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斷句

高中語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斷句

發布時間:2020-12-23 10:31:11

❶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何分析

所謂的特殊句式是相對於現代漢語而言的,在古代實際上是一種正常的句式,這些句式隨著語言的發展而逐步發生了改變,在現代漢語中就變成了特殊句式了。這些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包括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和固定格式等,這些句式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現過。雖然在新大綱中沒有對學生要求掌握它們,但作為教師我們應當對這些句式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下面我就文言文中的這幾個特殊句式做一個簡略的分析。
2.1判斷句式
何為判斷句?《辭海》中這樣注釋:「用來判定主語所指和謂語所指同屬一物,或斷定主語所指的人或事物屬於同一性質或種類的句子。」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一書中是這樣定義的:「判斷句是以名詞或名詞性的片語為謂語,表示判斷的。」鮑善淳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中這樣認為:「判斷句,是謂語對主語作出判斷的句子,說明事物是什麼或不是什麼,屬於某一類或不屬於某一類。」而郭錫聯主編的《古代漢語》也是這樣認為「判斷句是根據謂語的性質給句子分類得出的一種句型。所謂判斷句一般是用名詞或名詞性片語作謂語的句子,對事物的屬性作出判斷,即某事物是什麼,或不是什麼。」所以判斷句應該是對事物的性質、情況、事物之間的關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它應該包含以下三個條件:1、涉及事物的性質、情況或事物之間的關系。2、要作出判斷。3、是個句子(表肯定或否定)。
在現代漢語判斷句的主語和謂語之間,一般要用判斷詞「是」或「就是」、「正是」等,來聯系,如:「我是中國人。」而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文言文中的判斷句的種類比較多,其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1.採用「……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詞語用在謂語後面幫助判斷。
「……者,……也」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後用「也」結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陳涉世家》,「夫戰,勇氣也」。(《左傳

❷ 文言文中常見的特殊句式有:A判斷句、B被動句、C賓語前置句、D定語後置句、E介詞結構後置句等。請指

1.D
2.A
3.B
4.E
5.B
6.E
7.C
8.B

❸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以及相關例子和翻譯。謝謝

文言文主謂倒裝 賓語前置 狀語後置 定語後置 被動句 例句
(一)判斷句

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常見判斷句式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示法:
1、「……者,……也。」 例如:陳涉者,陽城人也。
2、「……,……也」
例如:段公,仁信大人也。
3、「……者,……。」 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4、「……者也。」
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5、無標志判斷句,通過句意直接表示判斷。例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
6、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表判斷。
例如: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7、用動詞「為」「是」表判斷。 「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做判斷詞,在漢以後做判斷詞則多起來,要注意和用作代詞的「是」的區別。例如: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是表示判斷)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為表示判斷)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

(為表示判斷)

(二)省略句

省略句:將句子中某些成分省略,最常見的省略句如下:
1、省略代詞
例如: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之)以事
2、省略介詞,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詞「於」,還有介詞「以」等。
例如:以(之)如司農治事堂,棲之(於)梁木上

(三)被動句

被動句: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常見被動句有兩大類,一種是有標志的被動句,即藉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一種是無標志的被動句,往往需要結合文意來判斷。

1、有標志的被動句
① 而君幸於趙王。(……於……)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見……)
③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見……於……)
④受制於人。(……受……於……)
⑤為天下笑,何也?(為)
⑥羸兵為人馬所蹈藉。(為……所……)(典型的被動句)
⑦若屬皆為所虜。(……為所……)
⑧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被)

2、無標志的被動句往往用動詞直接表示被動意思,結合文意判定。
例如: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
被……纏繞
洎牧以讒誅。(無標志。靠動詞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種表現。)

(四)倒裝句(主要有四種情況)

1.賓語前置(動賓倒裝句)

在一般情況下,動詞在前,賓語在後,這是漢語的語法規律。可是,有時候動詞和賓語也可以倒裝,讓賓語處在到動詞前面。在文言文當中,動賓倒裝句是很有規律的,大約有四種情況。

①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
例:A.莫我肯顧 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有兩種類型:
(1)動賓結構(疑問代詞作動詞的賓語要前置)
(2)介賓結構(疑問代詞作介詞的賓語要前置)。
包括:代詞+介詞;賓語+介詞;方位名詞+介詞;是以結構(固定結構)。

例:A、豫州今欲何至?(動賓) B、沛公安在?(動賓)
C、國胡以相恤?(介賓: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賓:代+介)
E、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介賓:賓+介)
F、一言以蔽之。(介賓:賓+介)
G、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介賓:方位名詞+介詞)
H、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結構)

③用「之」「是」作提賓的標志前置
例: A.何功之有哉? B.唯馬首是瞻。

④不規則類(為了表達上的需要,把賓語前置了)
例:A、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B、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C、四十三年,望中猶記。
再看下面幾個句子(也是屬於不規則的):
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不合否定句中的情況)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不屬於疑問句中的情況)
C.厚賞不行,重罰不用,而民自治。(不屬於否定句中的情況)

2.定語後置(定中倒裝句)(定語是用來修飾中心詞的)

在一般情況下,定語應該放在中心詞前面,如「彼童子之師」,「師」是中心詞,定語「彼童子」處在中心詞前面。但是,定語也可以處在中心詞後面,形成中心詞在前,定語在後的句式,這就是定中倒裝句。
有四種情況:

①中心詞+之+後置定語
例如:A、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高高的廟堂) (偏遠的江湖)
B、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②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
例如:A、賦稅之繁重者。 B、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③中心詞+後置定語+者
例如:A、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B、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

④中心詞+數量詞
例如:A、嘗貽余核舟一。 B、沛公兵十萬軍霸上。

3.介賓短語後置(狀語後置)

介詞短語後置句的特點是,應該在動詞前面的介詞短語,卻放在了動詞後面。「試以豬鬣撩撥蟲須,仍不動。(《促織》)」介詞短語「以豬鬣」放在動詞「撩撥」的前面,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詞短語放在動詞的前面,說成「試撩撥蟲須以豬鬣」,就成了介詞短語倒裝句。
例如:A、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B、王嘗語暴以好樂。

4.謂語前置(主謂倒裝)

這種句式常見於古漢語的感嘆句和疑問句中
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這個社會多可悲啊!)

❹ 文言文特殊句式

1、賓語前置句 「爾是過」意為「過爾」
2、定語後置句 「四海之大」意為「大四海」
3、被動句
4、沒有什麼句式,硬要講就判斷句吧
5、判斷句

❺ 求解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斷句 ,被動句,倒裝句 (1.賓語前置 2.定語後置 3.狀語後置 4.主謂倒裝),省略句

不太懂也無所謂,主要就是關鍵字

判斷句:也、者……也、是、非(師者,所以傳道回受業解惑也)
被動句:答於、為、為……所、見 (徒見欺;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賓語前置:
1、何胡安奚焉(還有幾個少見的像 惡、曷),放在問句, (何陋之有?;田園將蕪胡不歸;沛公安在;奚惆悵而獨悲;復駕言兮焉求)
2、代詞作賓語,放在否定句,(而莫之夭閼者)

也定語後置:
之+adj(+者),(馬之千里者;仰觀宇宙之大)

狀語後置:
介詞 [於/乎(翻譯為 在……、從……、比……)以(用……)]+賓語(所以又叫 介賓結構後置句) (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

主謂倒裝:
就是主語和謂語對調位置,通常為強調程度
甚矣,汝之不惠也:太,你不聰明了(正確語序是 你太不聰明了)

❻ 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哪幾種判斷的標志是什麼

常見的就抄是倒裝句、判斷句和省略句。
倒裝句我們可以看到就是他的順序不是按照我們的主謂賓的順序,這種一般就是倒裝句了。
判斷句一般的結構是……者……也。還有……也。翻譯的時候要多一個「是」.就是什麼東西是什麼。
省略句就是省略某一個主語或賓語之類。可以看句子結構就知道了。

❼ 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文有哪些

文言文特殊句式復習大全

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話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點。
文言句式包括:判斷句、被動句、疑問句、否定句、詞序(倒裝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結構(習慣句式)。除了「疑問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
一. 判斷句(10種類型)
判斷句是對人或事物表示斷定,斷定人或事物是什麼、屬於什麼的句式。
1.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者,……也)
2. 此帝王之資也。(……也)
3. 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者,……)
4. 劉備天下梟雄。(……,……)
(這四種是由「者、也」表判斷的類型)
5.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者也)
6.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乃)
7. 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為)
8.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則)
9. 即今之縲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詞用,不表判斷)
練習:
一 、判斷句
(1)汝是大家子,仕宦於台閣,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孔雀東南飛》)
(2)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明月幾時有》)
(3)而欲投吳巨,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並,豈足托乎!(《赤壁之戰》)
(4)公子姊為趙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信陵君竊符救趙》)
(5) 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五代時始印五經,已後典籍皆為板本。(沈括《活板》)
(6)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廉頗藺相如列傳》)
(7)藺相如者,趙人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8)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赤壁之戰》)
(9)\"離騷\"者,猶離憂也。(《屈原列傳》)
(10)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
(11)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游褒禪山記》)
(12)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愛蓮說》)
(13)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14)我,子瑜友也。(《赤壁之戰》)
(1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屈原列傳》)
(16)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戰》)
(17)此世所以不傳也。(《石鍾山記》)
(18)此人力士,晉鄙聽,大善;不聽,可使擊之。(《信陵君竊符救趙》)
(19)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屈原列傳》)
二.被動句(9種類型)
1.而君幸於趙王。(……於……)
2.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見……)
3.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見……於……)
4.受制於人。(……受……於……)
5.為天下笑,何也?(為)
6.羸兵為人馬所蹈藉。(為……所……)(典型的被動句)
7.若屬皆為所虜。(……為所……)
8.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被)
9.洎牧以讒誅。(無標志。靠動詞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種表現。)
練習:
二 、被動句
(1)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2)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原列傳》)
(4)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屈原列傳》)
(5)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廉頗藺相如列傳》)
(6)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屈原列傳》)
(7)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至今保藏。(《活板》)
(8)而欲投吳巨,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並,豈足托乎!\"(《赤壁之戰》)
(9)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10)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屈原列傳》)
(11)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廉頗藺相如列傳》)
(12)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赤壁之戰》)
(13).日削月割,以趨於亡。(《六國論》)
……

❽ 高中一年級文言文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有:
①以其無禮於晉 介詞結構後置
②佚之狐言於鄭伯曰 介詞結構後置
③夫晉,何厭之有? 賓語前置,「有何厭」。
④是寡人之過也。 判斷句。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斷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