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看老舍的《茶館》曹禺的《雷雨》,對初中生語文有幫助嗎
這兩部文章都很精彩,但我記得規定的是高中生必讀篇目。
對於對初中生語文有無幫助版這一點答案是權肯定的。
因為平時的文學素養都在於平日里的積累。
多看書,就意味著識字量和對文章的理解都會更進一層。
所以建議有時間的話看一看一定是好的。
㈡ 初中語文猜謎語
1、老舍
2、周而復
3、豬八戒
4、華子良
5、《祝福》
6、《子夜》
7、《復活》
8、應用文(禁止動武那就用文的好了)
㈢ 老舍,艾青,巴金,魯迅,郭沫若寫的哪些作品進入了中學課本
《駱駝祥子》、《濟南的冬天》老舍;《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小狗包第》、《鳥的天堂》巴金;《紀念劉和珍君》、《社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藤野先生》、《祝福》魯迅.
㈣ 初中語文課本有老舍哪些文章
《初中語文》中選錄了老舍的《我熱愛新北京》和《我們在世界上抬起了頭》
㈤ 在語文課本中,有哪些老舍的作品
《母雞》小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16課
《貓》小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15課
《草原》小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1課
《我們家的貓》小學冀教版四年級下冊6課
㈥ 人教版中小學語文教材中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老舍的作品一共有5部,分別為:
1、《母雞》,是小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16課
2、《貓》,是小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15課
3、《草原》,是小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1課
4、《北京的春節》,是小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6課
5、《養花》,是小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綜合復習
《母雞》是滿人老舍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文章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為尊敬,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本文的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直白自然,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
《貓》是老舍創作的一篇狀物散文,發表於《新觀察》1959年第16期。該文描述的是老舍的家貓,其形象在老舍的筆下栩栩如生,摯情躍然紙上,表達了作者愛貓至深是有緣由的。該篇文章已選入人教版小學課本四年級。
《草原》是現代詩人老舍創作的一篇散文。課文主要講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和蒙漢聯歡圖。作者在最後引用了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抒發了作者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和對蒙漢兩族的深情厚誼。
《北京的春節》是現代作家老舍1951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繪了一幅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表現了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展現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美好,同時對比新舊社會的春節,突出了新社會移風易俗、春節過得歡樂而健康,表達了作者對新中國、新社會的贊美。全文充滿北京味兒的朴實語言,陳述樸素自然,不事雕琢,流暢通達,又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養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給報刊寫的一篇散文,刊載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藝報》上。通過寫養花的過程,表達了養花的樂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順序,層層遞進,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6)初中語文老舍擴展閱讀:
《養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給報刊寫的一篇散文,刊載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藝報》上。通過寫養花的過程,表達了養花的樂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順序,層層遞進,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解放後,老舍不再需要花瓶了,他有了一個小花園。1950年,老舍搬進了北京一座小四合院。從此老舍就和夫人在院子里養起了菊花,一共養了100多種,300多棵。每到秋天花朵爭奇斗艷,真可以舉辦個小菊展了。這就是老舍著名散文《養花》一文提到的情景。
㈦ 王安石,魯迅,老舍,莫泊桑,初中語文課本都收錄了他們的哪些作品
王安石:《等飛來峰》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
老舍:《濟南的冬天》,《繁星》
㈧ 人教版中小學語文教材中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老舍的作品一共有5部,分別為:
1、《母雞》,是小學人教版四年回級上冊16課答
2、《貓》,是小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15課
3、《草原》,是小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1課
4、《北京的春節》,是小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6課
5、《養花》,是小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綜合復習
㈨ 初中語文課本《連升三級》原文
《連升三級》原文:
今天說的這個故事,是明朝時候的事兒。
在山東臨清有一家財主。家裡有一個「少爺」,叫張好古。從小就嬌生慣養,也沒念過書。長大了吃喝嫖賭,無所不為。天天兒吃飽喝足,提籠架鳥,滿街遛。因為這個,大傢伙兒都管他叫「狗少」。
有一天,張好古走在街上,看見一個相面的,圍著一圈子人。他想看一看,剛往那兒一站,相面的一眼就看見他了,知道他是狗少,想要奉承他幾句,蒙兩個錢。假裝看了看他,說:「這位老兄,雙眉帶彩,二目有神,可做國家棟梁之材。
看閣下印堂發亮,官運昌旺,如要進京趕考,保您金榜題名。到那時我給您道喜。」張好古要是明白,當時能給他一個嘴巴。因為他不認字啊,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上來,上京趕考?拿什麼考呀?
可是他這狗少的脾氣沒往那兒想。他想:「我們家有的是錢啊,要想做官那還不容易嗎。」他不但不生氣,反倒挺高興。說:「准能得中嗎?」「決不奉承!保您的中前三名!」「好!給你二兩銀子。真要中了,回來我還多給你。要是中不了,回來我可找你沒完。」相面的心裡說:「等你回來我就走了!」
張好古回到家裡,打點行囊包裹,帶了些金銀,還真上北京趕考來了。他也不想想,你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就趕考?這不是混蛋嗎!可是遇見那樣社會,就有那樣事情。他動身那天就晚了,趕到北京正是考場末一天。
等到了西直門,城門早就關了。事也湊巧,正趕上西直門進水車。明、清兩代的皇上,都講究喝玉泉山的水,叫老百姓半夜裡由城外頭往進拉水,還得是當天的。水車一到,城門開了。張好古也不懂啊,騎著馬跟著水車就往裡走,看城的也不敢問他,以為他是給皇上押水車的哪,就這樣他進來了。
進了城,他不知道考場在哪兒,騎著馬滿處亂撞,走到棋盤街,看見對面來了一群人,當中間有個騎馬的,前邊有倆人打著氣死風燈——這是九千歲魏王魏忠賢下夜查街。張好古這匹馬眼神一岔,要驚,他一勒絲韁沒勒住,這馬正撞上魏忠賢的馬。要擱在往日,魏忠賢連問都不問就給殺了,因為他是明熹宗皇上最寵信的太監,有先斬後奏的權力。
今天魏忠賢想問問他,一勒馬。說:「你這小子,闖什麼喪啊?」張好古也不知道他是九千歲啊!說:「啊!你管哪!我有要緊的事。」「嗬,猴兒崽子!真橫啊!有什麼要緊的事?」「我打山東來,我是上京趕考的,要是晚了進不去考場,不就把我這前三名耽誤了嗎?」
「你就知道你能中前三名?」「啊!沒把握大老遠的誰上這兒來呀!」「現在考場也關了門啦,你進不去呀!」「進不去我不會砸門嗎?」魏忠賢一想:「他就知道他能得中前三名,准有這么大的學問嗎?不能!這是大話欺人,他這是拿學問唬我哪。」
隨說:「來呀!拿我張片子,把他送到考場去。」魏忠賢要看看他的學問怎麼樣。可是魏忠賢也混蛋,你要看看他的學問,你別拿片子送他呀,你就叫他自己去得了。他這一拿片子,張好古倒得了意啦,本來他不認識考場,這一來有了領道兒的了。
差人帶著張好古來到考場,一砸門,把片子遞進去。兩位主考官看是魏忠賢的片子,趕緊都起來了,這個就說:「這人是九千歲送來的,一定跟他有關系,咱們可得把他收下!」那個說:「不行啊!號房都滿了。」
「滿了咱們也得想辦法呀!你想九千歲黑更半夜送來的人一定是他的親戚。依我說,趕緊給他騰間房。實在不行,哪怕咱們倆人在當院蹲一宿哪,也得把他留下。」「好吧!那咱們就在當院蹲一宿吧!」這叫什麼事!兩位主考官把張好古讓進來以後,他們倆人又嘀咕上了。那個就說:「咱們給他送題去。」
這個說:「別去!咱們也不知道他溫習的什麼書啊?咱們要是給他一出題,他要做不上來,這不是得罪九千歲嗎?」「那麼怎麼辦哪?」「怎麼辦哪?這不是有卷子嗎?乾脆我說你寫!」嘿!他們倆人全給包辦了!寫完了一想:「這要是中個頭名那可太不下去了,得啦!來個二名吧!」張好古一個字沒寫,弄個第二名!
到了第三天,凡是得中的人,都得到主考官家裡拜老師,遞門生帖。全去了,就是張好古沒去。他不懂啊!兩位主考宮又嘀咕上了。這個說:「張好古太不通人情了。雖然他是魏王送來的`,要沒有咱們哥兒倆關照他,說死他也中不了啊。
怎麼著?現在得中了,連老師都不拜,這也太不通人情了。」「別那麼想,咱們得沖著魏王。你想魏王黑更半夜拿著片子把他送來,這一定是魏王的親支近派。將來他要是做了官,咱們還得仗著他關照咱們哪。他不是沒來嗎?沒關系!咱們不會看看他去嗎?」這倒不錯,老師拜徒弟,倒了個兒了!
兩位主考官見了張好古。說:「那天要沒有九千歲那張片子,這考場你可就進不來了。」張好古也不知道哪兒的事啊,就含糊著答應。
等他們倆人走了以後,一打聽,才知道九千歲是魏忠賢。心裡說:哎呀!要沒有這張片子,考場就進不來了。他可沒想他不認字!又一想:「我得瞧瞧九千歲去!」買了很多的貴重禮物,到了魏王府,把名片、禮單遞進去。魏忠賢一看名片,不認識。有心不見吧,一看禮單,禮物還很貴重。說:「叫他進來吧。」
張好古進去一說:「那天要不是九千歲拿片子送我,我還真進不了考場。也是王爺福氣大,我中了個第二名。」「啊!真有這么大的學問?怪不得那天說那麼大的話哪!既然有這么大的學問,將來我要是面南背北之時,這人對我有很大的用處啊。」當時吩咐設擺酒宴款待。張好古足吃一頓,吃飽喝足,告辭,魏忠賢親自送出府門。
這下子,北京城哄嚷動了,文武百官都知道了,大家紛紛議論:「咱們不論多大的官,誰進魏王府拜見也沒送出來過呀?怎麼新科進士張好古去了,魏王親自送到門口哪?」那個說:「他是魏王的親支近派。」「看九千歲把他送出來的時候,還是恭恭敬敬的,說不定張好古許是魏王的長輩。」
「既然是魏王的長輩,咱們應該大夥兒聯名,上個奏摺,保薦一下。將來他要做了官兒,一定對咱們有很大的關照。」「對!」大家聯名保薦新科進士張好古,說他有經天緯地之才,安邦定國之志,是國家的棟梁。皇上一聽,說:「既然有這樣的人材,應該入翰林院啊。」他又入了翰林院了!
到了翰林院,這些翰林都知道他是魏忠賢的人,又聽說他是大家聯名保薦的,大夥兒誰敢不尊敬他呀?有寫的東西也不讓他寫,不但不讓他寫,大夥兒寫好了,反倒給他看:「張年兄!您看這行嗎?」「行!很好!很好!」就會說這么一句。不管人家問什麼,都是「很好!很好!」就這句話他愣在翰林院混了一年。
轉過年來,魏忠賢的生日,文武百官都送很貴重的禮物。張好古除去送了很多貴重禮物之外,他打四寶齋紙店又買了一副對聯,可沒寫,拿著就進翰林院了,大夥兒一瞧。說:「張年兄,這是給魏王送的壽對兒嗎?」
「是啊!」大夥兒打開一看。說:「喲!沒寫哪?」「可不是嗎。」大夥兒說:「您來了一年多了,我們就沒看您寫過字,想不到今天我們要瞻仰瞻仰您的墨寶。」「不!你們寫得很好,還是你們給我寫吧。」
大夥兒彼此對推,誰也不寫,其中有一個人聰明。心裡說:張好古別是不認字吧?當時他眼珠兒一轉。說:「我寫!」就編了一副對子,大罵魏忠賢,說魏忠賢要謀朝篡位,寫完了說:「張年兄!您看行嗎?」張好古一看說:「行!很好!很好!」——還好哪!
這一天,張好古拿著禮物給魏忠賢去拜壽。魏忠賢把禮物收下,把對子掛上,還沒看明白什麼詞兒哪,皇上的聖旨、福壽字也到了。魏忠賢擺香案接聖旨去了。所有來拜壽的文武百官都看見這副對子了,可是誰也不敢說,因為魏忠賢這人脾氣不好。
比如:有人罵他,你要一告訴他,說:「某人罵您哪。」他一聽:「噢!他罵我?殺!——他罵我他一個人知道啊,現在你也知道了,一塊兒殺!」您想這誰還敢告訴他呀!就這樣,這副對子溜溜兒的掛了一天,魏忠賢愣沒看出來!
又過了幾年,換了崇禎皇帝。在魏忠賢家裡翻出來龍衣、龍冠。魏忠賢犯罪下獄,全家被斬,滅門九族,所有魏忠賢的人一律殺罪。
就有人跟皇上說:「翰林院有個學士叫張好古,也是魏忠賢的人。」 皇上說:「那也得殺!」旁邊有一個大臣跪下了,說:「我主萬歲,張好古不是魏忠賢的人。」
皇上說:「怎見得呢?」「因為某年某月某日魏忠賢辦生日,張好古送給魏忠賢一副對子,那詞句我還記著哪。說他要謀朝篡位,這怎麼能是魏忠賢的人哪?」皇上說:「那不是啊!」「不但不是,這是忠臣啊!」「好!既是忠臣,死罪當免,加升三級。」
一群混蛋!
寫作背景:
《連升三級》老舍所作,1918年畢業,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學當校長。兩年之後,晉升為京師教育局北郊勸學員,但是由於很難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舊勢力共事,很快便主動辭去了這份待遇優厚的職務,重新回到學校教書。
老舍多以城市平民生活為題材,愛憎分明,有強烈的正義感;他能純熟地駕馭語言,運用北京話表現人物、描寫事件,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
1938年,老舍被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常務理事兼總務部主任,對內主持日常會務,對外代表「文協」,並全面負責總會的領導工作。同年7月,隨文協西遷重慶。
1939年,老舍翻譯完成的英文版《金瓶梅》在倫敦出版,譯名為The Golden Lotus,此版是為西方比較權威的《金瓶梅》譯本,先後發行四次。
抗戰期間,北新書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催過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時,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帶戲曲味的答催稿信:元帥發來緊急令:內無糧草外無兵!小將提槍上了馬,《青年界》上走一程,吠!馬來!參見元帥。帶來多少人馬?來個字!還都是老弱殘兵!後帳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殺氣滿山頭!
一次老舍家裡來了許多青年人,請教怎樣寫詩。老舍說:「我不會寫詩,只是瞎湊而已。」有人提議,請老舍當場「瞎湊」一首。「大雨洗星海,長虹萬籟天;冰瑩成舍我,碧野林風眠。」老舍隨口吟了這首別致的五言絕句。寥寥20字把8位人們熟悉並稱道的文藝家的名字,「瞎湊」在一起,形象鮮明,意境開闊,餘味無窮。
青年們聽了,無不贊嘆叫絕。詩中提到的大雨即孫大雨,現代詩人、文學翻譯家。洗星海即冼星海,人民音樂家。高長虹是現代名人。萬籟天是戲劇、電影工作者。冰瑩即謝冰瑩,現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慶《新蜀報》總編輯。碧野是當代作家。林風眠是畫家。
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東大學朋友談起他僱傭車夫的經歷與見聞:一位車夫買了「洋車」不久又賣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後還是受窮。
當時老舍覺得該題材可以寫成一部小說。新文學誕生以來,胡適、魯迅等作家都先後寫過人力車夫,但都是從知識分子的角度以俯視的姿態表達對車夫的同情,並未深入其內心和靈魂深處去體味車夫的人生。
老舍因出身貧苦市民家庭,從小就與下層民眾接觸,對勞苦大眾的生活狀況和心理有著較深入的了解。
㈩ 老舍語文中學課本有哪些文章
《草原》
《我家的貓》
《駱駝祥子》
《北京的春節》
《濟南的春天》
《養花》
《林海》
《春天》
《趵突泉》
《母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