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
1 看到「長空澹澹孤鳥抄沒」和「五陵無樹起秋風」句描寫了樂游原的景色,
體現了蕭瑟、凄涼的特點
一句「長空澹澹孤鳥沒」。 「長空澹澹」寫盡空間的變化。
「澹澹」二字妙不可言,既有寂靜感又有運動感
2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三、四句顧隨先生謂之有「深遠之詩味」。多少事業,多少榮華富貴都平靜地躺在這個「沒有樹,只有空盪的秋風迴旋」之中。於是,人生凄然之極在此升華。詩到此,境界大開,雄渾闊大,默默的「看取」,輕輕的秋風,乃具千鈞力,蘊涵著一種在時空變化的差異性中大化山河興廢和人生無常的感覺。
Ⅱ 高中語文的古詩詞鑒賞能力提高辦法
中語文:如何提高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高中語文:如何提高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一、了解背景。古詩語言精練,篇幅短小。詩人一般不可能交待寫詩的目的和當時的社會背景。這就必須向老師、家長或書本求教,為理解詩意、進入意境掃清障礙。如學習《梅花》一詩,如果了解了這首詩是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復雜心情的表白,那麼你對詩中梅花凌寒獨自怒放的意境就會有更為深刻的體會。
二、理解詞句。要進入詩的意境,必須准確理解字詞句的含義。古詩的意境,往往是選用表現力強的詞語構設的。因此抓住這類詞語,分析、理解其所蘊涵的意義,就能進入詩的意境,打開詩人情感的大門。如「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被人稱好,為什麼?如果換用其他同義詞,就沒有「綠」字那麼形象、生動。看到這個「綠」字,就讓人似乎看到一陣春風剛過,隨即出現一片翠綠,整個大地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從中折射出詩人思念春光旖旎的江南,急欲回去的心情。此類例子很多,如:「月出驚山鳥」的「驚」,「僧敲月下門」的「敲」等,舉不勝舉。由此可發現,富於表現力的詞語大多數是動詞。因此在鑒賞時應多注意動詞。優秀的古詩中一般有膾炙人口的名句,這些名句往往是理解內容的關鍵。
三、想像補白。詩歌的思路具有跳躍性的特點,這給理解詩意和體會意境造成了一定的障礙。同學們要善於展開想像來填補因「跳躍」而形成的句與句之間的空白,從而更好地「入情悟境」。如學習《尋隱者不遇》一詩,針對「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一句,大家可以提出「誰問」「問什麼」「言者是誰」「『師』是何人」等問題進行補白。
四、品析修辭。古詩中有不少詩句運用了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從而使抽象的思想感情具體化、形象化。同學們應仔細品析這些修辭
Ⅲ 高中語文 古詩詞鑒賞技巧
古詩詞鑒賞是高考語文的一個重要內容,它要求考生全面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生活閱歷和審美情趣進入作品,感知詩歌形象,品味詩歌語言,領略詩歌的表達技巧,並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表達。這里我們就古詩詞鑒賞命題形式與解題對策作一介紹,希望能給考生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一、表達技巧類
[命題形式]這首詩運用了何種表現手法?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解題指津]分析表達技巧,就是分析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從詩歌的藝術構思入手。答題時應該包括(1)指出運用的表現手法;(2)這種手法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3)運用該手法的好處。
[示例]試分析下面這首詩歌的表達技巧。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參考答案]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寓情於景、用典、襯托的手法。其中三四兩句是寓情於景,「自」、「空」二字寫出了祠堂景色雖美,卻無人欣賞,以樂景寫哀情。「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一句用劉備三顧茅廬來襯托諸葛亮的傑出才能,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
二、形象意境類
A.形象
[命題形式]這首詩塑造了什麼樣的形象?試說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解題指津]詩中形象傾注了詩人的思想,包孕著詩人的情感,因此,形象應是熔鑄詩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詩歌形象要根據詩歌描寫的具體物象和畫面識別其性質,在讀懂詩歌的基礎上概括出詩歌的象徵意義和社會意義。答題步驟是:(1)找出並描摹詩歌形象;(2)概括形象特點;(3)揭示作者情感。回答時應包括三個要點:(1)是什麼形象;(2)形象的具體特徵是什麼;(3)形象的意義是什麼。
[示例]試分析下面詩中畫眉鳥的形象。
畫眉鳥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註:本詩為作者貶官外任時所作)
[參考答案]詩歌描寫了一隻畫眉鳥出籠後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形象。其中一、二兩句具體描寫畫眉鳥出籠後,自由自在地飛翔、無拘無束地歌唱的特點。其實畫眉鳥的形象就是擺脫了朝廷束縛後自由舒暢的詩人自身形象寫照。
B.意境
[命題形式]這首詩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解題指津]分析詩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內容,一要描摹詩歌圖景,二要概括意境特點,三要剖析作者思想。具體答題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考生應該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所營造的意境描摹出來。這里有兩個要點,一是用自己的語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個景物都寫到,但要寫到主要的景物,語言力求優美。第二部分,應在描摹出圖景後,用一句簡練的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或幽靜,或蕭瑟,或生機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渾壯麗,或沉鬱憂愁,或和諧靜謐,或開闊蒼涼,或高遠遼闊等等。第三部分,根據這首詩情境氛圍的特點再來談詩人的思想感情。
[示例]作者在下列這首詩中塑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這種意境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理想?
山居秋瞑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參考答案]山雨初霽,萬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凈。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蓮,是空山秋天恬靜幽美的景象。作者通過塑造這樣一種幽靜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詩人對安靜淳樸生活的嚮往和對污濁官場的厭惡。
三、語言特色類
[命題形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這首詩歌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
[解題指津]這類提問,著重的是詩歌語言的層面,考生應該從語言的風格或特點來解答。一般從下列詞語中選擇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練、沉鬱頓挫、渾厚雄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等。分析語言特色,首先必須理解一些術語,如「清新」、「絢麗」、「明快」、「含蓄」、「簡潔」等。再熟悉一些著名詩人的語言特色,如陶淵明的平淡、李商隱的絢麗、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絕句的含蓄、賈島的簡潔等,了解這些對解題不無幫助。
[示例]試分析下列這首詩語言上的特色。
長干曲四首(其一)崔顥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參考答案]這首詩歌的語言樸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處住,在橫塘,通過自問自答的對話形式,採用樸素的口頭語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個樸素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四、思想內容類
[命題形式]請分析某句詩的思想感情或內涵,評價詩作的思想感情,概括詩歌的主題思想,歸納詩句的思想內容,闡述詩歌所表達的觀點、態度、主張等。
[解題指津]評價思想內容,首先必須明確詩歌的表層意思與深刻意義,把握詩歌的主旨和思想傾向。要立足於對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的賞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確、深入、客觀、恰如其分地進行分析評價。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現言不及意,似是而非的問題,努力忠於原詩,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據。答題要點應包括三點: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義。在具體操作中,我們往往用「描繪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發了詩人……的情感,歌頌了……的品質,批判了……的觀點等句式。
[示例]下面這首詩體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和矛盾的心理?
早寒有懷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參考答案]這首詩描繪了落木蕭蕭,鴻雁南飛,北風呼嘯,江上寒氣襲人的景象,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及隱居與從政的矛盾心理。也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其中「遙隔楚雲端」「孤帆天際看」兩句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思鄉之情。
Ⅳ 高中語文的古詩詞鑒賞怎麼看出它所想表達的內涵意思
①找套路,這種題一般很有技巧性的,做好這道題的人基礎部分不可版能錯太多,要求自己本身的權閱讀理解能力,對文言功底要求較低,②相信它給你的信息都是有用的,③觀察詩人的生平經歷④情由景而發,注意詩中描寫的環境⑤時代背景下的大同小異⑥注意詩中描寫的對象,人物一般情況下的寓意,猜出可能性最高的,再套進詩里去觀察,切忌牽強附會
Ⅳ 十首高中課外古詩詞及鑒賞
1、江上
宋代:王安石
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鑒賞:這首詩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扣住「秋天」這特定的節令特點,描繪江上的秋色,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江水浩淼無邊,江畔紅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風勁吹,水面則起波浪,盪漾連綿,江花也漸次凋謝,脫下了紅妝,那岸邊或水上的小舟傳來橫笛聲,也就使景色帶上了濃濃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緒。江水江花、西風橫笛,這些特有時令的特定景物,就構成了一幅色彩濃烈的「江上秋意圖」,具有鮮明的特色。
2、蠶婦
宋代: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鑒賞:這是一首言簡意賅的諷喻詩,詩人借養蠶婦女的所見所感,把養蠶人衣不蔽體,不養蠶人卻穿著滿身綢緞加以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遭到剝削掠奪的不合理現象。詩中反映了勞動人民生活的悲苦,表達了詩人對養蠶農婦的同情,對不勞而獲的剝削階級的憤恨,以及對整個封建社會的控訴和鞭撻。
3、東欄梨花
宋代: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鑒賞:《東欄梨花》是一首感傷的詩,詩人因為梨花盛開而感嘆時光的流逝。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感嘆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發了詩人淡看人生、從失意中得到解脫的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清正坦盪的風骨。
4、金陵晚望
唐代:高蟾
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鑒賞: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頭遠望,只見浮雲落日映照著這座古城,一種滄桑之感湧上心頭。這里所說的「一片傷心」,即是指這種情緒而言。浮雲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畫;而「一片傷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縱有丹青妙手,也難以描繪。黃叔燦《唐詩箋注》說:「『畫不成』三字,是『傷心』二字這神。」正因為畫不成,故見「傷心」之深;也正因為傷心如此,所以誰也難以傳神地畫出這種心聲。結尾兩句,感慨深沉。高蟾預感到唐王朝危機四伏,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末日。他為此感到苦惱,而又無能為力。
5、春愁
清代:丘逢甲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
鑒賞:這是一首即景抒情詩。詩的大意說:春回大地,面對著春天的景色,引起我無限春愁,這春愁無涯無際,難以排遣,勉強觀望山景,仍然難以消除胸中的悲愁。想起驚心動魄的往事,不禁使人潸然淚下。四百萬同胞都為此傷心萬分,同聲大哭,因為去年的今天被迫割讓了台灣。
6、絕句
元代:王庭筠
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
可憐今夜月,不肯下西廂。
鑒賞:前兩句一從視覺、一從嗅覺的角度來描寫詩人居處的清幽境界。「竹」和「詩」,一為自然之物,一為社會之物,二者本無從比較,但詩人用一個「瘦」字把二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詩具有清瘦的風格。「瘦」字用得生新,為全詩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圍。而「入夢香」則將現實與夢境聯系起來,梅花夜間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噴出清香,已不同凡響,而這香氣還伴著詩人進入夢鄉,則香氣之濃郁、之悠長可以想見。將竹與梅這樣的自然物象與詩與夢這樣的人為之物煉在一句之中,這就構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前兩句字面上完全沒有「月」,但透過竹影和梅香,我們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在後兩句中,詩人便將「月」和盤托出。可憐者,可愛也。當詩人信步庭院時,月光與竹影、梅香是那樣的和諧;而回到西廂房時,這月光卻不能「下西廂」,這多麼地令人遺憾!詩中透露出一股月與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遺憾或幽怨的情緒。詩人遺憾或幽怨的是什麼?也許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懷;也許是君臣阻隔,上下無法溝通;也許什麼都不是,只是詩人置身此時此景之中的一種朦朦朧朧的感受而已。
7、春行即興
唐代: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鑒賞:李漁《窺詞管見》有雲:「詞雖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為主,景是客。說景即是說情,非借物遣懷,即將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實句句是情、字字關情者。」詩和詞在表現手法上是一致的。這首詩雖然還不能說就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但句句寫景,句句含情,卻是比較突出的。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詩中雖然寫的是綠草、芳樹、山泉、鳥語,都是一些宜人之景,卻構成一幅暮春景象,渲染一種孤寂、凄涼、愁苦、嘆惋的感情,這些景色都是為襯托詩人凄涼的心境服務的,它充分顯示了詩人對時代的深沉嘆惋。
8、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代: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鑒賞:這是詩人是在送陳秀才回沙上掃墓有感而發所作的詩。清明時分,春雨飛飛,詩人和陳秀才一行人風塵僕僕的趕回沙上祭祖,滿身的泥土塵埃和雨露,那是非常的零亂,詩人感慨以這樣行色匆匆的方式回鄉祭祖,那是讓人感受到似乎有那麼一些悲哀。
9、夕陽樓
唐代:李商隱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
鑒賞:這首詩以眼前看到的景物入手,以藝術的手法來詮釋心中的愁緒和感慨,讀起來沉鬱真摯,依稀在人們面前展開了一幅花明柳暗、高樓獨立、孤鴻飛翔的畫面。李商隱用他生動的筆墨,既寫出了夕陽樓的真實風景,也盡情傾訴了他的心事和渴望。
10、春晚
宋代:左緯
池上柳依依,柳邊人掩扉。
蝶隨花片落,燕拂水紋飛。
試數交遊看,方驚笑語稀。
一年春又盡,倚杖對斜暉。
鑒賞:這首詩前四句選用依依的楊柳、飛舞的蝴蝶、飄落的花瓣、掠水的燕子等景物,描繪出一幅富有特色的晚春圖。後四句,詩人由晚春之景聯想到人生,惆悵不已。第三聯,不僅寫出了詩人篤重友情,要與朋友一起欣賞這美景,而且以「笑語」反襯「驚」,形成巨大的反差,突出心靈震動之強烈。最後一聯,詩人感慨生命的短促。晚春是一季之終結,斜暉是一日之終止,倚杖於晚霞中的老人心中充滿了寂寥哀傷之情。結尾含蓄蘊藉,餘味無窮。
Ⅵ 如何做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
去到網路文庫里去搜索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PPT課件。很多。講得很詳細。而且還有答題模板。
Ⅶ 高中語文,古詩詞賞析及譯文
我是高三學生,大概可以幫到你的,嘻嘻嘻嘻。
我個人認為,你不需要背那些賞析文字,經常讀讀就可以的,最重要的是慢慢培養一種能力,去理解那些優美的詩文,去領會作者情感,品味詩文內涵。如果實在不行就買本詩詞鑒賞資料書,得要那種教讀者答題方法,答題技巧的,比如,會有問題分類,各種問題的答題步驟,還有答題的得分點,現在閱卷都是按點給分,就是說,答案會分幾個要點,每一點答出都會有相應的分數。具體點說啊,比如,問題是,請描繪這首詩所展示的畫面,並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你需要首先整體分析詩歌的畫面,可以是大概的翻譯,但需要語句優美,畫面動人,然後可以分析詩中一兩句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然後就是作者思想感情了,需要先整體說,然後分析具體從哪一句中體現出這種感情。整體要語句流暢,即使不能做到,至少要言簡意賅,讓閱卷老師看懂你在說哪方面,另外,即使問題沒有問作者情感,在答題的最後一定要點明,不要怕你分析的情感是錯誤的,只要你答出來了,閱卷老師會明白你是懂的,怕說錯反而沒有說,那麼 你即使寫了一大堆也只能是泛泛而談,沒有明確的主題,得不了分的。
最後,多看看資料上的例題,答題的格式,雖然是語文,但也是有規律可尋的。記得多讀讀詩歌鑒賞文字哦。祝你好運,小弟弟〔妹妹〕!
Ⅷ 如何解析高中語文中的古詩文鑒賞
鑒賞作品要抄注意以下幾襲點:
1.抓住重點,即抓住形象、語言、表達技巧中的某一項或幾項(根據題干要求而定),不要面面俱到;
2.不要節外生枝,不必與試卷外的其他作品進行比較,不必引經據典(如果用到的是課文中學的典故,則應該知道並能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3.不能寫成翻譯的文字.
賞析詩歌語言、推敲字詞,對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作評價,學會通過資料去體古詩詞的意思 意境設身處地的思考。
Ⅸ 高中語文古詩賞析
全詩先登柳州城樓寫起首句城高樓於樓前著高字立身愈高所見愈遠作者途跋涉容易才柳州卻急耐登高處要遙望戰友貶所抒發難於明言積愫接荒接字說城高樓與荒相接乃樓眼所見於物起興海愁思茫茫句即由噴涌展現詩眼前遼闊荒涼空間望極處海相連自茫茫愁思充溢於遼闊邊空間遼闊境界深廣情意作者卻似乎毫費力寫入第聯攝詩題魂並逐層抒寫展宏畫卷
第二聯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寫近處所見惟其近景見真切故寫細致描繪風急雨驟景象言賦筆賦兼比興屈原《離騷》雲:制芰荷衣兮集芙蓉裳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雲:擥木根結茝兮貫薜荔落蕊;矯菌桂紉蕙兮索胡繩??謇吾前修兮非世俗所服芙蓉與薜荔象徵著格美與芳潔登城樓望近處所見者特意拈芙蓉與薜荔顯暴風雨情狀使詩靈顫悸風曰驚雨曰密颭曰亂侵曰斜足見客觀事物投射詩受芙蓉水何礙於風驚風仍要亂颭;薜荔覆牆雨本難侵密雨偏要斜侵能使詩產聯想愁思彌漫呢景情境意賦比興水著鹽見痕跡
第三聯寫遠景由近景渡遠景契機乃近景所觸發聯想自目前處於情境友處境何呢於馳遠目光隨移向漳、汀、封、連四州嶺樹、江流兩句同寫遙望卻仰俯視野各異仰觀則重嶺密林、遮斷千目;俯察則江流曲折似九腸景寓情愁思限字面看江流曲似九腸嶺樹重遮千目銖兩悉稱屬於工范圍意義看實虛前駢偶辭運單行氣具流水優點
尾聯前聯發除表現關懷友處境望見惆悵外更深層意思:望見自想互訪或互通音問;望陸路則山嶺重疊望水路則江流紆曲要說互訪易即互通音問十困難自要歸結音書滯鄉結束文情較淺文氣較直作者高明處於先用共百粵文身墊再用猶自轉才歸結音書滯鄉便收沉鬱頓挫藝術效共句既與首句荒照應統攝題柳州與漳、汀、封、連四州同貶謫於荒已經夠痛彼隔離連音書都送讀詩至余韻裊裊餘味窮題寄字神於曲曲傳見詩用筆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