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初中語文第一冊課本pdf

初中語文第一冊課本pdf

發布時間:2020-12-23 02:13:30

① 鄉音未改鬢毛衰中的衰讀音是啥啊讀啥音啊到底是讀啥啊

鄉音未改鬢毛衰中的衰讀音是:「Shuai」的一聲。

② 蘇教版語文初中第一冊所有的古詩詞

初中開始學文言文了古詩到不是很多了,那就先看看吧,要背的,知道意思比較好背!.《童趣》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譯文 回憶起我小時候,(視力特別好)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能看清秋天鳥兒新生出的最纖細的羽毛,(只要)見到細微的東西一定要仔細察看它的紋理,因此常常產生超然物外的樂趣. 夏天(的傍晚),蚊子成群地飛,嗡嗡的叫聲像雷鳴,(我)暗暗地把它們比作一群在空中飛舞的仙鶴,心裡這樣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變成鶴了;(我)昂著頭看,脖子也累得發僵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睡帳中,慢慢地用煙噴它們,讓它們沖著煙霧而飛叫,(我把這個景象)比作"青雲白鶴"的景觀,果然它們就像白鶴一樣在雲端飛鳴,(我)為此高興得(不停地拍手)叫好. 我常常在凹凸不平的土牆邊、花台旁和小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來,讓身子和花台一樣高;聚精會神地仔細觀察,把草叢看作樹木,把蟲蟻想像成野獸,把凸起的土地比作山丘,把低窪的地方當成壕溝,(我)便在其中安閑地神遊. 有一天,(我)看見兩個小蟲在草間爭斗,我就仔細觀察,看得興致正濃時,突然有個龐然大物,掀倒"山"壓倒"樹"地走來,原來是一隻癩蝦蟆,(它)舌一吐,兩只小蟲就全被它吞掉了.(當時)我年幼,正在出神地看(那兩只小蟲爭斗),(癩蝦蟆的到來)不絕讓我猛然一驚.(等我)神情安定下來,(便)捉住了這蝦蟆,抽了(它)幾十鞭子,把他趕到別的院子里去了. 1、節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題目是編者加的.沈復(1763-?)字三白,長洲(現在江蘇蘇州)人,清代文學家. 2、稚:幼小. 3、張目:睜大眼睛. 4、秋毫: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來的非常纖細的羽毛.後用來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5、藐:小. 6、物外: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7、項:脖頸,頸. 8、強:通「僵」,僵硬的意思. 9、素帳:未染色的帳子. 10、徐:慢慢地. 11、唳:鳥鳴. 12、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註:脖頸的「頸」讀「gěng」2.《論語》十則 論語十則 [編輯本段]第一則: 為人處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學習過後時常溫習學過的知識,不也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到這里,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卻不生氣,不也稱得上是君子嗎?" 【注釋】 (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習」,指演習禮、樂;復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有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8)慍:音yùn,惱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編輯本段]第二則:為人處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了呢 " 【注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音shēn)字子輿,生於公元前505~前436年,魯國人 南武城(現在山東嘉祥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省(音xǐng),註:反省.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三次檢查;二是從三個方面檢查;三是多次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 (5)傳不習:傳,舊注曰:「受之於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編輯本段]第三則:學習方法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孔子說:「廣泛地熟讀典籍,復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注釋】 本章的「溫故而知新」有兩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聞之事,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 我以為合並這兩種解法,也許更為完整:在能力范圍以內,盡量廣泛閱覽典籍,反復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復習,期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能賦予時代的意義.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方可稱是「溫故而知新」. 也有學者以為作「溫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適,因為按字面上解釋,僅做到吸收古今知識而未有領悟心得,只像是知識的買賣者,不足以為師.所以我們就來看看「師」的意義.在論語中師字一共見於14章,其中意義與今日的老師相近者. 故:舊的知識. 知:領悟. 可:可以. 以:憑. 為:做.[編輯本段]第四則:學習方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讀書,這是有害的.」 而:連詞,表示轉折 則:連詞,相當於「就」「便」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有害的[編輯本段]第五則:學習方法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知識點:「女」通「汝」意思:你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聰明智慧.(其他知不變) 誨的意思:教,傳授. 乎的意思:語音助詞. 由:仲由(子路)(前542~前480)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今山東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人,孔子得意門生,以政事見稱.為人伉直魯莽,好勇力,事親至孝.除學詩、禮外,還為孔子趕車,做侍衛,跟隨孔子周遊列國,深得器重.孔子稱贊說:「子路好勇,聞過則喜.」初仕魯,後事衛.孔子任魯國司寇時,他任季孫氏的宰,後任大夫孔俚的宰.衛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親伯姬與人謀立蒯聵(伯姬之弟)為君,脅迫孔俚弒衛出公,出公聞訊而逃.子路在外聞訊後,即進城去見蒯聵.蒯聵命石乞揮戈擊落子路冠纓,子路目毗盡裂,嚴厲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纓,從容就義. 子路性格爽直,為人勇武,信守承諾,忠於職守,以擅長「政事」著稱.對孔子的言行,雖然常提出意見,但卻是個好弟子.曾協助孔子「墮三都」,都跟隨孔子周遊列國.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他為人伉直好勇、重友朋、講信義,是孔門弟子中性格較為獨異的一位.仲由後做衛國大夫孔悝之蒲邑宰,衛國貴族發生內訌,因參與斗爭而被殺害.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衛侯」.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河內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為「衛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仲子」.[編輯本段]第六則:學習態度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里仁》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說 看見他的優點就像他學習,看見他的缺點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編輯本段]第七則:學習態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編輯本段]第八則:怎樣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剛強、勇毅,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編輯本段]第九則:怎樣做人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罕》 孔子說:"(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bǎi)樹是最後凋謝的."[編輯本段]第十則:怎樣做人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一言:一句話. 行:奉行. 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許.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欲:喜歡,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編輯本段]相關知識 這十則論語內含有的成語: 任重道遠, 三人行,必有我師. 溫故知新, 不亦樂乎. 見賢思齊, 擇善而從.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各則註解: 第一則是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啟發人們熱愛學習,加強自律. 第二則是學習方法,講知識的繼承和創新. 第三則是學習方法,強調學習和思考相結合的必要性,闡明,「學」與「思」的辯證關系. 第四則是學習態度,強調不要不懂裝懂. 第五則是學習態度,通過對話論述了聰敏好學、虛心求教的可貴. 第六則是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思想修養. 第七則是學習態度和個人修養,強調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 第八則是學習態度,強調學習就要全身心的投入. 第九則是學習態度,強調要惜時而學. 第十則是學習方法,強調「思不如學」.3.古代詩歌五首《觀滄海 》正文: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翻譯: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盪,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 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 秋風颯颯,海上湧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的運行,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本資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翻譯:遊客路過蒼蒼的北固山下,船兒泛著湛藍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漲兩岸江面更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紅日沖破殘夜從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風拂面.寄去的家書不知何時到達,請問歸雁幾時飛到洛陽邊. 《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小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我蹣跚前行.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悲傷斷腸的人還漂泊在天涯.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樹陰里白沙堤 [譯文] 漫步孤山寺和賈亭邊,西湖春水剛剛上漲與岸齊平,浮雲、湖波連成了一片;有幾處早早出窩的黃鶯爭著飛到向陽的暖樹上啼叫,那邊不知是誰家新飛回來的燕子正忙著銜泥築巢.各種各樣的鮮花逐漸開放,多得使人眼花繚亂,初春的小草剛剛能遮蓋住馬蹄;西湖東邊綠樹成陰的沙堤,令人喜愛得流連忘返. 《西江月》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解釋 明月初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清風吹拂,把它們的叫聲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間彌漫著稻花的香氣,水中的青蛙不斷地鳴叫;一路上都可以聽到出來納涼的人們在談論著今年的豐收. 烏雲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當詞人走到山前時,雨點飄落下來,他知道驟雨將至,想要找個地方避雨.說來也巧,當他急忙忙轉過溪頭時,一眼就看到了他過去曾經見過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邊.4.《山市》原文 作者:蒲松齡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méng),始悟為山市. 未幾,高垣睥(pì)睨(nì),連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譯文 蒲松齡(清代)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經常好幾年也不出現一次.有一天,孫公子禹年跟他的同業朋友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驚訝又疑惑,心想這附近並沒有寺院呀.過了一會兒,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瓦是碧綠的,屋檐高高翹起,這才知道原來是出現「山市」了.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低低的城牆,有六七里長,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量可以用億萬來計數.忽然颳起了大風,煙塵彌漫,全城的景象都變得模糊不清了.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高聳彷彿與天相接,每層有五間房,窗戶都打開著,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裡是樓外的天空.一層一層地用手指指著數上去,已經不能計算層數.房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只有星星那麼小;再往上就昏暗地看不分明了,數不清它的層次.低層樓上的人們來往匆匆,有靠著(欄桿)的,有站著的,姿態各不相同.過了一段時間,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漸漸地,又變得跟平常的樓房一樣;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縮成拳頭一般大小,再縮小成為豆粒一般大小,終於完全消失. 我又聽說,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鋪,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人們又管它叫「鬼市」. 5.《世說新語》兩則《詠雪》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譯文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在一起,跟子侄輩(哥哥的子女)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很大了,太傅高興地問:「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與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她就是謝太傅的長兄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陳太丘與友期》原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譯 文 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好同行,約定的時間是中午,正午過了(太丘的朋友)沒來,陳太丘便不再等候,離開了,(陳太丘)走後,(友人)才來.陳太丘的長子陳元方當時才七歲,正在門外玩耍.客人問元方:「你父親在嗎?」元方答道:「等了您很久您都沒來,他便離開了.」朋友便生氣的罵道:「不是人啊!和別人約好一起走,卻把對方丟下自己走了.」元方答道:「您跟我父親約好正午.正午時你還不到,就是不守誠信;對著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便下車想拉元方的手,元方進入了家門,不再回頭看父親的朋友一眼.6.《寓言兩則》[好像不用背,我也忘了不太確定]《智子疑鄰》原文: 智①子疑鄰 宋②有富人,天雨 ⑽牆壞③.其子曰:「不築④,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第三聲)亦雲⑤.暮⑥而果⑦大亡⑧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11)鄰人之父. 節選自《韓非子·說難》. 智:以……為聰明. ②宋:指宋國. ③壞:毀壞. ④築:修補. ⑤亦雲:也這樣說. ⑥暮:晚上. ⑦果:果然. ⑧亡:丟失. ⑨父:fǔ ,老人. ⑽雨:下雨 ⑾疑:懷疑 譯文: 宋國有一個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牆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一定有盜賊進來.」隔壁的老人也這么說.(可富人不聽他們的話.)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的聰明,卻懷疑偷盜的是隔壁的老人. 告訴我們的道理: 它告誡人們:在給人提正確的意見時,要考慮自己與聽者的關系,否則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或者:聽意見只應聽取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人提出的,對人不能持偏見.《塞翁失馬》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第一版本 靠近邊塞一帶的人中,有一個精通術數(一些迷信活動)的人,他的馬無緣無故逃跑到了胡人的領地.人們都來安慰他,這位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是福氣呢?」經過幾個月,他的馬帶領著胡人的駿馬回來了.人們都來恭喜他,這位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是禍患呢?」家裡又多了一匹好馬,他的兒子很喜歡騎,有一次,從馬上掉下來折斷了大腿.人們都來安慰他,這位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是福氣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壯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靠近邊塞一帶的人,十室九空,絕大部分的人都戰死了.唯獨這個人的兒子因為瘸腿的緣故,父子都保全了性命.附錄十首古詩 《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 雲從窗里出. 《竹里館》 王維 (唐)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唐)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即《送靈澈》) 唐·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 杳杳鍾聲晚. 荷笠帶斜陽, 青山獨歸遠. 《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要讀初中了吧~~~``加油哦!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第一冊課本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