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啥意思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翻譯: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1、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2、譯文
金杯里裝的名酒,每斗要價十千;玉盤中盛的精美菜餚,收費萬錢。胸中郁悶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劍環顧四周,我心裡委實茫然。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風雪早已封山。
像呂尚垂釣溪,閑待東山再起;伊尹乘舟夢日,受聘在商湯身邊。何等艱難!何等艱難!歧路紛雜,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邊?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3、出處
唐李白的《行路難·其一》
一、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個積極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張良、諸葛亮等傑出人物一樣干一番大事業。
可是入京後,他卻沒被唐玄宗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後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唐宋詩醇》以為《行路難三首》皆天寶三載(744年)離開長安時所作。
二、賞析
《行路難三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後的感慨,反映了詩人在思想上既不願同流合污又不願獨善一身的矛盾。
正是這種無法解決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濤使組詩氣象非凡。詩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躍式的思維,以及高昂的氣勢,又使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② 古詩文教學難度大,學生理解起來晦澀,談談在初中語文古詩文閱讀教學中的難點,如何化難為易,讓學生掌握的;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自己先多讀,藉助工具書等做好預習工作,教師上課時就相對輕松,再補充一些背景故事,作者生平等資料。
③ 初中語文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詩歌鑒賞是中考語文的重點也是難點,今天為同學們整理了詩歌鑒賞的11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希望可以幫助同學們去輕松應對考試......
形象類
詩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詩歌作品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種。
(一)設問方式
1.這首詩塑造了什麼樣的形象?
2.試說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
3.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二)分析思路
1.人物形象
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兩種類別,一類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詩人自己;另一類是作品刻畫的人物形象。鑒賞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詩中詩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為、神態、心理、性格、情感、觀點、處境等內容,把握人物形象的個性特徵。
具體分析思路與方法:
(1)知人論世,結合背景了解人物當時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為、語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徵;(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詞句;(4)藉助意象和典故,展開聯想和想像,感知形象。
形象列舉
(1)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
(2)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
(4)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
(5)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的形象。
(7)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
(8)愛恨情長的形象。
常用詞語
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心憂天下、憂國憂民、寄情山水、歸隱田園、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慷慨憤世、矢志報國、報國無門、建功立業、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獻身邊塞、反對征伐、愛恨情長、憫農憐農、熱愛山川、哀嘆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為具體描寫對象,在形象描寫中將事物人格化。從全詩看,即把詩人要表現的品格節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徵性的形象曲折地表達出來,這種象徵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詠物詩中常見的松、竹、梅等。高考中對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針對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徵意義來設題。通過分析事物形象的特點,來探求象徵體和本體之間的聯系,進而分析並把握詩歌的思想和情感。
具體分析思路:
(1)捕捉所寫物象描寫特徵的詞語,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徵(形、色、聲、態等)、環境特點和內在品性;(2)挖掘物象內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與志的「契合點」;(3)聯系詩人自身經歷和所處社會環境,揣摩詩人所託之
④ 麻煩主要要四首古詩的 主題 感情 意向。請認真回答,期末考試要的,麻煩要專業的語文初中老師,懸賞5
十五夜望月
詩中寫了中庭,樹,鴉,桂花,月亮和露水,渲染中秋望月思鄉的氛圍,表達詩人離鄉思聚的情懷,突顯思鄉主題。
文中的落字,給人以生動的形象,秋思隨著秋月的清輝灑落人間,表現出詩人淡淡的憂傷。
第一二句與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異曲同工之妙,描繪月光皎潔,
地三四句作者悵然於家人離散,表達了入骨相思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第一二句詩人如畫家設色,作畫,描摹早春特有的景緻
如酥,比喻,突出了春雨的可貴
草色:對比,寫出春草顏色的嬌嫩,小草因雨而綠,富有生機。
絕勝:遠遠超過,將早春小草與煙柳作對比,突顯出小草的可愛,表達出對小草的贊美
全詩表達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秋詞
意象:「鶴」
鶴排雲直上,矯健伶俐,奮發有力,孤單地頑強奮斗,沖破了肅殺的氛圍,是不屈志士的化身。
第一二句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用對比的手法,表露出了詩人積極樂觀,豁達,特立獨行
「排」字寫出了鶴搏擊長空的豪情壯志,表達詩人被貶官後頑強不屈
第三四句寫人若有志氣,便會有奮斗精神,就不會感到寂寞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在就提示中常象徵漂泊,本詩首句通過各種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幾節的一種悲傷氣氛。
作者寄情於月,以示思念,千里共月
借明月傳情,將人隔兩地,難以相從的李白與王昌齡心靈相連
作者的心情是傷感的,不捨得
第一二句借物抒發自己悲苦哀怨之情
第三四句表達詩人對友人的關心
楊花落盡子規啼
寫出了作者離散悲傷,營造出凄冷悲涼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