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有初中語文書上誡子書的注釋啊 一定要書上的書下註解,謝謝!
一、選自《諸葛亮集》卷一(中華書局2009年版)。誡,告誡、勸免。子,一般版認為是指諸葛權亮的兒子諸葛瞻。書,書信。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
二、夫:助詞,用於句首,表示發端。
三、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
四、以:連詞,表示後者是前者的目的。
五、淡泊:內心恬淡,不慕名利。
六、無以:沒有什麼可以拿來,沒辦法。
七、明志:明確志向。明,明確、堅定。
八、志遠:達到遠大目標。達,達到。
九、廣:增長。
十、淫慢:放縱懈怠。淫,放縱。慢,懈怠。
十一、勵精:振奮精神。勵,振奮。
十二、險躁:輕薄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險,輕薄。
十三、治性:修養性情。治,修養。
十四、年與時馳: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馳,疾行,指迅速逝去。
十五、意與日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
十六、枯落:調落,衰殘。比喻老年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
十七、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
十八、窮廬:窮困撩倒之人住的陋室。
十九、將復何及:又怎麼來得及。
Ⅱ 有沒有多不接世這個成語
多不接世出自《誡子書》,「接」和「世」的意思分別是:接表示接納,世表示世俗,社會。
多不接世[ō bù jiē shì]
釋義:大多不會被社會所接納。
出處:諸葛亮《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白話譯文:
有道德修養的人,是這樣進行修養鍛煉的,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朴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清心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如果不下苦工學習就 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如果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
縱欲放盪、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節操高尚。如果年華與歲月虛度,志願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而有益於社會,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里,到那時再悔也來不及了。
所以,有多不接世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