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鄂教版初中語文書七年級下冊的幾首詩詞誦讀是什麼
七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
閱讀:校園風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 2、心聲(黃蓓佳)
3、我的老師(蘇叔陽) 4、我的五樣(畢淑敏)
5、我的讀書生活(雅科夫列夫)
詩詞誦讀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口語交際:春節你是怎樣過的
寫 作:身邊的人
綜合性學習:有趣的漢字
第二單元
閱讀:四季歌
6、散文兩篇 春(朱自清) 春風(林斤瀾)
7、夏天的旋律(楊德祥)
8、詩兩首 秋天(何其芳) 雪花的快樂(徐志摩)
9、唐宋詩中的物候(竺可楨、宛敏渭) 10、大自然的啟示(松下幸之助)
詩詞誦讀 如夢令(李清照) 清平樂子"村居(辛棄疾)
寫 作:春天的歌
綜合性學習:唐宋詩詞中的……
第三單元
閱讀:英雄
11、沁園春"雪(毛澤東) 12、蘆花盪(孫犁)
13、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臧克家) 14、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施耐庵)
15、勇氣(狄斯尼)
詩詞誦讀 烏衣巷(劉禹錫) 赤壁(杜牧)
口語交際:我能行
寫 作:心中的那顆星
第四單元
閱讀:科學的星光
16、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鄧小平) 17、神奇的納米(何佳)
18、甘露的秘密(仇春霖)
19、思想的聲音——諾貝爾獎獲得者寄語中國青年(讓"多塞等)
20、技術年表
詩詞誦讀 望岳(杜甫) 登飛來峰(王安石)
寫 作:介紹小製作
綜合性學習:郵票上的學問
第五單元
閱讀:科學的幻想
21、外星人(節選)(威廉"科茲文克)
詩詞誦讀 次北固山下(王灣) 浣溪沙(晏殊)
口語交際:身邊的變化
寫 作:動物朋友
第六單元
閱讀:生活中的哲理
22、《論語》八則
23、寓言三則 南轅北轍 塞翁失馬 阿豺折箭
24、渡者之言(周容) 25、扁鵲見蔡桓公(韓非子)
26、賣油翁(歐陽修) 27、黃生借書說(袁枚)
28、古詩二首 觀滄海(曹操) 飲酒(其五)(陶淵明)
詩詞誦讀 歸園田居(其三)(陶淵明) 過故人庄(孟浩然)
口語交際:學會說「不」
寫 作:我有一個「金點子」
附錄一 常用偏旁部首的書寫方法
附錄二 應用文示例(一)
附錄三 短語簡表
⑵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下冊所有的古詩名字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有:《觀滄海》、《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凈沙▪秋思》、《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龜年》、《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夜上受降城聞笛》、《秋詞(其一)》、《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潼關》。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有:《木蘭詩》、《竹里館》、《春夜洛城聞笛》、《逢入京使》、《晚春》、《登幽州台歌》、《登飛來峰》、《游山西村》、《己亥雜詩》、《泊秦淮》、《賈生》、《過松源晨炊漆公店》、《約客》。
1、《觀滄海》
東漢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白話譯文: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眺望蒼茫的大海。
水波多麼洶涌澎湃,山島高高的聳立在水中。
山島上有叢生的樹木,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生長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蕭瑟的秋風,水中湧起了水花波浪。
雄偉的太陽和皎潔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燦爛的銀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喜悅高興到了極點,用這首詩歌來抒發自己的心願志向。
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白話譯文:
楊花落盡杜鵑聲聲哀啼,得知你被貶龍標去跋涉五溪。
把我的愁心託付給明月,一同伴隨你奔赴夜郎之西。
3、《次北固山下》
唐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白話譯文:
在青山中旅途,在綠水中行舟。潮水漲滿時,兩岸之間水面顯得更加寬闊。順風行船一帆高掛。
夜還未消去的時候,一輪紅日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思念故鄉的家書要傳到哪裡呢?希望北歸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陽。
4、《天凈沙▪秋思》
元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白話譯文:枯藤纏繞的老樹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小橋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幾戶人家,荒涼的古道上,迎著蕭瑟的秋風走來一匹孤獨的瘦馬。夕陽早已落下,漂泊未歸的遊子還在天涯。
5、《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白話譯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精亮月影。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
⑶ 初一語文課本下冊 課文《狼》的原文 急 !! 忘帶語文書了
一屠(tú)晚歸,擔(dàn)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xiá)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翻譯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裡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他。
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
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鑽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鑽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
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3)初中語文書七年級下冊擴展閱讀:
本文詞類活用
1、狼不敢[前](名詞作動詞,上前)。
2、恐前後受其[敵](名詞作動詞,攻擊)。
3、一狼[洞]其中(名詞作動詞,打洞)。
4、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名詞作狀語,「從通道」的意思)。
5、其一[犬]坐於前(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地)。
6、[苫]蔽成丘(名詞作狀語,蓋上)。
7、一[屠]晚歸(動詞作名詞,屠夫,宰殺牲畜賣肉的人)。
8、一屠[晚]歸(名詞作狀語,傍晚)。
9、[弛]擔持刀(形容詞作動詞,卸下)。
⑷ 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的論語十則的書下註解
《論語十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1.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溫習)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里)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
2.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復習過呢 "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憑借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8.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路)不也(走得)很遙遠嗎 "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9.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這以後(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0.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⑸ 七年級下冊語文必讀書有哪些
1、初高中共讀部分:(10種)。《西遊記》(明)吳承恩著;《水滸傳》(明)施耐專庵、羅貫中著;《三國演屬義》(明)羅貫中著;《紅樓夢》(清)曹雪芹、高鄂著;《唐詩三百首》(清)衡塘退士選編;《宋詞選》胡雲翼選注;《阿Q正傳》魯迅著;《古代散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編;《科學的歷程》吳國盛著;《數理化通俗演義》梁衡著。
2、初一年級:《紅岩》羅廣斌、揚益言著;《安徒生童話全集》(丹麥)安徒生著,葉君健譯;《童年》(俄)高爾基著,劉遼逸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法國)凡爾納著,范希衡譯;《愛的教育》(義大利)亞米契斯著,田雅青譯。
3、初二年級:《青春之歌》楊沫著;《駱駝祥子》老舍著;《鋼鐵是這樣煉成的》(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著,梅益譯;《福爾摩斯探案集》(英國)柯南道爾著,丁鍾華等譯;《居里夫人傳》(法國)埃里•居里著,友明徹譯。
4、初三年級:《家》巴金著;《牛虻》(愛爾蘭)伏尼契著,李俍民譯;《高老頭》(法國)巴爾扎克著,傅雷譯;《莎士比亞戲劇故事》(英國)蘭姆姐弟改寫,蕭乾譯;《中國科學院院士自述(青少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編。
⑹ 七年級語文下冊十三首古詩詞
向無數英雄致敬,珍惜現在學習的機會,101教育初中小編整理了初中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十三首內容,以供大家參考。
初中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十三首
1、泊秦淮
【作者】杜牧【朝代】唐代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2、竹里館
【作者】王維【朝代】唐代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望岳
【作者】杜甫【朝代】唐代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4、春夜洛城聞笛
【作者】李白【朝代】唐代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5、己亥雜詩·其五
【作者】龔自珍【朝代】清代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6、晚春
【作者】韓愈【朝代】唐代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7、登飛來峰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代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8、約客
【作者】趙師秀【朝代】宋代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9、游山西村
【作者】陸游【朝代】宋代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10、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1、登幽州台歌
【作者】陳子昂【朝代】唐代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12、陋室銘
【作者】劉禹錫【朝代】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13、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作者】楊萬里【朝代】宋代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上述是初中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十三首內容,希望幫助同學們復習。
⑺ 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孫權勸學課文及譯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yé)!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鑽研經書當博士嗎?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以往的事情罷了。你說事務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 呂蒙於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論議,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幹、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太晚了啊!」魯肅於是叩拜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後分別了。
初:當初,起初,這里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
謂……曰:謂,告訴;連用表示「對……說」。
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
今:如今。
當塗:當道;當權
掌事:掌管事務。
辭:推辭,推託。
以:介詞,用。
務:事務。
孤:古時王侯的自稱。
豈:難道。
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者的官職。
涉獵:粗略地閱讀。
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
耳:語氣詞,表示限制語氣,罷了。
多務:事務多,雜事多。務,事務。
孰若:與……相比如何;誰像(我)。孰:誰,哪個;若:比得上。
益:好處。
乃:於是,就。
始:開始。
就學:指從事學習。
及:到了……的時候。
過:到。
尋陽: 縣名,如今湖北黃梅西南。
與:和。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大兄:長兄,這里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何:為什麼。
見事:認清事物。
乎:啊。表感嘆或反問語氣。
此文記敘了三國時期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而使才略有了驚人的長進,並令魯肅為之嘆服、與之「結友」的故事,說明了人應當好學、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進步的道理,突出了學習重要性。
孫權,傳說是中國兵法家孫武二十二世後裔。生來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頤大口。形貌奇偉異於常人。自幼文武雙全,早年隨父兄征戰天下。善騎射,年輕時常常乘馬射虎,膽略超群。
《孫權勸學》選自《 資治通鑒》,該書是北宋司馬光(政治家,史學家)主持編撰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間的史事。因宋神宗的「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的評價而得名。
⑻ 七年級語文上下冊魯迅的課文都有那些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課本第九冊:《少年閏土》人民教育出版社內,初中語文課本第一冊:《容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二冊:《社戲》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三冊:《阿長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四冊:《魯迅自傳》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五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故鄉》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六冊:《藤野先生》、《孔乙己》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一冊:《吶喊》自序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二冊:《祝福》、《拿來主義》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三冊:《記念劉和珍君》、《燈下漫筆》(節選)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四冊:《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五冊:《阿Q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