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六年級上冊科學簡答題地球上的生物是由什麼組成的
六年級復習(一)一、填空1、世界上的物體可以分為(生物體)和(非生物體)兩大類。、構成細胞的物質主要是(蛋白質)(脂類)(糖類)和(核酸)。3、(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4、植物具有(向光性)、(向水性)和(向地性)的特徵。5、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6、生物體因受到刺激而出現的相應活動叫做(反應)。7、繁殖使生物體保持了生命的(連續性)。8、觀察細胞等微小物體要藉助(顯微鏡)。9、(細胞壁)是區分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標准之一。10、真菌是由許多細長的(菌絲)構成。11、真菌通過(菌絲)從周圍的生物體中吸收(糖類等有機物)。12、細菌(個體)微小,由結構原始的(單細胞)構成,只有在(顯微鏡)才能夠觀察到它。13、細菌的種類很多,可以分為(球狀)(桿狀)和(螺旋狀)三種基本形狀。14、1683年荷蘭人(列文.虎克)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到了細胞。15、真菌用微小的(孢子)進行繁殖。16、最早意識到青黴素可能成為有用的葯物的人是英國人(亞歷山大.弗萊明)。17、腐敗的饅頭長的毛、皮鞋上的霉點、皮膚上長的癬塊等都是(黴菌)。18、微生物(個體微小),我們用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微生物種類繁多,(細菌)(真菌)和(病毒)等都屬於微生物。19、人類有80%的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20、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常見的幾種能量包括(水流能)(太陽能)(電能)(風能)等.21、電能可以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熱得快」「電烙鐵」等電器都是把(電能)轉化為(熱能)的例子。22、能夠提供我們所需要的能量的物質是(能源);(煤)(石油)(天然氣)是當今人類社會使用最多的能源。23、點亮台燈是台燈把(電能)轉化成(光能)。二、判斷1、任何生物體的壽命都是有限的(對)2、生物的結構是為了適應環境。(對)3、生物能夠適應環境變化,因此環境對生物體的生存沒有影響。(錯)4、能長大的物體叫做生物體。(錯)5、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種多樣的。(對)6、使用顯微鏡時,可以用手摸鏡片。(錯)7、細胞的外形多種多樣,但體積是相同的。(錯)8、不同的生物體存活的期限是一樣的。(錯)9、流動的水、風、太陽、電、食物、潮汐、原子核等都具有能量(對)10、氫能是一種高效、清潔的新能源,有利於環境保護、減少污染。(對)11、食物給了我們身體所需要的能量(對)12、節約用電、節約用水、節約資源都是節約能源。(錯)13、流動的水和空氣具有能量(對)14、如果沒有能量,人類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動仍可繼續。(錯)15、聲和光都不能運動,所以不是能量的表現形式(錯)
❷ 六年級生物題 曲線AB段表明什麼
B的有機物質量隨著溫度提高而提高
A的有機物質量隨著溫度提高先提高再降低,在b對應的溫度下達到最高值
❸ 六年級下(山東教育出版)政治,生物,地理,歷史題綱
歷史
第一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文化代表 距今時間 體質形態 工具製造 火的使用 觀念 社會組織 生產活動
元謀人 約170萬年 打制石器 會使用火 採集、狩獵
北京人 約70-20萬年 保留猿特徵 打制石器 會使用火保存火 原始群居 採集、狩獵
山頂洞人 一萬八千年 和現代人基本一樣 打制石器 磨光、鑽孔 人工取火 審美 氏族 採集、狩獵、捕魚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製造工具
3、我國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萬年前
第二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
原始居民 地域 距今時間 生產工具 房子 畜牧 手工業
河姆渡居民 長江流域 約七千年 磨製石器 耒耜 干欄式 家畜 紡織 陶器
半坡居民 黃河流域 約五六千年 磨製石器骨箭頭 半地穴式 豬狗 紡織 彩陶
1、我國較早種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國較早種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國早期文字的雛形源於半坡彩陶 3、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
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莊稼,主要糧食作物是粟。
第三課 華夏之祖
炎黃部落聯盟—→華夏族—→漢族——→中華民族
黃帝——→人文初祖
1、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在禹時期 2、我國奴隸社會開始於公元前21世紀
3、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叫「禪讓」制。首先實施該制度的是堯推選舜為繼承人,結束該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奴隸制度開始了。
第四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夏的都城在陽城,統治中心地區,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
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朝代 暴君 亡國之君
夏朝 夏桀 夏桀
商朝 紂 紂
西周 周厲王 周幽王
西周為什麼要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內容是什麼?起了什麼作用(見《課課練》126頁 )
商朝曾幾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統治才穩定下來。後來又稱商朝為殷朝。
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第五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那時候,農業上以知道選種、施肥和治蟲害。
2、、於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國古代稻、黍、粟、麥、豆被稱為五穀。
時期 青銅器鑄造情況
原始社會晚期 出現青銅器
夏 朝 青銅器種類逐漸增多
商 朝 青銅器生產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
西 周 青銅器種類更豐富,大量用於祭祀
第六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公元前7世紀後期,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晉軍勝。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後來,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
戰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發生於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役是長平之戰。
第七課 大變革的時代
鐵農具:春秋出現,戰國推廣
牛耕:最遲春秋末年使用,戰國推廣。
1、戰國是我國封建制度的確立時期。 2、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
3、戰國時期,李冰為秦國修築的都江堰是舉世聞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修建後,獲得「天府之國」美稱的是成都平原。
戰國時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發展成為戰國後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戰國時期各國為什麼會開展變法運動?(見《課課練》127頁)。
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歷史作用是什麼?內容是: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增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第八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1)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商朝人刻在龜骨或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
3、商周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 「金文」,也稱「銘文」。西周晚期,有人將文字整理成「大篆」。
4、今天的農歷又稱「夏歷」,據說來源於夏朝。
5、扁鵲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他能用針刺、按摩、湯葯治療疾病。他總結出來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醫沿用。
6、屈原代表作《離騷》,離:遭遇 騷:憂愁
7、春秋戰國盛行「鍾鼓之樂」,其中以整套編鍾最為珍貴。
8、《詩經》記載公元前776年9月6日發生日食,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現象。
第九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2)
姓名 時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備注
孔子 春秋晚期 《論語》 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 《論語》由孔子弟子整理編寫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經》 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 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
墨子 春秋戰國時期 「兼愛」「非攻」,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支持正義戰爭
孟子 戰國 「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仁政」治國,輕徭薄賦,保護環境
韓非 戰國末期 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制
孫武 春秋晚期 《孫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第十課 「秦王掃六合」
1、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2、規定我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始於秦朝。
3、秦朝興建的溝通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工程是靈渠。
1、創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4、秦始皇為了 2、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
鞏固統治 3、焚書坑儒
4、北築長城,抵禦匈奴
5、南鑿靈渠,開發南疆
5、秦統一後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度。
6、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7、秦朝疆域廣大,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達南海。
8、秦統一六國的年代是公元前221年。
第十一課 「伐無道,誅暴秦」
秦的 1、徭役繁重 1、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大澤鄉
暴政 2、賦稅嚴重 引發農民起義 在陳建設政權,陳勝為王。
3、刑法殘酷 起義失敗
4、秦二世更加殘暴 2、項羽取得巨鹿之戰(前207)勝利
3、劉邦進逼咸陽,秦朝滅亡
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時間是公元前209年。
秦滅時,正式接受秦朝統治者投降的農民軍領袖是劉邦。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第十二課 大統一的漢朝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國家富裕,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統治為「文景之治」。
被皇帝譽為「強項令」的東漢敢於執法的廉吏是董宣。
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出現在西漢。
西漢的首都在長安,東漢的首都在洛陽。
********************************************
地理
1.亞洲主要位於 東 半球、 北 半球
2.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公里。 七大洲中最大. 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的一個大洲。是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
3.亞洲按地理方位,可分為6個地區: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北亞,中亞。
4.亞洲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西面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相鄰。;西南通過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相鄰。東北以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隔。南面隔海與大洋洲相望
5.亞洲地形復雜多樣,中部高原山地面積廣大。平原分布在大陸四周。
6.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4米,最低海死海-400米。中部高聳四周地勢較為低下。
7.亞洲氣候特點: 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分布面積最大的氣候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8.世界之最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亞洲最大的平原是西西伯利亞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
死海低於海平面400米,是世界陸地最低點。
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
世界上最高大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
世界上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馬來群島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最大的鹹水湖是裏海。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是蘇必利爾湖。
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是貝加爾湖。
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9.亞洲人口最多,自然增長率第二。
10.日本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附近的小島和海域組成。
1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於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日本的象徵富士山是活火山。
12.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其原因是:日本地域狹小資源短缺,沿海多優良海港,工業分布在東部沿海便於進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商品。發展對外貿易。
13.日本的主要工業區有:京濱工業區,名古屋工業區,阪神工業區,瀨戶內海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
14.東南亞地理位置重要,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是重要的海上通道。溝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15.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生產國。菲律賓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出口國。馬來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產國。
16.東南亞主要旅遊景點
緬甸仰光的大金塔
印尼婆羅浮屠
柬埔寨吳哥窟
越南下龍灣
泰國曼谷水市
17.東南亞居民絕大部分是黃種人。是華人和華僑的集中地區。
18.東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旱雨季分明。夏季風不穩定,容易發生水旱災害。
19.俄羅斯跨亞歐兩洲,界山是烏拉爾山。
20 俄羅斯以葉尼塞河為界,以西為平原,以東為高原、山地
21.俄羅斯工業主要分布特點是接近內陸原料產地,原因是俄羅斯礦產資源豐富(與日本比)
22.四大工業區,其中最發達的工業區是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
23 中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產量、出口量最多的地區
24.聖城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聖城。中東主要是白色人種。
25. 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原因是:
A 位置:地處中緯度大陸西岸
B 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C 地形:以平原為主
因此特別利於多汁牧草的生長
26 歐洲西部工業特點:製造業為主,從事製造業的人口比重高
27 歐盟有25個成員國,大多是經濟發達國家,統一貨幣是歐元.
28. 歐洲西部旅遊業發達,如地中海沿岸的陽光沙灘,挪威的峽灣,倫敦的塔橋,法國的艾菲爾鐵塔,雅典的巴特農神廟
29.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色人種的故鄉,百分之90為黑色人種.
30 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特點:單一商品經濟(出口初級產品,進口工業製成品)
31. 撒哈拉以南非洲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人口、糧食、環境問題。
32.澳大利亞世界活化石博物館:代表動物:袋鼠、樹袋熊、鴨嘴獸。
33.澳大利亞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34.澳大利亞是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35. 地形:東部為大分水嶺,中部為大草原(中部有大自流水盆地),西部為低矮的高原。
36. 美國地形:西部高山區(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系,落基山脈)
東部低山區(阿巴拉契亞山脈)
中部平原區(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沖積平原, 大平原)
37.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灣,為世界第四長河
38農業帶如:五大湖沿岸的乳畜帶。
41.美國是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如舊金山附近的矽谷是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
********************************************
生物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二、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三、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
探究的過程、對照實驗的設計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5、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6、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7、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8、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9、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13、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課本26頁。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一、 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台: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於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准通光孔。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後方有準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准焦螺旋。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准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二、顯微鏡的使用
1、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象的移動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
3、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製成玻片標本。
三、觀察植物細胞:實驗過程
1、切片、塗片、裝片的區別 P42
2、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支持、保護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
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液泡內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分)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液泡:細胞液
3、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即:動物細胞的結構)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
4、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5、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
四、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
五、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六、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七、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並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二者聯系: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二者區別: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分解有機物,將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八、動植物細胞都有線粒體。
九、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遺傳信息存在於細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3、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5、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
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恆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6、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十、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
十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1、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於:細胞的分裂和細胞的生長
2、細胞的分裂
(1)染色體進行復制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
十二、新生命的開端---受精卵
1、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2、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
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為四種: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四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並且以其中的一種組織為主,形成器官。
3、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成在一起構成系統。
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
4、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
5、植物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6、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營養器官:根、莖、葉 ;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7、植物的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
十三、單細胞生物
1、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酵母菌、、衣藻、眼蟲、變形蟲
2、草履蟲的結構見課本70頁圖
3、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種類
以寄主不同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2、病毒結構: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1、 蕨類植物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
2、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
3、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在於: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葯;③有些可供觀賞;④有些可作為優良的綠肥和飼料;⑤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4、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脫離開水的環境。
5、苔蘚植物密集生長,植株之間的縫隙能夠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蘚植物對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在污染嚴重的城市和工廠附近很難生存。人們利用這個特點,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徵: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除供魚類呼吸外,而且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9、藻類的經濟意義:①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從藻類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膠、瓊脂等可供工業、醫葯上使用
10、種子的結構
蠶豆種子: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2片)
玉米種子:果皮和種皮、胚、子葉(1片)、胚乳
11、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12、記住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1、種子的萌發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過休眠期。
2、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會計算)和抽樣檢測
3、種子萌發的過程
吸收水分——營養物質轉運——胚根發育成根——胚芽胚軸發育成莖、葉,首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軸發育來的
4、幼根的生長
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5、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
6、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氮、磷、鉀
7、花由花芽發育而來
8、花的結構(課本102)
9、傳粉和受精(課本103)
10、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子房——果實 受精卵——胚
胚珠——種子 子房壁----果皮(與生活中果皮區別)。
11、人工受粉
當傳粉不足的時候可以人工輔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發育、開花、結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1、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體內的作用
水分是細胞的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態;水分是植物體內物質吸收和運輸的溶劑;水分參與植物的代謝活動
(2)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時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
3、運輸途徑
導管: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4、葉片的結構
表皮(分上下表皮)、葉肉、葉脈、
5、氣孔的結構: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
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6、蒸騰作用的意義:
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於被灼傷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
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提高降水量。促進生物圈水循環。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
1、天竺葵的實驗
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目的: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澱粉全部轉運和消耗。
對照實驗:將一片葉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紙片遮蓋,目的:做對照實驗,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產生澱粉。
脫色:幾個小時後把葉片放進水中隔水加熱,目的:脫色,溶解葉片中葉綠素便於觀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結論:澱粉遇碘變藍,可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2、光合作用概念: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澱粉等有機物,並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實質: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澱粉),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4、光合作用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氧氣來源、能量來源。
5、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用來構建之物體;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義: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如:細胞分裂、吸收無機鹽、運輸有機物等)不可缺少的動力,一部分轉變成熱散發出去。
第五章 綠色植物是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與生產生活的關系:中耕鬆土、及時排澇都是為了使空氣流通,以利於植物根部進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機物,因此在儲存植物的種子或其他器官時,要設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溫度、減少含水量、降低氧氣濃度、增大二氧化碳濃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與生產生活關系:要保證農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條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葉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見課本131)
5、光合作用(130頁)和呼吸作用(125頁)公式
第六章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1、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2、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植被覆蓋率低,森林資源和草原資源破壞嚴重
3、我國森林覆蓋率16.55%,
4、我國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
5、熱帶雨林-----地球的肺,
6、生物圈的「綠色工廠」----綠色植物。
❹ 第16課《表裡的生物》-六年級下冊語文每課達標測試題(部編版)
第16課《表裡的生物》-六年級下冊語文每課達標測試題(部編版)
一、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表示。嘀嗒.(tādā)蠍.子(jiēxiē)蟈.蟈(guóguō)單調.(tiáodiào)清脆.(chuìcuì)玻.璃(bōpō)丑惡.(èwù)蟋蟀.(shuàilǜ)
二、看拼音,寫詞語。
jīqìhóngliàngmángrénqĭngqiújiāsùchĭlún
(
)(
)(
)(
)(
)(
)
三、給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語換個詞語,使句子意思不變。
1.我看得入.神.(),唯.恐.()父親再把這美麗的世界蓋上。
2.沒有一刻的休息,這聲音比蟬鳴要柔.和.(
)些,比蟲的歌曲要單.調.
()些。
四、按要求改寫句子。1.秋晚有各種的蟲在草叢中叫。(改為擬人句)
2.哪裡有死的東西會自己走動,並且能自動地發出和諧的聲音呢?(改為陳述句)
五、課文回顧,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表裡的生物》一文的作者是馮志,課文主要寫了「我」小時候認為凡能發
出聲音的,都是
,所以對父親的表極其好奇,並相信了父親說的表裡
有個
。表現了「我」童年時代對事物有著強烈的
,是個
的想像力的孩子。
六、閱讀課文片段,回答問題。
我嚇了一跳,蠍子是多麼丑惡而恐怖的東西,為什麼把它放在這樣一個美麗
的世界裡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證實我的猜測沒有錯:表裡邊有一個活的生物。
我繼續問:
「為什麼把那樣可怕的東西放在這么好的表裡?」
父親沒有
❺ 六年級下冊的非選擇題有那些,四五制生物
六年級科學下冊選擇題1、下面家用電器中沒有利用電磁鐵的是( )A、電動剃須刀 B、電風扇 C、電熱水壺 D、音響2、下列屬於摩擦生熱現象的是( )A、煮飯的鍋里冒出熱氣 B、飛機降落時輪胎與跑道擦出火花C、鐵條加熱後變粗3、下面不是古人取火方法的是( )A、鑽木取火 B、陽燧取火 C、火鐮和火石取火 D、火柴取火4、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 )A、可以相互轉換 B、不能相互轉換C、只能從一種形式向另一種形式轉換,不能逆轉。5、讓身體熱起來最有效的方法是( )A、喝飲料 B、運動 C、吃巧克力 D、睡覺6、增大電磁鐵磁力的方法可以是( )A、增加線圈的匝數 B、加長導線的長度C、改變電池的連接方向 D、加開關7、下列電器用到電磁鐵的是( )A、電熱壺 B、電熨斗 C、電動剃須刀 D、手電筒8、鑽木取火的方法是利用了( )的原理A、摩擦生熱 B、熱脹冷縮 C、聚熱9、擺在擺動過程中,能量的轉化主要是在( )進行A、動能和勢能之間 B、電能和動能之間 C、機械能和勢能之間10、同一個擺,單位時間內擺動的次數是( )的。A、不變 B、改變11、電磁鐵的兩極是( )A、可以改變的 B、不可以改變的12、電磁鐵接通電源後,釘尖一端與磁鐵S極相吸,則釘帽那端是( )A、S極 B、N極 C、不確定13、擺擺動的快慢與( )無關A、擺線的長短 B、擺錘的重量14、維系所有生命活動的核心因素是( )A、能量 B、運動 C、熱量15、下列運動現象中,屬於擺動現象的是( )A、滑雪 B、盪鞦韆 C、體育競賽中的跳水16、下列電器中沒有利用電磁鐵工作原理的是( )A、電鈴 B、普通電視機 C、白熾燈泡17、人體的各種運動都依賴於( )的收縮和舒張A、骨骼 B、肌肉 C、關節18、下列食品中含熱量較高的是( )A、蔬菜 B、可口可樂飲料 C、雞蛋19、下列關於能量的說法錯誤的是( )A、滑冰時,冰刀與冰之間相互摩擦,出現一道痕跡,是熱能轉化成機械能B、海洋溫差也是一種能源C、潮汐、波浪也是一種能量,人們可以利用它們,讓它們為人類服務20、地球上的微生物有( )萬多種,植物有( )萬多種,動物有( )多萬種。A、100 B、8 C、46 21、《物種起源》一書是( )寫的。A、達爾文 B、赫胥黎 C、奧帕林22、現在地球上最高級的植物是(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23、關於生命的起源,提出宇宙胚種論的科學家是( )A、阿列紐斯 B、奧帕林 C、霍爾丹24、研究鳥的起源主要根據( )A、鳥的羽毛 B、鳥的化石 C、鳥的飛行25、關於恐龍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地球上曾經真的生活過恐龍B、彗星撞擊地球是造成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C、地球上真的曾經生活過恐龍只是人們的一種猜測,並不正確26、達爾文進化論確立的標志是( )問世A、《物種起源》 B、《人類起源》 C、《自然選擇》27、1952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生( )在其導師的指導下,進行了模擬原始大氣中電閃雷鳴的實驗。A、達爾文 B、米勒 C、尤里28、太陽系中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 )A、水星 B、火星 C、木星29、銀河系直徑約( )光年,太陽系位於距銀核( )萬光年的旋臂上A、13萬 B、7萬 C、23萬 D、2.3 30、現在,人們已經發現了( )億多個河外星系A、10 B、20 C、30 31、目前,最適合人類生存和居住的星球是( )A、火星 B、地球 C、水星32、天文學上用( )作為距離單位A、千米 B、光年 C、納米33、下列關於太陽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A、金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 B、小行星帶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C、八大行星繞太陽公轉的方向都是自東向西D、彗星是太陽系外的天體,所以不能每年都能看到34、太陽中能發光的天體是( )A、地球 B、太陽 C、月球35、太陽系中最亮的行星是( ),衛星數目最多的是( ),最大行星是( ),存在生命現象的是( )。A、木星 B、土星 C、金星 D、地球36、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土星有( )顆衛星A、22 B、31 C、23 37、生物要生存,除了有氧氣、適宜的溫度外,還必須具備( )A、食物 B、水 C、太陽38、「啟明星」是指( )A、織女星 B、牛郎星 C、金星 D、天狼星39、中國1970年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 )A、東方紅一號 B、神舟一號 C、長征一號40、中國發射的第一個載人宇宙飛船是( )A、神舟一號 B、神舟五號 C、神舟六號41、中國發射的第一顆探月衛星是( )A、神舟一號 B、東方紅一號 C、嫦娥一號42、( )是我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A、聶海勝 B、費俊龍 C、楊利偉43、1969年7月20日,( )的「阿波羅」11號飛船第一次順利登上月球A、美國 B、前蘇聯 C、法國44、下列技術屬於生物技術的是( )A、智能機器人 B、太
❻ 生物的多樣性與其他生物!急用啊!小學6年級科學考試題目
1.螞蟻來和披發蟲共生,螞源蟻的腸道為批發蟲提供無氧環境,披發蟲可以硝化纖維素
2.海葵可以為小丑魚提供庇護,小丑魚游動可以為海葵帶來食物
3.熱帶雨林的蘭花,依靠著高大喬木生長,而不至於倒下
3.大豆與根瘤菌互利,根瘤菌可以為大豆固氮
4.猞猁以雪兔為食
5.蛔蟲需要人體腸道為寄生環境才能生存
6.所有的病毒都是寄生生活的,必須要生活在活細胞中
7.草履蟲要以其他小浮游生物為食才能存活
8.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9.犀牛為鳥提供小蟲子為食物,小鳥為犀牛除蟲
❼ 小學六年級的辯論題
1子物理理論的發展是的人類掌握了核能技術但是也帶來了廣島和長琦的核災難,帶來了人類五十年的「恐怖的和平」,人類第一次具有了自己毀滅自己的能力。另外還有層出不窮的核事故,以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最有名(具體數據請你自己上網搜索),化學的發展使得我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我們的火葯和炸葯也傷害了數千萬計的人類同胞。我們的化學合成技術是的我們造出了自然界本不存在的東西,可現在我們也被白色垃圾所困擾,被化學污染所毒害,為什麼我們國家現在有那麼多的小孩罹患白血病,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裝修中使用的化學粘結劑,還有破壞臭氧層的氟利昂。石油勘探技術的發展是的人類前進的步伐大大加快我們已經能夠以超過音速的速度飛行了,可是這也帶來了太多的戰爭太多的紛擾,也使得地球開始感冒發燒。生物技術的發展使得我們具備了以前由上帝壟斷的創造生命的權力,可是在這也帶來了倫理的紊亂。總之,科學的進步總是伴隨著相應的弊端危險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這些負面影響否則我們人類可能最終會毀滅於自己的手中。
2人身安全越來越沒保障.現在平均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犯罪行為發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與當下時新科技相關.尤其是槍械犯罪,更是讓普通人民防不勝防.而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們已經可以看出,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的戰爭所造成的破壞與損失以遠遠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類滅亡的命運.
3人類身體素質大不如前.隨著科技發展,氣車,火車,飛機等各種交通工具的出現使人類的日常生活發生了重大改變,人類已經不再總是依賴自己的兩條腿,因而現在的人類的身體素質和以前相比已經是不能相提並論.以前項羽"力拔山河氣蓋兮"在當今的社會已經是不可能再出現.而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則有可能使人的四肢萎縮,使人類出現一個新的形態.
4各種新興病菌不斷出現,很多病菌的殺傷力已經遠遠超過以前的病菌的破壞力.這是由於醫葯科技的迅速發展加快了病毒的變種.以至於科技的發展速度已經跟不上病毒的變種速度.或許有一天人類會滅亡於某一場大的瘟疫.
5人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 與日俱增。1996年,我國的塑料包裝用量達243萬噸,年平均增長率超過 20%,特別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線、旅遊景點的垃圾中塑料廢棄物迅速增加。 據調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產量已達300萬噸,其中廢塑料約佔3%,年增 長率達48%。沿海地區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達8-10%。這些廢
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體積計算,已達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 垃圾處理的難度和費用。 由於廢塑料幾百年都難以降解,若丟棄在自然環境中,會給蚊子、蒼蠅和 細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溫床;若埋藏在地下,則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礙植物根 系生長,破壞土壤品質,影響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燒處理,將產生多種有毒氣體。「白色污染」已成為當前危害我國社會環境的一大公害,嚴重阻礙了我國 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6科技的發展是以破壞為前提的,以不斷的總結為基礎的。所以他的發展跟進一步的深化必將對環境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在著眼於慢慢的歷史長河來看,這中破壞將隨科技的發展程度更加嚴重!
7現今社會,汽車隨處可見,不僅對人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危害,對大氣也造成了污染。普天下的生物都一定程度上受到這種「科技產品」侵害,人類為了自己的方便,而不顧其他地球生物的安危,這是自私的。退一步講,汽車對人類也有很大的危害。空調和電冰箱中的氟利昂也破壞著我們寶貴的大氣層。所謂的高科技產品把世界變得骯臟,死板,自由的大地被人類一點點吞噬,自由的天空被人類一點點縮小,自由的大海也被人類一點點侵佔。
8目前隨著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生物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整個國家、整個世界政治、經濟、安全與和平的大命題。近年來,特別是美國「炭疽感染事件」後,生物安全問題備受國內外關注,生物安全術語也經常見諸於政府或非政府組織文件,見諸於各類媒體。SARS的全球流行無疑會使全世界各國更加關注生物安全問題,並將其作為國家安全的組成部分。
9較其他理化實驗室或其他各類實驗室而言,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是一個特殊的實驗室,在其中工作的每一個人以及與其接觸的周圍環境,都存在很高的患有感染性疾病或影響身體健康的危險。微生物實驗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僅可以導致實驗室工作人員的感染,也可造成環境污染和大面積人群感染。國內外實驗室意外感染的事故並不少見,嚴重者不得不宰殺成千上萬只實驗動物,甚至導致實驗室工作人員死亡。
10人們在開發利用生物技術時,有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安全問題。正如目前廣受關注的各類轉基因活生物體環境釋放後對生物多樣性所構成的危害。此外,基因工程葯物、疫苗,轉基因食品,基因治療等都可能存在類似問題。生物技術的誤用以及生物技術的非道德應用也可能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體細胞克隆人的研究使是突出一例。
11和我們使用的任何一種工業產品一樣,空調必然會給我們的環境帶來一定的負擔。幾年前,空調對自然的影響主要集中討論在製冷劑對地球臭氧層的破壞上,但是這些年,由於製冷劑更新行程的發展,這已經不是主要因素了。未來空調對自然的影響還是體現在能耗這個領域,空調能耗已佔我們生活和工業總能耗中很大的比重。能源的開材和給大氣環境釋放大量的熱量,己以給我們的自然環境響成的很大的負擔,這才是我們長期以來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12對倫理道德的挑戰:克隆的問題迄今能不見對人類有什麼好處,諸如治病什麼的優點只停留在頭口上,相反,克隆問題給人類的倫理道德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還有對人類安全的破壞:科技是伴隨著高風險,在科技的發展過程中經常出現了大規模的悲劇,比如廣島原子彈、切爾諾貝利核泄漏
13 從科學發展到全球化 從全球化到 全球化的弊端 如文化流失 經濟強勢下的文化侵略等等 ;從全球化到思想的流變 最好舉些例子 如美國跨掉的一代 ,大量消耗地球上有限的物質資源;某些現代科學產品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
❽ 六年級科學復習題
1、凸透鏡 放大 4、列文虎克 300 5、玻片 6、羅伯特 胡克
判斷
5、錯 2、對 10、錯
問題
2 微生物歲人類並不是有害的,有許多微生物不僅對人類有益,我們還離不開他們。
就知道那麼多。
❾ 六年級科學復習題
第一單元 顯微鏡下的世界
一.我會填空。
1.細菌,霉以及病毒要用顯微鏡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們稱作(微生物)。
2.在適宜的環境下,(乳酸菌)會使牛奶發酵變成酸奶。
3.青黴菌分泌出的某種物質能殺死病菌,這種物質叫做(青黴素)。
4.物體在(潮濕),(溫暖)的環境下容易發霉。
5.(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
6.防止食物和物品發霉的方法有(太陽暴曬)(低溫保存)(放乾燥劑)(真空保存)。
7.細菌有三種基本形態:(球菌)(螺旋菌)(桿菌)。
二.我會判斷。
1.大多數細菌對人類是有害的。 (×)
2.只要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的治療因病菌導致的疾病。(×)
3.植物,動物的細胞是完全相同的。(×)
三.我會選擇。
1.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C)。
A.鼓藻 B.草履蟲 C.青黴菌
2.下列屬於微生物的是(C)。
A.蜂鳥 B砂粒 C病毒
3.晚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C)。
A牙齒變白 B容易睡覺 C清理微生物
4.對於微生物的特點,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B)。
A種類繁多 B生長繁殖慢 C分布廣泛
5.「濃」就是死亡的(B)和病菌等屍體。
A紅血球細胞 B白細胞 C神經細胞
6.生物體衰老,死亡是由(A)衰老,死亡引起的。
A細胞 B細菌 C病毒
7.下面的細菌對人類有益的是(A)。
A乳酸菌 B結核桿菌 B雙球菌
四.我來連線。
列文虎克B A細胞
弗萊明 C B微生物
胡克A C青黴菌
❿ 魯教版六年級上冊生物試題及答案
六年級上冊生物期末檢測
選擇題(本題包括30個小題,請將各小題的正確選項填入第4頁的表格內)考1.下列關於植物類群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海帶是藻類植物,依靠它的根固著在淺海岩石上B.牆蘚的莖、葉內沒有輸導組織,所以不適於陸地生活C.銀杏是裸子植物,其果實是「銀杏」,又叫白果
D.種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強,是種子植物更適於陸地生活的重要原因2.下列有關蕨類植物的描述,你不認同的是(
)
A.蕨類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潮濕環境中
:
B.蕨類植物可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名C.蕨類植物比苔蘚植物高大是因為具有輸導組織姓D.蕨類植物用孢子繁殖
3.當你和同學們漫步綠樹成蔭、遍地青草的林間小路上,你會感覺到空氣特別地清新和濕潤,
這是綠色植物的什麼作用改善了空氣的質量?()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和運輸作用C.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
D.蒸騰作用和運輸作用4.我們常說的「綠色開花植物」指的是(
)
:
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蕨類植物D.藻類植物
級5.目前,我國以煤炭發電為主。形成這些煤的植物類群主要是古代的(
)
班A.藻類植物B.蕨類植物C.被子植物
D.裸子植物
6.種子中潛在分裂能力較強的細胞存在於(
)①種皮②胚芽
③胚根④子葉
⑤胚乳A.①②
B.②③
C.③⑤D.④⑤
7.用超市裡專用的餃子麵粉包成的餃子,吃起來特別有「筋道」,這是因為這種麵粉里「麵筋」的含量高。「麵筋」是種子成分中的()A.澱粉
B.蛋白質C.脂肪
D.無機鹽:
8.炸油條要用到麵粉和花生油,它們分別來自(
)
校A.小麥的子葉花生的子葉B.小麥的胚乳花生的子葉學C.小麥的子葉
花生的胚乳
D.小麥的胚乳
花生的胚乳
:9.小明很喜歡吃花生、玉米、銀杏和蕨菜,他想利用種子培育這些植物,但這些植物中不可..能.
有種子的是()A.花生B.玉米C.銀杏
D.蕨菜
10.下列各項是種子而不是果實的是()
A.玉米粒
B.西瓜籽
C.花生
D.葵花籽
11.取一粒浸軟的玉米種子(果實),用刀片將種子從中央縱向剖開。在剖面上滴一滴稀
釋的碘酒,再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被碘酒染成藍色的是()
A.果皮和種皮B.胚
C.胚乳
D.子葉
12.在對購買的種子進行發芽率測定時,一般採用的方法是()
A.全部測定B.測定一半C.抽樣調查
D.抽樣檢測13.對於植物繁殖後代而言,花中最重要的結構是(
)
A.花托和萼片
B.雌蕊和雄蕊
C.花瓣和花托
D.萼片和花瓣
14.觀察下圖菜豆和玉米種子的結構,它們的子葉是(
)
A.5和11B.2和9C.4和7D.5和10
15.在果樹開花季節,如果陰雨連綿,常會造成果樹減產,其主要原因是(
)
A.光照不足,缺少營養B.下雨影響開花C.下雨影響傳粉
D.陰雨天氣病蟲害多16.下列結構中,使根不斷伸長的是(
)
A.根冠和生長點B.伸長區和成熟區C.分生區和伸長區
D.根冠和伸長區
17.為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有人選取若干綠豆種子平均分成4組,然後放在同一環境中
分別按下列方式培養:①組:常溫+濕潤土壤;②組:冷藏+濕潤土壤;③組:常溫+乾燥土壤;④組:常溫+濕潤土壤+隔絕空氣。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①和②能驗證溫度對種子萌發的影響B.②和③能驗證水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C.②和④能驗證空氣對種子萌發的影響D.③和④能驗證空氣對種子萌發的影響18.參觀壽光蔬菜博覽會時會發現,有許多植物無土栽培在各種營養液中,這些植物吸收
營養物質主要靠根尖的()
A.分生區
B.伸長區
C.成熟區
D.除根冠外的所有區域
19.綠化工人在移栽樹苗時,其根部總是帶有一個大的「土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防止秧苗的幼根和根毛受到損傷B.防止秧苗出現萎蔫現象C.有利於根系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D.有利於秧苗根的呼吸
20.將一片剛摘下的菠菜葉片浸在盛有70℃熱水的燒杯中,發現葉片背面產生的氣泡數比正面
六年級生物試題
第1頁(共6頁)
多。該現象說明菠菜葉片的()
A.背面氣孔數較多
B.背面顏色較深C.正面氣孔數較多
D.正面顏色較深
21.以下對綠色植物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玉米種子儲存營養物質的結構是子葉
②植物落葉能帶走一部分廢物
③水綿屬於苔蘚植物
④針葉林植被類型以松、杉等植物為主⑤西瓜是果實,小麥的籽粒是種子⑥生物圈中的水不影響綠色植物的分布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②⑥
22.有時我們會看到這樣的現象:路旁楊樹莖的某一部分受到創傷露出了木質部,這部分
莖就不能增粗。這是因為,被破壞的結構包括()
A.韌皮部
B.形成層
C.木質部D.樹皮
23.在「綠葉在光下製造有機物」實驗中,將天竺葵葉片用黑紙遮蓋一部分的目的是(
)
A.將葉片內的澱粉運走耗盡B.形成對照C.溶解葉綠素D.漂洗酒精
24.錫林郭勒和長白山氣溫相近,但兩地的植被類型卻不同,其主要的原因是(
)
A.長白山的降雨量多B.長白山的降雨量少C.長白山的海拔高
D.長白山的地下水多
25.下列做法中,不利於維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是(
)
A.合理使用燃料,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B.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增加綠化面積C.對草原實施輪封、輪牧並控制載蓄量D.倡導「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贈賀卡」
26.右圖表示一段時問內某植物葉片吸收二氧化碳與光照
強度關系示意圖。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ac段表示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斷地增強
B.b點表示該植物既不進行光合作用,也不進行呼吸
作用
C.當光照強度>n1時,該植物開始進行光合作用D.當光照強度>n2時,表示該植物不再進行光合作用
27.我市櫻桃種植戶為提高大棚櫻桃的產量,採取了以下措施,其中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A.合理密植B.適當增加光照時間C.適時鬆土、施肥D.保持棚內溫度恆定
28.小李穿的白褲子被綠色的菠菜弄臟,將褲子上的綠色除去的最佳材料是(
)
A.普通洗衣粉B.酒精
C.沸水
D.肥皂水
)29.在生產過程中,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獲得蔬菜的豐收,有些菜農在大棚里增施
「氣肥」。這種「氣肥」實質上就是()
A.氧氣
B.氮氣
C.水蒸氣
D.二氧化碳30.冰箱能延長果蔬儲藏時間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環境溫度,加快呼吸作用B.減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C.降低環境溫度,減緩呼吸作用D.減少環境中氧含量,減緩呼吸作用
二、理解與應用
1.下面有6種常見植物,請回答有關問題:(〔〕內填序號)①滿江紅
②海帶
③銀杏
④荷花
⑤桃樹
⑥雪松
(1)上述植物中沒有根、莖、葉分化的是〔〕。(2)上述植物中產生種子,但沒有果實的是〔〕。
(3)上述植物中屬於被子植物的是〔
〕。
2.根尖的成熟區生有大量的_______________,這使得根吸水的_____________大大增加,根吸水的能力大大增強。因此,根尖的成熟區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3.根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填寫下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時間部位物質變化
能量變化聯系
二者是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的關系。
4.下圖描述的是豌豆生活過程中的部分階段,請分析回答:
(1)豌豆種子從埋入土壤,到完成圖中A→B→C所示的發育過程,必需滿足的環境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A中最先突破種皮的結構是
;消耗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種子結構
的
。豌豆從C→D的發育過程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___________,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結構是根、莖、葉中的___________。
(3)要想結出F,E必須經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兩個重要的生理過程,圖中的F(果實)是由E中的___________發育形成的,豌豆粒是由________發育形成的。
5.綠色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因為它們能進行光合作用。請根據光合作用示意圖回
答問題。
(1)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2)請寫出圖中各序號所代表的物質
①
②
。
(3)光合作用的條件是(
)
A.有光無光均可B.有光(4)光合作用的場所是(
)A.線粒體
B.葉綠體
(5)圖中的①和②進出葉片的「窗口」是由保衛細胞構成的____;光合作用製造的有
機物通過(填「導管」或「篩管」)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位。
三、實驗與探究
1.請回答下列與生物實驗有關的問題:
六年級生物試題第2頁(共6頁)
(1)在「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實驗驗中,上面的圖示能正確地表示玉米種子解剖方向的是
,能正確地表示碘液對玉米種子剖面染色結果的是
。
(2)在「測定種子的成分」實驗中,鑒定小麥麵粉在水中揉擠後得到的乳白色液體和黃白色麵筋中主要的有機物,需用的試劑分別是
。
2.某生物興趣小組為了驗證「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進行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操作(次序已打亂),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該實驗正確的操作步驟是1—→2—→
—→5(用圖中的數字
和箭頭排列)。
(2)圖2用黑紙片把一片葉的部分區域從上、下兩面遮蓋,這樣做的目的是設
置
,該實驗控制的變數是
(3)圖6中滴加的液體是
。圖7小燒杯中的液體的作用
是。
(4)若生物興趣小組同學的操作步驟完全正確,那麼在圖5中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這說明
是光合作用的產物。該實驗
現時還可以證明
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