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一年級語文課本第25課《世說新語》(①詠雪 ②陳太丘與友期)只要課下注釋{人教版}
1)謝太傅:即謝安(320~385),字安石,晉朝陳郡陽夏(現在河南太康)人。做過吳興太守、侍中、史部尚書、中護軍等官職。死後追贈為太傅。 (2)撒鹽空中差可擬( 差:大致,差不多 )(擬:相比 ) (3)未若柳絮因風起(未若:不如)(因:憑借 )(「因」在這里有特殊含義) (4)講論文義(講解詩文)(講:講解 )(論:討論 ) (5)俄而雪驟,公欣然曰(俄而: 不久,一會兒 )(驟;急速,大 )(欣然:高興的樣子) (6)與兒女講論文義(兒女:這兒當「子侄輩」講,即年輕一輩) (7)內集:家庭聚會。 (8)講論文義:講解詩文。 (9)胡兒:即謝朗。謝朗,字長度,謝安哥哥的長子。做過東陽太守。 (10)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擬,相比。 (11)無奕女:指謝道韞(yùn),東晉有名的才女,以聰明有才著稱。無奕,指謝奕,字無奕。 (12)王凝之:字叔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二個兒子,做過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等。 (13)古今異義 兒女 古義:子侄輩的年輕一代 今義:自己親生的兒子與女兒 因 古義:趁,乘 今義:因為
2. 初中全部文言文有哪些
一、七年級上冊文言文
1、童趣(沈復)2、《論語》十則3、山市蒲松齡4、《世說新語》兩則劉義慶5、詠雪6、陳太丘與友期7、寓言四則8、智子疑鄰9、塞翁失馬
二、七年級下冊文言文
1、傷仲永王安石2、孫權勸學《資治通鑒》3、 口技林嗣環4、 短文兩篇5、誇父逐日6、共工怒觸不周山7、狼蒲松齡
三、八年級上冊文言文
1、桃花源記陶淵明2、短文兩篇3、陋室銘(劉禹錫)4、愛蓮說(周敦頤)5、核舟記 (魏學洢)6、大道之行也(《禮記》)7、三峽(酈道元)8、短文兩篇9、答謝中書書(陶弘景)10、記承天寺夜遊(蘇軾)11、觀潮 (周密)12、湖心亭看雪(張岱)
四、八年級下冊文言文
1 、與朱元思書吳均2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3 、馬說韓愈4、 送東陽馬生序宋濂5、 小石潭記柳宗元6、 岳陽樓記范仲淹7、 醉翁亭記歐陽修8、滿井游記袁宏道
五、九年級上冊文言文
1、 陳涉世家司馬遷2、 唐雎不辱使命《戰國策》3 、隆中對陳壽4、出師表諸葛亮
六、九年級下冊文言文
1、 公輸《墨子》2、《孟子》兩章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5、魚我所欲也《孟子》6、《莊子》故事兩則7、惠子相梁8、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9、 曹劌論戰《左傳》10、 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11、愚公移山《列子》
(2)初中語文詠雪擴展閱讀: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在遠古時代文言文與口語的差異微乎其微。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
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
3. 初中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怎麼翻譯
《詠雪》
謝太傅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把子侄們聚集在一起,跟他們談論詩文義理。不一會兒專,雪下得緊了屬,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兒子胡兒說:「在空中撒鹽大約可以比擬吧。」他(另一個)哥哥的女兒說:「不如用柳絮隨風飄飛來比擬。」謝太傅聽了大笑,感到很高興。(謝道韞)就是謝安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朋友一起相約出遊,約定時間是中午,過了中午約定的時間友人還不見來,陳太丘不再等就走了,(他)走後友人才來。(陳太丘之子)陳元方當時年齡七歲,正在門外玩耍。客人問元方:「尊父在家否?」(元方)回答:「(他)等了您很長時間不見來,已經走了。」友人就憤怒地說:「不是人哪!與人約了時間出遊,(卻)不辭而去。」陳元方說:「您 與家父約在中午。中午您沒有到,就是(您 )不守信用;(您 )在兒子面前罵父親,就是無禮」友人(聽了很)慚愧,走下車想引逗元方,元方轉身進門不再回頭乍來客一眼。
4. 初中語文題作者問什麼只客觀地描述詠雪一事,而不直接對詠雪語句的好壞作評價《世說新語》中的《詠雪》
給讀者以想像、思考的空間,意味深長。並且兩人詠雪的好壞顯而易見,無須再作評論。
5. 未若柳絮因風起,初中語文教材的這則《詠雪》,出自《世說新語》的哪一章,哪一節
《詠雪》是來南朝文學家劉義慶自收錄在《世說新語·言語第二》中的一段文言散文。
始出於東晉謝安與其子侄輩們的一段即興對話。言簡意賅地勾勒了疾風驟雪、紛紛揚揚的下雪天,謝家子女即景賦詩詠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輕松和諧的畫面。文章通過神態描寫和身份補敘,贊賞謝道韞的文學才華,並因此而流傳千古,成為一段佳話。
(5)初中語文詠雪擴展閱讀:
《詠雪》作為清談名士的教科書,特別注意傳達魏晉清談家的獨特的語言形象,重視人物語言的潤飾,「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惚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古今絕唱也。」
《世說新語》主要是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言清談,這篇《詠雪》就始出於東晉謝安與其子侄輩們的一段即興對話。
6. 初中語文題作者問什麼只客觀地描述詠雪一事,而不直接
1、這是當時以風流蘊藉為美的時尚決定的,話說得太明,就沒意思了專。
2、文章只將謝家子弟屬詠雪一事的始末客觀地寫出,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的意圖是明顯的,誰的「語言」好,誰的不好,可一望而知。這正是本書敘事的優點。
3、謝安對這兩個答案的優劣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表態,卻在最後補充交代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贊賞道韞的才氣。
4、「白雪紛紛何所似?」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錄下了兩個:
一個是謝朗說的「撒鹽空中」;
另一個是謝道韞說的「柳絮因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