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教版初中語文所涉及到的作者(高分)
你看看有不有用.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無產階級現代文化的奠基人。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發表《狂人日記》,著名短篇小說《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記《而已集》、《二心集》、《三閑集》等。
《朝花夕拾》是魯訊寫於1926年2月間的散文集,共10篇。《故鄉》選自小說集《吶喊》;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選自《朝花夕拾》;課文《雪》選自《野草》(《魯訊全集》第2卷);《阿Q正傳》是現代文學史上的傑作。
2、胡適(1891-1962) ,原名胡洪騂,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現代作家、學者、教育家。是中國現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胡適文存》、《中國哲學史大綱》、《白話文學史》、《胡適文集》、《胡適作品集》等。
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沫若為筆名。四川樂山人。現代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學家、社會活動家。主要文學作品有「詩集《女神》、《星空》、《蔡文姬》等。《天上的街市》《凈夜》選自《郭沫若全集》。
4、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男,四川成都人。主要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滅亡》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還有短、中、長篇小說。《短文兩篇》選自《龍.虎.狗》。
5、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後遷長安(今陝西西安),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文的成就大於詩。其《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為唐代七律名篇,絕句《江雪》在唐人絕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小石潭記》選自《柳河東集》。
6、蘇軾是中國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古文學家,世稱「三蘇」。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7、史成漢,1923年出生於山西定襄縣,蒙古族,七月派詩人,1941年發表詩作,出版了詩集《彩色的生活》、《祖國》、《在祖國面前》、《愛與歌》等。
8、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理著名作家、評論家,作品擅長刻畫以及對奇特命運下個人的遭遇和心靈的熱情描摹。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傑出的中短篇小家之一。代表作有《成功的迷訣》、《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三作家》等。《列夫.托爾斯泰》選自《三作家》。
9、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女作家及教育家,著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老師》等。
10、《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保存下來的305篇詩歌,大約產生於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7世紀(春秋中期)的五六百年之間。它們原先全是樂歌,按照樂曲的不同來編排,分為「風」、「雅」、「頌」三類。在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攤牌詠嘆的特點,普遍採用「賦」、「比」、「興」的手法。
11、《戰國策》是一部先秦歷史文獻,雜記東西周及秦、齊、楚、趙、魏、燕、宋、衛、中山諸國之事。上接春秋,下至秦並六國,約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此書還有《國事》《國策》《事語》《短語》《長書》《修書》等名稱,原著者名字不可考,後經漢代劉向整理,定名為《戰國策》,沿用至今。
12、《曹劌論戰》選自《左傳》,相傳是春秋時期左秋明根據魯國史料編寫的編年體史書。
13、《鄒忌諷齊五納諫》先自《戰國策》,這里的「諷」是諷刺的意思,「納諫」則用暗示的方法規勸是接受的意思。
14、《愚公移山》從文學體裁上看是一篇寓言,選自《列子.湯問》文中有一個與愚公相對比的人物,叫智叟,這個名字具有諷刺意味。
15、《關睢》選自《詩經. 周南》是《詩經》第一篇;《蒹葭》選自《詩經.秦風》,它與《關睢》一樣,同屬《詩經》中國風一類,這一類中主要是各地歌謠,思想意義和藝術成就最高,此外還《雅》、《頌》兩類。
16、《左傳》,又稱《左氏春秋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史。《史記》和《漢書.藝文志》都認為它是魯國史官左丘明所用,清代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由劉歆改編;近人認為是戰國初年人據各諸侯國史料編成。記事起於魯隱公元年(前722年),終於魯衰公十四年(前454年)。
17、莊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宋之蒙人。他繼承了老子的思想,為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稱「老莊」。《莊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
18、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省鄒縣東南)人。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被後世尊稱為「亞聖」,後世常「孔孟」並稱。他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其作品《孟子》是儒家經典之一,分七篇261章,約3.5萬字。
19、《威尼斯商人》是英國傑出戲劇家莎士比亞創作的一出著名社會諷刺喜劇,它也是一出名幕劇。劇中安東民奧與鮑西亞是夫妻關系,鮑西亞與尼莉莎是主僕關系,尼莉莎與葛萊西安諾是夫妻關系,安東民奧與夏洛克是借債者與被借債者的關系。
20、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戊戌派代表人物,與康有為一起領導了著名的「維新變法」其著作為《飲冰室合集》。
21、雨果(1802--1885)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作家。其代表作有《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課文《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選自《雨果文集》。
22、伏爾秦(1694--1778)法國啟蒙思想家。曾兩次被捕入獄,主張開明的君主政治,強調自由和平。代表作品有《哲學通信》、《形而上學》。
23、莫泊桑(1850--1893),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主要作品有《羊脂球》,長篇小說《一生》《漂亮朋友》;中短篇小說《菲菲小姐》《項鏈》《我的叔叔於勒》。他與美國作家歐.享利(代表作《含著淚水的微笑》)、俄國作家契訶夫、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統稱為短篇小說巨匠。課文《我的叔叔於勒》選自短篇小說《羊脂球》。
24、《萬卡》是俄國作家契柯夫的作品。
25、《心聲》的作者是黃蓓佳,她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蘆花飄飛的時候》,以時間為序,圍繞朗讀課文這一中心事件,把小說《萬卡》的故事內容與京京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情感交織在一起,展開故事情節。
26、下列作者與作品、出處、主人公的搭配
魯訊--《故鄉》--《吶喊》--閏土
曹文軒--《孤獨之旅》--《草房子》--杜小康
莫泊桑--《我的叔叔於勒》--《羊脂球》--菲利普夫婦
黃蓓佳--《心聲》--《兒童時代》--李京京
魯訊--《雪》--《野草》
郭沫若--《雷電頌》--《屈原》
巴金--《短文兩篇》--《巴金選集》
高爾基—《海燕》--《高爾基全集》
紀伯倫--《組歌》--《淚與笑》
27、依照課文填空
(1)「四書」之一的《大學》里這樣說:一個人教育的出發點是「格物」和「致知」。
(2)儒家傳統的看法認為天下有不變的趔,而真理是「聖人」內心領悟的。聖人知道真理後,就傳給一般人,所以經書上的道理是可「推之於四海,傳之於萬世」的。
28、於肇中,1936年生於美國,1962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76年與里克特同獲諾貝物理學獎。
29、語言運用題
仿照畫線的句子,在空白處填寫兩個句子,使之構成排比句。
愛讀書,是一種美德。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對人類有特殊貢獻的人,幾乎都是愛讀書的人,讀書,使人思想活躍,聰穎智慧;讀書,使人胸襟開闊,豁達曉暢;讀書,使人目光遠大,志存高遠。
初中語文知識之文學知識(二)
30、弗朗西施.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主要作品哲學方面有《新工具》和文學方面的《隨筆》。
31、施耐庵,生平事跡不祥,但也有說生於1296年,死於1370年,《水滸》作者。
32、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未明初小說家。主要代表作《三國演義》。
33、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晚年又號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著名小說家。主要代表作有《儒林外史》。課文《范進中舉》選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主要描寫了封建社會知識分子的生活和精神壯態。
34、曹雪芹(1715--1763),名(雨字頭下面為沾),字芹溪,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號,屬滿州正白旗。主要作品《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有「中國封建社會網路全書」之稱。課文《香菱學詩》選自《紅樓夢》第四十八回。
35、《陳涉世家》選自《史記》,作者史馬遷,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和史學家,他用畢生精力著成了我國第一部記傳體通史。
36、《唐睢不辱使命》選自《戰國策》,它是由西漢末年劉向根據戰國史策整理編寫的。
37、標出下面句子中最明顯的兩處停頓
臣 誠 知 不 如 徐 公 美
答案: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38、《望江南》的作者是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晚唐太原祁人。詩詞兼工,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望江南》表現了一位因心愛的人遠行而處深閨的女子的生活狀況和內心情感。
39、《江城子 密州出獵》的作者是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人,是北宋最負盛名的文學家、書畫家。
40、《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作者是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人,他是南宋(朝代)的著名詞人,有《稼軒長短句》。
41、《漁家傲 秋思》意境悲涼、壯闊,形象鮮明、生動,語言質朴、凝練,從題材、情調和藝術方面來說,它都為宋詞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
42、李清照經歷了國破、家亡、喪夫,所以她53歲所作的《武陵春》反映的就是她處境的凄慘,內心的悲痛。
43、《沁園春.雪》一詞中,想像雪後景色的句子: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44、《出師表》中諸葛亮在自敘本志和追術先帝的知遇之恩時,寫下的臨危受命的句子: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45、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46、《山坡羊驪山懷古》中表現宮殿萬間都做了土的句子是:蠃,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47、下列關於作品人物、出處、體裁及作者、國別或朝代的搭配
奧楚蔑洛夫--《變色龍》—契訶夫—俄國
孔乙已--《孔乙已》—小說—魯訊—中國
鮑西婭--《威尼斯商人》—戲劇—莎士比亞—英國
狗娃--《變臉》—戲曲—魏明倫—中國
48、《論語》十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這里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 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問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這里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於說:「子路,教給你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這段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5)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 『文』也。」(《公冶長》) 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麼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刁,並 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文』做他的謚號。」這里借回答於貢的問話,借題發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裡,不斷積累知識。「學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誨人不倦」,講的是教學態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孔於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什麼呀?」表現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 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這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講的是珍惜寶貴的時光。
(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孔於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問題, (但並)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這一段講躬身實踐的重要性。
49、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子,北京人,著名作家,著有小說《駱駝祥子,》,話劇《茶館》,均收在《老舍文集》里。課文《濟南的冬天》選自《老舍文集》,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
50、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現在屬山西)人,唐代大詩人,著有《白氏長慶集》71卷,《新樂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
51、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世稱「聊齋先生」,淄川(今山東淄博)人,清代文學家。代表作品《聊齋志異》。
52、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詩人,作家,代表詩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讀者》,散文集《笑》《往事》。
53、安徒生(1805--1875),丹麥著名童話作家,一生創作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丑小鴨》等160多篇童話作品。《皇帝的新裝》選自《安徒生童話和故事選》。
54、《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相傳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人,善於講動物故事。現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流傳下來的故事,經後人匯集,統歸在伊索名下。赫耳墨斯,古希臘神話里掌管旅行和商業的神,是宙斯的兒子。宙斯是古希臘神話里的首領。課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與獅子》均選自《伊索寓言》。
55、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揚州人,散文家、詩人、學者,代表作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均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56、陶淵明(約365--427),又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蘇省九江市)人,東晉著名詩人。課文《桃花源記》選自《陶淵明集》。成語「世外桃源」就出自這篇文章。
57、《禮記》,儒家經典之一,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篡而成,共49篇。《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
58、記敘文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經過、結果。
59、葉聖陶(1894--1988),原名紹多,字聖陶,以字行。江蘇蘇州人。作家、教育家、編輯家。代表作品收在《葉聖陶集》里。
60、《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卷六零八。《愛蓮說》選自《周公元集》,「元公」是周敦頤死後的謚號。周公頤(1017--1073),字茂叔。通州營道人,北宋哲學家,著有《太極圖說》《通書》。
61、《水經注》是北魏酈道元(466或472--527),范陽涿縣人,北魏地理學家,好學博覽,留心水道等地理現象,撰《水經注》。該書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62、《鋼鐵是怎樣練成的》,是蘇聯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歷史三年寫成的,該書以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生活經歷為主線,展現了從1915到1930年前後蘇俄廣闊的歷史畫面和人民的艱苦卓越的斗爭生活。
63、普希金(1799--1837),19世紀俄羅斯偉大民族詩人,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和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在世界文學史上負有盛譽。主要代表作有:著名詩歌《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等,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長篇小說《上校的女兒》等。課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就是普希金的作品。
64、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著名詩人,並被稱為「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主要代表作有成名作《波士頓以北》等。《未選擇的路》就是羅伯特.弗羅斯特的作品。
65、李大釗(1889--1927),字守常,河北樂亭縣人。主要作品有《李大釗選集》、《李大釗詩文選集》。
66、《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寫的《樂府詩集》,又名《木蘭辭》、《木蘭詩歌》,與《孔雀東南飛》一起被稱為我國詩歌史上的「雙璧」。《樂府詩集》是南北朝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熟悉《木蘭詩》中有關句子,課本P101頁。)
67、司馬光(公元1019--1086),字君實,北宋陝州夏縣(現山西省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大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主要代表作有《資治通鑒》、《司馬文正公文集》、《稽古錄》。
68、《資治通鑒》是我國一部主要的編年體通史,共二百九十四卷,全書上起戰國,下迄五代,共計1362年。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長於描寫戰爭。課文《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均選自本書。
69、《誇父逐日》選自《山海經》。《山海經》書名,18篇。作者不詳。
70、《雲南的歌會》選自《沈從文散文集》,作者沈從文,湖南風皇人,現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
71、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今浙江義烏)人,明初文學家。代表作有《宋學士文集》,課文《送東陽馬生序》就節選自該書。
72、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現在江西永豐)人,宋代文學家、史學家。與韓俞、柳宗元(唐)、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宋)統稱為唐宋八大家。課文《醉翁亭記》選自《歐陽修散文選集》。
73、《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及門人編寫的一部書,書中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論語》集中體現了儒家的思想,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主要體制是語錄體,也有對話體和敘事體。從漢朝到「五四」運動以前的2000多年,一直是學童們必讀之書,影響很大。
74、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現山東曲阜)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75、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現濟南)人,南宋愛國詩人。
76、《觀滄海》選自《樂府詩》,作者曹操;《次北固山下》作者是唐代詩人王灣;《錢塘湖春行》選自《白氏長慶集》作者白居易;《西江月》選自《稼軒長短歌》,作者辛棄疾;《天凈沙.秋思》作者是元代馬致遠。其中前三首是詩,《西江月》是詞,《天凈沙.秋思》是小令。
77、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出自王灣《次北固山下》,歷來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涵著一種自然的理趣。
78、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選自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一共寫出了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9種景物,一字一詞,一字一景,真可謂「惜墨如金」。
79、《世說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等36門,主要記載了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崇尚清談的風氣。書中保存了晉代文學藝術等方面較為豐富的資料,富有研究價值。
80、韓非(約前280—前233),戰國末期韓國人,著名思想家。代表作《韓非子》一書,共有20卷,55篇。課文《智子疑鄰》就是其中的一篇。
⑵ 初中閱讀題及答案
段落A
31題:復第一段的最後制一句寫了是三月份
32題:第三段的第一句話後半句寫了最喜歡這個老師是因為他從不。。。我們,如果是從不表揚或者從不幫助我們,那肯定不對,所以是從不責罵我們。
33題:第二段的倒數第三句話寫了到校後,我首先是和同學們一起打掃衛生。
34題:第二段倒數第二句話寫了上午四節課,下午兩節課,那加起來一天是六節課。
35題:第三段第一句話寫了最喜歡的是SCIENCE老師
段落C
41題:對。第一段第一句話寫了他是紐約的大學生,紐約是美國的。
42題:錯。第二段的倒數第二句話寫了周一早上他去學校參加考試。
43題:錯。第一段的第四行寫了周日他去看電影。
44題:錯。第二段第二句寫了他晚上六點開始復習,所以是6個小時。
45題:對。第二段最後一句寫了他後悔沒好好復習。
⑶ 初中語文新課標閱讀課外文言文 <老子一則>答案
不知道你要那一章,我就隨便自己翻一章了。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四章 原文: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 而為奇者 吾得執而殺之 孰敢常有司...
Ying_305 - 2007-10-14 15:36 - 教育/科學 > 學習幫助
竇太後和老子的 文言文
老子遺留下來的著作,僅有《五千文》即《道德經》,也叫《老子》。它是 老子用韻文寫成的一部哲理詩。它是道家的主要精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 學思想的...
相遇的精靈 - 2010-8-6 09:12 - 最佳回答者: 讀書破萬卷 - 教育/科學 > 科學技術 > 語言學
求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這篇文言文的翻譯
老子說:「你所說的禮,倡導它的人和骨頭都已經腐爛了,只有他的言論還在。況且君子生逢其時就駕著車出去做官,生不逢時,就像蓬草一樣隨風飄轉。我聽說...
無馬子 - 2008-5-26 21:20 - 最佳回答者: 飛霞閣的習羽 -
老子對孔子說的幾句忠告的文言文
我不能富貴,只好盜用仁人的名義,用言語來送你,這幾句話是:『一個聰慧...老子送孔子之言,可以看作是長者對後生的諄諄告誡,飽含著深奧的睿智而且充滿...
仙雪夢靈 - 2008-11-10 21:48 - 最佳回答者: cocoayue - 教育/科學 > 學習幫助
⑷ 別了,司徒雷登一文在中學語文書中的原文是怎樣的
美國的白皮書,選擇在司徒雷登業已離開南京、快到華盛頓、但是尚未到達的日子——八月五日發表,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是美國侵略政策徹底失敗的象徵。司徒雷登是一個在中國出生的美國人,在中國有相當廣泛的社會聯系,在中國辦過多年的教會學校,在抗日時期坐過日本人的監獄,平素裝著愛美國也愛中國,頗能迷惑一部分中國人,因此被馬歇爾看中,做了駐華大使,成為馬歇爾系統中的風雲人物之一。在馬歇爾系統看來,他只有一個缺點,就是在他代表馬歇爾系統的政策在中國當大使的整個時期,恰恰就是這個政策徹底地被中國人民打敗了的時期,這個責任可不小。以脫卸責任為目的的白皮書,當然應該在司徒雷登將到未到的日子發表為適宜。
美國出錢出槍,蔣介石出人,替美國打仗殺中國人,藉以變中國為美國殖民地的戰爭,組成了美國帝國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世界侵略政策的一個重大的部分。美國侵略政策的對象有好幾個部分。歐洲部分,亞洲部分,美洲部分,這三個是主要的部分。中國是亞洲的重心,是一個具有四億七千五百萬人口的大國,奪取了中國,整個亞洲都是它的了。美帝國主義的亞洲戰線鞏固了,它就可以集中力量向歐洲進攻。美帝國主義在美洲的戰線,它是認為比較地鞏固的。這些就是美國侵略者的整個如意算盤。
可是,一則美國的和全世界的人民都不要戰爭;二則歐洲人民的覺悟,東歐各人民民主國家的興起,特別是蘇聯這個空前強大的和平堡壘聳立在歐亞兩洲之間,頑強地抵抗著美國的侵略政策,使美國的注意力大部分被吸引住了;三則,這是主要的,中國人民的覺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和民眾組織力量已經空前地強大起來了。這樣,就迫使美帝國主義的當權集團不能採取大規模地直接地武裝進攻中國的政策,而採取了幫助蔣介石打內戰的政策。
美國的海陸空軍已經在中國參加了戰爭。青島、上海和台灣,有美國的海軍基地。北平、天津、唐山、秦皇島、青島、上海、南京都駐過美國的軍隊。美國的空軍控制了全中國,並從空中拍攝了全中國戰略要地的軍用地圖。在北平附近的安平鎮,在長春附近的九台,在唐山,在膠東半島,美國的軍隊或軍事人員曾經和人民解放軍接觸過,被人民解放軍俘虜過多次。陳納德航空隊曾經廣泛地參戰。美國的空軍除替蔣介石運兵外,又炸沉了起義的重慶號巡洋艦。所有這些,都是直接參戰的行動,只是還沒有公開宣布作戰,並且規模還不算大,而以大規模地出錢出槍出顧問人員幫助蔣介石打內戰為主要的侵略方式。
美國之所以採取這種方式,是被中國和全世界的客觀形勢所決定的,並不是美帝國主義的當權派——杜魯門、馬歇爾系統不想直接侵略中國。在助蔣作戰的開頭,又曾演過一出美國出面調處國共兩黨爭端的文明戲,企圖軟化中國共產黨和欺騙中國人民,不戰而控制全中國。和談失敗了,欺騙不行了,戰爭揭幕了。
對於美國懷著幻想的善忘的自由主義者或所謂「民主個人主義」者們,請你們看一看艾奇遜的話:「和平來到的時候,美國在中國碰到了三種可能的選擇:(一)它可以一干二凈地撤退;(二)它可以實行大規模的軍事干涉,幫助國民黨毀滅共產黨;(三)它可以幫助國民黨把他們的權力在中國最大可能的地區裡面建立起來,同時卻努力促成雙方的妥協來避免內戰。」
為什麼不採取第一個政策呢?艾奇遜說:「我相信當時的美國民意認為,第一種選擇等於叫我們不要堅決努力地先做一番補救工作,就把我們的國際責任,把我們對華友好的傳統政策,統統放棄。」原來美國的所謂「國際責任」和「對華友好的傳統政策」,就是干涉中國。干涉就叫做擔負國際責任,干涉就叫做對華友好,不幹涉是不行的。艾奇遜在這里強奸了美國的民意,這是華爾街的「民意」,不是美國的民意。
為什麼不採取第二個政策呢?艾奇遜說:「第二種供選擇的政策,從理論上來看,以及回顧起來,雖然都似乎是令人神往,卻是完全行不通的。戰前的十年裡,國民黨已經毀滅不了共產黨。現在是戰後了,國民黨是削弱了,意志消沉了,失去了民心,這在前文已經有了說明。在那些從日本手裡收復過來的地區里,國民黨文武官員的行為一下子就斷送了人民對國民黨的支持,斷送了它的威信。可是共產黨卻比以往無論什麼時候都強盛,整個華北差不多都被他們控制了。從國民黨軍隊後來所表現的不中用的慘況看來,也許只有靠美國的武力才可以把共產黨打跑。對於這樣龐大的責任,無論是叫我們的軍隊在一九四五年來承擔,或者是在以後來承擔,美國人民顯然都不會批准。我們因此採取了第三種供選擇的政策……」
好辦法,美國出錢出槍,蔣介石出人,替美國打仗殺中國人,「毀滅共產黨」,變中國為美國的殖民地,完成美國的「國際責任」,實現「對華友好的傳統政策」。
國民黨腐敗無能,「意志消沉了,失去了民心」,還是要出錢出槍叫它打仗。直接出兵干涉,在「理論上」是妥當的。單就美國統治者來說,「回顧起來」,也是妥當的。因為這樣做起來實在有興趣,「似乎是令人神往」。但是在事實上是不行的,「美國人民顯然都不會批准」。不是我們——杜魯門、馬歇爾、艾奇遜等人的帝國主義系統——不想干,干是很想的,只是因為中國的形勢,美國的形勢,還有整個國際的形勢(這點艾奇遜沒有說)不許可,不得已而求其次,採取了第三條路。
那些認為「不要國際援助也可以勝利」的中國人聽著,艾奇遜在給你們上課了。艾奇遜是不拿薪水上義務課的好教員,他是如此誨人不倦地毫無隱諱地說出了全篇的真理。美國之所以沒有大量出兵進攻中國,不是因為美國政府不願意,而是因為美國政府有顧慮。第一顧慮中國人民反對它,它怕陷在泥潭裡拔不出去。第二顧慮美國人民反對它,因此不敢下動員令。第三顧慮蘇聯和歐洲的人民以及各國的人民反對它,它將冒天下之大不韙。艾奇遜的可愛的坦白性是有限度的,這第三個顧慮他不願意說。這是因為他怕在蘇聯面前丟臉,他怕已經失敗了但是還要裝做好像沒有失敗的樣子的歐洲馬歇爾計劃陷入全盤崩潰的慘境。
那些近視的思想糊塗的自由主義或民主個人主義的中國人聽著,艾奇遜在給你們上課了,艾奇遜是你們的好教員。你們所設想的美國的仁義道德,已被艾奇遜一掃而空。不是嗎?你們能在白皮書和艾奇遜信件里找到一絲一毫的仁義道德嗎?
美國確實有科學,有技術,可惜抓在資本家手裡,不抓在人民手裡,其用處就是對內剝削和壓迫,對外侵略和殺人。美國也有「民主政治」,可惜只是資產階級一個階級的獨裁統治的別名。美國有很多錢,可惜只願意送給極端腐敗的蔣介石反動派。現在和將來據說很願意送些給它在中國的第五縱隊,但是不願意送給一般的書生氣十足的不識抬舉的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當然更加不願意送給共產黨。送是可以的,要有條件。什麼條件呢?就是跟我走。美國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灑了些救濟粉,看一看什麼人願意彎腰拾起來。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嗟來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唐朝的韓愈寫過《伯夷頌》,頌的是一個對自己國家的人民不負責任、開小差逃跑、又反對武王領導的當時的人民解放戰爭、頗有些「民主個人主義」思想的伯夷,那是頌錯了。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多少一點困難怕什麼。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老子說過:「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蔣介石反動派,對於我們,不但「以死懼之」,而且實行叫我們死。聞一多等人之外,還在過去的三年內,用美國的卡賓槍、機關槍、迫擊炮、火箭炮、榴彈炮、坦克和飛機炸彈,殺死了數百萬中國人。現在這種情況已近尾聲了,他們打了敗仗了,不是他們殺過來而是我們殺過去了,他們快要完蛋了。留給我們多少一點困難,封鎖、失業、災荒、通貨膨脹、物價上升之類,確實是困難,但是比起過去三年來已經鬆了一口氣了。過去三年的一關也闖過了,難道不能克服現在這點困難嗎?沒有美國就不能活命嗎?
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南京的美國殖民政府如鳥獸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爺卻坐著不動,睜起眼睛看著,希望開設新店,撈一把。司徒雷登看見了什麼呢?除了看見人民解放軍一隊一隊地走過,工人、農民、學生一群一群地起來之外,他還看見了一種現象,就是中國的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們也大群地和工農兵學生等人一道喊口號,講革命。總之是沒有人去理他,使得他「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沒有什麼事做了,只好挾起皮包走路。
中國還有一部分知識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塗思想,對美國存有幻想,因此應當對他們進行說服、爭取、教育和團結的工作,使他們站到人民方面來,不上帝國主義的當。但是整個美帝國主義在中國人民中的威信已經破產了,美國的白皮書,就是一部破產的記錄。先進的人們,應當很好地利用白皮書對中國人民進行教育工作。
司徒雷登走了,白皮書來了,很好,很好。這兩件事都是值得慶祝的。
⑸ 孔子,孟子,老子的原名是什麼
師徒關系是這樣的,老子---孔子----孟子
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孔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屬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出生地魯國陬邑,今屬山東省曲阜市。 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2.孟子(約公元前372年—約公元前289年),名軻,(孟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
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相傳他是魯國姬姓貴族公子慶父的後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代表作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王顧左右而言他》已編入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寡人之於國也》編入高中語文教科書中。
3.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 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⑹ 高中或初中(高中最好)語文中的人物誰能表現"善"
老子
一、上善若水對於善,《老子》第8章有一個總的看法:「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老子河上公章句》是這樣解釋「上善若水」的:「上善之人如水之性。」結合《老子》章旨與河上注可以看出,水針對道而言,水的品性幾近於道;善則是針對人來說的,個人體道,乃為上善。唐玄宗疏解此章時,曾指出「水之三能」:「水性甘涼,散灑一切,被其潤澤,蒙利則長,故雲善利,此一能也。天下柔弱莫過於水,平可取法,清能鑒人,乘流值坎,與之委順,在人所引,嘗不競爭,此二能也。惡居下流,眾人恆趣,水則就卑受濁,處惡不辭,此三能也。」
注文闡明了水的三種品性及其作用:其一,水無所不在,滋潤萬物,一切物類皆賴水的潤澤而生長;其二,水以柔弱為品德,不與人爭,而是順隨引導,該流則流,當止則止,無所不可;其三,人之品性,好居上位,惡處下流,而水則處下不爭,居污不辱。水的品性,正與道的特點類似,所以老子以水喻道。而這個比喻的目的,則在於闡明上善之德,具體來說,乃有「七善」:(1)居善地: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老子反之,認為人應該效法水的品性,處於卑下之地,低調生活。一味爭強好勝,不是好事。《老子》66章雲:「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江海正是因為處於低下的位置,反而成就了其浩瀚與博大,所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第63章)。(2)心善淵:淵,深也。人的內心要象水一樣深沉平靜。《老子》第15章曰:「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善於體道的人,其品性與水相似。(3)與善仁。水善利萬物,而不求回報,也不去爭奪什麼,最具有仁愛精神。(4)言善信。即講求誠信。《老子》第81章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實的話往往不動聽,漂亮話往往多虛假,所以要善於鑒別,以誠信為上。(5)正善治。為政要合乎正道,即按道的原則做事。道的原則就是水的原則,也即無為的原則。(6)事善能。做事有滴水穿石、以柔克剛的韌性,誠如《老子》第78章所言:「天下莫柔弱如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7)動善時。水能方能圓,總是能夠根據自己所處的位置和對方的狀況以作出最恰當、最合理的調整,最能發揮所長。
從上所論可知,老子所言之善,不僅包括「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第81章)的仁愛精神,也包括言必真實、善信不欺的誠信態度,還包括澄靜清虛的心境。同時,老子之善並非隨意的遷就、忍讓與施捨,而是講究原則與精神的,那就是「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老子之善,與宋襄公式的仁義有很大的差別。
二、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老子思想中關於善的另一經典表述是:「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第49章)一般來說,與善者相處較為容易做到,但要包容不善者,則很難了,但老子認為,只有能夠做到「不善者吾亦善之」,才是真正的「德善」。此點,確乃顯示出了道家寬闊的胸懷。南宋呂知常注曰:「夫善否相非,誕信相譏,善與不善,信與不信,世俗之情,自為同異耳。故有好善之心者,聖人不違其性,輔之以上善,使必成其善。苟有不善者,亦因以善待之。善不善在彼,而吾所以善之者,未嘗渝也。百行無非善,而天下莫不服其化,德之厚矣。」(《道德經講義》第49章)道家主張善待天下所有人,善者使之更善,不善者使之得到感化而遷心為善,從而達到「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的理想狀態。呂注還強調了一點,只有世俗者才有善與不善之別,至於聖人本身之善是不會變化的,善與不善者均以善待之,這也是不會改變的。
老子「不善者吾亦善之」的思想還反映出了道家的超越精神。如北宋王?注雲:「善惡生乎妄見,妄見生乎自私。公於大道,則雖目睹善惡,而心無殊想矣。故聖人因世之情,強立毀譽,而心知善惡,本自非相,故不善之善,非憐而恕之,乃不覺有異也。忘善惡之實,真善也。」(李霖《道德真經取善集》卷八)王?此注,藉助於佛教的觀點以明老子對待善的超越境界。善與不善都是出於名相的執著,聖人之心能夠超越名相與妄見,達到無心之境,從而實現「忘善惡之實」、超越善惡的真善。
三、以德報怨與「不善者吾亦善之」思想密切相關,在如何解除矛盾、化解怨憤上,老子主張「以德報怨」(第63章)。《老子》第79章指出:「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什麼是「和大怨」呢?河上注雲:「殺人者死,傷人者刑,以相和報也。」這一解釋是可取的。而孔子所主張的「以直報怨」,其意正與「和大怨」相近。當然,在老子看來,這種「和報」怨憤的方式,必然損害人情,留下余怨,因而不可為善,所以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老子認為,對待怨憤的的最好方法是以德報怨,這也是老子之善的最高境界了。
相對於孔子的以直報怨來說,老子的以德報怨更顯示出一種宗教式的情懷。這點恰在以後的道教教義中得以印證,如南朝道士顧歡在詮釋《老子》時發揮曰:「自然無情,以與善為常,司契之人,是道之所與也。然則此經所明,是自然之道,可以與善,不可示惡也。問曰:蓋聞常善救人,則善惡無棄,天道普慈,無物不育。善者己善,何須此與?惡者宜化,何為不示耶?答曰:道教真實,言無華綺。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下士聞道,大而笑之。聞而勤行,以成其德,聞而大笑,只增其罪。故以道與善,成人之美也;不以示惡,不成人之惡也。」(《敦煌本老子道德經顧歡注》,《中華道藏》第10冊)天道以與善為常,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這是老學之要義,也是道教的宗旨。應該看到,老子所倡導的以德報怨思想,實際上包括兩個層面的意思:其一,從道的層面來看,以德報怨即是道的體現,乃為大善。其二,從社會個人的角度看,以德報怨思想的重點在於為善去惡,而不是無限度地容忍或者放縱邪惡。
綜上所述,上善若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以德報怨三個方面,實具有內在的邏輯關聯,反映了老子之善的主要內涵。老子論善,既體現出了中華文化中固有的為善、求善精神,同時又保持著道家特有的清醒與智慧。對道家關於善的思想的繼承與弘揚,將有助於矯正我們民族性格中的某些偏頗之處,更好地發揮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
相傳舜的家世甚為寒微,雖然是帝顓項的後裔,但五世為庶人,處於社會下層。舜的遭遇更為不幸,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瞽叟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里,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於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舜在家裡人要加害於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盡可能給予幫助,所以是「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常)在側」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系,這是他在傳說故事中獨具特色的一個方面。
舜
舜家境清貧,故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經歷坎坷。他在歷山(今山西運城市芮城縣東)耕耘種植,在雷澤(在今山西永濟市首陽鄉)打魚,在黃河之濱製作陶器,總之生計艱難,顛沛流離,為養家糊口而到處奔波。
相傳舜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過了10年,堯向四岳(四方諸侯之長)征詢繼任人選,四岳就推薦了舜。堯將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才乾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只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製作陶器,也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的現象。他到了哪裡,人們都願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縣為都)」。堯得知這些情況很高興,賜予舜絺衣(細葛布衣)和琴,賜予牛羊,還為他修築了倉房。
舜得到了這些賞賜,瞽叟和象很是眼熱,他們又想殺掉舜,霸佔這些財物。瞽叟讓舜修補倉房的屋頂,卻在下面縱火焚燒倉房。舜靠兩只斗笠作翼,從房上跳下,倖免於難。後來瞽叟又讓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卻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將舜活埋在裡面。幸虧舜事先有所警覺,在井筒旁邊挖了一條通道,從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時間。瞽叟和象以為陰謀得逞,象說這主意是他想出來的,分東西時要琴,還要堯的兩個女兒給他做妻子,把牛羊和倉房分給父母。象住進了舜的房子,彈奏舜的琴,舜去見他,象大吃一驚,老大不高興,嘴裡卻說:「我思舜正鬱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順父母,友於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
後來堯讓舜參預政事,管理百官,接待賓客,經受各種磨煉。舜不但將政事處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進。堯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愷」,早有賢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愷」管教化;還有「四凶族」,即帝鴻氏的不才子渾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窮奇,顓頊氏的不才子檮杌、縉雲氏的不才子饕餮,雖然惡名昭彰,但堯未能處置,舜將「四凶族」流放到邊遠荒蠻之地。這些措施的落實,顯示出舜的治國方略和政治才幹。
舜的事跡,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⑺ 列子是什麼時期什麼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初中語文教材中什麼一文同樣出自列子湯問
列子(大約公元復前制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戰國年間,享年75歲),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禦寇(「列子」是後人對他的尊稱),華夏族,周朝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後[1]。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學者、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
列子,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與鄭繆公同時。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沖虛經》,(於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後人根據古代資料編著的。全書共載民間故事寓言、神話傳說等134則,是東晉人張湛所輯錄增補的,題材廣泛,有些頗富教育意義。
⑻ 初中語文問題。
樓主,我來幫你分析一下。
答案選 C 。
因為《左傳》是一部史學名著和文學名著,是我國現存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
⑼ 初二語文「娘(涼)什麼老子都不老子呀。」理解
我暈啊!
你們意思不懂啊!
這是胡適寫的《我的母親
這里是他的玉英姨母住他家 初秋旁晚他專吃晚飯後,在門口玩屬,那親玉英姨母拿了一條小衫給他穿,他就說了這句話
整句話意思是:涼什麼啊,我爹都不在了。
第二句修辭手法應該是重復,意思是:我爹都不在了(文雅點,其實胡適的爹在他小時候便去世了。他爹比他娘大30多歲,應該是,我忘了具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