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中語文 中國文化經典研讀 都需要背哪
諸子選讀里的部分內容,特別是有關做人、行事、接人、待物等的名言。
B. 高中語文選修課本《中國文化經典研讀》中的《論語》十則翻譯誰知道啊有急用,大家幫幫忙,謝謝了。
【原文】 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譯文】 太宰問子貢:「老師是聖人嗎?為什麼如此多才多藝?」子貢說:「老天本來就要他成為聖人,又要他多才多藝。」孔子聽說後,說:「太宰了解我嗎?我小時候生活艱難,所以會干一些粗活。貴族會有這么多技藝嗎?不會有的。」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 孔子說:"三人走路,必有人可作為我的老師。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借鑒他的缺點進行自我改正。"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 孔子說:「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原文】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文】 子貢問孔子問道:「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說:「那就是恕吧!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原文】 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譯文】 子張問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說:「居於官位不懈怠,執行君令要忠實。」
【原文】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譯文】 顏淵、子路兩人侍立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你們何不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子路說:「願意拿出自己的車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壞了也不抱怨。」顏淵說:「我願意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向孔子說:「願意聽聽您的志向。」孔子說:「(我的志向是)讓年老的安心,讓朋友們信任我,讓年輕的子弟們得到關懷。」
【原文】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譯文】 顏淵問仁。孔子說:"用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拼搏精神,主持正義、捍衛道德、維護和平,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這一點,普天下的人都會崇敬你、追隨你、向你學習。為崇高理想而奮斗要靠的是自己,難道還能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其詳?"孔子說:"違反禮法的事不要看、不要聽、不要說、不要做。"顏淵說:"我雖不才,願照此辦理。"
【原文】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譯文】 孔子說:「管理國家要以身做則。如同北極星,安然不動而眾星繞之。」 813
【原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就關於知道的真諦。
【原文】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
【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要反省自己。"
【原文】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孔子說:"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收獲,就可以做老師了。"
【原文】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 孔子說:「不到苦思冥想時,不去提醒;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引導。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教他了。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有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譯文】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實的人交朋友、與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有益處;與走邪門歪道的人交朋友、與讒媚奉迎的人交朋友、與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有害處。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譯文】 孔子說:「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戒:年輕時,血氣還不成熟,要戒女色;年壯時,血氣正旺盛,要戒爭斗;年老時,血氣已衰落,要戒貪婪。」
【原文】 子曰:"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譯文】 孔子說:"君子總是胸懷寬廣,小人總是憂愁悲傷。"
【原文】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 孔子說:"三軍可以剝奪主帥,匹夫不可剝奪志向。"
【原文】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譯文】 孔子說:"天冷時,才知道松柏最後凋謝。"
【原文】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譯文】 子貢問怎樣實現仁,孔子說:"工人要做好工,必先磨好工具。生活在那裡,就要追隨那裡的品德高尚的領導,結交那裡的仁義之士。"
【原文】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譯文】 葉公問子路:孔子是怎樣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說:"你怎麼不說:他這個人啊,發憤學習就忘記吃飯,高興起來就忘記了憂愁,不知道快要變老了等等?"
【原文】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譯文】 孔子說:"我不是天生就有學問的,只是個喜歡讀書、勤奮敏捷地追求知識的人。
【原文】「點,爾何如?」鼓瑟稀,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譯文】「曾點,你怎樣?」曾皙彈琴正接近尾聲,他鏗地一聲放下琴,站起來說:「我與他們三位不同。」孔子說:「說說有什麼關系?只是各談各的志向而已。」曾點說:「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約上五六人,帶上六七個童子,在沂水邊沐浴,在高坡上吹風,一路唱著歌而回。」夫子感嘆說:「我欣賞曾點的情趣。」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有所建樹,四十歲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規律,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隨心所欲,不違規。"
【原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孔子說:"讀書不想事,越學越糊塗;想事不讀書,越想越頭痛。
C. 求高二語文《中國文化經典研讀》中需要背的總結 裡面的文章不知道背什麼啊 一定要全 只要期中考試可能...
1.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D. 求高中語文選修 中國文化經典研讀 中的 《朱子》語類三則 MP3 是課文朗讀 MP3 急求!!!!!
給大家推薦來一份源好資料:<a
href="
http://www.zxxk.com/U10710233/1115621.html">
中國文化經典研讀課文朗讀
《大學》節選
mp3</a>
E. 高中語文選修中國古代文化經典研讀有沒有要背的有哪些
論語十則,老子五章,大學一二段
F. 高二語文中國文化經典研讀《論語十則》解釋
論語十則:(僅僅羅列了注釋不知道可不可以啊)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
子乎?」(《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這里既有學習方
法,也有學習態度。
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
趣。
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問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這里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於說:「子路,教給你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
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這段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5、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麼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刁,並
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文』做他的謚號。」這里借回答於貢的問話,
借題發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裡,不
斷積累知識。「學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誨人不倦」,講
的是教學態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孔於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
什麼呀?」表現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
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這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
為樂的人。」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講的是珍惜寶貴
的時光。
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孔於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問題, (但並)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這一段講躬身實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