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初中語文吧

初中語文吧

發布時間:2020-12-19 13:44:12

① 初中生如何學好語文

學語文,就是要「背」

學語文最重要的基礎是「積累」,第一個難關就是「識字」,字要熟練會寫的話,還是需要抄幾遍的。通過次數的累積,達到一定的記憶。

那些文章寫得好的人,他們懂得什麼樣的語言讀起來舒服,怎樣寫可以把其中的音樂感、節奏感把控好,同時,道理也能夠講清楚。他們是天生就懂得這些嗎?當然不是。他們也是經過不斷的讀到好的文章,從中領會了如何更好的去組織語言。

學語文本身是要下點功夫的,平時大量的閱讀、大量的記憶非常重要。尤其年紀小的時候,要下點功夫、記點東西,背點東西,學點東西,特別是詩歌、好的文章等等,更應該從小就背起來,這都是對文化底蘊的積累。蘇東坡講「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你腹中沒有東西,臨時去想詞怎麼能想得出來呢?

記憶力和創造力從不矛盾

創造性是怎麼來的呢?因為看得多了、做得多了,以後才會有創造。

寫文章也是「創造」,本來沒有這篇文章,現在創造出來,你怎麼創造出來?因為看得多,記得多,詞語掌握多了才寫得出來,誰創造得好就是因為他積累得多。

所以文學就是這么回事情——

首先,是積累、吸收;然後,在自己腦子里編程;最後,才是吐出來表達。

創造力是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記憶的積累,突破常規,舉一反三,在積累的基礎上,尋找新的東西。你積累得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的語言越豐富,你的表達就越好。

猶太人有句話,和我們中國的學習方法很像,他說小時候應該學會一種「生吞之功」,就是你要會生吞活剝,首先你要把它吃下去,東西吃多了以後他自己學會消化。

胡適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我9歲的時候特別喜歡一句話:人心曲曲彎彎水,世事重重疊疊山。我就是覺得好玩,並不是很懂。到了60歲,我還是喜歡這句話,這時候才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

9歲的胡適真的不理解嗎?他不理解不會感到喜歡的。其實9歲也算理解,60歲也叫理解,理解程度不同罷了。這樣簡單的一句話都這樣,更復雜的話你怎麼理解?很多東西小時候解釋再多也理解不了,長大了,閱歷到了,自然就懂了。

所以「生吞活剝」沒關系的,吞下去了,葡萄糖夠了,脂肪有了,維生素也有了。可是如果你天天分析這裡面有沒有葡萄糖,有沒有維生素,卻沒有吃東西。你說十年下來,你會瘦成什麼樣?

寫好作文,也需要「背」!

其實孩子「吞下去」這么多,也是為了「吐出來」,也就是寫出好作文。

很多家長發愁,孩子寫作沒創意,其實關鍵在於,我們總是讓孩子按照套路寫作文,現在就算寫好了,長大後就肯定也不會寫。因為他的思維被放進了框里,被鎖鏈鎖住了。

記憶是一個基礎,但又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只依靠記憶力,我們要吸收記憶的是經典和值得記憶的東西,而不是記憶一些條條框框套路性的東西。

老師和家長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多讀書,看多了才能提升出鑒別能力。孩子沒讀幾篇文章我們就給他一個題目,要他創造,即便是創造出來,也是很浮在表面的東西。

② 介紹幾個哈爾濱初中語文名師吧,

我搜到的關於宋老師的消息,你看看:

黑龍江省中小學生作文大賽評選揭曉 390件作品獲獎
http://heilongjiang.northeast.cn 2007-11-21 20:50:18

東北專網11月21日電屬(記者孫曉銳)21日,由黑龍江省作家協會、省少兒文學創作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第五屆全省中小學生『感覺與發現』作文大賽」評選揭曉,全省共有390篇作文獲獎,其中半數學生通過文章抒發了期盼「奧運」心情。

據悉,全省中小學生作文大賽每年舉辦一屆,是我省在中小學生開展的唯一一項公益性文學作品比賽。比賽旨在提高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作文水平,激發中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發現、培養嶄露頭角的文學新人。本屆大賽共收到全省稿件6213件,其中390件作品分別榮獲一、二、三等獎。另外,比賽中評出宋寶仁等30名老師榮獲「全省培養文學新苗園丁獎」。

③ 怎樣學好初中語文

初中是一個為高中打基礎的過程,初中最後的學習是為了以後的高考.當然,學好語文的技巧能夠讓你在考試中比別人高一等.下面就來一起看看關於怎麼學好初中語文的方式方法吧!

詩歌鑒賞套用術語

一般學好語文還是要多寫,多看的,需要寫作,需要背誦書當中的一些古代文,這些都有助於你考試的時候提高自己的成績.所以呢,請一定要多寫多看.

上面這三種學習方法都是關於怎麼學好初中語文的,希望大家呢,可以借鑒一下.最後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成績,考上理想的高中.

④ 初中語文怎麼學好

問你幾個問題。
1.好書讀的很多固然好,可你都記住了嗎?(有什麼收獲嗎?)內
2.既然知道自己古文和基容礎很差,就要多加強這方面的練習,平時一定要從小做起,做到課課清,段段清。
3.不要空羨慕他人,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認真學習吧,你會發現語文很有意思。
加油!~~~

⑤ 初中語文

修改病句

1:連我也不認識這個小夥子。

2:記得當年我們認識她的時候,她還只是七八歲的小孩子,天真爛漫,無拘無束。

3:她正在教室里考研究生考試。
——————解析: 這題的兩個歧義一是說她自己考研究生考試,二是說她考那些研究生。

4:采訪我校的是報社的三個記者。
——————解析:這個應該是正確的吧,因為如果改成「來我校采訪的是三個報社的記者。」則有更明顯的歧義,就不知道這些記者是來自三個報社還是同一報社的三個記者。

---------------------------------------------------------

借代是幹嘛用的??
答:說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這種修辭方法叫借代。
被替代的叫「本體」,替代的叫「借體」,「本體」不出現,用「借體」來代替。
恰當地運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增強語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於變化和幽默感。
恰當地運用借代可以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

下面句子修辭方法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 )
A.茫茫的草原上,嫩綠的小草編織出色彩斑斕的毯子,一直鋪展到天邊。
B.知識如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
C.姑娘從泉邊汲水回來了,辮梢上沾著幾滴水珠,歡樂;盛開在她的眼睛和眉毛上。
D.習習涼風在樹葉間演奏著優美動人的小夜曲。

————————解析:因為小草是綠色的,所以不應該說色彩斑斕。
-----------------------------------------------------------

問號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B )
A.我今天談的是要不要採取措施保護學生的視力?
B.他學的是英語、法語,還是日語?
C.到齊了嗎?去冬泳的同學?
D.明天是你去開會呢?還是我去開會?

解析:其餘三項改法:
A.我今天談的是要不要採取措施保護學生的視力。
C.到齊了嗎,去冬泳的同學?
D.明天是你去開會呢,還是我去開會?

--------------------------------------------------------

逗號和頓號的問題。

至於這個問題,不要糾結於語法上的說法,因為以後除非你專門研究中國的符號問題,否則你是不會用到得。當我們看書時,你會發現那些好的書,文章都不會拘泥於幾個符號,而逗號和頓號的用法更加混亂,並沒有很多拘束或規律。用頓號的地方其實一般都可以用逗號。譬如說,「她是一個美麗、善良、溫柔的女孩子」,這里完全可以用逗號。一般只要前後幾個簡單詞語是並列關系,且詞性相同,就可以用頓號。
這需要自己平時看書多注意一點,就會慢慢發現其中的一些規律。

---------------------------------------------------------

最後作文吧

散文的話,老話一句,要做到「形散神不散」,但這是很難的,我一向認為散文是高深的東西,沒有一定的閱歷,一定的思想,寫不出什麼東西來。而且說到很多大家的散文,我們看著語言優美,但能你真的能讀懂它其中的含義,它所包含的作者深刻的精神體悟嗎?再說,你看過多少散文?散文不如故事那麼有趣,我們一般看得很少,像季羨林,朱自清,冰心等大家,他們也是到了中年以後才能寫很精煉的散文,所以一般不提倡中學生寫散文,而且寫散文不注意就很容易寫出「四不像」的東西,失了本來的文體,成了「四不像」,這樣反而不好。
記敘文的話,確實,是小學生寫的東西,但句子優美的話,寫寫也無妨,但更好的選擇,我個人及我的很多老師認為屬議論文。議論文寫得不容易偏題,要寫好也比較簡單,論點論據充足,中心內容深刻明顯,基本就差不多了,再加上優美的語句,高分應該不難。但還是看個人情況,如果實在些不慣,你還是另尋適合自己的吧。

⑥ 怎樣學好初中語文

只要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才會發覺其中的樂趣,發現了學習的樂趣,才有助於我們去持之以恆地學習語文,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根本學不好語文。有的同學認為語文很無聊,要背記的東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學,成績當然也就上不去,所以,興趣對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其次,學習語文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長期的積累才能使語文學得更好。積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閱讀與背誦,當我們空閑的時候,讀一讀,好的書籍或文章不僅能豐富知識,還能陶冶你的性情。不過,不能只是讀,還要思考,我們應准備一個記錄與摘抄的本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將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來,並不時地看看,讓它們變為自己的東西,當遇到疑點,難點時,也要記下來,與旁人討論,聽取別人的看法。這樣才會有所長進,水平才會提高。而且,閱讀量大,知識就會十分豐富,一個人的素質也會提高,眼界就會更廣,況且,寫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書,多留心身邊的事,將書中所講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起來,寫作時才會思如泉湧,寫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古語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就是說只有多讀書,才能寫出好文章。大都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但做到前一句的人卻不多,真正喜愛閱讀的並能從中得到知識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能寫出好作文的人也不多。但我們要做這樣的人,也就是說,我們要學會閱讀,要喜歡去閱讀,當我們看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的時候,要去思考它的內涵,去思考它的寫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取人之長以補己之短。還有,要好問,要記住不懂就要問,特別是讀課外的古文言文,古詩、詞時,其中有些字、詞、句我們不能完全理解的,這就需要去查工具書,如果工具書中查不到,或者查了之後仍然不太明白,就要及時去問老師,及時地弄明白,這樣才能學好古詩文,切記千萬不能不懂裝懂,使自己的心中留下疑惑,因為日月積累,會使心中的疑惑越來越大。語文就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我們從讀、說、寫三方面去學習,去品味,去發揚,讀就是要去獲取知識,去欣賞。語文這門藝術,而說與寫則是我們對語文的體現,是我們學習語文真正的目的。既然就樣,我校就更應該利用空閑的時間去練習寫作,多寫才能提高,才能真正把文章寫好,在與別人的交談中,學會運用自己從閱讀中獲取的知識,這樣,我們就能將語文與生活聯系起來。懂得了這些,再來學習語文時,便不會覺得枯燥無味了,反而會覺得是一種享受,當我們把學習當作是一種享受時,不學好也難了!

⑦ 初中語文怎麼考

從小學開始,語文數學英語就是一直都在學習的,我們真的能學好嗎,很多同學版在學習的時候都很迷茫權,怎麼才可以把初中語文學習的更好呢?學習對於孩子們來說真的這么困難,讓孩子們都望而卻步嗎?

一、基礎默寫,不能除出錯

語文考試中雖然默寫佔比不大,但是往往1分就會在考試中失利,老師說1分1操場,這句話絕不是開玩笑,我們要重視這些默寫,看起來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很大程度上是會幫助我們在考試時靠細節取勝.

二、作文題百變,找到新思路


語文考試最重要的就是作文,也是考試中最重要,佔分最高的部分,學生們都會比較重視.可能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的作文大全,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都不可能完全猜對老師要考的題目,這個時候需要我們去在不同中找相同.往往很多時候都是可以從中獲取靈感,從而寫出漂亮的文章.

⑧ 初中語文怎麼教

初中是一個為高中打基礎的過程,初中最後的學習是為了以後的高考.當然,學好語文的技巧能夠讓你在考試中比別人高一等.下面就來一起看看關於怎麼學好初中語文的方式方法吧!

詩歌鑒賞套用術語

一般學好語文還是要多寫,多看的,需要寫作,需要背誦書當中的一些古代文,這些都有助於你考試的時候提高自己的成績.所以呢,請一定要多寫多看.

上面這三種學習方法都是關於怎麼學好初中語文的,希望大家呢,可以借鑒一下.最後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成績,考上理想的高中.

⑨ 初中語文如何復習

初中是一個為高中打基礎的過程,初中最後的學習是為了以後的高考.當然,學好語文的技巧能夠讓你在考試中比別人高一等.下面就來一起看看關於怎麼學好初中語文的方式方法吧!

詩歌鑒賞套用術語

一般學好語文還是要多寫,多看的,需要寫作,需要背誦書當中的一些古代文,這些都有助於你考試的時候提高自己的成績.所以呢,請一定要多寫多看.

上面這三種學習方法都是關於怎麼學好初中語文的,希望大家呢,可以借鑒一下.最後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成績,考上理想的高中.

⑩ 初中語文能自學嗎

文言文古詩的理解看些輔導書就可以了。
至於作文呢、一般普通老師都不會教版(當然也有小小部權分老師懂得教作文、不過不會是你的那位老師拉、)
畢竟現在也不要求什麼辭藻華麗。作文多看些作文書積累些素材故事什麼的、使寫的作文不太空洞就可以了。
閱讀就是多多聯系、懂得一些做題技巧、中考的輔導書上大多都有的。

祝你語文成績變好咯~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