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中學語文說課的具體流程是怎樣的,具體的步驟是怎樣的
《狼》說課稿
今天,我就學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內容,教學思路,教法、學法,課時安排,教學過程等方面說一說《狼》這篇文章。
學生情況:經過小學和七年級上半年的文言文接觸與學習,目前,學生已初步了解並掌握了一定的淺易文言文閱讀能力。
教材情況:
《狼》,它是七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
《語文新課程標准》對初中階段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如下:
誦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解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
根據新課標和中考要點的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我確立教學目標如下:(從三個維度設計)
⒈ 熟讀背誦。
⒉ 理解文意,積累文言詞彙。
⒊ 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⒋ 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 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要勇於斗爭、 善於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的道理。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及難點。據此原則,我確立本文重點和難點如下:
重點:理解文意,積累文言詞彙。
難點: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 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要勇於斗爭、善於斗爭,才能取得勝利的道理。
關於教法: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難點,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以啟發式教學指導思想貫穿課堂教學,結合討論法、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式學習來完成教學任務。
關於教具:投影、幻燈片等多媒體。
教學思路:新課改注重課文教學的整體性。首先,設想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朗讀,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整體感知課文。其次,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學習和教師點拔,落實字詞。最後,通過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課文的內涵,這個作為重點安排。
課時安排:二課時
針對突破重點難點,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學情,我遵循兩個原則:
一、以誦讀為主線貫穿本課的教學,掌握主要實詞,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二、在誦讀基礎上,師生共同討論分析,重在點撥。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課時 :
一、新課導入。
近幾天,看了一個故事。一天傍晚,有個殺豬的賣肉回家。忽然來了一隻狼,跟著他走了好幾里。殺豬的害怕了,拿出刀,狼一見刀,稍稍退了一點,等殺豬的一跑,就又跟著他。殺豬的想啊:狼想吃的是肉,不如先把肉掛在樹上,明天早上再來拿。他用鐵鉤把肉掛在樹林間,然後把空擔給狼看,狼這才停下來了。殺豬的回到家,第二天清早去取肉,遠遠望見樹上好像有人上吊的樣子,心裡非常害怕。他試探著走近一看,是一隻死狼,那狼口裡含著肉,鐵鉤刺進上齶,像魚吞著釣餌似的。(學生應大笑)這個故事,就是《聊齋志異》中《狼》三則的一則。同學們說說,這只狼什麼樣啊?(貪婪,愚蠢)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三則中的另外一則。看看,這只狼又是什麼樣的。
放幻燈「狼」圖片,根據圖片判斷狼的性格。
(圖片②:兇殘、貪婪;圖片④:兇殘;圖片⑤:狡詐)
①用故事引出新內容,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②故事中的問題,有助於學生的理解、分析。
③故事中的狼和課本中的狼聯系較緊,潛意識中進行比較閱讀,有助於學生分析、理解課文內容。
④放幻燈「狼」圖片,直觀,印象深。
二、新知識的學習。
一明確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幻燈圖片),讓學生學起來有的放矢。
二作者簡介:(幻燈圖片)
三朗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疏通文意。
學生結合注釋分組學習,朗讀,翻譯,找出難句相互討論,討論不決,推舉一同學指出疑詞難句,教師集中加以講解。如此,教師重在點撥省時省力,學生積極參與,手腦並用。
2、掌握重要實詞(點上突破)
學生結合注釋和教師集中加以講解的內容,明確文中重點實詞並加以積累。
3、故事小段(整體把握)
疏通文意後,學生代表來個故事小段,在知道情節的基礎上,有理解的方向可循,把握字詞,印象較深。
2. 一般農村初中語文老師是怎樣上課的
一般農村初中語文老師是怎樣上課的?一般的農村初中老師都是正常的,上語文課解題,分段中心思想概括中心思想,找出重點詞句和練習習作
3. 初中語文講課時有沒有通用的套路,就是講所有的課文時都可以用的
照本宣科,一段一段字詞句分析,然後找幾個問題問問,活躍下氣氛,什麼段落大意啦,寫作手法啦,主旨思想了,一塌糊塗
4. 新課程標准下如何搞好初中語文教學
首先,要學習和領會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師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上新課程之前教師必須學透.很難想像,對新課程標准不熟悉的教師,能把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好.教師在學習新課程標准時要在學透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語文新課程標准只是一個教學原則性、方向性、計劃性的指導文件,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 其次,要認識到新課程標准不只是為教師制訂的,也是為學生的學習制訂的.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通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在課堂上進行的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應用於課外.生活處處有語文,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在課堂內學語文,也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在課堂外學語文. 第三,要轉變觀念.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即使是制訂了再完美的新課程標准,也執行不了.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認為語文教學重在工具性,但我個人認為:新課程標准除了肯定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語文的人文性.這就要求每位教師都要轉變觀念.在轉變觀念時,有些教師認為應該徹底否定原來的教學觀念,我不贊同這種看法.強調要轉變觀念,並不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全盤否定,而應該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揚棄. 也有些教師認為新課改後不用抓基本的教學常規了,我認為這個觀點也是錯誤的.新課改就是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拋棄原來的教學常規,脫離學生的實際情況去組織教學.因此,我的體會是對傳統的教育必須是揚棄,而不是拋棄.既不能全部繼承,只改課程不改觀念;也不能全盤否定,樣樣翻新.對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對教師教學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樣不能去掉. 第四,要轉變角色.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從教導者轉變為服務者,強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自始至終都是組織者、引導者、激發者、陪伴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主角,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學服務.這樣,教師要轉變為服務型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三備:一備學生、二備教材、三備教法(包括教具).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比較科學的教案,為學生所想,想學生所需,解學生所難.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更充分地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運用要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上新教改課程時,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改革的精神,拋棄填鴨式的教學,不能搞滿堂灌. 應試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課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 我們應大力提倡啟發式的教學.中國古代的大聖人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也有力地說明啟發式的教育很重要. 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因地制宜,不能與學校和學生的實際脫節.要與學生的學法掛鉤,與學習內容掛鉤,與學習效果掛鉤.方法、手段和技術的運用都應從實際出發,不要片面地理解新課改就是用多媒體上課,語文課就是讓學生按課文內容來表演,演課本劇、演小品,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高高興興,老師只是坐在旁邊做免費觀眾. 我認為,在進行語文新課程的教學中,不必每節課都要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不必把課文變成劇本來讓學生去表演.特別是像沒有先進教學設備的農村學校,能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用好黑板和粉筆也是很不錯的.不能錯誤地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啟發式教學,也不能錯誤地認為課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動才能體現新課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選用基於以下幾點來考慮:看看能不能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否有利於充分利用當地的教學資源 ,是否有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5. 語文試講15分鍾怎麼分配時間,就是對著評委講課
試講:實際抄是微型課,把教課襲思路講清楚,整個在講課的過程中,對著評委,完成完整的一堂課的講述,學生回答的問題不做重復,學生活動提到,但不做重復,教師的過渡語要設置好。
有導語,有過程,有小結,有提問,有學生活動,有評價,有師生互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合理評價機制,高效的課堂容量。
試講一般是15分鍾,考之前上網下一下模板, 在每年6月和11月,通過試講就可以拿證了。
教師資格認定理論課考試每年3月、11月各舉行一次,報名時間為每年1月、9月(在普通高校在校學生的報名時間由自考辦另定)。教材由自考辦供應。
教學技能測試每年舉行1—2次,一般在上半年的5月和下半年的11月報名,具體時間由當地教師資格認定指導中心確定後公布。教學技能測試的內容為:備課、說課或上課、面試。
根據省教師資格認定指導中心意見,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班學生,在未取得畢業證書前允許參加教師資格認定理論考試,但在申請參加教學技能測試時,應已獲得相應學歷證書。
6. 初中語文說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首先上課前要整抄理自己的儀容!這很重要。整潔、干凈、大方的儀容會增加得分;其次要放鬆。千萬不要緊張。再次聲音要響亮,中氣十足。聲音大,說明你胸有成竹,經驗老到。另外,各環節要緊湊,避免出現冷場的情況。普通話要標准,流利。要有自己的風格,講課力求新穎,避免落入老套。最後,萬一出現錯誤,應當馬上改正。大膽的說出來,給人一個負責任的表態。至於說課的模板,上網搜索,很多。注意不要生搬硬套,要人為我用。
7. 如何讓初中語文課堂活起來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好課文導入——
精彩的課文導入,可以引發學生求知慾,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學起來會事半功倍,學得迅速。教師激趣,目的就是使其不知不覺地參與學習活動,或者吊起他們的「胃口」,抓住學生感興趣的事,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有迫切求學的慾望,導入課文的環節中,迅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開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和效率。長期的經驗積累,我總結出了:如插圖導入、對聯導入、謎語導入、故事導入、影視導入、賞物導入、音樂歌曲導入、對比導入、創設情境導入、設制懸念導入等等,舉不勝舉。好的導入能刺激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如在教學《一面五星紅旗》時,用蔡國慶的《五星紅旗》歌曲導入,增強了藝術感染力;在教學《西門豹》時,用戰國的《西門豹》故事導入,增強了文學趣味性;在教學《古詩兩首》時,用徐文長的「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趣聯導入,增強了語文閱讀興趣比如,講《觸摸春天》一課,為了讓學生迅速進入聽課的角色,感受盲人生活的艱辛,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一上課老師就戴著墨鏡扮演盲人摸東西的動作,表情驚慌失措,邊說心裡話邊做動作:「假如我是盲人,我會天天哭哭啼啼,因為我不敢獨自出門,怕撞傷身體;假如我是盲人,我會對生活失去信心,因為我生活在無光的世界裡,白天黑夜一個樣,世界上就我最可憐。」學生全神貫注地看著和聽著,對教學內容印象深刻,學習效果自然良好。提出懸念大的問題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是激趣良方。比如,教學《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時候,問學生:「2000多年前,黃河非常漂亮,山清水秀,而現在,黃河水渾渾的,有些地方還斷流呢,你們想知道為什麼嗎?」學生急切想知道答案,於是產生了主動學習的慾望強烈,學習效果良好。總之,教無定法,關鍵的是通過激趣抓住學生的心,學生的神,使學習變得快樂,易接受。
二、講課有深度和廣度
教師講課有深度和廣度,真正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語文能力,學習興趣也會持久不衰。根據課文內容,匠心獨具地選擇設計語文課的教學環節和學習形式,做到內容和形式的有機統一,課堂教學中的內容和形式貼切統一,恰到好處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智特徵,無疑會起到激發學生興趣的良好效果。比如:《落花生》一課,書中有一段話說花生不像石榴、蘋果,將果實掛在枝頭,使人一看便生愛慕之心。粗略一看,許多學生以為作者贊美花生,反過來批評蘋果和石榴愛好虛榮。其實不然,作者只是通過對比的方法來強調花生的踏實和默默無聞,並沒有反對石榴和蘋果之意。這個深刻含義,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在細讀細品的基礎上正確領會。
據我知道,有廣度的課堂教學學生百學不厭。如果一個語文老師上課只會照本宣科,那麼再生動的課文也會學得索然無味。所謂廣度,即課堂含量大,相機補充有用的課外資料。而資料的准備可以由師生共同完成。教師特別要堅持學習,提高文化素養,有廣博的知識。比如,上《草船借箭》一課,文中對魯肅和周瑜等人物的個性特徵很少,如果教師自己不閱讀《三國演義》,不全面了解故事主要人物性格,就不能補充魯肅、周瑜的資料,結果學生會對諸葛亮判斷魯肅不會出賣自己產生一些懷疑,而且片面理解周瑜這個人物。因此,老師必須將原著里的有些內容告訴學生:魯肅是促成孫權和劉備聯合抗曹操的人,他肯定不希望看到周瑜和諸葛亮內斗,因此諸葛亮吩咐他秘密准備船隻和草把子一定照辦。周瑜雖然心胸狹窄,妒忌心強,但是才智過人,英俊瀟灑……又比如,《手術台就是陣地》一課,學生對白求恩來中國的原因和書里以外的事跡缺乏了解,如果補充影視資料和其它文字資料,就能把他的形象「立」起來,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學習更加有味有效。
誠然,深挖廣挖教材能讓課堂多姿多彩,而且效果明顯。深挖教材需要教師鑽研教材,廣挖教材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提高文化素養以及收集、整理、應用資料的能力。
三、重視朗讀,擇取課文精髓
朗讀是把文章念出來,是將訴諸視覺的文字轉化為有聲的語言。在學習有些文章或某些片段的過程中,只有反復朗讀,用心體會,才能汲取精髓,才能真正感受、領悟到文字中蘊涵的深厚感情。兒童由於長期形象思維,在有聲有色的朗讀使他們會有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讀那些節奏和諧、音調鏗鏘的文字,無須多做講解,他們會有一種美的感受。比如可通過分角色朗讀,讀出自己的評價。這種朗讀,教師需要精心設計一種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中的角色,利用課文內容,用不同的重音、語氣、語調、停頓等形式來贊美或批評作品中的形象,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比如《夜宿山寺》有一學生把「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讀得響亮高亢,另一個學生卻讀得低沉輕緩,我說為什麼這樣讀?生1:因為作者登上這樣高的樓,心裡一定感到特別驕傲和自豪,所以讀的時候聲音必須高一些,才能把內心的感情表達出來。生2:因為連高聲說話都擔心驚動了天上的人,所以讀的時候必須把聲音壓低,才能把詩里要表達的感情表達出來。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想問題,而且有充足的理由來說明自己的觀點這同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發掘審美意境
語文教學時,教師要善於創設情境,運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學習時感受到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意境……讓學生感受山光水色的愉悅,領略鳥性人心的空靈,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之中。
在陳淼的《桂林山水》里,我和學生領略廣西桂林的美景;在《地震中的父與子》中我和大家一起感受人世間最真切的父子深情;走進魯迅的《故鄉》,那裡不僅有優美的農家風光、和諧淳樸的民風、還有引人入勝的童年往事;讀李白,領略什麼叫飄逸豪灑;讀杜甫,明白什麼是博大深沉…….文學之美,就是這楚風漢韻、唐詩宋詞;就是這風土人情、人間真愛……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文學作品中無不包含意境美、風光美、親情美、人性美,挖掘文學之美,用美的引領學生感悟文學之美,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
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真正地活起來,真正讓興趣的培養像「隨風潛入夜」的雨,「潤物細無聲」地滋潤學生的心田
8. 初中語文老師怎麼上好作文課
如果你說的只是「上課」的話,事情並不難,課前制定好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回,備課要詳細一些,注答意方法達成目標的有效性,不僅要備教學內容,也要「備學生」,「備學生」主要是指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並要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堂上執行時要不折不扣,但需要你具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個人認為「作文」難,不是難在「上課」,而是難在學生「真的」會「作文」:)
9. 初中語文教學技巧
我是個中學生,在初1時我遇到個老師,她的語文課很好,應該也適合你,她採取獎勵回積分答的方式,對於與這堂課有關的問題你可以提出來,讓學生踴躍回答,並予以記分(可以分成幾小組0,這樣在課堂中就多了幾點活躍的氣氛,又能讓學生對這一課所涉及的知識有所了解,等到月末或1段時間後對累計分最多的前3明實行獎勵。
您的學生出現的叛逆行為是正常的,因為他們正處於青春時期,對此,能盡量放寬點就放寬點。
10. 初中語文老師在上課時要教些什麼
你要是想培養答題高手,直接教語文答題技巧就行了。如果你想用語文來改變學生的心專境,那就從課文發散開來屬,從課文中講一些人生的道理,帶學生去感受生活。我初中的語文老師曾經讓我們去尋找生活中的愛,很成功!我們都拍到了很多感人的瞬間,感受到了生活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