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淺談對初中語文句子的賞析

淺談對初中語文句子的賞析

發布時間:2020-12-21 20:26:19

1. 初中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例如賞析句子的作用或者加點詞作用,理解題,含義題,有什麼作用,表達效果,內

語文答題公式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七)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鑒賞中佔有重要位置,表現手法諸如用典、烘托、渲染、鋪陳、比興、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徵法、雙關法等等。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誇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比擬、設問、反問、反復等。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有:准確、生動、形象、凝練、精闢、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朴、自然等。復習時要系統歸納各種表達技巧,儲備相關知識。首先要弄清這些表達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再結合具體詩歌進行仔細體味、辨析。 至於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則包括總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局限性等。 總之,鑒賞古代詩詞,第一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細讀標題和注釋;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說明表達作用。 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1、概括主旨;2、聯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 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准確、簡明、規范。 易混術語區分 (八)「方式、手法」的區分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 ①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②表現手法 :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徵、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 ③修辭 :比喻、借代、誇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語、反復。 (九)「情」、「景」關系區別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借景抒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後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後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後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十)描寫的角度 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 」

2. 初中語文句子賞析

句子賞析基本圍繞三個方面:
1、賞析修辭方法。看句子運用了什麼修辭版方法,然權後賞析該修辭的作用。
2、注重煉字或詞,某字或某詞用得特別好,或准確,或貼切,或生動,表現了或描寫了什麼。
3、賞析作者的情感,該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或情感;或者該句子含有怎樣的哲理,對我們有什麼啟迪。

3. 1初中語文記敘文字詞句賞析(修辭,表達/內容,結構)2語句特色賞析、思想感情用詞

現在小孩子都要寫這個啊
好多年都沒有謝過了
記不得啦啊

4. 初中語文的幾個問題:1.如何從內容和結構上分析一個句子2.如何賞析一個句子 3.如何分析

三個問題不是同一個嗎?
賞析最普通的形式是:這句話運用了()方法,(比如說比喻,擬人回,打比方答)生動形象的寫出了(),表達了作者()情感。
比如說我在「《浪之歌》的句子賞析,十句就可以了,不要太長」的回答,你可以去看一看。

5. 初中語文畫面感很強的詩句賞析

1、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觀滄海》曹操
【賞析】蒼茫的大海無邊無際,海水搖盪,雄偉壯觀。突兀聳立的山島躍入眼簾,山島之上百草豐美,樹木蔥蘢。秋風陣陣襲來,海面上波濤翻滾,洶涌澎湃。
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對大海吞吐宇宙氣勢的描寫表現了作者的闊大胸襟和一統天下的政治抱負。虛實結合,動靜相襯。「水何澹澹„„洪波湧起」是實景描寫,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展示了大海的宏偉氣象。「日月之行„„」是虛景描寫,運用想像手法,表現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展現了詩人博大的胸懷和一統天下的政治抱負。
2、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次北固山下》王灣
【賞析】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綠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漲滿,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洛陽去。
第二聯中「平」「闊」「正」「懸」用得好。「平」與「闊」是說春潮湧動,江水浩盪。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兩岸就顯得寬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懸」是寫帆端端直直高掛的樣子。「正」則顯示了風既順且和的特點,這樣帆才能懸,這句寫景極為傳神。詩中詩人借景抒情,細致地描繪了長江下游開闊秀麗的早春景色,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流露出詩人鄉愁鄉思的真摯情懷,也表達了詩人思念故鄉和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這是一首羈旅行役詩。
3、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賞析】湖中春水初生幾乎與岸平。遠遠的天邊白雲低垂,與湖面上盪漾的波瀾連成一片。黃鶯爭著飛到向陽的枝頭歌唱鳴叫,新來的燕子在湖邊銜泥築巢,忙忙碌碌。
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顯示出一種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後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捲的白雲和湖面盪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築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並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兩句運用對偶、擬人手法描寫早春美麗景色。「爭」字具有擬人的意味,寫早鶯爭先恐後的飛向向陽的枝頭唱歌鳴叫。「啄」字則寫出新來的燕子在湖邊銜泥築巢忙忙碌碌的景象,表現了早春的生機與活力,抒發了作者的喜悅之情。

6. 初中語文中談談對「某句話」的理解這類題,怎樣思考可以更全面,更好得分

語文閱讀題中,經常出的請你結合……談談對「某句話(劃線部分)」「某個詞(加點詞)」「某個段落(一般是過渡段)」的理解這類題,給大家介紹一個沖關大語文-沖關閱讀答題技巧里的口訣方法:手術內情法。

手——手法;

術——術語;

內——內容;

情——思想感情。

答題套路:

遇到這種題,一般是分四部分答題:

第一:先解釋這個詞本身的意思、或者(修辭)手法等;

第二:一定要寫出對應的答題術語,比如:句子只要有比喻修辭答題時用生動形象肯定沒錯,有對比的手法一定要用突出……

第三:內容,就是要結合句子或者上下句、上下文進行分析,找出「主角」對象,概括出該句或該詞對這個對象進行了怎樣的描述或者表達;

第四:最後一定要回答該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舉個例子:

很出名一篇閱讀文章:《世界還很年輕》的閱讀理解題,20題里的第2小題,是讓賞析語句(某句話),但題的後邊還跟了注釋:品味詞語的表達效果,那首先就是先找能體現表達效果的詞語——竟然,接下來就是上邊說的答題套路:

首先:解釋「竟然」的意思——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為什麼要解釋單個詞的意思,因為,這個詞語的意思跟後邊的情感是有聯系的。

第二:術語,只要不是特殊的手法,一般回答生動、形象基本就沒問題;

第三:內容,居然是一個副詞,副詞修飾的對象是「母親」,所以要寫出母親;

第四:思想感情,是「我」的感情,所以,要答這個題,既要回答「母親」,也要回答「我」。

參考答案:「竟然」,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寫出了母親的勞累我聽到這一消息時驚訝、心酸以及對母親的心疼

評分:共3分。意思對即可

7. 初中語文考試閱讀題的賞析 句子題如賞析句子

首先要說明句子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然後再結合文章寫句子生動形象的表現什麼,突出了什麼什麼。應該就可以了

8. 初中語文賞析句子答題技巧,賞析整個句子 還有賞析加點詞語的那種

分析句子含義、作用的基本答題思路:1.從內容上看:①分析原因②靠中心③回分析修辭的答表達作用④抓重點動詞和形容詞分析其作用⑤思考它象徵了什麼2.從結構上看:①過渡②呼應③鋪墊標題的作用和含義:(一)作用1.文章的線索①以人或人的某種感情為線索②以中心事件為線索。③以活動為線索。④以實物為線索。2.點明(暗示)中心。3.吸引讀者。(二)含義:結合文章中心分析人物精神、詞語含義鑒賞文章的基本思路:1、品析思想內容:中心、選材;2、品析藝術特色:寫作手法;3、品析語言:修辭、用詞。4、緊扣原文,舉出一定的例子。5、聯系學習和生活實際參考資料:

9. 初中語文句子賞析方法

初中語文現代文句子的理解分析,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內容廣泛,難教學。我根據本人的教學經驗,又查閱了大量的有關資料,認為以下的方法比較好。

閱讀現代文,充分理解句子的作用,要抓好十種句子的分析。

1.抓首句。一個語段往往是相對獨立的意義群落,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或承轉作用,如果是記敘文段,首句大多數概括全段內容,或交代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或內部發展順序。如果是議論文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論點,如果是說明文段,首句則往往指明對象的某一特徵。

2.抓中心句。語境中的句子不是按同等價值排列的,而是既有關鍵的中心句,又有一些作為解釋說明,論證,鋪敘,描摹的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時要從大量的擴展句和敘述句中抓住中心句。

3.抓轉承句。有的語段有幾層意思,為了連貫緊湊,中間常用轉承句或轉承詞。

4.抓警句。有的語段中有些句子,精警雋永,寓意深刻,耐人尋味,往往是作者心之所系,情之所託。

5.抓點睛句。有的句子在語段中起畫龍點晴的作用。

6、抓矛盾句。語段中有些句子,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例如:《孔乙己》最末一段中的「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此句表面看來矛盾,實際上是絕妙好辭,揭示了孔乙己悲劇命運的必然性。

7.抓情感句。語段中有些句子或直抒胸臆,或委婉曲折,包含了作者的喜怒哀樂或對事物的褒揚貶抑。

8.抓描寫句。文學作品中那些刻畫人物、表現環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烘托氣氛,渲染心情,設置場景,推動情節等作用。

9.抓修辭句。為了更好地寫景狀物,表情達意,作者往往要藉助一些修辭方法來達到目的。

10.抓尾句。語段或篇章尾句,或點明主旨,或歸結上文,或深化主題,或引起思考,或抒發感情,或指出本質特徵。

閱讀全文

與淺談對初中語文句子的賞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