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六年級科學環境

六年級科學環境

發布時間:2020-12-21 04:31:09

六年級科學上冊 各種各樣的生物與環境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相互( )又相互影響。

各種各樣的生物與環境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相互(依存 )又相互影響。

㈡ 垃圾對環境的污染主要表現在哪幾個反面 六年級科學

人類跨入21世紀,世界發生了多少驚人的變化。在人們為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欣喜之餘,又經歷了更好的不安甚至災難。除了對高科技特別是生物科技的發展所帶來的恐慌之外,戰爭和疾病似乎直接將人類帶到了地獄之門。各種病毒的侵入,汽車身後的尾氣,工廠的廢氣等等無補侵害著我們美麗的家園.試問為什麼我們的家園受到了威脅,為什麼樹木被大量的砍伐,為什麼空氣不在新鮮,這一切一切正是科技帶來的種種罪證.現代科技是給我們帶了一些舒適與方便,可同時也帶了幅面影響,試問沒有了美好的環境人類該怎麼舒適生存呢?如果人們還不趕快對自己犯下的錯誤進行補救的話,人類終將會被科技所毀滅.

首先汽車雖方便了我們的出行,但牌坊的尾氣造成環境的污染,影響人類健康.其次,電視等娛樂設施的出現,雖然給人們帶來了方便,但是卻無形的阻隔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人情淡薄.還有就是網路的出現,是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擾亂人們的生活。

再說現在的網路問題正是大家所苦惱的,網路是許多本該是祖國幸福的花朵的少年誤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你說網路雖然可以方便我們查找資料,可是這么一個小優點又怎能和祖國的未來相比呢?

在原始時代,人類只需地表面的資源就能生活,只需要溪水,樹上的果子,草籽等生活資源也能其樂濃濃啊.後來出現了工具 ,然後養殖,資源利用到破土一尺,再後來煤礦,金屬等資源深入到底下100米,再後來深入5000米,人類加速的向地球深層索取資源,當人類利用地核資源時,地球也就到了滅絕的時候了。

有了電腦,人們不再用人腦去思考一些東西,因為只要利用電腦就能辦到;有了汽車,人們不再習慣走路散步,取而代之的是開車兜風;有了洗碗機,人們不再用手去洗碗,也許有一天人類會忘記怎樣洗碗。科技的發展,讓人歡喜讓人憂。喜的是它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憂的是它終有一天會讓電腦代替人腦,機器代替雙手,到時主宰這個世界的不再是我們自以為聰明的人類,而是那些人類發明的機器!

㈢ 六年級上科學復習資料

第三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 復習材料
一、環境因素對動物行為的影響
1、貓頭鷹 白天 休息, 晚上 出來活動,主因是 溫度 、光照影響其行為;
2、生物節律性行為:是對環境的某些節律性刺激作出的反應,如晝夜節律、月周期節律(魚的繁殖)、季節節律(動物的遷徙、換羽,植物的開花、結果)。
3.植物常見的感應性有 向光性 、向地性、 向水性 、 向化性 、向觸性、向熱性等。
4.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長素。
(1)植物體內的激素:植物體內具有 生長素 、 赤黴素 、 細胞分裂素 等激素,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顯著的 調節 作用。
(2)生長素是由 胚芽尖端 產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長。 達爾文 猜想胚芽尖端會產生生長素, 溫特 實驗證明了達爾文的科學猜想, 郭葛 從植物體內分離出生長素。
(3)植物向光性:觀察現象,胚芽彎向光源生長。
產生條件:① 單側 光照射;②具 生長素 且分布不均勻。
產生原因:生長素分布不均勻,背光面生長素分布 多 ,胚芽生長 快 ;向陽面生長素分布 少 ,胚芽生長 慢 。
5、植物生長素
1.產生部位: 胚芽的尖端 。
2.作用:①能 促進植物的生長 。②能促進扦插枝條生根。③促進 果實的發育 ,防止落花落果。
3.缺點:生長素濃度較大時,會抑制植物的生長,甚至使植物死亡。應用於 防治雜草 。
6、、胰島素與血糖含量
血糖:血液中的 葡萄糖 。 正常含量為:90毫克/100毫升。
(1)人體內血糖含量的調節:神經系統和 胰島素 。
血液中 血糖含量 的升降,決定於 胰島素 分泌的增加或減少;而胰島素分泌的多少,導致血糖含量的 下降 或 上升 ,從而使血糖維持正常值。
(3)胰島素的功能:促進人體的葡萄糖儲存在 肝臟 內,還能加速血糖的分解。
(4)胰島素分泌異常的病症。
①胰島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含量 高於 正常值。醫治糖尿病可以定時注射 胰島素 。是否患糖尿病可以檢查血液血糖濃度是否為90毫克/100毫升或檢查尿里是否含 葡萄糖 。
②胰島素分泌過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於正常值。多吃糖類物質,補充血糖,葯物調節胰島素分泌。
二、內分泌腺和激素
1.激素的作用:血液中的 含量 極少,但對生物體的 生長發育 、 新陳代謝 、 生殖 、對外界刺激的反應等生命活動起重要的調節作用。
2.內分泌腺的種類、分泌的激素、功能及異常時的病症列表。
內分泌腺 分泌的激素 激素的功能 異常時的病症
分泌不足 分泌過多
胰臟 胰島素 a.促進人體吸收的血糖儲存在肝臟和肌肉內
b.加快血糖的分解 糖尿病 低血糖症
腦垂體 生長激素 控制人的生長發育 侏儒症:發育遲緩,身材異常矮小,但智力正常 巨人症
甲狀腺 甲狀腺激素 a.保證體內新陳代謝
b.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呆小症:反應遲鈍,智力低下,身材矮小 甲亢

腎上腺 腎上腺素 a.加快心跳的節奏
b.擴張通入肌肉的血管。
卵巢(女)
睾丸(男) 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 a.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和生殖細胞的生成
b.激發和維持人的第二性徵
內分泌腺和消化腺(唾液腺、胰腺)的區別:
①有無導管: 內分泌腺 無導管,激素直接進入腺體內的 毛細血管 。 消化腺 有導管,消化液經導管進入 消化道 。
②分泌物質不同:內分泌腺——激素,消化腺——消化液。
二、的2是表格,網路里打不出來三、神經調節
1.動物體的生命活動的調節包括 體液調節 和 神經調節 ,並以 神經調節 為主。
2.體液調節主要是 激素調節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極微,但對人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生殖等許多的生理活動起著重要的 調節作用 。
3.小鳥、小蟲遇到敵害時會迅速躲避,駕駛員看見紅燈就會剎車,這些感覺和反應都是由 神經系統 來控制和調節的, 快速而短暫 ;而體液對生物體的調節 緩慢而持久 。
人在感知環境的刺激後,會迅速地做出相應的反應。在這個反應過程中,需要有許多的器官或組織參與,如眼、鼻、耳、皮膚、神經、腦、脊髓和運動器官,這是一個 接受信息 → 傳導信息 → 處理信息 → 傳導信息 → 作出反應 的 連續過程 ,是許多器官 協調作用的結果。
(一)、神經元
1.神經元即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樹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產生興奮,並傳導興奮到細胞體。
軸突的外麵包著髓鞘,能把神經沖動從細胞體傳出。
3.神經元的功能。
神經元上的樹突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即產生信息),並傳向細胞體,然後由軸突把興奮傳導到其它他神經元。這種能夠傳導的興奮叫神經沖動,即興奮能以神經沖動的形式在神經系統中進行傳導。
4.結構的名稱:① 細胞體 ; ② 細胞核 ; ③ 樹突 ; ④ 軸突 ; ⑥ 軸突分枝 ;
(2)③的功能是 接受刺激,產生興奮,並把興奮傳遞到細胞體中。
(3)④的功能是 把神經沖動從細胞體中傳出。
5.我們周圍的各種信息都是通過各種器官中的神經細胞——即 神經元 來 獲取 並 傳遞 的。
(二)、神經系統的組成包括:周圍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這兩個部分組成。
(三)、周圍神經系統
周圍神經系統包括 腦神經 、 脊神經 ,它的主要功能是 承擔信息的傳導 ,負責中樞神經系統與身體其他部位的通訊。
1.腦神經:
由腦部發出,總共 12對 ,絕大多數分布在頭部的感覺器官、皮膚、肌肉等處,如視神經、嗅神經、位聽神經等。
其主要功能是 支配頭部 和 頸部 的各個器官的感受和運動。
2.脊神經:
由 脊髓 發出的神經,通向身體的 軀干、 四肢的皮膚 和 肌肉 ,共有 31對 。
其主要功能是 支配身體的頸部 、 四肢及 內臟 的感覺和運動。
(四)、中樞神經系統
1. 腦 和 脊髓 通稱為中樞神經系統,是神經系統的 高級 部分。
2.中樞神經系統主要 接收處理 各種信息,並 決定和啟動 相應的反應。
3.中樞神經系統受到骨骼的保護,腦在顱腔內,脊髓在脊椎的椎管內。
(五)、植物性神經
1.腦神經和脊神經的一部分神經分布到心肌、腺體、內臟器官等處,支配各種內臟器官的活動。如心跳、胃肌運動、膽囊收縮等。這些神經叫 植物性神經 。
2.植物性神經 不受 人的意志所 控制 。
(六)、腦的結構和功能
腦是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分,主要分為 大腦 、 小腦 、 腦干 三部分。
1.大腦。
(1)大腦特別發達,是中樞神經系統的 最高級部分 ,是人的 思維器官 。
(2)大腦的結構分 左、右兩個半球 ,分別具有管理人體不同部位的功能。
(3)大腦表面稱為大腦皮層,具有許多 溝 、 裂 和 回 ,使大腦的表面凹凸不平。溝和裂之間隆起形成回。溝、回使大腦皮層的面積大大增加。
(4)大腦是我們進行記憶、思維、控制身體活動的高級中樞,是人體最復雜、最重要的器官。
大腦皮層中神經元的細胞體高度密集,形成許多神經中樞,如視覺中樞、聽覺中樞、語言中樞等,其中語言中樞是人類特有的。
2.小腦。 小腦位於 腦干 背側, 大腦 的後下方。
小腦主要負責人體動作的 協調性 。如維持身體姿勢的平衡,協調各種運動。
小腦損傷,會使人 站立不穩 、 行走搖晃 、 不能完成靈巧的動作 。
3.腦干。 在大腦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的運動。
(七)、脊髓的結構和功能
1.脊髓是 腦乾的延續 ,位於脊柱的椎管內,呈扁圓柱形。脊髓中有許多神經元,形成許多神經中樞。
2.脊髓是中樞神經的 低級部分 ,主要有傳導 和 反射 兩個方面的功能。
3.脊髓中的許多神經中樞,可以獨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動。但這些低級反射中樞一般受到大腦的控制。
(八)、反射
1.對高溫物體的刺激,手迅速縮回是一種應答性的反應。這種應答性的反應叫 反射 。
2.反射是神經系統調節身體各項生理活動的 基本方式 。
3.反射活動包括對信息的 接受 、 傳導 、 處理 。
4.產生反射的過程。
當手碰到高溫物體時,首先通過 感受器感覺高溫,產生信息,以神經沖動的形式,經過 傳入神經 傳導進入 神經中樞 (在脊髓中),再通過 傳出神經 傳達到 效應器 ,產生反應,手立即縮回。
產生反射活動的這樣的結構叫 反射弧 。
5.反射弧結構的五個部分。
感受器 、 傳入神經 、 神經中樞 、 傳出神經 、 效應器 。 任何反射活動都要通過 反射弧 才能實現。
(九)、神經中樞
1.神經中樞是由一些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匯聚在一起的,成為專門調節人體某一生理活動的神經細胞群。
2.脊髓中是一些低級的神經中樞,可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動,如 縮手反射 、 膝跳反射 、 排尿反射 、 排便反射 。低級反射中樞一般受大腦的控制。
3.高級神經中樞一般在腦中。
4.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 肌腱中的感受器→ 傳入神經 → 脊髓中的神經中樞 → 傳出神經 → 效應器產生效果 小腿反彈。
膝跳反射可用來檢查一個人的 神經系統(脊髓) 功能是否 正常 。
四、動物的先天性行為與動物的後天學習行為
1、動物先天性行為都是動物 與生俱來 、 有固定模式 的行為;它們受 遺傳的控制 ,遺傳固定下來的行為,對個體和種族的生存有重要意義。這種行為是一種反射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即可完成。動物的先天性行為是一種低級的 反射活動
我們把動物與生俱來的行為稱為 先天性行為 ,也叫 本能 。
2.動物的後天學習行為是 個體 在生活過程中 逐步形成 的,是 通過學習 獲得的行為方式。學習過程需要 大腦皮層 的參與。
動物的後天學習行為是 適應環境 的一種 重要反應方式 。
先天性行為和後天學習行為都是動物對生存環境的適應 ,是具有 適應意義 的活動。
3.人的後天學習行為 更為復雜 。動物只對具體的刺激作出反應,而人能對抽象的語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應,這是動物所不具備的。
4.非條件反射。 是人和動物生來就有的 先天性反射 ,是 遺傳的行為 。非條件反射的神經通路是生下來就存在的, 反射弧 比較固定。
5.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是生物個體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後天性反射 , 反射弧 不固定,可因條件改變而消退。
條件反射是 大腦皮層 的重要功能。需大腦皮層參與。
五、恆定的體溫
1.人的體溫也保持恆定,保持在 37℃ 左右。
2.恆溫動物的體溫不是 絕對不變 的。恆溫是相對的,溫度的變化幅度變化不大,在 一定限度 內幾乎與外界溫度無直接關系。 人的體溫不是一個固定值。
(一)產熱與散熱的平衡
1.恆溫動物和人類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體溫,是因為機體的 產熱 和 散熱 這兩個生理過程 保持動態平衡 的結果。
2.產熱。
(1)在 安靜 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 內臟 。
(2)在運動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骨骼肌。 寒冷時, 骨骼肌顫抖 ,能使熱量 成倍增加 。
(3)精神活動和進食活動也能 影響產熱 。(例如寒冷時,想到冰冷的環境,會覺得更冷,使人「發抖」,促使骨骼肌產生更多熱)
3.散熱。
(1)散熱有 直接散熱 和 蒸發散熱 兩種方式。
(2)直接散熱就是通過熱傳遞散熱,散熱的多少決定於皮膚溫度與外界溫度的 溫度差 。溫度差越大,散熱越多。 皮膚的溫度 又可通過血管中的 血流量 來控制。外界溫度低時, 血管收縮 ,血流量減少, 散熱量 減少;溫度高時, 血管舒張 ,血流量增加, 散熱增加 。
(3)常溫下,皮膚汗液的蒸發散熱 比較少 。
當外界溫度等於或超過體溫時,直接散熱不能發揮作用,汗液蒸發成了主要的散熱方式 。
4.中暑。
在高溫環境中,人體不能及時地發揮體溫調節功能,或因過高的環境溫度超過了體溫調節的最大限度, 產熱多 ,而 散熱困難 ,會出現中暑現象。
(二)、體溫受腦控制
1.人體內的產熱和散熱過程是通過 腦干中的體溫調節中樞 來調節和控制的。
2.在不同的環境中人的姿勢和行為,保溫或降溫的措施(如增、減衣服),也能調節體溫。

㈣ 湘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免費課件污染來自哪裡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能夠根據當地水環境污染的實際情況,調查得出造成專污染的原因。
2.能夠對屬對調查獲取的一些原始數據進行適當的整理。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意識到人類環境的影響,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2.初步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社會責任心。
科學知識
1.知道污染的危害。
2.了解造成水污染的幾點原因。
科學技術 社會 環境(STSE)
關注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體會到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正威脅到自身。
教學准備
調查表和統計圖表。
第1課時
一.教學導入
1.討論上節課調查的結果,說說水污染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2.那又是什麼造成了當地水域的污染呢?(板書課題)
請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污染源進行猜想,比如附近的工廠、醫院以及生活污染等等。
那麼到底是怎樣的情形,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和全面?讓我們踏上尋找污染源的征程吧!
二.制定調查方案
1.小組制定調查方案。
教師應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調查的內容展開調查。比如:城市孩子可以調查家庭污染物的排放,水域邊生活垃圾的傾倒,在多長的距離里有多少污水排放口等等。
2.准備調查用表,小組分工。

㈤ 如何保護家鄉的水環境用六年級下冊的科學來回答

家鄉的春抄節
新的一年到了,去年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而新的一年又將開始了。  
一到臘月,每家每戶都要預備年貨,超市裡的物品一搶而空,交費的隊伍如長龍般擁擠。  
辦好年貨,就要大掃除一遍,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要把屋裡的東西打掃得一塵不染,寓意要把不好的東西掃走,企盼來年吉祥如意,事事順心。  
臘月三十,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服,門外已經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這天每個人除非萬不得已,一定要回家吃團圓飯。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大桌豐富而美味的飯菜。這象徵這新的一年裡不愁吃不愁穿。  

㈥ 六年級科學復習題

第一單元 顯微鏡下的世界
一.我會填空。
1.細菌,霉以及病毒要用顯微鏡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們稱作(微生物)。
2.在適宜的環境下,(乳酸菌)會使牛奶發酵變成酸奶。
3.青黴菌分泌出的某種物質能殺死病菌,這種物質叫做(青黴素)。
4.物體在(潮濕),(溫暖)的環境下容易發霉。
5.(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
6.防止食物和物品發霉的方法有(太陽暴曬)(低溫保存)(放乾燥劑)(真空保存)。
7.細菌有三種基本形態:(球菌)(螺旋菌)(桿菌)。
二.我會判斷。
1.大多數細菌對人類是有害的。 (×)
2.只要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的治療因病菌導致的疾病。(×)
3.植物,動物的細胞是完全相同的。(×)
三.我會選擇。
1.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C)。
A.鼓藻 B.草履蟲 C.青黴菌
2.下列屬於微生物的是(C)。
A.蜂鳥 B砂粒 C病毒
3.晚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C)。
A牙齒變白 B容易睡覺 C清理微生物
4.對於微生物的特點,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B)。
A種類繁多 B生長繁殖慢 C分布廣泛
5.「濃」就是死亡的(B)和病菌等屍體。
A紅血球細胞 B白細胞 C神經細胞
6.生物體衰老,死亡是由(A)衰老,死亡引起的。
A細胞 B細菌 C病毒
7.下面的細菌對人類有益的是(A)。
A乳酸菌 B結核桿菌 B雙球菌
四.我來連線。
列文虎克B A細胞
弗萊明 C B微生物
胡克A C青黴菌

㈦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

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

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放大鏡和顯微鏡能將物體的圖像放大,使我們能看到物體的更多細節。

為了能將物體的圖像放大,透鏡應是透明的、中間較厚的,放大倍數與中間的厚度直接有關。

細胞是生物生命活動的最基本單位,生物都由細胞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廣泛存在著,它和我們的生活、生產、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些微生物太小,沒有放大鏡或顯微鏡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點,也由細胞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環境下生存的結構。

物質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種多樣的。

第1課放大鏡

科學概念

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

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

第2課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科學概念

使用工具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

第3課放大鏡下的晶體

科學概念

一些固體物質的內部有一定的結構,如果構成這些物質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間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規則的幾何外形,這就是晶體。

第4課怎樣放得更大

科學概念

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顯微鏡的發明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

第5課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

科學概念

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

第6課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

科學概念

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生物細胞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生物的細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細胞也是不同的。

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

第7課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

科學概念

用顯微鏡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在水中生活著很多形態各異的微生物。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構造和功能,以適應周圍的環境。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徵,如:對環境有一定的需求、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能繁殖

第8課微小世界和我們

科學概念

由於觀察工具的改進,使人類觀察的范圍擴大,發現了僅靠肉眼無法發現的自然界

的許多秘密。

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變。

第二單元 物質的變化

科學概念

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的。

物質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是可以被我們認識的。

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會產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質的物理變化不產生新的物質,物質的化學變化會產生新的物質。

物質的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

物質的變化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人類可以利用物質的變化解決生產生活中的許多問題。

第1課我們身邊的物質

科學概念

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

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另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第2課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科學概念

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類,它們的區別在於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

第3課米飯、澱粉和碘酒的變化

科學概念

米飯在口腔里與唾液作用會發生化學變化。

澱粉與碘酒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新物質是藍紫色的,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第4課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科學概念

小蘇打和白醋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質的一種氣體。

第5課鐵生銹了

科學概念

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是一種不同於鐵的新物質。

鐵生銹的原因與水和空氣有關。

第6課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一)背景和目標

科學概念

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

硫酸銅溶液和鐵釘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第7課控制鐵生銹的速度

科學概念

水和空氣的共同作用,使鐵生銹。

在平常生活中,鐵生銹的快慢與水的多少關系很大。

把鐵與水、空氣隔絕開是防止鐵生銹的好方法。

第8課物質變化與我們

科學概念

物質的變化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人類進行的所有的生產活動和人類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質的變化。

第三單元 宇宙

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球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徵等方面有別於其他星球。

太陽、地球、月球的運動變化導致日食和月食現象。

星座是遠近不同的恆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視覺構圖。

宇宙是由類似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組成的龐大的系統,它在不斷的運動變化。

宇宙是可以被人類認識的,人們通過不斷地改進各種觀測技術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秘。

第1課地球的衛星 月球

科學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徵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第2課月相變化

科學概念

月相在一個月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

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

第3課我們來造「環形山」

科學概念

環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徵。

環形山的形成與許多因素有關,隕石撞擊是主要原因。

第4課日食和月食

科學概念

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象。

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地球處於月影中時,因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則是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

第5課太陽系

(一)背景和目標

科學概念

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組成了太陽系。太陽系是一個較大的天體系統。

第6課在星空中(一)

科學概念

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恆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形不同。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標志。

第7課在星空中(二)

科學概念

隨季節的變換,在天空中會出現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運動變化的。

亮星構成的圖形是星座的主要標志。

第8課探索宇宙

科學概念:

宇宙空間分布著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

宇宙是運動變化著的,膨脹著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

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

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人們在生活中要產生大量成分復雜的垃圾,垃圾危害環境。

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燒等。

設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能有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燒的方法還是會影響

環境。

減少固體垃圾的科學方法是減少丟棄、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垃圾分類、分裝便於垃圾回收利用。

人們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資源很緊缺。

水污染主要是人類的活動引起的,污水需經過復雜的處理才能使用。

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是當前突出的環境問題,人類正著力於采

取相應的環境保護行動。

第1課一天的垃圾

科學概念

人們在生活中要產生大量成分復雜的垃圾。

丟棄的垃圾危害環境。

第2課垃圾的處理

科學概念

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燒等,但填埋、焚燒的方法還是會影響環境。

設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能有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第3課減少丟棄及重新利用

科學概念

減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減少丟棄和重新使用。

過度包裝會造成資源浪費而且產生大量垃圾。

第4課分類和回收利用

科學概念

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這樣可以減少垃圾、節約資源。

垃圾分類、分裝便於垃圾回收利用和對一些有毒垃圾的處理。

堆肥法可以有效減少垃圾並形成肥料。

第5課一天的生活用水

科學概念

人們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資源很緊缺。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科學環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