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中語文有哪些短語句型
短語有以下幾類:並列短語、偏正短語、動賓短語、後補短語、主謂短語內、方位短語、容介賓短語、的字短語、復指短語、固定短語。
1.搜索並列短語:詞與詞之間有並列關系。
2.偏正短語:前面的詞修飾、限制後面的名詞、動詞或形容詞。
3.動賓短語:前面的動詞支配或關涉後面的詞。
4.後補短語:後面的詞補充說明前面的動詞或形容詞。
5.主謂短語:後面的詞陳述前面的詞,前後有被陳述和陳述關系。
6.方位短語:名詞或動詞後面帶上方位名詞。
7.介賓短語:有介詞和名詞或代詞等結合構成。
8.的字短語:由名詞、動詞、形容詞或代詞等帶上結構助詞「的」構成。
9.復指短語:兩個或幾個詞同指一個對象。
10.固定短語:結構固定的專名或成語。
B. 語文 常見的句式七種- -
常見的就是
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判斷句四大類,倒裝句又分為:賓語前置句、狀語後置句(介賓短語後置句)、定語後置句、主謂倒裝句(謂語前置句)四類。初中的都比較簡單,不會太難。
C. 初中語文語法
簡單點說
縮句主要去的是其修飾作用的定語和狀語,大體意思不影響
提取句子主幹往往只考慮主謂賓,往往是不能再省略了,否則句子成分不完整,影響句子意思
D. 語文初中句式變換題
地球是人類的母親,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的母親。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人類應當居安思危,承擔起保護自然的責任,同舟共濟,盡我們最大的努力來保護地球母親。讓我們的地球母親重現美麗的容顏,處處山清水秀。
E. 初中語文常見文體知識
一、詩歌
我國最早出現的一種文學體裁,源於原始人的勞動呼聲,是一種有聲韻、有歌詠的文學。
古詩多四言,如《詩經》,東漢魏晉以後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體和近體之分,「五四」有了新詩。
我國古代將合樂的詩歌稱為歌,將不合樂的詩歌稱為詩。無論合樂與否,都具有很強的音樂美。
詩歌按時代分為古體詩、近體詩和新詩;按表達方式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按內容分為田園詩、山水詩、科學詩和詠物詩四類。
1、古體詩
又稱「古詩」「古風」,指唐以前(主要是漢魏)的詩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詩歌創作的作品。它由民歌發展而來,不求對仗、平仄,用韻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樂府的形式創新題,稱新樂府,仍屬古體詩的范圍。
2、近體詩
與古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樣式,又稱「今體詩」「格律詩」,句數、字數、平仄、用韻都有嚴格的規定。分律詩和絕句兩類。
3、律詩
近體詩的一種體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韻、平仄、句式、對仗上都有一定規格和要求。全詩八句,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
4、絕句
近體詩的一種體式,分五絕和七絕,四句一首,一般認為是「截律詩之半」而成。
5、楚辭
詩歌的一種體式,因產生於戰國時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離騷》為代表,又稱「騷體」。
特點:熔匯大量神話故事,富於幻想和浪漫氣息;除抒情外,大用鋪陳的方法;句式比較散文化,大量用「兮」字。
6、新詩
又稱「現代詩」,指中國「五四」運動以來產生的新體詩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舊體詩歌格律的限制,採用了較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語的白話,便於反映社會生活和表達思想感情。
新詩要求做到精練、押韻,大體整齊。
7、歌行體
樂府民歌的一種體式。歌是總名,鋪張本事而歌稱行,與「吟」「曲」「引」「嘆」「篇」「調」等均稱「樂府歌行體」,其間無嚴格區別。
特點:①有固定的詞調,而大多篇無定句,句無定字,以雜言為主,語多口語化,通俗生動;②音韻節奏上押韻比較自由,不講平仄、對仗;③表現手法:除比興外,多用排比鋪陳,敘事曲折淋漓,長於對話和細節描寫來刻劃人物,塑造形象。
二、賦
本為一種文學的表現手法,為《詩經》「六義」之一,漢代形成一種特定的體制。成為一種介於詩和散文之間的講究鋪陳,重視詞藻、對偶、押韻的文體。以鋪敘事物為主的是「大賦」,以抒情為主的叫「小賦」,接近於散文的稱「文賦」。
它有別於今天的散文標題的「賦」,已不是鋪陳的字眼,而是「贊」「頌」意。
古人「辭」「賦」合稱,是因二者都體形靈活,篇幅長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為主,且允許有錯落參差;從風格上看,都講究文采,多用鋪張手法。二者的區別是?quot;辭「在句中或結尾多用」兮「以調節音節,而」賦「則較多的使用散文句式,甚至整篇韻文中夾雜完全不押韻的散文語句。
三、駢體文
是以雙句(即儷偶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與散文相對的一種韻文。最大特點是,全文用對偶句組成,構成字數相等的上下聯,句法結構對稱,詞性、詞義相互合對。而偶句通常用四字和六字組成,互相交替(四六文),如「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起於漢末,形成於魏晉,盛行於南北朝。唐初仍沿習此,到韓、柳繼起後,這種文體才衰落。
和韓、柳倡導的古文相比,古文講「氣勢」,駢文講「氣韻」;古文講通暢,駢文講含蓄;古文講古樸,駢文講典麗。
四、詞
古代適合合樂歌唱而產生的一種新詩體,(即「倚聲填詞」)。又叫「曲子詞」「長短句」「樂府」等。
每首詞都有一個表示音樂的曲調名(曲牌),它規定了可供演唱的詞的音樂,也規定了作為歌詞的「詞」的字數、句數、韻數、韻位等。大部分都分為片(段),「片」也叫「遍」或「闋」,是音樂唱完一遍的意思。
詞概括樂調長短,分為小令、中調、長調(慢詞)。
詞遠在梁代時已有雛形,晚唐定型,盛於宋朝。
五、小說
文學作品的一大樣式。通過描寫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塑造多種多樣的人物形象,廣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會生活。
中國小說淵源於古代神話傳說,經歷了六朝志怪、唐代傳奇、宋元話本、明清章回小說和「五四」現代小說的發展過程。
按篇長短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按內容不同分為社會小說、神話小說、歷史小說、科學小說和偵探小說。
1、志怪小說
指我國漢魏六朝的談鬼神怪異的一種舊小說。起源於古代神話和傳說。如《搜神記》。
2、軼事小說
用於記敘魏晉以來崇尚清談的知識分子的狂放傳聞和軼事是一種小說。
3、傳奇小說
是一種情節多奇、神異的古典小說。一般指唐、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是元、明、清三代小說、戲劇作家吸取題材的寶庫。其源出於六朝「志怪」。
4、話本小說
指宋元說話藝人所用的底本。用通俗的語言把小說、講史的內容記錄下來自己備忘或為傳授別人。後成為小說的一種樣式,即話本小說。它標志著我國古典小說的成熟。
(擬話本小說)
5、章回小說
我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一種樣式。是在講史、話本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分章敘事的小說。
特點是概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矛盾沖突的段落,劃分為若干回,並多用對偶句式作回目,揭示本回內容。每回開頭常有詩詞。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內容,以便銜接本回內容;每回結尾,多在情節高潮時戛然而止留下懸念。
6、譴責小說
以揭露社會弊病,並對封建官場和社會的種種病態進行鞭笞與譴責的一類小說的總稱。產生於辛亥革命前後。
7、演義小說
舊體長篇小說的一種,。概括史書、傳說,用近代口語鋪敘成文。是由講史話本發展而來的。
六、散文
古代,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概稱散文。現代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文學體裁。
散文的特點是取材廣泛,「形散神聚」;形式自由,寫法靈活;語言不受韻律限制,表達含蓄,意味深長。
按內容的差異和表達方式的不同,可分為:
記敘散文──以記人、事敘、狀物、寫景為主的散文。
抒情散文──通過對人物、事件或景物的記敘描寫,達到托物詠志、寓情於物的目的。常用象徵手法表達作者含蓄的激情,引導人們去追思和聯想。
議論散文──說理往往藉助於事例的簡述,形象的描繪和感情的抒發來進行。不需要邏輯推理,和嚴密的論證。
1、古文
指以文言所寫的散體文,別於駢文而言。唐韓愈反對魏晉以來駢儷的文風,提倡先秦漢代所普遍使用的散體文,並稱散體文為古文,後用為散文的專稱。
2、記
①碑記:古代一種刻在石碑上記敘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
②游記:是一種描寫旅行見聞的散文體裁。
③雜記:是古代因事見義,雜寫所見所聞不多加議論的散文體裁。
④記……事:是古代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
⑤筆記:古代以記事為主的篇幅短小,內容豐富的文體。《夢溪筆談》。
3、古議論文體
①原:古代探源究理的議論文體。《原君》(黃宗羲)
②辨;是古代明辨是非的議論文體。
③說:是古代用以記敘、議論或說明等方式來闡述事理的文體。《馬說》、《師說》。
④論:古代析理推論的議論文體。《六國論》
4、古代臣屬進呈帝王的奏章——屬議論文體
①疏:是臣下向皇帝分條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又稱奏章、奏議。《論積貯疏》(賈誼)。
②表:陳述某種意見或事情的文體。《陳情表》(李密)。
③策:科舉考試問之於策而令應舉者作答被稱之為策問的文體。
④諷諫:古代用比喻暗示一類的方式委婉規勸別人接受下級意見的文體。《鄒忌諷齊王納諫》。
5、序、跋
6、贈序
古代文體之一,是為贈別而寫的。《送東陽馬生序》。
7、史傳
①本紀:傳記的一種,專門記述帝王事跡。
②世家:主要敘述諸侯和特殊人物的事跡。
③列傳:用於記述一般人臣和庶民的事跡,也有用來記載少數民族和其他國家歷史的。
8、報告文學
散文中的一種新興樣式,是特寫、文藝通訊等的總稱。運用文學的表現手法,迅速及時的報道社會生活中人們關心的事物,具有新聞性、形象性和政論性的特點。被稱為文藝戰線上的「輕騎兵」。
中國報告文學的三部里程碑作品《包身工》、《誰是最可愛的人》、《哥德巴赫猜想》。
七、戲劇
綜合性舞台藝術,是藉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雕塑、建築等藝術手段塑造舞台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的。
在中國,戲劇是戲曲、話劇、歌劇的總稱。也常專指話劇。在西方指話劇。
戲劇的基本要素是矛盾沖突。
戲劇的語言包括對白、獨白;舞台說明。
戲劇的結構:獨幕、多幕。
分類:按作品類型分有悲劇、喜劇、正劇;按題材分有歷史劇、現代劇、童話劇;按結構分有獨幕劇、多幕劇。
元雜劇,包括散曲和雜劇。
1、散曲
元代興起的一種新形式的韻文,是在金「俗謠俚曲」的基礎上發展成長起來的。分小令、套數二種。
小令是一支單調的曲,簡短精練,在格律上不像詞那樣嚴格,常用以抒情寫景,如: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套數是由兩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規則聯綴起來的組曲,又叫「散套」「套曲」。全套必須屬於同一宮調。套數可用於敘述較完整的情節、事跡或夾議論,如元睢景臣[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
2、雜劇
是包括音樂、歌舞的綜合藝術。分曲詞、賓白、科迅三部分。
曲詞由散曲中的套曲組成,供演員歌唱之用。每折由一人獨唱,其他演員只有對白。科迅是動作、表情。
結構:「四折一楔子」,「楔子」是說明或介紹人物,聯系情節的。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
元雜劇的角色:「末」「旦」等。
F. 初中語文的病句類型有哪些,全面一點
常見的病句類型
一、語序不當【指顛倒了語言的次序】
1、定語位置不當.
如:一位優秀的有20多年教學經驗的國家隊的籃球女教練.
(正確次序)國家隊的(領屬性的)一位(數量)有20多年教學經驗的(動詞短語)優秀的(形容)籃球(名詞)女教練.
又如:在新聞發布中心許多記者昨天都同米盧熱情的交談.
(正確)在新聞發布中心許多記者昨天都同米盧熱情的交談.
練習:
(1)我國棉花的生產,長期不能自給. (定語與中心語位置顛倒,應該為:我國生產的棉花,長期不能自給.)
(2)廣大的農村青年表現出無比的走社會主義的熱情. (定語「無比」錯放在狀語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應該將「無比」放至「熱情」之前.)
(3)首汽集團今天上午開通電子商務網站,成為第一家國內開展網上電子商務租車的旅遊企業.
分析:「第一家國內開展網上電子商務租車的旅遊」是多項定語,一般情況下,多項定語中,表領屬性的或時間處所的詞語(如「國內」)應放在指稱或數量詞語的前面(如「第一家」),故「第一家」應與「國內」互換位置.
2、狀語位置不當.
如:在休息室里許多老師昨天都同他熱情的交談.
(正常次序)許多老師昨天(時間)在休息室里(處所)都(范圍)熱情的(情態)同他(對象)交談.
練習:
(1)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應該發揮廣大知識充分的作用.
(狀語「充分」錯放在定語的位置,應該將之放在「發揮」之前.)
(2)為了找到充足的資料,寫好畢業論文,在閱覽室里許多同學近幾天如飢似渴地閱讀著. 分析:多項狀語排列,順序應是先時間後處所.故句子應調整為:為了找到充足 的資料,寫好畢業論文,許多同學近幾天(時間)在閱覽室里(處所)如飢似渴地閱讀著.
3、虛詞位置不當.
(1)「不」的位置不對.
如:我們如果把自己國內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麼在國際上就很難有發言權了. (「把」 字句,否定副詞應該在「把」字之前).
練習:如果趁現在不趕快檢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鋤不好.(「不」應移至「趁」字前)
(2)關聯詞語位置不當.
如:①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②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對過他的人現在也信任他了.
(兩個分句是同一主語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後邊,「不但」應在主語「我」後邊;兩個分句主語不同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前邊,關聯詞語「不但」應放在「我」前邊.)
練習:不但他好好學習,而且帶幫助其他同學. (「他」應移至「不但」前)
(3)分句次序不當.
如:他的學習成績不僅在全校是拔尖的,而且在班裡也名列前茅.
(句間關系顛倒,應改為「……不僅在班裡名列前茅,而且在全校也是拔尖的.」)
(4)邏輯順序:
如:故宮博物院展出了兩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正確)故宮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兩千多年前的文物.
又如:我們必須認真克服並隨時發現自己的缺點.
(正確)我們必須隨時發現並認真克服自己的缺點.
二、搭配不當
1、主謂搭配不當
如: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質,經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G. 語文學習中常見的基本句式有哪些
語文學習中的基本句型
句子依據用途或語氣可分為四大類即: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陳述句:說明一件事情,表示陳述語氣的句子。
疑問句:提出一個問題,表示疑問語氣的句子。
祈使句:要求或者希望中國人做什麼或不做什麼,表示祈使語氣的句子。
感嘆句:表示感嘆語氣的句子。
一、陳述句和反問句的互換:
陳述句指說明意見、敘述事實的句子。反問句是指用疑問句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的句子。
把陳述句改成反問句有兩種情況:
1肯定語氣改成反問句如:
天才來自勤奮。改為:難道天才不是來自勤奮嗎?
2否定語氣改成反問句
小孩掉進河裡,我們不能見死不救。
小孩掉進河裡,我們能見死不救嗎?
注意點:陳述句改成反問句,要把句中表示肯定的詞改成表示否定的詞,句末的句號改成問號,並加上「嗎」、「呢」等句末的句號要改成問號。
反問句改成陳述句也有兩種情況:
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就要把「難道」和「不」等詞刪去,把句末的問號改成句號,並去掉「難道……嗎」和「怎麼……呢」語氣助詞。
練習 :
1、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2、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3、難道我們播下的種子不會在自己學生的身上開花結果嗎?
4、老師對我的教導,難道我會忘記嗎?
二、 肯定句和否定句的互換:
表達一個肯定的意思,也可以採用否定句式,例如,「人人都都遵守課堂紀律。」可以改寫成「沒有一個人不遵守課堂紀律。
」改寫後句子的肯定語氣要比原來的句子更強。改寫時要注意:雙重否定是表示進一步的肯定,所以必須用上兩個表示否定的詞,也就是「否定+否定=肯定」。如果只用一個否定的詞,句子意思就完全相反了
例: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
天下的人沒有一個不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
(7)初中語文句式擴展閱讀
陳述句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如:他碾死了小青蟲。可改成
⒈「把」字句:他把小青蟲碾死了。將陳述句改成把字句,就是將句中表示動作的對象移到表示動作的詞前面,加上「把」即成把字句。在變換句式時必須保持原句的意思。
⒉「被」字句:小青蟲被他碾死了。把陳述句改成被字句,就是將句中表示接受動作的詞調到句首,換上「被」就成了被字句。
這兩種句子的變換只要調換句中的某些詞的位置就行了。
如上面句①中只需把「碾死了」和「小青蟲」的位置調換一下,再在他的後面加個「把」字;句②則把「小青蟲」與他「他」之間加個「被」字就行了。兩個句子互相改換之後,它們原來的意思不能改變。
H. 初中語文的病句類型有哪些,全面一點的。
常見的病句類型
一、語序不當【指顛倒了語言的次序】
1、定語位置不當。
如:一位優秀的有20多年教學經驗的國家隊的籃球女教練。
(正確次序)國家隊的(領屬性的)一位(數量)有20多年教學經驗的(動詞短語)優秀的(形容)籃球(名詞)女教練。
又如:在新聞發布中心許多記者昨天都同米盧熱情的交談。
(正確)在新聞發布中心許多記者昨天都同米盧熱情的交談。
練習:
(1)我國棉花的生產,長期不能自給。 (定語與中心語位置顛倒,應該為:我國生產的棉花,長期不能自給。)
(2)廣大的農村青年表現出無比的走社會主義的熱情。 (定語「無比」錯放在狀語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應該將「無比」放至「熱情」之前。)
(3)首汽集團今天上午開通電子商務網站,成為第一家國內開展網上電子商務租車的旅遊企業。
分析:「第一家國內開展網上電子商務租車的旅遊」是多項定語,一般情況下,多項定語中,表領屬性的或時間處所的詞語(如「國內」)應放在指稱或數量詞語的前面(如「第一家」),故「第一家」應與「國內」互換位置。
2、狀語位置不當。
如:在休息室里許多老師昨天都同他熱情的交談。
(正常次序)許多老師昨天(時間)在休息室里(處所)都(范圍)熱情的(情態)同他(對象)交談。
練習:
(1)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應該發揮廣大知識充分的作用。
(狀語「充分」錯放在定語的位置,應該將之放在「發揮」之前。)
(2)為了找到充足的資料,寫好畢業論文,在閱覽室里許多同學近幾天如飢似渴地閱讀著。 分析:多項狀語排列,順序應是先時間後處所。故句子應調整為:為了找到充足 的資料,寫好畢業論文,許多同學近幾天(時間)在閱覽室里(處所)如飢似渴地閱讀著。
3、虛詞位置不當。
(1)「不」的位置不對。
如:我們如果把自己國內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麼在國際上就很難有發言權了。 (「把」 字句,否定副詞應該在「把」字之前)。
練習:如果趁現在不趕快檢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鋤不好。(「不」應移至「趁」字前)
(2)關聯詞語位置不當。
如:①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②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對過他的人現在也信任他了。
(兩個分句是同一主語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後邊,「不但」應在主語「我」後邊;兩個分句主語不同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前邊,關聯詞語「不但」應放在「我」前邊。)
練習:不但他好好學習,而且帶幫助其他同學。 (「他」應移至「不但」前)
(3)分句次序不當。
如:他的學習成績不僅在全校是拔尖的,而且在班裡也名列前茅。
(句間關系顛倒,應改為「……不僅在班裡名列前茅,而且在全校也是拔尖的。」)
(4)邏輯順序:
如:故宮博物院展出了兩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正確)故宮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兩千多年前的文物。
又如:我們必須認真克服並隨時發現自己的缺點。
(正確)我們必須隨時發現並認真克服自己的缺點。
二、搭配不當
1、主謂搭配不當
如: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質,經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品質」不能「浮現」,可改為「他那偉大的革命形象」。)
練習:
(1)清晨,參加長跑的同學們在公路上飛快地馳騁著。(「同學們」不能用「馳騁」,可改為「跑」。)
(2)感情的洪流在翻滾,渾身的熱血在呼嘯。(「熱血」只能「沸騰」,不能「呼嘯」)
(3)這位建築師的出色工作和獨特設計,已被有關單位採用並受到國外的關注。
分析:「出色工作」不能被採用,主語「出色工作和獨特設計」是並列短語,不能共用一個謂語「採用」。提示:並列短語共做一個成分,易出現搭配不當語病,故應特別注意「和」「與」「跟」「及」「及其」等連詞和表並列關系的頓號。
2、動賓搭配不當。
如:上海科技開發中心聚集了一批熱心於科技開發服務、善於經營管理的專業化隊伍。 (「聚集」的應該是「專業化人才」。)
練習:
(1)這些文章到處閃爍著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閃爍」的應該是「光芒」。)
(2)解放前,爸爸和哥哥兩人掙來的錢還不夠養活一家人的生活。(「養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3)近年來,我國加快了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速度和規模,高校將進一步擴大招生,並重點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大學和學科。
分析:謂語「加快」與賓語「速度和規模」中的「規模」不搭配,需另配一個動詞「擴大」。注意:這又是並列短語做一個句子成分,出現的搭配不當的語病例子。另外,「並重點建設」句的主語已偷換,成為又一語病。
3、主賓搭配不當。
如:十月的北京,是個美麗的季節。 (「北京」不能是「季節」)
又如:他的家鄉是廣西桂林市人。 (他的家鄉是廣西桂林市。)
練習:
(1)這最後一天的勞動是同學們最緊張、最愉快、最有意義的一天。(「勞動」是「一天」不當,刪去「勞動」即可。)
(2)政治穩定、團結的局面,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健全的先決條件。(「局面」是「條件」不妥,可刪去「的局面」。)
(3)加強全民環保意識教育,是當前非常重要的問題。
分析:主賓搭配不當時,大多情況下,充當謂語的常常是「是」字,做有「是」字充當謂語的習題時,應先找出主語和賓語,看它們是否對等,就知道能否搭配了。句中的「加強全民環保意識教育」,是動賓短語做主語,賓語是「問題」,這樣,句意成了「加強全民環保意識教育是問題」,主賓顯然不能對等。可把「問題」改為「任務」。
4、修飾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
(1)定語和中心詞搭配不當。
如:在通往機場的大街兩旁站滿了數萬名歡送的人群。 (「人群」應改為「人」)
(2)狀語和中心詞搭配不當。
如: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會理解這個問題。 (「稍微」與「深思」自相矛盾)
(3)補語和中心詞搭配不當。
如:我們把房子打掃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 (應刪除「整整齊齊」)
練習:
(1)他在培育良種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 (「很大」應改為「很多」。)
(2)自己有雙聰明能乾的手,什麼都造出來。(「聰明能幹」應改為「靈巧」。)
(3)這次大會上,對工資問題交換了廣泛的意見。(應改為「廣泛地交換了」。)
5、一面與兩面搭配不當。
如: 學習成績的提高,取決於學生自身是否努力。
(「提高成績」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兩面性的。可改為:學習成績的提高,取決於學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學習成績能否提高,取決於學生自身是否努力。)
又如:能不能戰勝自己的懶惰,是一個成就事業的重要保證。
(正確)能不能戰勝自己的懶惰,是一個人可否成就事業的重要保證。
練習:
藝人們過去一貫遭白眼,如今卻受到人們熱切的青睞,就在這白眼與青睞之間,他們體味著人間的溫暖。(「白眼」和「青睞」指兩面,但「溫暖」只對應一面。)
6、否定與肯定搭配不當。
如:我想這應該是不必敘述的,沒有誰不會想像不出。
(「沒有誰不會想像不出」意即「誰都想像不出」,與原句意思剛好相反。)
練習:
(1)究竟要不要重視語文學習?是不是只學數理化就可以了呢?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
(前面的問題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後面回答只照顧否定回答。)
(2)我想這應該是不必敘述的,沒有誰不會想像不出。(「沒有誰不會想像不出」意即「誰都想像不出」,與原句意思剛好相反。)
在檢查搭配是否得當時,特別要注意檢查並列短語,防止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例如:
(3)採取各種辦法培養和提高師資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師的水平。(「培養」與「水平」搭配不當)
三、成分殘缺或贅余
(一)成分殘缺。句子成分可以省略、省略總是明確的,而且可以把省去的詞語補出來。但是必要的成分不能欠缺,否則句子結構不完整。
1、缺主語。
如: 從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卻說明了一個大問題。
(「說明」的主語是什麼?介賓短語不能作主語,可刪去「從……中」。)
又如:通過老師的教育,使我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
(正確)老師的教育,使我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
練習:
關於電視片《北京人在紐約》的評論已很多了。(刪掉「關於」,使句子主語出現。)
2、缺謂語。
如:最近又發動了全面的質量大檢查運動,要在這個運動中建立與加強技術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一系列的工作」是哪個動詞的賓語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適的,應該在「建立」前補充上謂語「完成」才通順。)
練習:
(1)這些角色不同類型,距離相當大,如果沒有善於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這些角色不同類型」缺謂語,應該補上「屬於」就通順了。)
(2)最近又發動了全面的質量大檢查運動,要在這個運動中建立與加強技術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個動詞的賓語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適的,應該在「建立」前補充上謂語「完成」才通順。)
3、缺賓語。
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當年我們一起玩耍、同桌共讀。
(這個句子缺少賓語中心詞。應加上「的情景」)
再如:他們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大力發揚了敢拼敢搏,終於奪得了冠軍。
(正確)他們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大力發揚了敢拼敢搏的精神,終於奪得了冠軍。
練習:
(1)近兩年來,他們在全縣推廣了馬河大隊堅持科學種田。(「推廣」什麼?缺賓語「……的經驗」。)
(2)我們要盡一切力量使我們農業走上機械化、集體化。(「走上……的道路」才合適。)
(二)、贅余。 (贅余即多餘。)
1、主語多餘 如:我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為我沒有按老師的要求仔細審題。
練習:
我們二年級的同學,在上課的時候,一般地說,我們都能認真聽講,遵守課堂紀律。 (主語多餘。)
2、謂語多餘 如:上次從你院借來的講義,正在進行列印,上課前可以發到學生手中。
練習:
上次從你院借來的講義,正在進行列印,上課前可以發到學生手中。(謂語多餘)
3、賓語多餘 如:小說家巴爾扎克以畢生的精力完成了小說總集《人間悲劇》的編寫。「的編寫」多餘,應刪去。
練習:
紀念「三•八」節的到來。 (賓語後有多餘成分。)
4、定語多餘 如:這句話的後面,包容了多麼豐富的「無聲」的潛台詞啊。
練習:
這句話的後面,包容了多麼豐富的「無聲」的潛台詞啊。(定語多餘)
5、狀語多餘 如:他同老農一起多次反復地進行小麥高產試驗。
練習:
他同老農一起多次反復地進行小麥高產試驗。 (狀語堆砌,任刪一個。)
6、補語多餘 如: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認真得很。
練習:
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認真得很。 (補語多餘。)
7、重復啰嗦 。如: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是困擾我國基礎教育的頑症疾病。
四、結構混亂
1、句式雜糅。這是指有兩套或兩套以上的句子結構雜糅在一起,即一句話說到半截,又變成另一種說法,使語意不明確。
如:這辦法又衛生,又方便,深受群眾所喜愛。(或說「深受群眾喜愛」,或說「深為群眾所喜愛」)
練習:
多年來曾被計劃經濟束縛下的人們也覺悟起來。(「曾被……束縛」與「在……束縛下」混用,任選一種即可。)
2、句中暗換主語。有時在復句中暗換分句的主語,使原有的主語不能和謂語搭配,也會造成結構的混亂。
如:老工人的一席話深深地觸動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前一分句的主語是「話」,後一分句的主語是「小邱的心」,屬暗中轉換,造成混亂。可改為「……觸動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層次不清。
如: 新華社發現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勝利完成的消息後,廣大讀者非常重視,科學界人士也非常重視,強起了強烈的反應。
(「引起強烈的反應」是一句抽象的話,應先說,然後再說具體的;對於科學成就,應先說「科學界人士」的反應,再說「廣大讀者」的反應)
五、表意不明 包括兩種情況:一是「費解」,一是「歧義」。「費解」就是一句話表達出來,但不能讓人讀明白其中講了什麼;「歧義」即一句話有兩種理解。不管「費解」還是「歧義」都是表達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現。
1、費解。
如: 到帶嶺參觀火鋸廠和森林輕便鐵路是我這次旅行的歸途。 (「參觀」怎麼會是「歸途」?作者意思是說「……是我預定在旅行歸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2、歧義。
如: 廠長採納了兩個工人的合理化建議,這大大激發了全廠職工出謀獻策的積極性。
(「兩個工人」還是「兩個建議」?理解產生歧義。)
又如:縣里通知說,讓趙鄉長本月15日前去匯報。
(可以理解為「15日/前去匯報」)也可理解為「15日前/去匯報」)
3、指代不明。
如: 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後決定到離她家不遠的王二嬸家去,讓她陪她一同回家。 (誰陪誰?大概是「二嬸陪她」。)
又如:小明與小強賽跑,他比他跑得快。
(正確)小明與小強賽跑,小明比他跑得快。或:小明與小強賽跑,他比小強跑得快。
練習:
宋老大跟齊三久別重逢,談得投機,他給他點上一支煙……(誰給誰點煙?無法猜出。)
六、不合邏輯 這里的「不合邏輯」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講不過去。
1、自相矛盾。
如:我國有世界上所沒有的萬里長城。
(可在「世界上」後加「其他國家」或 改「所沒有」為「獨一無二」。)
又如:他是多少個死難者中倖免的一個。
(死難者與倖免矛盾)
練習:
凡是在科學和學問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觀物質條件十分艱難的情況下,經過頑強刻苦的努力下獲得成功的。(「凡是」與「不少」矛盾)
2、概念並列不當。互相並列的概念,應該是按同一標准劃分的。如果標准混亂,就會造成大小概念並列不同類別的概念並列的錯誤。
如: 游泳券分管普通券、參觀券、月票、季票幾種。
(「參觀券」不屬「游戲券」,不能與「普通票」等並列。)
練習:
凡是在科學和學問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觀物質條件十分艱難的情況下,經過頑強刻苦的努力下獲得成功的。(「凡是」與「不少」矛盾)
3、強拉因果。
如:因為他對學科有所偏重,所以對數理化他不感興趣。
(後者是前者的具體表現,而不是結果。)
練習:
因為他來自北方,思想根本上還是舊的一套。(前後沒有因果關系)
4、主客顛倒。
如:愛迪生這個名字,對我們青年學生是不陌生的。
(應該是「學生對愛迪生這個名字」。)
練習:
去年的學習情緒和今年比較起來大不相同。 (比較一先一後兩件事,一般總是以後者為主體,所以應該說成:「我今年的學習情緒和去年……」)
5、否定不當。
如:誰也不能否認優異的學習成績不是靠勤奮學習得來的。
(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剛好相反。)
又如:為了避免今後不再發生類似的事故,我們要特別注意。
(正確)為了避免今後再發生類似的事故,我們要特別注意。
練習:
當然,這出戲也宣揚了因果報應等封建思想,因此,誰能否認這出戲沒有消極影響呢?(反問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
6、不合事理。例如: 下午,一陣雷雨過後,在西邊的天空中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
(彩虹出現的方向與太陽相對,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現在東邊。)
練習:
只要好好學習,就能考上好大學。(「好好學習」不是「考上好大學」的充分條件。)
I. 語文 常見的句式七種- - 初一的。
常見的就是 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判斷句四大類,倒裝句又分為:賓語前置句、狀語後置句(介賓短語後置句)、定語後置句、主謂倒裝句(謂語前置句)四類.初中的都比較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