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古文常見字詞翻譯

高中語文古文常見字詞翻譯

發布時間:2020-12-23 12:50:54

高中語文文言文需要背課文注釋、原文和翻譯嗎

課文翻譯是來完全不需要的源,要記住的是最重要的幾句翻譯,一般老師會著重講,,書下注釋我們老師一定要求我們記住,有時還要默寫,不過自己要稍微注意一下哪些是很重要的
原文的話,書後都是有要求的,一般老師不會強求去背

最重要的是要記住一些常常出現的字詞的意思,還有一些固定句式,實詞虛詞,通假字等

② 高中語文文言文 翻譯

杜衍,字叫世昌,是越州山陰人。杜衍從小刻苦磨礪品行節操,尤其重視學習。殿試中被選拔為進士甲科,任平遙縣縣令,皇上下詔舉薦良吏,被提拔為乾州知府。後調任鳳翔知府。在他被免去知府返回京城時,鳳翔、乾州二府的百姓沿途迎候,說:「為什麼奪去我們的好太守?」後朝廷派杜衍到河東路巡察刑獄,在巡行考察潞州時,判斷冤案。高繼升主持石州,有人告發繼升串通蕃族圖謀叛亂,高繼升被捕關在獄中,長時間不能定案。杜衍分辨案卷,搞清楚高繼升是受人誣陷,為之糾正,並把誣告者關押抵罪。寧化駐軍將領審訊逼供,定人死罪,不根據實情,杜衍審察後予以改正。章獻太後派使者安撫淮南,使者回來後還未來得及匯報,章獻太後就先問杜衍身體怎麼樣,使者把杜衍治理地方的情況報告給了太後,章獻太後感嘆道:「杜衍治理地方的情況我早就知道了。」
杜衍從政謹慎細密,從不用嚴厲的刑法督促屬下,而下屬、百姓還是敬畏他的清廉整肅。後來杜衍又兼管吏部選授官職。原先吏部選授官職的規章繁雜冗長,主管官員不能盡閱,分管的下級官吏借機索要賄賂。杜衍上任之後,就讓下屬將吏部選授官職的規章全都呈送上來,問下屬:「選授官職的規章全都呈送上來了嗎?」屬下回答說:「全部呈送上來了。」杜衍下功夫全部讀完,全部掌握了吏部選授官職的規定。第二天,杜衍命令下屬不必升堂,只在各自分管的部門聽候命令,官吏任免的事情都由他自己裁決,從此吏部下屬辦事的官員再也無法徇私舞弊、賣官自肥。幾個月後,杜衍的名聲震動京城。後來杜衍調任到審官院,他管理的辦法和在吏部時一樣。
契丹與元昊在黃河以北交戰,參知政事范仲淹安撫河東,打算出兵防禦。杜衍說:「二國剛剛交戰,敵方自顧不暇,勢必不會來侵犯我,我們不可隨便出兵。」范促淹在皇帝面前力爭,並詆毀(指責)杜衍,言辭很激烈。范仲淹曾經像對待父輩一樣侍奉杜衍,杜衍並不因此記恨。契丹皇帝的女婿劉三嘏因逃避罪責來歸順大宋,輔政大臣主張很好的招待收留他,藉以了解契丹的內幕。諫官歐陽修也主張收留三嘏,皇帝就此徵求杜衍的意見。杜衍說:「中國與鄰國交往以誠信為根本,如果我們自己違背誓約,招降納叛,那樣我們就要背負理虧的責任。況且劉三嘏作為契丹皇帝的女婿,卻逃離契丹來投歸大宋,他為自身謀劃尚且如此,還值得和此人謀劃國家大事嗎!接納他有什麼好處,還不如把他送回契丹。」皇帝最終聽從了杜衍的意見,把劉三嘏送回到契丹。
杜衍喜好引薦賢士,而阻止投機鑽營的小人,小人大都不喜歡他。慶歷七年,杜衍剛進入七十歲,即上表請求退休,他被加封太子少師退休。八十歲時去世。去世前自立遺囑,大體意思是:「不要因為長時間天下太平就忽視邊防,不要因為國庫充裕就揮霍浪費,應該早立儲君,以安定人心。」遺囑一點不涉及自家私事。

③ 高中語文課文文言文過琴論翻譯

過秦論》參考譯文
秦孝公占據著崤山和函谷關的險固地勢,擁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衛著,藉以窺視周王室(的權力),有席捲天下、征服九州、橫掃四海的意圖和並吞八方荒遠之地的雄心。在那時候,(有)商君輔佐他,對內建立法規制度,大興耕作紡織,修造防守和進攻的器械;對外實行連衡策略,使山東諸侯自相爭斗。這樣,秦人毫不費力地奪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孝公死後,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後)繼承已有的基業,沿襲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漢中,向西吞並巴、蜀,向東割取肥沃的地盤,向北佔領要害的郡邑。諸侯恐慌害怕,開會結盟,謀求削弱秦國的辦法。不吝惜奇珍貴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饒的土地,用來招致天下的優秀人才,訂立合縱盟約,結成一體。在這個時候,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魏國有信陵君。這四位封君,都見事明,有智謀,心地誠而講信義,待人很寬厚,對賢能之士很敬重,(他們)以合縱之約擊破秦的連橫之策,將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的部隊結成聯軍。在這時,六國士人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等人為他們出謀劃策,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等人(為各國)溝通意見,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等人統率他們的軍隊。他們曾經以十倍於秦的土地,上百萬的軍隊,開往函谷關去攻打秦國。秦人大開關門引敵深入,九國的軍隊(卻)遲疑起來,不敢入關。秦人沒有丟失一支箭那樣的消耗,天下的諸侯(卻)已陷入狼狽不堪的境地了。這樣一來,縱約解散了,各諸侯國爭著割地來賄賂秦國。秦有富餘的力量利用對方弱點來制服他們,追趕(九國的)敗兵,百萬敗兵橫屍道路,血流(成河),大盾牌也漂浮得起。(秦人)憑借這有利的形勢,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劃分山河的區域。強國主動表示屈服,弱國(按時)入秦朝拜。待到孝文王、庄襄王依次繼位,他們統治的時間不長,秦國沒有什麼大事。
到始皇的時候,他大大地發展了前六代君主的功業,揮舞著長鞭來駕馭全中國,將東周、西周和各諸侯國統統消滅,登上最尊貴的寶座來統治天下,用種種刑具來迫害全國人民,威風震懾四海。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劃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著頭,頸上捆著繩子,性命聽憑秦的下級官吏處理。於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築長城,守衛邊境,擊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再)不敢到南邊來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來報仇。接著就廢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燒諸子百家的著作,為的是使百姓變得愚蠢;毀壞著名的城邑,殺掉英雄豪傑;收繳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陽,去掉刀刃和箭頭,用來鑄成十二個金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後踏上華山修城牆,借用黃河做護城河,上有億丈高的城牆,下臨不可測量的深淵,作為堅固(的防禦工事)。好的將領手執強弩守衛著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員、精銳的士卒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過往行人。天下已經安定,始皇心裡自以為關中的險固地勢,方圓千里的銅牆鐵壁,正是子孫萬代的帝王基業。
始皇去世之後,他的餘威(依然)震懾著邊遠地區。可是,陳涉不過是個破瓮做窗戶、草繩做戶樞的貧家子弟,是氓、隸一類的人,(後來)做了被遷滴戍邊的卒子;才能不如中等人,並沒有孔丘、墨翟那樣的賢德,也不像陶朱、猗頓那樣富有。(他)臍身於戍卒的隊伍中,從田野間突然奮起發難,率領著疲憊無力的士兵,指揮著幾百人的隊伍,掉轉頭來進攻秦國,砍下樹木作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天下人如同雲一樣聚集起來,回聲似的應和他,都帶著糧食,影子似地跟著他。崤山以東的英雄豪傑於是一齊起事,消滅了秦的家族。
可以斷言,一統天下的秦王朝並不是弱小得(無力抵抗),雍州的地勢,崤山和函谷關的險固,還是從前那個樣子。陳涉的地位並不比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的國君更尊貴;鋤頭木棍並不比鉤戟長矛更鋒利;那遷滴戍邊的卒子的(作戰能力)並不比九國部隊更強;(至於)深謀遠慮,行軍用兵的策略,(陳涉)也比不上九國的武將謀臣。可是條件好者失敗而條件差者成功,功業完全相反,為什麼呢?假使拿山東諸國跟陳涉比一比長短大小,量一量權勢力量,那簡直是天淵之別了。然而秦憑借著它的區區之地,發展到兵車萬乘的國勢,招致八州的列國諸侯來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然後將天下作為一家私產,用崤山、函谷關作為宮牆;一個戍卒發難就毀掉了天子七廟,皇子皇孫都死在人家手裡,被天下人恥笑,是什麼原因呢?就因為不施行仁義而使攻守的形勢發生了變化啊。

秦孝公占據餚山,函谷關那樣險固的地方(關隘),擁有雍州一帶那樣遼闊的地方,(秦國的)國君臣子牢固據守來(窺探)周王朝,(象卷席日子那樣捲起,象用布包一樣)有並吞天下,佔領海內,控制全國的意圖,吞並八方的野心。在這時,商鞅輔佐秦孝公,在國內建立法律制度,致力於耕種紡織,修造防守進攻的武器,對外實行連橫,來使諸侯各國相鬥。於是秦國人毫不費力地取得了黃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秦孝公死了以後,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繼承先輩的舊業,沿襲前人留下的策略,向南佔領了漢中,向西攻取了巴蜀一帶,向東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向北收取了險要的城池和地區。各諸侯國驚恐害怕,集會結盟來想方法削弱秦國,不惜珍貴的器物、貴重的寶貝、肥沃富饒的土地,來招納天下的志士能人,採用合縱的策略締結盟約,互相援助結為一個整體。在這個時期,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魏國有信陵君,這四位君子,都既聰明智慧又忠誠守信,既寬厚道又友愛待人,既能尊敬能人,又能器重謀士,共同約為合縱,離散了秦國的連橫,聚集了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的力量。於是六國的謀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這一班人替他們謀劃;有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這一類人溝通他們的意見;有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這一些人統率他們的軍隊。他們曾經憑著十倍大的土地,上百萬的軍隊,直逼函谷關去進攻秦國。秦國人敞開關口迎敵,九國的軍隊,徘徊著不敢前進。秦國沒有耕費一支箭,一個箭頭,可是天下的各諸侯國已經十分困窘了。於是合縱解散盟約破壞,各國爭著割讓 土地去賄賠秦國。秦國有充足的力量利用他們的弱點,追逐敗逃的軍隊,使無數屍體橫卧,流淌的血可以使盾牌漂浮起來;趁著有利的形勢和方便的條件,侵略諸侯各國,分割天下的土地。因而強國請求歸服,弱國前來朝拜。
傳到孝文王、庄襄王,他們在位的時間很短,國家沒有大事。到了秦始皇,發揚六代祖先遺留下來的功業,像揮動長鞭趕馬那樣來駕御天下,吞並了西周、東周,滅掉了諸侯國,登上了尊貴的皇位而統治全中國,用殘酷的刑罰來奴役天下的百姓,威勢震懾四海。向南方奪取了越族各部落的土地,把它改設為桂林郡和象郡;越族各部落的頭領,俯首投降,聽眾秦國小官吏的擺布。秦始皇就派大將軍蒙恬在北方築起長城守衛邊防,擊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到南方來牧馬,已亡六國的遺民不敢拿起武器仇雪恨。

鴻門宴
沛公(劉邦)的軍隊駐扎在霸上,沒有能跟項羽相見。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就派人去告訴項羽說:「劉邦想佔領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他的)國相,(相所有的)珍珠寶器都歸為自己所有。」項羽(聽了)非常生氣地說:「明天用酒肉犒勞士兵,要(讓他們)打敗劉邦的軍隊。」在這時,項羽的軍隊有四十萬人,駐扎在新豐縣鴻門;劉邦的軍隊有十萬人,駐扎在霸上。范增勸告項羽說:「劉邦在山東時,貪圖財物,受好美女。現在進入關中,財物一點都不要,婦女一個也不親近,這(表現)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過他那裡的雲氣,都是龍虎形狀,成為五彩的顏色,這是天子的雲氣啊。(你)趕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時機!」
楚國的左君項伯這個人,是項羽的叔你,平時和留候張良友好。張良這時候跟隨著劉邦。項伯就連夜騎馬趕到劉邦軍中,私下會見了張良,詳細把事情告訴(張良),想叫張良和他一起離開(劉邦),說:「不跟(我走)將會一被殺。」張良說:「我替韓王護送沛公(入關),沛公現在有急難,(我)逃跑離開是不講道義的,(我)不能不告訴(他)。」張良就進去,(把情況)詳細告訴劉邦。劉邦大吃一驚,說:「怎樣應付這件事呢?」張良說:「誰替大王獻出這個計策的?」(劉邦)回答說:「淺陋無知的人勸我說:『把守住函谷關,不要讓諸侯進來,秦國所有的地盤都可以由你稱王了。』所以(我)聽信了他的話。」張良說:「估計大王的軍隊能夠抵擋住項王的軍隊嗎?」劉邦沉默(一會兒)說:「本來不如人家,將怎麼辦呢?」張良說:「請(讓我)去告訴項伯,說沛公不敢背叛項王。」劉邦說:「你怎麼和項伯有交情的?」張良說:「在秦朝的時候,項伯和我有交往,項伯殺了人,我救活了他;現在有了緊急的情況,所以幸虧他來告訴我。」劉邦說:「他你年齡,誰大誰小?」張良說:「他比我大。」劉邦說:「你替我(把他)請進來,我得用對待兄長的禮節待他。」張良出去,邀請項伯。項伯立即進來見劉邦。劉邦就奉上一杯酒為項伯祝福,(並)約定為親家,說:「我進入關中,極小的財物都不敢沾染,登記官吏,人民,封閉了(收藏財物的)府庫,以等待將軍(的到來)。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它盜賊的進出和意外變故。日日夜夜盼望著將軍的到來,怎麼敢反叛呢!希望你(對 項王)詳細地說明,我是不敢忘恩負義的。」項伯答應了,跟劉邦說:「明天你不能不早些來親自向項王謝罪。」劉邦說:「好。」於是項伯又連夜離開,回到(項羽)軍營里,詳細地把劉邦的話報告項王。就趁機說:「劉邦不先攻破關中,您怎麼敢進來呢?現在人家有大功(你)卻要打人家,這是不仁義的。不如就趁機友好地款待他。」項王答應了。
劉邦第二天帶領一百多人馬來見項羽,到達鴻門,謝罪說:「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然而自己沒有料想到能夠先入關攻破秦國,能夠在這里再看到將軍您。現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將軍和我有了隔閡……」項羽說:「這是你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然的話,我怎麼會這樣呢?」項羽當天就留劉邦同他飲酒。項羽、項伯面向東坐;亞你面向南坐——亞父這個人,就是范增;劉邦面向北坐;張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給項羽,舉起(他)所佩帶的玉玦向項羽示意多次,項羽默默地沒有反應。范增站起來,出去召來項庄,對項庄說:「君王的為人(心腸太軟),不忍下手。你進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請求舞劍助興,順便把劉邦擊倒在座位上,殺掉他。不然的話,你們都將被他所俘虜!」項庄就進去祝酒。祝酒完了,說:「君王和沛公飲酒,軍營里沒有什麼可以用來娛樂,請讓我舞劍助興吧。」項羽說:「好。」項庄就拔出劍舞起來。項伯也拔出劍舞起來,並常常用自己的身體,掩護劉邦,項庄(終於)得不到(機會)刺殺(劉邦)。
於是張良到軍門外去見樊噲。樊噲說:「今天的事情怎樣?」張良說:「非常危急!現在項庄拔劍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噲說:「這太緊迫了!請讓我進去,和他們拚命。」樊噲就帶著劍拿著盾牌進入軍門。拿戟交叉著守衛軍門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讓他進去。樊噲側舉盾牌一撞,衛士跌倒在地上。樊噲就進去了,揭開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著項羽,頭發直堅起來,眼眶都要裂開了。項羽手握劍柄跪直身子說:「客人是干什麼的?」張良說:「他是沛公的衛士樊噲。」項羽說:「壯士!——賞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給他一大杯酒。樊噲拜謝,立起,站著(一口氣)把酒渴了。項羽說:「賞給他一隻豬腿。」(左右的人)就給了他一隻半生的豬腿。樊噲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豬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劍切著吃起來。項羽說:「壯士!能再喝嗎?」樊噲說:「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裡值得推辭!秦王有象虎狼一樣兇狠的心腸,殺人惟恐不能殺盡,處罰人惟恐不能用盡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懷王曾經和諸將領約定:先打敗秦軍進入咸陽,一絲一毫都不敢佔有動用,封閉了官室,退軍駐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來,特意派遣將士把守函谷關, 是為了防備其它盜賊的出入和發生意外的事變。象這樣勞苦功高,沒有封侯的賞賜,反而聽信小人讒言,要殺有功勞的人,這是滅亡的秦國的後續者啊!我自己認為大王不(應該)採取這樣的做法」。項羽無話可答,說:「坐吧。」樊噲使挨著張良坐下。坐了一會兒,劉邦起身上廁所,順便招呼樊噲(一道)出去。
劉邦已經出去,項羽派都尉陳平去召呼劉邦(回來)。劉邦(對樊噲)說:「剛才出來沒有告辭,這怎麼辦呢?」樊噲說:「做大事情不必顧慮細枝末節,講大禮不必講究小的禮讓。現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們是魚和肉,為什麼(還要)告辭呢?」於是就走了。就叫張良留下(向項羽)辭謝。張良問道:「大王來時帶些什麼(禮物)?」(劉邦)說:「我拿一對白玉璧,准備獻給項王,一對玉酒杯,要送給范增。正趕上他們發怒,不敢獻上去,你替我獻給吧。」張良說:「遵命。」在這個時候,項羽的軍隊駐扎在鴻門,劉邦的軍隊駐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劉邦丟下隨從的車輸、人馬,離開這兒,獨自一人騎馬,同持劍拿盾徒步跑著的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一起,順著驪山腳下,取道芷陽,抄小路逃走。劉邦(行前)對張良說:「從這條路到我軍營不過二十里罷了。請你估計我到了軍營,你再進去(見項王)。」
劉邦已經走了,(估計)抄小道(已經)回到軍中,張良進去辭謝,說:「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經醉了,不能(前來)告辭。謹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對,敬獻給大王;玉杯一對,敬獻給大將軍。」項羽說:「沛公在哪裡?」張良說:「聽說大王有意責備他,他脫身獨自離開(—鴻門),已經回到了軍中。」項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丟在地上,拔出劍砍碎了它,說:「唉!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謀大業!奪走項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們這些人就要被他俘虜了!」
沛公回到軍中,立即殺了曹無傷。

永和九年,是癸丑年,暮春三月的開初,(我們)聚會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在一起)做修禊的事情。許多賢人都到了,年紀輕的和年輕老的都聚集在一起。這個地方有高峻的山嶺,(有)茂密的樹林和高高的竹子,還有清澈的激流,(溪流)輝映環繞在(亭子)的四周,引來作為流觴的曲水,(眾人)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管樂演奏的熱鬧,(但)飲一杯酒吟一首詩,也足以暢快地抒發內心的感情。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春風徐徐吹來,舒暢極了。抬頭觀看天地廣大,低頭審察物類的繁盛,這樣來縱目流覽,舒展胸懷,足以盡情地(享受)看和聽的樂趣,確實很愉快呢。
人們相聚在一塊,周旋應付度過一生。或者把自己的胸懷抱負,在室內暢談;或者寄情於山水,放縱無羈地生活。雖然取捨有差別,(性情有)安靜和躁動的不同,當他高興地接觸所遇到的事物,一時有所自得,(就感到)高興和滿足,竟不知道老年將要到來;等到他對所嚮往的事物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轉移,感慨就隨之而生了。過去(自己)所喜愛(的事物),頃刻之間已經成為陳跡,還不能不因此發生感慨;何況(人的壽命)長短聽憑自然的變化,終於要歸於消滅。古人說:「死生是件大事哩。」豈不令人悲痛嗎!
每看到古人(對生死)發生感慨的原因,就像符契一樣相合,未嘗不面對古人的文章悲嘆,心中不能理解為什麼這樣。本來知道把生和死等同起來的說法是虛假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後代人看今天的人,就像今天的人看從前的人一樣,(想起來真)可悲啊!所以一個一個地記敘當時參與蘭亭集會的人,記錄他們所著述(的詩篇)。縱使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人們對他們)所發出的感慨(是理解的),(因為)人的情趣是一樣的。後代的讀者,也會從這些詩文中引發感慨。

④ 高中語文選修課本的古文翻譯全解

完全沒必要,書上的是肯定不考的,但是提高古文的水平可以去買一些參考書,那個好的多,既符合高考難度,又符合實戰。書上那難度不合高考,還是不要太關注了

⑤ 推薦高中語文文言文翻譯書

星火圖書
高中文言文精解精析

不同版本
文言文只看注釋,不要看翻譯。注釋都是緊回扣字詞的答,所以通常不會錯,自己連貫起來就是。
所有的翻譯書其實都是大意,而不是逐字逐句的翻譯,只是程度略有不同而已。考試要求是逐字逐句翻譯,如果你按翻譯書上的寫,肯定不能得全分。

⑥ 高中語文文言文翻譯

1、諷誦之聲,朗然聞於遠近,其篤學如此。
——背誦的聲音琅琅,遠近都能聽見,內他(歐陽修)的好學容就像這樣。

2、再適常山朱氏。
——(范仲淹的母親)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3、慨然有志於天下。
——(後來范仲淹)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4、而涉獵書傳。
——而且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

5、家貧,常為官佣書以供養。
——(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

6、糾合驍健。
——(祖逖就)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

7、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鑽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

8、人思自奮。
——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

9、使自召募。狄將其部曲百餘家渡江。
——(司馬睿……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

10、楚莊王某事不當,群臣莫能逮。
——楚莊王謀劃事情很得當,群臣沒有人能比得上。

11、諸侯自擇師者王,自擇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諸侯能自己選擇老師的,就能稱王;能自己選擇朋友的,就能稱霸;自我滿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會亡國。

⑦ 有高中語文必備古詩文64篇翻譯,發給我下

高中14篇:
荀子《勸學》、莊子《逍遙游》、韓愈《師說》、杜牧《阿房宮賦》、蘇軾《赤壁賦》、《詩經·衛風·氓》、《離騷》、李白《蜀道難》、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隱《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
初中50篇:
《孔子語錄》、孟子《魚我所欲也》、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左傳·曹劌論戰》、《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諸葛亮《出師表》、陶潛《桃花源記》、酈道元《三峽》、韓愈《雜說(四)》、劉禹錫《陋室銘》、柳宗元《小石潭記》、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周敦頤《愛蓮說》、蘇軾《記承天寺夜遊》、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節選)》、《詩經·關雎》、《詩經·蒹葭》、曹操《觀滄海》、陶潛《飲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灣《次北固山下》、王維《使至塞上》、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行路難》、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白居易《觀刈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李賀《雁門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隱《夜雨寄北》、李商隱《無題》、李煜《相見歡》、范仲淹《漁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飛來峰》、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水調歌頭》、陸游《游山西村》、辛棄疾《破陣子》、文天祥《過零丁洋》、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龔自珍《己亥雜詩》.

⑧ 高中語文古文翻譯

(1)楚人學舟
楚地有個抄人學習如何架船,開始的時候不論拐彎回返,都聽從舟船師父的教導.於是在江中沙洲間試驗,所做的沒有不得心應手的,於是自認為已經學全了架船本領,便辭別船師,羅鼓一響(估計有比賽)就徑直前進,立即遇到大的危險,四處一看嚇破了膽,船槳掉進水中船舵失控.
(2)
會稽的東部,有個姓不的人,他的三女兒得了疾病,請來好大夫來給她治病,很長時間都沒有痊癒,就辭退了大夫打發他走了.
病人的父親很納悶,既然是良醫,為什麼給她治病去不見好轉呢?另一日偷偷觀察,發現女兒端起葯來卻不喝下而是潑在床底下.
於是再次把那大夫請來,讓女兒服下從前開的葯,沒服幾次病就好了.
國家有好的政策但是它的好處恩德不施加在人民身上,政策雖好卻不得民心那.

⑨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譯

勸學 荀子
有道德修養的人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線,用火烤把它彎曲成車輪,(那麼)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規的標准了,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乾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輔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製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聰明機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我曾經整天地思考,卻不如片刻學習的收獲大;我曾經提起腳後跟眺望,卻不如登上高處看的廣闊。登上高處招手,手臂並沒有加長,但人們在遠處也能看見;順著風向呼喊,聲音並沒有增大,但聽的人都聽得清楚。藉助車馬的人,不是腳步快,卻能到達千里之外;藉助船隻的人,不是善於游水,卻能橫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別,只是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里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兒產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聖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千里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就在於不停地走。(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這是由於它用心專一啊。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如果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

師說 韓愈
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決疑難問題的人。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疑惑卻不跟從老師學習,那他對於疑惑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決。出生比我早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比我早,我跟從他向他學習;比我出生遲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學習,而且把他當作老師,我學習的是道理,哪裡計較他生年比我早還是晚呢?因此,不論地位顯貴還是地位低下,不論年長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唉!從師學道的道理沒人傳布已經很久了,想要人們沒有疑惑很難吶!古代的聖人,他們超過一般人很遠了,尚且跟從老師向老師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跟聖人相比相差很遠了,卻以向老師學為羞恥。所以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昧。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於這個原因而引起的呢?眾人喜愛他們的孩子,選擇老師教育孩子;對於他們自己(來說)呢,卻以從師學習為恥,這真是糊塗啊!那孩子的老師,教孩子讀書來熟悉書中的句子,並不是我所說的給人傳授道理,給人解釋疑惑的老師。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決,有的人向老師學習,有的人卻不向老師求教,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丟棄,我看不出他們有什麼明智的呢。巫醫,樂師及各種工匠,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類人中,如有人稱人家為老師,稱自己為學生,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問那些嘲笑者,他們就說:"那個人與某個年齡相近,修養和學業也差不多,(怎麼能稱他為老師呢?)以地位低的人為師,足以感到羞愧,稱官位高的人為師就近於諂媚。"啊!從師學習的道理不能恢復,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巫醫、樂師及各種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與他們並列的,現在士大夫們的智慧反而趕不上他們。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一類人,他們的道德才能(當然)趕不上孔子。孔子說:"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師。"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弟子強,聽聞道理有先有後,學問和技藝上各有所長,只是這樣罷了。
李蟠,十七歲,愛好古文,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學習了,不受世俗的限制,向我學習。我贊許他能遵行古人從師學習的風尚,特別寫了這篇《師說》來贈給他。

赤壁賦 蘇軾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友人乘船在赤壁下面遊玩。清風緩緩吹來,江面水波平靜。於是舉杯邀客人同飲,吟誦《詩經·陳風》中的《月出》篇。不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升起,緩慢地在斗宿和牛宿之間移動。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江面反射的月光與天際相連。我們任憑葦葉般的小船在茫茫萬頃的江面上自由漂動,越過浩盪渺遠的江面。多麼廣闊浩瀚呀,像是在天空中駕風遨遊,不知船將停留在何處;多麼飄然恍惚呀,我們好像獨立長空,遺棄塵世,飛天成仙了。

這時候喝著酒,快樂極了,敲著船舷唱起來。歌道:「桂樹做的棹啊,木蘭做的槳,(槳)劃破月光下的輕波啊,(船)在月光浮動的水面上逆流而上。多麼深沉啊,我的情懷,仰望著我思慕的賢人(宋神宗)啊,他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一個與蘇軾同游的吹洞簫的客人,按著歌聲吹簫應和。簫聲嗚嗚,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傾訴,尾聲凄切,婉轉,悠長,如同不斷的細絲。能使深淵中的蛟龍聽了起舞,使獨坐孤舟的寡婦聽了落淚。

我憂愁凄愴的樣子,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著,問友人說:「(曲調)為什麼會這樣(悲傷)?」客人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嗎?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水環繞,一片蒼翠,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圍困的地方嗎?當他奪取荊州,攻下江陵,順著長江東下的時候,戰船連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對江面斟酒,橫端著長矛朗誦詩篇,本來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裡呢?何況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魚砍柴,以魚蝦為伴,與麋鹿為友,駕著一葉孤舟,在這里舉杯互相勸酒。只是像蜉蝣一樣寄生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顆穀粒,哀嘆我生命的短暫,而羨慕長江的流水無窮無盡。希望同仙人一起遨遊,與明月一起長存。我知道這是不可能輕易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簫聲的餘音寄託給這悲涼的秋風。」

我說:「你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嗎?(江水)總是不停地流逝,但它們並沒有流走;月亮總是那樣有圓有缺,但它終究也沒有增減。要是從它們變的一面來看,那麼,天地間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發生了變化;要是從它們不變的一面來看,萬物同我們一樣都是永存的,又羨慕它們什麼呢?再說,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為我所有,即使是一絲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這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了就成為聲音,眼睛看到了就成為景色,佔有它們,無人禁止,使用它們,無窮無盡。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而我能夠同你共同享用。」

友人聽了之後,高興地笑了。洗凈杯子,重新斟酒。菜餚果品已吃完了,杯盤雜亂地放著。大家互相枕著靠著睡在船中,不知不覺東方天空已經亮了。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自從我成為被貶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憂懼不安。公務之餘,就緩步行走,沒有目的地出遊,每天與自己的隨從爬高山、鑽深林,走到迂迴曲折的山間小溪,只要有幽泉怪石,沒有(因為)遠而不到的。到了就撥開雜草坐下,傾盡壺中的酒。喝的大醉。喝醉後便相互枕靠著睡在地上,躺下就做夢。心中想到了哪裡,夢也就做到那裡。醒來之後就回家。我原以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異地方,都已被我游覽了,而未曾知道還有個奇異獨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於坐在法華寺西亭,遙望西山,指點並感到奇特。我於是帶著僕人越過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雜亂叢生的草木,燒掉茂盛的茅草,不達到西山之巔決不罷休。攀援著樹枝爬上山頂,兩腿叉開,席地而坐,幾乎幾個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它高處之下的地勢,(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樣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樣低陷,有的像是蟻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螞蟻洞,千里之遙如在尺寸之間,聚集收攏,重疊到一起,沒有逃脫隱藏的。縈回著青山,繚繞著白雲,與遙遠的天際相接,環看周圍,渾然一體。看了這些,才知道這座山確實特立不群,與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樣。不知不覺中我彷彿遨遊於無邊無際的天地宇宙之間,與浩渺廣大的自然之氣合二為一。我於是拿起酒壺,斟滿酒杯,暢懷痛飲,醉倒在地,不覺間日薄西山。蒼茫暮色,自遠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麼也看不見了,而我卻了無歸意。精神凝聚安定,形體得到解脫,和萬物的變化暗暗相合,我這才認識到過去等於沒有游覽,真正的游覽從此(時)開始。所以我特意把這件事記下來。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⑩ 高中語文必修四文言文重點字詞、原文及翻譯

要學好文言文,就要多做這方面的題目或者多看一些文言文方面的書,多翻譯一些文言篇目和故事,從而提高文言水平。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言文試題是高考的重頭戲,有的同學經常會問,平時如何學好文言文才不至於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認為能注意以下幾點,學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沒什麼問題了。 第一,要有相關的歷史知識。常言說,文史不分家。每個人都是生活在一個時代里的,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必定會對他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只有了解了這個人所處的時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內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國強大,但楚王「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先疏遠屈原,後把他流放汨羅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實現,投江而死。了解了這段歷史,我們在理解《離騷》時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備相關的文化常識。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並且有許多內容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地演變。如姓名和稱謂,官職和科舉,地理常識,宗法禮俗,服飾和器物,歷法和刑法,古籍注釋體例等八個方面所涉及的內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別。這些內容雖然不需要學生全部掌握,但平時學習中遇到的也應積累下來作為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在文言文學習和考試中隨時調用。 第三,學會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們生活在當今社會,面對災難,會團結一心,眾志成城;面對丑惡,會抨擊、鞭撻;我們會同心抵禦外辱。其實這種思想感情是一脈相承的。面對外辱,文天祥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對百姓的困苦,杜甫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所以我們在學習古文時,應善於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對比聯想,從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確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實質。 第四,把握課本,扎實文言文基礎。平時的文言文學習,一定要熟練掌握課本中所出現的知識點: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異讀字。②詞義,包括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復句。 第五,在學習一篇文言文中應做到如下幾點:首先,整體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其次,在整體把握課文上落實對段的理解;再次,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聯繫上下文進一步理解詞句;最後,在前三個條件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總之,平時的學習能做到以上幾點就會為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古文常見字詞翻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