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生語文新課標必讀精編12本有哪些
1、西遊記 (吳承恩抄)
2、水滸傳 (施襲耐庵)
3、朝花夕拾 (魯迅)
4、駱駝祥子 (老舍)
5、繁星·春水 (冰心)
6、魯濱孫漂流記 (英國 笛福)
7、格列佛游記 (英國 斯威夫特)
8、名人傳 (法國 羅曼·羅蘭)
9、童年 (俄國 高爾基)
10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俄國 奧斯特洛夫斯基)一共有十本,沒有十二本
❷ 初中新課標語文閱讀課外現代文答案
一、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二、論證方法: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比喻論證。
三、論證方式:立論、駁論。(議論文可由此標准分為立論文與駁論文二大類。)
四、常見題型及答題技巧。
1、分析論證方法的作用:作用二個要點。具體如下:
①、舉例論證:通過舉具體的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格式:使用了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舉……(概括事例)證明了……(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②、道理論證: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證明論點,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論證的論證方法,論證了……了觀點,從而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論證:通過比喻進行證明,使論證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將……比作……,證明了……的觀點,從而把抽象深奧的道理闡述得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④、對比論證:對比論證的作用就是突出強調。
格式:使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將……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的觀點。
⑤、引用論證:引用論證比較復雜,這與具體的引用材料有關,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名人佚事、笑話趣聞等各種情況,其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下讀。
格式:使用了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通過引用……證明……的觀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讀者下讀)
2、分析論據的類型和作用:論據可分為道理論據和事實論據二種類型答題要點二個方面:(1)、明確論據類型;(2)、具體分析作用。這個題目就其實質是考查論據與論點的關系,無論是與中心論點與分論點的關系,都是證明與被證明的關系,所以,規范性答題格式如下:
這是……論據,在文中起著證明……(論點,如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
補充論據作為一種新題型正在流行,做這種題目,注意以下二個方面:(1)、看清楚要求補充的論據類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還是事例;(2)、補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數限制。當然,作為應考,可以准備「勤奮」、「處世」等常見主題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數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為求新而准備那些較長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論點的方式:
①、文章標題點明中心論點;
②、文章開頭提出中心論點;
③、文章結尾歸納出中心論點;
④、文章中間用某個承上啟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論點。
⑤、文章沒有直接提出中心論點,但始終圍繞……展開論述。
4、分析文章的論證思路
首先應該了解一般議論文的結構: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分析議論文的論證思路,其實,就是在段落層次的基礎上加上一些諸如「首先」、「然後」、「接著」、「最後」一類表承轉啟合關系的詞語。做這個題目,尤其要注意開頭結尾的表述。
開頭的內容有:
(1)、提出中心論點;(2)、引出論題;以上二個方面,要具體回答出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論題的具體方試,有的是通過名人名言、有的是通過名人佚事、有的是通過趣聞笑話等。
結尾的內容:
(1)、深化中心論點,提出……的結論;
(2)、重復或強化……的中心論點;
(3)、發出……的號召或勸勉人們……;
(4)、補充論證了……。(有時候會考查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論證更嚴密。)
做這個題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論、本論、結論具體化地陳述出來。如《人的高貴在於靈魂》一文,我們可以這樣表述:首先引用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蘆葦」提出中心論點「人的高貴在於靈魂」,然後舉阿基米德、王爾德事例證明了「珍惜內在的精神財富甚於外在的物質財富」,最後舉一個火車上讀書的少女為例向人們發出「人應該保持純正的精神追求」的勸勉。
5、議論文語言特點分析:
議論文語言特點分析的角度比較固定,只有二個角度:(1)語言特點;(2)語體特點。做這類題目,要掌握語言風格一些關鍵詞:簡明平實、形象生動、幽默風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語體特點,就是抓信邏輯嚴密四個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個應特別注意的事項就是做這類的題目一定要有具體文句支撐,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體例句為例子進行分析。
6、議論文寫作特點分析
議論文寫作特點分析的角度比較多,如修辭手法、論證方法、寫作手法等
(1)、修辭:如比喻,可結合比喻特點談,那就是形象生動;如排比,增強了文章論證的氣勢;如引用古詩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論證方法:參考論證方法的作用談。
(3)、寫作手法比較固定,常見的就是:(1)、舉例論證與道理論證相結合(夾敘夾議);(2)、以……論證方法為主。同樣,做這類的題目一定要有具體文句支撐,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體例句為例子進行分析。
7、文段結構作用:
(1)、引出(全)下文;(2)、總結前(全)文;(3)承上啟下。
作為議論文段的作用,必須結合文體特徵具體加答。
如開頭段作用往往起著引出中心論點(論題),那麼,我們可以參考下面的二個具體答題規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變通使用:
①、開頭通過寫……的事例,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的論題)。
②、開頭通過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的論題)。
③開頭通過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聞趣事),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的論題),也起到吸引讀者下讀的作用,增強了論述的趣味性。
結尾段的作用,請參照4:「結尾的內容」回答。
說明文閱讀知識與技巧
一、分類
1、從說明對象的角度:事物性說明文、事理性說明文。
2、從說明文語言特徵:平實的說明文、生動的說明文。
二、說明的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邏輯順序的具體分析:主——次、原因——結果、現象——本質、特徵——用途、一般——個別、概括——具體、整體——局部。
典型考題:本文使用了什麼說明順序?有何作用?
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說明順序對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准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
三、說明的方法
1、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摹狀貌、作詮釋、打比方、列數字、列圖表、引用說明。
2、常見說明方法的作用:
①、舉例子:通過舉具體的實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②、分類別: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③、作比較:把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④、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將比作,從而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⑥、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
⑦、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
⑧、列數字:用具體的數據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准確更有說服力。
⑨、列圖表:用列圖表的方式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簡明更直觀。
⑩、引用說明:引用說明有以下幾種形式——
A、引用具體的事例;(作用同舉例子)
B、引用具體的數據;(作用同列數字)
C、引用名言、格言、諺語;作用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D、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
(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四、說明文的語言品析
1、對整篇文章語文的品析,一般從二個角度談:A、准確;B、形象生動或簡明平實。
A是一般說明文的共同特點。B是針對不同語文風格的角度談。做這種評析整篇文章語言特點的題目,一定要結合文章具體內容談,比如可以選擇一句話為例子。
格式如下:這篇文章充分體現了語文准確/生動形象/簡明平實的特點,如「……」一句,就准確/生動形象/簡明平實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2、對具體篇/句/詞的評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詞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點字詞有何作用?B、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C、加點詞語能否刪去?
這種題目往往要結合說明語言的准確性(有時是體現語言生動性)的特點答題。第二種題型還要在答題中比較二者的區別。第三種題型還要加上「刪去後不符合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或與客觀事實不符合」之類的表述。
五、說明文寫法分析
1、結合說明方法談
模式: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的說明方法,說明了……(內容:事物特徵或事理),使說明……(作用:參考前面說明方法,明確其作用)
2、結合修辭手法談
模式:這是一篇生動說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種修辭手法,說明了……(內容),使文章的說明形象生動。
3、結合表達方式談
記敘、描寫使說明更具體形象;抒懷議論使說明更有感情。那麼,從這個角度分析說明文的寫法,格式如下:這篇文章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除了說明外,還有……(從「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根據內容選擇),如……(具體舉例),就是……(表達方式)的運用,使說明更具體形象/充滿感情。
六、說明語段的作用
這種題目答題的角度有三:
(1)、結構、內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啟下、總結全文/前文。有時在文章在開頭,還起著引出說明對象/說明事理的作用。
(2)、結合說明方法談。
通過……的說明方法,說明了……(事物特徵或事理),使說明……(作用)。
記敘文閱讀知識與技巧
1.文章體裁?此文是一篇:詩歌、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找主題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
4.文章內容(中心)?
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
格式: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
5.材料組織特點?
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6.劃分層次?
(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總分總(掐頭去尾)
7.記敘線索及作用?
線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時間(5)地點(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8.為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寫讀書卡片。
按各項要求上原文尋找,再填寫。注意原文的標題、作者、出版社等項(有時在括弧內)。
10.記敘順序及作用?
(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語言特色?
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語句中選擇:
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准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
註: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
12.寫作手法及作用?
(1)擬人手法
作用: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
作用: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誇張手法
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徵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
作用: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襯托(側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
作用: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
作用: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後照應(首尾呼應)
作用: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0)設懸念
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與思考,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使文章情節曲折
13.修辭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
(5)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註: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14.具體詞語的含義與作用?
方法:聯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引申義,比喻義,雙關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將比喻、象徵還原)。
格式:「××」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義?
抓住關鍵詞,分析它的特點及含義,聯繫上下文再解釋。(方法同上)
16.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2)開啟下文、總領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啟下(過渡)(4)為後文作鋪墊、打伏筆(5)照應前文(開頭)
17.表達方式?
記敘、議論、說明、抒情、描寫
18.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
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19.記敘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20.描寫的種類及作用?
(1)肖像描寫(2)外貌描寫(3)神態描寫(4)動作描寫
(5)語言(對話)描寫(7)心理描寫(8)景物描寫
(9)場景描寫(10)環境描寫(11)細節描寫
景物描寫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動情節發展(3)渲染氣氛(4)突出人物性格(5)襯託人物心情
21.散文特點?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種類?
(1)敘事散文(2)抒情散文
23.小說種類?
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
24.小說三要素?人物、環境、情節
25.環境的種類及作用?
(1)自然環境
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空間,襯託人物的心情。
(2)社會環境
交代事件發生的社會背景、時代特徵,襯託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
揭示文章主題。
26.情節由哪幾部分構成?
(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27.續寫小說結尾。
按照小說故事情節發展的規律續寫,要簡潔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❸ 語文初中新課標必讀書目表
繁星·春水, 西遊記, 童年,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水滸傳 ,格列佛游記, 朝花夕內拾容, 駱駝祥子,芙蓉鎮, 二十世紀中國散文精選 ,二十世紀中國詩歌精選, 魯濱孫漂流記 ,名人傳, 二十世紀外國散文精選,初中生必讀古詩文50篇,文學名著導讀,計16種。
❹ 如何在在新課標指導下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轉變思想觀念,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激版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權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要多運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來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要注重根據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做到因材施教,努力創設一種輕松、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和教學情境。課堂上要多給予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表各自的主張及意見建議。
❺ 新課標 初中語文同步 閱讀感悟 提高版 七年級 下冊 第十題第9題 第一則講了哪三個方面
655
❻ 初中語文新課標語文課外名著導讀有那些
〈駱駝祥子〉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海底兩萬里〉
〈名人傳〉
〈水滸〉
〈傅雷家書〉
〈格列佛游記〉
〈簡愛〉
〈繁星〉
〈春水〉
〈伊索寓言〉
〈童年〉
〈昆蟲記〉
〈朝花夕拾〉
❼ 初中語文新課標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初中語文新課標的要求
新課標中對初中生(7~9年級)語文方面應具備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一)識字與寫字
1.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累計認識常用漢字
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
2.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
的速度。
3.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
2.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鍾不少於500字。
3.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擴展自己的視野。
4.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
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5.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
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6.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7.能夠區分寫實作品和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8.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
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9.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10.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11.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12.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語言上的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14.能利用圖書館、網路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
15.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三)寫作
1.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4.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像,豐富表達的內容。
5.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
6.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文章的內在聯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進行擴寫、續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
7.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
8.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藉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9.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10.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140萬字,其他練筆不少於1萬字。45分鍾能完成不少於500字的習作。
(四)口語交際
1.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 。
2.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說話觀點和意圖。
3.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
4.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5.在交流過程中,能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
6.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准確,突出要點。
7.能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
8.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能聽出討論的焦點,並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2.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3.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
4.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的主要差別;學會註明所援引資料的出處。
初中語文新課標解讀
學科特點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的工具性是源於語文的交際功能,而其人文性是源於語文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工具性著重指明學生「應學什麼、怎麼學」,人文性則重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是唯一可以在生活中長時間使用,甚至影響事業、家庭的重工業。
課程理念
1.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語文素養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識字寫字、閱讀、作文和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語文邏輯思維能力——在生活中善於運用語文的能力。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學習主要不是靠傳授知識、揭示規律,而是靠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律。語文教學要重聽說讀寫整合、重實踐、重積累、重熏陶,在反復實踐中,不斷提高綜合運用的能力。學生語文素養能力形成一般是在初中階段定型的,閱讀速度高低就是最明顯的體現。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舊比較
1.語文性質功用的回歸:由注重思想性、工具性而弱化思想性,強調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2.語文教學觀念的轉變:由內容分析本位而重視語感積累。語文老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必須落實語言素養訓練方面的目標,這是保證語文課上出語文味的關鍵。在教學中要擺正篇章分析與學生感悟的關系,還是要講精彩講到位的,不是完全排斥分析,而是要把分析當成幫助學生領悟的手段,而非目的。但堅決反對對課文作瑣碎的、微言大義的分析。整體感悟絕不等於主題先行,主題先行的方式存在一定問題,因為我們在課堂教學的邏輯關系中應處理好演繹和歸納的關系。根據思維發展的規律來看,歸納教學優於演繹式教學,我們可以試想:中心意圖都明確了,再分析不是浪費時間嘛。
3.語文教學重心的轉移:由強調接受信息而較為強調搜集、篩選、整合、處理和生發(生發要多反思,找教材的毛病)信息。由知識中心論而重視語文歷練實踐。
4.學習方式的倡導:由被動接受而自主、合作、探究。簡單概括就是「對話(討論)」。
5.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激活:由課堂中心而接近社會生活。新教材的選文較接近學生年齡和生活實際,可供選擇學習的篇目多了。師生能夠自主地參與課程的開發,把「學什麼」的權利交給學生;學校和教師應有自主選擇教材的權利;教師應有開發語文教育資源的自主性;學生與課程文本應是一種互動的關系,而不是被動接受「別人已經編定的課本」。語文教師應把自己置於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地位,應成為平等對話的引導者。教學內容應吸收學生的經驗,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求知慾、探究欲。教師不應把整個教學過程看成是既定教案的一板一眼的演繹,而應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既定的教案。
對話意識已深入教師內心,但不能狹義地理解為師生或生生間的討論,課堂教學不能僅僅著眼於怎麼教,僅僅關注教法的探索還是形式的,更多的是要關注教學內容,對教學內容的重構。
6.新比舊更強調語文要在交際中、活動中、情境中、探究中的開竅學習。
7.新比舊更強調聆聽、口語表達與交際寫作。
8.以往側重從語文知識、語文能力上提出教學要求,新課標對三維、學習習慣明確、系統地提出了學習目標。
9.提出了「語文綜合性學習」,更實用、實際。個人觀點,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多用於搜集積累、習慣養成、課外延伸、激發興趣,不宜於公開課。
❽ 初中語文新課標名著必讀
1.《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本書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俄羅斯人。
小說主人公——保爾·柯察金。
他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卑鄙庸俗而羞愧;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斗爭。」
2.《魯濱遜漂流記》
本書作者——英國作家笛福
小說主人公——魯濱遜·克魯索,還有土人「星期五」。
小說描寫了水手魯濱遜在航行中遇險後,漂流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多年,過著野人般的生活。
3.《格列佛游記》
本書作者——喬納森·斯威夫待,十八世紀英國小說家。
小說主人公——里梅爾·格列佛船長。
該書通過里梅爾·格列佛船長之口,敘述了周遊四國(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智馬國)的奇特經歷。但仔細體會,卻處處揭露著英國社會的黑暗現實,並寄寓著作者的理想。
4.《繁星.春水》
本書作者——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謝婉瑩。祖籍福建長樂,生於福州。作品多圍繞著母愛、童心和自然美描述「愛的哲學」,代表作有《超人》、《煩悶》等。 1920年開始,受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又寫出了短詩集《繁星》和《春水》,為文壇矚目。
5.《朝花夕拾》
本書為魯迅(原名:周樹人)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門。(另:初中所學的魯迅的小說全部選自《吶喊》。)
6.《西遊記》
本書作者——吳承恩(明)。《西遊記》經無數民間藝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勞動之後,於明朝中葉,由吳承恩最後完成。它是中國神話小說中最優秀的作品。濃郁的浪漫主義是《西遊記》的基本藝術特徵。
主人公——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
7.《水滸傳》
本書作者——施耐庵。《水滸傳》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施耐庵,而書名卻是羅貫中起的。《水滸傳》原名《江湖豪客傳》,可施耐庵對書名總感到不滿意。羅貫中建議用《水滸傳》,他覺得很好,他說,「『水滸』有水邊的意思,有『在野』的含義」,於是便將書名正式定為《水滸傳》。本書描寫了北宋晚期宋江領導的山東梁山泊農民起義,真實地再現了封建社會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直到失敗的全過程。這部書也塑造了魯智深、林沖、武松、李逵等一大批農民起義的英雄好漢形象。
(另:四大名著中只有《紅樓夢》是清代的作品,其大三本按時間先後排列依次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注意:《三國志》屬於史書,不是小說)
《三國演義》和《紅樓夢》不是初中要求的
不過我還是說說吧
《紅樓夢》
一部《紅樓夢》,說不盡,道不完,真可謂千古奇書!
《紅樓夢》在中國古代小說名著中聲名最著、流傳最廣,讀者最多,刊刻出版最為繁富,這部古典名著問世以來,評家蜂起,評說紛紜,理所當然形成一門顯學――紅學。人們還在不斷地出版《紅樓夢》、閱讀《紅樓夢》、研究《紅樓夢》,這就是這部古典文學名著的永恆魅力,這就是這部古典文學名著的不朽價值。南北國畫藝術大師,歷時兩年,精心創作350幅彩色國畫。畫家隨文配圖,或描摹情態、或表現場景,或濃墨泌灑,或工筆勾勒,藝術地再現了原著豐富的社會生活和生動的人物形象。
三國演義》
在我國文學史上,也許還沒有一部作品能夠像《三國演義》那樣長時期地吸引如此眾多的讀者,幾百年來,她差不多被我們整個民族一代又一代地不停流傳,閱讀、可以說《三國演義》已經深深地紮根於我們民族生活的每個角落。《名家彩繪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由戴郭邦、陳白一、戴宏海等35名丹青高手,以如椽彩筆繪就292幅國畫。各位畫家風格各異,流派紛呈,或工筆、如穿針引線,一絲不苟,或寫意,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多姿多彩地展示了三國時期宏大的戰爭場面和從多的人物形象,達到了《三國演義》繪畫創作的頂峰,同時也展示了國畫這一中華未瑰寶的獨特風彩。尤其是其中一些膾炙人口的名篇章,如桃園結義、鳳儀亭、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千戰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等,精彩紛呈。
簡·愛
《簡愛》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它闡釋了這樣一個主題:人的價值=尊嚴+愛。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呼嘯山莊》的作者艾米莉是姐妹。雖然兩人生活在同一社會,家庭環境中,性格卻大不相同,夏洛蒂.勃朗特顯得更加的溫柔,更加的清純,更加的喜歡追求一些美好的東西,盡管她家境貧窮,從小失去了母愛,父愛也很少,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美,但也許就是這樣一種靈魂深處的很深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種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為她內心深處的自卑的補償。她描寫的簡。愛也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著極其強烈的自尊心。她堅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種光明的,聖潔的,美好的生活。
《愛的教育》作者簡介
亞米契斯,1846年10月31日生於義大利。自幼酷愛學習和寫作,1868年發表處女作《軍營生活》,並由此出名。1886年,《愛的教育》出版,使他的創作生涯達到頂峰。內容提要
《愛的教育》是每個家庭必備的良書,是為人父母者、為人師長者、為人子女者在一生中務必一讀的經典,由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耗時近十年完成。全書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使得全世界各國都公認此書為最富愛心的教育性讀物。夏丐尊先生感慨地說:「讀了這書好像醜女見了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得流淚。書中敘述的師生之情,朋友之誼,社會之同情,都已近於理想的世界……以為世間要如此才好。於是又感激得流淚。」
《伊索寓言》
世界上擁有讀者最多的一本書,它對西方倫理道德、政治思想影響最大。
東西方民間文學的精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伊索寓言》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淺顯的小故事中常常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爆發出機智的火花,蘊涵著深刻的寓意。它不僅是向少年兒童灌輸善惡美醜觀念的啟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書,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歐洲文學史上,它為寓言創作奠定了基礎。世界各國的文學作品甚至政治著作中,也常常引用《伊索寓言》,或作為說理論證時的比喻,或作為抨擊與諷刺的武器。此書中的精華部分,至今仍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著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巨著。法布爾的心中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他以人性觀照蟲性,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人文關懷;並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在其樸素的筆下,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如優美的散文,人們不僅能從中獲得知識和思想,閱讀本身就是一次獨特的審美過程。
《昆蟲記》不僅僅浸淫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精神。如果沒有那樣的精神,就沒有《昆蟲記》,人類的精神之樹上將少掉一顆智慧之果。
傅雷家書簡介
傅雷家書》是將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篡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里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說,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弗蘭西斯 ·培根(1561~162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學家。他不但在文學、哲學上多有建樹,在自然科學領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經歷了諸多磨難的貴族子弟,復雜多變的生活經歷豐富了他的閱歷,隨之而來的,使他的思想成熟,言論深邃,富含哲理。
《培根隨筆》這本書的內容涉及哲學、倫理、處世之道等,表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態度。
這五十八篇的隨筆中,我尤其喜歡《談美》這一篇。因為,它說明了美的含義,「美」不只是外表的美,重要的是內在的美,所謂內在美就是一個人的德行。人們常用一個人的外貌去評論別人是否美,而忽略了一個人的內在美,內在美是最重要的,正如「人才」一樣,不僅要有知識而且要有德行。如果缺少其中的一樣也稱不上人才。「美」也一樣,如果一個人只有外在美,而缺少內在美,那麼這一個人就不能稱得上是美。相反如果內心美麗的人就算樣子丑,也算得上是美,所謂美德重於美貌,外表的美不重要,內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才是永恆的美。
回答這個問題讓莪很糾結- -
❾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閱讀推薦篇目
《初中語文教抄學大綱》推薦的襲課外閱讀書目
(每個學期至少讀兩本課外書)
1、西遊記 (吳承恩)
2、水滸 (施耐庵)
3、朝花夕拾 (魯迅)
4、駱駝祥子 (老舍)
5、繁星·春水 (冰心)
6、魯濱孫漂流記 (英國 笛福)
7、格列佛游記 (英國 斯威夫特)
8、名人傳 (法國 羅曼·羅蘭)
9、童年 (俄國 高爾基)
10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俄國 奧斯特洛夫斯基)
❿ 金版初中生語文新課標必讀精編模擬訓練答案。求救啊。SOS,SOS。。。。
自己在買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