊友,尊重對手,尊重裁判的良好品德。並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因為任何競爭都是有條件的,都必須在規則的范圍內進行,否則將受到懲罰,增強學生的法紀觀念。使學生通過集體活動,樹立聽從指揮,團結協作的意識和觀念,通過比賽教育學生奮發向上,拼搏進取且又為集體爭榮譽的良好心態。
三.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教育
從人類社會的發展來看,體育教學正從「育體(或育身)」轉向育人,這也正是素質教育所要求的。而體育教學具有內容多、范圍廣、思想性強等特點,這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有利因素。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項目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挖掘其深刻內涵,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學習各種復雜難度大的體育項目時,由於學生各自的身體素質、體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練習過程中,有的學生存在畏難情緒,如怕苦、怕摔、膽怯等現象。這時,教師應多給學生一些肯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育學生要能吃苦耐勞,勇於拼搏,克服生理、心理方面的各種困難阻力,磨煉刻苦、勇敢、頑強、堅毅等意志品質。在進行中長跑時,學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老師應激勵學生克服困難,並要求學生能堅持下去,挑戰自我、挑戰極限,發揚其頑強拼搏的精神。又如,在障礙跑或跨欄教學中,培養學生勇敢頑強,讓學生把欄架看成前進中的困難,只有徵服它才能走向成功等。在跳馬,雙杠,單杠等項目的教學中學生普遍害怕,感覺困難,出現這種情況之後,教師要針對學生各種不利於練習的心理,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練習中以熱情的態度關心幫助學生完成動作,使學生減少畏怕的情緒。通過反復的練習,學生就有克服困難的信心,老師及時就其完成動作情況給以鼓勵,讓學生擁有成功的心態,同時也讓他知道戰功來之不易。在學習中體驗到戰勝自我,獲得成功的喜悅感,樹立自信。堅持練習,進行勇敢、機敏、果敢等優良品質的培養。還可以通過學生在練習中的互相幫助,保護,教育學生團結友愛,認真負責。還有,教師可以利用布置場地,借還器材的機會對學生進行為集體服務,尊重他人勞動,愛護公物的思想教育。
四,結合突發事件的處理進行德育教育。
體育教學中,突發事件時有發生,這是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時的思想和行動的真實流露於表現。教師要善於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行動和表現,應根據具體發生的情況作好妥善處理。如上課時學生之間發生沖突,教師必須因勢利導進行及時處理,讓學生明白,誰對誰錯,分清是非界限,提高學生對是非的判別能力;若上課出現外界事物的干擾,教師應教育學生集中精力,解除一切干擾上好體育課;如遇某同學受傷,身體不適等情況,教育學生發揚友愛精神,同學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如上課時突然遇到刮風、下雨,場地設施出現意外,教師此時應沉著、冷靜、從容處理,以借機對學生的應變能力,克服、排除困難的能力進行培養。
總之,德育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曲折的、反復的過程,同時一個人思想品德的形成過程受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影響,因此,思想品德教育要全方位抓,不可能通過某個人、某件事就能達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的目的。作為老師必須努力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掌握一定德育藝術的方式、方法,抓住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和學生特點,採取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施以良好的影響。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身心同時得到教育。教師要本著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和良好的心態施教於學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校德育的實施,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

閱讀全文

與寓德育於初中語文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