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初中語文課文狼讀後感200

初中語文課文狼讀後感200

發布時間:2020-12-23 23:03:56

⑴ 初中九上語文課本:蒙古草原狼的賞析,至少五段

索寓言通過簡短的小寓言故事來體現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為我們察覺的真理,這些小故回事各具答美麗,言簡意賅,平易近人。不但讀者眾多,在文學史上業具有重大影響。作家,世人、哲學家、平常百姓都從中得到過啟發和樂趣。許多故事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龜兔賽跑,牧童惡作劇,狼來了,狐狸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到幾千年後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為西方寓言文學的範本,亦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經典作品之一。
在《伊索寓言》中,幾乎每一個故事都來源於生活,大部分以動物為主人公,極少部分以神或人做主人公。各個故事都富含哲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在許多寓言中,我最喜歡的寓言是《獅子和狐狸》。
這則寓言的內容是:狐狸譏笑母獅子每胎只生一子,母獅子回答說:「然而是獅子!」這個故事雖然不長,但它的啟示卻不小。它讓我懂得了,事物不在多,而在於精。也就是說,美好的事物在質而不在量。

初中語文 蒲松齡《狼》

答:

1、前狼假寐的姿勢是:「其一犬坐於前。」
神態是:「目似瞑,意暇甚。」
目的內是:「乃悟前狼假寐容,蓋以誘敵。」

2、記敘、議論

3、原文: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譯文: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⑶ 初中語文課文《狼》 的所有注釋

1〔屠〕屠戶。

2〔止〕僅,只。

3〔綴(zhuì)行甚遠〕緊跟著走了很遠。綴,連接、緊跟。

4〔投以骨〕把骨頭投給狼。

5〔從〕跟從。

6〔兩狼之並驅如故〕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並,一起。驅,追隨、追趕。如故,跟原來一樣。

7〔窘(jiǒng)〕處境困迫,為難。

8〔受其敵〕遭受它的攻擊。

9〔顧〕看,視。

10〔苫(shàn)蔽成丘〕覆蓋成小山一樣。苫蔽,覆蓋、遮蓋。

11〔積薪〕堆積柴草。

12〔弛〕解除,卸下。

13〔眈(dān)眈相向〕瞪眼朝著屠戶。眈眈,注視的樣子。

14〔少(shǎo)時〕一會兒。

15〔徑去〕徑直離開。徑,徑直。

16〔犬坐於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7〔久之〕時間長了。

18〔瞑(míng)〕閉上眼睛。

19〔意暇甚〕神情很悠閑。意,這里指神情、態度。暇,從容、悠閑。

20〔暴〕突然。

21〔洞其中〕在積薪中打洞。洞,洞穴,這里用作動詞,指挖洞。

22〔隧入〕從通道進入。遂,通道,這里用作狀語,「從通道」的意思。

23〔尻(kāo)〕屁股。

24〔假寐(mèi)〕假裝睡覺。寐,睡覺。

25〔蓋〕表示推測,大概,原來是。

26〔黠(xiá)〕狡猾。

27〔頃刻〕一會兒。

28〔禽獸之變詐幾何哉〕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變詐,巧變詭詐。幾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29〔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罷了。

(3)初中語文課文狼讀後感200擴展閱讀:

本段寫屠戶殺狼,表現屠戶的勇敢鎮定和狼的狡猾貪婪,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一狼徑去」,另有圖謀;「犬坐於前」(這里的「犬」是名詞活用作狀語,像狗一樣),牽制屠戶,更見出狼的狡詐。

「目似瞑,意暇甚」,演得逼真,氣氛似有所緩和。「暴起」、「刀劈」、「斃之」,屠戶不為假象迷惑,抓住時機,當機立斷敢於斗爭,取得了一半的勝利。

到這兒並未讓人鬆口氣。「轉視積薪後」說明屠戶已深刻認識到狼的本性,變得警覺。「一狼洞其中」終將狼的本性暴露無遺,再點狼的狡詐陰險,「乃悟」說明斗爭使屠戶對狼的奸詐有了深刻認識。

⑷ 初中語文課文《狼》是如何寫狼的狡猾的

文中表現狼的抄狡猾的句子有:「綴行甚遠」「一狼得骨止......而兩狼之並驅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等。
評價:『『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看法:對付像狼一樣的惡人,只有敢於斗爭、善於斗爭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⑸ 初中語文課狼六百字作文


一提起狼有很多人就會反感,覺得狼是禽獸,又狡猾又可恨,常偷吃別人家的羊或兔子,報紙上常登。在許多動畫片里狼常常扮演壞的角色,使人厭惡。而我卻格外喜歡狼,雖然沒見過。
很多人說狼是冷血動物,而事實證明狼不是,有很多紀錄片是寫狼:有兩個人,一生與狼為伴,把一生都投入在狼的身上,包括所有的錢、生命……把狼從小養到大,還包了一塊很大的地,用來養狼,怕小了狼過得不舒服,錢要用完的時候,也不放棄,最終感動上天,有一個少數民族部落願意為他們提供土地。他們平時不敢靠近那群狼,但終於有一天卡瓦琮羅堤冒著生命危險接近了狼,因為這是他們一生的願望(當時狼已結成年了,首領都結婚了)當他接近狼時,所有的狼慢慢的接近他,最終卡瓦琮羅堤成功了,狼們一起舔他,和他一起玩,過了一段時間甚至還模仿他的動作……
我曾經還讀過一本書,是根據真實故事所改寫而成,就像大長今一樣。很久以前,有一對夫妻,家中有很多牲畜,還有一匹狼,又一次丈夫帶著狼出去散步,因為天太黑而迷了路, 最終還是回到了家,但狼卻丟了,一家人很焦急,於是天天出去找,終於有一天丈夫找到了狼,很開心了地狼回家,由於在很偏僻的地方,在回家的路上又遇到了不幸,碰上了一群瘦的只剩皮包骨頭的豺狼,要吃丈夫的時候,他們家養的這只狼就了他,丈夫順利的逃回了家,而狼卻在拼搏中犧牲。不管這部書是不是真的由真實故事所改寫而成,但我始終相信狼也有好的地方。
狼,希望大家讀了我這篇短文後對狼會有新的評價。

⑹ 初一語文課本下冊 課文《狼》的原文 急 !! 忘帶語文書了

一屠(tú)晚歸,擔(dàn)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xiá)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翻譯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裡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他。

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

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鑽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鑽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

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6)初中語文課文狼讀後感200擴展閱讀:

本文詞類活用

1、狼不敢[前](名詞作動詞,上前)。

2、恐前後受其[敵](名詞作動詞,攻擊)。

3、一狼[洞]其中(名詞作動詞,打洞)。

4、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名詞作狀語,「從通道」的意思)。

5、其一[犬]坐於前(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地)。

6、[苫]蔽成丘(名詞作狀語,蓋上)。

7、一[屠]晚歸(動詞作名詞,屠夫,宰殺牲畜賣肉的人)。

8、一屠[晚]歸(名詞作狀語,傍晚)。

9、[弛]擔持刀(形容詞作動詞,卸下)。

⑺ 七年級課文《狼》的翻譯

《狼》的翻譯:一個屠戶傍晚回來,擔子里的肉已經賣完了,只剩下骨頭。屠戶半路上遇到兩只狼,緊跟著(他)走了很遠。

屠戶感到害怕,就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就停止了,另一隻狼依然跟隨著他。屠戶再次扔骨頭,後得到骨頭的狼停住了,之前得到骨頭的狼又跟了上來。骨頭已沒有了,可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追趕屠夫。

屠戶感到處境危急,擔心前面後面受到狼攻擊。他往旁邊看了看發現田野中有個麥場,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裡面,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於是跑過去躲在柴草堆下,卸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著屠戶。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過了一會兒,蹲坐在那裡的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砍狼的頭,又連砍了幾刀把狼殺死了。他剛想離開,轉身看到柴草堆後面,另一隻狼在挖洞,想要從柴草堆中打洞來從後面攻擊屠戶。狼的身體已經鑽進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在後面砍掉了狼的後腿,這只狼也被殺死。他才領悟到前面的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引敵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轉眼間兩只狼都被殺死,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了笑料而已。

(7)初中語文課文狼讀後感200擴展閱讀:

《狼》這篇文章描繪了貪婪、兇狠、狡詐的狼的形象。啟示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而要像屠夫一樣勇敢斗爭、善於斗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狼》出自於《聊齋志異》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族。代表作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文中或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⑻ 初中語文狼文言文翻譯

1、有個屠戶天晚回家,擔子里的肉已經賣完了,只剩下一些骨頭。路上遇到兩只狼,緊隨著走了很遠。

2、屠戶害怕了,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屠戶又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後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又跟上來。骨頭已經扔完了,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3、屠戶很窘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看見野地里有一個打麥場,場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於是奔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著屠戶。

4、過了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似乎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劈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戶正要上路,轉到柴草堆後面一看,只見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鑽過去從背後對屠戶進行攻擊。狼的身子已經鑽進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戶從後面砍斷了狼的後腿,也把狼殺死。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

5、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砍死,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⑼ 初中語文書上有一片課文<<狼>>怎麼翻譯啊

有個屠戶天晚回家,擔子里的肉已經賣完了,只剩下一些骨頭。路上遇到兩只狼,緊隨著走了很遠。

屠戶害怕了,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屠戶又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後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又跟上來。骨頭已經扔完了,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屠戶很窘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看見野地里有一個打麥場,場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於是奔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著屠戶。

過了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似乎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劈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戶正要上路,轉到柴草堆後面一看,只見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鑽過去從背後對屠戶進行攻擊。狼的身子已經鑽進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戶從後面砍斷了狼的後腿,也把狼殺死。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砍死,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二、字詞

1.詞性活用現象:

洞:名詞用為動詞,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詞用作狀語,從隧道。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 其一犬坐於前。

2.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3.一詞多義: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將隧人以攻其後也。

敵 攻擊, 恐前後受其敵。 敵方, 蓋以誘敵。

前 前面, 恐前後受其敵。 向前, 狼不敢前。

4.虛詞的用法:

(1)之

代詞,它,指狼又數刀斃之。 助詞,的,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助詞,調整音節,不譯,久之。 助詞,位於主謂之間,不譯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2)以

介詞,把投以骨。 介詞,用以刀劈狼首。

連詞,來意將遂人以攻其後也。 連詞,用來蓋以誘敵。

( 3)「其」的含義

①恐前後受其敵。(指狼)。 ②場主積薪其中。(指打麥場)。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將隧人以攻其後也。(指屠戶)。 ③屠自後斷其股。(指狼)。

5.常用字詞:

懼:恐懼。 從:跟隨。 故:原來(一樣)。 驅;追趕。 窘:困窘。 恐:恐怕。 顧:看到。 瞑:閉眼。 暴:突然。 斃:殺死。股:大腿。 寐:睡覺。 黠:狡猾。

三、《狼》分析

《狼》選自蒲松齡《聊齋志異·狼三則》。

《狼三則》都是寫屠戶在不同情況下遇狼殺狼的故事。第一則著重表現狼的貪婪本性,第二則著重表現狼的欺詐伎倆。第三則著重表現狼的爪牙銳利,但最終卻落得個被殺死的下場,作者藉此肯定屠戶殺狼的正義行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個故事都有生動曲折的情節,各自成篇,然而又緊密相關,構成一個完整統一體,從不同側面闡發了主題思想。

本文可分三段:第一段寫兩狼追趕屠戶,屠戶時而遷就退讓,繼而被迫抵抗自衛。這一段又分為三層,從「一屠晚歸」至「綴行甚遠」,簡潔地敘述了屠戶遇狼的時間、地點和情況。一個賣肉晚歸的屠戶,在「擔中肉盡,止有剩骨」,卻又行人斷絕,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讓兩只惡狼給盯住了。草草幾筆,就勾畫出危急的處境,緊張的氣氛,實在扣人心弦,為後面描述屠戶的斗爭策略作了鋪墊。

面對意想不到的惡狼,屠戶首先是「懼」。於是採取遷就的策略,「投以骨」。屠戶最初認為,只要滿足狼的貪欲,就可脫險。至「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也似乎如他所料,使兩狼「綴行甚遠」的情況暫時有了改變,文筆十分曲折。可是照樣投骨的結果,只不過讓後狼暫時停腳,而「前狼又至」;直到骨頭投盡了,也沒有填飽餓狼的飢腸,而「並驅如故」,因此屠戶處境更加危險。這就充分暴露了狼的貪婪本性,證明了屠戶退讓遷就策略的失敗。這是第二層。

「屠大窘」,說明在危急的關頭,他產生了激烈的思想斗爭。他明白自己已面臨生死抉擇,或者被狼吃掉,或者把狼殺死。怕死是不行的,退讓是無用的,唯一的方法是:殺狼。屠戶已在事實面前吸取了教訓,開始考慮如何改變「前後受敵」的不利條件。他機敏地環顧麥場且速「奔倚」在積薪之下,放下擔子,拿起刀,利用麥場的有利地形,改變了途中兩狼並驅的局面,避免了前後受敵的處境。「狼不敢前」是屠戶敢於斗爭的初步效果,並非它們開始退讓。「眈眈相向」,說明兩狼既兇狠又狡詐,也准備變換策略,尋機殘害屠戶。這樣,雙方進入相持階段。這是第三層。

第二段分兩層。第一層,從「少時」至「又數刀斃之」。作者在描寫兩狼對屠戶「眈眈相向」之後,又變換筆法,寫一隻狼竟然自己走開,另一隻狼裝作馴良的家狗形態蹲著,然後閉著眼睛打盹,樣子十分悠閑。這是狼在屠戶持刀的情況下耍弄的新花招。文中故意不作說明,而是以細膩的筆觸刻畫狼的狡詐形象,讓人們仔細品味,加深對狼的本性的認識。這時的屠戶雖然不能猜透它們誘敵包抄然後夾擊的花招,但對於狼的兇狠狡詐有了清醒的認識,所以不受這種假象欺騙,不是釋刀自喜,而是趁機「暴起」,猝不及防地以刀劈狼首,結果了它的性命。文中狼的悠閑假象,屠戶的暴起動作,相映成趣。

第二層,屠戶殺了眼前的狼而准備趕路,又警惕地轉視積薪後,發現了另一隻正在鑽洞的狼。作者借屠戶的銳利的眼睛,點出狼「隧入以攻其後」的企圖,揭露其「身已半入,止露尻尾」那種弄巧成拙的丑態,次「亦斃之」作了痛快的結束。行文至此,才以畫龍點睛之筆點出屠戶「方悟前狼之假寐,蓋以誘敵」的道理,與上層緊相呼應。這使屠戶也使讀者領悟到:只知狼兇狠的特性,不了解狼的欺詐一面,那就要受騙上當;只看到眼前的狼,卻不注意暗藏的狼,滿足於一時的勝利,到頭來還會遭到失敗。

第三段,是作者詼諧風趣的議論。作者指出狼的狡黠,而嘲笑其頃刻而斃的結局,也間接贊揚了屠戶的勇敢機智,餘味無窮。

蒲松齡是同情人民疾苦,憎惡貪官污吏的作家,在《聊齋志異》另一篇故事《夢狼》中,把貪官寫成牙齒的老虎,把衙役寫成吃人血肉的狼;它們大吃大嚼,造成「白骨如山」的慘象。作者「竊嘆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夢狼》),認為他們「可誅」「可恨」(《王大》)。《狼三則》形象地揭露狼的吃人本質,兇狠狡詐的特性,表現了對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縮,只能勇敢機智地把它們殺死的主題思想。本則所寫屠戶遇狼,始而遷就退讓,幾乎被吃,繼而奮起殺狼,使自己轉危為安的生動曲折過程,更是突出了這一主題。《狼三則》的故事是富有深意的,可以說是對《夢狼》的補充,實際上寄寓了作者鞭撻貪官污吏的思想。今天我們重讀這個故事,可以悟出一個正確的道理,對付野獸必須如此,對付現實生活中階級敵人也必須如此。要敢於斗爭,又要善於斗爭,以奪取勝利。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課文狼讀後感200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