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語文六年級上冊古詩
我只有人教版的:1.詩經.採薇2.春夜喜雨3.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4.天凈沙.秋
我是第一個發的言哦,反對抄襲者如果不信可看時間。具體詩句上網查就可以!#¥%……*
⑵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練習
http://wohuhai.blog.163.com/blog/static/398812820121910492252/
⑶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68頁第8題怎麼做
你是說數學書?有第八題么 沒有誒
⑷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66頁7 8 9 10題怎麼寫
6.(1)正方形的周長:2×2×4=16(cm)
圓的周長: 2×3.14×2=12.56(cm)
(2)圓的周長: 2×3.14×1.5=9.4(cm)
長方形的周長:(1.5×5+1.5×2×2)=21(cm)
7. 100÷4×1/2=12.5(cm)
8. 40cm=0.4m
50÷(3.14×0.4)≈40(周)
9. 50×4+3.14×50÷2=278.5(cm)=2.785(m)
10.陰影部分的周長就是大圓周長的一半和小圓的周長和
2×3.14×(5÷2)+3.14×5=31.4(cm)
⑸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2組試卷,習作答案。六年級,六年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祖籍河南省汝南縣。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樟壽,號豫才;「魯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運動後使用的一個筆名,因為影響日甚,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於紹興都昌坊口一個封建士大夫家庭,7歲啟蒙,12歲就讀於三味書屋,勤學好問,博聞強記,課余喜讀野史筆記及民間文學書籍,對繪畫藝術產生濃厚興趣,自此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他不囿於四書五經,多方尋求課外讀物,努力掌握歷史文化知識。
紹興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特別是眾多越中先賢的道德文章,給魯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響。魯迅少年時代,祖父因科場案下獄,父親病故,家道從此中落。魯迅由一個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長房長孫,變成了一個破落戶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變故,使少年魯迅飽受人間冷暖,世態炎涼,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認識到封建社會的腐朽和沒落。魯迅母親魯瑞,農民的女兒,品格高尚,對魯迅影響很大。
1898年春,魯迅離開故鄉,滿懷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師學堂,翌年,因不滿學堂的「烏煙瘴氣」,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他廣泛接觸西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閱《時務報》,看《天演論》,深受維新思潮和進化論學說的影響,初步形成「將來必勝於過去,青年必勝於老人」的社會發展觀。
1902年,魯迅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被官派赴日留學。他先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後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習醫。因深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浪潮的影響,積極投身於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課余「赴會館,跑書店,往集會,聽講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1906年,魯迅在事實面前,有感於國內同胞的愚弱,認識到改變國民性的重要,便毅然棄醫從文,邁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選擇了文學藝術,以筆作為自己救國救民的戰鬥武器。他參與籌辦文藝雜志《新生》,撰寫了《人之歷史》、《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等早期重要論文。魯迅認為,中國的嚴重問題在於人,不在於物;在於精神,不在於物質;在於個性,不在於「眾人」;要「立國」,必先「立人」,而「立人」的關鍵,在於個性的覺醒與精神的振奮。
辛亥革命前夜,魯迅回到祖國,先在杭州的浙江兩級師范學堂執教,擔任化學、生理學教員,後又回到故鄉紹興,擔任紹興府中學堂監學兼博物教員、山會初級師范學堂監督(校長)。他一方面教書育人,培養青年, 一方面積極投身於辛亥革命。 他領導故鄉文學團體「越社」, 支持創辦《越鐸日報》。 1912年初, 魯迅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赴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任職,不久,隨教育部遷至北京,任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同時先後受聘於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擔任校外兼職講師。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魯迅深受鼓舞,與李大釗、陳獨秀等當時許多先進知識分子一起,寫文章,辦雜志,揭開了中國五四運動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積極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擊幾千年來的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1918年,他發表了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小說通過象徵的藝術手法,無情地揭露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強烈地控訴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惡。此後,魯迅「一發而不可收」,以徹底的不妥協的姿態,創作了《孔乙己》、《葯》、《阿Q正傳》等許多小說和大量雜文、隨筆、評論,從而成為五四五四運動的先驅和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⑹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科學,六年級上冊,期末,復習資料和英文復習資料,誰有啊
AB平行BC,AD,BC交於點E
⑺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95頁你知道嗎答案。要完整的
網友完善的答案日本校園七大不可思議事件
世界上有鬼的證據 (1)在美國科學家們做過一個實驗。
他們找來一個人,將他催眠,他竟能說出自己的前生的情況和今生死時的模樣
(2)我的一個朋友就這么不幸死去。
她有一次在家無聊地用自己家電話撥通自己家電話,很多次後終於撥通了,她聽到一個空洞洞的聲音,好象一個迴音谷並且還有水滴的聲音。第二天她失蹤了,三天後警察在一個迴音谷的潭水邊找到了我朋友的屍體。
(3)有一次晚上我十二點和朋友吃完飯一起回家,經過一個有墳墓的地方,朋友很害怕。結果第二天早上他精神時常,常常說這么幾句話:墳墓有人爬出來。他們在笑。他們在流血。
(4)我朋友家有一個晚上停電,結果找來找去就只有白色蠟燭了,點在床頭後照照鏡子睡覺,可是那天覺得胸悶,喘不上氣,翻來覆去好象被什麼東西壓著,照找鏡子後發現他正背著他奶奶的包!他明明沒背上去的!
整個湖都變成紅色的了(那是血),從湖裡伸出一隻手,抓住了女孩的腳,硬把她拉進湖中,隨後,人們在離那片森林100公里遠的地方找到了女孩的屍體還有衣服,只是她的頭不見了,人們打開她的背包,嚇壞了,包里就是她的頭,她的表情十分痛苦,發現她的那些人把她的屍體丟棄在了那片森林,然後就離開了,從此,那片森林就再也沒人敢去......
如果你看了此帖,請立即回貼,回復「菩薩保佑」,然後將此貼在別吧轉發三份,如果不發的話,那隻手會在你洗澡時伸出來,你會和那個女孩是同樣下場!要相信,一切是真的。 菩薩保佑!!!!!!!!!!!
⑻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六年級品德與社會!
(正方):我們認為,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
第一,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推動了歷史了進步。誠然,民主共和制度在當時的中國只徒具形式,但這個形式在人們觀念上引起變革不容忽視。經過辛亥革命,人們意識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在這種情況下,各種政黨,社會團體和報章雜志像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政治空前活躍,民族精神普遍高漲,它為中國的繼續前進創造了條件。
第二,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頒布了很多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法令和措施,大大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在中國大地上迅速掀起了一個如火如荼的興力實業的熱潮。僅在1912至1919年間,新建廠礦四百七十多個,投資近9500萬元;全國煤炭1911年產量為813萬噸,1914年增至1418萬噸,全國麵粉廠在這一時期更是由40家增至120多家。對中國的工業化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第三,辛亥革命給人們帶來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使人們從忠君愛國走向革命救國,這是中華民族近代覺醒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在這個過程中,維新與保守、革命與保皇經過激烈較量,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封建皇權思想受到沖擊和唾棄。在長達幾千年的中國封建社會,封建皇帝是上天的代表,人民群眾只是皇帝的奴僕和子民。辛亥革命堅決打倒皇帝,並從輿論上對君權神授觀念和皇權思想進行鞭打和批判,極大地鼓舞了人民群眾的革命精神和民主運動的高漲。這是中國近代史進程空前加快,迅速走向「五四」運動,走向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的一個重要背景。
因此,我們說辛亥革命大大促進了中國歷史發展,可以說,沒有辛亥革命,便沒有「五四」運動,便沒有以後歷史的發展。把辛亥革命稱為二十世紀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巨大變化,它是當之無愧的。
(反方)我們說,辛亥革命是一次失敗的資產階級革命。
首先,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它預期的目標,即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它只完成了第一項——民族主義,其它民權、民生主義長期掛著欠賬。而且就民族主義來說,完成的也僅僅是「驅除韃虜」。各個帝國主義勢力原封不動地保存。在北洋軍閥的反對統治下,三民主義成了紙面上的東西,他們掛著羊頭賣狗肉,雖有民國之名而無民國之實,而且,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以後,由於面臨日益嚴重的財政危機,立憲派舊官僚的內部壓力,被迫交出了政權,從而從根本上改變了革命的方向。
其次,資產階級把革命目標只限於反對清朝皇帝,他們認為「清帝退位」就是專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正因為如此,後來袁世凱才能以清帝退位為交換條件竊取政權,破壞革命,革命派不僅沒能識破袁世凱的反革命兩面手法,相反竟把他作為同盟者,這就說明革命派反對封建主義是不徹底的。再者,領導這次革命資產階級政黨——同盟會缺乏明確的反帝綱領和具體行動,由於資產階級歷史的局限性,他們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他們認為建立資產階級國家,西方是會贊助的,孫中山不僅沒有辯明帝國主義的所謂「中立」的偽裝,反而以承認清政府與帝國主義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為代價,和帝國主義維持支好關系。
再次,辛亥革命的領導者未能發動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農民群眾參加斗爭,在同盟會的綱領中,雖提出「平均地權」的口號,但卻沒能找到解決土地問題的措施來實現它,從而失去動員農民群眾的作用,失掉了農民的支持。正是由於脫離了農民群眾,革命力量薄弱。同時,革命黨人沒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組織的革命武裝,也沒有建立一條正確的組織路線,只依靠新軍和會黨舉行起義,然而,新軍、會黨成員復雜,他們中大多數人接受立憲和舊官僚,因此,政治信仰不一致,思想上也存在著嚴重的分歧,所以始終冰山有形成一個統一的領導核心。這支隊伍在舊勢力的煽動下往往會變成破壞革命的力量,很難應付反動勢力的反撲,更不能領導革命取得勝利。
辛亥革命的教訓告訴我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任務已不能通過資產階級領導完成,而必須經過無產階級領導才能完成。
(自由辯論)(正方):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這是有目共賭的事實,難道不能說明革命的成功嗎?
(反方):推翻了舊制度,只能說是成功的一半。是否真正的取得成功,還要看是否建立了一個新的制度。我們看看推翻帝制後的中國的情況:先是孫中山把政權拱手讓給了袁世凱,袁世凱上台後,依然進行著專制獨裁統治,甚至還於1915年底稱帝,袁死後,中國更是陷入了長達幾十年的軍閥割據局面。你說,革命成功了嗎?
(正方):盡管這樣,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取代腐朽的清王朝,你難道能不說這是社會的進步?
(反方):對,在形式上進步了。可是,中華民國只是一個虛殼,中國並沒有實現真正的民主政治。中國的經濟也並不見得比以前有多大的起色。我進行一個簡單的比較:革命前,國家是統一的,革命後,特別是1916年以後,卻是軍閥紛爭,國家的稅收都拿卻打仗了,拿什麼去發展經濟?革命前,外部環境穩定,經濟狀況好,國家的財政赤字約八千萬兩,而革命後的1912年,赤字卻高達兩億八千萬兩,不借外債就活不下去,這狀況更便利外國操縱中國的政權。這難道叫成功嗎?
(正方):財政赤字數額多少並不一定能說明經濟狀況的好壞。辛亥革命後,民族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展。從1912年到1919年,中國新建廠礦有600多家,新增資本達一億三千多萬元,超過過去的半個世紀。其中紡織業和麵粉業等輕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還出現了張謇,周學熙、榮德生、榮宗敬等著名實業家。這不是很能說明辛亥革命仍然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嗎?
(反方):但是,辛亥革命後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最主要的原因是1914—1919年間帝國主義國家忙於一戰,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1919年後,中國經濟迅速惡化就說明了這一點,因此辛亥革命後中國經濟發展主要並不是辛亥革命帶來的。
(總結陳詞)
(正方):正方的發言能充分運用書本知識及掌握的材料,明確而全面闡述了己方的觀點,並從多方面論述了辛亥革命成功的表現。在論述中做到有理有據,富有說服力。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存在一些時間概念上的失誤:「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其實中國的封建制度真正存在的時間只有二千多年(公元前476年—1912年),而並不是幾千年。
(反方):反方辯手從革命的目標、任務、成員多方面去說明自己的觀點,辯駁有力,令對手不易反駁,其體現了辯手們高超的辯論技巧和豐富歷史知識,但可惜的未充分說明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源——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的具體表現。
⑼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科學六年級上作業本答案
要回答你的問題,須寫明題目,這樣別人都會幫你解答。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