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中語文課程目標系統是怎樣構成的博客
1、行為取向性目標:行為取向的課程目標是期待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它具有導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勵功能與評價功能。行為目標具體、明確,便於操作、評價,對於學習以訓練知識、技能為主的課程內容較為適合。行為目標取向的課程目標理論主要有泰勒的課程目標理論和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
2、生成性課程目標:生成性目標不是由外部事先規定的目標,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隨著教育過程的展開而自然生成的目標,它關注的是學習活動的過程,而不是像行為目標那樣重視結果。考慮學生的興趣、能力差異,強調目標的適應性、生成性。
3、表現性課程目標:表現性目標,指在教育情境的種種遭遇中每一個學生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關注學生的創造精神、批判思維,適合以學生活動為主的課程安排。
註:課程結構是課程目標轉化為教育成果的紐帶,是課程實施活動順利開展的依據。課程結構的研究是課程論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也是內容相當豐富的部分。
(1)高中語文教師專業成長規劃博客擴展閱讀:
課程目標的相關介紹:
課程目標規定了某一教育階段的學生通過課程學習以後,在發展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期望實現的程度,它是確定課程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說,所有教育目的都要以課程為中介才能實現。
事實上,課程本身就可以被理解為是使學生達到教育目的的手段。所以說,課程目標是指導整個課程編制過程最為關鍵的准則。確定課程目標,首先要明確課程與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銜接關系,以便確保這些要求在課程中得到體現;
其次要在對學生的特點、社會的需求、學科的發展等各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確定行之有效的課程目標。課程目標有助於澄清課程編制者的意圖,使各門課程不僅注意到學科的邏輯體系,而且還關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以及課程內容與社會需求的關系。
『貳』 高中語文試卷分析
你是哪兒的?這是我們這兒的。
語文科高二年級試題抽樣分析
2010年11月13日
第四題
(一)典型錯例
該題平均得分約16分
13題平均得分7分。(1)采分點為「固」「而」「見」以及對最後一句話的理解。「固」大部分同學能譯成「本來」,但個別同學譯成「固然」。「而」有些同學沒譯成轉折關系或沒有翻譯。「見」大部分同學未譯成「被」。最後一句話大部分同學語意弄反了。得分在2~3分。
(2)采分點為「固」「一」「齊」。「固」大部分同學翻譯正確,但有個別同學譯成了「才」「所以」,還有一部分同學未把「一」「齊」看成意動詞。得分在2.5分。
(3)采分點為「重」「殆」,文從句順為1分。「重」可譯為「慎重」「不輕易」「重視」。但很多學生譯為「施重刑」,部分同學把「不輕易」寫成「不輕意」。得分在2分。
14題平均得分5分。(1)多數同學能答出「比喻手法」,僅有個別同學能答出「比興手法」,多數同學分析也比較恰當,能點出「屈原的怨恨深重」。得分在3分。
(2)這個題學生答的和答案有點出入,多數學生的答題模式是先答出畫面,再答出手法,然後答詩人的感情,這樣的就給了3分,多數得分在2~3分。屈原形象和語言的特點,幾乎沒有學生提到,所以得滿分的很少。
15題得分在4~5分。錯在把「衰」寫成「哀」,「祚」寫成「 」,「偃」寫成「揠」,「而」寫成「則」,「舉世」寫成「世人」,「變」寫成「辯」。
(二)應對措施
1、文言文翻譯需要強化訓練,注意采分點,盡量直譯。
2、詩歌鑒賞注意多指導答題方法,答題步驟。
3、默寫重在准確、多強調動筆。
第五題
(一)典型錯例
16題①博客是……的群人。②博客是……的網路載體。③漏掉「以網路為載體」這一重要信息。
④很多同學沒概括博客特點。
17題①友情是大地上流淌的小河,清清的,充滿大地的生機。
②友情是大地上發芽的小草,青青的,充滿春天的氣息。③友情是一盞明燈,它為我們的人生之路照亮,使我們的內心充滿光明。
18題②改為「望評析」「望賜教」「望批改」「望略讀」「望細讀」等。
③改為「偏好」「習慣」「吟詩之雅趣」「情趣」。④改為「望你給斧正」「自己不能訂正」等。
(二)錯因分析
16題①重要信息概括不全面。原文材料有兩項主要內容,一是「博客」的定義,二是「博客」的特徵。很多同學只概括了「博客」的定義,而沒有概括「博客」的特徵。
②有的同學沒有讀懂材料,平時沒有接觸過博客,所以答題時認為「博客」是一群人或一種工具。
③組織答案時出現病句。
17題,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很多同學只從表面上模仿例句,為打比喻而打比喻,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之間沒有什麼相似點或者對相似點闡述得不明白、不清楚。比如錯例①②,這種情況得分很低。仿寫句子既要考慮內容,又要考慮句式,很多同學仿寫的句子在句式方面與例句差別很大,如錯例③。
18題②以上各改法與下面表達內容(賜教、評析)重復,或與原意表達相悖,或過分地表達意願(略讀、細讀、瀏覽)。③這幾種改法不能較好地表達興趣、愛好之意,詞語感情色彩不太恰當。④「望你給斧正」完全把句意改變,而不是在句意不變地情況下修改字詞,「訂正」意思不對。
(三)應對措施
16題①掌握概括材料的方法。如:分清層次、抽取關鍵詞。
②加強概括材料題型訓練。
③在閱讀時有意識地培養概括信息的能力,提高理解能力。
17題,平時閱讀遇到比較復雜的比喻句時,要留心,要品味,注意作者是怎樣闡述的。做比喻型仿寫題時,不僅要運用發散思維和形象思維,還要動腦思考一下本體和喻體之間有什麼相似點。
18題,前提是不改變句子的句意,不能隨意更改表述角度。學生平時養成字斟句酌的習慣,注意應用文體常用表達方式、表述詞語,品讀語意的內在意思,自己寫作中就應養成正確、恰當的表達習慣。
第六題
(一)典型錯例
現代文平均得分9分左右,其中19題和21題較差。
19題錯例:①含義是畫家在作畫時痛苦的內心世界以及渴望隨心所欲作畫的強烈慾望。
②沼澤使人陷入的力量或藝術家為掙脫痛苦而爆發出來的力量。
③泥土畫得很精細,在黃色沼澤上的景物產生了恍惚的悲壯激情。
21題錯例:以沼澤地為線索貫穿全文,表達了對老畫家精神的崇敬。
(二)錯因分析
19題:①學生作答原文意識不強,不能結合文本尋找答案。
②缺乏概括能力與意識,未能根據文本予以信息整合。
20題和21題分別考查的是現代文的表達技巧,其中20題是「人物形象的作用」,21題是「標題的含意與作用」,從答案來看學生對相關技巧的術語缺乏了解,答題時也未從本義與比喻義出發。
22題,①學生答案分點作答意識不強;
②內容要點不夠全面,只涉及一個方面。
(三)應對措施
(1)加強現代文技巧的模式訓練,讓學生明確作答方向;
(2)培養學生現代文閱讀的三種意識:原文意識、分點意識和整合意識。
第七題 作文
(一)典型錯例
1、審題立意:「機遇可能只敲一次門,而誘惑總按著門鈴不放。」感悟:在人的一生中機遇很少,稍縱即逝,誘惑卻隨時隨地追隨著你,因此,要想有精彩的人生,就要抓住機遇、抵制住誘惑。另外,就句意而言,更強調誘惑對人的干擾和影響,寫抵制誘惑比寫抓住機遇更合題。
2、論證:「抓住機遇,抵制誘惑」,看起來好說,實際上想把二者的關系辯證地分析並不容易。容易把二者並列:既要抓住機遇,又要抵制誘惑,才能成功。這樣很多同學的作文前半部分寫抓住機遇的重要性,後半部分寫抵禦誘惑的重要性。包含道理:機遇來臨時,抵禦住誘惑,才能更好地抓住機遇;能抵禦住誘惑,容易抓住機遇,否則即使有機遇也抓不住。
3、事例:單方面論述機遇誘惑的事例很多,但能將二者統一起來的事例偏少。正面事例有:袁隆平、居里夫人、劉翔、錢學森、文天祥等,反面事例有:馬加爵、文強等。而有些事例只能證明一方面:比爾•蓋茨、劉邦、項羽、唐僧等。至於朱自清、司馬遷、屈原、蘇試、陶淵明等事例欠妥。
(二)應對措施
1、審題立意再細密一些,分析清楚題目的內含和本質。
2、多閱讀、多思考,體悟生活中的道理。
3、多積累材料,只有材料充分,才能細中選優,優中選精,准確論證論點。
『叄』 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呢 博客
摘要:在一定的教學時間內體現出來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效率就是教學的「有效性」內。在高中課程容改革後,數學教師要從實際出發,探索出一條既能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又能提高學習效率的教學路徑,從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其自身的價值,使三維目標真正落到實處。關鍵詞:有效性;課程改革;學習積極性;學習效率;教學路徑一、新課標對高中數學的要求數學這門學科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它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剩餘1615字)
『肆』 求高中語文老師的博客
http://yangwanxin.blog.zhyww.cn/archives/2010/201085223448.html
http://fengweimin.blog.zhyww.cn/archives/2010/20108665452.html
http://fenglong88.blog.zhyww.cn/archives/2010/201085143846.html
http://jianxintang.blog.zhyww.cn/archives/2010/201085154134.html
找這些不容易,希望能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