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中語文課本《連升三級》原文
《連升三級》原文:
今天說的這個故事,是明朝時候的事兒。
在山東臨清有一家財主。家裡有一個「少爺」,叫張好古。從小就嬌生慣養,也沒念過書。長大了吃喝嫖賭,無所不為。天天兒吃飽喝足,提籠架鳥,滿街遛。因為這個,大傢伙兒都管他叫「狗少」。
有一天,張好古走在街上,看見一個相面的,圍著一圈子人。他想看一看,剛往那兒一站,相面的一眼就看見他了,知道他是狗少,想要奉承他幾句,蒙兩個錢。假裝看了看他,說:「這位老兄,雙眉帶彩,二目有神,可做國家棟梁之材。
看閣下印堂發亮,官運昌旺,如要進京趕考,保您金榜題名。到那時我給您道喜。」張好古要是明白,當時能給他一個嘴巴。因為他不認字啊,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上來,上京趕考?拿什麼考呀?
可是他這狗少的脾氣沒往那兒想。他想:「我們家有的是錢啊,要想做官那還不容易嗎。」他不但不生氣,反倒挺高興。說:「准能得中嗎?」「決不奉承!保您的中前三名!」「好!給你二兩銀子。真要中了,回來我還多給你。要是中不了,回來我可找你沒完。」相面的心裡說:「等你回來我就走了!」
張好古回到家裡,打點行囊包裹,帶了些金銀,還真上北京趕考來了。他也不想想,你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就趕考?這不是混蛋嗎!可是遇見那樣社會,就有那樣事情。他動身那天就晚了,趕到北京正是考場末一天。
等到了西直門,城門早就關了。事也湊巧,正趕上西直門進水車。明、清兩代的皇上,都講究喝玉泉山的水,叫老百姓半夜裡由城外頭往進拉水,還得是當天的。水車一到,城門開了。張好古也不懂啊,騎著馬跟著水車就往裡走,看城的也不敢問他,以為他是給皇上押水車的哪,就這樣他進來了。
進了城,他不知道考場在哪兒,騎著馬滿處亂撞,走到棋盤街,看見對面來了一群人,當中間有個騎馬的,前邊有倆人打著氣死風燈——這是九千歲魏王魏忠賢下夜查街。張好古這匹馬眼神一岔,要驚,他一勒絲韁沒勒住,這馬正撞上魏忠賢的馬。要擱在往日,魏忠賢連問都不問就給殺了,因為他是明熹宗皇上最寵信的太監,有先斬後奏的權力。
今天魏忠賢想問問他,一勒馬。說:「你這小子,闖什麼喪啊?」張好古也不知道他是九千歲啊!說:「啊!你管哪!我有要緊的事。」「嗬,猴兒崽子!真橫啊!有什麼要緊的事?」「我打山東來,我是上京趕考的,要是晚了進不去考場,不就把我這前三名耽誤了嗎?」
「你就知道你能中前三名?」「啊!沒把握大老遠的誰上這兒來呀!」「現在考場也關了門啦,你進不去呀!」「進不去我不會砸門嗎?」魏忠賢一想:「他就知道他能得中前三名,准有這么大的學問嗎?不能!這是大話欺人,他這是拿學問唬我哪。」
隨說:「來呀!拿我張片子,把他送到考場去。」魏忠賢要看看他的學問怎麼樣。可是魏忠賢也混蛋,你要看看他的學問,你別拿片子送他呀,你就叫他自己去得了。他這一拿片子,張好古倒得了意啦,本來他不認識考場,這一來有了領道兒的了。
差人帶著張好古來到考場,一砸門,把片子遞進去。兩位主考官看是魏忠賢的片子,趕緊都起來了,這個就說:「這人是九千歲送來的,一定跟他有關系,咱們可得把他收下!」那個說:「不行啊!號房都滿了。」
「滿了咱們也得想辦法呀!你想九千歲黑更半夜送來的人一定是他的親戚。依我說,趕緊給他騰間房。實在不行,哪怕咱們倆人在當院蹲一宿哪,也得把他留下。」「好吧!那咱們就在當院蹲一宿吧!」這叫什麼事!兩位主考官把張好古讓進來以後,他們倆人又嘀咕上了。那個就說:「咱們給他送題去。」
這個說:「別去!咱們也不知道他溫習的什麼書啊?咱們要是給他一出題,他要做不上來,這不是得罪九千歲嗎?」「那麼怎麼辦哪?」「怎麼辦哪?這不是有卷子嗎?乾脆我說你寫!」嘿!他們倆人全給包辦了!寫完了一想:「這要是中個頭名那可太不下去了,得啦!來個二名吧!」張好古一個字沒寫,弄個第二名!
到了第三天,凡是得中的人,都得到主考官家裡拜老師,遞門生帖。全去了,就是張好古沒去。他不懂啊!兩位主考宮又嘀咕上了。這個說:「張好古太不通人情了。雖然他是魏王送來的`,要沒有咱們哥兒倆關照他,說死他也中不了啊。
怎麼著?現在得中了,連老師都不拜,這也太不通人情了。」「別那麼想,咱們得沖著魏王。你想魏王黑更半夜拿著片子把他送來,這一定是魏王的親支近派。將來他要是做了官,咱們還得仗著他關照咱們哪。他不是沒來嗎?沒關系!咱們不會看看他去嗎?」這倒不錯,老師拜徒弟,倒了個兒了!
兩位主考官見了張好古。說:「那天要沒有九千歲那張片子,這考場你可就進不來了。」張好古也不知道哪兒的事啊,就含糊著答應。
等他們倆人走了以後,一打聽,才知道九千歲是魏忠賢。心裡說:哎呀!要沒有這張片子,考場就進不來了。他可沒想他不認字!又一想:「我得瞧瞧九千歲去!」買了很多的貴重禮物,到了魏王府,把名片、禮單遞進去。魏忠賢一看名片,不認識。有心不見吧,一看禮單,禮物還很貴重。說:「叫他進來吧。」
張好古進去一說:「那天要不是九千歲拿片子送我,我還真進不了考場。也是王爺福氣大,我中了個第二名。」「啊!真有這么大的學問?怪不得那天說那麼大的話哪!既然有這么大的學問,將來我要是面南背北之時,這人對我有很大的用處啊。」當時吩咐設擺酒宴款待。張好古足吃一頓,吃飽喝足,告辭,魏忠賢親自送出府門。
這下子,北京城哄嚷動了,文武百官都知道了,大家紛紛議論:「咱們不論多大的官,誰進魏王府拜見也沒送出來過呀?怎麼新科進士張好古去了,魏王親自送到門口哪?」那個說:「他是魏王的親支近派。」「看九千歲把他送出來的時候,還是恭恭敬敬的,說不定張好古許是魏王的長輩。」
「既然是魏王的長輩,咱們應該大夥兒聯名,上個奏摺,保薦一下。將來他要做了官兒,一定對咱們有很大的關照。」「對!」大家聯名保薦新科進士張好古,說他有經天緯地之才,安邦定國之志,是國家的棟梁。皇上一聽,說:「既然有這樣的人材,應該入翰林院啊。」他又入了翰林院了!
到了翰林院,這些翰林都知道他是魏忠賢的人,又聽說他是大家聯名保薦的,大夥兒誰敢不尊敬他呀?有寫的東西也不讓他寫,不但不讓他寫,大夥兒寫好了,反倒給他看:「張年兄!您看這行嗎?」「行!很好!很好!」就會說這么一句。不管人家問什麼,都是「很好!很好!」就這句話他愣在翰林院混了一年。
轉過年來,魏忠賢的生日,文武百官都送很貴重的禮物。張好古除去送了很多貴重禮物之外,他打四寶齋紙店又買了一副對聯,可沒寫,拿著就進翰林院了,大夥兒一瞧。說:「張年兄,這是給魏王送的壽對兒嗎?」
「是啊!」大夥兒打開一看。說:「喲!沒寫哪?」「可不是嗎。」大夥兒說:「您來了一年多了,我們就沒看您寫過字,想不到今天我們要瞻仰瞻仰您的墨寶。」「不!你們寫得很好,還是你們給我寫吧。」
大夥兒彼此對推,誰也不寫,其中有一個人聰明。心裡說:張好古別是不認字吧?當時他眼珠兒一轉。說:「我寫!」就編了一副對子,大罵魏忠賢,說魏忠賢要謀朝篡位,寫完了說:「張年兄!您看行嗎?」張好古一看說:「行!很好!很好!」——還好哪!
這一天,張好古拿著禮物給魏忠賢去拜壽。魏忠賢把禮物收下,把對子掛上,還沒看明白什麼詞兒哪,皇上的聖旨、福壽字也到了。魏忠賢擺香案接聖旨去了。所有來拜壽的文武百官都看見這副對子了,可是誰也不敢說,因為魏忠賢這人脾氣不好。
比如:有人罵他,你要一告訴他,說:「某人罵您哪。」他一聽:「噢!他罵我?殺!——他罵我他一個人知道啊,現在你也知道了,一塊兒殺!」您想這誰還敢告訴他呀!就這樣,這副對子溜溜兒的掛了一天,魏忠賢愣沒看出來!
又過了幾年,換了崇禎皇帝。在魏忠賢家裡翻出來龍衣、龍冠。魏忠賢犯罪下獄,全家被斬,滅門九族,所有魏忠賢的人一律殺罪。
就有人跟皇上說:「翰林院有個學士叫張好古,也是魏忠賢的人。」 皇上說:「那也得殺!」旁邊有一個大臣跪下了,說:「我主萬歲,張好古不是魏忠賢的人。」
皇上說:「怎見得呢?」「因為某年某月某日魏忠賢辦生日,張好古送給魏忠賢一副對子,那詞句我還記著哪。說他要謀朝篡位,這怎麼能是魏忠賢的人哪?」皇上說:「那不是啊!」「不但不是,這是忠臣啊!」「好!既是忠臣,死罪當免,加升三級。」
一群混蛋!
寫作背景:
《連升三級》老舍所作,1918年畢業,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學當校長。兩年之後,晉升為京師教育局北郊勸學員,但是由於很難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舊勢力共事,很快便主動辭去了這份待遇優厚的職務,重新回到學校教書。
老舍多以城市平民生活為題材,愛憎分明,有強烈的正義感;他能純熟地駕馭語言,運用北京話表現人物、描寫事件,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
1938年,老舍被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常務理事兼總務部主任,對內主持日常會務,對外代表「文協」,並全面負責總會的領導工作。同年7月,隨文協西遷重慶。
1939年,老舍翻譯完成的英文版《金瓶梅》在倫敦出版,譯名為The Golden Lotus,此版是為西方比較權威的《金瓶梅》譯本,先後發行四次。
抗戰期間,北新書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催過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時,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帶戲曲味的答催稿信:元帥發來緊急令:內無糧草外無兵!小將提槍上了馬,《青年界》上走一程,吠!馬來!參見元帥。帶來多少人馬?來個字!還都是老弱殘兵!後帳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殺氣滿山頭!
一次老舍家裡來了許多青年人,請教怎樣寫詩。老舍說:「我不會寫詩,只是瞎湊而已。」有人提議,請老舍當場「瞎湊」一首。「大雨洗星海,長虹萬籟天;冰瑩成舍我,碧野林風眠。」老舍隨口吟了這首別致的五言絕句。寥寥20字把8位人們熟悉並稱道的文藝家的名字,「瞎湊」在一起,形象鮮明,意境開闊,餘味無窮。
青年們聽了,無不贊嘆叫絕。詩中提到的大雨即孫大雨,現代詩人、文學翻譯家。洗星海即冼星海,人民音樂家。高長虹是現代名人。萬籟天是戲劇、電影工作者。冰瑩即謝冰瑩,現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慶《新蜀報》總編輯。碧野是當代作家。林風眠是畫家。
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東大學朋友談起他僱傭車夫的經歷與見聞:一位車夫買了「洋車」不久又賣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後還是受窮。
當時老舍覺得該題材可以寫成一部小說。新文學誕生以來,胡適、魯迅等作家都先後寫過人力車夫,但都是從知識分子的角度以俯視的姿態表達對車夫的同情,並未深入其內心和靈魂深處去體味車夫的人生。
老舍因出身貧苦市民家庭,從小就與下層民眾接觸,對勞苦大眾的生活狀況和心理有著較深入的了解。
B. 誰能提供一下初中語文課文《槐花》原文謝了
初中語文課文《槐花》原文如下:
題目:槐花
作者:趙緒雷
又是槐花飄香時,我想起了老槐樹。
槐樹已經很老了,它被砍過,被人用繩子勒過,結滿老疤的樹皮乾裂著,但它依舊葉繁花盛,一串串槐花像銀鏈,似玉朵,隨風飄出淡淡的清香。就像一位飽經滄桑的銀發老人,忘卻了痛苦,挽著綠綢在翩翩起舞呢。金色的太陽被它懷里清脆的鳥聲所遮掩,光陰在地上晃動著,就像外婆蹣跚的身影。
這時,外婆就出現了,她是晃動著小腳走了十好幾里路來到我家的。外婆從來不讓人接送,這是她的性格。外婆一進門就問我:「孩子,是想外婆還是想外婆捏的槐花窩窩?」我說:「都想。」外婆便誇我長大了。
「外婆是從賤年那陣子過來的,大人們連槐樹葉子都沒吃飽過。」外婆捏窩窩時總愛向我數落著往事,「那時候,榆樹葉子、楊樹上的毛毛蟲都吃過,只有槐花最好吃,不酸不苦的,而且味正香甜。」她說自己老了就變成老槐樹,但最好沒有刺,免得劃破了小孩子的手指。
外婆是見不得槐花紛紛落地的,即使生活好了,人們不再吃槐花了,她仍說:「這是多麼浪費呀!」 外婆把擼下來的槐花收集在簸箕里,戴上花鏡仔細地挑選,就好像在審視自己的缺點,她倒進鍋里的總是一片潔白。煮熟,晾乾,和面揉在一起,變戲法一樣就從她手裡飛出一個個窩窩頭來。火紅的灶苗呼呼地舔著鍋底,窩窩頭不一會兒就熟了。
外婆邀來我的小夥伴一塊吃,窩窩頭太熱,燙得我們跺腳,直跺得外婆臉上笑開了花。
母親說:「娘,到現在你還是忘不了別人的孩子,想想你教書那會兒,咱家裡就還有一個窩窩頭,你非要帶到學校里給人家吃,你哪裡想過自己的閨女也餓得心慌。」「唉,那……」外婆臉上的笑容給不自然的表情沖散了,眼睛不知道瞅向哪裡才好,好像欠了女兒多大的人情似的。
吃完槐花,外婆就坐在樹底下教我寫字。外婆不僅教過書,就連毛筆字也很有功底,這在魯西南的窮鄉僻壤里很不簡單。外婆說我寫字的姿態很端正,沒准將來就是一位大書法家。外婆寫一張,我就跟著描一張,不知不覺間槐樹的影子就拋下我們一丈多遠,這時我才發現外婆寫累了,臉上的汗珠完全沐浴在陽光里,晶瑩透亮。
外婆畢竟快七十歲了,許多事情力不從心,但她總不閑著。「叫你過來是享福的,誰稀罕你幹活,看看你累的。」母親見外婆幹活就嚷她。年幼的我自然也不明白,外婆呀外婆,您為什麼就這樣固執呢?
那天我放學回家,發現院子掃得乾乾凈凈,鍋碗瓢盆擺得整整齊齊。我喊外婆,沒有回應,原來她正跪在屋裡的地上,上氣不接下氣地用無神的眼光看著我,「外婆不是累,是有病。」好像是對我說,又好像自言自語。桌上的一碗白開水被她打翻了,濺了一身,那水還在一點一滴地從桌子滴到她的身上。外婆實在是挪不動了。我哭著飛奔到地里喊來了大人。
全家人都陪著外婆去醫院了,只有我望著靜得可怕的院子,小板凳上空空盪盪,出籠不久的槐花窩窩呆在筐子里,彷彿在冒著最後一絲熱氣,一陣風從醫院的方向吹來,那滿樹的槐花像白紗般柔軟,似雲煙般飄盪,剎時落到了地上,一片凄慘。
又是槐花飄香時,我想起了老槐樹。其實外婆就是一棵老槐樹,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槐樹,那些綴滿枝頭的槐花庄雅素潔,飄散出淡淡清香,構成了春風里一道獨特的風景。
C. 初中語文文言文有哪些
1、《論語》——復孔子制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2、《世說新語》——劉義慶
3、《賣油翁》——歐陽修
4、《三峽》——酈道元
5、《陋室銘》——劉禹錫
6、《愛蓮說》——周敦頤
7、《強項令》——范曄
8、《小石潭記》——柳宗元
9、《記承天寺夜遊》——蘇東坡
10、《桃花源記》——陶淵明
11、《岳陽樓記》—— 范仲淹
12、《魚我所欲也》—— 孟子
13、《出師表》—— 諸葛亮
(3)初中語文原文擴展閱讀:
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
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
經過歷代文人修飾越顯浮華,唐代起大文學家韓愈等發起「古文運動」,主張回歸通俗古文。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注標點符號。
D. 初中 語文 課文 《三峽》原文及翻譯
三峽七百里中,兩來岸高山連綿不源絕,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至於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有時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兩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時候,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長著姿態怪異的柏樹,懸泉和瀑布在那裡飛流沖盪。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橫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不斷,異常凄涼,空盪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的漁民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E. 初中語文課文散步
一復
朗讀全文。題目「散步」是從制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你覺得這個標題好嗎?請你換一個角度為本文擬一個標題,並說說你的理由。
本題在標題上做文章,意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也是揣摩標題藝術。第一問,可以回答「好」,也可以回答「不好」,只要言之成理。另擬標題,可以各顯神通.
二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並與同學交流。
本題要求理解語句的深層含義,重點應放在「整個世界」四個字上,兼及其他。
說明母親和兒子對一家的重要性
三
下面這篇短文也是講三代人的故事。與課文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三代》與《散步》主題相近,又有差異,情節則差別較大。本題作比較閱讀,培養鑒賞能力。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感動」這種情感更是個性化的,說《散步》更感動人,可以;說《三代》更感動人,也可以,能言之成理就好。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把握兩篇短文的主旨,《三代》說的是,寧可自己受傷,也要保護一老一小;《散步》說的是,孝順第一。衡量作品,也要從社會價值上去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