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後記

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後記

發布時間:2020-12-21 01:37:04

『壹』 小古文《推敲》教學反思

《推敲》原文閱讀
賈島初赴舉,在京師。一日於驢上得句雲:「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欲「推」字,煉之未定,於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觀者訝之。時韓退之權京兆尹,車騎方出,島不覺得止第三節,尚為手勢未已。俄為左右擁止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推」字與「敲」字未定,神遊象外,不知迴避。退之立馬久之,謂島曰:「『敲』字佳。」遂並轡而歸,共論詩道,留連累日,因與島為布衣之交。
《推敲》譯文
賈島初次參加科舉考試,往京城裡。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想用「推」字(來替換「敲」字),反復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繼續)吟詠,伸出手來做著推和敲的姿勢。(行人)看到賈島這個樣子都很驚訝。當時韓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直走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節,還在不停地做(推推敲敲)的手勢。於是一下子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思想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迴避。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兩人於是並排騎著驢馬回家,一同議論作詩的方法,互相捨不得離開,共有好幾天。(韓愈)因此跟賈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貳』 不解《朝花夕拾》後記中的文言文

街市復上書店出版的《二十制四孝》,很好啊。然而其中郭巨埋兒這一件事,缺少天理人情,實在不可以效法。……肅州胡文炳」先生作《二百卌孝圖》,勇決地刪除「郭巨埋兒」案例。凡矯枉過正而刻意求名的人,一概從而刪除,只是選擇其中的正事,而且人人可以做的,分為六個門類。

『叄』 文言文啟蒙讀本第87篇文言文翻譯及注釋,楊生之狗,謝謝啦

譯文

楊生養了一條狗,特別喜歡它,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帶著這狗。一天,楊生在夜裡行走,不小心掉到一乾涸的井裡.狗叫了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有人看見狗對著井號叫,感到奇怪。過去一看,看見了井裡有人。

楊生說:「你如果救了我,我一定會好好報答你的。」行人說:「如果你把你的狗送給我,我就救你出來。」楊生說:「這只狗曾經多次救活我,不能送給你.其他的都行。」行人說:「你如果不把狗給我,我就不救你出來。」

這時狗低頭看了看井裡,楊生明白了狗的意思,於是就答應了。楊生出來了,行人用繩子牽著狗離開了,狗不時的回頭看。過了五天,狗在夜裡回到了楊生家。

注釋

1.愛:喜愛。

2.俱:一同。

3.澤草:低窪的水草之地。

4.覺:醒。

5.方:正。

6.爾:這。

7.暗:黑夜。

8.徹:通,直到。

9.出:使……出來。

10.目:遞眼色,使眼神。

11.系:拴。

12.太和:東晉廢帝司馬奕的年號。

13.廣陵:古地名,今江蘇揚州市。

14.燎原:指野火旺盛。

15.周章:(急得)團團轉。

16.周旋跬(kuǐ)步:意為楊生周圍走來走去灑水;跬(kuǐ),半步。

17.卻後:過後。

18.畜:飼養。

19.行:行走。

20.止:停止。

21.號:大聲喊叫。

22.得:能夠。

23.引:伸。

24.顧:回頭張望。

25.涸:水干。

原文:

楊生畜一犬,甚愛之,行止與俱。一日,生夜行,墮涸井中,犬吠徹夜。旦日,有行人過,見犬對井號,怪之。往視,見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當厚報。」行人曰:「以此犬見與,便當出爾。」生曰:「此狗嘗屢次活我,不得相與,其餘均可。」行人曰:「若不相與,便不相出。」其時,犬引頸下視井中。生知其意,遂應之。楊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時時顧。後五日,犬夜走歸楊生家。

《楊生之犬》創作東晉,是一篇選編自《搜神後記》的文言文。作者是陶潛。

(3)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後記擴展閱讀

【評析】

狗是最早被人類馴化的家畜之一,和人類生活有著親密的關系。正因為狗是情義之獸,能與主人同生死,共患難,因此常常出現在作家筆下,高中課文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就是其中的名篇。

《搜神後記》又名《續搜神記》,是《搜神記》的續書,所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設想奇幻,帶有浪漫主義色彩,但《楊生之狗》中楊生與愛犬患難與共的深情厚誼,就像發生在我們身邊,真實可信,實在令人慨嘆不已。

楊生之狗,對主人極盡忠誠,在醉酒的主人昏睡不醒,火勢蔓延的危難之際,急中生智,不顧冬月風急水寒,下水濕身,「以身灑生左右草上」,「如此數次」,一隻捨生救主的義犬的形象在讀者眼前愈發高大。

正是楊生的「甚愛憐之,行止與俱」,才有了狗在主人危難之際的赴湯蹈火,因為在狗的世界裡,只有忠義,沒有出賣與背叛;正是這種「愛憐」,當路人以奪取愛犬相要挾,才有了主人「不得相與,余即無惜」的斬釘截鐵,才有了「犬因下頭目井,生知其意」的「眉目傳情」,心有靈犀,才有了「系之而去」後的「夜走歸」的人犬團圓。

《小狗包弟》中描寫了人人自危的「文革」時期,一位藝術家受盡折磨又被親友背棄,可他款待過的隔壁人家的狗卻冒著生命危險,去依戀他這個落難的朋友,忍受棒打腳踢。當我們看到唯一充滿人情味的這只小狗,最後竟為藝術家哀號、絕食三日凄然死去的時候,不禁淚水漣漣。

狗能有這樣的行為、精神,恐怕已經遠遠超越了無數在現實世界中活著的人吧。在封建時代,世態炎涼,人情淡薄。《楊生之狗》中的狗竭盡全力,捨身救主,而路人卻乘人之危,奪人所愛,那真是人連狗都不如呢。

《宋人畫秋葵犬蝶圖》

越獄犬——救主人逃生

陶淵明在《搜神後記》中記錄的「楊生狗」,堪稱「靈犬」的代表。

「晉太和中,廣陵人楊生,養一狗,甚愛憐之,行止與俱。」

有一年寒冬臘月,楊生喝醉了酒,回家路上走過一片長滿了野草的荒郊野地,暈暈乎乎地倒頭便睡。恰好附近有人放火燒荒,「風勢極盛」,火借風力,頃刻燎原,沒多久就逼近了楊生。楊生的狗圍著他拚命叫喚,「生醉不覺」。

不遠處有一個水窪,狗便跳進去,然後躍出來,再到楊生附近的草叢里打滾,把身上的水灑在上面,「如此數次,周旋跬步,草皆沾濕」,等到火燒到這里時,自然越不過「水圈」,楊生這才倖免於難。「生醒,方見之」,自然是感動不已,把事跡跟人們一說,附近的人都知道他有一隻忠於主人的好狗。

爾後,生因暗行,墮於空井中。狗呻吟徹曉。有人經過,怪此狗向井號,往視,見生。生曰:「君可出我,當有厚報。」人曰:「以此狗見與,便當相出。」

不久後的一天,楊生半夜出門,一不留神,掉進一口枯井之中,他的狗在井邊狂吠了一夜。第二天拂曉,有人從附近經過,聽狗叫得奇怪,便趕過來查看究竟,發現了掉落井底的楊生。楊生向他求救:「只要你能救我出去,我定有厚報。」

那人認識楊生,知道他有一條好狗,便說:「你只要把你的狗送給我,我就救你上來。」楊生搖搖頭:「這狗對我有救命之恩,不能送你。」那人拔腿就要走。楊生的狗低頭向主人叫了兩聲,楊生明白了它的意思,於是同意了。那人救楊生出了井,把狗拴上牽走了。五天之後的一個深夜,狗狗成功地「越獄」,回到了楊生的家中。

宋人李迪 《犬圖》

在干寶的《搜神記》里,記錄過一個和「楊生犬」相仿的故事,主人公名叫李信純,同樣是醉卧荒野遭大火,同樣是義犬以身濕草叢,不同的是結尾,「犬運水睏乏,致斃於側」。李信純醒後「見犬已死,遍身毛濕,甚訝其事,睹火蹤跡,因爾慟哭」。當地太守聽說後感慨道:「犬之報恩,甚於人,人不知恩,豈如犬乎!」

明代大學士朱國禎在《涌幢小品》里也記載過一則「越獄犬」的故事:某地有個名叫宋儒的人,養了一條大黑狗。這大黑狗有個惡習,經常趁著三更半夜溜出家門去,跑到鄰居家的廚房裡偷肉吃,三番五次之後,終於被發現。

鄰居找到宋儒告狀,宋儒一開始還不信,夜裡藏在院子里,真的發現大黑狗溜出家門,一會兒工夫叼了一塊肉回來,頓時氣得不行,天亮以後,將大黑狗牽到狗肉鋪子里賣了幾百錢。轉過天,一大清早宋儒剛剛打開家門,就見大黑狗高興地撲上來,原來這傢伙從屠夫手中逃了回來,「搖尾就儒作乞憐狀」。

宋儒心一軟,訓斥了它一頓,讓它今後不許再偷肉吃,然後把它留了下來,將錢退還給狗肉鋪子。大黑狗撿了一條命,倒也識相,從此以後哪怕是有人投肉骨頭給它,它也不吃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楊生之狗

『肆』 朝花夕拾中的後記里的文言文是什麼意思求翻譯

裡面那麼多篇,都要翻譯嗎?
我看了,你寫的這句的意思大概是:坊間內所刻的《二十四孝》,很好。容但是其中郭巨埋兒子的事,從天理人情方面來看,實在是不可以把它當做學習的對象。
下面是句子中幾個字的解釋

kuí
①<動>度量;考察。《詩經?鄘風?定之方中》:「~之以日,作於楚室。」
【引】<動>揣測;估量。陸機《演連珠》:「臨淵~水,而淺深難知。」
②<名>推測;道理。高知幾《史通?疑古》:「以古方今,千載一~。」
③<動>管理。《左傳?文公十八年》:「以~百事,莫不時序。」
【引】<名>宰相。《晉書?禮志上》:「桓溫居~,政由己出。」訓xùn
①<動>訓誡;教誨。《訓儉示康》:「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聊舉數人以訓汝。」
②<動>訓練。《晉書·羊祜傳》:「祜繕甲卒,廣為戎備訓。」
【訓典】⒈教導人的常規、法則。⒉先王之書。
【訓詁】解釋古書字義。與「訓」相關的詞語 「殊」在這里的意思是「特別,尤其」的意思。

『伍』 游黃山後記文言文翻譯

戊午九月初二日,從白岳山榔梅庵出來,到桃源橋。從小橋右邊下去,非常陡,這是從前通往黃山的路。走七十里,在江村住宿。
初四日,走十五里,到湯口鎮。走五里.到湯寺,在湯池裡洗了個澡,柱著拐杖.望著硃砂庵而登。走十里,上黃泥岡,原先在白雲里的群峰漸漸地顯現出來,也漸漸地落在我的拐杖底下。轉而到石門峰,越過天都峰之側是天都峰、蓮花峰的兩個山頂。它們超越所有的群峰,矗立在半空中。路旁一條岔路往東邊上去,是我以前沒有到過的地方,便往前跑去,幾乎到達天都峰的側面。又往北面上去,走在石頭的隙中。石峰片片夾起,道路在石頭中宛轉延伸,阻塞的地方就鑿開它t陡峭的地方就鑿開石階_間斷的地方就架上樹木使它連通,懸著的地方就樹起了梯子接通,往下面俯看那陡峭的山谷陰森森的,楓樹和松樹相間。五色散亂間雜。燦爛得好像綉上了圖畫。因而想到黃山應當是一生中應該觀賞奇景的地方;像這樣的奇景,前次沒有探訪一下,這次游覽覺得暢快又有慚愧。因地勢險要當時僕人被阻走在後面,我也不得不停下來不在往上走。一路的奇異景色不知不覺地吸引著我一人前往。登上峰口,只見一個張看翅膀似的庵堂,這便是文珠院,是我往年想登臨又沒有登臨的地方。左邊是天都峰,右邊是蓮花峰,背靠著玉屏峰,兩山的秀麗景色盡可用手撫摸。往四面看。奇異的山峰交錯排列.山谷縱橫交織,黃山真可為最美妙的地方!不是再來。哪裡知道有像這樣的奇妙遇見游僧澄源到來,興致非常高。當時已過中午.僕人們剛好也到了。站立在庵堂前指點著兩座山峰,庵堂里的僧人說:「天都峰雖然近卻沒有路,蓮花峰可以登上去卻路途遙遠。今天只適合近看天都。明天登蓮花峰頂。」我不同意,決意游覽天都峰,攜同澄源,、僕人,仍然從峽路下來。到天都峰的側面,從流石上像蛇一樣伏地爬行,攀著草,牽著棘條,石塊成堆的地方就越過石塊,,石崖旁邊陡峭就攀著崖壁,每次到手腳沒有放的地方,澄源必定先登上去再倒下來接我。每當想到上來既然是這樣,下去又怎麼辦?最終還是顧及不了那麼多了,經過艱險和努力以後,終於到達峰頂。只有一個石頂,石壁立起還有數十丈,澄源在它旁邊找路,找到台階,扶持我登攀.諸峰下伏,只有蓮花峰與它不相上下,當時濃霧半興半止,每一陣霧到來,面對面都看不見,遠望蓮花各個山峰,大多在霧中。一個人登上天都峰,我到達峰的前面,那霧就移到後面;我越過峰的右邊。那霧就從左邊出來。松樹曲挺縱橫;柏樹樹干大得像手臂,無不平貼在石頭上如同苔蘚一樣,山越高,風也越大,而霧氣也來往不定,下看各個山峰不時現出為青翠的高尖山。又不時隱沒為銀白色的霧海。遠望山下.太陽光燦爛.是另外一種天地了。暮色漸濃,我將腳放在前面,手向後帶著地.坐著往下滑。到非常險要的地方,澄源用肩和手接我們,渡過險要的地方下到山坳,夜色已合攏來了,又從峽谷經過棧道上去,歇在文殊院。
初五日,天大亮時,從天都峰的中間往北下來兩里路,石壁山谷深空。它下面的蓮花洞,正與前坑的石筍峰相對,是一處幽靜的山塢。告別澄源下山。到前面岔路的旁邊,向著蓮花峰方向走去。沿著高高的石壁往西邊走,路途要經過兩次升降,將下百步高的雲梯,有條路可以直接登上蓮花峰。登上去後,石級沒有了,猶疑一陣又下來。隔著山峰的一個僧人高呼著說:「這正是蓮花道!」便從石坡的旁邊,經過石頭的縫隙走去,路小而高陡,峰頂上巨石對峙著,中間空空的像房子。從峰石中踏著層層疊疊的台階朝上攀登,台階走完後洞口轉向,彎彎曲曲奇詭莫測.如同在樓閣中上下,忘記了是在高出天外的地方。走出大約有一里路.那裡有一座茅廬.靠在石頭的裂隙中。我們正徘徊著要登上去,先前喊路的那個僧人來了。這個僧人的法號叫凌虛,在這里修了個茅屋,於是互相握著手臂登上頂峰..頂上一塊石頭,懸著離地面有兩丈高。僧人取來梯子渡過去.那頂上十分寬敞。四面望去一片空曠碧青,即使天都峰也要俯首看了。大概這座山峰位居黃山的中部,它獨立於在群峰之上,四面的岩壁環繞聳立著。早晨出太陽,雲開霧散,耀眼的光芒映照著,一層層發射,令人要大喊、大叫、起舞。就這樣過了很久,返回到茅草庵堂。凌虛拿出粥來給我們吃。我喝了一盂,便下到岔路的旁邊,經過大悲頂、上天門。走三里路後.到煉丹台,沿著台的口子下來。觀看玉屏風、三海門各個山峰,全都是從深曠的山塢撥地而起。丹台的一個山崗垂直而立,沒有什麼奇異高峻的特色.卻可以俯視翠微峰的背面。山塢中,峰巒交錯高聳,上下映照。足以顯現瞻仰眺望的奇趣。回來經過平天砸,下後海峰,進入智空庵,與僧人凌虛告別。走了近三里路後,下獅予林,前往石筍砸,到前些年所登過的尖峰上,依靠松樹坐著,俯著塢中的山峰石塊曲折簇聚,滿眼都覺得斑爛美麗,才覺察到匡廬、石門,或者只是有黃山某一種景物與風光,或者缺少黃山景物、風光的某一方面,不像這里的廣大豐富與美妙。過了好久.我上到接引崖,下眺望塢中,景色幽暗覺得有些異樣,再到山崗上尖峰的旁邊,踩著流石,拉著棘草,隨坑而下,越下越深,各山峰相互遮蔽。不能一眼看完。等到天已經晚了,返回獅子林。
初六日告別僧人霞光,從山坑向丞相原走去。下來七里路。到白沙嶺,霞光又來了,我想看看牌樓石,他惟恐白沙庵沒有指路的人,便再一次追上來自告奮勇當我向導。於是一同到嶺上去,他指著嶺右邊的隔坡。那裡有石頭一叢叢地立著.下面分開而上面並攏.這就是牌樓石。我想跳過坑沿著山澗上去,直接到它的下面。僧人說:「荊棘叢生沒有道路.不能走;如果從坑直下丞相原,不必上這個嶺,如果想從仙燈洞前去,不如就從這個嶺向東邊去。」我聽從了他,沿著嶺的脊背走。嶺橫貫在天都峰、蓮花峰的北面,非常狹窄,旁邊幾乎放不下腳,南北都是高高的山峰對映著。嶺走完後往北邊下去,伸望著右邊山峰的羅漢石,圓頭禿頂,像兩個和尚。下到坑中,越過山澗上去。共四里路,登上仙燈洞。洞口向南,正對著天都峰的北面,僧人在外邊修架棧道,裡面大而深,依然有大自然的情趣。往南邊下去三里遠,經過丞相原,這是山中的一塊夾地。那個寺庵非常齊整,從四面觀察一下沒有什麼奇異的地方.最後沒有進去。又向南沿著山腰走了五里,慢慢下來,山澗中的泉水奔涌翻騰,從石頭闖的九個台階上往下沖瀉著,每下一個台階,就有一個碧青色的深潭,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九龍潭。黃山沒有倒懸的流水和飛濺的瀑布,只有這個潭。又往下走五里遠,經過苦竹灘,轉而沿著太平縣的道路。向東北方向走去。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後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