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語文難啊。。閱讀 作文 文言文難死了
1. 行文易大題小作,切莫泛泛而談。
2. 作文頭尾易短小精悍,盡量控制在百字內。
3. 切莫不分段。6段左右為宜。分段不宜過多或過少。
4. 精心打造你的標題,這將成為你的亮點。可巧妙利用副標題進行闡釋或製作懸念。
5. 為文章打造幾個閃光點,如開頭可用題記,言簡意賅的結尾,一段字字珠璣的議論均會成為文章的亮點。而在記敘文中,一段生動的細節描寫也將打動人心。
6. 少些心理感覺(不一定會得到認同)。
7. 行文工整,一定要檢查,杜絕錯字和拼音。
文言文閱讀:
與現代文閱讀相比,文言文的閱讀的技巧性其實少很多,需要廣泛的閱讀基礎和扎實的基本功。臨陣磨槍,談談文言文的命題技巧。
文言文的題目常考以下一些:
1. 文言實詞的語境意義。這部分內容往往和課文關系不大。需要同學們根據語境靈活判斷。
2. 文言實詞的一詞多意。這部分內容與課本緊密聯系,甚至會直接截取課文的例句。對此部分的復習同學們要以抓課本為主。
3. 文言虛詞。這也是建立在對文章正確理解的基礎上的。
4. 文言文翻譯。這部分內容同學們一定要知道評分標准:即結合語境,先把握所給句的大意。再抓關鍵字。考查重點有以下一些。也就是說,同學們在復習課文的時候遇到以下四種情況應留心掌握。
(1) 特殊句式,如賓語前置。
(2) 名詞作狀語
(3) 通假字
(4) 偏義復合詞
詩詞鑒賞。談一些常見的出題套路
從內容上來說,常考的詩詞可以分為懷古詩、邊塞詩、詠物抒情、借景抒情詞幾種。
1. 對於懷古詩,意義常常有
(1) 借古諷今
(2) 借古人、歷史事件來抒發個人感慨
(3) 評價歷史人物(包括褒貶兩種)
2. 邊塞詩,常常涉及到比較鑒賞。內容常出現大漠苦寒、思鄉之情、戰爭等。此部分詩的鑒賞同學們要注意時代背景。一般來說,盛唐時期的詩常抒發雄心壯志。而晚唐期的詩常表達思鄉厭戰之情。
3. 詠物詩。常常借外物表達自己的人格,化無性為有形。
4. 同學們在復習詩詞過程中,如能掌握一些基礎的格律知識,對於詩詞鑒賞也是有好處的。
臨近考試,建議同學們對語文的復習以查漏補缺為主。以前做過的卷子,錯過的題全都翻出來,對於基礎題,你錯過的題和尚且模稜兩可的知識很可能就成為高考的死穴。對於閱讀題,要重新體驗,看看當時是錯在了哪裡,思路和原文在哪裡出現了偏差,答案又是怎樣遣詞造句、忠實原文的。對於作文,想想接觸此類題目時你的思維過程,文章中有沒有高考時你可能用到的素材和語句。總之,這些卷子和錯題將成為你最大的寶庫。切記!切記!
2. 高中語文都有什麼重要的文章,
沁園春·長沙..........................................毛澤東3
再別康橋.............................................徐志摩 8
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16
荊軻刺秦王........................................《戰國策》 18
鴻門宴............................................司馬遷 22
記念劉和珍君..........................................魯迅 27
包身工...............................................夏衍 44
必修二
荷塘月色.........................................朱自清
《詩經》兩首
氓
採薇
離騷.............................................屈原
《孔雀東南飛》(並序)
詩三首
短歌行..........................................曹操
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
蘭亭集序..........................................王羲之
赤壁賦............................................蘇軾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蔡元培
第三冊
林黛玉進賈府........................................曹雪芹
祝福...............................................魯迅
蜀道難..............................................李白
杜甫詩三首
秋興八首(其一)
詠懷古跡(其三)
登高
琵琶行(並序)......................................白居易
寡人之於國也.......................................《孟子》
勸學..............................................《荀子》
過秦論...........................................賈誼
第四冊
竇娥冤...............................................關漢卿
雷雨.................................................曹禹
柳永詞兩首
望海潮(東南形勝 雨霖鈴(寒蟬凄切)
蘇軾詞兩首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辛棄疾詞兩首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李清照詞兩首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聲聲慢(尋尋覓覓)
拿來主義..............................................魯迅
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施耐庵
裝在套子里的人.....................................契訶夫
邊城.............................................沈從文
歸去來兮辭(並序).................................陶淵明
滕王閣序...........................................王勃
逍遙游..........................................莊周
咬文嚼字...........................................朱光潛
滿意請採納qwq
3. 高中語文太差怎麼彌補
語文這門學科,雖然很少有同學不及格,但是也很少有同學得高分,就拿閱讀題來說,很多學生感覺自己做得不錯,但是出錯卻很多。
這種問題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所做答案與文章原意不符,或答非所問造成的,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認真審題外,就要求我們准確把握文章意思。
做題時,無論是主觀題還是客觀題,都要以原文為基礎,找到問題或答案選項在文章中的出處,並聯繫上下文的語境,揣測作者的意思,排除錯誤的義項或按文章意思准確作答。
但是想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語文學習無法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所以想要學好語文,最重要的是勤積累。
也就是說多讀、多記、多看、多寫。積累水平決定一位學生的語言素養,進而決定了這位學生的語文成績只能以某個分數為中心上下波動。但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可以使我們充分挖掘自己的語文學習潛力,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這一點我在語文的基礎知識和作文上體會尤為深刻。
再舉個例子,在開始做基礎知識單選題時,由於題目常涉及通常人們易犯的錯誤,所以感覺很難選擇正確。
後來在平時學習中,將遇到的語音、字形、標點、語病以及近義詞分別記到筆記中,反復記憶強化,這樣隨著做的題目越來越多,見到的越來越多,記的就越來越多,後來再做題就是總見到一些「老面孔」了,做題自然不在話下了。在開始的時候可能錯誤率很高,但是不要著急,因為正處於積累時期,等到積累量到一定數目以後,正確率就會有質的提高。
還有一些字音、字形、成語、實詞、虛詞的考查,常會以一些相近詞語加以迷惑,或者考查一個詞語的多種含義。這樣,每學到一個新的字(詞)的含義,可以回想其形近、音近字(詞)有什麼含義及用法,這個字(詞)在以前是否有過其他含義。通過知識點的前後比較與整合,已有知識不斷得到復習鞏固,新知識得到歸類記憶。日積月累,就會形成一套完備而生動的知識儲備。
4. 高中語文中的好文章有哪些
高中語文中來的好文章有:源
沁園春·長沙
荊軻刺秦王
鴻門宴
荷塘月色
離騷
孔雀東南飛
蘭亭集序
赤壁賦
游褒禪山記
祝福
蜀道難
琵琶行並序
勸學
過秦論
師說
雷雨
拿來主義
廉頗藺相如列傳
歸去來兮辭
滕王閣序
陳情表
長恨歌
蜀相
將進酒
李憑箜篌引
庖丁解牛
阿房宮賦
六國論
祭十二郎文
項脊軒志
橋邊的老人
白鹿原
小二黑結婚
駱駝祥子
官場現形記
動人的北平
賀新郎
有無相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有教無類
5. 高中的語文課本中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文章有哪些
我最喜歡魯迅的文章,特別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字非常優美,故事非回常有趣。答其中要求背誦「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一段,還要仿造個句子。我至今記憶猶新,不免興趣盎然,就在寫《我的頭條之旅》時仿寫了一段:
「頭條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不必說那些條友大伽們用生花妙筆寫出錦綉文章,言語之間縱橫捭闔,隨便放個屁都能砸出一個大坑來;也不必說那些「青雲計劃」獲獎者坐擁粉絲數萬,點贊者蜂擁,好評者如潮,求藝問道者絡繹不絕,收益高到令人羨慕嫉妒恨。單是那些頭頂上大書「優質」兩字的條友們,也是舞文弄墨、詩詞歌賦,招蜂引蝶、無限風光。」
6. 高中語文作文滿分有多難
高中語文考試一般都有一遍作文,作文要拿滿分實在是太難了,既是其他基礎題方面能拿滿分,作文被扣分,就不能滿分了,所以高中語文拿滿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7. 高中語文難不難啊
你好,我來是一名高二的學生,自通過兩年的高中語文學習,我逐步回答你的問題:
1、在我看來,初中與高中的語文差別很大,高中難了很多,你可以看一下高考語文的試卷,就會明白他的出題方式,現代文大題為18分,或許選擇也會有,如真的不好,需要加強提高
2、名著閱讀要考也會是考現代文那種形式的,其實在我看來,高中語文最重要的是文言文,若你是初中剛畢業,我建議你再把初中學的文言文好好看看
3、我覺得最不適應的就是文言文了,文章長量大,知識點多,考題難,所以要把初中弄扎實
4、是的,在我剛上高中時還寫敘事文,但得分低,立意不深,所以高中就是寫議論文
8. 高中語文難嗎
考語文來難度加深,主要在兩個方面自。第一個可能就是因為題量比較大一些。第二個就是閱讀理解的,難度會加深一些。從這兩個方面我們有怎樣的應對措施呢?
第一題量比較大,這個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情。所以我們在答題策略上要有所改變。不應該一味著總想著把題全部答完。別忘了後面的作文可是佔了非常大的分數。
不論前面打得怎麼樣,都要把作文的時間留出來。因為作文一旦寫的糟糕了,那麼整個成績就會出現大幅度的下降。所以我希望同學們能把作文放在重中之重。
只要作文的分數能有一個穩定的發揮。前面的即使打不完也起,也不要緊。因為你答不完,別人也答不完。但是前面的題比較零碎扣分點其實比較多一些。但是分數呢,都比較少一些。它不像作文一下子就60分。
如果一旦發揮失常,或者是沒有時間寫完的話,可能要少得二三十分。這是相當恐怖的事情。
真對於閱讀理解比較難的話,我們短時間沒有什麼具體的好辦法。只能說你平常練習的答題技巧可能在高考中正好可以用得上。能不能答到采分點上才是得分的關鍵?能不能把文章讀懂讀透已經不是那麼太重要,畢竟時間非常緊迫嘛。
9. 語文高難度作文!急!
題目是詩中名句。。你看看詩,自己感覺一下,隨便分幾個分論點,加上事例,一篇議論文就成了
柳梢青
春 感
劉辰翁
鐵馬蒙氈,銀花灑淚,
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頭戲鼓,
不是歌聲。
那堪獨坐青燈,
想故國、高台月明。
輦下風光,山中歲月,
海上心情。
這首詞是作者晚年隱居山中的作名,題名「春感」,實際上是元宵節有感而作。此詞筆調蒼涼,抒發作者亡國之痛和故國之思的深沉感情,作者劉辰翁曾入文天祥幕府,參加過抗元斗爭,宋亡後多年漂泊,晚年才隱居山中,從事著述。
上片寫想像中今年臨安元宵燈節的凄涼情景。開頭「鐵馬蒙氈,銀花灑淚,春入愁城。」三句,寫元統治下的臨安一片凄涼悲愁的氣氛。「鐵馬」,指元軍的鐵騎;「銀花」,指元宵的花燈,「愁城」,借指臨安。頭一句「鐵馬蒙氈」,不僅點明整個臨安已經處於元軍鐵蹄的蹂躪之下,而且渲染出一種凄慘陰森,與元宵燈節的喜慶氣氛形成大相徑庭的氛圍。開篇就揭示出了全篇的時代特徵。元宵佳節,原是最熱鬧而且最富國泰民安氣氛的,而現實的景象卻將種種承平氣象一掃而光。在元軍的鐵馬踐踏之下,廣大人民心情凄慘悲涼。加之陰冷森嚴氣氛的包圍,竟連往常那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光明璀燦景象也似乎是「銀花灑淚」了。這一句將客觀景象的主觀化、擬人化,使銀燈似有人的形象和感情。這種想像看似無理,實則入情。「銀花灑淚」的形象給這座曾經是繁華熱鬧的城市帶來了一種哀傷而肅穆的凄涼氛圍。緊接著,又用 「春入愁城」對上兩句作一形象的概括。「愁城」一詞 ,源出「攻許愁城終不破。」一句,出自瘐信《愁賦》,本指人內心深處的憂悶愁思,此時借指充滿哀愁的臨安城。春天不管興亡,依然來到人間,但它所進入的竟是這樣一座 「鐵馬蒙氈,銀花灑淚」,充滿人間的哀愁的愁城」!「春」與「愁」,自然與人間的鮮明對照,給人以強烈感受。
「笛里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三句接著寫想像中臨安元宵鼓吹彈唱的情景:橫笛中吹奏出來的不是漢家的故音 ,而是帶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調的「番腔 」,街頭上演出的也不再是熟悉的故國戲鼓,而是是異族的鼓吹雜戲,一片嘔啞之聲,身為忠於故國的南宋遺民,聽來根本不能稱為「歌聲」。這幾句對元統治者表現了義憤,感情由前面的悲鬱蒼涼轉為激烈高亢,筆勢勁直;激憤直率,可以想見作者其時填膺的義憤。
「那堪獨坐青燈,想故國高台月明。」這兩句承上啟下,用「想故國」三字點明上片所寫都是自己對故都臨安的遙想。「故國高台月明」化用南唐後主李煜《虞美人》詞「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情境,表達了作者對故都臨安和南宋故國的深沉懷念和無限眷戀之情。「獨坐青燈」,指自己在故鄉廬陵山中,獨自面對青燈。故國舊都、高台宮殿,如今都籠罩在一片慘淡的明月之下,繁華散盡,都已化成無邊的寂寞與悲涼,這本已使人不能忍受。更何況獨又居於寂寞的深山,夜闌人靜,遙想淪亡之故都,不但無力恢復故國,連再見到故都臨安的機會也很難有,苦悶之情那堪禁受啊 。熒熒青燈與故國蒼涼明月,相互映照,更顯出情深摯無比凄涼。這兩句文勢由陡急轉為舒緩,而感情則變得更加沉鬱。
接下來是三個並列的四字句:「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輦下風光,指故都臨安的美麗風光。作者所指的「風光」應是宋亡前臨安城元宵節的繁鬧場景,以及亡國前的昇平歲月。山中歲月,指自己隱居山中的寂寞歲月。海上心情,一般都指宋朝一部分愛國志士,在臨安失守後在福建、廣東一帶繼續進行抗元斗爭的事情 ,以及作者對他們的掛念之情因為這首詞作於歸隱「山中」的時期,那時離宋室徹底覆亡已不遠了,因此不再存在「海上」的抗元斗爭。吳熊和說:「『海上心情』,用蘇武在北海矢志守節事 。這個理解非常正確,符合詞人思想感情的實際。這三句表現的內涵深遠,層層推進,「山中歲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輦下風光」指自己心之所系;「海上心情 」則是自己志之所向。作者之志向躍然於茲,隱居不仕,甘願在山中度過悠悠歲月,保持遺民身份,時時掛念故國舊都,這就是他的「海上心情」即表現了他的民族氣節。因此,以「海上心情」作結,不僅點出了「山中歲月」、「輦下風光」的實質,而且是對全篇思想感情的一個總概括。我們甚至可以說,作者寫此詞的目的正是為了表明自己的這種「海上心情」。然而,在故國淪亡以後,除了感懷心傷,憤慨填膺之外,再沒有別的行動。這種「心情」表現了劉辰翁這一類知識分子的特點和弱點。
從想家落筆,虛中見真意,正是這首詞在藝術表現上一個顯著的特點。詞的上片,全是想像故都元宵節的凄涼景象,詞中的「鐵馬」、「銀花」、「笛里番腔」、「街頭戲鼓」都不是具體細致也可以說並不是真實情狀的描繪 ,而是著重於表露主觀感情 ,如「春入愁城」這樣的敘寫則更完全是虛空涵蓋。下片則更盡虛涵概括之意,「想故國、高台月明」,只表現出故都臨安的宮殿樓台在淡淡月光照射下的暗影 ,其中蘊含了作者的種種感慨結尾三句作者只是用虛筆輕輕帶過,而並細細描寫其中的景象和內容,留給讀者想像和體味的空間。這種想像落筆,虛處見意的寫法更有欲說還體之意。全詞節奏明快,更加強了作者的蒼涼悲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