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六年級上科學復習資料
第三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 復習材料
一、環境因素對動物行為的影響
1、貓頭鷹 白天 休息, 晚上 出來活動,主因是 溫度 、光照影響其行為;
2、生物節律性行為:是對環境的某些節律性刺激作出的反應,如晝夜節律、月周期節律(魚的繁殖)、季節節律(動物的遷徙、換羽,植物的開花、結果)。
3.植物常見的感應性有 向光性 、向地性、 向水性 、 向化性 、向觸性、向熱性等。
4.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長素。
(1)植物體內的激素:植物體內具有 生長素 、 赤黴素 、 細胞分裂素 等激素,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顯著的 調節 作用。
(2)生長素是由 胚芽尖端 產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長。 達爾文 猜想胚芽尖端會產生生長素, 溫特 實驗證明了達爾文的科學猜想, 郭葛 從植物體內分離出生長素。
(3)植物向光性:觀察現象,胚芽彎向光源生長。
產生條件:① 單側 光照射;②具 生長素 且分布不均勻。
產生原因:生長素分布不均勻,背光面生長素分布 多 ,胚芽生長 快 ;向陽面生長素分布 少 ,胚芽生長 慢 。
5、植物生長素
1.產生部位: 胚芽的尖端 。
2.作用:①能 促進植物的生長 。②能促進扦插枝條生根。③促進 果實的發育 ,防止落花落果。
3.缺點:生長素濃度較大時,會抑制植物的生長,甚至使植物死亡。應用於 防治雜草 。
6、、胰島素與血糖含量
血糖:血液中的 葡萄糖 。 正常含量為:90毫克/100毫升。
(1)人體內血糖含量的調節:神經系統和 胰島素 。
血液中 血糖含量 的升降,決定於 胰島素 分泌的增加或減少;而胰島素分泌的多少,導致血糖含量的 下降 或 上升 ,從而使血糖維持正常值。
(3)胰島素的功能:促進人體的葡萄糖儲存在 肝臟 內,還能加速血糖的分解。
(4)胰島素分泌異常的病症。
①胰島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含量 高於 正常值。醫治糖尿病可以定時注射 胰島素 。是否患糖尿病可以檢查血液血糖濃度是否為90毫克/100毫升或檢查尿里是否含 葡萄糖 。
②胰島素分泌過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於正常值。多吃糖類物質,補充血糖,葯物調節胰島素分泌。
二、內分泌腺和激素
1.激素的作用:血液中的 含量 極少,但對生物體的 生長發育 、 新陳代謝 、 生殖 、對外界刺激的反應等生命活動起重要的調節作用。
2.內分泌腺的種類、分泌的激素、功能及異常時的病症列表。
內分泌腺 分泌的激素 激素的功能 異常時的病症
分泌不足 分泌過多
胰臟 胰島素 a.促進人體吸收的血糖儲存在肝臟和肌肉內
b.加快血糖的分解 糖尿病 低血糖症
腦垂體 生長激素 控制人的生長發育 侏儒症:發育遲緩,身材異常矮小,但智力正常 巨人症
甲狀腺 甲狀腺激素 a.保證體內新陳代謝
b.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呆小症:反應遲鈍,智力低下,身材矮小 甲亢
腎上腺 腎上腺素 a.加快心跳的節奏
b.擴張通入肌肉的血管。
卵巢(女)
睾丸(男) 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 a.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和生殖細胞的生成
b.激發和維持人的第二性徵
內分泌腺和消化腺(唾液腺、胰腺)的區別:
①有無導管: 內分泌腺 無導管,激素直接進入腺體內的 毛細血管 。 消化腺 有導管,消化液經導管進入 消化道 。
②分泌物質不同:內分泌腺——激素,消化腺——消化液。
二、的2是表格,網路里打不出來三、神經調節
1.動物體的生命活動的調節包括 體液調節 和 神經調節 ,並以 神經調節 為主。
2.體液調節主要是 激素調節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極微,但對人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生殖等許多的生理活動起著重要的 調節作用 。
3.小鳥、小蟲遇到敵害時會迅速躲避,駕駛員看見紅燈就會剎車,這些感覺和反應都是由 神經系統 來控制和調節的, 快速而短暫 ;而體液對生物體的調節 緩慢而持久 。
人在感知環境的刺激後,會迅速地做出相應的反應。在這個反應過程中,需要有許多的器官或組織參與,如眼、鼻、耳、皮膚、神經、腦、脊髓和運動器官,這是一個 接受信息 → 傳導信息 → 處理信息 → 傳導信息 → 作出反應 的 連續過程 ,是許多器官 協調作用的結果。
(一)、神經元
1.神經元即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樹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產生興奮,並傳導興奮到細胞體。
軸突的外麵包著髓鞘,能把神經沖動從細胞體傳出。
3.神經元的功能。
神經元上的樹突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即產生信息),並傳向細胞體,然後由軸突把興奮傳導到其它他神經元。這種能夠傳導的興奮叫神經沖動,即興奮能以神經沖動的形式在神經系統中進行傳導。
4.結構的名稱:① 細胞體 ; ② 細胞核 ; ③ 樹突 ; ④ 軸突 ; ⑥ 軸突分枝 ;
(2)③的功能是 接受刺激,產生興奮,並把興奮傳遞到細胞體中。
(3)④的功能是 把神經沖動從細胞體中傳出。
5.我們周圍的各種信息都是通過各種器官中的神經細胞——即 神經元 來 獲取 並 傳遞 的。
(二)、神經系統的組成包括:周圍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這兩個部分組成。
(三)、周圍神經系統
周圍神經系統包括 腦神經 、 脊神經 ,它的主要功能是 承擔信息的傳導 ,負責中樞神經系統與身體其他部位的通訊。
1.腦神經:
由腦部發出,總共 12對 ,絕大多數分布在頭部的感覺器官、皮膚、肌肉等處,如視神經、嗅神經、位聽神經等。
其主要功能是 支配頭部 和 頸部 的各個器官的感受和運動。
2.脊神經:
由 脊髓 發出的神經,通向身體的 軀干、 四肢的皮膚 和 肌肉 ,共有 31對 。
其主要功能是 支配身體的頸部 、 四肢及 內臟 的感覺和運動。
(四)、中樞神經系統
1. 腦 和 脊髓 通稱為中樞神經系統,是神經系統的 高級 部分。
2.中樞神經系統主要 接收處理 各種信息,並 決定和啟動 相應的反應。
3.中樞神經系統受到骨骼的保護,腦在顱腔內,脊髓在脊椎的椎管內。
(五)、植物性神經
1.腦神經和脊神經的一部分神經分布到心肌、腺體、內臟器官等處,支配各種內臟器官的活動。如心跳、胃肌運動、膽囊收縮等。這些神經叫 植物性神經 。
2.植物性神經 不受 人的意志所 控制 。
(六)、腦的結構和功能
腦是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分,主要分為 大腦 、 小腦 、 腦干 三部分。
1.大腦。
(1)大腦特別發達,是中樞神經系統的 最高級部分 ,是人的 思維器官 。
(2)大腦的結構分 左、右兩個半球 ,分別具有管理人體不同部位的功能。
(3)大腦表面稱為大腦皮層,具有許多 溝 、 裂 和 回 ,使大腦的表面凹凸不平。溝和裂之間隆起形成回。溝、回使大腦皮層的面積大大增加。
(4)大腦是我們進行記憶、思維、控制身體活動的高級中樞,是人體最復雜、最重要的器官。
大腦皮層中神經元的細胞體高度密集,形成許多神經中樞,如視覺中樞、聽覺中樞、語言中樞等,其中語言中樞是人類特有的。
2.小腦。 小腦位於 腦干 背側, 大腦 的後下方。
小腦主要負責人體動作的 協調性 。如維持身體姿勢的平衡,協調各種運動。
小腦損傷,會使人 站立不穩 、 行走搖晃 、 不能完成靈巧的動作 。
3.腦干。 在大腦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的運動。
(七)、脊髓的結構和功能
1.脊髓是 腦乾的延續 ,位於脊柱的椎管內,呈扁圓柱形。脊髓中有許多神經元,形成許多神經中樞。
2.脊髓是中樞神經的 低級部分 ,主要有傳導 和 反射 兩個方面的功能。
3.脊髓中的許多神經中樞,可以獨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動。但這些低級反射中樞一般受到大腦的控制。
(八)、反射
1.對高溫物體的刺激,手迅速縮回是一種應答性的反應。這種應答性的反應叫 反射 。
2.反射是神經系統調節身體各項生理活動的 基本方式 。
3.反射活動包括對信息的 接受 、 傳導 、 處理 。
4.產生反射的過程。
當手碰到高溫物體時,首先通過 感受器感覺高溫,產生信息,以神經沖動的形式,經過 傳入神經 傳導進入 神經中樞 (在脊髓中),再通過 傳出神經 傳達到 效應器 ,產生反應,手立即縮回。
產生反射活動的這樣的結構叫 反射弧 。
5.反射弧結構的五個部分。
感受器 、 傳入神經 、 神經中樞 、 傳出神經 、 效應器 。 任何反射活動都要通過 反射弧 才能實現。
(九)、神經中樞
1.神經中樞是由一些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匯聚在一起的,成為專門調節人體某一生理活動的神經細胞群。
2.脊髓中是一些低級的神經中樞,可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動,如 縮手反射 、 膝跳反射 、 排尿反射 、 排便反射 。低級反射中樞一般受大腦的控制。
3.高級神經中樞一般在腦中。
4.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 肌腱中的感受器→ 傳入神經 → 脊髓中的神經中樞 → 傳出神經 → 效應器產生效果 小腿反彈。
膝跳反射可用來檢查一個人的 神經系統(脊髓) 功能是否 正常 。
四、動物的先天性行為與動物的後天學習行為
1、動物先天性行為都是動物 與生俱來 、 有固定模式 的行為;它們受 遺傳的控制 ,遺傳固定下來的行為,對個體和種族的生存有重要意義。這種行為是一種反射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即可完成。動物的先天性行為是一種低級的 反射活動
我們把動物與生俱來的行為稱為 先天性行為 ,也叫 本能 。
2.動物的後天學習行為是 個體 在生活過程中 逐步形成 的,是 通過學習 獲得的行為方式。學習過程需要 大腦皮層 的參與。
動物的後天學習行為是 適應環境 的一種 重要反應方式 。
先天性行為和後天學習行為都是動物對生存環境的適應 ,是具有 適應意義 的活動。
3.人的後天學習行為 更為復雜 。動物只對具體的刺激作出反應,而人能對抽象的語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應,這是動物所不具備的。
4.非條件反射。 是人和動物生來就有的 先天性反射 ,是 遺傳的行為 。非條件反射的神經通路是生下來就存在的, 反射弧 比較固定。
5.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是生物個體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後天性反射 , 反射弧 不固定,可因條件改變而消退。
條件反射是 大腦皮層 的重要功能。需大腦皮層參與。
五、恆定的體溫
1.人的體溫也保持恆定,保持在 37℃ 左右。
2.恆溫動物的體溫不是 絕對不變 的。恆溫是相對的,溫度的變化幅度變化不大,在 一定限度 內幾乎與外界溫度無直接關系。 人的體溫不是一個固定值。
(一)產熱與散熱的平衡
1.恆溫動物和人類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體溫,是因為機體的 產熱 和 散熱 這兩個生理過程 保持動態平衡 的結果。
2.產熱。
(1)在 安靜 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 內臟 。
(2)在運動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骨骼肌。 寒冷時, 骨骼肌顫抖 ,能使熱量 成倍增加 。
(3)精神活動和進食活動也能 影響產熱 。(例如寒冷時,想到冰冷的環境,會覺得更冷,使人「發抖」,促使骨骼肌產生更多熱)
3.散熱。
(1)散熱有 直接散熱 和 蒸發散熱 兩種方式。
(2)直接散熱就是通過熱傳遞散熱,散熱的多少決定於皮膚溫度與外界溫度的 溫度差 。溫度差越大,散熱越多。 皮膚的溫度 又可通過血管中的 血流量 來控制。外界溫度低時, 血管收縮 ,血流量減少, 散熱量 減少;溫度高時, 血管舒張 ,血流量增加, 散熱增加 。
(3)常溫下,皮膚汗液的蒸發散熱 比較少 。
當外界溫度等於或超過體溫時,直接散熱不能發揮作用,汗液蒸發成了主要的散熱方式 。
4.中暑。
在高溫環境中,人體不能及時地發揮體溫調節功能,或因過高的環境溫度超過了體溫調節的最大限度, 產熱多 ,而 散熱困難 ,會出現中暑現象。
(二)、體溫受腦控制
1.人體內的產熱和散熱過程是通過 腦干中的體溫調節中樞 來調節和控制的。
2.在不同的環境中人的姿勢和行為,保溫或降溫的措施(如增、減衣服),也能調節體溫。
B. 六年級科學上冊復習資料
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復習資料
1、在工作時,能使我們省力或方便的裝置叫作機械。螺絲刀、釘錘、剪刀這些機械構造很簡單,又叫做簡單機械。
2、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杠桿。它有三個點,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轉動的位置叫支點。
3、杠桿尺平衡時,左邊的鉤碼數乘以格數等於右邊的鉤碼數乘以格數。
判斷杠桿平衡的兩種方法:(1)判斷用力點的力與阻力點的力
(2)判斷用點力到阻力點的距離
4、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費力。
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省力。
5、像水龍頭這樣,輪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6、像旗桿頂部的滑輪那樣,固定在一個位置轉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可以隨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做動滑輪。
7、把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就構成了滑輪組。
8、像搭在汽車車廂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體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體所用的力就大。螺絲釘的螺紋越密,旋進去就越省力。
10、鏈條與兩個齒輪嚙合,起到傳遞動力而是自行車運動的作用。
11、各種簡單機械的比較:
簡單機械
舉例
杠桿
省力杠桿
開瓶器、切刀、核桃夾、羊角錘
不省力也不費力
蹺蹺板、訂書機、天平
費力杠桿
筷子、鑷子、釣魚桿
輪軸
水龍頭、門把手、方向盤、扳手擰螺帽、螺絲刀擰螺絲
鑰匙
斜面
盤山公路、大橋引橋、螺絲釘的螺紋
12、寫出各類型滑輪的作用。
滑輪類型
作 用
滑輪
動滑輪
省力
定滑輪
改用用力的方向
滑輪組
既省力又改變用力方向
13、自行車上的各部分應用了哪種簡單機械?
應用機械的位置
應用機械的類型
應用機械的位置
應用機械的類型
車把手
輪軸
車上的螺絲釘
斜面
剎車
杠桿
車輪和車軸
輪軸
大齒輪和小齒輪
輪軸
後架上的彈簧夾
杠桿
車鈴的按鈕
杠桿
腳蹬
輪軸
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復習資料
1、很多的房屋和橋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橫放的材料(橫梁)支撐住的。它們受壓時,橫梁比柱子容易彎曲和斷裂,所以,如何增強橫梁抗彎曲能力是建築上很重要的問題。
2、材料的寬度越寬,抗彎曲能力越強;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彎曲能力越強。材料的寬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響材料抵抗彎曲的能力。
3、改變薄板形材料的形狀,實際上都是減少了材料的寬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雖然減少材料的寬度降低了一些抗彎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強了材料的抗彎曲能力。
4、拱形受到壓力時,能把壓力向下和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拱形受到壓力時會產生一個向外推的力,能抵住這個力,拱就能承載很大的重量。
5、圓頂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組合,它具有拱形承載受壓力大的優點,而且不產生向外推的力。球形在各個方向上都是拱形,這使得它比任何形狀都堅固。
6、生物體中的拱形:人的頭骨、拱形的肋骨、貝殼、烏龜的殼、雞蛋、接近圓形的水果。
7、骨架式的構造叫做框架結構。框架結構中,三角形框架比四邊形框架更加穩固,四邊形框架容易變形。
8、不容易傾倒的塔結構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
9、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橋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橋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緊,還增加了橋面的抗彎曲能力。
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復習資料
. 1、1820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把通電導線靠近指南針,發現通電導線可以產生磁性,為人類大規模利用電能打開了大門。
2、用線圈和指南針可以做成電流檢測器,檢測電池中有沒有電。
3、由線圈和鐵芯組成的裝置叫電磁鐵。做電磁鐵實驗時,因為用的導線較短,這個電磁鐵是很耗電的,不要把它長時間接在電池上。
4、電磁鐵的南北極與線圈纏繞的方向、電池正負極的接法有關。
5、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有關:圈數少磁力小,圈數多磁力大;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使用的電池數量有關:電流小則磁力小,電流大則磁力大;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粗細長短、鐵芯粗細長短等因素有一定關系。
6、電動機由磁鐵、繞著線圈的鐵芯、換向器、電刷組成。換向器的作用是接通電流並轉換電流的方向。
7、電動機是用電產生動力的機器。雖然大小懸殊、用途各異,但電動機的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電產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轉動。
8、電能使各種用電器做各種運動、發光、發聲、發熱……我們把電具有的這種能量,叫電能。
9、能量有電能、熱能、光能、聲能等不同的形式。和運動有關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機械能。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學物質中儲存的能量叫做化學能。
10、所有的用電器都是一個電能的轉化器,能夠把輸入的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用電器名稱
輸入的能量形式
輸出的能量形式
電燈
電能
光、(熱)
電視機
光、聲、(熱)
電冰箱
熱、(光、聲)
電吹風
風、熱、(聲)
空調
熱、(光、聲)
洗衣機
機械能、(光、聲)
取暖器
熱、(光)
電風扇
機械能、(聲)
11、通過發電機,人們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成電能。
用電器名稱
輸入的能量
輸出的能量形式
普通電池
化學能
電能
光電池
太陽能
蓄電池
化學能
水力、風力發電站
機械能
火力發電站
化學能
12、煤是幾億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與空氣隔絕,在長期的的壓力、高溫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石油和天然氣是幾億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經過長期、復雜的變化形成的。
13、煤、石油、天然氣是幾億年前儲存的太陽能,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點就少一點,我們正在耗盡這些能源。我們要節約能源,開發新能源。現在的新能源有太陽能、地熱、風力、沼氣、核能等。新能源是可再生且污染小的能源。
14、我們使用的電主要都來自發電站,所有的發電站都是用發電機來發電的。
15、在我們使用的能源中,煤、石油、天然氣是重要的能源。
科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復習資料
1、地球上的物種被科學家發現並分類記載的超過200萬種,估計地球上現存的物種有200萬—450種,這足以說明地球生物的多樣性。
2、揚子鱷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珙桐主要分布在貴州、四川、雲南等地;白鰭豚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洞庭湖、錢塘江中;大熊貓主要分布在四川、陝西、甘肅的少數地方;藏羚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藏、青海、新疆等地)。
3、科學家根據植物的特徵對植物進行分類。根據生活環境不同,可以分為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根據是否落葉,分為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根據莖的不同可以分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根據植物是否有花,可以分為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
4、已發現的植物種類有40萬種之多,開花植物約佔一半以上。不開花的植物包括蕨類、苔蘚類、藻類和菌類等,其中蕨類、苔蘚類、藻類自己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料,而菌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靠吸收其他生物體或土壤里的養料而生存。
5、科學家根據動物的身體構造和生命活動特徵給動物分類。根據它們運動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水中游的、空中飛的、地上走(或爬)的;根據它們生存的方式可以分為野生的和家養的;根據它們的食性可以分為植食動物、肉食動物和雜食動物。根據身體內是否有脊柱,科學家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又將脊椎動物分為魚類、兩棲動物(蛙)、爬行動物(龜、蛇)鳥類和哺乳動物;將無脊椎動物分為環節動物(蚯蚓)、節肢動物(昆蟲)、軟體動物(田螺、蝸牛)等
6、像螞蟻那樣,身體上有三對足的動物是昆蟲類(螞蟻、蜻蜓、蝴蝶、蜜蜂、蝗蟲、蚜蟲、蟬、蠶、瓢蟲、蒼蠅、蚊子);終生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的動物是魚類;身體上長羽毛的動物是鳥類(麻雀、燕子、喜鵲、鴿子、雞、鴨、鵝、駝鳥);直接生小動物,並用乳汁喂養後代的動物是哺乳動物(鯨魚、蝙蝠、兔、豬、牛、羊、狗、貓、馬、人)。
7、動物的種類有150多萬種,是生命世界中類別最多的。昆蟲是動物中種類最多的,達100多萬種。
8、動植物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一些特殊身體結構(駱駝的駝峰、鳥的翅膀、仙人掌退化成刺的葉子)。生物的形態結構是與它們所生活的環境相適宜的。
9、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自然就是運用這一法則選擇和淘汰著生物家族的一個個成員。
10、同一種生物,愈冷的地方,個體愈大,身體愈接近圓形,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面的器官就越小。
11、從38億年前地球上出現簡單生命體開始,到現在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環境變化是主要原因,人類對於環境的改變和對一些動物的馴化也起了重要作用。
12、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生物與人類的關系:給人類做食物,供人類欣賞,給人類做葯材,做成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凈化空氣,給其他動物做食物。
13、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它們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這些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所構成的生態系統的多樣化程度。通常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組成部分。
C.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簡單機械
1、像打開油漆桶的鐵片那樣,能繞著一個固定的支點將物體撬起的簡單機械叫做: 。杠桿是一種簡單的機械,它有三個: 、 、 。
2、下面屬於省力杠桿的有: 。(開瓶器、榨汁機、獨輪手推車)屬於費力杠桿的有: 。(鑷子、筷子、烤肉夾子)屬於又時可以省力有時可以費力的杠桿有: 。(剪刀、釘錘、撬棍、拔釘器)
3、固定在支架上不隨重物移動的輪子叫 。定滑輪不能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隨著重物移動的滑輪叫 ,動滑輪可以省力但是不能改變力的方向;要想又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可以使用 。滑輪組組數越多越 。(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省力)
4、如果把滑輪看成是一種杠桿,你會找出杠桿的三個點嗎?你能用杠桿原理來解釋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嗎?
5、斜面也是一種簡單的機械,斜面越長越 。
6、本單元學習了幾種簡單的機械有: 。
7、自行車上綜合利用了 等機械原理。 (杠桿、輪軸)
8、我們身邊應用了輪軸原理的地方有: 。(汽車方向盤、水龍頭開關、門鎖的把手、扳手)
9、生活中利用斜面的地方有: 。 (菜刀刀口、樓梯、盤山公路、立交橋的引橋、釘子的釘尖、斧頭、剪刀的刀口、螺絲釘的螺紋)
10、在杠桿中,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大於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是 。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小於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是 。支點到力點的距離等於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是 。(省力、費力、等力)
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
1、紙的厚度與紙條的抗彎曲能力大小的關系是: 。
2、試驗發現:薄形材料的「一」字形形狀,通過改變 後可以增強它的抗彎曲能力。
3、建房時承重橫梁的安放是橫著還是立著,理由是 。(立放理由:立放厚度大可以增強抗彎曲能力)
4、趙州橋是一座長壽的石拱橋。拱形受力時能把壓力向下和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拱形個部分收到壓力時會產生 ,如果能抵住拱形的 ,拱就能承受巨大的壓力。
5、鍋蓋、安全帽、天文觀測台的形狀都叫 。你知道生物體中的拱形和其他拱形嗎?
6、框架結構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結構,他的優點是:省材料而又能達到很高的強度。
7、三角形和四邊形是最基本的框架結構,我們通常用三角形來加固框架的原因是它具有 。
8、高塔不傾倒的秘密是: 。(上小下大、下輕下重)
9、拉索橋分為: 和 。(斜拉橋和懸索橋)
10、拉索橋通常由 、 、 組成。(鋼纜、橋塔和橋面)
D.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期末復習資料
1、微生物是一類非常微小的生命體,通常要藉助顯微鏡才可以看清楚。
2、第一個揭開微生物秘密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
3、牛奶變成酸奶,是因為酸奶中有一種名為乳酸菌的細菌,在適宜的溫度下,乳酸菌會使牛奶發酵發酵成酸奶。
4、細菌有桿菌、球菌、螺旋菌三種基本形態;有的細菌自己製造食物,有的細菌從動植物身上吸收養料;細菌繁殖的速度很快。
5、霉的生長條件有溫度、水分、空氣、營養等。
6、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首先發現青黴菌分泌的某種物質能殺死一些細菌,他把這種物質稱為青黴素。
7、動物、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構成生命體的「積木」。
8、英國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胡克,是最早觀察到細胞的科學家之一。
9、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認為,月食時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邊緣是圓弧形的,所以地球是球體或近似球體;海邊船隻離開港口,船身逐漸隱沒,只看到船帆,說明海面是彎曲的。
10、地球赤道周長40091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地球表面積510067866平方千米。
11、地球表面的形態有高原、平原、山地、峽谷、海洋和島嶼等。
12、描繪地表形態的方法有沙盤模型、地圖和攝影。
13、通過地震和核試驗時產生的地震波可以探測地球的內部構造,地震波在堅硬的岩石中傳播較快,在較軟的岩石中傳播較慢。
14、地球由地殼、地幔和地核幾部分組成。
15、火山是由於地下熔融的岩漿沿著地殼的薄弱地帶噴發而形成的。
16、地殼的岩層在相互擠壓時會發生褶皺,褶皺突然斷裂時大地劇烈震動,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嚴重破壞,這就是地震。
17、喜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山脈,科學家在山體岩石中採集到了魚龍、魚、海藻和海螺的化石,說明遠古時代這里是海洋。
18、在長期的風吹日曬、雨水沖刷、生物破壞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過程叫做風化;風化後的岩石被風、水、冰或重力磨蝕、搬運的過程叫侵蝕。
19、物質的變化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的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另一類是產生新物質的變化。
20、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常常可以從顏色改變、產生沉澱或氣泡、發光發熱等現象表現出來。
21、鐵銹的特點是紅褐色、松軟、容易吸收水分。
22、鐵生銹的條件是需要水和空氣。
23、像白醋這樣,能夠使紫甘藍水變紅的物質,叫酸性物質;像鹼水這樣,能夠使紫甘藍水變綠的物質,叫鹼性物質。
24、像紫甘藍水這樣,遇酸變紅、遇鹼變綠的物質,叫酸鹼指示劑。
25、常用的洗滌用品是肥皂、洗衣粉。
26、用肥皂洗衣服時,肥皂滲透到織物和油污中間,拉著油污「投身」到水中,衣服就可以洗干凈了。
27、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用自製的望遠鏡觀察月球,看到了環形山、高地和「月海」;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阿爾德林乘坐「阿波羅號」飛船成功登上了月球。
28、月球上沒有空氣,也沒有液態水;月球表面溫差很大,最高可達100攝氏度,最低可降至零下170攝氏度;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6。
29、太陽並不總是直射赤道,因為地球繞太陽旋轉時,稍稍有些傾斜;當太陽的直射點照在地球斜向太陽的半球時,該半球處於夏季,另外半球處於冬季。
30、在太陽系中,行星圍繞恆星運轉,衛星圍繞行星運轉;太陽系中已知有八大行星,50多顆衛星,無數的小行星、彗星等;太陽系的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1、人們把星空分成88個區域,稱為星座;每個星座中的恆星可以連成不同的圖形,古代人常用神話中的人物或動物為星座命名。
3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北極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星。
33、望遠鏡分光學望遠鏡和射電望遠鏡;射電望遠鏡專門接收天體發出的無線電波;當運載火箭的速度達到7.9千米/秒時,它就能掙脫地球引力圍繞地球運轉;逐級加速的多級火箭就是為了實現這一目的而設計出來的。
34、我國「神州5號」宇航員楊利偉是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神州6號」宇航員是費俊龍和聶海勝。
35、金星表面溫度很高,火星表面溫度很低,沒有發現生命存在。
36、人類發射的宇宙探測器已經飛出太陽系,其中一個帶著我們人類的照片和地圖等信息。
37、有根據的猜測也叫假設,科學史上,很多重要的結論是從提出假設開始的。
38、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說」,科學家們尋找了很多證據,證明了這個假設是正確的。
39、有些實驗是對事物的內部結構、運動變化過程進行模擬,這種實驗叫模擬實驗。
40、對比實驗是一種特別的收集證據的方法,通過有意識的改變某個條件來證明改變的條件和實驗結果的關系。
E.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科版復習資料
1、在工作時,能使我們省力或方便的裝置叫作機械。螺絲刀、釘錘、剪刀這些機械構造很簡單,又叫做簡單機械。
2、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杠桿。它有三個點,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轉動的位置叫支點。
3、杠桿尺平衡時,左邊的鉤碼數乘以格數等於右邊的鉤碼數乘以格數。
4、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費力。
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省力。
5、像水龍頭這樣,輪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6、像旗桿頂部的滑輪那樣,固定在一個位置轉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可以隨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做動滑輪。
7、把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就構成了滑輪組。
8、像搭在汽車車廂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體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體所用的力就大。螺絲釘的螺紋越密,旋進去就越省力。
10、鏈條與兩個齒輪嚙合,起到傳遞動力而是自行車運動的作用。
11、各種簡單機械的比較:
簡單機械 舉例
杠桿 省力杠桿:開瓶器、切刀、核桃夾、羊角錘等
不省力也不費力 :蹺蹺板、訂書機、天平等
費力杠桿: 筷子、鑷子、釣魚桿等
輪軸:水龍頭、門把手、方向盤、扳手擰螺帽、螺絲刀擰螺絲等
斜面:盤山公路、大橋引橋、螺絲釘、樓梯等
12、寫出各類型滑輪的作用。
定滑輪 能改變用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動滑輪 不能改變用力方向但省力
滑輪組 既省力又改變用力方向
13、自行車上的各部分應用了哪種簡單機械?
應用機械的位置 應用機械的類型 應用機械的位置 應用機械的類型
車把手 輪軸 車上的螺絲釘 斜面
剎車 杠桿 車輪和車軸 輪軸
大齒輪和小齒輪 輪軸 後架上的彈簧夾 杠桿
車鈴的按鈕 杠桿 腳蹬 輪軸
1、很多的房屋和橋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橫放的材料(橫梁)支撐住的。它們受壓時,橫梁比柱子容易彎曲和斷裂,所以,如何增強橫梁抗彎曲能力是建築上很重要的問題。
2、材料的寬度越寬,抗彎曲能力越強;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彎曲能力越強。材料的寬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響材料抵抗彎曲的能力。
3、改變薄板形材料的形狀,實際上都是減少了材料的寬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雖然減少材料的寬度降低了一些抗彎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強了材料的抗彎曲能力。
4、拱形受到壓力時,能把壓力向下和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拱形受到壓力時會產生一個向外推的力,能抵住這個力,拱就能承載很大的重量。
5、圓頂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組合,它具有拱形承載受壓力大的優點,而且不產生向外推的力。球形在各個方向上都是拱形,這使得它比任何形狀都堅固。
6、生物體中的拱形:人的頭骨、拱形的肋骨、貝殼、烏龜的殼、雞蛋、接近圓形的水果。
7、骨架式的構造叫做框架結構。框架結構中,三角形框架比四邊形框架更加穩固,四邊形框架容易變形。
8、不容易傾倒的塔結構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
9、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橋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橋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緊,還增加了橋面的抗彎曲能力。
1、省力的杠桿有;鉗子、撬棍、 開瓶器、拔釘器、釘錘、胡桃夾、獨輪車、榨汁器。
費力的杠桿有:釣魚桿、鑷子、火鉗、筷子、烤肉夾子。
2、輪軸的應用:螺絲刀、自行車把、轆輪、絞盤、水龍頭扭柄、石磨、腳踏板、駕駛盤。
斜面的應用:螺絲釘、螺帽、針、斧頭、菜刀、斜坡、S形盤山公路、釘子頭。
滑輪的應用:起重機、吊車、旗桿頂部的輪子、窗簾滑輪。
輪軸的作用:(輪軸的輪越大,軸越小),用輪帶動軸轉動就能越省力。
斜面的作用:省力。(斜面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
滑輪組作用:不但能改變力的方向,還能改變力的大小。滑輪組的(組數越多),就越省力。
3、不隨重物移動的滑輪叫(定滑輪)。 定滑輪的作用:能改變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4、隨重物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動滑輪的作用:不能改變力的方向,但省力。
1、用撬棍撬起重物一定能省力。 (X)
2、用撬棍撬起重物可以能省力。 (√ )
3、當杠桿平衡時,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就等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X)
4、當杠桿尺兩邊鉤碼一樣多時,杠桿尺偏向哪邊,哪邊就省力。 ( √ )
5、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是「秤砣雖小,能壓千斤」的原理。( √)
6、同一個工具,由於使用方法不同,它的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位置也會發生變化。 (√ )
7、 把一重物推到同一個高度,搭的斜面越長越省力。( √ )
8、人的前臂骨是費力省距離的杠桿。(√ )
9、在做紙梁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測試的實驗時,通過把紙重疊在一起的方法就能達到增加厚度的目的( X )
10、型鋼的抗彎曲能力都比鋼條強(X )(P45最後一句)
11、紙梁的寬度增加,抗彎曲能力也大大增加。(X)
12、空心管比實心棒的抗彎曲能力強。(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