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練習
18個文言虛詞用法專練
要求:仔細了解各虛詞的基本用法,然後做題鞏固。
第一課時而⑴表示轉折關系,相當於「然而」、「可是」、「卻」。⑵表示修飾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著」、「地」等,或不譯。⑶表示假設關系,連接主語和謂語,相當於「如果」、「假使」。⑷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或不譯。⑸表示承遞關系,相當於「而且」、「並且」、「就」或不譯。⑹通「如」,好像,如同。⑺通「爾」,你,你的。(8)[而已]罷了。(9)「而後」才,方才。(10)「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乃⑴於是,就。⑵才,這才。⑶卻。⑷是,就是,原來是。⑸竟然。⑹他的。⑺乃至,甚至。⑻可是。⑼而,又。⑽這樣。[11]你,你的。
[鞏固練習]
良乃入,具告沛公。
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
今君乃亡趙走燕。
諸葛亮真乃神人。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作計乃爾立。
何⑴什麼。⑵怎麼樣。⑶哪裡。⑷多麼。⑸為什麼。⑹怎麼。⑺作語助詞相當於「啊」。注意一些復合詞。
與
⑴解釋為:和、跟、同。⑵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感嘆。⑶作實詞用,可解釋為「給予」 「結交、交好」。
其⑴用作第三人稱,表示領屬關系,相當於「他、她、它(們)的。」 ⑵其中,其中的。⑶活用作第一人稱。相當於「我(的)」、「自己(的)。」 ⑷用作第三人稱,相當於「他、她、它(們)。」⑸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難道」、怎麼。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遠指,相當於「那」之類的詞。⑺表示選擇關系,相當於是......還是...... ⑻指示人、事、物,有時表示近指,相當於「這」之類的詞。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語氣,相當於「可」、「還是」。⑽在句中表示揣測語氣,相當於「恐怕」、「或許」、「不概」、「可能」。(11)表示假設關系,相當於「如果」。
且⑴暫且,姑且。⑵將,將要。⑶而且,並且。⑷況且,再說。⑸尚且,還。⑹連接兩個形容詞,表示關系:又,又......又......。⑺同「夫」,句首助詞。⑻連接兩個動詞表示並列關系:一面......,一面......;一邊......,一邊......。⑼如果。
若⑴如果,假如。⑵像,好像。⑶你(的),你們(的)。⑷此,如此,這樣。⑸至於。「若此」如此,這樣。 [若夫]是用在一段話的開頭、引起論述的詞。近似「要說那」、「像那」的意思。
所⑴處所,地方。⑵用在動詞或者「介詞+動詞」之前,組成名詞性片語,相當於「......的事、物」、 「......的地方」、「......的人」等。「所以」⑴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相當於用來......的方法是用來......的等。⑵表示原因。相當於「......的原因(緣故)」。「所謂」所說的。「所在」⑴到處。⑵所在之處,處所。
則⑴卻,可是。⑵那麼,就。⑶指分項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條數。⑷用在對比句中,相當於「就」。⑸就是。⑹原來是。⑺只。⑻同「輒」,總是,常常。⑼原來已經。(則是)只當是。(則則)贊嘆的聲音。
為⑴成為,變成。⑵做。⑶作為,當作。⑷是。⑸以為,認為。⑹被。⑺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⑻指心理活動。⑼有。(11)治理。(12)裝作。(13)為了。(14)給,替。(15)對,向。(16)因為。(17)則「於」,在,當
以1、為,由於。2、而。3、把,拿,用。4、以為,認為。5、憑,靠。6、按照,依照。7、根據。8、通「已」,已經。9、作語助,表示時間、方位和范圍。10、在。11、作語助,起調整音節作用。12、任用。「以為」1、把......當作或作為。2、認為。3、把......製成。
也⑴同現代漢語「也」。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斷語氣。⑶用在句末,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⑷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⑸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語氣。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詰語氣。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語氣。(也哉)語氣助詞連用,為加強語氣,多有感嘆或反詰之意。(也者)⑴語氣助連用,起說明或解釋作用。⑵用在句末,表示反問。(也與)語氣助詞連用,為加強語氣,帶有反詰之意。(也么哥)句尾助詞連用,無實義 (也已矣)罷了。
於⑴對
『貳』 高中語文必修一至必修三文學常識選擇題題目
高中語文必修一至必修二文學常識
1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因這首詩被稱為「雨巷詩人」
2
徐志摩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詩人,
《再別康橋》是他的代表作
3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有相當價值的文獻,也是優秀的散文著作。
《左傳》
、
《公羊傳》
、
《穀梁傳》
-
被稱作「春秋三傳」
4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國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共
21
卷。傳為左丘明所著。全書按不同國家記載了
從周穆王到周貞定王前後
500
余年的史事。
《國語》和《左傳》明顯區別是《國語》分別寫不
同國家,以記言見勝;
《左傳》按年代編寫,長於記事。
5
巴金,原名李堯棠,現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新生》
、
《愛情的三部曲》
、
《春天裡的秋天》
、
《激
流三部曲》
。
6
梁實秋,現代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散文代表作《雅舍小語》
,獨立譯有《莎士比亞
全語》
,晚年完成百萬言著作《英國文學史》
。
7
梁啟超,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學者。代表作《飲冰室全集》
。
8
郁達夫,現代作家,著名作品《沉淪》
。
9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分《風》
。
《雅》
。
《頌》三部分,用
賦。比。興
等表現手
法。
《詩經》里的詩多為
四言詩。
(
《蒹葭》
、
《採薇》
)
。
10
屈原,戰國時期楚國人,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11
《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12
「樂府雙壁」是指我國古代優秀的南朝民歌《孔雀東南飛》和北朝民歌《木蘭辭》這兩首長
篇敘事詩
13
曹操,小名阿瞞,字孟德,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漢獻帝
時官至丞相,後被封為魏王,死後其子曹丕代漢建魏,追尊為魏武帝。有抒情詩《觀滄海》
《龜
雖壽》
《蒿里行》
《短歌行》等篇。
高中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匯總語文 數學 英語 物理 化學
14
陶淵明,字元亮,一名潛
,字淵明,世稱靖節先生,東晉時期田園詩派的開創者。
(
《桃花
源記》
、
《飲酒》
、
《歸去來兮辭》
)
15
蘇軾,字子瞻,號
東坡
居士。詞,開創豪放派詞風,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詩歌,與黃
庭堅並稱「蘇黃」
。
16
馬丁·路德·金是美國作家,代表作《我有一個夢想》
17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著作《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包括
12
本紀(帝王傳記)
、
30
世家(諸侯傳記)
、
70
列傳(著名人物傳記)
、
10
表、
8
書,共
130
篇。
它與《漢書》
《後漢書》
《三國志》合稱「四史」
。魯迅稱贊《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
離騷」
。
18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代魯國陬(
z
ō
u
)邑人,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學派創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
。現存《論語》
20
篇,
《論語》是有關儒家思想的最重要
的經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是孔門弟子根據自己的記憶或耳聞的傳說寫下來
的。全書以記言為主,是一部語錄體的著作。
19
夏衍中國著名文學、電影、戲劇作家,文藝評論家、文學藝術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是
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之一,傑出的革命文藝家、社會活動家和電影藝術家。
20
《古詩十九首》
,南朝梁明太子蕭統在《文選》中所輯十九首「古詩」
,題為《古詩十九首》
。
是東漢末年一批文人詩作的選輯,主要抒寫遊子矢志無成和思婦離別相思之情,真實反映了東
漢後期動盪黑暗的社會生活,抒發了對命運、人生的悲哀之情。
21
王羲之
,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澹齋,漢族,祖籍琅琊,後遷居會稽(紹興),寫下《蘭
亭集序》,晚年隱居會稽下轄剡縣金庭,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22
唐宋散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23
王安石,字介甫,號
半山,世稱王荊公,又稱王文公。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
(
《游褒
禪山記》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
24
四書五經:
《大學》
,
《中庸》
,
《論語》
,
《孟子》合稱「四書」
。
《詩》
,
《書》
,
《禮》
,
《易》
,
《春
秋》合稱「五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