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第一課古今異義

高中語文第一課古今異義

發布時間:2020-12-21 09:31:25

A. 高中語文教材必修1-4,文言文古今異義詞辨析每冊不少於10個(找出詞及相對應的句子,解釋古義及近義)


①仰天太息流涕 古義:痛哭流淚
今義:流鼻涕
②持千金之資幣物 古義:禮物 今義:貨幣與物品
③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窘困無出路 今義:貧窮困難
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義:用力擲 今義:用手提起
⑤進兵北略地 古義:搶奪,奪取
今義:簡略,有一點
⑥顧計不知所出耳 古義:但是,只是 今義:看守,照顧
⑦願足下更慮之 古義:重新,改變 今義:時間單位,更加
⑧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 古義:露出一隻手臂 今義:袒護一方
⑨諸郎中執兵 古義:宮廷衛士
今義:中醫
⑩願大王少假借之 古義:原諒 今義:假託,托詞


三1、古之學者必有師:(古)泛指求學的人;讀書人。(今)指有專門學問的人。

2、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詞「所」與介詞「以」結合,譯為一用來……辦法(方式、工具、依據等);二……的原因(或緣由)。(今)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3、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古)無論,不論。(今)沒有。

4、小學而大遺:(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訓詁、音韻的學問。(今)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

5、今之眾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許多的人。

6、吾從而師之:(古)跟隨。(今)連詞,表目的和結果。

7.江:長江/泛指一切江河
8.寄託:寄居存身/託付、把抽象思想感情放在具體人身或事物上。


1、指示:古義:指給人看(請指示王)
今義:上對下的說明
2、約束:古義:條約(未嘗有堅明約束者)
今義:**使不超出范圍
3、得罪:古義:得到懲處(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
今義:冒犯
4、明年:古義:第二年(明年復攻趙)
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5、前進:古義:上前進獻(於是相如前進缶)
今義:向前行進
6、宣言:古義:揚言((廉頗)宣言曰)
今義:宣告
7、鄙賤:古義:地位低下,見識淺薄(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今義:鄙卑下賤
1.漢亦留之以相當 古義:抵押。今義:正在(某時某地)。

2.皆為陛下所成就 古義:提拔。今義:業績。

3.我丈人行也。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欲因此時降武。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於所以。

5.獨有女弟二人 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國時期或指季節。

7.武等實在 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8.稍遷至栘中廄監 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9.既至匈奴,置幣遺單於 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10.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 古義:正當、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11.此必及我 古義:牽連 今義:常作連詞「和」用
12.會論虞常 古義:判罪 今義:常作議論
13.以貨物與常 古義:財物 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 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 今義:料理,辦理/籌劃

B. 高中語文必修3第一單元《林黛玉進賈府》中有哪些古今異義詞

2、認字解詞。
認字解詞是教學中的重要一環,特別是古典小說中的一些古今義不同的詞語、容易讀錯寫錯的字詞,應當要求學生理解掌握。課文中有些不常用的偏僻字詞,可以不作為教學重點。
(1)給字正音
敕造 阜盛 綰著 內幃 盥沐
(chì) (fù) (wǎn) (wéi) (guàn)
兩靨 忖度 宮絛 嗔視
(yè) (cǔn) (tāo) (chēn)
(2)解釋詞語
小廝:未成年的男僕人。廝,古代剝削階級對服雜役的人輕蔑的稱呼。
廝認:互相認識。廝,互相。
納罕:感到奇怪。
茗碗:茶碗。茗,míng,泛指各種茶。
憨頑:天真頑皮。憨,hān,朴實天真。
懵懂:糊塗,不明事理。懵,měng。
草莽:指野草、雜草。「腹內原來草莽」,意思是說賈寶玉腹中只有雜草,沒有當時一般人所說的才學。
潦倒:對自己的舉止行為不加約束檢點。
紈絝:wán kù,原指富貴人家子弟的華美衣著,引申指富貴人家的子弟。
膏粱:指富貴子弟。
勞什子:北方方言,如同說「東西」。
偏僻:偏激、不端正。
便宜:方便。
態度:神態。
像這樣的詞語,課文中還有,例如:
不經之談:不合常理。
體格風騷:姿容俏麗。
可憐辜負好韶光:可惜辜負了大好的時光。可憐,可惜。(《紅樓夢》的「可憐」有時作「可愛」講。)
憊懶人物:涎皮賴臉。
----------------------
2. 古今詞義變化
(1)偏僻:古義:偏激,不端正;
今義:離城市或中心區遠,交通不便。
(2)便宜:古義:方便;
今義:價錢低。
(3)態度:古義:神態;
今義:對於事情的看法和採取的行動。
(4)風流:古義:風韻;
今義:① 有功績而又有文採的;② 指有才學而不拘禮法。
(5)風騷:古義:姿容俏麗;
今義:婦女舉止輕佻。
(6)可憐:古義:可愛;
今義:① 值得憐憫;② 憐憫;③(數量少或質量壞到)不值得一提。
(7)憊懶:古義:誕皮賴臉;
今義:疲憊懶惰。

C. 高中語文必修五。18課《鄭伯克段於鄢》, 古今異義, (京)(不過)。 一詞多義, 國:①國不堪貳

1 ,國家不能使土地有兩屬的情況,現在您打算怎麼辦---參國之一:國都的三分之一

2,姜氏回的慾望哪答有滿足的時候呢---- 山不滿足它的高度 海不滿足它的深度

3,喜愛共叔段,想要立他為太子---不吝惜珍奇,寶貴的東西,肥沃的土地,來招攬天下人才

D. 高中人教語文古今異義。。快

《詩經兩首》
1、氓之蚩蚩
句中義:民眾,百姓,詩中指「那個人」
今義:流氓
2、泣涕漣漣
句中義:眼淚
今義:鼻涕
3、總角之宴
句中義:歡聚
今義:宴會
4、士貳其行
句中義:不專心
今義:數詞,「二」的大寫
5、三歲為婦
句中義:多年
今義:三歲的年齡
6、至於暴矣
句中義:到,到達
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
7、秋以為期
句中義:把……當作
今義:認為

《離騷.》
1、朕皇考曰伯庸
句中義:第一人稱代詞「我的」
今義: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稱。
2、紉秋蘭以為佩
句中義:把……作為
今義:認為
3、春與秋其代序
句中義:依次替代
今義:代替序言的文章。
4、昔三後之純粹兮
句中義:美德,完美
今義:不摻雜別的成分的;副詞,表示判斷、結論的不容置疑。
5、惟黨人之偷樂兮
句中義:指結黨營私的小人
今義:同一個黨派的人。
6、忽奔走以先後兮
句中義:跑
今義:行;人或鳥獸的腳交互向前移動

《孔雀東南飛》
1、五里一徘徊:
句中義:流連往復
今義:比喻猶豫不決
2、共事二三年:
句中義:在一起過日子
今義:在一起工作
3、何乃太區區:
句中義:愚笨
今義:(人或事物)不重要,如「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4、汝豈得自由:
句中義:自作主張
今義:不受約束,不受限制
5、可憐體無比
句中義:可愛
今義:值得同情
6、勿復重紛紜
句中義:麻煩
今義:(言論、事情等)多而雜亂
7、葳蕤自生光
句中義:鮮麗的樣子
今義:形容枝葉繁茂
8、纖纖作細步
句中義:步態輕盈
今義:形容細長,如「十指纖纖」
9、本自無教訓
句中義:教養
今義:從錯誤或失敗中求得知識
10、竊窕世無雙
句中義:俊美
今義:(女子)文靜而美好
11、既欲結大義
句中義:婚姻
今義:大道理
12、處分適兄意
句中義:辦理.處理
今義:對犯罪或犯錯誤的人按情節輕重做出處罰決定
13、交語速裝束
句中義:為婚事作準備
今義:整理行裝
14、婀娜隨風轉
句中義:輕輕飄動的樣子
今義:(姿態)柔軟而美好
15、鬱郁登郡門
句中義:熱熱鬧鬧的樣子
今義:心裡苦悶.如「鬱郁寡歡」
16、人事不可量
句中義:事情的變化
今義:關於工作人員的錄用.培培養、調配.獎懲等工作
17、奄奄黃昏後
句中義:昏暗的樣於
今義:形容氣息微弱.如「奄奄一息」
18、葉葉相交通
句中義:樹葉交接
今義: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
19、寡婦起彷徨
句中義:心神不寧
今義:走來走去,猶豫不決,不知往哪個方向去
20、躡履相逢迎
句中義:迎接
今義:說話和做事故意迎合別人的心意,奉承、拍馬 (含貶義)
21、東家有賢女
句中義:泛指鄰居
今義:主人或地主
22、汝是大家子
句中義:大戶人家
今義:一定范圍內的所有人
23、生人作死別
句中義:活人
今義:陌生人
24、不久當歸還
句中義:回家
今義:把借來的錢物還給原主
25、千萬不復全
句中義:無論如何
今義:再三叮囑
26、何意出此言
句中義:料想
今義:心意
27、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句中義:多多勸告
今義:謝謝。
28、槌床便大怒
句中義:坐具
今義:供人躺在上面睡覺的用具
29、府吏再拜還
句中義:兩次
今義: 又
30、適得府君書
句中義:剛才
今義:適合
31、卻與小姑別
句中義:回頭
今義:轉折連詞

《迢迢牽牛星》
1、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句中義:織成成匹的布。
今義:成為詩文的段落。
2、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句中義:多少。
今義:一門科學。

《歸園田居》
1、阡陌交通
句中義:交錯相通
今義: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
2、無論魏晉
句中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今義:連詞。表示在任何條件下結果都一樣
3、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
句中義:妻子和兒女
今義:男子的配偶:
絕境:
句中義:與世隔絕之地
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4、芳草鮮美
句中義:鮮艷美麗
今義:新鮮美好。謂食物的滋味好

《上邪》
1、上邪
句中義:指"天"
今義:作方位名詞

《燭之武退秦師》
古今異義:
①行李之往來
(行李,古義:出行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
②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以為,古義:把……作為;今義:認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義:那人;今義: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義:離開;今義:往,到)

《離騷》
【朕】 古義:第一人稱代詞「我的」 今義:用於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稱
【以為】 古義:「以之為」的省略 今義:認為
【代序】 古義:依次替代 今義:代替序言的文章
【純粹】 古義:美德,完美 今義: 1、不攙雜別的成分 2、副詞,表示判斷、結論的不容置疑
【捷徑】 古義:邪出的小路 今義:近路
【黨人】 古義:結黨營私的小人 今義:同一個黨派的人
【武】 古義:足跡 今義:關於軍事的

《荊軻刺秦王》
仰天太息流涕 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古義:走投無路,陷於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將軍豈有意乎 古義:有心意,此引申為同意、願意。今義還有「故意」之意。

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遇:古義:對待。今義:遇到,碰以。深:古義:刻毒,今義:有深度,與「淺」相對。

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義:在這時,今義;表順承關系或另提一事。

終已不顧 古義:不回頭。今義:不照顧,不考慮不顧忌。

左右乃曰 古義:皇帝周圍的侍衛人員。今義:表兩種方向;或表大體范圍;有時亦有控制之義。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古義:可以用它來,為「可以之」的省略。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秦王購之金千斤 金:古代指金屬總稱,用於流通貨幣時,先秦指黃金,後來指銀,文中指銅。今義:特指黃金。

《鴻門宴》
1.說(古義:勸說勸告。 今義:說話。)
2.山東(古義:函谷關以東地區。今義:指山東省。)
3.去(古義:離開。今義:常用義為「往」。)
4.婚姻(古義:結成親家。今義:常指結婚的事,或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系。)
5.所以(古義:義為「……的原因」。今義:常做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6.非常(古義:意外的變故。今義:常用作副詞,義為「太·很」。)
7.河北 河南(古義:黃河以北,黃河以南。今義:分別指河北省,河南省。)
8.游(古義:交往。今義:遊玩,游覽。)
9.走(古義:跑。今義:步行。)
10.再(古義:兩次。今義:又一次。)

E. 高中必記的所有古今異義詞有哪些呢

1. 比及:由兩個同義介詞並列構成的復合結構,做介詞,意思是「等到……時候」,如,比及三年,可使足矣。
2不然,由副詞加復指上文的代詞構成,做連詞,表示否定前文所說,意思是「如果不如此」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3.不啻,由副詞加動詞構成,1做狀語,表示不限於某范圍,意思是「不止」、「不僅」,如:不啻增二十倍焉;2做謂語,意思是「不及」、趕不上,如:雖連城拱璧不啻也。
4.不亦,由副詞加語氣詞構成,做副詞,常構成「不亦……乎」的句式,表示反問,意思是「豈不是……嗎」,如:吾射不亦精乎。
5.得無,由助動詞加上動詞構成,相當於一個副詞,表示委婉反問,1意思是「是不是」、莫不是,如:得無教我獵蟲所也?2意思是「難道能沒有」、「怎麼能沒有」,如: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6.而後,由連詞加動詞構成,意思是「然後」,做連詞,表示承接,意思是「如此」、「以後」,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7.而已,由連詞加動詞構成,1意思是「就停止」,如:臣請三言而已矣;2虛化為語氣詞,表示限制語氣,急讀則為「耳」,意思是「罷了」、「就是了」,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8.爾來,由代詞加動詞構成 ,意思是「從那以來」,如:爾來有二十有一年矣。
9.否則,由否定副詞加連詞構成,意思是,否定的是上文所說的整個內容,相當於「不+前句」,所以,「否」實際上是個否定性假設分句;「則」是個連詞,引出下句結果,意思是「如果不這樣,就……」,「否則」凝固成一個關聯詞,連接的兩部分是正反並列關系,如:義則進,否則奉身而退。
10. 何況,由副詞加動詞構成,意思是「怎麼能」,做連詞,用於後一分句,引出進一層的意思,與「而況」同,如:供十人已不足,何況供百人乎?
11何其,由疑問副詞加動詞構成,有疑問句中或感嘆句中表性狀至極,意思是「怎麼這樣」、「多麼」,如: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12何如、何若,由疑問代詞加動詞構成的偏下片語,表示詢問,意思是「怎麼辦,怎麼處置,怎麼對付等」,也可倒置為「如何」、「若何」,表示強調,1做狀語,譯為「怎麼」,如:山節藻悅,何如其知也?2做定語,譯為「什麼」、「什麼樣」,此為何若人也?3做謂語,也寫作「如之何」、「若之何」,意思是「怎麼辦」、「怎麼樣」,如:今日之事何如;寇深矣,若之何?4做謂語帶賓語,譯為「……比……怎麼樣」、「哪趕上……」,如: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
13何所,是由「所」字結構作主語和疑問代詞作謂語的判斷句構成的倒裝,表示詢問,如:問女何所思?
14何為,是「為何」的倒裝,表示強調,用以表示詢問或反問,包括兩類:1是由動詞「為」加疑問代詞構成的動賓結構,意思是「……一干什麼」,用反問表示否定,既可以加在另一個動詞或動賓片語後,做句子的另一個連動謂語,這時「何」也要提到另一個動詞前,構成「何+動+為」的格式,如,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也可以加在用「以」構成的介賓片語後做句子的謂語,這時「何」也要提到介賓結構前,構成「何以……為」的格式,表示「用……做什麼」,如,匈奴未滅,何以家為?2是由介詞「為」和疑問代詞「何」構成的介賓結構,做狀語,意思是「為什麼」,如,若何為生我家?
15何也、何者、何則、何歟,疑問代詞加語氣詞構成,由判斷句式「……則何」發展而來,做判斷謂語,詢問原因,意思是「是什麼原因」、「為什麼」,如,獨五人之徼徼,何也?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歟?
16何以,由疑問代詞加介詞構成的介賓結構,是「以何」的倒置,表示疑問,以示強調,做狀語,譯為「憑什麼」、「怎麼」,如,何以戰;何以至是乎?做謂語,譯為「怎麼樣」、「怎麼辦」,如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吾欲辱之何以也?
17既而、已而、俄而、久而、始而、繼而,由動詞加連詞構成,表示在前一個動
18可得,由兩個助動詞構成的復合結構,做狀語,表示可能,意思是「可能」、「可以」,如,可得聞與?
19,可以,由助動詞和介片語成,1做狀語,相當於「可以」+「以(之)」,意思是「可以用(它)來」,如,忠之屬也,可以一戰;2相當於能願動詞,表示可能或許可,意思是「可能」、「完全可以」,如,可以無悔矣;與「可以」同類的結構還有「足以」、意思是「是用來」或「能夠」,如,火尚足以明。
20奈何,由疑問代詞加動詞構成的偏正結構「何奈」的倒置,表示詢問,以示強調,意思是「怎麼對付」,1做狀語,譯為「怎麼」、「為什麼」,如,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2做謂語,譯為「怎麼樣」、「怎麼辦」、「怎麼對付」,如市義奈何?3做謂語,賓語要插入中間,構成「奈……何」,譯為「對(把、拿)……怎麼辦」,如,虞兮虞兮奈若何?4做「無」的賓語,意思是「什麼辦法」、「對付的辦法」,如,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
21且夫,由連詞加語氣詞構成,做連詞,用於句首,表示進層,意思是「再說」,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22然而,由指示代詞加連詞構成,連分句,表示轉折,意思是「雖然如此,卻……」、「可是」,如,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
23然則,由指示代詞加連詞構成,連接分句,1表示承接,用以推理,意思是「既然如此,那麼……」,如,然則何時而樂也;2表示轉折,同「然而」,意思是「但是」,然則北通巫峽。
24若夫、若乃,由動詞加指示代詞構成的動賓結構,做連詞,用於句首,表示另提,意思是「如果說到」、「像那」、「至於」,如,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25是故,1由介詞「故」加代詞「是」構成的介賓結構「故是」的倒置,以示強調,用於後一分句前,引出結果,意思是「因此」、「所以」,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2由代詞加副詞構成,意思是「這乃是」、「這就是」,如,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
26是以、是用,介賓結構「以是」、「用是」的倒置,以示強調,做連詞,表示順承,引出結果,意思是「因此」、「所以」,如,以是人多以書假余,敢用是為怨望。
27孰若,由疑問代詞加動詞構成的偏正結構,1表示比較,意思是「哪趕上」,如,為兩郎童,孰若為一郎童也,2表示選擇,意思是「不如」、「哪如」,如與其坐而待斃,孰若起而拯之。
28孰與,1「與……孰……」的倒置,「孰」是疑問代詞做充當謂語的主謂片語的主語「與」及其賓語做狀語,意思是「……與……比誰怎麼樣」,如,我孰與城北徐公美;2由疑問代詞加動詞構成的狀謂片語,義同「何如」,做謂語,表示反問,「怎麼能」,如,百姓是,君孰與不是?3做連詞,表示選擇,意思是「不如」,如,惟坐待亡,孰與伐之,4由疑問代詞加介詞構成的介賓結構「與孰」的倒置,表示疑問,以示強調,意思是「跟誰……」,如,正氣丹心孰與儔。
29誰者,由者字結構作主語加疑問代詞作謂語組成的判斷句式的主謂倒裝格式,以示強調,意思是「……者是誰」如,誰為哀者?
30誰何,誰能奈何,如,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一說,「誰」通「孰」,「何」通「呵」,指詰問,如,今我壘上,誰何不絕。
31雖然,由轉折連詞加指示代詞構成,「然」復指前一分句,「雖」表示轉折,意思是「雖然(即使)是這樣,但是……」如,善哉,雖然 ,公輸般為我為雲梯,必取勝。
32遂乃,由兩個副詞並列構成的復合結構,表示承接,意思是「於是就」,如,遂乃研核陰陽。
33所自、所從,「所」同「何」,由疑問代詞「所」加介詞構成的介賓結構倒置,做狀語,意思是「從哪裡」,如,撫軍不忘所自;乃令吏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34為……所……本是動 詞加「所」字結構組成的動賓結構,後「所」虛化為助詞,遂為表示被動的格式,故「為」乃讀wéi。「為」
後可引出主動者,也可不引出,如,恐為操所先;若屬皆且為所虜。
35未幾,否定副詞加不定量數詞構成,意思是「沒有過多少時間」、「沒多久」,如,未幾,敵果舁炮至。
36無何,由動詞加疑問代詞構成的動賓結構,意思是「沒有多長時間」、「不久」,如,無何,宰以卓異聞。
37無乃,也作毋乃,由兩個副詞並列構成,意思是「豈不乃是」,做狀語,表示猜測,意思是「豈不是」、「莫不是」、「或許」、「只怕」、「恐怕」,如,無乃不可乎?
38無非,意思是「沒有什麼不是」,如,所見無非牛者。
39無所,意思是「沒有……的」,如,財物無所取。
40相與,表示雙方共同的關系,意思是「互相」、「彼此」或譯為「一齊」、「共同」,如,卒相與歡。
41向使,表示假設,意思是「假如」,如,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42行將,表示未來,意思是「將要」,如行將為人所並。
43要之,意思是「總之」,用於總結全文,引出結論或點明要旨,如,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
44以為,1由兩個動詞構成的兼語式結構,意思是「使(讓)……成為……」如,舜以為樂正;2由動詞加系詞構成的兼語式結構,只是兼語省掉了,意思是「認為是」,如,龐然大物也,以為神;3由介詞加動詞構成的狀謂結構,介賓常省略或前置,意思是「把(拿、用)……作為(當作)……」如,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4由連詞加動詞構成,「以」順承前一動作,相當於「而」,「為」譯為「作」、「作為」、「成為」,如,柔以為輪,其曲中規。
45已而,做副詞,表示時間,意思是「不久」、「隨即」,如,已而得舟,避渚洲。
46猶若,意思是「仍舊」、「仍然」、「還是」,如法雖今而在,猶若不可法。
47於是,1由介詞加代詞構成的介賓結構,做狀語或補語,要根據上下文恰當譯出,如,於是(在這時)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吾祖死於是(在這件事上);2虛化為連詞,表示因果承接。如,於是廢先王之道。
48有所、有以,表示「有……的」、「有用來……的」。如,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49無所、無以,如,河曲智叟無以應。
50至於,1由動詞加介詞構成,做謂語,意思是「達到」、「到」,如,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2虛化為介詞,同「至」,由堯舜至於湯,五百有餘歲。3虛化為連詞,表示轉折,可不譯,如,至於亞夫,可得而犯耶。
51之謂,由復指賓語的代詞加動詞構成的賓語前置,「之」虛化為提示賓語標志的結構助詞,多用來總括判斷。1後邊無賓語時是一般賓語前置,可譯為「說的就是……」如,夫子之謂也2;後邊有賓語時是兼語式賓語前置,意思是「叫……為……」也可譯為「把……叫做……」如此之謂失其本心。這類的「之」也可視為主謂之間表示強調的助詞。

F. 高中語文,古今異義詞

A,劃線的大概是風流
B,劃線的大概是打諒
C,看不出什麼可能劃線…那就是劃什麼意思都一樣了,
D,劃線的大概是風騷

所以應該選C。

G. 高中語文選修1文言文通假字古今異義總結

1、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徧,)
鄒忌修八尺有餘(有,)
徐公來,孰視之(孰,)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與)
鄉為身死而不受(鄉,)
曾益其所不能(曾,)
衡與慮(衡,)
法家拂士(拂,)
指通豫南(指,)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反,)
甚矣,汝之不惠(惠,)
河曲智叟亡以應(亡,)
一厝朔東(厝,)
無隴斷焉(隴,)
裨補闕漏(闕,)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有,)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簡,)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見,)
發閭左 戍漁陽九百人(,)
為天下唱(唱,)
固以怪之矣(以,)
身被堅執銳(被,)
2、古今異義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間,)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鄙,)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犧牲,)
小大之獄,雖不能查,必以情(獄,)
忠之屬也(忠,)
可以一戰(可以,)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
窺鏡而自視(窺,)
暮寢而思之(寢,)
今齊地方千里(地方,)
能謗譏市朝者(謗譏,)
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鍾,)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
舜發於畎畝之中(發,)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舉,)
征於色(征,)
發於聲(發,)
而後喻(喻,)
河陽之北(陽,)
達於漢陰(陰,)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曾,)
荷擔者三夫(荷,)
北山愚公長息(息,)
雖我之死(雖,)
懼其不已也(已,)
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由是感激(感激,)
未嘗不痛恨於桓、靈也(痛恨,)
臨表涕零(涕,)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誠宜開張聖聽(開張,)
臣本布衣(布衣,)
遂許先帝以驅馳(驅馳,)
3、詞類活用
用法歸納:
(1)使動用法:分為A、動詞的使動用法;B、名詞的使動用法;C、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2)意動用法:分為A、形容詞的意動用法;B、名詞的意動用法;C、為動用法
(3)名詞活用為動詞
(4)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5)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6)名詞活用為狀語:分為:A、表示方位、處所的名詞作狀語;B、表示工具或依據的名詞作狀語;C、表示對人的態度的名詞作狀語;D、表示比喻的名詞作狀語;E、表示動作進行的方式的名詞作狀語。
技巧提示:結合具體語境去理解、記憶。
特別警示:在復習與解答此部分試題是一定不要鼓勵地去死記硬背,要學會用練習的觀點,將字詞以及其他基礎知識放到句子中,放到具體的語境中,放到具體的篇章中,放到具體的文化背景中,去理解與記憶,這樣才不至於偏離具體的軌道。

例句:
肉食者鄙,又何間焉(名詞活用作動詞,參與)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詞作動詞,賜福,保佑)
公將鼓之(鼓,名詞做動詞,擊鼓)

朝服衣冠(服:名詞用作動詞,穿、戴)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面:名詞作狀語,當面)

聞寡人之耳者(聞:動詞使動用法,使……聽到)

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美,認為……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詞用作動詞,偏愛)

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痛苦)

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貧困、痛苦)

人恆過,然後能改(過:名詞用作動詞,犯錯誤)

勞其筋骨(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勞累)

餓其體膚(餓:形容詞使動用法,使……飢餓)

入則無法家拂士(入:動詞用作名詞,國內)

箕畚運於渤海之尾(箕畚:名詞用作狀語,用箕畚)

吾與汝畢力平險(畢:形容詞)

懲山北之塞(懲: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苦,苦於)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曾:用在否定副詞「不」前,加強否定語氣,連)

面山而居(面:名詞用作動詞,向著,對著)

此皆良實(良實:)

優劣得所(優劣:)

攘除奸凶(攘除:)

親賢臣,遠小人(親,遠,)

H. 高一語文必修一鴻門宴的古今異義有那些

沛公居山東時(古:崤山以東
今:指山東省)
約為婚姻(古:兒女親家
今義:由結婚而形成的專夫妻關系)
備他盜之出入屬與非常也(古:意外的變故
今:副詞,很、非常)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古:黃河以北,黃河以南
今:河北省,河南省)
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古:小人離間之言
今:仔細說來)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古:現在別人,指劉邦
今:現在的人)
沛公已去(古:離開
今:從自己一方到另一方)
所以遣將守關者(古:之所以……是因為……
今: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
沛公奉卮酒為壽(古:敬酒
今:歲數大)
我為魚肉(古:魚和肉
今:魚的肉)
點下面的參考資料,你會得到跟過你想知道的知識,如通假字,一字多義之類的!
希望多你有用

I. 高中語文必修的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重點實詞虛詞、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特殊句式判斷、文言翻

50.憐
()公子解救人危難的精神在哪裡呢? 憐:同情
(2)自己命名為秦羅敷,身體可愛沒人比得上。 憐:可愛
(3)男人也會愛惜它們的孩子嗎? 憐:愛惜
(4)項燕是楚國大將,多次立下戰功,又愛護 憐:愛戴
士兵,楚國人很愛戴他。
(5)數九寒天可憐身上穿的衣服很單薄,但是 憐:值得同情
心裡擔憂炭的價錢便宜,希望天氣更寒冷。
(6)士兵在叫,函谷被攻佔,楚國人一把 憐:可惜
火,可惜把阿房宮燒成焦土。
51.彌
(1)夜晚雪剛剛停了,小麥充滿視野。 彌:滿
(2)順從它,它的慾望就增強;抗拒它,它就加急侵略的步伐。 彌:更加
(3)久病不治,已經病危將死。 彌:病危將死
(4)接著整個月都不下雨,老百姓才以此作為憂愁。 彌:經
52.莫
(1)到了晚上,月亮很亮。 莫:通「暮」傍晚
(2)除非像劉備這個人就沒有可以抵擋曹操的人。 莫:沒有
(3)一個人把守著關卡,一萬個人也進不來。 莫:不會
(4)不如用我的長處去攻打別人的短處。 莫:不如
(5)現在你有這兒大的一棵樹,擔心它無用處為什 莫:通「漠」廣大
么不把它種在虛無的故土,大無邊的曠野.
(6)事體,事情。不能分開解釋。 莫:或許
53.乃
(1)你一定沒有忘記你父親的志向。 乃:你的
(2)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騎兵才得以通過。 乃:於是
(3)現在那些「上層人士」的明智程度竟然反而不及這些人。 乃:竟然
(4)到了城牆的東面,只有二十八個騎兵。 乃:只
(5)如果事情不成功,這就是天意。 乃:就是
54.內
(1)一會兒,從窗簾裡面扔出一塊紙。 內:裡面
(2)然而像侍衛這樣的臣子不敢在內部鬆懈。 內:內部
(3)現在將軍您外表上假託順從的名義,而內 內:內心
心卻懷有猶豫不決的心思。
(4)家裡有一個高堂和兩個老婆。 內;內室
(5)把守邊關不要接納諸侯。 內:接納
(6)把狼放在袋子里。 內:放進
(7)百姓交納糧食一千當,可以當任爵子一官職。 內:交納
55.期
(1)超過期限,根據秦朝的法律都要判砍首 期:日期,期限
(2)好劍只期望它能夠斬斷東西 不期望它能夠比的上莫邪 期:希望
(3)一年以後,即使想進言,也沒有可以說的了 期:周(年)
(4)約定說: "晚上看到(樹下)點起火就一齊放箭. " 期:約定,約會
56.奇
(1)用對待秦國的心去禮待天下罕見的人才 奇:奇特的,罕見的.不平常的
(2)大將軍鄧騭認為他的才能出眾 奇:以……為奇,驚異
(3)船從頭到尾長大約八分多一點 奇:零數
(4)現在如果違背了他的情意,恐怕這件事不太合適 奇:適宜,適合
(5)這珍貴的貨物可以積蓄 奇:珍貴的
(6)如果魏軍到來,我們就派出他們意料不到的軍隊來攻打它. 奇:使人不可測的
(7)見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賞,遇到疑難處大家一同鑽研 奇:佳,好,宜
(8)怪物產生怪念頭 奇:怪物,異物
57.遷
(1)應戰、守城、遷都都來不及了 遷:遷移
(2)終於在五國被滅之後也滅忙了,為什麼呢 遷:滅亡
(3)又升遷為太史令一職 遷:調動官職
(4)這天夜裡才有被降職的感覺 遷:貶滴,放逐
58.請
(1)您不如解衣露體伏在刑具上請求大王處罰 請:請求,請求對方做某事
(2)藺相如捧著缶,請秦王擊缶作為娛樂 請:請求,相當於請允許我,請讓我:
(3)將士請示要去什麼地方 請:請教,請示
(4)於是設置酒宴去宴請他 請:宴請
(5)願意奉獻十金 請:願意
(6)公子聽說這個人,就前去問候他,想要送他厚禮,他不肯接受 請:詰見,詰問
(7)就邀請門客,准備了百餘輛兵車,想率領著門客前去與秦軍拚命 請:邀請
59.窮
(1)人在困苦窮盡時就會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極度勞苦睏倦的時候 窮:困窘,處境困難
(2)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時就使天下都能這樣 窮:不得志,不顯貴,與」達」相對
(3)所認識的窮困的人感激我嗎 窮:貧困
(4)用盡我畢生的時光來治療梅病啊 窮:窮盡
(5)又向前走,想要走到那桃花林的盡頭 窮:尋求到盡頭
(6)偏僻的里巷,狹小的房屋, 荒山, 湍急的河流 窮:僻,荒
(7)嚴冬寒風凜冽,踏著幾尺深的積雪,腳上的皮膚因為寒冷乾燥 窮:窮冬,嚴冬
而破裂卻不知道
60.去
(1)想要叫張良和他一同離開 去:離開
(2)我自從去年離開京城,被貶官到潯陽,疾病纏身 去:過去的
(3)替漢室除去 賊,清除污穢 去:除掉,去掉
(4)劉邦的軍隊駐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 去:距離
(5)等昔日的豪華景象和英雄業績全都被風雨吹打掉了 去: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
(6)被臣屬所背叛的領導人,就是被「天」所丟棄的人 去:丟棄
(7)毫無顧忌的抱走了屋上的茅草跑入了竹林 去:前往
(8)將送別時依依不捨之情,離別的無限哀怨的消息傳 去:越來越遠
出,以扣合謎底「相送情無限
61.勸
(1)一是君主需要的東西充足,二是百姓的賦稅減少,三是鼓勵從事農業生 勸:勸說
(2)當時周瑜接受使命到番陽去了,魯肅勸孫權召周瑜回來 勸:勸說,勸告
(3)有功勞的人必定給予獎賞,那麼俸祿越優厚人就越受鼓勵 勸:受到鼓勵
62.卻
(1)於是藺相如拿著寶玉退後站立 卻:退
(2)後來秦國又兩次進攻趙國,李牧連續打退了他們 卻:使退,擊退
(3)總是推卻就不恭敬了 卻:拒絕
(4)什麼時候能夠(和你)一同坐在西窗下,剪燭 卻:還,再
夜話,再說說巴山夜雨時的情景
(5)回頭看妻子兒女的憂愁都到哪裡去 卻:回頭
了?隨手捲起詩書,大家都高興得像要瘋了
(6)醫治了眼前的病痛,挖掉了心上的肉 卻:去掉,消除
(7)漸行漸遠,逢人交談,口音越來越不同。這時又聽到一聲鶯鄉山中鳥鳴, 卻:但是
備感親切,只是這時又怨恨鶯聲不該勾起自己的鄉思
63.如
(1)坐了一會兒,沛公起來上廁所 如:到……去
(2)東郭先生依照老丈的意思,把狼裝進袋子里 如:按照
(3)時間猶如流水一般,不論晝夜時刻流逝 如:像
(4)沛公默然了,說:「本來就趕不上他啊 如:及,趕上
(5)如果能夠順利成功,天下就能平定下來了 如:如果
(6)把挖下來的泥土石頭放到哪裡去呢 如:如…….何
64.若
(1)只要四海之內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像近鄰一 若:如,似,像
(2)你上前為(他)祝壽 若:你的
(3)如果只印兩三本,不算簡單易行 若:如果,假如
(4)你連寡婦和弱小的孩子都尚且不如 若:比得上
(5)象那連綿的陰雨下個不斷連續許多日子不放晴 若:像那……
65.善

J. 高中語文必修1-5文言字詞梳理通假 通用 古今異義 特殊句式、 人教 \ 新課標

建議你自己歸納
雖然你會覺得很敷衍
但是這對你的高考很有好處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第一課古今異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