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六年級六單元寫詩

六年級六單元寫詩

發布時間:2020-12-23 20:59:34

六年級第六單元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

詩歌欣賞是一種藝術審美活動。詩歌欣賞要具備如下的知識:

1.如何品詩。人們常把欣賞詩歌叫「品詩」。所謂「品」,第一是要細心地認真地思考和回味;第二是要凝神定情,在一個安靜的環境和比較穩定的情緒下進行欣賞活動;第三是要展開想像、聯想的翅膀,從自身的文化知識和經驗中尋找與詩歌意念相對應的形象感受;第四是用必要的重復來加深對詩情詩意的把握。
2.讀詩入意境。欣賞詩歌還要「讀」。詩歌具有節奏,韻律,不讀只看,是無法細致深入地領略這種美感的。反復認真地讀詩,詩中那種情感的慷慨激昂和音調的鏗鏘有力、節奏的明快活潑,或者情調的纏綿悱側、言語的呢呢喃喃、節拍的波浪起伏,就會十分自然地融匯在一起,使你為之所感動。
3.提高欣賞情趣。當然,詩歌欣賞同其他藝術欣賞活動一樣,也有一個情趣、格調、標準的問題。一方面要努力培養健康的欣賞情趣,確立較高的欣賞標准,另一方面要選擇適當的詩歌作為欣賞對象。對於情趣和格調過於低下庸俗的詩歌,應該有分析、剔除,批判的能力。

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小兒子,從小就才華出眾,很受到父親的疼愛。曹操死後,他的哥哥曹丕當上了魏國的皇帝。曹丕是一個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擔心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來,要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以證明他寫詩的才華。如果他寫不出,就等於是在欺騙皇上,要把他處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傷心又憤怒。他強忍著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著想著……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內作了一首詩,當場念出來: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成 道
詩人白居易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學問,到處向人請教,但仍不能滿足他強烈的求知慾。
有一天地聽說有一位得道的禪師,學問非常高深。於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見,好不容易見到了禪師,便虛心地問:「師父,請告訴我如何才能得道?」禪師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不解地說:「這連三歲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說是道呢?」禪師回答:「三歲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難奉行啊!」

李白讀書的故事

李白是我國唐代偉大的詩人,但他小時候讀書卻不怎麼刻苦,甚至有些貪玩,有一天他到一條小河邊去玩,看見一個老太婆在磨一根鐵棒,就上去好奇地問:「老奶奶,你為什麼磨鐵棒?」老太太告訴他是在磨針。李白說:「那麼粗的鐵棒怎麼能磨成針呢?」老人說:「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針」。李白深有感悟,從此刻苦讀書,成為一代「詩仙」。

⑵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寫詩

風景的 樓主 我有感恩的 綠葉在林中吟唱,

譜寫著一曲曲感恩的樂章,

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

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盪,

繪畫著一幅幅感人的畫像,

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

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

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

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芬芳!

學會感恩――感激我的父母,

因為他們給了我寶貴的生命。

母親的皺紋深了,卻滋潤了我青春的臉龐,

父親的手粗了,卻使我變得更加堅強,

母親的眼睛花了,卻把明亮的雙眸給了我,

父親的腰彎了,卻給了我挺直的脊樑。

父母沒有給我們榮華富貴,

但賜予了生命和土壤。

父母沒有讓我們坐享其成,

但給予了勇氣和信仰。

無論你們多麼的貧窮,

在我們的眼裡,卻最富康;

無論你們多麼的平凡,

在我們的心裡,卻勝過世上任何的偶像!

如果說母愛是一頁小船,

載著我們從少年走向成熟;

那麼父愛就是一片海洋,

給了我們一個幸福的港灣。

如果母親的真情,

點燃了我們心中的希望;

那麼父親的厚愛,

將是鼓起我們遠航的風帆。

學會感恩――感激我們的老師,

因為老師豐富了我們知識的營養,

給了我們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

是老師告訴我們遇到困難時,

不要輕言放棄和頹喪!

是老師給了我們照亮人生的燈塔,

給了我們在人生大海上拼搏的船槳。

您用知識的甘露,澆開了我們理想的花朵;

您用心靈的清泉,潤育著我們青春的夢想。

我們還要感恩於朋友,

因為真正的朋友,

讓你永遠有一種堅實的臂膀,

他們不僅願意和你甘甜同嘗,

而且能夠和你把苦難擔當,

攜手拼搏、並肩起航。

我們還應當感恩多彩的生活和大自然,

因為生活讓我們不斷走向成熟,

因為大自然讓我們沐浴著雨露陽光。

生活中所有的挫折磨難,

更因為它們而具有了滄桑!

生命中所有的快樂幸福,

也因為它們而洋溢著芬芳!

學會感恩,

感恩讓我們的價值坐標更為寬廣;

學會感恩,

感恩讓我們的生活處處充滿光芒;

學會感恩,

感恩會讓我們的青春更加昂揚!

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走向祖國的四面八方!

⑶ 六年級第六單元關於詩歌的材料

蘭陵王·柳 ·周邦彥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度。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凄惻,恨堆積!慚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

【賞析一】

此詞寫於作者最後一次出京時。詞中托柳起興,抒寫了傷離別恨之情和身世飄零的喟嘆。詞寫欲留不得,非去不可,以柳發端,以行為愁,回想落淚,極回環往復之致,具沉鬱頓挫的風格。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寫的是作者此離開京華時在隋堤上所見的柳色。所謂「柳陰直」,極類繪畫中的透視畫面:時當正午,日懸中天,柳樹的陰影不偏不倚直鋪在地上,而長堤之上,柳樹成行,柳陰沿長堤伸展開來,劃出一道直線。「煙里絲絲草碧」轉而寫柳絲:新生的柳枝細長柔嫩,象絲一樣;它們彷彿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飄拂著以顯示它們的美,而柳絲的碧色透過春天的煙靄看去,更有一種朦朧的美。

這樣的柳色已不止見了一次,那是為別人送行時看到的。

「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為汴河是隋朝開的,所以稱隋堤。「行色」,行人出發前的景象。柳「拂水飄綿」如送行色。這四個字錘煉得十分精工,生動地摹畫出柳樹依依惜別的情態。那時詞人登上高堤眺望故鄉,別人的回歸觸動了自己的鄉情。

這個厭倦了京城生活的客子的凄惘與憂愁有誰能理解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飄綿表示惜別之情,並沒有顧到送行的京華倦客。

接著,將思緒又引回到柳樹上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古時驛路上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別的地方。詞人設想,在長亭路上,年復一年,送別時折斷的柳條恐怕要超過千尺了。這幾句表面看來是愛惜柳樹,而深層的涵義卻是感嘆人間離別的頻繁。

「尋」是尋思、追憶、回想的意思。「蹤跡」指往事而言。當船將開未開之際,詞人忙著和人告別,不得閑靜。而這時船已啟程,周圍靜了下來,自己的心也閑下來了,就很自然地要回憶京華的往事。「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意思是:想當初在寒食節前的一個晚上,情人為他送別。在送別的宴席上燈燭閃爍,伴著哀傷的樂曲飲酒。這里的「又」字是說從那次的離別宴會以後詞人已不止一次的回憶,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到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寫明那次餞別的時間。寒食節在清明前一天,舊時風俗,寒食這天禁火,節後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歲月匆匆之感。

「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這四句是作者自己從船上回望岸邊的所見所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風順船疾,行人本應高興,詞里卻用一「愁」字,這是因為有人讓他留戀著。回頭望去,那人已若遠在天邊,只見一個難辨的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著無限的悵惘與凄惋。

第二疊寫乍別之際,第三疊寫漸遠以後。「凄惻,恨堆積!」「恨」在這里是遺憾的意思。船行愈遠,遺憾愈重,一層一層堆積在心上難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從詞開頭的「柳陰直」看來,啟程在中午,而這時已到傍晚。「漸」字也表明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不是剛剛分別時的情形了。這時望中之人早已不見,所見只有沿途風光。大小有小口旁通叫浦,別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裡水波迴旋。「津堠」是渡口附近的守望所。因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裡。景物與詞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陽冉冉西下,春色一望無邊,空闊的背景越發襯出自身的孤單。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月榭之中,露橋之上,度過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宛如夢境似的,一一浮現在眼前。想到這里,不知不覺滴下了淚水。「暗滴」是背著人獨自滴淚,自己的心事和感情無法使旁人理解,也不願讓旁人知道,只好暗自悲傷。

此詞在構思和章法布局上頗具匠心。全詞由實入虛,實虛不斷轉換。開篇景起,由堤上柳引出對往昔送別的回憶和久離京師的身世之感,又由回憶和久客淹留之感折回到目前的離席;由離席再生發開拓出去,預為行者設想別後愁思,又由預為行者設想為歸入現實中自己的別後之思;最後,又由現實引發出對昔日相聚時的回憶。未別之時,回憶離別之苦;己別之後,則又回憶相聚時的歡樂,而詩人的久客淹留之感,傷離恨別之情,完全在這種迴旋往復的描敘中展示出來。

【賞析二】

自從清代周濟《宋四家詞選》說這首詞是「客中送客」以來,注家多采其說,認為是一首送別詞。胡雲翼先生《宋詞選》更進而認為是「借送別來表達自己『京華倦客』的抑鬱心情。」把它解釋為送別詞固然不是講不通,但畢竟不算十分貼切。在我看來,這首詞是周邦彥寫自己離開京華時的心情。此時他已倦遊京華,卻還留戀著那裡的情人,回想和她來往的舊事,戀戀不舍地乘船離去。宋張端義《貴耳集》說周邦彥和名妓李師師相好,得罪了宋徽宗,被押出都門。李師師置酒送別時,周邦彥寫了這首詞。王國維在《清真先生遺事》中已辨明其妄。但是這個傳說至少可以說明,在宋代,人們是把它理解為周邦彥離開京華時所作。那段風流故事當然不可信,但這樣的理解恐怕是不差的。

這首詞的題目是「柳」,內容卻不是詠柳,而是傷別。古代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所以詩詞里常用柳來渲染別情。隋無名氏的《送別》:「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便是人們熟悉的一個例子。周邦彥這首詞也是這樣,它一上來就寫柳陰、寫柳絲、寫柳絮、寫柳條,先將離愁別緒借著柳樹渲染了一番。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這個「直」字不妨從兩方面體會。時當正午,日懸中天,柳樹的陰影不偏不倚直鋪在地上,此其一。長堤之上,柳樹成行,柳陰沿長堤伸展開來,劃出一道直線,此其二。「柳陰直」三字有一種類似繪畫中透視的效果。「煙里絲絲弄碧」轉而寫柳絲。新生的柳枝細長柔嫩,像絲一樣。它們彷彿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飄拂著以顯示自己的美。柳絲的碧色透過春天的煙靄看去,更有一種朦朧的美。

以上寫的是自己這次離開京華時在隋堤上所見的柳色。但這樣的柳色已不止見了一次,那是為別人送行時看到的:「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為汴河是隋朝開的,所以稱隋堤。「行色」,行人出發前的景象。誰送行色呢?柳。怎樣送行色呢?「拂水飄綿。」這四個字錘煉得十分精工,生動地摹畫出柳樹依依惜別的情態。那時詞人登上高堤眺望故鄉,別人的回歸觸動了自己的鄉情。這個厭倦了京華生活的客子的悵惘與憂愁有誰能理解呢:「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飄綿表示惜別之情,並沒有顧到送行的京華倦客。其實,那欲歸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凄呢!

接著,詞人撇開自己,將思緒又引回到柳樹上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古時驛路上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別的地方。詞人設想,在長亭路上,年復一年,送別時折斷的柳條恐怕要超過千尺了。這幾句表面看來是愛惜柳樹,而深層的涵義卻是感嘆人間離別的頻繁。情深意摯,耐人尋味。

上片借隋堤柳烘託了離別的氣氛,中片便抒寫自己的別情。「閑尋舊蹤跡」這一句讀時容易忽略。那「尋」字,我看並不是在隋堤上走來走去地尋找。「蹤跡」,也不是自己到過的地方。「尋」是尋思、追憶、回想的意思。「蹤跡」指往事而言。「閑尋舊蹤跡」,就是追憶往事的意思。為什麼說「閑」呢?當船將開未開之際,詞人忙著和人告別,不得閑靜。這時船已啟程,周圍靜了下來,自己的心也閑下來了,就很自然地要回憶京華的往事。這就是「閑尋」二字的意味。我們也會有類似的經驗,親友到月台上送別,火車開動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動和熱鬧。等車開動以後,坐在車上靜下心來,便去回想親友的音容乃至別前的一些生活細節。這就是「閑尋舊蹤跡」。那麼,此時周邦彥想起了什麼呢?「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有的注釋說這是寫眼前的送別,恐不妥。眼前如是「燈照離席」,已到夜晚,後面又說「斜陽冉冉」,時間如何接得上?所以我認為這是船開以後尋思舊事。在寒食節前的一個晚上,情人為他送別。在送別的宴席上燈燭閃爍,伴著哀傷的樂曲飲酒。此情此景真是難以忘懷啊!這里的「又」字告訴我們,從那次的離別宴會以後詞人已不止一次地回憶,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寫明那次餞別的時間,寒食節在清明前一天,舊時風俗,寒食這天禁火,節後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歲月匆匆之感。歲月匆匆,別期已至了。

「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周濟《宋四家詞選》曰:「一愁字代行者設想。」他認定作者是送行的人,所以只好作這樣曲折的解釋。但細細體會,這四句很有實感,不像設想之辭,應當是作者自己從船上回望岸邊的所見所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風順船疾,行人本應高興,詞里卻用一「愁」字,這是因為有人讓他留戀著。回頭望去,那人已若遠在天邊,只見一個難辨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著無限的悵惘與凄惋。

中片寫乍別之際,下片寫漸遠以後。這兩片的時間是連續的,感情卻又有波瀾。「凄惻,恨堆積!」「恨」在這里是遺憾的意思。船行愈遠,遺憾愈重,一層一層堆積在心上難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從詞開頭的「柳陰直」看來,啟程在中午,而這時已到傍晚。「漸」字也表明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不是剛剛分別時的情形了。這時望中之人早已不見,所見只有沿途風光。大水有小口旁通叫浦,別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裡水波迴旋。「津堠」是渡口附近的守望所。因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裡。景物與詞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陽冉冉西下,春色一望無邊,空闊的背景越發襯出自身的孤單。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月榭之中,露橋之上,度過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宛如夢境似的,一一浮現在眼前。。想到這里,不知不覺滴下了淚水。「暗滴」是背著人獨自滴淚,自己的心事和感情無法使旁人理解,也不願讓旁人知道,只好暗息悲傷。

統觀全詞,縈回曲折,似淺實深,有吐不盡的心事流盪其中。無論景語、情語,都很耐人尋味。

⑷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自己寫詩

祖國好!
你的美麗壯闊
讓我感到驕傲
祖國啊,祖國!
您的五千年的文化歷回史:
長城,
蜿蜒起伏,猶如一條卧答龍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黃河,
因為她得磅礴,
因為她得壯闊
又使中華人民的又一個自豪!
滿意嗎,我就是這么寫的

⑸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編一首詩歌

媽媽 我愛您
媽媽 我愛您
愛您慈祥的笑容
愛您偉岸的身軀
是您 讓我呼吸到世上清新的空氣
是您 讓我感受到人間溫暖的情意
媽媽 我愛您
愛您粗糙的雙手
愛您關心的話語
是您讓我看到美麗的風景
是您讓我聽到悠揚的歌曲
媽媽 我愛您
愛您所有的氣息1457|評論(94)
推薦答案檢舉|2010-12-08 18:00一、第十首,餘光中的《等你, 在雨中》: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蟬聲沉落, 蛙聲升起
一池的紅蓮如紅焰, 在雨中
你來不來都一樣, 竟感覺
每朵蓮都像你
尤其隔著黃昏, 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恆, 剎那, 剎那, 永恆
等你, 在時間之外在時間之內,
等你, 在剎那, 在永恆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裡, 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 我會說, 小情人
諾, 這只手應該采蓮, 在吳宮
這只手應該
搖一柄桂漿, 在木蘭舟中
一顆星懸在科學館的飛檐
耳墜子一般的懸著
瑞士表說都七點了 忽然你走來
步雨後的紅蓮, 翩翩, 你走來
像一首小令
從一則愛情的典故里你走來
從姜白石的詞里, 有韻地, 你走來
看過好多關於這首詩的評論,印象最深的是一篇關於科學館和瑞士表那闋如何精彩的文字,說是古典與現代結合雲雲,不過,個人認為,這兩個意象的出現也許就是這首詩唯一的敗筆,西裝和瓜皮帽的搭配讓人看著怎麼也不舒服。
二、第九首 ,林徽音的《笑》: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邊渾圓的漩渦。
艷麗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貝齒的閃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風的輕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發,
散亂的挨著她耳朵。
輕軟如同花影,
癢癢的甜蜜
涌進了你的心窩。
那是笑——詩的笑,畫的笑:
雲的留痕,浪的柔波。
據說徐志摩就是因為愛慕這位才女才開始寫詩的,不過,林徽音最後卻選擇了梁思成,後來很多人知道這個名字也是因為這個典故。我想,一個能寫出這樣作品的名字是不需要藉助典故來記憶的。
三、第八首,廢名的《星》:
滿天的星,
顆顆說是永遠的春花。
東牆上海棠花影,
簇簇說是永遠的秋月。
清晨醒來是冬夜夢中的事了。
昨夜夜半的星,
清潔真如明麗的網,
疏而不失,
春花秋月也都是的,
子非魚安知魚。
馮文柄把他酷愛的老莊融入詩中,作品中到處流淌著思想。那些所謂的哲理詩和他相比,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
四、第七首,卞之琳的《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在所有以斷章為題的作品中,這個是最有名的了。不過,很多權威評論家的解釋卻是作者本人不能苟同的。
五、第六首,鄭愁予的《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蟄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也許這個錯誤不只是對窗內人說的,對過客來說也一樣,因為窗內人等的並不是他。鄭愁予的詩很多都值得閱讀,尤其是《情婦》。
六、第五首,聞一多的《死水》: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
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
鐵罐上綉出幾瓣桃花;
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
黴菌給他蒸出些雲霞。
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
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麼一溝絕望的死水,
也就誇得上幾分鮮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
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
也只有這樣性格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
七、第四首,馮至的《蛇》:
我的寂寞是一條長蛇,
冰冷地沒有言語---
姑娘,你萬一夢到它時,
千萬啊,莫要悚懼!
它是我忠誠的侶伴,
心裡害著熱烈的鄉思:
它在想著那茂密的草原,
---
你頭上的,濃郁的烏絲。
它月光一般輕輕地,
從你那兒潛潛走過;
為我把你的夢境銜了來,
像一隻緋紅的花朵。
馮至被魯迅稱為「中國最為傑出的抒情詩人,也只有他能寫出這樣作品。他的《南方的夜》也好到讓人無話可說。
八、第三首,何其芳的《預言》:
這一個心跳的日子終於來臨。
你夜的嘆息似的漸近的足音
我聽得清不是林葉和夜風的私語,
麋鹿馳過苔徑細碎的蹄聲。
告訴我,用你銀鈴的歌聲告訴我
你是不是預言中的年輕的神?
你一定來自溫郁的南方,
告訴我那兒的月色,那兒的日光,
告訴我春風是怎樣吹開百花,
燕子是怎樣痴戀著綠楊。
我將合眼睡在你如夢的歌聲里,
那溫暖我似乎記得,又似乎遺忘。
請停下,停下你疲倦的奔波,
進來,這兒有虎皮的褥你坐,
讓我燒起每一個秋天拾來的落葉,
聽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聲將火光一樣沉鬱又高揚,
火光一樣將我的一生訴說。
不要前行,前面是無邊的森林,
古老的樹現著野獸身上的斑文,
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樣交纏著,
密葉里漏不下一顆星星。
你將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當你聽到第一步空寥的回聲。
一定要走嗎,請等我與你同行,
我的足知道每條平安的路徑,
我可以不停地唱著忘倦的歌,
再給你,再給你手的溫存。
當夜的濃黑遮斷了我們,
你可以轉眼地望著我的眼睛。
我激動的歌聲你竟不聽,
你的足竟不為我的顫抖暫停,
像靜穆的微風飄過這黃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驕傲的足音……
呵,你終於如預言所說的無語而來
無語而去了嗎,年輕的神?
語言華麗的極限是什麼?這個就是。當然還有他的《夢歌》、《花環》。
九、第二首,戴望舒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行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消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開新詩節律之先河,也是新詩中的第一經典之作。他的作品,好的很多,有興趣找來看看吧。
十、第一首,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寫詩

春天到來了,我是一陣綠色的風,吹自綠了小草,吹綠了森林;

夏天到了,我是一陣清涼的風,吹涼了人們,吹熟了西瓜;

秋天到了,我是一陣豐收的風,吹紅了楓葉,吹黃了田野;

冬天到了,我是一陣雪白的風,吹白了小草,吹白了森林;

過年了! 我是一陣歡樂的風,吹遍了世界!

⑺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詩歌怎麼寫 250字左右

我是忙碌的

我是忙碌的,
我是忙碌的,

我忙於搖醒火把,
我忙於雕塑自回己,
我忙於活動行進的鼓鈸,答
我忙於吹響迎春的蘆笛,
我忙於拍發幸福的預報,
我忙於采訪真理的消息,
我忙於招生命的樹移植於戰斗的叢林,
我忙於把發酵的血釀成愛的汁液。

直到有一天我死去,
象尾色睡眠於微笑的池沼,
我才會熄燈休息,
我,才有一個美好的完成,
如一冊詩集;
而那覆蓋我的大地,
就是那詩集的封皮。

我是忙碌的,
我是忙碌的。

⑻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寫詩

一個寒冷的冬夜,
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
靜靜的離開了人間。
宛如一片融化的積雪專,
無聲地屬消逝在地面。

呵,童年——
那紅腦袋的小火柴,
一根又一根,
帶來了多少溫暖和快樂。
多少個冬天的夜晚,
她在冰冷的街頭徘徊。
如果能夠生活在她那個年代,
我一定跑到她的面前,
把她的火柴全部買下,
然後統統點燃,
把她小小的心靈,
烘烤得大大的溫暖。

可今夜,小妹妹,
為何遲遲不見你的身影?
你是在天堂么,
那裡可有火柴的溫暖?

⑼ 六年級第六單元作文(自己寫詩)

母愛

母愛就象一首田園詩,幽遠純凈,和雅清淡;

母愛就是一幅山水畫,洗去鉛華雕飾,留下清新自然;

母愛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轉悠揚,輕吟淺唱;

母愛就是一陣和煦的風,吹去朔雪紛飛,帶來春光無限。

⑽ 急需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寫詩的作文

學會感恩――感激我的父母,
因為他們給了我寶貴的生命。
母親的皺紋深了,卻滋潤了我青春的臉龐,
父親的手粗了,卻使我變得更加堅強,
母親的眼睛花了,卻把明亮的雙眸給了我,
父親的腰彎了,卻給了我挺直的脊樑。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六單元寫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