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急求所有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的資料
意象和意境--意象: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失去,或是藉助客觀物象表現出來的內主觀情意。意境:文學容作品所描繪的生活情景(自然景色)與作者強烈真摯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起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包括情和景兩種因素。
⑵ 初中語文的所有古詩以及賞析
工作量很大。
沒有。
謝謝
⑶ 初中語文古詩賞析全部!!
要求太高 無法滿足 建議買書!
⑷ 初中語文古詩賞析
一.導入: 讀詩,如同在傾聽古人吟唱情感之歌。正是有了這一顆顆情感的種子,詩人的筆下才會盛開出一朵朵絢麗的詩詞之花。我們在鑒賞詩歌時,只有把握住了這首詩的情感坐標,才算真正貼近了詩的靈魂,才能走入這首詩所構築的美學殿堂。 二.教學流程: 1. 詩歌中常見的思想情感: (古人也說,「詩言志」、「詩言情」。在我們初中階段所接觸過的古典詩詞中,哪些情感主題是詩歌中最為常見的呢?) ①思鄉懷人:「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②長亭送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情深意長的勉勵),「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依依不捨的留戀) ③建功立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④寄情自然:「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⑤憂國傷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些也正是古往今來人類所共有的情感體驗,它們曾孕育出無數燴炙人口的佳句。) 2.「披文以入情」——揣摩詩歌中的情感 (詩人將自己的內心情感化為一個個凝練的詞句,那麼我們面對一首詩的時候又如何做到「披文以入情」——通過這些語句去把握住詩歌內在的情感脈絡呢?) ①知作者,明主題 (每個詩人由於人生經歷與情感體驗的不同,他們的詩歌往往也呈現出不同的風格。中考常考的均是一些名家詩作,因此如果能了解這些詩人寫作的主要風格,那麼在賞析時就能居高臨下地分析了。) 辛棄疾:愛國詞人,報效國家、收復失地的壯志豪情,報國無門的悲憤(「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陶淵明:嚮往田園歸隱之樂 (對作者的風格有初步的了解,能給我們帶來一定方便,但這里有一點要強調的是,所謂風格是指詩人寫作的主調,並非沒有例外,比如婉約詞人李清照同樣也寫出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豪壯詩篇。因此,在詩歌賞析中要視情況靈活運用。) ②看提示,定基調 (提示從何而來?就是詩中的標題、背景提示、注釋等,這常常會給我們理解詩詞情感以重要提示。) 練習: 《春夜喜雨》(能從中找到感情的批示嗎?)——「喜」字,已暗示了詩人對春雨到來的欣喜、贊嘆之情。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注釋】①泊:停船靠岸 ②瓜洲:在現在江蘇省長江北岸,揚州市南面。 ③京口:在長江南岸,屬現在的江蘇省鎮江市。 ④鍾山:現在南京市的紫金山,詩人的家園所在地。 詩歌第二句「鍾山只隔數重山」抒寫了詩人當時怎樣的內心感受?(故園雖近卻難以歸鄉的無奈、惆悵之情) ③品語句,悟感情 (前面兩點還只是把握情感的輔助手段,體會詩中情感更重要的還是應從詩句本身出發,細加品味。) 練習: 鷓鴣天 晏幾道 十里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這首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最後兩句: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回去的日期。一個「豈」字一個「奈」字就表達了作者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感慨與無奈。 ——抓住文中直抒胸臆的關鍵詞句來把握詩歌的情感主題。 (古人作詩往往又追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的含蓄美,詩人之情常常是「藏於山,隱於水」。除了直抒胸臆外,詩人通常還會用怎樣的方式去傳達情感?——化景物為情思,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我們做題時就要仔細去品味詩中之景所包含著的情感。) 練習: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詩中傳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從哪些詞中可見? (愁:對美好春光消逝的感傷。「雨疏風驟」「綠肥紅瘦」——細雨、落花都是古典詩語中傳達傷春之情的兩個常用意象。) 在古詩詞中,還有很多景象身上都含有固定的情感內涵。比如說送別詩中,就常出現哪種景物?(柳:「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柳就含有惜別之情)大家還能想到哪些景物身上也這樣的特點?(月、雁、梅……) ——把握詩歌中常見意象及其所定的情感內涵,有利於解題。 4.入情以會意 (把握住了詩歌的情感坐標,也有助於我們賞析詩歌的用詞之妙、意境之遠。) (1)字詞賞析 練習: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前人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見」字用得非常精妙,換成「望」字就沒有這種效果。請你說說為什麼。 答案示例:因為 「見」字生動地描繪出了作者在東籬下採菊時的悠閑。山景自然地展現在詩人眼前,不是有意去「望」,而是無意所「見」。更好地傳達出詩人超然於塵雜之外,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恬適之情。 (答題要點:既要通過聯想展示詩中場景,從字義、修辭等角度去分析字詞的表達效果;還應聯系詩中的情感意蘊去品味。) (2)體會意境 (是否真正理解了詩文的意境,改寫詩文是一種有效的訓練與檢查手段。意境的營造必定是以某種情感為基調為底色,方顯靈動之美。所以我們在改寫時,不能簡單地翻譯,而應在不偏離原文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像,行文中也應滲透進詩中的情感。) 練習: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請展開想像,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的畫面。 答案示例: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因焦慮憂愁而不停地撓頭嘆息。老人昔日的滿頭青絲如今已紛紛斷落,已短得無法再梳髻插簪了。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