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必修四一詞多義顧

高中語文必修四一詞多義顧

發布時間:2020-12-22 12:25:52

❶ 求高中語文必修1 14~16課的古今異義,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等

買本古文通止就OK啦

❷ 高中語文文言文的一詞多義 通假字歸類復習資料

一詞多義的,我歸納了一版,例句均為人教版初高中篇目中的,在網路文庫里,可以去看看。

❸ 高中語文文言文,一字多義太難背了,有什麼方法沒

建議你不要死記硬背,靜下心來,然後打開一篇文言文,對照下方的注釋,逐版字逐權句地翻譯文言文,遇到不會的就去翻老師給的通篇翻譯,一樣還是逐字逐句地解釋,不要嫌麻煩,這樣有用很多。一字多義使你記憶起來很難,但如果你照我的方法做,記憶了多篇文言文,還是有一個積累的過程及經驗的,到時候再考一字多義你就不會覺得難了。祝君學業有成!

❹ 高中語文必修五。18課《鄭伯克段於鄢》, 古今異義, (京)(不過)。 一詞多義, 國:①國不堪貳

1 ,國家不能使土地有兩屬的情況,現在您打算怎麼辦---參國之一:國都的三分之一

2,姜氏回的慾望哪答有滿足的時候呢---- 山不滿足它的高度 海不滿足它的深度

3,喜愛共叔段,想要立他為太子---不吝惜珍奇,寶貴的東西,肥沃的土地,來招攬天下人才

❺ 高中語文必修的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重點實詞虛詞、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特殊句式判斷、文言翻

50.憐
()公子解救人危難的精神在哪裡呢? 憐:同情
(2)自己命名為秦羅敷,身體可愛沒人比得上。 憐:可愛
(3)男人也會愛惜它們的孩子嗎? 憐:愛惜
(4)項燕是楚國大將,多次立下戰功,又愛護 憐:愛戴
士兵,楚國人很愛戴他。
(5)數九寒天可憐身上穿的衣服很單薄,但是 憐:值得同情
心裡擔憂炭的價錢便宜,希望天氣更寒冷。
(6)士兵在叫,函谷被攻佔,楚國人一把 憐:可惜
火,可惜把阿房宮燒成焦土。
51.彌
(1)夜晚雪剛剛停了,小麥充滿視野。 彌:滿
(2)順從它,它的慾望就增強;抗拒它,它就加急侵略的步伐。 彌:更加
(3)久病不治,已經病危將死。 彌:病危將死
(4)接著整個月都不下雨,老百姓才以此作為憂愁。 彌:經
52.莫
(1)到了晚上,月亮很亮。 莫:通「暮」傍晚
(2)除非像劉備這個人就沒有可以抵擋曹操的人。 莫:沒有
(3)一個人把守著關卡,一萬個人也進不來。 莫:不會
(4)不如用我的長處去攻打別人的短處。 莫:不如
(5)現在你有這兒大的一棵樹,擔心它無用處為什 莫:通「漠」廣大
么不把它種在虛無的故土,大無邊的曠野.
(6)事體,事情。不能分開解釋。 莫:或許
53.乃
(1)你一定沒有忘記你父親的志向。 乃:你的
(2)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騎兵才得以通過。 乃:於是
(3)現在那些「上層人士」的明智程度竟然反而不及這些人。 乃:竟然
(4)到了城牆的東面,只有二十八個騎兵。 乃:只
(5)如果事情不成功,這就是天意。 乃:就是
54.內
(1)一會兒,從窗簾裡面扔出一塊紙。 內:裡面
(2)然而像侍衛這樣的臣子不敢在內部鬆懈。 內:內部
(3)現在將軍您外表上假託順從的名義,而內 內:內心
心卻懷有猶豫不決的心思。
(4)家裡有一個高堂和兩個老婆。 內;內室
(5)把守邊關不要接納諸侯。 內:接納
(6)把狼放在袋子里。 內:放進
(7)百姓交納糧食一千當,可以當任爵子一官職。 內:交納
55.期
(1)超過期限,根據秦朝的法律都要判砍首 期:日期,期限
(2)好劍只期望它能夠斬斷東西 不期望它能夠比的上莫邪 期:希望
(3)一年以後,即使想進言,也沒有可以說的了 期:周(年)
(4)約定說: "晚上看到(樹下)點起火就一齊放箭. " 期:約定,約會
56.奇
(1)用對待秦國的心去禮待天下罕見的人才 奇:奇特的,罕見的.不平常的
(2)大將軍鄧騭認為他的才能出眾 奇:以……為奇,驚異
(3)船從頭到尾長大約八分多一點 奇:零數
(4)現在如果違背了他的情意,恐怕這件事不太合適 奇:適宜,適合
(5)這珍貴的貨物可以積蓄 奇:珍貴的
(6)如果魏軍到來,我們就派出他們意料不到的軍隊來攻打它. 奇:使人不可測的
(7)見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賞,遇到疑難處大家一同鑽研 奇:佳,好,宜
(8)怪物產生怪念頭 奇:怪物,異物
57.遷
(1)應戰、守城、遷都都來不及了 遷:遷移
(2)終於在五國被滅之後也滅忙了,為什麼呢 遷:滅亡
(3)又升遷為太史令一職 遷:調動官職
(4)這天夜裡才有被降職的感覺 遷:貶滴,放逐
58.請
(1)您不如解衣露體伏在刑具上請求大王處罰 請:請求,請求對方做某事
(2)藺相如捧著缶,請秦王擊缶作為娛樂 請:請求,相當於請允許我,請讓我:
(3)將士請示要去什麼地方 請:請教,請示
(4)於是設置酒宴去宴請他 請:宴請
(5)願意奉獻十金 請:願意
(6)公子聽說這個人,就前去問候他,想要送他厚禮,他不肯接受 請:詰見,詰問
(7)就邀請門客,准備了百餘輛兵車,想率領著門客前去與秦軍拚命 請:邀請
59.窮
(1)人在困苦窮盡時就會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極度勞苦睏倦的時候 窮:困窘,處境困難
(2)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時就使天下都能這樣 窮:不得志,不顯貴,與」達」相對
(3)所認識的窮困的人感激我嗎 窮:貧困
(4)用盡我畢生的時光來治療梅病啊 窮:窮盡
(5)又向前走,想要走到那桃花林的盡頭 窮:尋求到盡頭
(6)偏僻的里巷,狹小的房屋, 荒山, 湍急的河流 窮:僻,荒
(7)嚴冬寒風凜冽,踏著幾尺深的積雪,腳上的皮膚因為寒冷乾燥 窮:窮冬,嚴冬
而破裂卻不知道
60.去
(1)想要叫張良和他一同離開 去:離開
(2)我自從去年離開京城,被貶官到潯陽,疾病纏身 去:過去的
(3)替漢室除去 賊,清除污穢 去:除掉,去掉
(4)劉邦的軍隊駐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 去:距離
(5)等昔日的豪華景象和英雄業績全都被風雨吹打掉了 去: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
(6)被臣屬所背叛的領導人,就是被「天」所丟棄的人 去:丟棄
(7)毫無顧忌的抱走了屋上的茅草跑入了竹林 去:前往
(8)將送別時依依不捨之情,離別的無限哀怨的消息傳 去:越來越遠
出,以扣合謎底「相送情無限
61.勸
(1)一是君主需要的東西充足,二是百姓的賦稅減少,三是鼓勵從事農業生 勸:勸說
(2)當時周瑜接受使命到番陽去了,魯肅勸孫權召周瑜回來 勸:勸說,勸告
(3)有功勞的人必定給予獎賞,那麼俸祿越優厚人就越受鼓勵 勸:受到鼓勵
62.卻
(1)於是藺相如拿著寶玉退後站立 卻:退
(2)後來秦國又兩次進攻趙國,李牧連續打退了他們 卻:使退,擊退
(3)總是推卻就不恭敬了 卻:拒絕
(4)什麼時候能夠(和你)一同坐在西窗下,剪燭 卻:還,再
夜話,再說說巴山夜雨時的情景
(5)回頭看妻子兒女的憂愁都到哪裡去 卻:回頭
了?隨手捲起詩書,大家都高興得像要瘋了
(6)醫治了眼前的病痛,挖掉了心上的肉 卻:去掉,消除
(7)漸行漸遠,逢人交談,口音越來越不同。這時又聽到一聲鶯鄉山中鳥鳴, 卻:但是
備感親切,只是這時又怨恨鶯聲不該勾起自己的鄉思
63.如
(1)坐了一會兒,沛公起來上廁所 如:到……去
(2)東郭先生依照老丈的意思,把狼裝進袋子里 如:按照
(3)時間猶如流水一般,不論晝夜時刻流逝 如:像
(4)沛公默然了,說:「本來就趕不上他啊 如:及,趕上
(5)如果能夠順利成功,天下就能平定下來了 如:如果
(6)把挖下來的泥土石頭放到哪裡去呢 如:如…….何
64.若
(1)只要四海之內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像近鄰一 若:如,似,像
(2)你上前為(他)祝壽 若:你的
(3)如果只印兩三本,不算簡單易行 若:如果,假如
(4)你連寡婦和弱小的孩子都尚且不如 若:比得上
(5)象那連綿的陰雨下個不斷連續許多日子不放晴 若:像那……
65.善

❻ 引,一詞多義,語文初三,

<動>帶領。《復垓下之戰》:「項王制乃復引兵而東。」
<動>掉轉。《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引車避匿。」
<動>援引;引錄;引用。《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名>序言。《滕王閣序》:「敢竭鄙懷,恭疏經引。」
5、引:拉引,拉弓

❼ 高中語文古文一詞多義

息:君子以自來強不息,生物之以源息相吹也,長太息以掩涕息,晚有兒息
1、停止。2、氣息。3、嘆息。4、子息,子女
志:非有志者不能志也,項脊軒志
1、志氣。2、記

名: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名城,殺豪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聖人無名
1、名字。2、著名的。3、出名,聞名。3、名氣
文:鬱郁乎文哉,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君子以文會友,文不在茲乎
1、文采。2、文章。3、文學。3、禮樂文化

❽ 急求:高中人教版語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識點。 包括: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特殊句式,詞類活用等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sāng)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雞豚狗彘(zhì)之畜(xù),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wàng)(稱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piǎo)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編輯本段譯文
梁惠王說:「我對於國家,(也算)是盡心啦!黃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裡的百姓遷移到黃河以東,把黃河以東的糧食運到黃河以北;黃河以東遭遇荒年也是這樣。察看鄰國的君主主辦政事,沒有像我這樣用心的。但鄰國的百姓並不更少,我的百姓並不更多,為什麼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打仗,請允許我用打仗比喻。咚咚地擊鼓進軍,兵器刀鋒已經相交撞擊,扔掉盔甲拖著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憑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為)怎麼樣呢?」 惠王說:「不可以。只不過沒有逃跑到一百步罷了,這也同樣是逃跑呀!」 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國家的民眾比鄰國增多啦。」 「不違背農時,糧食就吃不完(這句指在農忙季節不應讓人民為公家服役)。密網不進池塘捕魚,魚鱉就不會吃完(古時曾經規定,網眼在四寸[合現在二寸七分多]以下的為密網,禁止下池沼內捕魚)。按照季節砍伐樹木(指在草木凋落的時候,那時生長時節已過),那木材便用不完。糧食和魚鱉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這樣就使百姓對供養活人埋葬死者沒有什麼不滿。百姓對供養活人埋葬死者都沒有不滿,這就是王道的開端了。 「在五畝(五畝:合現在一畝二分多)大的住宅田旁,種上桑樹,五十歲的時候就可以憑此穿上絲織品的衣服了。畜養雞、豬、狗等家禽、家畜(豚:小豬。彘:大豬),不要錯過繁殖的時節,七十歲的時候就可以吃到肉了。百畝的耕地,不要耽誤它的生產季節,數口人的家庭就不會有挨餓的情況了(數:幾)。認認真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反復講給百姓聽(庠序:學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頭發花白的老人就不會背著或者頂著東西奔走在道路上了。七十歲的時候都能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餓不著、凍不著,能達到這樣的地步,卻不能統一天下而稱王的,是不曾有過的事。 「豬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貴族們)卻不加制止,路上有餓死的人(官府)卻不知道打開糧倉賑救災民,老百姓死了,就說:「『這不是我的罪過,是年成不好造成的。』這種說法和拿著刀子刺人把人殺死後,卻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麼區別?王不要怪罪於年成,那麼,天下的百姓(指別的諸侯國的人)都會前來歸順了。」
編輯本段段解
·第一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問 ·第二~四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五~七段:闡述了孟子「仁政」的具體內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通假字
1: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雞豚狗彘(zhì)之畜,【無】失其時。【無】通「勿」或「毋」,不要。 2:【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頒】通「斑」,花白。 3:【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塗】通「途」,道路 。 4:【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不過。
古今異義
1.【寡人】之於國也。【寡人】:(古義:古代國君對自己的謙詞。今義:指形單影只之人) 2.【河】內【凶】。【河內】:黃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濟源一帶 【凶】:(古義:穀物收成不好,荒年。今義:1.指人或動物暴躁,心腸狠 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鄰國之民不【加】少。 【加】:(古義:副詞,更。今義: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東西或數目合在一 起:增加 4.棄甲曳兵而【走】。【走】:(古義:逃跑。今義:行走) 5.【或】百步而後止。【或】:(古義:有的人。今義:表選擇的連詞,或許、也許) 6.是亦【走】也。 【走】:(古義:跑,逃跑。今義:行走) 7.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谷】:(古義:糧食的統稱。今義:穀子) 8.斧【斤】以時入山林。【斤】:(古義:斧頭。今義:重量單位。) 9.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古義:供養活著的人。今義:保養身體。) 10.非我也,【兵】也。【兵】:(古義:兵器。今義:軍隊中最基層人員) 11.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歲】:(古義:年成。今義:年)
一詞多義
·1.數 ①數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於國也》 cù 密、細密 ②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寡人之於國也》 幾、若干 ③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六國論》 命運 ④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陳涉世家》 shuò 屢次 ⑤願令得補黑衣之數 《觸龍說趙太後》 數目、數量 ⑥蒙沖斗艦乃以千數 《赤壁之戰》 shǔ計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愛蓮說》 與「曲」相對,不彎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於國也》 僅、只 ③系向牛頭充炭直 《賣炭翁》 價值 ④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 《〈指南錄〉後序》 徑直、直接 ·3.發 ①百發百中 成語 發射 ②發閭左謫戌漁陽九百人 《陳涉世家》 征發、派遣 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寡人之於國也》 指打開糧倉 救濟百姓 ④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醉翁亭記》 開放 ⑤主人忘歸客不發 《琵琶行》 出發 ⑥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以猝發 《五人墓碑記》 發出 ⑦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記》 發出、抒發 ·4.兵 ①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於國也》 兵器 ②窮兵黷武 成語 戰爭 ③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觸龍說趙太後》 軍隊 ④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淝水之戰》 士兵 ·5.勝 ①驢不勝怒,蹄之 《黔之驢》 承受 ②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寡人之於國也》 盡 ③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鄒忌諷齊王納諫》 勝利 ④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憶江南》 超過 ⑤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岳陽樓記》 宏偉的 ·6.時 ①不違農時 《寡人之於國也》名詞,季節 ②無失其時 《寡人之於國也》名詞,時機,機會 ·7.王 ①王無罪歲 《寡人之於國也》大王,名詞,讀wáng ②然而不王者 《寡人之於國也》稱王,統一天下,度wàng ·8.食 ①谷不可勝食 《寡人之於國也》動詞,吃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寡人之於國也》前一個「食」為動詞,吃;後一個「食」為名詞,食物 ·9.於 ①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寡人之於國也》介詞,比 ②寡人之於國也 《寡人之於國也》介詞,對 ③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寡人之於國也》介詞,在 ·10.之 ①寡人之於國也 《寡人之於國也》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②填然鼓之 《寡人之於國也》助詞,襯音 ③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於國也》助詞,的 ④五畝之宅 《寡人之於國也》助詞,的 ⑤申之以孝悌之義 《寡人之於國也》代詞,代百姓;助詞,的 11.以 ①請以戰喻《寡人之於國也》 用 ②以時入山林《寡人之於國也》按照 ③申之以孝悌之義《寡人之於國也》把
詞類活用
名詞作動詞: 【填然鼓之】 : 一般「鼓」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打鼓,擊鼓進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一般「衣」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穿 【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一般「王」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為王、稱王、統一天下,以仁德使天下百姓歸順 【王無罪歲】 : 一般「罪」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歸罪、歸咎 【樹之以桑】: 樹:一般「樹」是樹木(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種樹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一般「食」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吃 動詞作名詞: 【請以戰喻】 : 一般「戰」是戰斗(動詞),在此活用為名詞:戰爭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 一般「生」是活著(動詞),在此活用為名詞:活著的人 一般「死」是死去(動詞),在此活用為名詞:死去的人 喪,為動用法,為……辦喪事 其他 【謹庠序之教】 : 一般「謹」是謹慎(形容詞),在此活用為動詞:認真從事 【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 : 一般「移」是移動,在此是使動用法:使……遷移
特殊句式
【判斷句】 1、是亦走也 這也是逃跑。 2、非我也,歲也 這不是我的過錯,這是年成不好。(否定判斷肯定判斷) 3、非我也,兵也 這不是我殺的,這是兵器殺的。(同上) 4、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這就是讓百姓對生養死葬沒什麼不滿 5、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生養死葬沒什麼不滿,就是王道的開端。 【倒裝句】 1、狀語後置句(介賓短語後置): (1)申之以孝悌之義 反復進行孝敬父母、敬愛兄長的教育 (2)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須發花白的老人就不會頭頂著或背負重物行走在路上 2、賓語前置句: (1)未之有也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未之有也。 (2)雞豚狗彘之畜。 畜雞豚狗彘 3.介詞結構後置句: (1)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4 、固定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相當於「只是……罷了」) (2)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或……或……」相當於「有的人……有的人……」) (3)是亦走也("是......也"相當於「這也是......啊」) 【省略句】 1、何也 省主語「此」。 2、棄甲曳兵而走 省主語「將士」。 3、可以無飢矣
課下注釋
1.河內[凶] :收成不好,荒年 2.不 [加] 少 :更 3.[填] :擬聲詞,模擬鼓聲 4.[鼓]: 擊鼓 5.[直]不百步耳 :只是,不過 6.寡人之[於]國也 對於 7.谷不可[勝]食也: 舊讀shēng,盡 8.[數(cù)罟(gǔ)不入洿(wū)池]:細網不進池塘(防止破壞魚的生長和繁殖) 9.[衣帛]:穿上絲製品的衣服 10.[無如]:沒有像......
編輯本段《寡人之於國也》 - 寫作特點
本文寫作上體現出的孟子散文的特點: 1.巧設譬喻,迂迴曲折。 談問題先把主旨藏起來,從側面、反面、外圍人手,逐漸引向本題。如本意要講實行仁政,卻先以戰設喻,從反面入手,使梁惠王不知不覺中跟著他走。這樣,文章如曲徑探幽,引人入勝;文勢則波瀾起伏,毫無板滯。 2.邏輯謹嚴,層層深入。 表面看來,文章鋪張揚厲,散漫無紀,實則邏輯清晰,段落分明,層次井然。如先提出問題,再分析原因,後述措施,王道之始,王道之實,實行仁政,均是層層深入、環環相扣。 3.詞豐筆活,理足氣盛。 善用貼切的比喻、有力的鋪排,考究用詞,講求句式。奇句與偶句,單勢句與排比句,交錯使用,筆勢靈活,理直氣壯,談鋒犀利,咄咄逼人。文章極富雄辯的氣勢

❾ 高中語文必修1——4文言文實詞一詞多義

這個太多,也用不著。多積累就可以了,文言文通常考查120實詞:
高考考點—120個文言實詞集錦
1、 愛
吳廣素愛人(愛護,加惠)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觸》(喜愛)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師》(喜愛)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阿》(喜歡)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阿》(愛護)
而臣衰,竊愛憐之《觸》(憐愛)
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過》(吝惜)
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齊》(吝嗇)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邶風?靜女》(通「薆」,隱蔽)
2、安
君者,知人安民(安撫)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曹》(安享,感到舒適)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怎麼)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諫》(安穩,安定)
君安與項伯有故(怎麼)
如寡人者,安與知恥《勾》(怎麼,哪裡)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季》(安定)
既來之,則安之《季》(使……安穩)
風雨不動安如山(安穩)
項王曰:「沛公安在?(哪裡)
3、被
澤被後世(施及,加於……之上,引申為蒙受)
被火之後,無處安身(遭受)
文天祥被執於五坡嶺(介詞,表被動)
被發行吟澤畔《屈》(通「披」)
將軍身被堅執銳《陳》(通「披」,穿)
凝霜被野草(覆蓋)
操吳戈兮被犀甲(穿)
4、倍
每逢佳節倍思親(加倍)
倍以結之,則民不倍(背叛背棄)
願伯俱言之不敢倍德也《鴻》(違背)
5、本
本在冀州之南《愚》(副詞,本來)
墨之道,兼愛為本(根本,基礎)
若止印二三本,未為簡易《活》(量詞,冊)

6、 鄙
齊孝公伐我北鄙(邊境)
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世也《報》(平庸,卑微)
鄙臣不敢以死為戲(自謙,代詞)
蜀之鄙有二僧《為》(邊境)
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鄭伯克段於鄢》(邊境)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淺陋)
-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地位低下)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邊境)
越國以鄙遠《燭》(以……為邊境)
7、兵
可汗大點兵(軍隊)
兵刃既接《寡》(兵器)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觸》(軍隊)
勒兵,下令軍中《信》(軍隊)
8、病
君之病在腸胃(疾病)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擔心,憂慮)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病》(患病)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困苦不堪)
9、察
徐而察之《石》(細看,觀察)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明察,了解)
微察公子《信》(觀察)
人又能以身之察察《屈》(潔白的樣子)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陳》(考察,舉薦)
10、朝
於是入朝見威王《鄒》(朝廷)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朝代)
期年不聽朝(朝政)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岳》(早晨)
能謗譏於市朝《鄒》(朝廷)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上朝,朝見)
11、曾
曾益其所不能《愚》(通「增」增加)
相逢何必曾相識(曾經)
曾不若孀妻弱子《愚》(竟然,簡直)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觸》(竟然,簡直)
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信》(竟然,簡直)
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蘭》)(竟然)

12、乘
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乘坐)
可以乘虛直抵其城(趁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衛風 氓》(登上)
13、誠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假如,果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
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啜泣而就也《祭》(假如,果真)
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也《祭》(確實)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諫》(假如,果真)
可謂智力孤為,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六》(確實)
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祭》(真誠的心意)
14、除
灑掃庭除(台階)
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五》(修治,整理)
詔書特下,拜臣郎中,承蒙國恩,除臣冼馬《陳》(任命官職)
15、辭
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鴻》(告別,辭別)
臣等不肖,請辭去《廉》(告別,辭別)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廉》(道歉)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屈》(言辭,文辭)
欲加之罪,其無辭乎(托辭,說辭)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告別)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季》(托詞,辯解之辭)
歸去來兮辭(古代一種文體)
16、從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狼》(跟隨)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 順從,跟隨)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聽從)
從是以後不敢復言(介詞,由)
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過》(通「縱」締結盟約)
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屈》(通「縱」締結盟約)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桃》(介詞,由)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鴻》(使……跟從)
17、殆
驪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石》(大概,恐怕)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通「怠」,懈怠)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幾乎,近乎)
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莊子 秋水》(危險)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危險)
古人所以重施刑於大夫者,殆為此也《報》(大概,恐怕)
農者殆則土地荒(通「怠」,懈怠)
18、當
當窗理雲鬢(對著,向著)
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抵擋,抵禦)
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抵擋,抵禦)
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捕》(兩者相抵)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過》(方,值)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出》(方,值)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阻擋)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在……時候)
吏當廣所失亡多(判決,判罪)
19、道
會天大雨,道不通《陳》(道路)
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鴻》(取道)
治世之道(方法)
背道而妄行(道義)
道不同,不相與謀(志向)
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游》(說)
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念》(說)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師》(道理)
有碑仆道,其文漫滅《游》(道路)

❿ 高中語文必修五一詞多義

http://..com/question/12871639.html

18個文言虛詞的用法及其舉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

1.【而】
(一)用作連詞。 1.表示並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2.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3.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陳情表》)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4.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陳情表》)
5.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
③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
7.表示因果關系,
①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8.表示目的關系,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
①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虎丘記》) ②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③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逍遙游》)
【而後】才,方才。
①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②三月而後成。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①今以鍾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③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會兒。
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
②既而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
③既而將訴於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

……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必修四一詞多義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