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找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初中或高中一篇語文課文
題目是:從甲骨文到微縮圖書 作者:沒查到
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
早在3000多年前,我國就有了文字。這些文
字是刻在烏龜殼和扁平的獸骨
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這些文字,直到
1899年才發現。
那是清朝光緒二十五年,有一位叫王懿榮的
官員得了病。他懂得醫道,每次抓來的葯,
都要親自看過,然後煎熬。有一次,他偶然
在一味叫做「龍骨」的葯上面,發現有許多好
像文字的東西,他感到驚訝。於是把這家葯
鋪里刻有這種文字的「龍骨」全買下來,憑著
他對中國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詣,考證出這
些「龍骨」是殷商時代遺留下來的烏龜殼和牛
的肩胛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那時使用的文
字。在這些一片片的甲骨上,記載了殷代的
祭祀、戰爭、農業、牧業、手工業、氣象、
政權組織,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概況。後
來人們把這種文字叫做甲骨文。這些甲骨可
以說是書籍的雛形。
正式的書籍,是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代
出現的。起先,人們把文字寫在竹片或木片
上,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簡或牘。把竹子木
板劈成同樣長度和寬度的細條(一般5寸至2
尺長),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
漆筆寫,每片可以寫8到14個字。有的把簡
牘用麻繩、絲繩或者皮條串編起來,叫
做「冊」,也寫作「策」。這個「冊」字,像在幾
片竹簡中間穿上繩索的樣子。傳說孔子因為
勤奮讀書,竟把這種穿冊的皮條翻斷了多
次。
這種笨重的書使用起來當然是極不方便的。
據說,秦始皇每天批閱的簡牘文書有120斤
重。西漢的時候,東方朔給漢武帝寫了一篇
文章,用了3000片竹簡。
春秋末期,還出現了寫在綢子上面的書。這
種書叫做帛書。它可以捲起來,一部書就是
一卷或幾卷綢子,用木棒做軸,所以也叫它
卷軸。後來,「卷」成了書的量詞。人們常說
的「開卷有益」,「讀書破萬卷」,就是從這里
來的。這種書比竹簡輕便,但成本太高,不
容易普遍採用。
紙的發明,為書的發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東漢有個叫蔡倫的,改進了西漢時候的造紙
技術,於是出現了用紙抄寫的書。這種書也
是一卷一卷的,輕巧適用,成本較低,保存
方便,所以一直沿用到今天。但是,用手抄
寫紙書很費事,後來又發展成雕版印刷:刻
好一面印一面,一套木刻板可以印幾百部到
幾千部的書。現在保存下來的最早的雕版書
籍,是唐朝咸通九年的《金剛經》,藏於英
國博物館。
雕版印刷質量差,效率不高,雕刻一套書版
要幾年,而且一部書要刻許多塊板,佔用大
量房舍存放,發現了錯誤也不好改。宋朝慶
歷年間,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用粘性膠泥
做成厚塊,刻上一個一個字,用火把泥塊燒
硬。印書時,就把一個個活字塊,按照書稿
的次序,放在一塊鐵板上,用松香、蠟和紙
灰等東西把它們粘在一起,用平板把字壓平
整,就可以印刷了。活字印刷速度快、質量
好,製版比較容易,發現錯誤可以隨時改
正。印完,把版拆掉,活字可以繼續使用。
這是印刷史上劃時代的改革。
到了近代,隨著造紙工業的發展和印刷技術
的提高,印書花樣翻新,如油印、石印、鉛
印、膠板彩印、影印,以及靜電復印等,於
是出現了形形色色的書。
隨著電子和激光技術的廣泛應用,近年來,
又出現了許多奇妙的書,像會說話的
書,「電視唱片」書,立體的書以及縮微型的
書,等等。
會說話的書,是在書里裝有微型唱片或者錄
音帶,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發音代號,通過
電子儀器可以還原成為人的聲音。一些兒童
讀物,在封底上鑲有微型唱片和唱針。唱針
接觸唱片以後,隨著唱片的轉動,就可以聽
到書中出現的人物的聲音。
更有趣的是一種叫做「電視唱片」的書,也
叫「視盤」,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
過一種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圖像和聲音錄到
視盤上,收看的時候,把放像機接到電視機
上,就可以把圖像和聲音還原。根據學習和
研究的需要,還可以使畫面隨時停下來。出
版某種重要的學術著作或者論文,可以把一些不容 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實驗情況,錄在
視盤上,跟書籍一起出賣。視盤既可以顯示物
體運動情況,也可以顯示許多微妙的現象。比
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質的分子運動,甚至
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動畫的辦法顯
示。
還有一種書,插圖是立體的。打開書,書里的
人和動物會站起來,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現在的書,不僅品種多,而且有的越來越
小。「縮微膠卷」就是其中的一種。它是用照相
機把書或者資料縮拍到膠卷上,一般縮到原書
大小的1/48。使用的時候,通過閱讀器可以放
大到原來的大小。其實這種縮微技術,早在
19世紀普法戰爭時候就使用過,當時法國的
諜報人員把一份3000多頁的情報縮拍在一張
幾寸長的膠片上,讓信鴿帶回了巴黎。
縮微圖書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萬種
每種15萬字的書放在一塊兒,它的總重量大
約有5噸,而縮微以後的膠片只有15公斤。
科學在發展,書也在不斷演變,它以越來越豐
富的營養,哺育著勤奮學習的人們。
B. 找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初中語文中一篇科普課文
《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作者不太清楚。
C. 河南初中的教材是什麼版本的
河南初中的教復材屬於人教版。制
河南省內各地區教材版本大部分為人教版,但有些地區是多教材版本配用。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簡稱為人教版。小學到高中都有這個版本的教材,也是大多數學校所用的教材。
50多年來,人民教育出版社受教育部委託,主持或參與草擬了2000年以前歷次中小學各科教學大綱,由國家頒布。根據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先後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社名,編寫、出版了九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
(3)九八版初中語文課本電子版擴展閱讀:
中國多地中小學起始年段的人教版《語文》教材將全部使用新教材,《歷史》、《道德與法治》也同時更換新教材。二至六年級小學生則仍使用舊教材。
據了解,新版教材使用大開本排版,水墨畫插圖,拼音和漢字的識字量均有所減少。減少識字量並不代表減少學習任務,而是調整了學習板塊,把更多空間留給口語交際和閱讀,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能力。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新學年 中國多地啟用新修訂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
D. 初中語文人教版,課後必讀課外書有哪些
1、《繁星·春水》 作者:冰心
2、《伊索寓言》
3、《童年》 作者:高爾基
4、《昆蟲記》回 作者:法布爾
5、《朝花夕拾答》 作者:魯迅
6、《駱駝祥子》 作者:老舍
7、《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
8、《海底兩萬里》 作者:凡爾納
9、《名人傳》 作者:羅曼·羅蘭
10、《水滸》 作者:施耐庵
11、《傅雷家書》 作者:傅雷
12、《培根隨筆》 作者:培根
13、《格列佛游記》 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
14、《簡·愛》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
每冊書要求課後必讀的課外書為兩冊。
E. 一九八一年初二語文課本《華政委》一課 上初中學過,現在想看一下這篇文章。
內容如下:
F. 求人教版初中語文電子課本(七八九年級)。謝謝。
http://www.pep.com.cn/這有
G. 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中的議論文有哪些
中國人失掉自信心了嗎——魯迅——九上
第一單元:《敬業和樂業》(演講回議論文)
《紀念伏爾泰逝世答一百周年的演說》(演講議論文)
《傅雷家書兩則》(書信體議論文)
《致女兒的信》(書信體議論文)
第四單元:《食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短文兩篇》(《論讀書》 —— 培 根《不求甚解》—— 馬南邨)
初中議論文集中在九年級,希望對你有幫助.
H. 初中語文課本內所有古詩詞
七年級上冊:《童趣》 《論語十則》 《觀滄海》 《此北固山下》 《錢塘湖春行》 《天凈沙·秋思》 《山市》 《詠雪》 《陳太丘與友期》 《智子疑鄰》 《塞翁失馬》
七年級下冊:《傷仲永》 《木蘭詩》 《孫權勸學》 《口技》 《誇父逐日》 《公共怒觸不周山》 《狼》
八年級上冊:《桃花源記》 《陋室銘》 《愛蓮說》 《核舟記》 《大道之行也》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三峽》 《答謝中書書》 《記承天寺夜遊》 《觀潮》 《湖心亭看雪》 《歸園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 《渡荊門送別》 《登岳陽樓(其一)》
八年級下冊:《與朱元思書》 《五柳先生傳》 《馬說》 《送東陽馬生序》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赤壁》 《過零丁洋》 《水調歌頭》 《山坡羊·潼關懷古》 《小石潭記》 《岳陽樓記》 《醉翁亭記》 《滿井游記》 《飲酒(其五)》 《行路難(其一)》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己亥雜詩》
九年級上冊:《沁園春·雪》 《陳涉世家》 《唐雎不辱使命》 《隆中對》 《出師表》 《望江南》 《漁家傲》 《江城子》 《武陵春》 《破陣子》
九年級下冊:《公輸》 《孟子兩章》 《莊子故事兩則》 《曹劌論戰》《鄒忌諷齊王納諫》《愚公移山》《關雎》《蒹葭》
I.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八下九上九下)封面上的書法和插圖出處在哪裡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課本封面上的背景書法
這是明朝著名書畫家徐渭的《秋興八首》
封面上的書法
J. 求2018-2019人教版初中八年級上下冊和九年級上冊語文所有文言文
八年級下冊:《桃花源記》,《小石潭記》,《關睢》,《蒹葭》,《式微內》,《子衿》,《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北冥有魚》,《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雖有嘉餚》,《馬說》,《大道之行也》,《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賣炭翁》,《題破山寺後禪院》,《送友人》,《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卜運算元.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