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答好高中語文語言應用題
一."銜接式情景題"的解答
什麼叫 "銜接式情景題 "?銜接式情景題,是指利用給定的語言情景,考查銜接能力的題目。一般的形式是:命題者創設整體語境,其中空出某個局部位置(這個位置可以是文段的前、中、後位置任意一處或多處),然後提出填寫嵌入句的答題要求,考生通過領悟題目所給的語境意義,從語脈的承接、句式的吻合等方面,按答題的要求來回答問題。請看下面的分析:
【典型例題】
例一在下面橫線處填入適當的語句,組成前後呼應的排比句。
人民共和國迎來了她五十誕辰。五十年像一條長河,有急流也有緩流;五十年像一幅畫卷,有冷色也有暖色; _______, ______;五十年像一部史詩,有痛苦也有歡樂。長河永遠奔流,畫卷剛剛展開, _____,史詩還在續寫。我們的共和國正邁著堅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時代!
題目創設的語境由四句話組成,其中在第二、三句話中間,分別要填入與前面的分句構成排比的句子,內容要與形象概括共和國五十年發展史吻合。題目涉及排比修辭,排比句要求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懂得了要用排比還不夠,要准確、規范解答這道題,必須注意分析橫線前給定的語句結構。先看第一處,命題者已在橫線的前後創設了 「五十年像××××,有××也有×」的語句,其中「一條長河」、「急流」、「緩流」、「一幅畫卷」、「冷色」、「暖色」,都是偏正結構的短語。填入的分句,結構必須與之相同。
這除了修辭,還涉及語法知識。
答案可以是:「五十年像一首歌曲,有低音也有高音。」想想看,如果把「有低音也有高音」改為「有激昂也有歡快」行不行?
如果在內容上不注意題目情景中的 " 有急流 " 和 " 也有緩流 " 的對比關系,不用 " 高音 "" 低音 " 這樣相對的詞語,而用「有激昂也有歡快」,就與前面的表意方式不吻合。如果在形式上不注意結構的分析,不用 " 像 " ,而用 " 好像 " ,不用 " 歌曲 " 而用 " 歌 " 等,就不符合排比句結構相同的要求。同理,第二處的填句,也應該這樣考慮。可填入 " 樂曲已經奏響 " 。 " 樂曲 " (名詞)對應前面的 " 畫卷 " 和後面的 " 史詩 " 。 " 已經 " (副詞)對應前面的 " 剛剛 " 和後面的 " 還在 " 。 " 奏響 " (動詞)對應前面的 " 展開 " 和後面的 " 續寫 " 。還有一點要指出的是,該題創設的語境是一個前後連貫的語段,因此,前後填入的兩處答案,必須相互呼應。
命題者給定的語句,已經這樣做了,看:前面用 " 一幅畫卷 " 作比喻,後面就用 " 畫卷剛剛展開 " 呼應;前面用 " 一部史詩 " ,後面就用 " 史詩還在續寫 " 呼應。所以,第二處填入的句子,必須是與第一處填入的句子相呼應。前一答案用 " 一首歌曲 " ,後面就要用 " 歌曲 " 作主語。不然就會出錯。從這道題的分析可知,答情景題,要注意內容情景、形式情景的吻合性和答題要求的准確性、規范性。解答銜接題,一要緊扣語境義,二要特別注意形式與內容兩個銜接點。
例二:在下面①②兩橫線上填入適當的語句,使①與前後語句順暢連接,②構成對前面語句的總結。
在我們悠久的人文歷史上,瀟灑的高人雅士不可勝數。他們的瀟灑各有千秋,有莊子 "鯤鵬展翅九萬里 "的瀟灑,有曹孟德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 "的瀟灑,有① ___的瀟灑,有 ___的瀟灑……他們的瀟灑,② ____, ___早已超越了表面的行為舉止。
在①處,要按歷史線索的順序,仿照前面 " 有莊子……的瀟灑 " 的句式結構,造兩個內容相關、結構相同、語脈相通的句子。
題目設置的語境,有一個關鍵詞是 " 瀟灑 " ,它限制了所填的內容必須是 " 瀟灑 " 的含義有關,那麼,何謂 " 瀟灑 " 呢?是 " (神情、舉止、風貌等)自然大方,有韻致,不拘束。 " 我們可填 " 李白的 ' 天生我才必有用 '" 或 " 蘇軾的 '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 等。這些都是歷史名人體現出的瀟灑、豪放情懷的佳例。這裡面既有語法知識、修辭知識,又有歷史知識、文學知識,可算是綜合題了。
再看看②該怎麼解答。從語境看,橫線前「他們的瀟灑」一語,其後有 " 早已超越了表面的行為舉止 " 收束,要填的應該是總結性的句子。這兩個總結句,要概括 " 他們 " 的共性,要體現 " 超越了表面的行為舉止 " 的含義。命題者用 " 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顯露了非凡的個性 " 作答案,要寫出與這個答案意思相近的句子,有相當難度。必須准確地進行抽象、歸納。
二. "比喻情景題"的解答
什麼叫 "比喻情景題 "? "比喻情景題 "是指創設語言情景來考查比喻技能運用的題目。這種題,以比喻創設考查語言情景,要求考生或寓理於喻,或由喻遷移。在句式的表達上,也會連帶提出相關的要求。解答比喻式情景題,關鍵點是溝通喻體和本體的聯系,抓住相似點來遷移。請看下面的分析:
【典型例題】
有人比喻說,人生就像一個半圓。請你展開聯想或想像,運用整句和散句相結合的形式,寫一個句子,其中要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不超過 65個字)
從題目看,它不是簡單的比喻辭格造句。還在句式的表達上增加了 " 整句和散句 " 相結合的要求,還要切合 " 人生 " 與 " 半圓 " 的聯系。
" 人生 " 是本體, " 半圓 " 是喻體。展開想像或聯想時,要注意 " 半圓 " 的圖形是由一條弧形線和一條直線構成的。那麼,弧線和直線跟人生有何相似點呢?抓住這點,才能構成恰當的比喻。可以從喻體的特徵入手,找出「人生」和 " 半圓 " 的聯系。那弧線,是曲的,不正是可以用來比喻人生道路的曲折嗎?那筆直的直線,不正是與人生的坦途大道、一帆風順相似嗎?想到這兩點,設喻就有基礎了。在表述比喻句時,還必須注意題目提出的其他要求: " 運用整句和散句相結合的形式。 " 沒有用整句的形式,也不合題目要求。根據以上分析,答案可以是: " 人生,有平直大道通天,也有羊腸小道迂迴;有大江東去,也有小橋流水。 " 這樣,一條筆直的線,一條彎曲的弧,構成了人生——一個半圓。
這個答案喻體和本體之間有哪些方面是有相似點的?
「平直大道」、「大江東去」,緊扣「直線」; " 小道迂迴 "" 小橋流水 " ,緊扣 " 弧線 " 。 " 一條筆直的線 " 呼應 " 大道 "" 大江 " 的設喻; " 一條彎曲的弧 " 呼應 " 迂迴 "" 流水 " 。 " 直線 " 與 " 平直大道 " 和 " 大江東去 " 相似, " 小道迂迴 " 之形和 " 小橋流水 " 之態與 " 半圓 " 的弧線相似。此外,用 " 大道 " 與 " 小道 " , " 大江 " 與 " 流水 " 寫人生,含義深刻,使人聯想豐富,用得好。在考查 "比喻式情景題 "時,常常與聯想和想像結合起來考。
例二:下面的一個句子,運用了比喻的辭格和聯想、想像結合的方法,形象說明了 "寓言 "的特點與功能。請仿照這種寫法,再寫一個說明寓言特點和功能的句子。
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裡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
題目提供的情景是一個通過想像和聯想來編寫的比喻句。作者把寓言想像為 " 魔袋 " ,而 " 魔袋 " 又是比喻句的喻體,兩者合一。 " 袋子小 "" 取出許多東西 " 是由 " 袋子 " 聯想到的效果,又是喻體,也是兩者合一。可見,解比喻情景題答構思比喻句時,需要豐富、獨特的聯想和想像。這道題的答案可以是: " 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橋梁,通過它,可以從復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樑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現了生活的內在意義。 "
三. "擴展式情景題"的解答
什麼叫 "擴展式情景題 "? "擴展式情景題 "即根據題目所提供的語言情景,對指令的語言單位進行擴展的語言應用題。這種題,要求考生根據提供的語言條件和命題者創設的情景,把一個較短的語句,擴展為一個合乎題目要求的長句和小語段。提供的語句語體色彩不同,提出的擴展要求不同,答題方法也不一樣。屬描寫性的擴展,一般要求生動、形象、具體;屬議論性的擴展,一般要求嚴密、堅實,有說服力;屬說明性的擴展,一般要求具體、明確、清楚。解答的關鍵點是抓住提供的語句主幹,從表達方式的特點和題目要求出發來答題。請看下面的分析:題者提供需要擴展的短句,並從表達方式等方面提出擴展的要求。情景的規定性清楚明確,擴展點往往不止一個。
【典型例題】
運用 "列數字 "和 "作引用 "的說明方法,擴展下面的語句,要求做到明確、具體、形象,字數在 65左右。
黃河是大河,令人贊美。
原句 " 黃河是大河,令人贊美 " ,說黃河是 " 大河 " ,不夠 " 明確、具體 " ,也沒有形象的描述說明語。這道題的擴展點,應放在哪裡?
擴展點就落在把黃河的 " 大 " 說清楚,同時還要有形象性。確定了擴展點,就要思考表述要求。
從題目要求看,表述要藉助題目規定的 " 列數字、作引用 " 兩種說明方法。這樣考查擴展能力,實際包含了綜合能力的考查。
就這道題而言, " 綜合能力 " 主要指文學知識和地理學科的知識。沒有地理知識,就沒辦法用列舉數字的方法,明確、具體地說明黃河是 " 大河 " 。此外,考生要儲存有名人贊美黃河的句子,不然,也不能 " 作引用 " 。我們用 " 中國第二大河,全長 5464 公里,流域面積 75 萬平方公里 " 的數據具體說明黃河之 " 大 " ,再引用李白的名句形象說明黃河的磅礴,得出下面的答案:
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全長 5464 公里,流域面積 75 萬平方公里, "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 " 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對黃河的由衷贊美。
四. "壓縮式情景題"的解答
什麼叫 "壓縮式情景題 "? "壓縮式情景題 "是指按設定要求,對反映特定情景的語段(句)進行壓縮的題目。命題者往往提供有若干壓縮點的文段(句),並配上壓縮的要求,它主要在字數上設定要求 ?「壓縮式情景題」關鍵是抓准壓縮後需形成的歸結點(即需要保留的基本點),用語的涵蓋率要貼近原文主體意義。請看下面的題目:
【典型例題】
壓縮下面語段,字數在 40個左右。
一到秋天,森林又換了一番景色。落葉松和各種闊葉樹的葉子變成深淺不同的黃色。有些樹的葉子都變得火一樣紅。不落葉的樹顯得更蒼翠了。秋風擺動樹林,嘩嘩的聲音好像海邊的浪濤。各種山果子都熟了:野棗、山裡紅、山葡萄,說也說不完。松鼠忙起來了,它不停地把山果子搬進樹洞里去。東北的森林,十月就下雪了,松鼠不得不早准備,好度過漫長的寒冷的冬天。
這道題壓縮量很大,該怎樣抓住 " 歸結點 " ?
解答這類壓縮語段的情景題要注意三點:
第一,深讀文段,領悟主旨。 " 主旨 " 是文段的魂,不管怎樣 " 壓縮 " ,去掉的應該是枝葉,保留的應該是主幹,濃縮後剩下的應該是精華與核心部分。絕不能把主旨內容砍掉。 " 歸結點 " 是植根 " 主旨 " 的。
第二,把握層意,理清要點。提供壓縮的文段,一般都會有若干層意思,解答時,要抓准,不能漏了其中的一些層意。每一個層意,就是一個壓縮的歸結點。自然,也會是一個賦分點。
第三,貼近原意,涵蓋准確。壓縮語段不是改寫語段,句意不能因壓縮而改動。表達句意的用語,要注意涵蓋原文段的主體內容。
這里說的 " 壓縮語段,不是改寫語段 " 很重要。
根據上面的要點,本題的答案應該怎麼壓縮?
這道題目的主旨應該是:贊美秋給森林帶來的奇美,松鼠備果過冬的勤忙。表述時,還要處理好用規定的字數表達要涵蓋的內容的關系。下面幾處,是容易出錯的地方:
( 1 )不能漏掉 " 秋到森林 " 的必要交代。
( 2 )按原文之意,森林之秋的特色,一是樹葉顏色之美(黃、紅、翠),二是樹林擺動聲之動聽。限於字數要求,這兩個特點,只能用詞語概括。如果用 " 美麗 " ,則只能概括特色一,不能概括特色二。答案用 " 奇美 " ,就可用 " 奇 " 概括林濤聲音之奇特。同樣是兩個字,但涵蓋意義不一樣。可見,做壓縮情景題,用字要注意推敲。
( 3 )對不能必須基本保留的關鍵句,可用刪砍枝葉、濃縮主幹的辦法處理,但不能漏掉主體意義的詞語。如 " 松鼠忙起來了,它不停地把山果搬進樹洞里去 " 就是屬於這一類。答案濃縮為 " 松鼠忙著把果子往洞里搬 " ,刪掉了 10 個字,基本義卻得以保留。又如, " 東北的森林,十月就下雪了,松鼠不得不早准備,好度過漫長的寒冷的冬天 " 。與答案相應的用語(以備度過漫長寒冷)比,刪掉了 26 個字。其中關鍵義 " 備過冬 " 要表達。此外, " 漫長 " 和 " 寒 " 是 " 冬 " 的屬性,也是松鼠忙著備糧的原因。故不能漏。如不用 " 寒冬 " 而用 " 冬天 " 同樣是兩個字,但涵蓋義就不同,與原文有不一致的地方。
答案可以是: "秋到森林,景色奇美,各種山果成熟了。松鼠忙著把果子往洞里搬,以備度過漫長寒冬。 "
五. "重組式情景題"的解答
什麼叫 "重組式情景題 "?重組式情景題是指按要求對表達特定情景的語句進行重新組合、改寫的考題。在題目中,命題者設定語言情景,然後提出重組句子的要求。要求不同,重組的方式方法也不同。一般而言,在表達形式上,形式要緊扣要求,在表達內容上,要符合原意。請看下面的分析:
【典型例題】
用 "儒、道、佛 "開頭,重組下面這個句子,不得改變原意。
蘇軾的生活與創作充滿了矛盾,因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響,思想比較復雜。
儒、道、佛 _____________________ 。
題目從陳述對象的改變上提出重組的要求。同時,強調 " 不得改變原意 " 。是不是應該先弄清楚原意的基本點有哪幾點?
這道題的解答,先要分析 " 不得改變 " 的 " 原意 " 究竟有幾點?這句話,從邏輯關系的順序看,依次有三重意思:其一,蘇軾受儒、道、佛各方向的影響;其二,蘇軾的生活與創作充滿了矛盾;其三,思想比較復雜。
在重組句子時,必須反映這三重意思。接下來分析一下句子結構重組的要求。
原句是以 " 蘇軾 "" 他 " 作主語的,按答題要求,重組必須以 " 儒、道、佛 " 作主語。
根據這個思路,答案可否為:
" 由於儒、道、佛各方面對蘇軾都有影響,使得他的思路非常復雜,生活與創作充滿了矛盾。 "
重組句子時,應該牢記 " 保留原意 " 的要求。以上的答案,把原句的 " 思想比較復雜 " 改成了 " 思想非常復雜 " ,在程度上有差異,不合要求。對原意的表達有影響的詞語不能隨意改動。對重組的形式的規定,不能改變。在 " 儒、道、佛 " 前面擅自加上 " 由於 " ,是不當的。
答案可以改為: "儒、道、佛各方面對蘇軾都有影響,使得他的思想比較復雜,生活與創作充滿了矛盾。 "
六. "改造式情景題"的解答
什麼叫 "改造式情景題 "?改造式情景題是指要求對特定的語言情景的文句(段)進行某方面改造的題目。其特點是:命題者設定改造的要求,並提供被改造的語句(段)。一般來說,答題涉及語段深層意義的領悟和闡發、語段多層意義的歸納、表達形式的改用等。 "改造式情景題 "關鍵點是准確理解被改造的語段的含義,因為它是 "改造 "得是否合乎要求的基礎。
這種題,不排除改造內容的,但基於語言題的測試目的和評分需要,一般是側重從形式上提出改造的要求。請看下面的分析:
【典型例題】
不用比喻句,以 "想像 "為表述的主體,以 "生活、理性、感情 "為闡發點,將下面這句話的含義明明白白、豐富具體地表達出來。
生活是想像的基地,理性是想像導航的指南針,而感情則是想像的發動機。
這道題的改造要求有三條:第一,把原來使用比喻改為 " 不用比喻 " ;第二,把原來以 " 生活 "" 理性 "" 感情 " 為表述的主體改為用 " 想像為表述的主體 " ;第三,把原來側重靠激發讀者想像空間來領悟的含義改為 " 明明白白、豐富具體地表達出來 " 。
要准確理想地答好這道題,還必須理解需改造的文句的含義。對題目提供的三個比喻句,要挖掘其包容的涵義:三個分句是圍繞 " 想像 " 來鋪陳的。分別說明 " 生活 "" 理性 "" 感情 " 與 " 想像 " 的關系。 " 基地 " (喻產生的根基)、 " 指南針 " (喻指明方向)、 " 發動機 " (喻推動力)是喻體。按題目要求,要明白、具體說明該句含義,就要抓住本體。此外,在句子形式上是不是還要注意什麼?
要以 " 想像 " 為表述的主體,就必須以 " 想像……;想像……;想像…… " 的句子結構來組織答案。
以這個句子形式,再配上前面分析中比喻的喻義,就可得出下面的答案:想像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來源於生活的,是對生活的再認識;同時想像也必須接受一種深刻的理性的指導,否則,容易失去正確的方向;而想像的運作乃是強烈感情激發驅動的結果,缺乏激情,也就缺乏想像。
下面我們把答案和被改造前的句子對應地解釋一下:
原句:生活是想像的基地。
答案句:想像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來源於生活的,是對生活的再認識。
原句把本體 " 生活 " 喻為想像的 " 基地 " ,是說生活是想像的來源,缺了生活,想像就沒有了根。這是其一。另一點含義比較隱蔽,我們必須注意 " 想像 " 又是一種創造。根據文學創作的原理,它既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 " 高於生活 " 就是一種對生活 " 再認識 " 的體現。這是談想像與生活關系的兩重含義。因此,答案必須有 " 是對生活的再認識 " 這一句。不然,就不完整了。
原句:理性是想像導航的指南針。
答案句:想像也必須接受一種深刻的理性的指導,否則,容易失去正確的方向。得出答案不難。用 " 導航 " 和 " 指南針 " 來形容 " 理性 " 對 " 想像的作用 " ,容易明白。
再看第三個分句的改造:而感情則是想像的發動機。
答案句:而想像的運作乃是強烈感情激發驅動的結果,缺乏激情,也就缺乏想像。
把 " 感情 " 喻為 " 想像 " 的 " 發動機 " 是說 " 感情 " 對 " 想像 " 有很強的驅動作用。至於答案中的 " 缺乏激情,也就缺乏想像 " ,那是從反面進行補充的句子,使句意表達得更明白。
七. "數據式情景題"的解答
什麼叫 "數據式情景題 "? "數據式情景題 "是指要求答題者根據提供的數據信息為依據或參照,得出符合題意的答案的語言應用題。這種題一般由 "數據材料 "和 "答題要求(含答題情景) "兩部分組成。請看下面分析:
【典型例題】
歸納下面的數據材料,用比較說明的方法,補充表述調查得出的結論。
據調查發現,下面四對法官,公眾認同的比例為:
頭腦快為人和氣威嚴親切
47.91% 17.12% 31.29% 35.9%
知識廣博有專門知識高學歷經驗豐富
34.98% 32.19% 12.31% 54.73%
這項調查表明,中國人對法官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 45個字)
這道題,提供的數據是相對應的四組材料。它是用來說明人民對我國法官的四項對比內容的認同率高低情況的。
橫線上填入的銜接句子,必須是表格數據對比說明的結果。也就是說,要從表格中的數據得出要填入表下橫線結論。
我們按認同率高與低的對應,把四組對比項目中認同率高的並列放前,依次是:頭腦快、親切、知識廣博、經驗豐富;把認同率低的並列放後,依次是:為人和氣、威嚴、有專門知識、高學歷。由此可得出答案:要求頭腦快、親切、有廣博知識和豐富經驗勝過要求為人和氣、威嚴、有專門知識和高學歷。
答題時,還要注意表述結論的用語,必須使用表格數據的用語,不能自編新詞。不然,就不是根據表格得出的結論了。如不能 " 頭腦快 " 說成 " 頭腦靈活 " ,把 " 為人和氣 " 說成 " 為人和藹 " 等。
八. "模仿式情景題"的解答
什麼叫 "模仿式情景題 "? "模仿式情景題 "簡單而言就是根據特定的語言情景,按指定的參照對象進行仿造的題目。解答這種題,最關鍵的是把握語境,理解模仿對象的結構和含義,使答案做到 "形神皆像 "。請看下面的分析:
模仿引號中的句子續寫一評論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的語段。
古往今來,大凡有所建樹者,無不是臨淵之後退而結網者。如果哥倫布只是 "臨淵羨魚 ",而不去劈風斬浪,揚帆遠航,他又怎麼會有發現新大陸的創舉?( 1) ____?如果只是 "臨淵羨魚 ",而不去開通絲綢之路,張騫又怎會有通西域那鞍前的瀟灑?( 2) ____。
從文段看,填( 1 )的句子結構是 " 如果×××只是……而不……他又怎會…… " 的格式。填( 2 )的句子結構是 " 如果只是……而不去……×××又怎會…… " 。在仿造句子時,必須運用這一格式,以保持 " 形似 " 。
至於 " 神似 " 則要注意 " 不…… " 與 " 又怎會有…… " 之間的聯系。它們之間都是勇於實踐與成果豐碩的因果關系,此外,列舉的人物,應該是中外名人,而且都有 " 臨淵之後退而結網 " 的特點。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下面的答案:
( 1 )如果哥白尼只是 " 臨淵羨魚 " ,而不去苦心觀測,創立新說,他又怎麼會寫出《天體運行》這一巨著?
( 2 )如果只是 " 臨淵羨魚 " ,而不去開辟海上航線,鑒真又怎麼會有渡東海那水上的風流?
這個答案,是做到了 " 形神兼似 " 。看來,理解內容、把握結構、找出框架和關聯語脈,對模仿題的解答都很重要。
還有一點是考生必須積累較豐富的相關知識,不然,難以想到相近的事例,它也是仿造的基礎。像這道題的解答,從 " 哥倫布 " 想到 " 哥白尼 " ,從 " 張騫 " 想到 " 鑒真 " ,就要有積累和聯想。
㈡ 高中語文情景式作文怎麼寫
情景作文(也稱情境作文),就是根據具體場合的情形或某種景象或某種境地,運用聯想和想像進行寫作的一種作文樣式。這種作文形式對訓練同學們的描寫、記敘、抒情能力,特別是想像能力、創新能力,都具有較重要的作用。
情景作文,就內容來說,可以是社會生活、自然景觀的方方面面,也可以是虛擬的某種場景或故事。從形式來講,它可長可短,或段或篇,訓練時可靈活把握。情景作文大至可分為續補式和引發式兩類。
寫作續補式情景作文要注意三點:
(一)准確把握材料所提供的情景(特別要注意體會細節、抒情議論部分和意旨),確立材料的立意。
(二)藉助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按情景設定的方向進行合理合情的想像和推理。
(三)續寫或補充的部分要符合題目要求(如擬題、文體、字數等)。
㈢ 高中語文,賞析題四步,藝術手法有哪些,表達方式有哪些,情與景的關系,詩歌作用題的步驟
表達方式 :語文常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
寫作手法: 狹義的寫作手法即 「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等。
修辭手法 :常用的有比喻、擬人、反復、誇張、排比、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等。
語言特點: 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的特點。分析時,一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
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內容角度);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說明方法:一般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畫圖表、摹狀貌等(一般是三個字)。
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等),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等)。
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議論文題目:論點型、論題型、關系型、寓意型
論證方法:中學要求掌握的的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歸廖法。
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
理論論據:包括名人名言、俗語諺語、公式定律等。
事實論據:一切事實、史實、數據等。
有何作用:回答文中某一內容的作用可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二是結構方面,如過渡、呼應等;三是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思想內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
以上各「常用術語」,暗中考查同學們的語文基礎,同時也是題目的賦分點所在,將其理解清楚,可根治「答非所問」的弊病。
二、古代詩歌鑒賞常用名詞術語
1、評價主旨類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語言淺近易懂,主旨深遠)、言簡意豐(語言簡潔,內容豐富)、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盡而意無窮)、含蓄蘊藉、委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意含而不露,或表達得不明顯,耐人尋味)。
2、語言特點類勾勒簡潔(介紹事物的大概)、濃墨重彩(描寫詳盡、細膩)、惟妙惟肖(描寫逼真,多指人或動物)、體物入微或窮形盡態(相)(描寫細致入微、刻畫細致生動)、詩情畫意。
3、語言風格類行雲流水(結構、語言自然流暢)、形神兼備(語言、結構等形式與內容主旨都無可挑剔)、簡潔或洗煉(語言簡練利落)、淺顯或明白如話(不雕飾,不加修飾)、平淡無奇、質朴清新、淡雅、詞藻華麗 、明快(明白通暢)。
4、文章結構做鋪墊(在情節發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筆(前段為後段埋下的線索)、呼應或照應(前後的互相聯系)、渾然天成(結構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5、其它 構思精巧、新穎、獨樹一幟、別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機杼(有創新,不沿用陳舊的格式、作法、頗具匠心)、感情細膩、感情真摯 、躍然紙上、曲折、層次分明。
三、詩歌賞析方法
1.應試策略:
(1)掌握必要的賞析(鑒賞)知識
意境:是詩中意與境兩個因素的和諧統一,是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寫的生活圖景的有機結合。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
表現手法:如烘托,襯托,虛實,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風格流派:由於作家的生活經歷,感情氣質,藝術素養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創作中表現出各自獨特的格調、氣派和趣味,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風格。比如李白的飄逸灑脫,
㈣ 如何寫好高中作文
提到作文,不少學生都「深惡痛絕」,有的咬著筆頭半天寫不出一句話,更多的是像擠牙膏一樣寫了出來,但自己很不滿意。作文興趣更是無從談起。那麼,怎樣才能不怕作文進而喜歡作文呢?這兒有三個簡便易行的辦法。
一、 學會摘抄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文的源頭活水自然是我們每天的生活,但別人的精彩文章其實也是我們作文的一個來頭。一篇文章有可能容納了作者的一段生活,一篇文章有可能包含了作者的一個見解,一篇文章有可能表達了作者的一些情感。學會了摘抄,就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積累生活。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主張:「博觀而取,厚積而薄發。」這說明積累素材是寫作的前提。立志攻克寫作難關的同學們,應該備有一本專門摘抄、點評的筆記本。可以摘抄的東西至少應該包括下面幾方面的內容:1、名言(詩、文),警句,諺語,格言,佳句(指含排比、誇張、對偶等多種修辭手法,內容健康的句子);2、鮮活、生動的口語;3、典型的人和事;4、精闢而獨到的見解;5、精彩的描繪片斷;6、頗有特色的順口溜……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對摘抄的材料進行細致的體會和玩味,以加深理解和記憶,這是在積累中比摘抄更進一步的環節。要想恰到好處地把積累的材料用於作文,體味程度深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只摘抄不體味評點,那麼材料再多也只是「死水一潭」,很難得心應手,隨意驅遣,這也就失去了積累的意義。相反,如果在體味上下功夫,那麼這些材料將變成活生生的「士兵」,隨叫隨到,信手拈來,從而使自己的文章「活」起來。
二、 學會擬題
現在很多作文題目是半命題或話題作文,如何想一個不落俗套的標題,選一個讓自己有話可說的話題,是作文取得成功的重要環節。如寫秋天的作文,常見題目可能為「秋景」、「秋思」等,題目既大又空,很不好寫。若改為「我和秋天有個約會」,就會好寫一點,而且讀者見此題目定會為之心動,欲一讀而後快。對於這一類作文題的擬題,我們可以採用如下辦法:擴展法,就是在所給題目或關鍵詞前面或後面加上適當的詞語,使所給話題更加具體,從而降低寫作難度,比如「笑容」前加上「售貨員」,變成「售貨員的笑容」;修辭法:可以運用修辭手法,把你所想講的意思用比喻、擬人、誇張、對比等方法表達出來,比如「傳統與時尚」;想像法,給你的題目插上想像的翅膀,讓人耳目一新,比如「假如我是市長」、「文具盒裡的聚會」;懸念法:構築懸念,比如「石油埋藏在哪裡?」「18歲,在想什麼?」以此引起讀者閱讀文章的興趣。
三、 多做片段作文練習
片段作文練習是練習作文的好辦法。可以不拘形式,比如以接龍游戲方式每個人寫一段文字,最後連成一篇文章,比如以某個老師、同學為模特,用文字給他「畫像」,或者找其他同學的作文來修改,達到如葉聖陶老先生所講的「說明的話,要使它顯豁;如是抽象的話,要使它最妙省;意在刺激,則使它具有刺激力;意在描摹,則使它含有最好的生動態……」的效果。
這里列舉只是作文中常用的一些訓練方法,摘抄是基礎工作,擬題構思是總體設計,片段作文是實踐。大家多多練習,定會有所收獲。當然,更多的作文技巧,還要靠你自己在實踐中摸索掌握了。
㈤ 高中語文的那個情景式默寫,我是那些課文什麼的都背得到,可考試的時候就是寫不到那句去,好煩啊
情景式默寫也就是理解性默寫,它不同於記憶性默寫,要求不只是背誦,版還要理解。比如每個句權子寫的是什麼。以《勸學》為例:①《勸學》中與《師說》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觀點相同的句子是。②本文的中心論點是。③闡明學習要持之以恆的句子是。只要對課文理解了,情景式默寫也就不成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